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發布時間:2025-03-26 22:49:04

『壹』 農村山林糾紛處理依據問題

《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在實踐中,各類權屬證件的適用原則: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


一、證據是關鍵:歷史上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

1、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確定土地個人所有,為群眾頒發了土地證;

2、合作化運動,個人所有土地山林隨人入社,土地、山林集體所有;

3、1961年至1963年林業「四固定」頒發了林權執照;

4、1981年至1983年林業「三定」頒發了林權證。

這些土地、山林政策調整所形成的權屬證書、登記確權底冊等書證,是確定山林權屬的主要證據。

二、正確認定山林權屬糾紛中相關書證及相關材料的法律效力、證明作用。

1、把握當時的社會政治、法律、政策背景

2、把握好認定證據的三種方法:一是個別審查 ;二是比較印證,去偽存真;三是綜合分析,通過對證據進行系統審查後再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

比如,對於土地證效力,許多群眾認為有土地證就行,事實上, 土改時發的證,後來入社了,就成了集體了,土改時的證件的證明力,就比其後形成的山林權屬證書要低。

但在確權實踐中,土地證的證明效力在以下二種情況下仍起主要證據作用。一是證明持證人的土地(山林),按當時政策應歸入當時所在社隊,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以後調整了社隊所有的該宗土地(山林),在以後林業四固定,林業三定中也未確權情況下,應確權給持證人當時所在社、隊(現為村民組)。二是在處理縣際山林權屬糾紛時,如一方有土地證,而另一方沒有土地證,在此情況下,爭議山林應歸屬持證人當時所在縣。

對於錯發重發的 ,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凡無爭議的應當確認證書的效力,如因錯發,重新引起爭議的則應查明情況,根據四固定的確權為依據作出處理,確定權屬。如合作化、四固定時期未確定權屬的,可參照土改確定的權屬處理。爭議山林的林木性質以及對山林的經營管理也是認定山林權屬的證據之一。在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的經營管理情況,通過審查現場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認定有關事實,以避免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

三、把握好山林權屬的依據和適用原則。

(一)合法證件

1、「林業三定」證(包括山林所有權證、自留山使用證、林業生產承包合同或林權證);

2、土地證(包括清冊);

3、「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包括入社資料、「四固定」證、協議書、調解書、政府處理決定、法院判決等)。

(二)適用原則

適用的基本的順序是: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

具體來講,在有林業「三定」證而且是正確有效的情況下,應以林業「三定」證作為認定權屬的首要依據。如果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經得到了「三定」證的肯定,因而不發生「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的適用問題;

如果「合法的權屬變更」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後,這些憑證則是認定山林權屬的直接依據,林業「三定」證不能作為依據。

在沒有林業「三定」證或者林業「三定」證有錯誤的情況下,原則上應以土地證(包括清冊)為依據,但是,在土改之後如果有入社、四固定、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的,則應以「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作為認定依據。

在我國法律和政策承認土地證是永無錯誤的有效憑證,是其他權屬憑證的初始權源。除了土地證之外的任何依據都有可能發生錯誤。判斷林業「三定」證或「四固定」證是否有錯誤,應以「三證」相統一為原則,凡是沒有上級權源或權源有問題的,一般不能作為認定山林權屬的依據。

『貳』 山林糾紛的有效證據有哪些

一、山林糾紛的有效證據有哪些
1、山林糾紛的有效證據如下:
(1)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2)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3)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二、林地確權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1、由林權的權利人提出申請;
2、填寫好申請表、提交權屬及其身份證等相關的材料;
3、鄉、鎮人民政府初審;
4、縣人民政府的林業主管部門受理並審查;
5、申請的材料齊全且符合有關規定就予以受理;若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有關的規定,即暫緩受理或者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6、如果通過受理,林權登記機關組織勘界組將進行林權外業現場勘查;
7、對林權擬登記內容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0天;
8、公示沒有異議的就准予林權登記;
9、公示有異議的組織進行調查核實,異議合法且有效的,將不予林權登記並書面說明理由,異議不合理的,將准予林權登記,並對異議人書面說明理由;
10、經過縣人民政府的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後,上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並登記;
11、按照統一的林權登記信息管理系統進入微機錄入,列印出林權證;
12、核發全國統一式樣林權證,且對原林權證進行注銷,並立卷歸檔。

『叄』 山林糾紛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農村林地屬農村土地承包的范疇,若因林地承包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的規定,由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或提請村民委或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若當事人不願意協商、調解的,可以直接提起訴訟。當然,當事人也可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若是在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仲裁後,當事人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條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優先承包。

第五十二條 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後,再簽訂承包合同。

『肆』 農村山林糾紛怎麼處理

:農村土地糾紛的解決方式:磨念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2.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3.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前,除因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外,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或者改變林地現狀。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銀納必需向上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上一級人民政府再受理、調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不服再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這一系列的過程,必然要消耗巨大的行政成本、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


在處理土地權屬爭議中,最好、最經濟、最實用、最有效的處理辦法就是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處理,成功調解處理土地糾紛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二十二條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個人之間、鋒游沒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閱讀全文

與如何處理山林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
優剪轉讓 瀏覽:216
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 瀏覽:792
注冊商標有效期多少年 瀏覽:13
如何處理山林糾紛 瀏覽:314
校內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168
創造與魔法中玉米分布圖 瀏覽:855
陝西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調查報告 瀏覽:202
亦庄南海家園買賣糾紛 瀏覽:217
蘭州水站轉讓 瀏覽:377
山東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 瀏覽:882
201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試題 瀏覽:886
債權轉讓管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