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中國法學高階文叢中國基層糾紛解決研究

中國法學高階文叢中國基層糾紛解決研究

發布時間:2023-08-22 13:15:36

㈠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的研究生導師都有哪些謝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發布日期:2008-05-23 13:20 共256人瀏覽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相關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中國人民大學專業課試題、[訂購]考研參考書、專業目錄

姓名: 姚歡慶
職稱: 副教授
學歷:法學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1989年—199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本科
1993年—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
1996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1998年—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中國民商法律網負責人,浙江紹興市仲裁委仲裁員,《中國審判案例要覽》編輯。

論文 (1)買賣合同中的若干法律問題,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2)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3)知識產權上民法理論之運用,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為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
(4)商業秘密保護若干問題研究,判解研究2001年第3期
(5)在先權利的法律保護,判解研究2001年第1期
(6)廣西廣播電視報訴廣西煤礦工人報電視節目使用表糾紛案評析,判解研究2000年第2期
(7)知識產權沖突原因及解決途徑,知識產權1998年第5期

著作 (1)知識產權法上新類型案例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個人
(2)2003年司法考試教程·民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3)知識產權法案例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個人
(4)民法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個人
(5)知識產權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6)知識產權法教學法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7)擔保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8)合同法案例精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9)商法概要(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商法總論(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外國民商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民法學(2000年司法部指定律考教材)(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
(13)合同法要義及案例析解,(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考試教程(參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15)知識產權法(活頁)(參編),法律出版社與CCH聯合出版,2000年
(16)知識產權法(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17)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版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18)知識產權合同理論與實務(工業產權合同卷)(參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

還有你去這里看看也許你能找到你想找的導師
http://www.100exam.com/EnrolTLists.aspx?SId=178&TId=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史際春 [2008-05-23 11:5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素萍 [2008-05-23 11:5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徐孟洲 [2008-05-23 11:5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大文 [2008-05-23 12: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立新 [2008-05-23 12:0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林嘉 [2008-05-23 11:5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利明 [2008-05-23 12:0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欣新 [2008-05-23 13:0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董安生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禾 [2008-05-23 13: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趙秀文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郭鋒 [2008-05-23 13:0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黎建飛 [2008-05-23 13:0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龍翼飛 [2008-05-23 13:0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肖建國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江偉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邢海寶 [2008-05-23 13: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張新寶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劉文華 [2008-05-23 13:1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葉林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李艷芳 [2008-05-23 13:1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范愉 [2008-05-23 13:13]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韓立余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王宗玉 [2008-05-23 13:14]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大旗 [2008-05-23 13:15]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莫於川 [2008-05-23 13:1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楊建順 [2008-05-23 13:17]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何家弘 [2008-05-23 13:1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朱景文 [2008-05-23 13:19]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導師介紹—— 姚歡慶 [2008-05-23 13:20]

㈡ 楊小軍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編《行政法》,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杜年版。
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編《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陝西旅遊出版杜1999年版。
主編《行政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編《行政強制與行政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獨著《行政處罰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實證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編《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獨著《國家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獨著《重大行政案件選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獨著《行政訴訟問題研究與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編《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紀西方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訴訟中的幾個問題」,《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1期。
「試析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關於檢察機關參加行政訴訟的探討」,《法學與實踐》1988年第2期。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學》1991年第2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轉。
「內外行政法律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關於建立與完善行政法學分論體系的思考」,《法律科學》1994年增刊。
「行政訴訟補證問題探析」,《當代法學》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訴訟上的授權與委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行政處罰量化理論探析」,《法律科學》1998年增刊。
「政府機關推行合同管理應當遵守的若干法律規則」,《經濟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國行政法治的發展——制度與理論」,《人文雜志》1998年增刊。
「關於仲裁與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經濟改革》1998年仲裁專刊。
「論行政合同的特徵、法律性質」,《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行政強制措施與刑事強措施的區別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東吳法學》1998年號,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驗的民主與理性的憲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正確認識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基本模式」,《中國法學》1999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認定行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強制設定權的原則與規則」,《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歸責標准」,《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怠於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資格錯別「辨析」應該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程序違法撤銷與重作行政行為的限制」,《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法律科學》2005年第4期。該文被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轉載。
「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家賠償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制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5月號
「行政訴訟案件理論的發展與檢討」,《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
「中國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實踐」,《中國法律》2005年12號。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會議紀要』與行政訴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影響與利害關系」,《法治論叢》2006年第4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載於《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認定標准之檢討」,《法商研究》2007年1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契約與依法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國刑事賠償范圍辨析」,《人民檢察》2007年第18期。
「契約對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的影響及其正當規則」,《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政府應急法制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從蘭州牛肉拉麵最高限價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年第2期。
「國家賠償制度革新與國家賠償法的修改」,載於《憲法與行政法治演講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發展觀,完善行政立法」,載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絕簽字致孕婦胎兒雙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從法律視角看服務型政府」,《法治論叢》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賬本』的法律分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1期。
「試論行政作為請求權」,《北方法學》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形式及其違法性」,《重慶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問責的性質與構成要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獨著。
「論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若干法律問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創新體制機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載於《政府法制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的作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園綁架案引發的『公開』討論」,《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20日。
參編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22章,行政賠償,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費券的法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3月10日。
「擴大住房公積金用途的法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4月23日。
「重視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教育的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2號。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9號,2009年11月11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潛伏』性缺陷」,《海峽法學》2010年第1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契約與依法行政」,《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契約與行政職權法定原則」,《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官員問責從風暴走向常態 2009年被問責官員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規范執法裁量權的制度建設」,《學習時報》2010年5月3日。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載於《科學發展與行政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區矛盾糾紛調處的問題與建義」,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84號,2010年10月28日。

㈢ 中國傳媒大學法學(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輔修/雙學位專業面向校內外招生

中國傳媒大學輔修/雙學位專業
2018年秋季招生簡章
法學(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
1
培養目標
本輔修/雙學位專業是適應我國互聯網、知識產權及文化傳媒娛樂產業大發展對相關法律人才的緊迫需求而設置的,能與中國傳媒大學各類本科專悄橘業已有教學內容有機銜接,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熟悉網路法、知識產權法、傳媒法、娛樂法等特色法律知識和技能,能在互聯網、知識產權、文化、傳媒、娛樂等行業及相關部門從事需要法律背景的傳媒采編和管理、法務、知識產權管理、法規政策制定、運營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2
招生對象
校內:本校2017級及以上年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校外:在校學生,須是2017級及以上年級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學士學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獲得教育部承認的本科學士學位);社會人員,須已獲得教育部承認的本科學士學位。
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完成主修專業學習任務,全部必修課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課程視為及格),學有餘力(本科生補考最多一門)。
校外同學將進行面試。
3
修業年限
兩年(本科校外同學的輔修/雙學位學制統一為兩年,不再予以申請一年輔修畢業)
4
免修公共選修課
本校學生所學輔修/雙學位學分可計入公共選修課學分。
5
授予證書
學習完畢,成績合格,在主修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時,授予中國傳媒大學輔修/雙學位學士學位證書。
6
開設課程
7
授課時間
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每周六、日授課或者晚上授課(寒暑假除外),國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語四、六級考試及計算機等級考試時間不上課(詳見開學後發的課表)。
8
輔修/雙學位學費:
參照我校本科專業收費標准,按學分收取費用。課程模塊與實踐模塊每學分227元,畢業論文每學分227元,輔修一年22個學分合計4994元,雙學位兩年44個學分合計9988元。每學期繳納的學費根據實際開課學團鍵分確定。
9
本方向結業方式:
本專業的畢業論文由兩個部分組成,學生可以任選其一完成。
1.可以撰寫輔修5000字以上、雙學位1萬字以上的專業科研論文,參加由專業老師團隊組織的畢業答辯;
2.由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5人,鼓勵學生跨學院建組)撰寫案例研究或實證研究報告(輔修5000字以上、雙學位1萬字以上),並參加答辯。要求該報告能夠反映本專業課程所學,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成績將由答辯組老師共同確定。
10
招生時間安排/咨詢方式/報名郵箱:

法學輔修/雙學位專業
(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介紹

培養特色及優勢
培養網路與知識產權法特色復合型人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媒介融合的不斷升級、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文化傳媒娛樂產業的繁榮發展,社會對於該領域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端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我國網路與知識產權法的糾紛層出不窮,法律事務較為復雜,因此精通行業規律,熟悉法律規則的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培養網路與知識產權法特色復合型人才契合社會需求。以此為特色的我校法律碩士專業自2015年開設時就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報名人數屢創新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很高。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明確要求各法學院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卓越法律人才,《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也提出更加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應當注重學科交叉融合,也為該領域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享有豐富的國內外實踐資源
我校法律系設有網路法與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是北京法院保護知識產權實踐基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設立),擁有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盈科律師事務所等十餘個法律實踐基地,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實踐資源和國際交流機會,每年聘請數十位國內外頂尖法律實務專家授課或講座,組織學生參加美國俄勒岡大學傳媒、娛樂、體育法暑期項目、牛津大學國際傳媒法模擬法庭比賽、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比賽、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比賽,定期組織學生到法院、律所、互聯網、啟或團文化傳媒娛樂機構法務部門參訪和實習,組織學生參加法律診所(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談判、模擬法庭,增強就業競爭力。
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根據麥可思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統計,法學專業是2010屆和2012屆畢業生畢業三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本科專業。本專業畢業生既能在互聯網、知識產權、文化、傳媒、娛樂行業及相關部門從事需要法律背景的采編和管理、法務、知識產權管理、法規政策制定、運營等工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可以考取法律研究生深造,或者申請國外名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在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後,還可以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

專業介紹
我校法學專業最早開設於1999年,法律系目前設有法學本科、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傳媒政策與法規碩士及傳媒政策與法規博士(設於傳播學之下),在網路法、知識產權法、傳媒法、娛樂法等教學科研中具有突出優勢。我校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歷年來培養的畢業生活躍在各級各類法院、律所、互聯網及傳媒文化娛樂機構的法務部門,其中很多人已經居於領導崗位,相當比例的畢業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或在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紐約大學、喬治城大學、西北大學等世界名校深造。
我校法學專業有一支學緣背景多元、結構合理、精幹高效的高水平、國際化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教師都有豐富的實踐經歷和海外留學訪學經歷,經常參與立法論證和專家咨詢會,代理訴訟和非訴案件。本專業還聘有校外來自著名高校、國家機關、法院、媒體、律所、仲裁機構、企業的十餘位客座教授及二十餘位客座研究員,22位碩士業界導師。法學專業擁有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示範課程1門,校級國際課程1項,校級雙語課程2項,獲校級優秀教學獎1項,校級教改項目3個。法學專業重視學生的課程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採取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如模擬立法聽證會、案例討論、小組辯論、情景劇扮演、親自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國傳媒大學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網路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是法學專業的科研平台,每年定期舉辦「中國十大傳媒法事例及傳媒法影響力人物」評選活動,發布中國年度傳媒法治發展報告,舉辦各類高端學術研討會,承接國家級、部委級及各類組織的委託課題。
我校法學專業開設了大量實踐性課程,如法律診所、模擬法庭、法律談判等,每年組織學生參加牛津大學國際傳媒法模擬法庭比賽、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比賽、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比賽,建立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盈科律師事務所等十餘個實習基地,並成為北京法院保護知識產權實踐基地,實習和就業機會眾多。
我校法學專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牛津大學國際傳媒法模擬法庭比賽、美國俄勒岡大學傳媒、娛樂、體育法暑期學校、牛津大學傳媒法暑期學校、尼泊爾加德滿都法學院法律培訓項目、瑞士中歐傳播法項目等,組織學生與波多黎各中美洲大學法學院學生、美國特拉華大學學生進行學術對話,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平台。
法學輔修/雙學位專業
(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課程

法律基礎課程
法學輔修/雙學位專業的課程精選自我校「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與網路與知識產權法特色課程,輔修/雙學位專業的授課教師主要來自文法學部法律系,富於教學經驗,長期授課獲得學生好評;同時,亦有來自法院、律所、互聯網企業、媒體機構、仲裁機構的知名實務專家,所開設的課程在業界具有良好聲譽。此外,我們每個學期還會邀請業界專家來給學生做專業講座,並且組織學生到業界參觀、實習,參加法律診所、模擬法庭,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
法學輔修/雙學位課程適合我校各專業學生學習,在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與能力的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並提供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刑法
刑法是法學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本門課程以刑法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以及我國刑法規范為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刑法的概念,我國的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刑法的效力范圍,有關犯罪論的基本問題,刑罰論的基本問題,我國刑法規定的具體犯罪及其構成和法定刑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刑法學知識和原理,全面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內容,能夠通過自己所學知識對具體犯罪問題做出分析和判斷。
民法
民法屬於法學專業主幹課之一。民法是以民法及其發展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其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與公法性質的法律部門相比,民法更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民法規范大多屬於任意性規范。民法的功能在於私權保障,內容包括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法等。
行政法
行政法對於規制行政權力運作、保障行政相對人權利,建設法治政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功效。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和運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了解行政權力的運作規律和國內外行政法學理論和實務的最新動向,培養獨立分析典型行政法律現象的能力,樹立行政法治的理念。內容包括:行政法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監督與救濟法。
訴訟法
訴訟法包括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主要介紹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價值、結構、階段、刑事訴訟法律關系、訴訟行為等刑事訴訟法基本理論問題,以及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同時介紹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特點,以及現代刑事訴訟法的發展趨勢。民事訴訟法課程主要學習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民事審判基本制度,包括訴權理論、主管和管轄制度、當事人制度、民事證據制度、訴訟保障制度,民事審判的各類基本程序,民事執行程序,以及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制度。
商法
本課程主要介紹商法的基本原則、商法的歷史發展、商事主體、商事法律行為、商事登記、商業名稱、商業帳簿等商法制度,同時重點學習我國的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這些商法體系的主要內容。
國際經濟法
本課程闡述了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問題和具體國際經濟法律制度,包括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經濟爭議及其解決法律制度等。在介紹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力圖反映國際經濟貿易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使學生能具備運用基本的理論分析、解決國際經濟案件的能力。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承擔著調整勞動關系、保證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重要任務,也成為一國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該課程主要學習勞動法的基本概述、勞動就業制度、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及工資制度、勞動紀律、勞動爭議的處理、社會保險概述、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等內容。
網路法
在信息網路時代,學習網路法基本理論知識,對於從事網路產業法律實務具有重要價值。網路法包括:互聯網管理制度、互聯網內容管理、大數據時代的個人數據保護與數據開放、國際互聯網治理、電子商務法律、網路版權、網路不正當競爭等。
知識產權法
在創新驅動時代,新聞傳媒、影視娛樂、信息技術、文化產業等諸多領域都涉及到知識產權法律問題,本課程主要介紹知識產權的概念、制度,知識產權制度與技術的關系,國內外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的基本內容,以及知識產權領域的主要國際公約。
傳媒法
本課程屬於法學和新聞傳播學的交叉學科,在講授傳媒法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主要講授我國憲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法等法律部門中與大眾傳播活動和各類傳媒相關的法律規范,使學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我國現行法律中對大眾傳播活動的保障和監管的基本內容,為從事傳媒行業奠定基礎。
影視娛樂法
在泛娛樂時代,影視娛樂產業中法律問題日益突出,本課程包括影視領域的版權保護、影視投資法律問題、藝人經紀糾紛、藝人人格權糾紛、影視製作與發行中的爭議解決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影視司法審判者、國家影視行政管理者、娛樂法研究者、影視投資人、演藝經紀人、製片人、導演、演員、影視律師、影視公司法務等人員提供從業的重要知識。

實踐課程與講座模塊
法學輔修/雙學位課程除了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律談判等實務之外,還邀請業界專家來給學生講座,組織學生到業界參觀調研,到律所、法院、企業等單位實習,讓學生得到更多實踐機會。
法學專業的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還包括:參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二中院、北京市一中院、北京朝陽法院、中倫律師事務所、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騰迅公司法務部、今日頭條法務部、優酷土豆集團法務部、中視瑞德傳媒公司、知產力、iCourt等。
法學專業兼職教師名單:
法律碩士業界合作導師(2015-2018)
謝甄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
潘偉(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助理)
江偉(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鄒明宇(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清算與破產庭副庭長)
白小莉(盈科律師事務所王軍律師團隊高級法律顧問)
張雪松(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王軍(盈科律師事務所王軍律師團隊高級合夥人)
葛紅(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
趙健(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秘書長)
潘柏宇(優酷土豆集團總法律顧問)
蔡雄山(騰訊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呂長軍(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法務副總裁)
法律碩士業界合作導師(2016-2019)
陶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法官)
亓蕾((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法官)
蘇志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法官)
姜庶偉(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
何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一庭法官)
陳昶屹(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中關村法庭庭長)
李自柱(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
闞敬俠(中國記協國內部維權處處長)
張崢(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高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朱曉磊(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主任)
王旗(中視瑞德公司總經理)
法律碩士業界合作導師(2017-2020)
丁宇翔(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
臧德勝(朝陽區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
許超(君策知識產權發展中心主任)
桂佳(環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趙克峰(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陳亞偉(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法律碩士業界合作導師(2018-2021)
李亘(財政部國庫司政府采購處處長)
楊德嘉(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長)
王寶卿(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副製片人)
李琳(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法務總監)
李振武(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薛政(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鄭厚哲(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雷東(北京中知律師事務所主任)
趙冬(南海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法學輔修/雙學位專業
(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
招生時間安排表
1
輔修招生咨詢以及網路預報名
時間:
2018年7月25日–9月5日
方式:
法學(網路與知識產權法方向)請將《2018年秋季輔修報名數據表》按照示例填寫完畢後於2018年9月5日之前以附件形式發送至所報專業報名郵箱,郵件主題及附件標題請以姓名+本科所在院校名稱+手機號命名。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2
提交紙質申請表進行報名確認及資格審核
時間:
2018年9月10日–9月11日
方式:
請將《2018年秋季輔修/雙學位專業報名表》完整填寫、貼照片,並簽完相關意見後,於工作日時間交至各專業審核,具體地點見屆時通知。
非本校本科在讀同學在提交申請表的同時必須:
1、 提交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2、 提交一寸彩色證件照1張(製作聽課證所用,並在照片背後用鉛筆或圓珠筆標明姓名、本科學校)
未畢業同學請提交由在讀學校相關管理部門蓋章的在讀證明一份(如學校無固定要求模板,請使用附件11模板;已畢業同學請提交畢業證書與學士學位證書復印件一份。
3
校外學生面試
時間:
2018年9月15日至9月16日之間(具體請見屆時通知)
方式:
屆時將通過網站公告面試時間地點,請在該時間段內關注教務處網站主頁公告通知。
4
確定錄取名單
時間:
2018年9月19日
方式:
將在學校教務處主頁公布確定錄取名單(包括校內外同學)。
5
繳納學費
時間:
2018年9月20日—9月30日期間(具體安排請見屆時通知)。
方式:
本學期輔修/雙學位交費將採取網路繳費形式,已確定錄取的同學可按屆時通知登錄相應交費系統進行網路交費,注意:費用一旦繳納無法退還,故請一定慎重確定交費及學習意向。
6
正式上課
時間:
2018年10月初 領聽課證及開課(具體時間請關注屆時網站通知)
方式:
請已繳納學費的同學按時領取聽課證,並持聽課證根據課表按時上課。課表將在領聽課證時發放。
溫馨提示:
具體招生簡章和後續通告請持續關注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網站。
教務處:65779703(9月10日以後)
鄒老師 18614053949
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2018年秋季輔修報名數據表》
《2018年秋季輔修/雙學位專業報名表》
◎編輯 | 葛偉超
中傳法學
自我驅動 追求卓越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㈣ 如何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內容提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高,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但由於我國社會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也使我國社會呈現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糾紛類型多樣化等特點。尤其是因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分配不公、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問題引發的多樣化、群體化、對抗性、敏感性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多,處理難度大。新形勢提出新挑戰,新問題產生新任務。如何服務於改革開放、社會穩定的大局,如何提高我們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建立與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構建 完善 糾紛解決機制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變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社會矛盾糾紛處於高發時期,且呈現出糾紛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復雜化、糾紛類型多樣化等特點,對現有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應對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加快構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種社會資源,綜合運用調解、仲裁、訴訟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形成功能互補、程序銜接的矛盾糾紛有效化解體系,為社會主體和糾紛當事人提供符合他們利益偏好的、可供選擇的糾紛解決途徑,從而能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將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內涵、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意義、基本思路、具體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概述。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與傳統的「一元化」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相比較而言的。簡單地說,就是由於當前矛盾糾紛主體的多元化、類型的多元化、訴求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的思路、方法、措施、途徑等也應多元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一個社會中,訴訟和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各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點,結成一種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程序體系和動態的運作調整系統。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訴訟的方式,一類是訴訟以外的方式,也即所謂的ADR。ADR是英文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縮寫,其意為「替代性(或選擇性)糾紛解決方式」,最初是指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種訴訟外糾紛解決方式, 現已引申為對世界各國普遍存在著的、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目前,在各國司法實踐中廣為使用的不經過正式的審判程序而解決糾紛的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主要有仲裁、調解、談判、案件評估(case valuation)、法院微型審判(mini-trial)、早期中立評估(early neutral evaluation)、由法官主持的和解會議(judge hosted settlement conference)等。這一概念既可以根據字面意義譯為「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 亦可根據其實質意義譯為譯為「審判外(訴訟外或判決外) 糾紛解決方式」或「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法院外糾紛解決方式」等。[1]當代國際比較法學家將ADR 的共同性特徵概括為以下幾個基本要素:第一,程序上的非正式性(簡易性和靈活性);第二,糾紛解決基準上的非法律化。即無需嚴格適用實體法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基本原則框架內,可以有較大的靈活運用和交易的空間;第三,從糾紛解決主體角度,ADR 具有非職業化特徵,可以使糾紛解決脫離職業法律家的壟斷;第四,形式的民間化或多樣化,其中民間性ADR 占據了絕大多數;第五,從糾紛解決者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看,包括仲裁在內的ADR 的構造是水平式(horizontal) 的或平等的。中立第三人並不是行使司法職權的裁判者(法官) ,當事人的處分權和合意較之訴訟具有更重要的決定意義,因而被稱之為更徹底的新當事人主義;第六,糾紛解決過程和結果的互利性和平和性(非對抗性)。[2]在這個意義上,我國的人民調解及其他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都符合這些基本特徵,可以被涵蓋在ADR 的范疇之內,盡管它們都保持著各自的特殊性。目前, 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具體體現為以訴訟為核心,各種非訴訟方式為補充的相互配合、相互銜接,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來協調處理社會矛盾糾紛。[3]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也可以分為訴訟和非訴訟兩類方式,訴訟方式即法院判決,非訴訟方式包括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當事人和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信訪等。

二、構建大調解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和諧社會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社會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妥善化解、人民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及時有力弘揚的社會。及時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當前,由於沖突的性質、形式、對抗程度不同,解決糾紛的手段、方式也必然是多樣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對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於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格局。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要確保各項事業有新格局、新水平、新發展,必須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仍然是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的時期,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特別是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有些矛盾糾紛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突發性強,發現和控制難度大,靠單一渠道解決社會矛盾糾紛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司法干預社會矛盾糾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對某些矛盾糾紛不是最佳的手段,因為司法的職能是裁判爭端,不具有直接分配社會資源的職能,許多利益調整的矛盾糾紛需要運用行政的、經濟的方法實施綜合調控,不易進入司法程序。同時司法資源是有限的。如果群眾遇到糾紛都走訴訟這一獨木橋,必然會導致一些原本可以通過平和方式解決的矛盾更趨對立,最終影響社會和諧。積極探索建立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協調運作的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綜合利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運用教育、協商、疏導等方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提高調處效能,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是符合保障民生、人民利益至上的執政目標。人民法院將有限的審判資源用於解決重大疑難的社會矛盾糾紛,對一般的民間糾紛倡導採取多元化的解決方式化解在訴前、解決在訴外,是緩解審判壓力、成功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是司法審判的重要基礎,通過協商解決糾紛,可以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處分權得到更多的尊重,可以更好地維系家庭溫情、鄰里禮讓、交易誠信,可以更多地增強社會寬容和社會責任。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所具有的增強凝聚力、傳承道德價值和協調法律與公序良俗的特殊作用,是法院判決所不能替代的。對於當事人來講,有事就打官司不是法律意識強的表現;對於法院來講,不是受理的案件越多越體現政績。發揮多元調解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優勢,把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外,完全符合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符合人民利益至上的具體要求。

三是有利於促進平安創建活動的不斷發展。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各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協作配合,全面發揮社會控製作用,共同構築資源配置合理、機制運轉高效的社會矛盾解決體系,為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提供相應的解決渠道。不斷創新調解理念、調解手段和調解方法,推動完善以「以黨委統一領導、各相關部門組織聯動、法院積極主導、訴求渠道暢通、信息資源共享、基層群眾受益」為核心內容的多元化解決糾紛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疏導、分流社會矛盾,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利於及時消除各種影響社會發展的不穩定、不和諧因素,特別是通過協商、和解的方式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有助於協調統一各方利益,加強團結合作,把人心凝聚到謀發展、幹事業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充分發揮大調解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作用的基本思路。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一個趨於和諧的社會、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國家應當為不同類型的社會糾紛提供相應的解決渠道。每一種糾紛解決方式應當佔有自己的位置, 發揮各自的作用,並且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每一個具體的矛盾糾紛, 都應當有不同的訴求表達渠道和化解方式。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就是要明確各種糾紛解決方式在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工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既充分發揮每一種糾紛解決方式的特點和優勢,又能夠相互銜接配合、相互補充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模式。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大調解的作用,基礎在於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的建立和加強,根本在於訴調一體化對接,完善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中心,訴訟調解為主導、司法審判為保障的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把民間調解發揚光大,把行政調解發揮到位,把法院調解貫徹始終,最大限度地將各種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實現調解效果的最大化。

(一)加強人民調解,打牢基礎建設。

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人民調解是基礎,是第一道防線,必須在加強人民調解上下功夫,要發揮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體系中的基礎作用。要大力拓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在繼續做好婚姻、家庭、鄰里、房屋宅基地、生產經營、損害賠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調解的同時,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積極參與土地承包、環境保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社會熱點、難點糾紛的調解。要切實強化人民調解矛盾糾紛預防、法制宣傳教育功能,努力提高調解質量,加強調解組織網路建設。在各單位、各社區(鄉鎮)、各行政村都建立起人民調解組織,配備人民調解員,及時吸收一些德高望重、有群眾威信的人員參加,優化民調組織結構。基層法院應設立專門的訴前調解機構,配備調解經驗豐富、審判理論水平較高的法官,同時聘請有威望、調解經驗豐富的街道司法所長、街道社區推薦的司法協理員為特邀調解員,還應從司法所長、發揮作用好的司法協理員中聘請司法聯絡員,協助法院調解案件,或受法院委託獨立主持調解法院所受理的案件。要加大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投入力度,落實人民調解工作經費,提高人民調解員的待遇,並將經濟補貼與工作業績考核掛鉤,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在「四位一體」大調解中的主導作用,與司法行政機關密切協作,結合具體案件,通過系統授課、專題講座、答疑釋惑、協助調解等方式,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和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素質,增強人民調解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能力,確保人民調解員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得早、化解得了、控製得住、處置得好,真正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

(二)強化行政調解,調配救濟資源。

要強化行政機關解決糾紛的職責。目前的社會矛盾糾紛有相當數量是行政性糾紛,行政機關也承擔著行政復議、行政調解、行政裁決等解決糾紛的職責。行政機關在糾紛解決中具有專業性、綜合性、高效性的特有優勢,同時,行政機關掌握著其他糾紛解決主體不具備的行政裁量權和社會資源,在糾紛解決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資源調配,實現糾紛有效解決。糾紛解決與權利救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救濟是指當權利的實現出現障礙時,需要對其提供一種救濟和幫助。救濟包括公力救濟、社會救濟和私力救濟。就公力救濟和社會救濟而言,政府部門的公力救濟和行業協會等的社會救濟,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現實情況卻是有差距的,還有很大的實踐探索和改革發展的空間。必須更新觀念,樹立多元化糾紛解決的理念,設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制定和完善糾紛解決規則和工作職責,及時處理相關糾紛。在行政調解中積極倡導「以和為貴」、合作、自治等價值理念,引導採用平和方式解決糾紛,降低糾紛的對抗程度,避免糾紛的升級,增加社會的和諧度。

(三)建立聯席制度,搞好訴調對接。

建立「三項制度」,搭建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一體化的平台。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要建立調解聯席會議制度,法院、司法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參加,組織特邀調解員代表、民事調解指導員等相關人員參加,定期召開例會,相互通報糾紛發生、解決情況,交流、研究化解糾紛的辦法。二是建立考評管理制度。各基層司法所要把加強人民調解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日常工作的考評和管理,規范人民調解業務台帳、調解文書和工作檔案,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定期組織考核評比,確保人民調解工作依法規范運行,以科學有效的管理促進人民調解工作健康發展,激發廣大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熱情,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法院要與人民調解組織、仲裁機構、行政部門建立定期聯絡制度,建立「裁判案例資源共享」機制,全面發揮懲治、教育、保護、預防的司法職能。司法行政機關要將每月納入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的民事糾紛的數量、類型、進展情況和處理結果形成統計報表,抄送法院,法院應將每月受理的經過人民調解的案件情況、發生法定事由被確定為無效或變更、撤銷的調解協議情況形成統計報表,反饋給司法行政機關。

四、推動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具體措施。

推動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使其相互協調,又充分發揮各自作用,是一項需要多方協作、不斷完善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堅持黨委領導,法院主導地位,加強聯系協調,互相支持配合,努力構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新格局。

一是堅持黨委領導,把握正確方向。

推動和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整合各種資源和優勢,多方協作,形成合力。把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堅持與深化平安創建緊密結合起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要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加強對人民法院與調解組織之間的工作指導、調度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制度配套、措施具體、成績顯著,各綜治部門積極主動地預防和化解矛盾,尤其要超前處置好群體性和突發性事件,防止矛盾上交或外推,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各相關部門要深化調查研究,加強對社會矛盾糾紛的分析和研判,圍繞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為社會管理宏觀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是暢通訴求渠道,凝聚多元合力。

暢通訴求渠道是推動和完善多元解決糾紛的前提。充分調動成員單位和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納入到社會控制的大系統中發揮作用,構成配置合理、運轉高效的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

各行政機關和基層組織要根據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職責,堅持做到既不越位、不錯位、又不推諉、不迴避,充分發揮主動高效的作用,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簡單民事案件先行調解和委託調解機制,支持人民調解組織參與訴前調解,將人民調解融入訴訟渠道。在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時,要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調解協議的公信力,維護人民調解工作的嚴肅性。要努力探索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業調解協會工作的新途徑,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行政機關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逐步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有效機制。

司法行政機關要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方針,依法履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法定職責;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解決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建立完善因人預防、因地預防、因事預防、因時預防等預防制度,做好民間糾紛的預測和防範,加大調處工作力度,能調則調、宜調則調,使矛盾糾紛消化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盡量少一些「對簿公堂」,為法院審判工作「減壓」。努力消除人民調解工作的盲區和死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人民調解組織的不同情況,實行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不斷提高工作的科學性、主動性和預見性。

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和律師的作用,挖掘多元化解決糾紛的資源。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既了解法院審判工作,又熟悉社情民俗、貼近人民群眾,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調解易於被當事人所接受。要調動人民陪審員參與調解的積極性,確保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發揮律師具備專業知識和處理社會糾紛的經驗的優勢,積極探索律師積極主動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激勵機制,促使當事人在法律的框架內自治解決。

工會、婦聯等組織既要依職權主動解決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糾紛,又要積極協助法院做好疏導工作,勞動、國土、環保、衛生、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要在履行自身調處糾紛職能的同時,為法院審理相關案件提供符合專業特點的參考意見,為和諧解決矛盾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是提升司法權威,增強司法水平。

司法是最規范、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手段,司法審判是糾紛解決的最後一道關口,人民法院作為解決糾紛的最主要力量,要通過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實踐,全面落實「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針,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審判職權,加強司法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司法救助,確保立案及時、裁判公正、執行有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要自覺踐行公正與效率主題,落實司法公開制度,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提高審判質量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司法資源優勢,最大可能地減輕當事人訟累,最低成本地實現司法公正。要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大范疇內,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民事司法原則,不斷強化多元、和諧的理念,在訴前、訴中和訴後的全過程,充分運用調解、和解、協調等各種「軟性」司法手段,化解矛盾紛爭,平衡利益沖突,達到案結事了、定分止爭的司法目的,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環境。

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必須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各相關部門要把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群眾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弘揚「和為貴」的優良傳統,積極引導社會改變「解決糾紛就是到法院打官司」的觀念,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各種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釋放群眾情緒,理順社會矛盾,防止出現因糾紛而結「世仇」的現象。要加強宣傳力度,加大對民調、協商等非訴訟解決糾紛方式的宣傳、引導和監督,讓群眾充分了解、自覺認同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去選擇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解決矛盾,化解糾紛。

閱讀全文

與中國法學高階文叢中國基層糾紛解決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