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簡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
摘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路產業迅速發展,但相之伴隨著網路侵權現象也大量涌現,因此,作為網路行為中的必要參與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為網路信息的傳播提供載體與平台的同時,也常常成為訴訟的被告方。本文意將探討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提出自己對其注作用務的判斷因素以供商討。
關鍵詞: 網路服務提供者;過錯責任;注作用務;判斷因素
近十幾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侵權糾紛也開始不斷涌現,但首先應明確的是,這些新興的侵權糾紛其實質上仍屬於傳統侵權領域的法律關系矛盾,僅僅只是在主體的行為方式和傳播介質上發生了變化,因此,研究網路服務提供者之法律責任仍必須以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為基礎。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便涉及了相關規定。①
一、主體分類影響之爭
目前,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概念已被大家廣泛接受與應用,其一般指為網路用戶提供相關的互聯網技術服務,以及為用戶提供在網路上發布、查詢、使用相關資源的各種服務的主體。但事實上,網路服務提供者並非是一個已經完整的概念,其存在著較多的分類。網路服務提供者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存在著不同的種類:如有些學者根據網路服務提供者實現的功能不同進行分類;②而有些學者根據網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同進行分類。③由此,即產生了依據不同主體類型劃分不同侵權責任的學理,顯而易見,僅僅提供網路設施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和主機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一定是有所區別的。
雖然這種主體依據論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筆者看來其仍存在缺陷性。其緣由在於,網路技術作為一種科技手段,必定是不斷更新發展的,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類型也會不斷增加,功能也會逐步的復雜與多樣化,並且同一個網路服務提供者也會同時承擔著多種網路服務的功能角色,想要窮盡類型的劃分不僅存在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不利於穩定侵權的法律責任判斷,所以,筆者認為判斷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還是應當回歸其侵權的行為本身,根據其行為的功能和本質加以確定侵權的責任。
由此,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第36條並未對各類網路服務提供商進行分類和區別,而是統稱為"網路服務提供者"是有其立法考慮的合理性的。未從主體上加以類型分類,可以避開單一化的類型界定而導致歸責時的麻煩,也同時賦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權,對涉案的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行為的性質作出判斷,從而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就以網路侵權糾紛中最常見的著作權侵權為例,如果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是內容服務,也即其自己創作、採集、編輯作品和信息並在網路上發布供公眾瀏覽、下載等有償或無償使用,依據其該行為性質自然應當承擔直接侵權責任;而若網路服務提供者僅僅提供了鏈接服務,即其並不直接提供信息,而是提供了一條可訪問相關信息內容的途徑,用戶可以由此查閱相關信息內容,可見,這種行為在性質上僅僅是一種程序服務,是技術上的輔助功能,因此,在對該行為法律責任的判斷時就要復雜的多,在以過錯責任的大前提下,需要考慮其注作用務的履行程度等等。所以,法律窮盡規定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者的類別是難以實現的,只有從行為功能出發,進行不同的區別對待才是合理且有效的。
二、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之適用
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經歷了嚴格責任至過錯責任的發展歷程。在網路早期發展中,較多國家對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的是嚴格責任原則,最大限度的保護權利人的利益,這就使得整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停滯不前,因為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得不將其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防止侵權和避開承擔責任當中,而這樣的發展最終會阻礙整個社會的科技文化進步。發展至今,國際上的普遍態度已經轉變,以過錯責任作為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歸責原則已是共識。
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歸責原則確定為過錯責任是符合法律公正之意的。從法理的角度來看,嚴格責任的確立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工業災害、高度危險等社會理由,而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顯然不包含於內;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網路技術的生命力在於快速與便捷,倘若其需要對經由自己提供服務的用戶所發布的內容進行逐一的審查來避開嚴格責任項下的侵權糾紛,顯然與其發展主旨相悖;從利益平衡的角度來看,對網路服務提供者加以規范目的在於平衡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以及社會公眾各方的利益,採取嚴格責任並不能合理達到此目的;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傾向於對中間服務商採取過錯責任,並且法律明文規定一些責任限制條款,不再將中間服務商的責任嚴格化,以促使中間服務商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發展其服務類型,提高服務質量。因此,我國《侵權責任法》也採用了過錯責任原則,其第1、2款都明確了網路服務提供者在明知的前提下承擔法律責任。
三、合理注作用務的判斷因素
《侵權責任法》第2款規定了"通知--刪除"程序,也即通常作用上的避風港原則,根據權利人的通知,可以有效判斷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明知標准,但顯然存在者權利人未能進行有效通知的侵權狀況,此時,網路服務提供者並非完全免責,這就涉及了對《侵權責任法》第3款的"知道"標準的判斷。雖然現有較多學者主張該"知道"一詞僅限於"明知"而不包括"應知",但這種限縮解釋僅僅是現在我國網路產業正處於新興發展時期所採取的措施之策,就長久發展趨勢而言,"知道"的判斷標准應當包含"應知"。如何來確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合理的注作用務,是一個隨科技發展而將不斷予以變化的范疇,因此,筆者將就其合理注作用務的若干判斷因素作出倡議以供探討。
1.從網路服務提供者主體出發
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注作用務限定於一定的程度內,首先是由其主體特性決定的。第一,網路服務提供者礙於技術上的發展限制,其監控能力存在無法克服的局限性。網路服務提供者必須藉助技術手段才能對通過系統或網路上的信息加以監控,因此其監控能力取決於所採用的技術手段,雖然現在很多的服務商會使用"過濾技術",即讓所有的信息及信息的碎片都經過某個電子過濾器,以便自動濾除侵權信息,但顯然,這樣的操作仍是受制於技術發展的。因此,判斷其注作用務時不得不考慮整個網路技術的行業發展階段性。第二,網路服務提供者對網上侵權信息進行監控,需要經濟上的監控成本。倘若為監控花費的人力物力成本大大超過了其自身的營運盈利,這是任何一個網路服務提供者都不會予以追求的,法律也不應當強求其放棄一個理性經濟人的角色扮演本能。第三,網路服務提供者僅僅只是一個技術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其不是專業的律師或法官。即便是一個有經驗的法官,其在裁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時,仍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具體情節因素,如作品的原創性、對作品的使用是否適用責任限制、權利人歸屬以及法律具體適用等等。而這樣的判斷,對於一個網路服務提供者而言,無疑太過要求,甚至會影響網路這整個產業的發展。第四,不同的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本身資質、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當然不應當對所有的提供商採取統一的注作用務判斷標准,一家規模不大的網路技術公司和一家專業的大型跨國網路公司在網路服務提供時,必定在資源上、在判斷能力上、在監控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對於現有的一些知名的,較有資質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更為嚴格的注作用務。最後,網路服務提供者倘若已經採取了其可行的預防措施,自然應當認定其已經履行了一定的注作用務。比如該網路服務提供者已經依據其本身的條件安裝了"過濾機制",抑或其已經對用戶作了防止侵權的聲明提醒等等,這就應當將其歸入注作用務予以考慮。
2.從權利作品本身出發
依據不同的`權利作品從而作出不同程度的注作用務的區分是有其作用的。一方面,每個侵權糾紛所涉及的權利作品是不同的,有些權利作品較為知名,權利人對其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前期宣傳,抑或該權利人本就屬於知名人物,其作品涉及的社會影響力較大,公眾對其認知程度較高,相應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盡的注作用務程度要求自然也需提高。而另一方面,每個侵權行為的程度是不同的。以著作權侵權糾紛為例,上傳者上傳了權利作品的某個章節,或全部內容,在該兩種不同的情況下,自然後者的注作用務需要更加嚴格,畢竟僅僅上傳某個節選內容對於每日需要處理海量信息的網路服務提供者來說是難以掌控的。
3.從直接侵權人主體出發
網路服務提供者並未直接編輯侵權的信息,而僅僅是為直接侵權人,也即上傳者提供一種技術服務。如權利人進行通知程序時,侵權行為其實並未定性,上傳者究竟是否存在侵權行為也難以確認,若網路服務提供者應通知人的要求而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的措施時,在很多情況下是要承擔違約風險的。因此,這就使得其將陷入侵權賠償和違約責任的兩難境地。為此,如果將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注作用務要求過於嚴格,則會導致整個網路自由的限制,導致網路產業發展的缺陷,同時,也不應將權利人的保護建立在對普通社會公眾的利益與自由損害基礎之上。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路技術正在不斷的進步,網路產業也在不斷的發展,新興的產業必定伴隨著較多新興法律糾紛的出現,而規范整個網路環境的法律也將逐步完善。對網路服務提供者課以何種法律責任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利益發展的,太過於嚴格或過於寬松的標准都不適合,因此,司法者只有在法律規定下,依據各方面的具體因素予以具體裁量,從而為整個網路法律環境創造其生命力。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6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②可分為網路設施經營者、接入服務提供者、主機服務提供者和電子布告板系統經營者、郵件新聞組及聊天室經營者四大類。薛虹:《再論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版權侵權責任》,《科技與法律》季刊,2000年第1期。
③可分為網路內容提供者ICP、網路中介服務者(包括接入服務提供者和主機服務提供者)兩類。張玲:《網路服務提供者傳輸服務的民事責任》,北大法律信息網,2002年7月3日。
;2. 侵權責任法案例解讀的目錄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節 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
楊某某等訴劉某某利用領導關系進行同性間的性猥褻侵犯人身權精神損害賠償案
——侵權法的保護范圍
湖南王躍文訴河北王躍文等侵犯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姓名權的侵權法保護
彭家惠訴《中國故事》雜志社名譽權糾紛案
——名譽權的侵權法保護
劉翔與《精品購物指南》報社、北京精品卓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友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肖像權糾紛上訴案
——肖像權的侵權法保護
南方都市報與劉艷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糾紛案
——隱私權的侵權法保護
丁曉春訴南通市教育局、江蘇美術出版社侵犯著作權糾紛案
——著作權的侵權法保護
第二節 侵權責任糾紛的法律適用
陸紅訴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國際航空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糾紛案
——涉外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
簡某某交通肇事案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侵權損害賠償
徐某某、舒某某訴潘某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一般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的關系
第二章 責任構成和責任方式
第一節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和責任構成
李海峰等訴葉集公安分局、安徽電視台等侵犯名譽權、肖像權糾紛案
——過錯責任原則及其適用
王保富訴三信律師所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
——律師執業賠償責任的認定
劉某與廣東省廣電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從化供電分公司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糾紛上訴案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
程某某訴許某某狼狗咬人致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侵權責任構成中的因果關系
金某某訴公房使用人舒某某、公房所有人某紙箱廠樓房窗戶玻璃墜落致其人身傷害賠償糾紛案
——侵權責任構成中的過錯
第二節 數人侵權及責任分擔
博內特里公司訴上海梅蒸公司等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共同侵權行為的認定
錢某某訴孫某某、周某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
尚景偉訴劉某等三人玩耍中突然發生的損害共同侵權賠償糾紛案
——共同危險行為的認定與責任承擔
李某某訴吳某某、某商場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累積因果關系)
吳文景、張愷逸、吳彩娟訴廈門市康健旅行社有限公司、福建省永春牛姆林旅遊發展服務有限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部分因果關系)
第三節 侵權責任的形式
李忠平訴南京藝術學院、江蘇振澤律師事務所名譽權侵權糾紛案
——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
劉有祥訴洛陽鐵路分局洛陽列車段、長沙鐵路總公司郴州車務段鐵路旅客運輸人身傷亡賠償糾紛案
——侵害生命權的損害賠償范圍
高淳縣民政局訴王昌勝、呂芳、天安保險江蘇分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被侵權人死亡時賠償權利人的確定
黔江區永安建築有限責任公司與被上訴人黔江區民族醫院、黔江區供電有限責任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侵害財產權的損害賠償范圍
賈國宇訴北京國際氣霧劑有限公司、龍口市廚房配套設備用具廠、北京市海淀區春海餐廳人身損害賠償案
——侵害健康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朱杭訴長闊出租汽車公司、付建啟賠償糾紛案
——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
勝利油田勝華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與李英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見義勇為者的補償請求權
李萍、龔念訴五月花公司人身傷害賠償糾紛案
——公平責任的適用
第三章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朱永勝訴世平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過失相抵規則的適用與效力
寧某某訴某有限公司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過失相抵能力
羅倩訴奧士達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不可抗力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訴吳金艷故意傷害案
——正當防衛的民事法律後果
田寶志訴北京青龍縫紉製品有限公司緊急避險損害賠償案
——緊急避險的民事法律後果
第四章 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
馬旭訴李穎、梁淦侵權損害賠償糾紛案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時的責任主體
宮某某、肖某某訴應某某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職務侵權時賠償義務人的確定
福州市人民檢察院訴彭崧故意殺人案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喪失意識或失去控制的情況下致人損害的責任主體
毛某某訴某公交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職務侵權中的轉承責任
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與張繼停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勞務派遣中的職務侵權責任
周開鳳等訴宜昌縣建設局人身損害賠償案
——定作人對承攬人所受損害的賠償責任
劉明訴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二處第八工程公司、羅友敏工傷賠償案
——工傷事故的責任主體
張靜訴俞凌風網路環境中侵犯名譽權糾紛案
——網路侵權的責任主體
王菲訴海南天涯在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名譽權、隱私權糾紛案
——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王利毅、張麗霞訴上海銀河賓館賠償糾紛案
——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性質
李彬訴陸仙芹、陸選鳳、朱海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經營者承擔安全保障義務的范圍
葉某某訴某中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責任性質
周某某訴某初級中學、瞿某某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學校傷害事故的責任主體
第五章 產品責任
武某訴貝親株式會社等產品責任糾紛案
——產品責任的構成
荊某某、張某某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賠償主體
陳梅金、林德鑫訴日本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損害賠償糾紛案
——產品責任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
第六章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周慶安訴王家元、李淑榮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分擔
羅倫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案
——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處理
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與李學兵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借用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的責任主體
李珍訴馬紹獻等肇事大貨車車主、肇事司機及僱主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
——機動車已轉讓但未過戶時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
林某某訴中保公司某市支公司等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案
——盜用他人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的賠償主體
第七章 醫療損害賠償
曾某某訴某中心醫院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損害責任的構成
徐某某訴某腫瘤醫院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機構違反告知義務的賠償責任
方金凱訴同安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過失的認定
李繼蓮等訴蚌埠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過失的推定
徐某某訴某中心醫院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張某某訴某血站輸血感染丙肝醫療糾紛案
——因輸血造成患者損害的責任承擔
呂某某訴某賓館、某醫院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醫療美容損害賠償責任
第八章 環境污染責任
楊凌訴北京城市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管理處、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
——環境污染責任的構成
廣西合浦西場永鑫糖業有限公司與蘇充均等海域漁業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環境污染責任中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
上海漢殷葯業有限公司等與瞿偉榮等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環境共同侵權的責任分擔
第九章 高度危險責任
梁某某訴某縣氣象局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佔有、使用高度危險物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賈錫傑訴山東黃河工程局等人身損害賠償案
——從事高度危險活動的侵權責任
史桂金等訴北京鐵路分局北京西水電段等案
——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的責任
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陳某某訴羅某榮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吳兵等與趙秀英等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禁止飼養的危險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陳星星訴如皋市如城鎮鄧元小學、如皋市人民公園動物致人損害賠償糾紛案
——動物園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第十一章 物件損害責任
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與苑凱等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上訴案
——工作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孔祥啟訴李立等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賠償糾紛案
——堆放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重慶煙灰缸傷人案
——拋擲物致人損害的責任
殷某某訴某市政管理處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賠償責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