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國內外對名譽權侵權的研究

國內外對名譽權侵權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3-06-19 14:32:41

Ⅰ 名譽權侵權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一、名譽權侵權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1、名譽權侵權認定的標准如下:
(1)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2)行為具有違法性;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4)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二、名譽權侵權糾紛的訴訟流程是什麼
名譽權侵權糾紛的訴訟流程如下:
1、原告起訴;
2、法院受理後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
4、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並公告;
5、法庭調查階段包括,當事人陳述;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
6、法庭辯論包括,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7、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8、判決宣告。

Ⅱ 張戈律師 | 名譽權侵權案件舉證與取證

一、名譽權是什麼?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名譽權是民法典規定的具體人格權中的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喊虛沒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而侵犯名譽權,一般即指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發生侮辱或誹謗的行為,使其社會評價降低、精神受到打擊、名譽造成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侮辱、誹謗是典型的侵犯名譽權的違法行為。
(一)何為侮辱?侮辱指行為人通過動作、語言、書面或特定表達等方式明確表達的諷刺、嘲笑、謾罵等侮辱行為。我們常見的侮辱行為有言語辱罵、吐口水豎中指等,互聯網上一般表現為書面辱罵評論及陰陽怪氣帶有侮辱性詞彙及字眼攻擊評論等行為。(該侮辱行為無法窮盡列舉,望讀者自行體會。)
(二)何為誹謗?參照誹謗罪中對誹謗行為的定性,誹謗指通過捏造事實、隱瞞真相公開散布或者組織、指使其他人員散布他人的負面信息,達到侵犯他人名譽權、致使他人社會評價降低的目的的行為。在民事范疇名譽權侵權案件中,誹謗相較於侮辱,是更為常見的侵權行為。
律師如代理名譽權侵權案件的受害方,在立案前首先應視案件具體情況鄭納及委託人意願,考慮刑事立案的可能性,比如在利用信息網路捏造事實進行誹謗的案件中,同一誹謗信息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即構成誹謗罪,此時通過刑事自訴更能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名譽權侵權案件中的舉證責任
名譽權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在名譽權侵權訴訟中,要盡可能協助委託人搜集相關證據盡可能做到充分且詳實,以免因舉證不利承擔敗訴後果。
(一)對於侵權行為的舉證
在舉證責任分配上,對於以侮辱行為侵犯名譽權的舉證邏輯比較清晰,由原告對被告實施的侮辱行為進行舉證即可。但是對於誹謗行為的舉證往往存在爭議,原告對被告實施了可能具有誹謗性質的言論這一事實進行舉證並無異議,但是對於被告的言論是否為捏造、臆測,是否與事實不符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實踐中目前並不統一。
以筆者代理過得一起企業高管名譽權侵權案為例,該高管部門內一名已離職員工發布朋友圈稱該高管職業技能資格書系偽造。針對該誹謗行為,我方舉證該員工朋友圈內容即為對可能具有誹謗性質的言論這一事實進行舉證,而對於該職業資格證書是否系偽造的責任即被告的言論是否為捏造、臆測,是否與事實不符的舉證責任究竟為何方承擔或者說我方是否還需證明職業資格證書並非是偽造的,存在爭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確立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及民訴法解釋第九十一條「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規定,對於被告言論與事實不符的舉證責任應由原告承擔,但在司法實踐中,法院認為被告需就自己的言論存在事實依據承擔舉證責任的觀點不在少數。筆者認為,從維護被害人合法權益角度出發,司法實踐中部分法官的觀點顯然具有合理性。
針對「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的現象,再由原告自己對被告言論與事實不符進行舉證顯然進一步加重了對於原告的舉證責任,再者有些誹謗言論亦無法從與事實不符的角度進行證明。例如筆者曾代理某游戲知名主播名譽權侵權案,被告誹謗稱原告盜取游戲賬號。如需要原告證明被告誹謗言論與事實不符,則需證明自己沒有盜號,談何容易?故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如被告未提交證據證明其所發表言論的客觀真實性,則認定被告侵犯名譽權的判例,實際上是將被告言論是否失實的舉證責任分配給了被告。
(筆者代理主播名譽權侵權案件部分准備證據截圖)
當然,名譽權侵權案件中舉證責任分配不能機械理解,在原告基於某些原因對於被告的言論負一定的容忍義務(諸如商家對消費者的評論、明星等公眾人物對粉絲及網友的評論的容忍義務)的情況下,法院又傾向於認為被告的舉證責任則不應過於嚴苛,甚至可能直接認為應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
故從律師譽正角度,均應盡可能協助委託人搜集並提供相應證據,盡管原告方未必需要對被告言論與事實不符進行舉證,但為盡全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對上述證據仍要進行搜集,在提交證據時再酌情考慮是否予以提交更為合適。例如企業高管案例,經官方網站檢索,該高管職業資格證書並非偽造,系因年代久遠,查詢需按當時15位身份證號方能查到,故使被告產生證書系偽造的錯覺。
(二)對於損害結果的舉證
名譽權侵權案件中的損害結果一般體現在受害人名譽利益受損、社會評價降低上,偶有相關案件還可能產生受害人精神抑鬱等生理受損的結果。相較於生理層面產生損害結果,受害人社會評價是否降低很難從客觀上進行量化和衡量,所以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以侵權人的違法行為是否為第三人所知悉為標准。比方說上述筆者代理的高管名譽權侵權案,被告在其個人朋友圈發文,在同事范圍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事間議論紛紛,對公司在業內的評價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律師的建議下,公司第一時間向被告發送了停止侵權的相關函件,而這份函件恰恰亦能在高管個人侵權案中作為證據來證明誹謗言論的損害結果,後法院根據為第三人知悉的事實即直接認定造成受害人社會評價的降低。
參考部分典型案例,在法人商業信譽和商業聲譽侵權案件中也存在類似情形,如原告能夠證明存在商業信譽和商業聲譽侵權行為,並且該侵權行為為第三人所知悉,就可以推定法人名譽權受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此時侵權人如主張法人名譽權損害事實不存在的,應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筆者代理的知名主播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為被告誹謗行為,導致原告社會評價降低、粉絲脫粉嚴重,亦造成其直播間人氣大量下滑,收入銳減的結果。但因導致直播間收入下滑的原因很多,難以證明其與誹謗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故可能存在即便出現了損害結果,但無法證明損害結果與侵權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而不被法院支持的情況,思慮再三,最終選擇放棄。但該類證據仍可以作為損害結果及證明被告主管存在惡意的證據使用。
(筆者代理主播名譽權侵權案件部分證據截圖)
(三)對於因果關系的舉證
名譽權侵權中的損害結果如僅限於社會評價降低,該因果關系一般比較容易判斷,通常也不會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而如果出現類似上述案件中的精神抑鬱、收入下滑等其他損害後果,則需在取證時多方收集,進一步加固證據,盡可能充分詳實。對於該部分的證據,需根據具體損害結果進行確定,比如精神受到損害則應准備相應醫療單據且接受治療的時間應與侵權行為發生時間相吻合。關於因果關系的舉證,應基於各案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此不做贅述。
(四)關於過錯的舉證
名譽權侵權適用過錯侵權歸責原則,根據侵權責任的基礎理論,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已經預見到自己行為的損害後果,希望或者放任的主觀狀態,過失是應當預見到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預見到但是過於自信輕信能夠避免。
名譽權侵權案件中的過錯一般以故意為主,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目的即使受害人社會評價降低,這種惡意是直接的。比如在朋友圈、貼吧、QQ群、微信群發布侮辱言論、散布誹謗信息,類似這種案件,關於過錯的舉證並不需要過分關注,可在民事起訴狀事實與理由部分進行著重闡述。
而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惡意,侵權與否需判斷行為人是否存在過失,通常需要審查行為人是否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這往往需要結合行為人的職業等多種因素綜合認定。比方說媒體編輯、新聞記者等作品侵權或明星、公眾人物侵權案件,特別的職業特色、身份背景對應注意義務的要求會更高。筆者同事曾代理某報社名譽權侵權案件(報社系侵權方),法院即以新聞報道未對當事人做隱名、化名處理而判決刪除稿件。故在收案階段,律師應對當事人注意義務層面進行關注考量,以此制定訴訟策略。
三、名譽權侵權案件中的取證
關於名譽權侵權案件中的取證,以網路侵犯名譽權為例展開討論。
鑒於網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難認定,受害人舉證難度大,律師在代理受害人名譽權侵權案件中首先需對侵權人的身份進行確認即確認侵權主體。一般方式為查詢戶籍信息,即查檔。此外,網路平台賬號頭像或相冊照片的辨認;微信朋友圈發出的內容,聊天記錄中透露的身份信息;通過其他證人作證來證明該網路平台賬號主體身份;網路平台賬號是否使用了實名認證的手機號都是能取得證明侵權主體證據的方法。
而網路平台中如微信聊天記錄、帖子、博文、評論等相關內容的發布人身份認定需藉助平台進行認定,部分平台如微博、騰訊有專門的對接通道,當事人可委託律師進行調取,必要信息可能還需法院相關文書及授權文件,如部分平台無對接通道,基於保護用戶隱私需要平台亦不可能直接提供,必要時還需採取起訴平台要求披露侵權人信息作為訴訟之需的前置訴訟。可以說,名譽權侵權案件的取證之路,從一開始便荊棘遍布。
其次是發布內容的證明,即要證明網路平台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及關聯性。原告方需准備原始、真實和完整的可以證明網路平台發布內容的電子證據,必須保證電子證據和其他證據之間存有關聯性,並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將網路平台發布內容記錄、拍攝下來並保留原始、客觀、真實的信息,也可選擇公證或者電子存證的方式固定相關內容。通常發布內容的證明律師建議採用時間戳存證方式進行證據留存,同時妥善保管原始載體備查。如確因侵權方已刪除侵權內容,無法取證,則需對委託人進行說明並分析訴訟風險及利弊。打官司就是打事實打證據打法律規定,證據取得存在瑕疵,整個訴訟即為無本之木,風險極大。
(筆者代理主播名譽權侵權案件部分證據目錄截圖)
四、結語
筆者代理、解答數起名譽權侵權案件、咨詢後對受害者維權之難深有感觸。名譽權侵權尤其互聯網名譽權侵權案中,受害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對司法資源也是巨大的損耗。而從實際維權效果來看,最終的案件結果與受害者理想中的揚眉吐氣、還人清白、侵權人被千夫所指的完美結局差距不小。究其原因還在於網路技術進步和自媒體平台興起進一步拓寬了人們自由表達的言論空間,為侵權行為提供了依託的平台,侮辱誹謗等不實信息的傳播速度、廣度也呈幾何倍數增長,極易一不留神就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反觀對受害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卻處處是限制,使得維權與侵權的難度不成正比,侵權者除開道歉外,往往不會付出什麼代價,而道歉的效果也鮮能達到受害者預期。
但是這並不代表在互聯網上就可以帶著虛擬面紗為所欲為,隨著互聯網監督強化、網路實名制依法推進、「清朗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對互聯網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也愈加完善。除開民事責任,侵權者亦有可能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絕非兒戲。也希望廣大讀者文明上網,多吃瓜、少辯經,不做侵權人,更不要成為受害者!

Ⅲ 關於侵犯企業名譽權的問題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所謂名譽,是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公司法人是有名譽權的。
(一)如何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最高人民法院在相關司法解釋中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細化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第七問的解答為:是否構成侵犯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九問的解答為: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權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名譽權。可見,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與認定其他侵權行為一樣,應當從四個要素入手,即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違法,包括誹謗、詆毀等;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包括降低了消費者、社會公眾對法人商譽的社會評價;侵權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二)如何認定侵犯法人名譽權,侵權民事責任中也作出了規定,如下:
法人名譽權是一種人格權,商譽是法人名譽權中的核心利益。我國對法人名譽權不僅在人格權制度中加以保護,同時在侵權民事責任中也作出了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四十條第二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閱讀全文

與國內外對名譽權侵權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