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生活糾紛與法律解決

生活糾紛與法律解決

發布時間:2023-05-04 13:21:54

㈠ 如何解決糾紛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法律在我們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是相互融合的,一般我們遇到的很多難以解決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的,以下了解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1

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主要有:

1、協商。雙方共同協商處理糾紛;

2、調解。通過第三方居中調解,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達成調解協議。包括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行政調解,法院庭前調解等;

3、仲裁。雙方事前或者事後簽訂仲裁協議,共同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4、起訴。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對糾紛進行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

第十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具有勞動權利義務內容的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的約束力,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八條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2

民事糾紛解決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私了,一種是公了。私了就是雙方私下協商或者在有關部門的調解下達成和解;而公了就是直接走法律程序,經法院審判。

農村糾紛的解決途徑主要有五種:

1、當事人協商。當事人協商符合意思自治的原則,是最省力、最經濟的解決方式,且可以將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對雙方當事人都有好處。

2、私人(中間人)調解。這種解決方法以中間人的私人關系為紐帶,用中間人的特殊身份去影響和推動雙方當事人達成諒解和協議,在家庭民事糾紛中特別常見。中間人一般為雙方當事人所信任的長輩或親戚朋友。

3、自治調解。自治調解是指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調解解決民事糾紛。自治調解的實質是在群眾自治組織的基礎上,自己陪亂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協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村委會組成人員中即有一名專門調解委員來負責農村民事糾紛的調解。這是目前農村最常見、最有效的解決糾紛的途徑。

4、行政調解。行政調解是指由行政機關調解部門調解解決民事糾紛,實踐中一般由鄉(鎮)一級機關調解部門進行。行政機關應堅持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合法的基礎上進行;若糾紛久調不解,應通知當事人通過訴訟解決。

5、訴訟解決。訴訟解決是指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以國家強制力維護當事人合法利益的糾紛解決途徑,是效力最強的解決手段。當糾紛通過其他手段無法解決時,司法將最終對之進行救濟,即司法最終救濟。

我國農村糾紛矛盾特點

我國農村矛盾糾紛具有鄉土性。我國農村社會是人與人、人與土地、各種事物、空間充分接觸和了解的熟人社會。唯亂鉛農村糾紛具有鄉土性,大都是「家指好務事」或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起因簡單,標的額較小,但所涉及的人際關系復雜,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圓滿解決,矛盾容易激化,甚至釀成刑事案件。

當下,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外界之間的經濟、文化和社會交往不斷擴大,農村民商事活動更加活躍,矛盾糾紛更加多發。

除了傳統的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和債權債務糾紛外,農村還出現了新類型的糾紛,主要包括改善居住條件引發的宅基地使用權糾紛,土地承包流轉等關系引發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人身權領域中的選舉權糾紛、名譽權糾紛,村民之間因商事活動引發的勞務合同及勞動爭議糾紛、掛靠經營合同糾紛,村民自治引發的村務管理糾紛以及環境污染侵權糾紛、土地征遷補償糾紛等等。

但這些新類型糾紛仍然離不開熟人社會的本質屬性,也同樣具有鄉土性的特點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3

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在我國,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有下列四種:(一)和解 (二)調解(三)仲裁(四)訴訟

(一)和解。即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是民事糾紛的主體,他們對爭議的事項享有充分的處分權能。是否行使處分權能、何時行使處分權能以及以何種方式行使處分權能概由當事人自行決定。

(二)調解。糾紛當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據一定的社會規范(習慣、道德、法律等規范),在糾紛主體之間溝通信息,擺事實明道理,促成糾紛主體相互諒解、妥協,從而達成最終解決糾紛的合意。

在我國現階段的調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這被西方人士成為「**經驗」,除此之外,還有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民之間的調解等。

(三)仲裁。所謂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法對民事糾紛居中審理並製作一定法律文書平息沖突的方法。仲裁屬民間性質。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說,提交仲裁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同意為前提,否則,仲裁程序不能啟動。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員也由當事人選任。仲裁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簡便。隨著國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五)訴訟。民事訴訟即老百姓所講的「打民事官司」。相對於人民調解、當事人自我平息、單位(或部門、社區)處理和仲裁機制而言,民事訴訟是典型的公力救濟形式。這種公力救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強制性。民事訴訟還是國家處理民事糾紛的`最有效也是最後的手段。因此,國家往往要對訴訟的主體、程序、制度等做出嚴格的規定。

民事糾紛的處理方式4

一、民事糾紛怎麼處理

(一)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二)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願、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三)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後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並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二、民事糾紛特點

(一)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二)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三)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別於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

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

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三、民事糾紛解決機制

(一)自力救濟

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自決是指糾紛主體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指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㈡ 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㈢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糾紛、矛盾,你認為該如何處理

積極面對。相信一定可以解決。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結果,它一定會被解決的。時版間權長了,不好的結果也會淡忘掉。
仔細思量。承認錯誤。自己的功過,想辦法改正。別人的功過,覺得有必要的,很大的錯誤,要以合適的方式提出,幫助他改正。
自己想不通的,求助同學老師父母,同事領導,戀人朋友。領導一定要少求助,一定是要在單位里發生的糾紛需要領導出面的時候才可以。

㈣ 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糾紛只有向法院提起訴訟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法律主觀:

在職場中,勞動者很容易因為自身利益問題和用人單位發生矛盾糾紛的,一般來說可以先和用人單位溝通協商,不行的話還可以採取勞動仲裁或者是訴訟的方式和鎮進行解決。一、發生勞動爭議可以直接提起訴訟嗎以下勞動爭議可以直接起訴:(1)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後發生的糾紛;(3)勞動者退休後,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依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如果不是工資支付問題的,不能起訴向法院提起訴訟,應該首先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不服才能起訴。二、勞動糾紛案件所需的證據材料(一)開除糾紛1、開除處理決定書;2、被開除者錯誤事實的證據;3、開除處理程序方面的證據(企業負責人的意見,職代會的討論決定、工會的意見、及是否書面通知本人的證據)。(二)除名糾紛1、除名處理決定書;2、曠工的事實依據,勞動者的原始考勤記錄;3、除名處理程序方面的證據材料(職代會的討論、工會的意見及是否書面通知本人);(三)辭退糾紛1、辭退處理決定書;2、被辭退者違紀的事實依據;3、辭退處理程序方面的證據材料(工會意見、職代會的審議記錄、是否發放《辭退證明書》)(四)辭職糾紛1、辭職申請書;2、審批手續、及是否批准辭職的決定書;(五)自動離職糾紛1、自動離職的事實根據;2、自動離職審批手續及處理決定書;(六)勞動報酬糾紛1、用人單位的勞資部門出具的勞動者的工資發放標准(確定工資的標准、最低工資、工資的形式);2、工資是否實際支付、剋扣或拖欠工資的事實依據;3、對直接受理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應提供僱傭關系證明、雙方的勞動合同(無合同的應提供付出勞動的數量、及報酬計算的證據)。(七)履行勞動合同糾紛1、因工作內容而產生的糾紛提供衡量勞動者勞務的數量標准及質量標准及未完成指標、任務的證據。2、因式用期、合同期限而產生的糾紛提供是否有非法延長試用期的證據。用人單位或勞動者隨意、無故改變合同期限及單位解除合同的證據。3、因工資、勞動紀律產生的糾紛(可參照開除、除名、辭退、勞動報酬糾紛舉證)三、勞動仲裁過程1、當事人申訴:《勞動法》第八十二條: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申訴時效似有多重規定,見後面。2、案件受理: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七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將申訴書的副本送達被訴人,並組成仲裁庭;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被訴人應當自收到申訴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被訴人沒有按時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仲裁委員會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3、組成仲裁庭: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案一庭制。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組成仲裁庭。仲裁庭應當於開庭的四日前,將開庭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接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訴人按照撤訴處理,對被訴人可以缺席裁決。4、案件審理/仲裁:(1)當事人雙方可以自行和解。(2)先行調解: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喚和粗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裁決。(3)裁決:進行仲裁應充分聽取申訴人的申訴和被訴人的答辯;仲裁員進行庭審調查;最後作出仲裁決定。仲裁庭的裁決,一般只對爭議標的作棚激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對屬於經濟賠償或補償的爭議標的可作變更裁決,對其他標的可另行向當事人提出仲裁建議。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仲裁庭作出裁決後,應當製作裁決書,送達雙方當事人。5、結案與履行/效力:(1)結案:《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處理條例》: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准,可以適當延期,但是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2)履行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多多少少也應該知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如果不是工資支付問題的,是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必須要先申請勞動仲裁的。

㈤ 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怎麼解決

如果是我的話...
可能就是先看看一些法律的網站...然後咨詢有相關經驗的人...或者是直接去律師事務所...
沒碰到過...不好說...呵呵

㈥ 老百姓在社會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發生了矛盾糾紛可以通過哪些渠道解決

解決方案有三種:

第一:由村委副主任調解。
第二:找社區民警協助解決。
第三:通過各街道辦事處仲裁委員會解決或裁定:可以自訴到法院,由法院解決矛盾糾紛或判決。

閱讀全文

與生活糾紛與法律解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