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在我國也稱為著作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知識產權侵權案例本次就為大家分享3個經典的案件,希望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案例對於自己的知識產權起到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一:蘋果APP著作權侵權案《李可樂抗拆記》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李承鵬是該書作者。李承鵬指控蘋果公司未經其許可,自行上傳或與開發者通過分工合作等方式,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上傳到蘋果應用商店,並通過該商店向社會公眾提供下載閱讀,獲取經濟利益,上述行為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蘋果公司賠償李承鵬經濟損失1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1000元。本案是作家維權聯盟因蘋果公司在其經營的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上提供涉嫌侵犯其著作權的應用程序而向蘋果公司提起的系列維權訴訟之一。最終,法院認定蘋果公司是App store(應用程序商店)的經營者,應用程序商店是一個以收費下載為主的網路服務平台,並且在與開發商的協議中,約定了固定比例的直接收益,因此蘋果公司應對開發商的侵權行為負有較高的注意義務。蘋果公司在可以明顯感知涉案應用程序為未經許可提供的情況下,仍未採取合理措施,未盡到注意義務,具有主觀過錯,其行為構成侵權。這一則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也表現了當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平台的監管行為也具有重大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二:錢鍾書書信著作權及隱私權侵權案2013年5月,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中貿聖佳公司)發布已故著名學者錢鍾書書信手稿拍賣公告。錢鍾書遺孀楊季康(筆名楊絳)遂向法院提起侵害著作權及隱私權訴訟,認為李國強和中貿聖佳公司構成對其著作權及隱私權的侵犯。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中貿聖佳公司和李國強停止侵權、賠償楊季康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0萬元並賠禮道歉。此案不僅因涉及著作權、隱私權以及物權等多項權利的認定,頗具代表性並廣受關注,而且還對拍賣公司因從事拍賣活動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責任進行了界定和規范,特別是拍賣公司在拍賣活動中,除應依據拍賣法就拍賣標的的所有權歸屬、委託人的身份情況進行審查,並簽訂委託拍賣合同外,對於負載著作權、隱私權、肖像權等其他民事權利的拍賣標的,還應對相關著作權權利歸屬、隱私權和肖像權的權利保護等情況進行審查,以履行拍賣法所賦予拍賣人的法定義務。此案的審結,明晰了拍賣者的法律義務,規范了拍賣市場秩序,對維護相關權利人的著作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具有積極的意義。知識產權侵權案例三:《推拿》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畢飛宇系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推拿》的作者,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08年9月出版該小說。2009年7月,畢飛宇將電視劇改編權獨家提供給中融公司。2010年12月2日,中融公司將其獲得的授權轉讓給禾穀川公司。2011年1月,禾穀川公司委託陳枰為文學作品《推拿》的電視劇改編編劇。2013年4月,陳枰與西苑出版社就陳枰版《推拿》(上、下冊)簽訂《圖書出版合同》,同年6月,該書出版。畢飛宇、人民文學出版社以陳枰版《推拿》的出版發行行為侵權為由,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西苑出版社停止出版發行圖書《推拿》;北京市新華書店王府井書店停止銷售圖書《推拿》;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畢飛宇經濟損失14萬元;陳枰、西苑出版社連帶賠償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經濟損失8萬元及因訴訟支出的合理費用5000元。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在於規制市場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社會經濟秩序,故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規制商品市場流通過程中的授權,而不是規制商品創作過程中的授權。本案中,陳枰和西苑出版社僅具有改編作品的授權,並不具有出版改編作品的授權,也就是說不具有將相關改編後的作品推向文化市場、作為圖書商品流通的授權,因此,被告出版同名作品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本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圖書出版市場存在的授權混亂、權利意識淡薄、誠信缺失等現象。通過本案的審理,有利於當事人規范其行為,也對整個圖書出版行業的合法規范經營發展提出了指引。知識產權案例並不僅僅存在與版權當中,商標,專利都是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內容,可以與我們取得聯系。
Ⅱ 著作權侵權案例分析
這個來案例源分析比較詳細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
Ⅲ 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例怎麼判
一般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例法院會做出以下判決: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被侵權人的信譽;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除此以外,人民法院還可以採取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或者拘留等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人民法院審理商標糾紛案件,應權利人請求,對屬於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除特殊情況外,責令銷毀;對主要用於製造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責令銷毀,且不予補償;或者在特殊情況下,責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進入商業渠道,且不予補償。
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不得在僅去除假冒注冊商標後進入商業渠道。
Ⅳ 商標侵權案例分析
有什麼是關於商標侵權的案例呢?案例的分析有哪些?我把整理好的商標侵權案例分析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方便食品雙白之爭,近似商標應該怎樣認定?
白象與白家因為商標之爭,進行了長達1年的訴訟,被媒體稱為方便食品“雙白”之爭。案件的焦點在於兩商標是否近似,那麼,近似商標應該怎樣認定呢?
案情簡介:
2007年9月,白家公司對外宣稱正龍公司“白象”品牌方便粉絲惡意仿冒白家粉絲外包裝,侵犯了其外觀設計專利權,並表示將對正龍公司該行為向工商部門提出投訴。
2007年10月,正龍公司在南省鄭州市主要商場超市中的粉絲產品被下架。而正龍公司認為鄭州一超市出售的白家公司“白家”方便粉絲產品包裝上使用的未 注冊商標 豎排“白家”商標與其“白象”注冊商標構成近似,遂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鄭州中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
法院判決:
鄭州中院審理認為,“白象”商標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依法核准注冊,商標擁有者依法享有該商標專有權。兩件商標第一個字都是“白”字,字音、字形、字意完全相同;“家”和“象”均是上下結構,下半部相同,上半部由於白家公司在書寫中使用的“家”字與“象”相似,同時兩者在市場銷售 渠道 、消費群體上的共同性,判定白家公司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正龍公司“白象”注冊商標相近似的“白家”標識,構成了對正龍公司“白象”商標的侵犯。 白家公司隨後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河南高院)提起上訴。
河南省高院於2008年11月終審認定白家公司在經營中沒有本著誠信的原則避讓“白象”具有專用權的注冊商標,實際造成了消費者的混淆誤認,維持了一審原判。
律師解析:
所謂近似商標,是指與注冊商標不完全相同,但在形狀、讀音或者含義等方面與注冊商標卻相同或者相近,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易使普通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錯誤認識的商標。
近似商標的判斷,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標准:
1、人的標准。即以大多數消費者的注意程度作為標准。
2、地的標准。在近似商標的判斷中應根據地區的各種差異而異。
3、物的標准。在根據商品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而相應的標准也有所不同。
4、時的標近似商標的判斷時准。在判斷商標是否近似時要考慮到年代,時令等的差異,要應時而異。
根據上述判決標准,白家公司在書寫中使用的“白家”字與“白象”相似,鑒於二者屬於同類產品,大多數消費者很難注意到二者之間的區別。因此,法院判決白家公司敗訴是合情合法的。
馳名商標神州數碼的認定,馳名商標的跨類保護
案情簡介: 教育 技術使用“神州數碼”侵犯馳名商標
原告神州數碼公司自2000年成立後就開始使用“神州數碼及圖”商標,並於2004年9月獲得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9類計算機相關商品上。2008年,原告發現被告未經許可在計算機培訓服務中以網站、報刊、學員證等形式使用“神州數碼及圖”商標。原告認為,“神州數碼及圖”商標已經構成馳名商標,被告在不相類似的服務上使用該商標也會導致混淆誤認,因此構成商標侵權。訴訟中,原告提交了使用“神州數碼及圖”商標的軟體產品的市場份額、銷售區域等證據,以及該商標的宣傳或者促銷活動的方式、持續時間、程度和地域范圍等證據。
法院判決:被告停止使用原告商標,並賠償經濟損失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自使用“神州數碼及圖”商標以來,為涉案商標的宣傳投入了大量的 廣告 費用,通過長期、持續、廣泛宣傳、使用涉案商標,使標注涉案商標的商品有了較大銷量,涉案商標已經成為在中國境內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的馳名商標。被告在與涉案商標核准使用的計算機商品不類似但有一定關聯性的計算機培訓服務中,以網站、報刊、學員證等形式使用涉案商標的行為,會導致相關公眾誤以為原告為培訓服務的提供者,引起相關公眾對服務提供者的混淆,構成對馳名商標注冊人商標權的侵犯,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據此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原告的 “神州數碼及圖”商標,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開支2萬元。
律師解析:
本案是對馳名商標進行司法認定和保護的典型案件。馳名商標的跨類保護,不是“全類保護”,應當考慮使用馳名商標的商品或服務與使用被訴商標的商品或服務之間的關聯程度。雖然原告的“神州數碼及圖”商標核准使用的商品為第9類即計算機商品,而被告是在第41類即計算機培訓服務上使用涉案商標,但二者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容易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誤以為原告為培訓服務的提供者,故法院認定侵權。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中,人民法院對馳名商標的認定,僅作為案件事實和判決理由,無需寫入判決主文。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提供的商標侵權案例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Ⅳ 侵權行為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陳志光夫婦到某餐廳吃飯,一對母女帶著一隻狗坐在陳志光夫婦的對面,點來了飯菜,讓狗在飯桌上吃,小狗則吃得津津有味。陳志光夫婦認為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了損害,要求餐廳老闆解決,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遂向法院起訴,要求餐廳老闆賠償精神損害。
分析本案並回答以下問題
(1)本案被告是否構成侵權行為,為什麼?
(2)本案如何判決(請說明責任方式),為什麼?
參考答案要點:
(1)本案被告的行為構成了侵權行為。人格尊嚴是一般人格權的核心內容,法律對此作了明確規定,侵害人格尊嚴的,對侵權行為人應當追究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餐廳准許人狗同餐,侵害的正是人格尊嚴的權利。一般人格權是一種最基本的人格權,包括的內容是人格平等、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這種權利的作用,是概括和指導所有的具體人格權,規定具體人格權的內容,解釋具體人格權的含義,創造新的人格權;補充具體人格權的立法不足。當某些人格利益應當保護,但是所有的具體人格權還不能將其包括的時候,就應當依據一般人格權即人格尊嚴,認定侵權行為,並予以制裁。人狗同餐,讓狗在人吃飯的餐廳中跟人一起進餐,並且使用的是人進餐的餐具,這正是對人的人格尊嚴的侵害。愛護自然,愛護動物,都是應該的,但是,在社會中,任何人都是權利的主體,任何狗都是權利的客體。如果為了愛護動物,就把人與狗的地位同等起來,這恐怕就是愛狗的人也是不願看到的;
(2)被告的行為是對原告人格尊嚴的褻瀆和漠視,其行為已經構成了侵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具體責任方式應當是賠禮道歉並應當承擔適當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其他民事責任方式不宜適用於本案。
Ⅵ 侵權的案例分析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農墾公司與被告住宅公司就農墾大廈的施工簽訂施工合同。合同載明,建築面積暫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細節在合同中明確予以規定,第二期工程則視情況另簽協議。1996年7月,農墾大廈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設資金問題,二期工程沒有繼續修建。1997年7月7日,農墾公司取得農墾大廈的房屋所有權證,該證書「房屋狀況」載明了「商場、辦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後,農墾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給他人使用了一部分,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畢為由佔用了部分樓層拒絕撤出。2001年9月,農墾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現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2002年7月29日終審判決住宅公司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將農墾大廈第二、三層房屋騰空交付給農墾公司。判決生效後,住宅公司於同年9月20日撤出所佔房屋。2005年11月,農墾公司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宅公司賠償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農墾大廈期間佔用該房屋的經濟損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構成侵權、未經綜合驗收(主要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農墾公司沒有損失等理由拒絕原告的賠償請求。
分析
第一,在私權與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國家公權對私權行使的適度干預。
民事權利的行使因受國家公權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這種情況在審判實踐中發生並不多。有觀點認為,民事權利之爭由民事法律調整,如果一方當事人有違公法,應由執行國家公法的具體行政機關對其進行行政上的處罰,不能因其有違行政法規而使其民事權利得不到保護。
第二,所有權權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權能會產生不同的侵權後果,侵犯所有權的侵權責任承擔應與侵權後果相適應。
但本案判決可能引起的爭議在於,在本案判決之前,住宅公司佔用農墾公司房屋的行為已被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認定為侵權,而此案中農墾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擔侵權責任予以賠償損失的訴求未獲支持,這與前案的認定是否存在矛盾?對此,判決指出,關於住宅公司不構成侵犯農墾公司房屋「使用」權的認定,與重慶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終字第2036號判決中關於住宅公司已構成侵權的認定並無矛盾。
相關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Ⅶ 未經允許使用他人肖像盈利侵權案例分析
肖像權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對於未經允許,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盈利而造成的侵權,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分析來了解其中的處理原則。下面一起了解未經允許使用他人肖像盈利侵權案例分析的內容吧!
未經允許使用他人肖像盈利侵權案例
案例介紹
南京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品牌管理公司)未經演員童某的許可將童某的照片用於報道宣傳,童某發現後起訴至法院,要求某品牌管理公司承擔侵權責任。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審結了該案,最終認定某品牌管理公司侵犯了童某的肖像權。
某品牌管理公司在某報紙上發表“不動刀專利美眼受熱捧 緊急追加50名眼衰女士”的 文章 ,文章中使用了童某的一張照片用於配圖。童某以侵犯肖像權、報道造成其社會評價下降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某品牌管理公司公開道歉並賠償損失。
一審中,某品牌管理公司辯稱,涉案圖片系購買所得,只是單純用於配圖,並無惡意。同時,涉案報道僅發布一天,情節輕微,沒有損害後果,故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某品牌管理公司未經童某授權使用其照片,侵犯了童某的肖像權。但涉案行為不會對童某造成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某品牌管理公司未侵犯童某的名譽。綜上,一審法院判決某品牌管理公司向童某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一萬五千元。
判決後,某品牌管理公司不服,認為圖片取得途徑合法,亦未對童某造成實質上的影響,上訴至北京市一中院,要求依法改判。
北京市一中院經審理認為,雖然某品牌管理公司主張涉案圖片系從第三方購買,但是其無法舉證第三方獲得了童某本人的授權,而且涉案行為具有明顯盈利目的,故其行為侵犯了童某的肖像權。最終,北京市一中院駁回了某品牌管理公司的上訴,維持了原判。
法官說法
在司法實踐中,未經本人同意,非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也有可能構成侵犯他人肖像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在侵犯肖像權案件中,除了是否構成侵權容易成為案件爭議焦點,是否同時構成侵犯名譽權、是否需要支付精神撫慰金及如何確定損害賠償金額等幾個問題也同樣容易成為爭議焦點。
首先,侵犯肖像權的同時是否也侵犯了名譽權,主要考量侵權行為是否足以使社會公眾因侵犯肖像行為對肖像權人產生誤解,是否造成肖像權人的社會評價的降 低。若侵權行為足以導致公眾產生誤解並使肖像權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應認定為侵犯了名譽權,否則不構成名譽權侵權。
其次,關於是否應該支持精神損害撫慰 金。相關司法解釋規定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 道歉。”因此,是否需要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需要綜合考量被侵權人精神損害的程度。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是不予支持精神損害撫慰金的。
最後,對於支持精神 損害撫慰金的,損害賠償的數額一般需要結合侵權方可能獲利情況、侵權內容的傳播程度、被侵權人的損失狀況等因素綜合予以酌定。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攝影活動中,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被視為侵害他人肖像權:
1、在沒有阻卻違法事由情況下,未經肖像權人的同意使用其肖像的行為。
2、擅自製作他人肖像(包括擁有他人照片)。未經本人同意,擅自創制、佔有他人肖像(照片)的行為。對於攝影人來說,就是偷拍他人的照片行為。
3、惡意侮辱、污損他人肖像。即不法行為人惡意的以侮辱、醜化、玷污、毀損等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或破壞他人肖像的完整性。包括塗改、歪曲、焚燒、撕扯或倒掛他人照片,這樣的行為不僅構成對肖像權的侵害,還往往會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綜合上述,在攝影實踐中,經常會構成侵犯肖像權的,有以下三種情況:
近幾年來,所謂的侵犯“肖像權”的報道,似有愈來愈多趨勢,為什麼?我想原因很多,但歸結可能有這樣三種:一是攝影人不懂法律;二是攝影人有故意侵犯人家肖像權而意圖想“獲利;,三是被攝影者不懂肖像權的法律意義,只要看到自己的肖像見了報端就起訴索賠。
1、“以營利為目的”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的肖像;二是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即使用者在主觀上,希望通過對他人的肖像的使用,獲得經濟利益。但是,所謂的“營利”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上的要有營利實事,只要有營利的主觀意圖,有客觀營利的行為,無論行為人是否實現營利目的,都構成“營利”實事。
2、以任何形式侵害了他人的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即被侵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可見,未經肖像權人許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使用他人肖像的,如給肖像權人造成實際損害的,如給肖像權人造成精神上的損害等,使用人也同樣構成侵權(肖像權)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同樣存在許多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污損、醜化、歪曲公民肖像的案例。
以上可以清楚的表明: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並不是決定是否存在侵犯公民肖像權的唯一前提和要件,而只是確定侵權責任大小的重要情節。
3、肖像權人雖然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但是由於使用人超出了肖像權人許可的使用范圍、使用區域、使用時限。這種情況無需是否存在給肖像權人造成實際損害,都構成侵權責任。當然,這種情況一般是屬於合同的違約責任問題。
肖像權的侵權認定標准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 廣告 、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侵犯肖像權賠償標准
侵犯肖像權的損失一般為精神賠償。最高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三)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四)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五)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六)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猜你喜歡:
1. 新聞曝光他人的肖像不屬於侵權的情況
2.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例分析
3. 人民檢察院起訴書範文模板
4. 對侵害肖像權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5. 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