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療糾紛必須要鑒定嗎
醫療糾紛必須要堅定嘛,肯定的,你不做鑒定,你怎麼知道它哪裡出了問題,但是這是一個時間和東西的損害的問題,這不能著急,只有等鑒定出來才能知道結果
⑵ 衛生協會安排醫療糾紛鑒定可靠嗎
您好,這種情況最好不是衛生協會的才可以的,一般專業的醫療機構才可以的
⑶ 發生醫療糾紛後,是做醫療事故鑒定好些呢,還是醫療過錯鑒定啊
一般來說做醫療過錯鑒定對於當事人來講會比較有利。推薦你去湖南文成司法鑒定中心咨詢,他們做得很多,省級機構,也很權威哦!!
⑷ 醫療糾紛起訴後鑒定還是之前鑒定
一、 醫療事故鑒定 在起訴前申請嗎 可以在起訴前進行,也可以在起訴後進行。起訴前的鑒定可由醫患雙方共同委託當地醫學會實施,也可以由醫患一方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委託醫學會鑒定。而起訴後,則只能由受訴法院委託。 起訴前進行鑒定的好處是,可以減小 訴訟 風險,避免盲目訴訟。但其巨大風險是提交鑒定的病歷未經法庭質證,可能導致結論不公正。另外如果醫院的過錯十分明顯,就沒有必要在起訴前鑒定,直接交法庭委託鑒定,可以大大節約訴訟時間。 至於經兩次醫學會的鑒定後,能否再委託其他 司法鑒定 機構就 醫療過錯 進行鑒定,各地規定不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也未作出規定。筆者觀點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的若干規定,如果原、被告任何一方有足夠 證據 表明,醫學會的鑒定結論依據不足或程序不當,法院應當委託其他司法鑒定機構委託重新鑒定。 二、 醫療糾紛 訴訟難點有哪些 (一)鑒定中存在的問題 1、專家庫構成的地域性及專家們主要來自各有關醫療單位,使其在鑒定中始終難以超脫,現實中 醫療事故 難以「構成」,患者對鑒定結論不服或質疑的現象十分普遍。訴至法院的醫療糾紛,被鑒定構成醫療事故的尚不足10%,而法院轉而委託 法醫鑒定 ,最後判令醫院賠償的則達到60%左右。 2、鑒定結論的質證問題難以解決。鑒定結論作為證據,必須經庭審質證。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到底應由誰出庭參加質證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對應由醫學會或由鑒定組的專家存在爭議。同時,由於專家組是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鑒定結論的,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專家組由誰出庭也存有爭議。加之專家出庭費用沒有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審判實踐中專家極少有願意出庭參加質證的,醫學會本身也大多不主張專家出庭參加質證。我院至今尚未有醫學會的專家出庭接受質證的記錄。在專家不出庭接受質證的情況下,對鑒定結論應如何取捨則是法官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二)舉證中存在的問題 1、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的問題。根據《條例》和《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審理醫療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委託醫學會鑒定的方式有三種: (1)醫患雙方達成協議,共同委託醫學會組織進行; (2)衛生行政部門為處理醫療事故而委託醫學會進行; (3)是在訴訟過程中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決定進行醫療事故司法鑒定,交由醫學會組織進行。實踐中,醫方舉了診療過程中的全部材料,主張其與損害無因果關系,無醫療過錯。 2、 舉證責任 分配及倒置的問題。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存在醫療過錯承擔。按目前的通常理解,在醫療事故糾紛中,患方只要舉證證明其與醫院存在醫患關系及其受到 醫療損害 即可,剩下的就由醫院來證明了。依照舉證責任分擔的原則,醫院在舉證不能的情況下,就要承擔敗訴的後果。問題是,患者在訴訟請求中,如何正確確定賠償數額?在沒有做技術鑒定的情況下,這是很難把握的。在訴訟中,如果醫患雙方都不申請技術鑒定,法院雖然可以推定醫院與患者受到的損害存在因果關系及存在醫療過錯,但如何確定賠償數額則又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從操作的角度看,如果認定醫院應該賠償,則必須先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否則,法院將無從下判。關於什麼情況下必須申請技術鑒定,由誰申請以及不申請的情況下如何處理,這是目前審判實踐中的難題。因此,有人認為醫療糾紛訴訟的難點在鑒定。上述問題還需明確。 (三)在具體確定賠償中存在的問題 對《條例》中「參照」的理解問題。《通知》第一條規定:「條例施行後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第三條規定:「條例施行後,人民法院審理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民事案件,在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時,參照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這里兩次提到了「參照」。應如何理解「參照」,目前審判實踐中有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條例》不是民事法律,用行政 法規 來調處 民事糾紛 ,它又是一種比照,總的原則是比照《條例》處理,但是具體案件中不一定完全按照《條例》處理。因此,《通知》只是最高法院對如何適用《條例》的一個表態,是要求法官們在處理醫療事故糾紛時如何掌握一個度的問題,是比照,而不是絕對照搬。 關於 醫療糾紛起訴後鑒定 還是起訴後鑒定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在起訴前進行,也可以在起訴後進行。如果是在起訴前的鑒定可由醫患雙方共同委託或者一方提出鑒定要求,但是,如果是起訴後進行鑒定,則只能由受訴法院委託。
⑸ 醫療事故必須做鑒定嗎
在患者住院治的期間,醫院會給患者設計治療方案,但是有可能醫院的治療的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出現過錯,進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患者的病遲遲不好,還有可能由更嚴重的情況導致患者其他正常器官受到影響,侵害患者的身體生命健康。患者在發現醫院存在過錯失誤後,請求醫院賠償,醫院可能會不驚醒賠償,這時會引發醫院與患者之間的 醫療糾紛 。對於醫療糾紛案件,如何判斷醫院在醫療過程中是否構成 醫療事故 ,患者因為醫療事故受到了何種程度的傷害,是否因為醫療事故導致患者殘疾,殘疾等級是多少,對於患者後續的治療是否需要護理, 傷殘 輔助器具等問題都需要一一的做出比較真實合理的判斷,因此在患者發生醫療事故後,進行 醫療事故鑒定 是十分有必要的。 專業性的問題應該交給專業的機構進行解答,對於醫療事故鑒定,應該由法律規定的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進行鑒定的,應該提交相應的鑒定申請書,由鑒定機構對當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專業鑒定,並且出具書面的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書上還必須由鑒定機構的公章和鑒定人員的簽名,這樣才是有效的鑒定。 對於需要鑒定的醫療事故,在我國相關的法律中是有具體的規定的。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第三條、第九條都對此由具體的規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對什麼情況下進行醫療鑒定做了規定,即在出現糾紛之後,醫院和患者協商解決醫療糾紛時,對其中醫院是否構成過錯,當事人自己的病情是由醫療事故引起的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有爭議的,需要進行醫療鑒定的,應該由醫院和患者雙方協商選擇相應的醫療鑒定機構,醫療鑒定機構所在地是發生醫療事故的醫院的所在地,提交申請時應該提交書面的申請書,然後由醫療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對首次醫療事故鑒定不認可的可以再次申請鑒定,這是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的。首次鑒定的機構是縣級以上的醫療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的,該機構可以組織相關的醫療專家對申請鑒定的醫療事故進行鑒定。再次進行醫療鑒定的,需要省級、直轄市級的醫學會進行組織。 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的時間是有限制的,我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的相關規定,是在患者或者其近親屬發現了可能存在醫療事故之日起1年之內提出申請醫療事故鑒定。患者提出鑒定申請之後,由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受理,該部門在法律規定的10日內進行受理審查,審查該醫療糾紛是否受理並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符合條件的,決定受理,不符合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受不受理都需要做出書面文件。 所以,在發生醫療事故糾紛時,患者要及時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⑹ 醫療糾紛必須做過錯鑒定嗎
法律分析:不是必須進行鑒定。只有在是否屬於醫療過錯或醫療事故、醫院責任不明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鑒定。如果已有證據表明醫院存在過錯或過失,則無需進行鑒定。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具體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明確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明確同意。
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⑺ 醫療糾紛必須要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嗎
醫療糾紛訴訟不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受理後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委託鑒定。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⑻ 醫療事故鑒定有何作用,人身傷害鑒定有何作用
一、醫療事故鑒定的作用
與其他民事糾紛案件不同,醫療糾紛案件涉及醫療技術的專業問題,如果在醫療技術上不能夠判斷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是很難在法律上對案件做出判決的。因此,通常醫療糾紛案件都是需要經過鑒定的。在鑒定的選擇上,由於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事故鑒定是最為熟悉的,因此,在日常代理的醫療糾紛案件中,會大量的涉及醫療事故鑒定的問題。同時,因為通過醫療事故鑒定來確定醫療機構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醫療過錯行為、是否構成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的,構成醫療事故的等級、患者的傷殘程度等等。通過這樣的鑒定,是法官在判決上有了依據,對賠償數額的計算和後期治療費用的確定都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二、人身傷害鑒定的作用
在醫療糾紛訴訟實踐中,除了做醫療事故鑒定外,還可以通過人身傷害的司法鑒定來確定醫療機構的過錯行為。由於在醫療事故鑒定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人身傷害的司法鑒定受到當事人,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被看做是「能夠最好」的維護患者權益的法律制度。
與其他民事糾紛案件不同,醫療糾紛案件涉及醫療技術的專業問題,如果在醫療技術上不能夠判斷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是很難在法律上對案件做出判決的。因此,通常醫療糾紛案件都是需要經過鑒定的。在鑒定的選擇上,由於人身傷害的司法鑒定對患者及其家屬是最為有利的,因此,在日常代理的醫療糾紛案件中,會大量的涉及司法鑒定的問題。同時,因為通過司法鑒定來確定醫療機構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醫療過錯行為、是否構成人身傷害、如果存在醫療過錯的,是否構成人身傷害,構成傷害的程度、患者的傷殘等級、護理依賴度等等。通過這樣的鑒定,是法官在判決上有了依據,對賠償數額的計算和後期治療費用的確定都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司法鑒定程序是指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驟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標准。《司法鑒定程序通則》適用於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從事各類司法鑒定業務的活動。在2007年10月1日,國家通過被開始實施了新的鑒定程序,使其更加客觀、公正。因此,司法鑒定對於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更為重要和關鍵的法律制度。
⑼ 醫療事故可以進行司法鑒定嗎
法律分析:醫療事故司法鑒定結論是確定醫療糾紛賠償的核心依據,醫療事故司法鑒定是處理醫療糾紛最重要的環節,絕大部分醫療案件,如果確定為醫療事故或在醫療行為中醫療機構有過錯,患者就能夠獲得賠償,反之患者就很難獲得賠償。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全文》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醫學會提出鑒定申請的;
(二)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的醫學會已經受理的;
(三)醫療事故爭議已經人民法院調解達成協議或判決的;
(四)當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司法機關委託的除外);
(五)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
(六)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情形。
⑽ 醫療糾紛是否做鑒定
法律分析:醫療糾紛發生後,是否做要做醫療事故鑒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如果醫院和患者協商一致,達成了和解協議,就無需做醫療事故鑒定了。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二十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第三十九條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符合本條例規定,予以受理,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有關材料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再次鑒定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交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