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浙江工傷單位侵權競合

浙江工傷單位侵權競合

發布時間:2022-12-24 14:00:49

①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全國各地如何賠償

因為第三人侵權認定為工傷的可以雙賠。

勞動者因為第三人侵權受到傷害,認定為工傷的,應當向第三方主張人身損害賠償,在獲得肇事方人身損害賠償之後,可以享有工傷醫療之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二條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2012.12)》
十五、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的,採用何種賠償模式?

《社會保險法》實施後,因第三人侵權導致工傷的,仍繼續適用浙政發(2009)50號通知的規定。職工因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同時構成工傷的,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職工獲得侵權賠償,用人單位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相對應項目中應扣除第三人支付的下列五項費用:醫療費,殘疾輔助器具費,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發生的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

② 工傷保險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適用問題

工傷保險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適用問題

近年來,各類工傷事故賠償糾紛大量訴諸法院,其中很多糾紛涉及工傷保險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問題,如勞動者在上下班途中遭遇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在此情況下,受損害勞動者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救濟,競合的賠償請求權之間如何銜接,由於法律規定多次變化以及各地法院、勞動仲裁機構法律理解的偏差,致使法律適用差異,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也給勞動者在請求救濟時造成了實際困難。鑒於此,本文對這一問題進行辨析。

一、相關法律問題的國際立法模式

工業化以前,雇員在勞動中受到人身損害,一般遵循民事侵權過錯責任原則歸責。僱主有過錯,即承擔責任,無過錯,不承擔責任;若損害由第三人造成,由第三人承擔責任,與僱主無涉;如損害是由於雇員自己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雇員須自己承擔責任。工業化以後,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普及和科技因素的加入,勞動者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增大,傷殘事故和職業病大量增加,雇員在工作中受害很難證明是因為僱主的過錯造成,這樣,工業損害便成為十分普遍而尖銳的社會問題。19世紀中葉之後,隨著社會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工會運動蓬勃興起,世界各國政府為保護勞工,謀求經濟快速發展及社會秩序的穩定,紛紛建立工傷保險制度。這樣勞動者工傷受害,便有了工傷保險和普通人身損害賠償兩個請求權。關於這兩個請求權如何銜接,由於社會發展和法律傳統的差異,各國的法律規定有所差異。國際上主要有四種立法模式,分別是替代模式、選擇模式、兼得模式、補充模式。

(一)替代模式。在此種模式下,雇員遭受工傷事故後,只能請求工傷保險給付,不得依據侵權行為法的規定,向加害人請求侵權損害賠償。但是侵權責任的排除並非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簡言之,即侵權責任排除,僅僅適用特定的加害人(此時的加害人包括了僱主和受雇於同一單位的其他雇員而不包括其他第三人),特定事故類型(意外事故、職業病或上下班交通事故),特定損害(限於人身損害)以及特定意外事故發生原因。採取此種制度的國家有西德、法國、瑞士、南非、挪威等國。

(二)選擇模式(即擇一模式)。即受害雇員可在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給付之間,選擇其中一種(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也是如此規定)。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早期的雇員賠償法曾經一度採用此種模式,但後來均已被廢除。

(三)兼得模式。系指允許受害雇員接受侵權行為法上的賠償救濟,同時接受工傷保險給付,即獲得雙份利益。採用此種模式的國家,最主要為英國。

(四)補充模式。採用此種模式的國家主要是日本、智利以及北歐等國。在此種模式下,受害僱工對於侵權損害賠償和工傷保險均可主張,但全部所得不得超過其實際所受損害的一定比例。

二、我國的法律規定回顧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私有制被消滅,企業形態以國營企業為主、集體企業為輔。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工傷保險賠償的單一賠償模式,即職工發生工傷只能請求勞動保險救濟,沒有侵權責任救濟的有關規定。

改革開放後,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各種混合所有制企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營、集體企業開始改制,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運行模式,社會經濟形態發生重大變化。1996年,為配合《勞動法》實施,勞動部頒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其中規定:由於交通事故引起的工傷,應當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及有關規定處理。交通事故賠償已給付了的部分,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不再支付,而且規定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先期墊付有關費用的,職工或其親屬獲得交通事故賠償後應當予以償還。但交通事故賠償給付的死亡補償費或者殘疾生活補助費低於工傷保險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或者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由企業或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部分。該規定確立了侵權責任代替工傷賠償責任的“替代原則”,以及民事賠償在先、工傷保險補充侵權的競合救濟原則,實質上規定了第三人侵權引起的工傷不能獲得雙重賠償。

2004年1月1日,國務院頒布《工傷保險條例》取代《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工傷戶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取消了關於取得了交通事故賠償,就不再支付相應工傷待遇的相關條款;但未對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的情形做明確規定。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工傷賠償問題,則在最高人民法院隨後出台的《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該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第二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上述第一款規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工傷保險關系,規定發生爭議只能按照《工傷條例》走工傷保險理賠道路,不能向用人單位提出人身損害賠償,第二款規范用人單位以外的侵權第三人與被侵害職工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非常明確地規定勞動者向第三人提起人身損害賠償應當支持。

關於對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勞動者在向第三人索賠後能否再獲得工傷保險賠償這一問題,相關法律規定列舉如下:

(1)原《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中關於取得交通事故賠償後不再支付相應工傷待遇的相關條款已在後來的《工傷保險條例》中取消;

(2)《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此亦未做出禁止性規定;

(3)此前200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52條規定: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4)同年頒布的《安全生產法》第48條也規定:因生產安全受到損失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從以上法律規定不難看出,法律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傾向於認為,我國法律默許了有條件的兼得模式,即允許在第三人侵權及職業病、因生產安全受到損害情況下工傷職工獲得雙重賠償。但也有觀點對此否定。

由於法律規定的不明確、不統一,導致司法實踐引起了混亂。有些地方的法院和勞動仲裁機構認為,損害賠償應當就高不就低,可以雙重賠償;而有些地方則持否定觀點。甚至,同一法院的法官也會因觀點不同,做出不同判決。這一問題的司法適用五花八門,莫衷一是。

三、現時法律的相關補漏性規定

從法理角度來看,工傷保險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均屬損失填補性質,在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情況下,不加限制地允許受害人獲得“雙賠”,明顯存在所獲賠償超過損失范圍的可能。受害人的醫療費等現實支出,“支出一份、獲賠兩份”顯屬不當得利。針對這一問題,有些地方高院通過會議紀要的形式作出擴大解釋,規定:對於醫療費、交通費等有單據可查的費用,只能獲賠一次。司法實踐中,個別法官還會支持未報銷的剩餘部分。對於人身損害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在工傷過程中叫一次性工傷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等)按照傷殘級別給付的,法院一般支持要兩份。這一觀點為以後的法律修訂所支持。2010年頒行的《社會保險法》第42條明確規定: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另外,2011年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第59條仍規定: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2011年修訂的《安全生產法》第48條也規定: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由此看來,我國工傷保險的功能僅在於分散由意外工傷事故所造成的用人單位的風險,並不分散用人單位構成侵權的風險。

四、結論

綜合前文所述,結合法理和司法實踐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工傷事故有第三人侵權時。第一,工傷保險不減輕或免除第三人的侵權責任;第二,第三人賠償後,工傷保險基金可以勞動者醫療費已獲得第三人賠償為由主張免除此部分責任,但就其他損失仍應賠償;第三,第三人未賠償的醫療費及其他損失,則工傷保險基金應先賠償後就醫療費向第三人追償;第四,工傷保險賠償後,被侵權人仍有權要求第三人賠償全部損失,但工傷保險基金有權加入訴訟主張醫療費。如未加入訴訟,則法院仍應就包括醫療費的所有損失判令侵權人向受害人賠償。

(二)工傷事故無第三人侵權時。如僱主未構成侵權,則適用工傷保險;如用人單位構

成侵權,則在工傷保險待遇之外,仍可要求僱主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

③ 侵權和工傷競合要怎麼賠償

第三來人侵權與工傷競合可以雙賠源,但工傷不賠償醫療部分;但並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侵權與工傷競合只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釋〔2014〕9號
第八條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④ 工傷保險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法律都有哪些問題

首先,侵權與工傷賠償的責任主體,在用人單位交社保的情況下是不會競合的,回此時侵權的責任主體是侵權人答,工傷保險的責任主體的保險公司,沒有競合,自然合一雙賠
其次,如果用人單位沒交社保,侵權和工傷責任主體都是用人單位,法律規定可以雙賠,或侵權人是第三人,工傷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此時也可以雙賠
終上所述,只要是申請認定工傷後,認定為工傷的,都可以獲得雙賠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工傷死亡賠償與第三人侵權賠償競合

按照國務院的《工傷保險條例》的精神是可以得到雙重賠償的。條例中規定:由於第三方造成侵害的,鼓勵向第三方追究賠償責任。但麻煩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應的規定,浙江省人民政府下發的浙政發(2003)52號文件規定只能「按總額補差的辦法支付」,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二者是互為補差的,不能同時兼得。現在這個問題在法律界爭議很大,律師們多數支持雙重賠償。根據我的判斷,在浙江省發的工傷事故肯定會按浙江省政府的規定辦案。一般情況下,能雙重賠償的基本上是先得到了工傷賠償,再追究第三方(責任方)的賠償,而且工傷單位是非國有單位。這沒有法律規定,但卻是我的一個經驗。建議你得到第三方賠償後找個當地律師咨詢吧,畢竟咨詢費還不算多,如果在希望可以試一試,也算是為中國法律做一種探索,但不要報太大的希望,也不要投入很多的錢,我認為成功的機率很小。看兩個案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 案情 王某受雇於某建築公司,負責運輸水泥預制板。一天,他裝了一車預制板駛往工地時,車輛突然發生故障,他只好將車靠右邊停放好後,然後鑽到車底下檢修車輛。突然,「咣當」一聲巨響,一輛疾駛而來的大貨車追尾撞上了故障車,王某被車輪輾過,當場慘死。
經交警部門認定,大貨車司機趙某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事後,趙某賠償了王某父母13萬元。王某的父母要求建築公司為王某申請工傷認定,建築公司認為王某父母已從趙某處獲得了全額賠償,於是拒絕了王某父母的請求。
王某父母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結果,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王某構成工傷,並給予了其父母工傷保險賠償待遇。

⑥ 最高法工傷與侵權競合雙賠償嗎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事故如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既可以認定工傷,也可以向侵權人索賠。第三人侵權與工傷可以雙賠,但工傷不賠償醫療部分;但並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侵權與工傷競合只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專人民法院應予屬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工傷保險和侵權法律關系的區別1、工傷職工受到事故傷害後,所在單位在第一時間電話通知或三日之內以書面形式向工傷經辦機構報告,並填寫《工傷職工就醫診治申請表》報經辦機構批准2、工傷職工申請待遇審批需填寫《工傷職工待遇審批表》,並提供以下證件和百資料。3、工傷職工因度傷情需轉往上級醫療機構或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須專科或三級醫院出具轉診轉院意見,並填寫《工傷職工就醫診治申請表》,報經辦機構審核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已經作出工傷認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未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尚未獲得民事賠償,起訴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⑦ 工傷事故與第三人侵權競合賠償問題的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後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內保險補償問題的容答復》(2006年12月28日 [2006]行他字第12號)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的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後,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所以,侵權與工傷可以同時適用。
順祝好運!

⑧ 工傷與第三人侵權競合如何賠償

法律分析:工傷與第三人侵權競合,受傷害的勞動者既可以享受工傷待遇,又可以主張侵權賠償。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閱讀全文

與浙江工傷單位侵權競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