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法院化解矛盾糾紛

法院化解矛盾糾紛

發布時間:2022-09-18 18:18:44

❶ 雲南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促進社會和諧和公平正義,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相關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例所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是指通過和解、調解、公證、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多種矛盾糾紛化解方式,構建非訴訟與訴訟方式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為當事人提供多樣、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解決途徑和服務。第三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工作體制,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暢通訴求表達渠道,依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四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應當公平、公正、高效,遵循下列原則:

(一)尊重當事人意願;

(二)和解、調解優先;

(三)預防與化解相結合;

(四)不違背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公序良俗。第五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應當健全社會穩定風險預警評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突發事件應對、社會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重點群體幫扶、重點地區管理、重點時期管控等制度,建立源頭治理、排查發現、調處化解、處置防控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綜合機制。第六條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矛盾糾紛化解領域,鼓勵社會各界為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提供捐贈、資助。第七條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律知識,培育理性表達訴求、解決糾紛、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第八條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可以按照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二章化解主體及職責第九條國家機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承擔矛盾糾紛化解責任,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納入有關法治建設規劃,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履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職責,加強非訴訟與訴訟解決方式的銜接,制定鼓勵社會組織、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政策措施,建立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會商機制,及時妥善處置矛盾糾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職責范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加強與其他部門和地區間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銜接,依法開展行政調解、行政復議、行政裁決工作,指導本部門領域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健全矛盾糾紛源頭發現和預防化解機制,組織協調轄區內相關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調解組織和個人等,開展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和化解工作。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應當依法主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十二條統籌協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機構應當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協調指導、督導檢查、考核評估等工作,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綜合機制,統籌矛盾糾紛化解綜合協調工作平台建設,促進多種化解途徑有效銜接。第十三條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矛盾糾紛化解政策研究,指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工作。加強人民調解組織網路化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培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完善多種調解機制建設,促進各類調解的銜接聯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證機構、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志願者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第十四條人民法院應當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矛盾糾紛解決方式的銜接工作機制,完善訴前委派調解、委託調解與人民調解的銜接工作機制,推進與行政機關、調解組織、仲裁和公證機構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生效法律文書執行等方面的有機銜接,加強對人民調解的業務指導。第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應當完善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加強檢調對接、公益訴訟、刑事和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等工作。依法對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和不行使職權的行為進行督促糾正。

❷ 江西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和有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是指通過和解、調解、公證、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形成合理銜接、相互協調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依法為當事人提供多樣的矛盾糾紛化解服務。第三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並遵循下列原則:

(一)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尊重公序良俗;

(二)預防為主,和解、調解優先;

(三)以人為本,高效便民;

(四)屬地管理,統籌協調聯動,誰主管誰負責。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等責任主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承擔矛盾糾紛化解職能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責任制,主要負責人為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一責任人。對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應當加強聯動配合,依法及時進行預防和化解。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第六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普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有關法律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公民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第二章主體職責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糾紛預防和化解能力建設,督促有關部門落實糾紛化解職責,指導和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第九條各級平安建設統籌協調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調查研究、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考核評估等工作,建立部門聯動處理機制。

省、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工作平台,並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第十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協調轄區內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力量,做好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和化解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健全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社區)社會工作者、法律顧問、志願者、農村法律明白人骨乾等,就地預防、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第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訴調對接平台,加強與各級綜治中心、行政機關、仲裁機構、人民調解委員會、商事調解組織或者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以下簡稱行業調解組織)以及其他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的協調配合,實現程序安排、效力確認、法律指導的有機銜接、信息共享。第十二條人民檢察院應當建立健全檢調對接機制,加強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的聯動配合,依法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第十三條公安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治安案件調解、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調解等工作機制,加強與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銜接聯動,配合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做好案件當事人的和解和調解工作。第十四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加強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協調配合,指導行業調解組織建設;指導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工作,促進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暢通行政復議渠道,依法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推動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志願者參與化解矛盾糾紛。

司法所應當在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參與調解民間糾紛,協助化解矛盾糾紛。

❸ 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可以分為:訴訟和非訴訟。 二、非訴訟方式包括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當事人和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仲裁、信訪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對適宜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解決的糾紛,可以在受理前告知當事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第十九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數名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也可以由當事人選擇一名或者數名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

❹ 矛盾糾紛調解方法

當發生矛盾時,可以先雙方協商,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仲裁法》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❺ 矛盾糾紛調解方法

1、面對面、背靠背相結合調解法。有的矛盾糾紛爭議的不是重大的利益,而是為了爭面子、賭氣,對於此類糾紛,調解人員就可以先用「背靠背」調解法。調解人員分別做當事人的工作,待雙方當事人的情緒穩定,意見接近時,再把當事人叫到一起「面對面」地做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相互謙讓、心平氣和地進行協商,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從而避免情緒對立和吵鬧等矛盾激化的情況發生,提高調解的成功率。

2、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調解法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適時對當事人進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通過法情並用,引導當事人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揮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喚醒當事人的良知,引導當事人化解矛盾。

3、借用外力調解法

調解人員還可以通過調查摸底,請出當事人佩服、對其有影響力的人來做當事人雙方的工作,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引導他們達成調解協議。

4、褒揚激勵調解法

民間糾紛調處方法很重要,說話要講究方式,語言要講究藝術,既不能單刀直入,更不能五馬長槍,要深入淺出,和風細雨。在實際調處中,對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鼓勵,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表揚鼓勵,尋找共同語言,縮短當事人之間的距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自信心和正面的興奮情緒,堵住可能反復的退路,從而使調解成功率得到提高。

5、排憂解難調解法

有些矛盾糾紛發生是因為當事人在生產生活中確實存在一定實際困難,對於這類糾紛,調解人員要通過深入細致調查,找出症結所在,切實幫助其解決困難。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化解了。

6、迂迴遷讓調解法

在矛盾糾紛調解中,調解人員要針對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因人因事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化解。對那些說話尖刻、刺耳難聽的當事人,調解員不能感情用事、以怒制怒,說絕話、講狠話,而是讓他們把心裡話講出來,把心裡的積怨發出來,然後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從而達到調解效果。

7、真情打動調解法

矛盾雙方往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事情本來並不大,為爭一口氣,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有些矛盾雙方當事人都想得到解決,但卻難以啟齒。對這類型糾紛,調解人員要以情感人,主動和解、對話調解、互諒調解。實踐證明,這是調解家庭、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

❻ 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措施

法律分析:一是強化滾動排查,發揮群眾優勢。以「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為依託,立足矛盾糾紛「防範在早、化解在小」原則,組織民警深入轄區企業、牧區、社區、重點單位等,深入排查各類不穩定因素、矛盾糾紛及苗頭問題,到群眾家中與矛盾雙方進行面對面交流,講理說法、明確利害關系,引導群眾消除隔閡、化解矛盾。

二是強化法治教育,積極宣傳引導。以開展2021年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為契機,通過微信群、入戶走訪等方式宣傳講解各項國家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同時,增強群眾法律意識,引導群眾自覺遵紀守法,依法辦事,避免矛盾激化,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表達訴求、解決問題。

三是強化調解機制,形成調解合力。根據不同矛盾類型,採取不同的調解措施,形成了「群眾說事、警察說法、幹部說理」的多元矛盾聯調法。對摸排出一般的矛盾糾紛,民警當場進行解決,對較復雜的矛盾糾紛,在積極疏導的同時,認真登記並上報領導,經分析研判後,找准關鍵點進行調解,防止矛盾再度激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四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

第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人民調解工作所需經費應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人民調解員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❼ 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和規范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進社會和諧,推進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相關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完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機制,暢通和規范公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源頭。第四條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遵循下列原則:

(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

(二)尊重當事人意願;

(三)不違背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尊重公序良俗;

(四)和解、調解優先;

(五)預防與化解相結合,注重實質性解決爭議。第五條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應當以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為先,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訴源治理,完善預防性制度,構建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聚焦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時段,有針對性地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矛盾糾紛線索,加強分析研判和預警,依法妥善處置。

對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或者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相關部門應當建立會商機制,加強聯動配合,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對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和有關單位應當及時依法處理,防止矛盾擴大或者激化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納入有關法治建設規劃,加強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能力建設與經費保障,培育化解矛盾糾紛的社會組織,組織協調和督促相關部門落實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職責。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協調轄區內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居(村)民委員會和調解組織等,開展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和化解工作。第七條負責組織協調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機構,應當協調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綜合機制,分析研判社會矛盾糾紛變化趨勢,督促推動預防化解重大矛盾糾紛。第八條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推動完善各類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並與訴訟進行對接;指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工作,促進各類調解的銜接聯動;指導仲裁工作;完善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工作機制;推動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等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工作者、志願者參與矛盾糾紛化解。

公安部門負責健全完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糾紛調解等工作機制,支持和參與鄉鎮、街道、居(村)民委員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規劃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金融管理、國資監管、體育、知識產權、房屋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工作。第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對調解矛盾糾紛進行業務指導,健全訴訟與非訴訟銜接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在程序安排、效力確認、生效法律文書執行等方面加強對接,為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提供司法保障。

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健全公益訴訟、檢調對接等制度,完善參與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第十條本市按照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要求,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鼓勵通過互聯網辦理案件在線受理、開庭、司法確認等活動,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便利化。

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牽頭建設統一的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信息化平台,推動非訴訟糾紛解決信息化平台與訴調對接平台貫通融合,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服務。

市司法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建設市、區兩級非訴訟爭議解決中心,整合各類非訴訟糾紛解決資源,並與訴訟進行有效對接。

❽ 《河南省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條例》公布,具體規定了些什麼

各級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綜合協調機構,負責轄區內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的統籌協調、組織指導及推動落實。縣級以上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綜合協調機構,應當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工作協調機制,分析研判社會矛盾糾紛變化趨勢,建立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督促推動預防化解重大矛盾糾紛。

調解、律師、公證等協會應當依據各自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行業信用體系,依法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權益維護、行業懲戒等工作。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多元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提供捐助或者志願服務。

❾ 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措施

法律分析: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各轄區要整合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司法所要主動與各鄉鎮(場)綜治維穩領導小組加強配合,特別是要加強與各鄉鎮(場)的信息維穩員、派出所、基層法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系,通過聯系,進一步深入了解矛盾糾紛的源頭,積極採取應對分類處置。

法律依據:《關於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

8.落實培訓責任。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是司法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要堅持分級負責、以縣(市、區)為主,加大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縣(市、區)司法行政部門主要負責轄區內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骨幹調解員的崗前培訓和年度培訓,指導和組織司法所培訓轄區內人民調解員;市(地、州)司法行政部門主要負責轄區內大中型企業、鄉鎮(街道)和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骨幹調解員的崗前培訓和年度培訓;省(區、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本地區人民調解員培訓規劃,組織人民調解員骨幹示範培訓,建立培訓師資庫;司法部負責組織編寫培訓教材,規范培訓內容,開展人民調解員師資培訓。司法行政部門要積極吸納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專職人民調解員等作為培訓師資力量,提高培訓質量和水平。基層人民法院要結合審判工作實際和人民調解員隊伍狀況,積極吸納人民調解委員會進入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組織名冊,通過委派調解、委託調解,選任符合條件的人民調解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加強司法確認工作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大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的力度。

9.豐富培訓內容和形式。司法行政部門和人民調解員協會要根據本地和行業、專業領域矛盾糾紛特點設置培訓課程,重點開展社會形勢、法律政策、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調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和載體,採取集中授課、研討交流、案例評析、實地考察、現場觀摩、旁聽庭審、實訓演練等形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建立完善人民調解員網路培訓平台,推動信息技術與人民調解員培訓深度融合。依託有條件的高校、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工作,開發人民調解員培訓課程和教材,建立完善人民調解員培訓質量評估體系。

閱讀全文

與法院化解矛盾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