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旅遊糾紛解決方式有如下五種:(一)與旅遊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
「旅遊經營者」是指以自己的名義經營旅遊業務,向公眾提供旅遊服務的人。
「旅遊輔助服務者」是指與旅遊經營者存在合同關系,協助旅遊經營者履行旅遊合同義務,實際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娛樂等旅遊服務的人。
旅遊者在自行旅遊過程中與旅遊景點經營者因旅遊發生的糾紛,參照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以單位、家庭等集體形式與旅遊經營者訂立旅遊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糾紛,除集體以合同一方當事人名義起訴外,旅遊者個人提起旅遊合同糾紛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條 因旅遊經營者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遊者選擇請求旅遊經營者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選擇的案由進行審理。
❷ 處理旅遊糾紛若干規定具體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為正確審理旅遊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
「旅遊經營者」是指以自己的名義經營旅遊業務,向公眾提供旅遊服務的人。
「旅遊輔助服務者」是指與旅遊經營者存在合同關系,協助旅遊經營者履行旅遊合同義務,實際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娛樂等旅遊服務的人。
旅遊者在自行旅遊過程中與旅遊景點經營者因旅遊發生的糾紛,參照適用本規定。
❸ 旅遊糾紛賠償標准
(一)旅行社違約的:
1、出發前解除旅遊合同,提前7~4天解除合同支付總額的10%作為違約金,提前3~1天解除合同支付總額的15%作為違約金,當天解除合同的支付總額的20%作為違約金,以上並在5個工作日之內將旅客全部繳納的費用退還;
2、旅行社未按合同約定完成,應積極採取補救措施,未採取補救措施或採取了仍然無法補救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3、旅行社未經遊客確定,擅自安排另外項目需要遊客支付費用的,承擔全部的費用。
4、旅行社中止對旅遊者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應當負擔旅遊者在被中止旅遊期間所訂的同等級別的住宿、用餐、交通等必要費用,並向旅遊者支付費用總額30%的違約金;如果因此給旅遊者造成其他人身、財產損害的,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未經遊客同意,擅自轉團、拼團的旅遊者在出發前(不含當日)得知的,有權解除合同,旅行社全額退還已交旅遊費用,並按旅遊費用總額的15%支付違約金;旅遊者在出發當日或者出發後得知的,旅行社應當按費用總額的25%支付違約金,旅遊者要求解除合同的,旅行社全額退還已交費用;如違約金不足以賠償旅遊者的實際損失,旅行社應當按實際損失對旅遊者予以賠償。
(二)遊客違約的:
1、遊客在出發前提出解除合同的,提前7~4日天解除合同支付總額的50%作為違約金。提前3~1天解除合同支付總額的60%作為違約金,當天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總額的80%作為違約金,若不足以彌補旅行社損失的應按實際損失賠償,最高不得超過費用總額,剩餘的應退還旅客;
2、遊客未按合同要求支付費用的,旅行社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遊客賠償損失;
3、遊客超合同規定自行活動造成損失的,自行承擔;
4、由於遊客過錯導致旅行社遭受損失的,遊客應承擔賠償責任;
(三)第三方過錯導致違約的:
1、第三方侵害等不可歸責於旅行社的原因導致旅遊者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的,旅行社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因旅行社不履行協助義務致使旅遊者人身、財產權益損失擴大的,旅行社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2、旅遊者在自行安排活動期間人身、財產權益受到損害的,旅行社在事前已盡到必要警示說明義務且事後已盡到必要協助義務的,旅行社不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 因旅遊經營者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遊者選擇要求旅遊經營者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選擇的案由進行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因旅遊輔助服務者的原因導致旅遊經營者違約,旅遊者僅起訴旅遊經營者的,人民法院可以將旅遊輔助服務者追加為第三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規定,旅遊經營者已投保責任險,旅遊者因保險責任事故僅起訴旅遊經營者的,人民法院可以應當事人的請求將保險公司列為第三人。
❹ 旅遊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旅遊合同糾紛主要的解決方法主要如下:
1、協商解決,又稱自行協商解決。
2、調解解決,是指旅遊合同雙方當事人在主管部門、第三者、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解決糾紛的一種辦法。由哪個部門主持調解合同糾紛,即可由雙方協商確定主持調解的部門,也可由單方提請有關部門主持調解。
3、仲裁解決,包括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兩種。
4、訴訟解決,就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旅遊合同糾紛的活動。由人民法院審理,判決的旅遊合同糾紛案件,是解決旅遊合同糾紛的最終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❺ 旅遊糾紛賠償規定
旅遊糾紛賠償的標准:1.旅行社收取旅遊者預付款後,因旅行社的原因不能成行,應提前3天、出境旅遊應提前7天通知旅遊者,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旅遊者已交預付款10%的違約金;2.因旅行社過錯造成旅遊者誤機、車、船,旅行社應賠償旅遊者的直接經濟損失,並賠償經濟損失10%的違約金;旅行社安排的飯店,因飯店原因低於合同約定的等級、檔次,旅行社應退還旅遊者所付房費與實際房費的差額,並賠償差額20%的違約金。3.導游違反規定,擅自增加用餐、娛樂、醫療保健等項目,旅行社承擔旅遊者的全部費用;4.導游在旅行途中,擅自離開旅遊團隊,造成旅遊者無人負責,旅行社應承擔旅遊者滯留期間所支出的住宿餐食等直接費用,並賠償全部旅遊費用30%的違約金;5.導游索要小費,旅行社應賠償旅遊者被索要小費的2倍。
【法律依據】
《旅行社服務質量賠償標准規定》第十條
旅行社及導游或領隊違反旅行社與旅遊者的合同約定,損害旅遊者合法權益的,旅行社按下述標准承擔賠償責任:(一)擅自縮短游覽時間、遺漏旅遊景點、減少旅遊服務項目的,旅行社應賠償未完成約定旅遊服務項目等合理費用,並支付同額違約金。遺漏無門票景點的,每遺漏一處旅行社向旅遊者支付旅遊費用總額5%的違約金。(二)未經旅遊者簽字確認,擅自安排合同約定以外的用餐、娛樂、醫療保健、參觀等另行付費項目的,旅行社應承擔另行付費項目的費用。(三)未經旅遊者簽字確認,擅自違反合同約定增加購物次數、延長停留時間的,每次向旅遊者支付旅遊費用總額10%的違約金。(四)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遊者購物的,每次向旅遊者支付旅遊費用總額20%的違約金。(五)旅遊者在合同約定的購物場所所購物品系假冒偽劣商品的,旅行社應負責挽回或賠償旅遊者的直接經濟損失。(六)私自兜售商品,旅行社應全額退還旅遊者購物價款。
❻ 旅遊糾紛找哪個部門,旅遊糾紛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旅遊時發生糾紛的情況時有發生,可以通過向消費者協會或者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投訴的方法維權。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雙方協商二)向消費者協會、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三)根據與旅遊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旅遊糾紛發生的原因1、旅遊合同多為格式合同旅遊業中,旅行社普遍使用格式合同與遊客簽訂合同,旅遊者往往很難就合同中的某一條款與旅行社進行磋商。而旅行社則往往在格式合同中加入某些霸王條款,以盡量減輕其責任,限制遊客的權利。2、旅行社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一些旅行社為了獲取更多利益,經常違背誠實信用原則。3、部分旅遊者簽訂合同草率行事部分遊客在簽訂旅遊合同時通過電話咨詢行程、報價即草率簽訂合同,甚至尚未簽訂旅遊合同就交納旅遊費並外出旅遊。當參團旅遊後才發現與自己的意願不符,結果與旅行社發生糾紛。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旅遊糾紛,是指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之間因旅遊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旅遊經營者」是指以自己的名義經營旅遊業務,向公眾提供旅遊服務的人。「旅遊輔助服務者」是指與旅遊經營者存在合同關系,協助旅遊經營者履行旅遊合同義務,實際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娛樂等旅遊服務的人。旅遊者在自行旅遊過程中與旅遊景點經營者因旅遊發生的糾紛,參照適用本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