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臨床醫學未來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臨床醫學專業成為醫學類專業屬於高考報考中熱門的專業!
醫學生是就讀於醫學院校的學生,臨床醫學專業是醫學生中的一種,其他醫學生專業還有葯學、護理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醫學影像專業、口腔醫學專業、中葯專業等。高考報考醫學類專業目前來說已經成為了熱門中的熱門了,因為如今社會的發展速度,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並且人類的進步永遠離不開醫學所以報考醫學類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之一發展從古至今已經相當成熟,因此臨床醫學專業作為醫學類專業報考的人數也是相當之多。
『貳』 緊急救助:衛生部有沒有每日清單的規定'我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有(醫療糾紛案)因在救治原發病院方不規范倒...
衛生部規定必須提供每日費用清單。今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部分的,對患者給予極大保護。你在網上查這個法律,運用該法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現在已經不用原來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醫患糾紛了
『叄』 急!200分幫忙寫一篇短文,關於院慶90周年的感悟,700字左右。明天中文之前有效。
北大醫院建院九十周年了,回憶起我在北大醫院工作的32個春秋,特別是其中近31年任院長辦公室主任的日日夜夜,從院長、書記到醫生、病人,從救死扶傷到醫療事故,從科研成果到責任糾紛——點點滴滴的往事,都是那麼親切,那麼令人激動。
一、我所接觸的院長和書記
院長辦公室接觸最近的是院長、書記,我先後在十數任院長、書記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他們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五十年代的江逸,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才文彥院長領導的時間比較長。江逸院長是位眼科大夫,但以院長工作為主,監管統戰。每周由我聯系約黨外的科主任談心,每周輪流到各科聽取匯報,了解情況。才文彥也是兼職院長,還要回大外科參加會議,做手術等,故一般事物在原則指導下放手讓下級去干。其他院長有分管教學的,有分管科研、醫療的。除集體會議外,有事只和具體分管領導聯系。曾在我院任院長胡傳揆同志後調北京醫學院任院長。
北大醫院幾十年的發展和這些歷任院長、書記付出的心血是分不開的。
二、幾十年來我親眼目睹北大醫院的發展變化,感慨萬千,體會深刻
五十年代初北大醫院只有170多張病床,當時學習蘇聯為建立專科醫院分為 一、二兩院。一院是門診和其他科室,二院是內、外科。後為便於教學和會診又合並。六十年代市第七醫院劃給我院改為附屬婦兒醫院。七十年代隨著教學工作的發展,新建了教學樓。八十年代在西什庫蓋了新門診樓,在府右街原十教及周邊新建了婦產科、小兒科病房大樓;九十年代抗菌素研究室遷至北醫另建了抗菌素研究所,原地拆建成科研樓、多功能廳、食堂等;幾十年與口腔醫院協商難以解決的問題,近年將原婦兒醫院舊址交換後得到解決。九十年代蓋起外科系統和幹部病房新樓,不久內科系統新樓也將落成,這樣我院有了一個擁有千張以上病床的現代化二部。現在交通醫院也劃歸我院成為三部。
北大醫院作為北醫的附屬醫院,(2000年)隨北醫歸並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為北大醫院。這幾年,北大醫院發展更快,變化更大,逐步與國際接軌,我作為一名老同志感到由衷的高興。
三、北大醫院為北京市醫療、教學的發展培養並輸送了大量人才
北大醫院作為一個有一定基礎的老醫院,五十年代以來,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向兄弟醫院輸送了許多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積水潭成立創傷外科醫院,我院創傷外科連英國專家洪大夫也並入了該院;宣武醫院成為腦外科醫院後,我院派去了兩位大夫;成立中蘇友好醫院後,我院神經內科王蕙英大夫去了該院,後任該院院長;北京市在通縣成立結核病研究所,我院結核病院並入其中,何穆院長去任所長。
北醫為便於留學生教學成立了三院,左奇院長調該院任書記,同時我院也調去了好幾位大夫,不久精神病院也遷至城外,新建了精神病研究所。
為貫徹中央的醫療方針,我院與順義縣和四季青公社衛生院,新華印刷廠和重型機床廠醫務室建立了業務聯系,直接送醫送葯下鄉下廠,接收病人等。中南海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醫務室在六、七年代也與我院建立了業務聯系,為了便於聯系,當時我還持有中南海出入證。
幾十年來,北大醫院為北京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四、印象深刻的幾件往事
辦公室事務性工作很多,忙碌而雜亂,很多事情辦了就完,處理了就過去,有幾件事情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60年代初,周總理和鄧大姐來我院神內病房探望他的同學,頭天我通知科主任,要求主管大夫在崗,以備周總理了解病情,其他人員不要太多。
當天周總理隨同保安人員在北醫黨委書記楊純同志(她曾是周總理的秘書)的陪同下來到我院,給我的任務是送茶到病房,周總理接茶後問我是哪裡人?哪個醫院畢業的?鄧大姐說謝謝我。總理離院時,看到二、三層病人正在窗前守侯,便站在台階上舉手向病人打招呼,然後上車離開醫院。
想起上海解放後,成立軍政委員會,組織上派我去會場醫務室工作,我見到了當時任市長陳毅同志,當時他也問我是哪個醫院畢業的。回憶起能有機會見到周總理、陳毅市長,真是我一生的榮幸。
2、北大醫院曾舉辦過兩次全院病歷展覽,請院內、外專家參觀評議,兩次評議大家都認為內科謝竹藩、賈博奇大夫的病歷質量最高,字體、內容、記錄清楚明晰。兩次展覽和兩位榜樣的示範對提高醫療管理質量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一次我值夜班,突然接到二部來電,告知地下室著火,我馬上趕到二部,地下室有個書架,上面有雜物,火是因煙頭從上面電話機旁管子的空間掉下去引起的,我派人叫保衛科長,又通知了家離得最近的副院長徐文懷。我派人關上口腔門診出入的大門,讓總機通知各病房,要護士守好門不許病人跑動。徐文懷副院長來後把窗子踢開跳下去。另外幾位同志從樓梯下去,很快把火撲滅了。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只有緊張有序,全盤考慮才不致造成重大損失。
4、一天夜裡傳染科門診地下室的氯氣管漏氣,影響到院外愛民巷的居民,有人出現頭暈等症狀,值班同志讓總務科找人修理關好,並讓有不舒服感覺的人到急診科看病,不用交費。半夜才文彥院長親自來了解情況,第二天20多位居民代表來醫院討個說法,最後我們請北醫三院、朝陽醫院、衛生局職業病專家會診,認為只是輕微影響,解除了居民的顧慮,化解了隱憂。
5、處理醫療事故是院辦經常碰到又非常棘手的工作,這里只舉一件事。內科一位老太太死亡後,主管大夫和家屬講好開一個小口,取一點做標本,家屬同意了。誰知家屬發現大夫做了大體解剖而不同意接回屍體,值班人員害怕死人,讓我幫忙,我趕到太平間,再三向家屬解釋,並答應他們辦完喪事再來找我解決,家屬不同意,這時已是半夜,我決定和家屬一起給老太太守靈,屍體停放在太平間屋檐下,家屬坐左邊,我坐右邊井旁,直到天亮。家屬先吃早點,我去了解情況並給他們答復。我和科主任商量後決定由科研經費出200元作為對老太太為醫療事業貢獻的慰問,我又向院長做了匯報,院長同意我們的方案,我便與科主任同往太平間做家屬工作,總算得到了家屬的理解。
有些醫療糾紛是不容易解決的,我們往往要請民政部門配合解決,個別時候也要請公安部門協助解決。
五、值得懷念的幾位同志
一個單位、一個集體,是許多同志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形成的。大家朝夕相處、平時不覺得,現在回首往事,他們的音容笑貌,都是那樣可親可近。值得懷念的人很多,僅舉幾個例子吧。
1、精神病院27歲的沈麗珍大夫:當時她還很年輕,對精神病人她不僅採取葯物治療,而且還對一些病人採取其他方法治療,如帶精神病人去北海公園跑步、做操,病人會象正常人一樣高興。可惜不久她因胃癌去世了。
2、外科張慎大夫:我每次檢查醫生宿舍後總要找他談話,他無家,也無親朋好友,很孤獨,他病後我看過他兩次,第二次他情緒很消沉,他告訴我因鏈黴素影響,他24小時雙耳耳鳴,睡不好,不久他也走了。
3、院長辦公室老工人張永:當時辦公室沒有復印機,他經常用手搖機加班將一捆捆白紙印出來。他對工作忠心耿耿,兢兢業業,自己無子女,培養外甥上了大學,他一心想加入黨組織,但因解放前他從北京到沈陽坐了一次國民黨的飛機,幾十年來在極左思想影響下一直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文革後我回辦公室工作,他保管的櫃子,象招待外賓用的物品都完整無損。
六、北大醫院留給我的有驕傲、有遺憾,但更多的是留戀、是真情
我1952年9月調到北大醫院,因體檢不適合做臨床就在供應室、保健室工作,幾個月後領導調我去院長辦公室工作直至1983年離休。我在辦公室期間渴望繼續業務學習,領導開始同意我參加第一屆「紅專大學」學習,基礎課結束後轉入臨床實習,因每天上午實習與工作發生矛盾,江院長二次找我談話,她說我已有護理專業,就放棄臨床實習吧。因我不在,她沒有助手,我只能服從決定。在下午開辦的「中醫」、「針灸」短訓班上做了一名自由學員。沒有繼續深造是我終身的遺憾。另外有些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又是領導決定之後交辦的,卻得不到某些同志的理解,我也會感到委屈。1980年我六十歲了,到了離休年齡,但是才文彥院長挽留我在工作一段時間。三年後,我於1983年63歲時離開了院辦和外事組長的崗位,在歡送會上院領導、工會主席王光超教授和其他同志們前來參加,我非常留戀工作了這么多年的北大醫院,非常留戀一起工作的領導和同志們。
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我負責過醫務行政、外事工作、計劃生育、公費醫療、愛委會、住院欠費等工作,作為一個中層幹部,在院長辦公室這樣一個紛繁嘈雜的位置上連續工作了三十多年。我沒有科研成果,沒有專業職稱,我只是以各種大量事務性的工作為己任,三十年如一日,用勤奮敬業、克己奉公,服務領導,服務基層,作為我對北大醫院的奉獻。
離休後的二十多年,我常得到院領導和老幹部處的關懷。不僅老幹部處是我的娘家,醫院的同事都是親人。這次住院期間,遇到蔣書記,他笑著拱手迎上前來,祝我早日康復。住院期間同位素的林景輝大夫參加討論我的檢查結果後,親自打電話到病房告訴我:CT室王儀生大夫提前親自給出報告;其他好多同志見面都很親熱,絲毫沒有「人走茶涼」的感覺,處處感到北大醫院所有同志給予我的關懷和溫暖,這種真情讓我永生難忘.你看著往裡套吧= =
『肆』 醫療糾紛
這種手術的確容易引起並發症,但你父親的手術到底是否屬於並發症,這個問題需要結合手術記錄、手術前的檢查記錄等多方面資料綜合研究才能確定。
下面的資料也許對你有用,現轉錄給你,祝你父親早日康復。
膽囊切除術並發症--不容忽視的問題 【基本外科討論版】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膽囊切除術以來,開腹膽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雖近年來腹腔鏡外科的興起使一部分病人接愛腹腔鏡膽囊切除,但開腹膽囊切除仍是大部分醫院最經典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開腹膽囊切除術雖不復雜,並發症發生率和手術死亡率均很低,但其並發症往往給病人帶來災難性後果,這是一個並非所有外科醫生都認識到的問題,往往是並發症出現了,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下面結合作者實踐和文獻再談一談這個簡單而 又復雜的論題
檢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國內有關膽囊切除文 獻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關開腹膽囊切除並發症的問題,佔23.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外科醫生對膽囊切除及其並發症的重視。從此79篇文獻中隨機選取35個單位的35篇文獻,作者單位來自於全國各地各級醫院,時 間跨度為1966~1999年,基本可代表國內開腹膽囊切除的現狀。35篇文獻中共報告開腹膽囊切 除術24095例,540例發生並發症,發生率為2.2%。前5位並發症分別為膽囊切除術後問題(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佔0.92%(222/24095),肝外膽管損傷佔0.81%(195/24095),膽汁瘺佔0.21%(50/24095),膽囊殘株炎並發膽總管結石、黃疸佔0.15%(35/24095),心臟驟停佔0.08%(19/24095),其他少見並發症有肝十二指腸韌帶橫斷、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靜脈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壞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腸損傷等。
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並無一個明確的概念,其泛指膽囊切除術後仍出現上腹部隱痛、惡心、飽脹、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數增多或稀便、厭油膩、發熱、甚至黃疸等術前即存在的表現。1995年Nahrwold 提出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征是一種誤解,以「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的稱謂替代似乎更為合理。膽囊切除術後問題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於膽道疾病本身,也可能與膽道疾病毫不相干。膽囊切除術後問題中最為明顯的症狀是術後腹痛,文獻報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與膽囊切除無關,這包括術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應激性腸道綜合征、胃十二指腸潰湯、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狀在膽囊切除術後繼續存在。部分病人膽囊切除術後腹痛與膽囊殘株炎、醫源性膽總管結石及術前術中未發現的膽總管結石有關。膽囊殘株炎多見於膽囊大部切除時,由於在Hartman囊處切斷膽囊,使得剩餘部分日後逐漸擴張而形成小膽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現結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膽囊頸結石在膽囊大部切除後可有結石殘留或操作不慎將結石推入膽總管,術後出現結石性膽囊炎症狀或膽絞痛、黃疸、發熱等膽管炎表現。從我們經驗來看,膽囊大部切除術並不是值得推薦的術式,只是在肝外膽管因疤痕組織粘連緻密,解剖關系難以辨認時或合並肝硬化肝門門靜脈叢屈曲擴張時不得已而為之。而且行膽囊大部切除術後剩餘膽囊粘膜應以碘酒、石炭酸塗抹或電刀燒灼徹底處理以防止術後小膽囊出現。膽囊切除前應仔細觸摸膽囊及膽囊頸部,確定有無結石,如有,術者應耐心解剖,將粘連纖維組織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膽囊管,看清膽囊管後輕輕觸摸膽囊管有否結石,結石大小、數目,膽囊管粗細,特別注意勿擠壓過猛將結石擠碎或擠入膽總管。分離出膽囊管後在結石下方結扎懸吊標記,防止結石殘留或滑入膽總管。
膽道系統解剖關系復雜,而且變異較多,在膽囊切除術中任何疏忽和失誤都可造成膽管損傷。肝外膽管及膽囊管出現明顯變異者約佔10%~15%,最常見的四種情況為:膽囊管開口於右肝管,兩根右肝管引流右肝葉;膽囊管與膽總管融合並開口於近端;膽囊管繞過膽總管並開口於內側近端;膽囊管與膽總管有較長的並行段。其中第四種情況同時有較大結石位於膽囊Hartman袋內或合並膽囊管-膽總管內瘺時,即為Mirrizzi綜合征。關於開腹膽囊切除時肝外膽管損傷的診治和預防已有諸多文獻,這里不再贅述,只提出兩點:(1)提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為從國內外文獻看,膽囊切除的三種主要方式即常規開腹膽囊切除、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腹腔鏡膽囊切除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管損傷發生率最低,而小切口開腹膽囊切除膽道損傷發生率最高;(2)提倡開腹膽囊切除採用順逆結合方式,分離膽囊三角顯示膽囊管後並不切斷,而用絲線先予以結扎標記,然後在自膽囊底開始逆行切除膽囊,最後兩端會師,確定肝總管、膽總管、膽囊管三管會合關系後,再切斷膽囊管。此外,在手術極度困難時,可先剖開膽囊,從膽囊腔內找到膽囊管開口內外結合進行處理,或通過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造影明確肝外膽道關系後再進行手術操作,對預防醫源性膽管損傷發生有重要作用。
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的原因是一個綜合因素,它與麻醉、機體本身原有疾病及手術操作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下,病人術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或糖尿病等不易被臨床醫師所重視,一旦麻醉後膽囊切除時,心臟負荷增加,這些病易發生心跳驟停意外。年齡越大,膽囊切除心跳驟停發生率越高,這與心臟的儲備功能減退有關。此外,從本文統計的國內35家醫療單位膽囊切除情況來看,心臟驟停多發生於縣市級醫院,而在省級以上醫院及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則較少見,這可能與採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關。由於技術原因,很多縣市級醫院麻醉醫師樂於採用硬膜外阻滯麻醉而不願採用氣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滯麻醉對病人交感神經阻滯所致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明顯,迷走神經張力相對亢進,興奮性增高。膽囊切除時,手術刺激反射性血壓大幅度降低,心跳變慢,心肌缺血缺氧,極易發生心跳驟停。而氣管內麻醉對血液動力學干擾較輕,可充分供氧,對保護心功能有益,且一旦發生心跳驟停,便於搶救。手術操作中,在牽拉提夾膽囊時,通常術中心電圖提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變平。分離膽囊頸時更顯著,提示手術操作是心跳驟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膽囊切除術中一旦發現心跳驟停,復甦成功的關鍵是麻醉師及早發現循環變化和心跳驟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驟停診斷,立即進行搶救,手術者經腹腔行心臟按壓,麻醉師立即經氣管插管給氧,進行正壓呼吸。早期發現及時搶救成功率可達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觀察不細,或手術者忙於操作,對心跳驟停先兆未察覺,一旦心跳驟停,措手不及,忙亂無序,復甦失敗,病人將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為植物人。
膽囊切除術後黃疸雖並不常見,但確值得重視。結合我院資料,黃疸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術前病人合並有肝臟器質性病變如肝炎、肝硬化等,即使擇期手術也可出現肝功能惡化、黃疸、腹水等,尤其由於急診手術或術前忽視這方面檢查,在手術打擊下肝功能惡化,出現肝細胞性黃疸或肝內毛細膽管梗阻性黃疸,甚至可出現肝衰,這是膽囊切除的高危因素。(2)肝外膽 管損傷。(3)膽囊切除時膽囊內結石推入膽總管造成醫源性膽總管繼發結石,出現梗阻性黃疸。(4)膽囊切除術後繼發膽管炎、胰腺炎,可致梗阻性黃疸。我們曾遇1例78歲高齡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反復急性發作,行膽囊切除術,術前無黃疸史,B超及術中無膽管擴張,術後14天出現上腹脹,不適,黃疸,體溫37℃左右,血生化為梗黃改變,B超示肝內外膽管均擴張,肝外膽管直徑1.6cm,無結石影,胰澱粉酶增高,經按急性胰腺炎,膽管炎治療10天,黃疸消退,B超示膽總管直徑恢復到術前0.8cm。(5)術後肝門區粘連,瘢痕壓迫肝外膽管呈現梗黃。因此即使膽囊切除術後早期即出現梗阻性黃疸,也不能泛泛地認為是肝外膽管損傷。動態觀察肝功能變化、血膽紅素水平、肝膽B超,有條件可行MRCP,必要時可行ERCP,鑒別黃疸是梗阻性還是非梗阻性、肝內梗阻還是肝外膽管損傷性梗阻均有重要價值。
術後肝功能衰竭,術中肝門曲張血管大出血多見於肝硬化病人。對肝硬化病人合並膽囊炎時,行膽囊切除是一個高危險手術。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膽囊床靜脈叢及肝門部門靜脈分支怒張,很容易破裂出血;加之肝功能儲備差,凝血機制差,一旦出血,往往難以控制。對肝硬化病人必須行膽囊切除時,如必要可考慮施行膽囊大部切除或漿膜下膽囊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