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發生征地糾紛圖

發生征地糾紛圖

發布時間:2022-09-02 01:07:31

① 農村征地補償糾紛的解決方式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4、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② 征地補償糾紛怎麼處理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2 .征地糾紛行政訴訟,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進行起訴處理;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徵用耕地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③ 怎麼處理農村征地補償糾紛

先找徵收部門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建議找律師介入辦理。

④ 征地補償糾紛怎麼處理

一、征地補償糾紛怎麼處理
1、征地補償糾紛處理方式如下: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進行起訴處理;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當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並制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分配辦法。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歸其所有權人所有。
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單獨列支。
申請徵收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落實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農村村民住宅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社會保障費用等,並保證足額到位,專款專用。有關費用未足額到位的,不得批准徵收土地。
二、征地補償糾紛有哪些類型
征地補償糾紛有以下類型:
1、補償標准爭議,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⑤ 徵收引發的房產糾紛

徵收引發的房產糾紛的法律分析和處理方法:
一、房屋徵收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1、房屋徵收的概念
房屋徵收也叫房屋拆遷,是國家在徵用或徵收國有土地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它與土地徵收有著相同的性質和密切關系。。所謂房屋徵收,就是指國家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根據城市的整體規劃,通過法定程序,對原土地上的房屋或其他構築物進行拆除,並依法給予被拆除房屋及附屬物所有權和使用人安置和適當補償的行為。
2、房屋徵收的法律特徵
(1)國家意志性:房屋徵收關系的發生,體現了國家意志。
(2)計劃性:A、國家建設需要 B、法定程序(徵收許可證)C、城市規劃
(3)民事協商與行政命令的交叉性:房屋徵收是國家建設需要並經法定程序批准而進行,被徵收人應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但是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凡涉及安置、補償的方式或數額等利益問題時,則徵收當事人雙方的關系又屬於平等的民事主體的關系。因此,房屋徵收既具有行政法律的性質,又具有民事法律的性質,具有交叉性。
二、房屋徵收糾紛的概念與法律形式
1、房屋徵收糾紛的概念
房屋徵收糾紛,是指在城市房屋徵收過程中,有關徵收法律關系主體間,因房屋徵收活動而產生的需要由第三方介入並處理的爭議或爭執。
從房屋徵收的法律特徵不難看出,房屋徵收帶有國家的強制性,是一種強制性的法律行為,它不以被徵收人是否同意為條件。同時根據法律規定,對被徵收人又必須予以妥善安置與合理補償。說到底,房屋徵收實際上是政府、徵收人與被徵收人三者之間的一個利益平衡與博弈的問題。
在這里,國家作為土地的最終所有人,當然要保證土地的保值和增值;而作為徵收人,一般是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要力圖讓其自身利潤最大化;而作為被徵收人,房屋是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具有高價值的資產,絕不會輕言放棄。因此糾紛的產生在所難免。
2、房屋徵收糾紛的幾種表現形式
按照房屋徵收活動的性質,可以將房屋徵收糾紛主要概況為兩種。
一是房屋徵收當事人之間因房屋徵收活動中的民事權利義務而產生的民事糾紛。包括因徵收、安置、補償、補助等各項民事權利和義務的所產生的糾紛;二是當事人對房屋徵收的行政管理部門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產生的行政糾紛,包括與土地、規劃、建設、環保、房管等部門產生的爭議。這里作者要與大家交流的是第一種糾紛中最常見的房屋徵收安置與補償糾紛,即房屋徵收補償糾紛和房屋徵收安置糾紛。就前述兩類糾紛的處理分別進行闡述。
三、房屋徵收補償糾紛的處理
1、明確補償的對象與補償的范圍
(1)補償對象:房屋徵收補償的對象是被徵收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或產權人,其中包括代管人。代管人包括私有房屋的代管人和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或附屬物的管理人即房地產管理局。
(2)補償范圍:A、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B、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C、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對違章建築、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但對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給以適當補償。
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徵收范圍確定後,凡對新建、擴建、改建房屋;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租賃房屋的行為,一律得不到任何補償。
2、合理選擇補償的方式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1條的規定:「徵收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這兩種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但原《城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條例》有兩種例外:即第25條規定「徵收非公益事業房屋及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徵收人給予貨幣補償」,第27條規定「被徵收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徵收人應當對被徵收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徵收人應當與原承租人重新簽訂房屋租賃合同」。 而新條例對此並沒有明確規定。
3、重視徵收房屋價格評估
(1)房屋徵收估價的意義:
A有利於房屋徵收活動的有序進行
B有利於房屋徵收主管部門加強管理
C有利於徵收當事人加快協商進程
D 有利於裁判及時處理糾紛
(2)房屋徵收估價的范圍
建設部2003年12月1日頒布了《城市房屋徵收估價指導意見》,第3條2款對此予以明確「房屋徵收評估價格為被徵收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不包括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和徵收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助費以及被徵收房屋室內自行裝飾裝修的補償金額。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和徵收非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補助費,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執行。被徵收房屋內自行裝飾裝修的補償金額,由徵收人與被徵收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委託評估機構的評估價格來確定。」
(3)估價的方法:市場比較法 權重調整法
(4)估價的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合法、自願原則、迴避原則、公示原則
(5)估價的程序
A 選擇評估機構 B 實地勘察 C確定價格 D公示初步估計結果 E 對估計報告異議的復核 F專家委員會技術鑒定
(6)如何完善評估機構
脫鉤,側重,領會,效率
4、認真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協議》,及時對協議進行公證。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5條第1款規定:「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由此可見,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協議不僅是客觀的要求,更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1)簽訂的基本原則
A合法原則 :程序,內容,形式均要合法
B平等協商原則
(2)主要條款
A標的物 B被徵收房屋及安置房屋的面積、質量與四至。(質量是關鍵)C安置與補償:此條款是整個協議關鍵條款,也是最難達成的條款。D履行期限E安置地點與面積F安置房產權的歸屬G違約責任H當事人認為需要訂立的其他條款(3)協議的公證:
5、目前在房屋徵收補償糾紛中,有兩類問題最難處理:一是如何認定被徵收房屋的性質即是住宅用房還是營業性用房,性質不同補償標准不同,甚至差異非常巨大;二是對被徵收房屋承租人的權益保護問題。
案例一
呂某在A城有住房一套,因自己工作在臨近的B城,便將A城的住房交予李某承租,約定租期為三年,在租期滿一年後,呂某以租金過低要求李某提高租金,李某未予同意,導致雙方產生矛盾。呂某通過發律師函的方式告知李某要求解除雙方的租賃合同,李某未予理會,但仍按月支付租金而呂某拒接。在此情況下,李某將租金向當地街道辦提存。當租期臨近兩年的時候,呂某在A城的房屋面臨徵收,李某知道後即以承租人的身份要求安置,而呂某要求徵收人對其進行貨幣補償。顯然,李某的要求於法有據,而呂某的要求不應支持。
四、房屋徵收安置糾紛的處理
1、明確安置的對象和安置方式
(1)安置對象:包括被徵收房屋的所有權人或承租人
(2)安置方式:包括原地安置(就地或回遷安置)與異地安置(外遷安置)
2、正確把握安置的原則
(1)按原面積妥善安置原則
(2)鼓勵遷往市區邊緣和人口稀疏地區原則
(3)等價交換原則
(4)先安置後徵收原則
3、徵收人對被徵收人的安置責任
(1)依法支付被徵收人的搬遷補助費、停產補助費與臨時安置補助費。
(2)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
《南京市城市房屋徵收管理辦法》第30條規定:「徵收過渡期限自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騰空房屋之日起,一般不得超過18個月。徵收人不能履行對渡期限約定的,從逾期之月起,徵收人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過渡補助費:一、對被徵收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解決過渡用房的,延長時間在12個月以內的,按月雙倍支付;延長時間超過12個月的,自超過之月起按月三倍支付;二對由徵收人提供過渡用房的,延長時間在12 個月以內的,按月支付;延長時間超過12個月的,自超過之月起按月雙倍支付,當事人另有約定,從其約定。」
(3)確保安置房屋的質量和安全使用
4、認真簽訂《房屋徵收補償與安置協議》並及時對其進行公證。(與前同,不累述)
5、幾種特殊情況的徵收安置,如使(領)館房屋、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房屋設施的徵收;屬於徵收范圍內的墳墓徵收等。
案例二
成都市武侯區晉陽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吉福村、晉陽村逾千戶村民,分別在2004年至2007年間與武侯區國土局屬下的五大花園征地拆遷辦簽訂了《住房徵收過渡協議書》,約定其土地被徵收後村民房屋由徵收辦同意徵收,由村民自行解決過渡用房,待新建房屋修建完成後按每人35平方米的標准進行安裝。然而,安置用房直到2010年上半年才竣工。根據《住房徵收過渡協議書》約定,過渡期為18個月(有的為15個月),過渡費為每人每月200元人民幣。上千戶村民以徵收人未按約定提供安置房和同城其他安置房面積為每人45平米或55平米及過渡期限太長為由,要求增加安置房的人均面積並按規定增發過渡費。由於該案案情復雜、涉及面廣,且與成都市城市建設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息息相關,因此,筆者在接待來訪群眾時,並不主張通過訴訟途徑來解決,而是建議按照法定程序與有關主管部門協商。但不管怎樣,筆者以為村民的有關訴求理應得到合理的解決。

⑥ 發生征地糾紛應該怎麼解決

先找有關部門協商解決,在看補償差距有多少,因為找律師也是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具體案情咨詢專業律師團隊

閱讀全文

與發生征地糾紛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