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仙游吳育新糾紛案件

仙游吳育新糾紛案件

發布時間:2022-08-25 06:29:08

1.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9年5月,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轄8個鎮和11個鄉,分別是南豐鎮、白馬鎮、寧平鎮、宜路鎮、吳台鎮、錢店鎮、汲冢鎮、石槽鎮、虎崗鄉、汲水鄉、張完鄉、丁村鄉、雙樓鄉、秋渠鄉、東風鄉、城郊鄉、巴集鄉、李樓鄉、胡集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石槽鎮

石槽鎮位於鄲城縣東南15公里處,北鄰城郊、雙樓兩鄉,南與宜路鎮、東風鄉接壤,東連秋渠鄉,西接錢店鎮,是鄲城縣東南5鄉鎮交通、經濟、文化中心。

2、白馬鎮

白馬鎮地處豫皖兩省三縣(鄲城、毫州、太和)交界處、面積10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萬畝。東臨105國道,距京九鐵路古城站僅15公里。白馬鎮是鄲城縣重要的建制鎮之一,早在唐代設為驛站,故稱「白馬驛」。

3、汲冢鎮

汲冢鎮地處鄲城縣西部,素有鄲城「西大門」之稱。汲冢因西漢廉吏汲黯墓所在地而得名。先後獲得河南省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國土綠化模範鄉鎮、先進文化鄉鎮、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

4、雙樓鄉

雙樓鄉始建於1976年,位於鄲城縣城東10公里,北與寧平、東與丁村相臨,南與秋渠、石槽,西與城郊鄉接壤。省道207線貫穿南北,鄲王公路貫穿東西全境。

5、汲水鄉

汲水鄉位於鄲城縣東北部,東臨張完鄉,西靠虎崗鄉,南面寧平鎮,北接鹿邑縣觀堂鄉,耕地面積84600畝,總面積81平方公里。

2. 2011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獲獎名單

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學生獲獎名單
一、小學四年級
姓名 學 校 姓名 學 校
一等獎(31名)
嚴 洋 金溪縣秀谷一小 郭思暢 井岡山小學
周 葳 臨川美佛兒學校 王 媛 吉安縣大沖小學
周樂平 贛縣城關三小 楊 嘉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怡希 贛縣城關小學 徐梓旋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程 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鄒枚謹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賴鐿文 龍南鎮第二小學 李佳婕 德安縣黃桶小學
郭 榕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陳語荃 南昌市豫章小學
鍾雨宏 瑞金市八一小學 熊 斌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田苗苗 上猶縣第一小學 劉洋銘 華東交大附屬學校
肖景鴻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李 昕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嚴俊森 尋烏縣實驗小學 祝 銳 鉛山縣永平小學
鍾 鑫 於都縣實驗小學 石睿婕 新余市長青小學
劉馨澳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熊 姍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李雅佳 吉州區仁山坪小學 李 秀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劉道明 吉水縣冠山小學 金 頓 貴溪市實驗小學
張官俊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二等獎(64名)
王 珊 金溪縣琉璃中心小學 洪 琴 永新縣城廂小學
樊 晉 臨川美佛兒學校 朱 威 新干縣金川小學
胡嘉坤 臨川區第十小學 曾小鳳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羅奕麟 臨川區第一小學 劉思盈 吉安縣北源小學
章雨晨 臨川區第一小學 彭 琦 吉安縣北源小學
黃 莉 臨川區第一小學 熊天琦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譚 睿 定南縣第二小學 付詩雨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肖 建 贛縣城關小學 胡美玲 修水縣義寧鎮第二小學
朱惠萍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詹山琳 星子縣第二小學
孫 妮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陳希沁 武寧縣第五小學
劉宇傑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楊希蕾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雨柔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陳語涵 九江市雙峰小學
彭慧艷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余睿寧 九江市雙峰小學
王若弢 龍南縣龍師附小 廖寧春子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賴燕瓊 龍南縣實驗小學 陳紀昀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躍峰 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心小學 簡欣瑤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劉夢瑩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胡嘉雯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崔萍萍 寧都縣竹笮小學 宋雨鴻 南昌市北湖小學
賴 祺 瑞金市金都小學 母雨蘅 南昌市珠市小學
黃亞男 上猶縣第一小學 熊梓妍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黃文姣 石城縣第三小學 李伊堯 蓮花縣城廂小學
任 磊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陳昱琪 上饒市第一小學
梁建樺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姜 影 玉山縣瑾山小學
劉畫意 尋烏縣城關小學 吳可睿 新余市西湖小學
曾心悅 尋烏縣實驗小學 曾思睿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舒竹青 於都城關小學 傅詩鈺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溫雨欣 於都縣第三小學 鄧 皓 奉新縣馮川三小
吳 優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嚴家豪 奉新縣馮川一小
歐陽昊軒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熊舒琴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張怡萱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張旌楊 樟樹市實驗小學
李寧馨 吉州區石陽小學 姚 然 鷹潭市第一小學
徐 傑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黎濟旺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黎啟帆 崇仁縣實驗小學 田鳳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黃卓奕 東鄉縣第一小學 付 為 安福縣平都二小
楊雨菲 金溪縣實驗小學 曠小璇 永新縣城廂小學
龔琪琪 黎川縣潭溪小學 唐 鴻 永新縣城廂小學
萬祝煊 臨川區第九小學 謝以晴 新干縣金川小學
蘆思玥 臨川區第十小學 陳 萱 新干縣金川小學
戴雲欣 臨川區第四小學 巫 琴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游芷昕 臨川區第一小學 李天倫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周桂曉 臨川區第一小學 肖瑩彥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方 霓 臨川區第一小學 陳嘉玲 吉安縣北源小學
賴 婕 安遠縣九龍小學 周 雯 吉安縣北源樹院小學
扶東海 崇義縣橫水中心小學 王湘菱 吉安縣大沖小學
何 婷 大余縣東門小學 羅宇帆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賴曉穎 定南縣第一小學 劉紫欣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鍾 韻 贛縣白鷺龍頭小學 李梓楷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戚妍嬌 贛縣城關第四小學 鄒永泓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子豪 贛縣城關三小 張 幸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卓錦 贛縣城關小學 胡安琪 九江實華學校
羅皓怡 贛縣大田信江小學 曹行旺 湖口縣凰村小學
謝 莉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戴凌越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妍美子 贛縣茅店義源小學 張時宜 九江小學
朱鵬程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楊欣劍 彭澤縣城關完小
謝澤華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溫雪莉 九江小學
譚海平 贛縣王母渡鎮濃口小學 熊春語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彭福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宋彥博 永修縣外國語學校
潭慧燕 贛縣陽埠鄉許屋小學 劉榮鈺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陳九娣 會昌縣珠蘭示範學校 劉益康 南昌市桃花一村小學
鍾 力 龍南縣渡江鎮新布小學 談栗菲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華安潔妮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羅 剛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曾黃琳 龍南縣汶龍鎮中心小學 塗 韻 南昌市鐵路第二小學
朱 梁 龍南縣鎮一小 熊 博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梁聖敏 南康市第一小學 張涵之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葉婷婷 南康市逸夫小學 鄒澤華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周嘉麒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鍾婧琬 南昌市豫章小學
曾淑嫻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徐 玥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 昕 寧都縣固厚中心小學 許嘉雯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賴亞茹 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 周浩軒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王 艷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塗欣穎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李澤森 全南南逕小學 熊邦驥 南昌市珠市小學
朱 琦 瑞金市八一小學 何飛揚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朱 玲 瑞金市八一小學 劉 瑜 蓮花縣琴亭鎮中心小學
鍾 鳴 上猶縣第一小學 邱燁卿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方 汪 上猶縣藍田中心小學 吳昌俊 德興市銀城第一小學
吳紫娟 石城縣第三小學 葉知逢 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張春玲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毛亦楠 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
曾黃贇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丁可人 弋陽縣逸夫小學
廖 琳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吳宇帆 新余市暨陽學校
陳根發 興國縣永豐鄉船溪小學 易 穎 渝水區四小
范 冰 尋烏縣城關小學 李鈺玲 渝水區人和小學
何 芳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姜雯雯 渝水區塘上小學
林子華 尋烏縣實驗小學 鍾晨玉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段欣雲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廖小強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三小學
劉 婧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陳默 高安市第四小學
曾嘉偉 於都縣實驗小學 黃琛函 上高外國語學校
邱建華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劉雨晴 萬載縣潭埠小學
劉志暉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漆 菁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吳 玥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李舒同 宜春市第三小學
鍾睿宸 吉州區石陽小學 鄒黃珏 樟樹市廣來學校
張雅雯 吉州區古南一小 陳 贏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李旭龍 青原區富田中心小學 周鼎成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李 振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心言 鷹潭市逸夫小學
曹旭豪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靜雯 余江縣韜奮學校
葉嬌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二、小學五年級
一等獎(33名)
饒雅芝 臨川實驗小學 桑家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盧 潔 資溪縣實驗小學 張蔡啟 九江小學
吳睿凡 贛縣城關三小 虞含銳 九江小學
謝夢楠 龍南縣實驗小學 曾楚琪 九江小學
李亞芩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曹競軒 九江小學
徐龍飛 上猶縣第二小學 許皓揚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陳寶琴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程之彥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辰定 尋烏縣城關小學 萬樊澤霖 南昌市廣南學校
黃 浩 於都縣實驗小學 易南帆 萍鄉市實驗學校
熊 睿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李陽西 鄱陽縣蒔山學校
王若舟 吉安市石陽小學 孫浩景 新余市長青小學
陳歡歡 青原區東固小學 朱璋嘉琦 新余市長青小學
謝秀平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余彥清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明燕 萬安縣芙蓉小學 郭 悅 宜春市第三小學
江 琪 遂川縣五江小學 毛希寧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肖俁彤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劉子涵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江 浩 九江市潯陽區龍山小學
二等獎(66名)
羅 曉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黃怡菲 九江市長虹小學
程超 黎川縣實驗小學 蔡煜哲 九江市長虹小學
姜佳越 臨川實驗小學 高海虹 九江市雙峰小學
侯以靜 臨川實驗小學 徐亞楠 瑞昌市賽湖學校
洪雅珺 臨川實驗小學 李志鵬 都昌縣鳴山九山小學
羅小保 定南縣第二小學 劉 楠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君臨 贛縣城關小學 沙纖晨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依婷 會昌小學 宋宸安 九江小學
蔡 琪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陳斯奕 湖口縣城山中心小學
張 慧 南康市逸夫小學 黃 俊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郭 嬌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王楚楚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李苑華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徐志強 都昌縣蘇山徐港小學
朱江彬 瑞金市金都小學 江新威 都昌縣陽峰共升完小
賴熒潞 上猶縣第二小學 朱 彬 都昌縣周溪古塘完小
張靜怡 石城縣第一小學 李漢焰 德安縣河東小學
葉婷婷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胡小龍 德安縣林場小學
曾利平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鄒灝民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文涵 尋烏縣實驗小學 付益嘉 南昌市豫章小學
段 逸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周序岩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康皓涵 贛州市章貢區文清實驗學校 林雨軒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周宇璐 青原區實驗小學 何睿心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黃 好 吉州區古南一小 梁暉龍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尹詩琪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劉斌龔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賴雅琳 吉水縣冠山小學 黃競穎 德興市銅礦二小
王 越 安福縣平都二小 邱煥旻 上饒縣第一小學
文 怡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珂雨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李彤俁 新干縣263子弟學校 鄧鈺麟 新余市逸夫小學
熊奕帆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蔡宇琪 新余市逸夫小學
曾智蓉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簡笑影 奉新縣第四小學
曾凌琪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朱文星 高安市第一小學
朱 培 吉安縣北源小學 熊立璟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啟娜 遂川縣五江小學 徐塵峰 樟樹市廣來學校
胡雨飛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吳藝芝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胡佳鈺 東鄉縣實驗小學 王智成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陸貝易 東鄉縣實驗小學 羅 娟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陳可人 東鄉縣實驗小學 劉春蘭 吉安縣北源小學
楊思穎 金溪縣實驗小學 劉安琪 吉安縣北源小學
周伊珊 金溪縣實驗小學 黃 震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李澤源 黎川縣實驗小學 王子晴 遂川縣熒屏小學
楊彤 黎川縣實驗小學 席睿銘 景德鎮市第二十一中學
童紫怡 黎川縣日峰二小 鄔京昆 景德鎮市二十一小學
高 娜 臨川區第九小學 黃圓圓 星子縣白鹿中心小學
付友好 臨川區第十小學 喬夢薇 彭澤縣定山小學
黃雯靜 臨川實驗小學 胡婉婷 九江市廬山區海會小學
萬 婧 臨川實驗小學 王雋珏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王翔宇 臨川區第四小學 代世辰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黃瑞揚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肖宇航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鍾 瑤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呂鈴丹 九江縣新塘小學
朱緯玥 崇義縣城關小學 陳 靜 九江縣新塘小學
王 菁 大余縣東門小學 周柳含 武寧縣新寧一小
謝 妍 大余縣水城小學 王朕伯 九江市長虹小學
石泓芳 定南縣第二小學 沈昊文 九江市雙峰小學
謝欣怡 贛縣城關三小 胡雅喬 九江市雙峰小學
賴偉輝 贛縣城關小學 楊睿妮 九江小學
宋雲倩 會昌縣西江中心小學 王雅菲 九江市廬山區姑塘中心小學
謝怡馨 龍南縣龍師附小 沈 翔 湖口縣武山小學
賴俊傑 龍南縣楊村中心小學 李 進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澤晶 龍南鎮第二小學 王芳霞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彧青 南康市實驗小學 陳明明 都昌縣多寶金沙完小
廖 團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周 淘 永修縣湖東小學
胡良安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楊 丹 修水縣四都鎮中小
黃曉傑 寧都縣黃石中心小學 呂行果 九江開發區濱興小學
賴琪媛 寧都縣竹笮小學 胡學涵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袁麗怡 全南第二小學 羅茜文 南昌市繩金塔小學
劉偉清 瑞金大柏地中心小學 鄒敏亮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淇琳 瑞金市八一小學 胡蓉菲 南昌縣塔城北洲小學
楊春梅 上猶縣第二小學 金晨昕 南昌市豫章小學
鄧青青 上猶縣第二小學 魏佳琪 南昌市豫章小學
朱生超 石城縣豐小 萬梓睿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華香 石城縣橫江中心小學 吳瀏鈺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李文璇 信豐縣萬隆中心小學 李思婧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梁蘭蘭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謝文萱 南昌市育新學校
賴京霖 尋烏縣城關小學 黎欣鈺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徐 幫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張睿哲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嚴 吉 尋烏縣實驗小學 於佳琪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肖 璐 於都城關小學 付佩瑤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劉於珍 於都縣第三小學 謝 婕 安源區第三小學
羅 漩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趙黃可兒 蘆溪外國語學校
朱千宇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毛利英 廣豐縣社後學校
肖雲平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陳哲妍 鉛山縣河口二小
匡羅蘭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吳曉煜 婺源縣賦春中心小學
彭求昊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劉佳寧 玉山縣瑾山小學
魏博宇 吉州區新村小學 王龍祥 新余市新鋼公司第一小學
肖靜雅 吉州區古南一小 劉 盼 渝水區羅坊希望小學
王贛濱 青原區實驗小學 劉辰雨 渝水區三小
范賢慧 吉水縣冠山小學 巫 津 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陳大位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宇翔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彭玉丹 安福縣平都二小 吳穹哲 靖安縣中心小學
湯 萍 永新實驗小學 況姝璇 上高外國語學校
洪 煒 永新實驗小學 高小勱 萬載縣株潭中小
聶 科 新干縣三湖中心小學 章夢菲 樟樹市第八小學
張 諾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劉嘉寧 貴溪市冷水中心學校
熊嘉龍 永豐縣恩江鎮中心小學 曾文玥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張小英 吉安永豐潭頭小學 劉 柳 余江縣韜奮學校
肖 松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高天乙 鷹潭市第五小學
劉志敏 吉安縣北源小學

三、小學六年級
一等獎(39名)
吳家揚 黎川縣日峰二小 方笑菲 九江小學
劉 勇 臨川美佛兒學校 舒文渤 九江小學
唐明明 臨川區第十小學 李 奔 湖口縣第一小學
謝應煊 贛縣城關小學 胡 政 湖口縣第一小學
朱文彤 龍南縣龍師附小 舒 暢 湖口縣第一小學
王登龍 寧都縣第三中學 梅 勝 湖口縣第三小學
劉膳佳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虞孝坤 九江市廬山區虞家河中心小學
胡小田 上猶縣橫嶺小學 鄧化文 武寧縣石渡學校
陳 煒 石城縣橫江中學 呂家輝 都昌縣第三小學
朱粵春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楊宇欣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小燕 尋烏縣城關小學 蔡江銘 南昌市定山小學
杜柏林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佳妮 南昌市金盤路小學
龍 昊 泰和縣螺溪中心小學 曾宇金 蘆溪外國語學校
孔鈺婷 安福縣平都二小 李文玉 弋陽縣進修附校
汪嘉雲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賜琦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汪屹雯 新干縣城北小學 趙晨昱 上高外國語學校
袁富晨 永豐縣恩江二小 熊思涵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王梅芳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聶雲芽 樟樹市洲上初中
魏純旭 樂平市第五中學 彭 玲 余江縣第一小學
何載舟 九江市雙峰小學
二等獎(60名)
陳佳麗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汪卓睿 永新縣城廂小學
潘燦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 昊 新干縣文昌小學
王銘璇 黎川縣日峰二小 張 甜 永豐瑤田小學
陳然諾 黎川縣日峰二小 戴 威 永豐藤田中心小學
周怡然 臨川區第四小學 劉家奇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鄒 潔 資溪縣鶴城鎮第三小學 王青梅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唐 怡 安遠縣九龍小學 鄒源源 樂平市第二中學
楊澤文 崇義縣城關小學 朱梓傑 樂平市第二中學
廖 嫄 定南縣第二小學 陽恆妍 星子縣白鹿中心完小
吳族貴 贛縣江口中學 李 兆 九江市潯陽區東風小學
邱詩榮 贛縣田村中學 呂孔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毛嗣煒 會昌縣希望小學 孔景歌 九江市潯陽區三里小學
李金情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王依軒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欖儀 寧都縣第二中學 王旭輝 九江市雙峰小學
溫 晴 寧都縣青塘中學 曾迦平 九江小學
曾琪琪 寧都縣石上中學 塗欣怡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鄒奕昕 瑞金市八一小學 史力舟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娟娟 上猶縣營前小學 熊 悅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東湖分校
肖夢婷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胡詩宛 南昌市育新學校
邱毅娜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萬韻涵 南昌市東湖小學
邱 芊 興國縣實驗小學 陳炯鑫 蓮花縣城廂小學
賴怡筠 尋烏縣實驗小學 吳朵朵 廣豐縣蘆林小學
丁 虹 於都實驗中學附屬小學 貢瑋晨 鉛山縣鉛山二中
周慧英 於都縣葛坳中心小學 金彥希 新余市明志小學
李甦瑾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李文軒 新余市逸夫小學
庄 雁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余 磊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思藝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袁 琴 宜春市第八小學
陳 飛 青原區中心小學 曾 佳 宜春市實驗小學
袁 林 泰和縣冠朝中心小學 劉 雨 樟樹市廣來學校
婁江濤 吉水縣冠山小學 王書涵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三等獎(117名)
陳旭昌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陳 瑤 永新實驗小學
吳月華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子花 永新實驗小學
堯凱茜 黎川縣德勝小學 李濤勇 新干縣實驗小學
黎夢思 黎川縣厚村小學 周奕琪 新干縣金川小學
梁 恬 臨川區第十小學 余麗娟 永豐潭頭小學
周思煜 臨川實驗小學 邱建盛 永豐恩江二小
韓子芊 臨川實驗小學 羅 傑 永豐瑤田小學
陳宇駿 臨川實驗小學 張偉煊 永豐恩江小學
楊李煜琦 臨川區第四小學 宋彩玲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馮科陽 臨川區第一小學 黃玉潔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李思穎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吳 鑫 吉安縣實驗小學
劉 薔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鍾佳倪 萬安縣實驗小學
劉美琪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樊紫怡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肖曉睿 崇義縣城關小學 廖清愛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盧禕凱 定南縣第二小學 程劭奇 樂平市第二中學
謝 宏 贛縣城關三小 程聰逸 樂平市第二中學
畢書顯 贛縣城關小學 汪亦婷 樂平市第二中學
邱 燕 贛縣吉埠中學 朱 瑞 樂平市第二中學
陳 芳 贛縣石芫中學 黃慧慧 九江市開發區向陽中心小學
李明亮 贛縣王母渡中學 陳 蒙 九江縣新塘小學
胡麗娜 會昌縣庄埠中心小學 劉佳慧 修水縣山口鎮小學
蔡 富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李辰璇 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
賴麗蓉 龍南鎮第二小學 羅宇康 九江實華學校
黎思嘉 南康市第一小學 戴 冕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謝美茹 寧都縣第二中學 熊在林 九江市廬山區實驗小學
劉鑫程 寧都縣第三中學 顏 然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何珏鎔 寧都縣河東中學 張卓群 南昌市育新學校
彭 英 寧都縣會同中學 徐鈺佳 南昌市站前路小學
郭麗麗 寧都縣田頭中學 李伊玥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張燕萍 寧都縣竹笮中學 汪霏怡 南昌市三店小學
李 璇 全南第二小學 王千卉 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肖倩倩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段明雪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唐詩奕 瑞金市金都小學 方雨嬋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胡美玲 上猶縣小學 林鴻正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黃競竟 上猶縣營前小學 劉佳婧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楊淑喻 石城縣第一小學 鬍子昊 南昌市城北學校
何外燕 石城縣龍崗初中 彭婉玥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鍾璐璐 贛州中學 易韞韜 蘆溪外國語學校
邱 英 信豐縣正平鎮正坳小學 易中濤 萍鄉市開發區硤石小學
劉鐵嶺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潘 雨 德興銅礦一小
歐陽玲 興國縣埠頭鄉中心小學 吳美琴 橫峰縣第二小學
黃 鑫 興國縣瀲江鎮鳳凰小學 杜乃禾 鄱陽縣五一中心學校
邱宗彬 尋烏縣城關小學 金 鑫 玉山縣瑾山小學
易婭婷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翁雅婷 上饒縣第二小學
潘昕苑 尋烏縣實驗小學 劉 勁 新余市西湖小學
肖鳳英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楊 瑞 渝水區姚圩中學
賴夢婷 於都縣羅江中心小學 鍾 燕 分宜縣第三中心小學
唐承樟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張 琴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
湯 斌 於都縣新陂中心小學 陳細連 新余市孔目江經濟區歐里中學
皮寶瑩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鄢 韻 豐城實驗小學
劉厚瑚 青原區曾山小學 周 鐳 奉新縣第四小學
郭遠治 青原區中心小學 皮筱婕 高安市第四小學
胡 甜 吉州區田侯路小學 陳 輝 萬載黃茅小學
廖夢婕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胡禹勛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朱蘇雲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葉 靚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 鑫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方泉皓 貴溪市第一小學
夏柳珍 吉水縣冠山小學 吳林月 鷹潭市第八小學
王美娟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 承 鷹潭市第六小學
劉子堯 安福縣平都二小

3. 在此曝光福建仙游榜頭小葉紫檀手串賣家吳必炎,店名「檀禮」以尚比亞小葉紫檀冒充印度小葉紫檀!

朋友這種情況的店家太多了,賣真貨的1%都不到、真正小葉紫檀也不是印度紫檀而是印度檀香紫檀、進口價在180萬一噸而印度紫檀才80萬一噸,印度政府不讓出口,

非洲紫檀

4. 滁州歷史簡介100字

春秋,楚靈王(公元前540~529年)時,今滁地屬楚之椒邑。楚平王十一年(前518年)吳楚攻伐,楚敗,境域屬吳。
戰國時期,吳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越滅吳,滁屬越。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楚擴地至泗水之上,復屬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楚亡,滁屬秦。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郡縣制,分全國為36郡,滁為九江郡東城縣所領。
西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滁為建陽、全椒、東城三縣分領。元狩元年(前122年),廢淮南國,復屬九江郡。元封五年(前106年),隸揚州刺史部九江郡。新莽年間(公元9~13年),改九江為延平,東城為武城。
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年),光武帝為表彰馬成平定江淮的戰功,封全椒為其侯國,省建陽入全椒,屬揚州刺史部九江郡。建初四年(79年),滁隨全椒劃屬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年),廢下邳國,仍復舊治。
三國時,吳魏相爭,江淮為爭戰之地。吳廢全椒縣置屯田都尉,在境內屯田練兵。吳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遣兵十萬,作棠邑塗塘以淹北道」。塗水,即今之滁河。
古滁州城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晉武帝平吳,遣琅琊王司馬怞出「塗中」,翌年二月,吳主孫皓獻璽即此地。滁始見「塗中」地名。太康元年(280年),屬揚州淮南郡,為全椒、東城縣分領。
東晉,塗中為江淮軍事重地。因戰亂,移民南渡。王導行「僑寄法」,於今來安縣東1公里處僑置頓丘郡,隸北徐州。隆安年間(397~401年),改頓丘郡為頓丘縣,隸雍州秦郡。
南北朝,劉宋永初元年(420年),頓丘縣改隸南豫州。元嘉八年(431年)八月,以沛縣並入頓丘縣,改隸南兗州。
【二】建城時期(南北朝:新昌郡、譙州、南譙州)
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冬十月,割秦郡之頓丘、梁郡之谷熟、歷陽之贊立新昌郡,移郡、縣(頓丘)治於新昌城(今滁城),隸徐州。南齊永明元年(483年),為新昌郡頓丘縣治,改屬北徐州。梁大同二年(536年)立譙州,治新昌城,領新昌郡頓丘縣。梁太清三年(549年)入東魏,譙州治新昌城,領新昌郡頓丘縣,別設赤湖(州西10公里,治今赤湖鋪)、荻港(州北12.5公里,治今沙河鎮白米村鄭郢南)、薄陽(州南10公里,治今薄陽壩)三縣,旋廢。天保三年(552年)入北齊,改頓丘為新昌縣,屬譙州新昌郡。太建五年(573年)入陳,太建七年三月,移盱眙之北譙州鎮於新昌城,始以此稱為南譙州。太建十一年,入北周,復置頓丘縣仍屬南譙州新昌郡。
【三】滁州(隋朝-清朝)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新昌郡,省高塘、樂鉅入頓丘,改名新昌縣,改南譙州為滁州。開皇十八年,改新昌縣為清流縣。大業三年(607年),廢滁州,仍置清流縣,改屬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滁州,治清流縣,又以全椒縣來屬。貞觀元年(627年),隸淮南道。景龍三年(709年),析清流縣東之地置永陽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滁州為永陽郡,治清流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滁州,領清流、全椒、永陽3縣。
五代十國時期,歷吳、南唐、後周,仍置滁州清流縣。
北宋初,滁州(永陽郡軍)直隸京師,領清流、全椒、來安3縣。至道三年(997年),滁州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年)屬淮南東路。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置滁濠鎮撫使,尋廢。紹興五年,省來安入清流縣。紹興十八年復析置來安縣;乾道九年(1173年),廢來安縣為鎮,淳熙二年(1175年)復置。嘉熙年間(1237~1240年),移州治王家沙;景定五年(1264年)復治清流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滁州為路,清流縣屬江淮行省滁州路;至元二十年復置滁州,領清流、全椒、來安3縣,屬江淮行省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屬江浙行省揚州路;至元二十八年,改屬河南江北行省揚州路。
明洪武初,省清流、全椒及來安3縣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滁州屬鳳陽府,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全椒、來安縣。洪武二十二年二月,滁州直隸京師。永樂年間(1403~1424年),改隸南京。景泰年間(1450~1456年),屬廬鳳淮揚巡撫。
清順治二年(1645年),滁州屬江南省安廬滁和道;順治六年,直屬江南省;順治十八年隸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屬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八月(1760年10月),直屬安徽省。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隸安徽省安廬滁和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道。
【四】滁縣(1912年-1983年)
民國元年(1912年)4月,改滁州為滁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6月屬安慶道,10月劃屬安徽淮泗道。民國17年8月,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0月,劃屬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區,縣政府駐地滁城。民國26年12月,滁縣政府駐地先後流駐含山縣仙蹤鎮、全椒縣古河及境內施家集等地。民國27年11月,屬皖北行署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26年12月18日,日本侵略軍侵佔滁城,成立維持會,民國29年,於滁城建立偽滁縣政府。
民國2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境內津浦路西地區建立滁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施家集;8月,屬皖東津浦路西各縣抗敵聯防委員會辦事處。民國32年2月,改稱滁全(椒)縣,11月改為滁縣。民國34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全椒縣西北部部分區、鄉與滁縣津浦路西區域合並(滁城及境內津浦路東地區為滁縣政府佔領),復置滁全縣,縣政府駐施家集,屬淮南津浦路西專員公署。民國34年11月,定遠縣東南部與滁全縣合並,改稱定滁全縣,縣政府駐常山嶺,屬華中蘇皖邊區第四行政區;民國35年7月中共定滁全政權北撤山東。民國37年4月,重建定滁縣,屬淮南蘇皖邊區津浦路西行政區,6月屬江淮第四行政區。
民國38年1月24日,滁縣解放,在境內東部置滁縣,縣政府駐滁城,屬江淮第一行政區;2月,在境內西部及定遠縣藕塘區域建立定滁縣,駐地施家集,屬江淮第四行政區;6月,撤銷定滁縣,原滁縣之轄區仍歸滁縣建制,改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縣行政區。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滁縣屬皖北人民行署滁縣行政區;1952年4月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56年1月撤銷滁縣專區,改屬安徽省蚌埠專區;1961年3月,復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71年3月,屬安徽省滁縣地區。
【五】滁州市(縣級:1983年-1992年)
1982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滁縣,以原滁縣行政區域改設滁州市;1983年12月24日,正式建立滁州市。
【六】滁州市(地級:1992年-今)[1]
1992年12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滁縣地區、滁州市,設立滁州市(地級)和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市人民政府駐琅琊區育新路(今遷至琅琊區琅琊東路)。琅琊區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琅琊、清流、揚子7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豐樂路;南譙區轄南譙街道辦事處和烏衣、沙河、章廠、珠龍、大柳、黃泥崗、汪郢、腰鋪、黃圩、花山、大王、城郊、施集13個鄉鎮,區人民政府駐東大街。
將原滁縣地區的來安、全椒、天長、定遠、鳳陽、嘉山(今明光)6個縣劃歸滁州市管轄。1992年12月24日,滁州市(地級)正式成立。1993年1月18日,琅琊、南譙2個區正式成立。
1993年9月18日,滁州市天長縣更名天長市(縣級),屬安徽省滁州市代管。
1994年5月31日,滁州市嘉山縣更名明光市(縣級),屬安徽省滁州市代管。

5. 黃埔軍校西安七分校七期十一縱隊學員名單

丁 懋
丁在山
丁勵文
刁遠鵬
萬里鵬
於冠英
馬 謙
馬納川
馬侯武
馬善述
馬渭銘
雲茂衡
雲逢仁
元明清
區天祜
區枝年
孔 道
尹仁民
尹迪侃
文 底
文思偉
文錫鈞
方 醒
方仲吾
方國華
方奇偉
方宗榮
方育斌
方育新
方競武
方淞滔
方慕韓
方精一
方鎮平
毛光遠
王 光
王 綱
王 誠
王彥
王 政
王 政
王 弼
王 普
王 葳
王 輝
王一飛
王士昌
王士琛
王士鵠
王公常
王天瑞
王文明
王占魁
王平馭
王正文
王光廷
王光煒
王吉甫
王孫延
王有成
王邦綸
王作佐
王作修
王啟能
王應潮
王志英
王志然
王綸傑
王卓如
王國良
王國器
王孟林
王建卿
王拔倫
王治鮮
王澤生
王秉文
王紹璋
王冠英
王愷澄
王衍陶
王鈞烈
王滌寰
王能軍
王維勤
王敬唐
王植梓
王祿祺
王熊升
王肇中
王靜山
王鶴群
車番如
鄧 剛
鄧 英
鄧 霓
鄧少貞
鄧業鉅
鄧永臨
鄧軍烈
鄧汝波
鄧志道
鄧步禹
鄧炳綱
鄧祥仁
鄧善謀
鄧琨史
鄧福康
韋啟彬
韋登祥
韋瑞陶
丘 冠
丘福海
馮 漢
馮志成
馮寶璇
馮直夫
馮思澄
馮覲光
盧 燦
盧雲光
盧聖育
盧利孔
盧志新
盧祖修
盧煥清
盧靖邦
盧衡炎
古會真
史水清
史長清
史運昌
史恩榮
葉 固
葉 敬
葉 琦
葉超
葉 椿
葉雲龍
葉雲鵬
葉用舒
葉在青
葉達開
葉志謨
葉明照
葉秉淵
葉浩霖
葉烈公
葉烈南
葉艷春
葉蓋天
葉象乾
葉程勛
寧 紳
寧二南
寧師剛
寧師煊
左 龍
左履之
布俊青
平德鶴
甘 藝
甘祜業
甘渥勛
田小橫
田樹楨
白 浪
石 磊
石佐民
石經武
艾雲海
鄺書樞
鄺文芝
龍漢評
龍白康
龍志成
龍頑伯
龍雯然
任 鋒
任克昌
任峻山
任益珍
伍 斌
伍 權
伍伯先
伍珍銜
伍家琪
伍植之
關 山
關堯光
關家武
關夢青
關福靈
劉 正
劉 申
劉 俊
劉 屏
劉 胤
劉 敵
劉 珩
劉 敦
劉 超
劉 群
劉 畿
劉 豫
劉一中
劉乙民
劉大翼
劉子紹
劉中柱
劉中流
劉中望
劉雲飛
劉雲瀚
劉化之
劉及鋒
劉少峰
劉文楷
劉世德
劉永成
劉漢沛
劉光孚
劉光榮
劉光烈
劉光琮
劉光璜
劉名顯
劉名騰
劉存德
劉慶仁
劉汝芳
劉伯軒
劉克中
劉應濤
劉沛然
劉松森
劉冠亞
劉劍剛
劉勛伯
劉屏玉
劉炳炎
劉勝殷
劉鍾山
劉鍾權
劉唐仙
劉家韋
劉弱扶
劉校光
劉清波
劉理雄
劉景林
劉景武
劉錦棠
劉靖遠
劉鵬翔
劉慕洵
劉德彤
劉德榮
劉毅軍
劉鎮煊
劉震川
劉飄萍
劉薰炎
劉瀚溥
華 鵬
吉志中
呂冠南
呂基和
孫 剛
孫 麟
孫子傳
孫達華
孫克強
孫秉澄
孫紹畛
孫錫康
安 鈞
成獨山
朱 雲
朱 光
朱 華
朱 暉
朱 珪
朱 強
朱 瑜
朱 澄
朱廣幪
朱中光
朱文旟
朱庄華
朱庚齡
朱志和
朱季賢
朱宗堯
朱承培
朱明基
朱劍波
朱潤屋
朱淑夜
朱錫棅
江 剛
江 征
江 鯤
江明恪
江湘圃
湯祖樾
祁緝光
紀家位
許 傑
許藩
許東海
許宇能
許君瑋
許邵藻
許宗堯
許昊仁
許英逵
許賢才
許培珍
許清華
許錦堂
許德揚
邢 波
邢馭群
邢詒聯
鄔 剛
鄔孟儒
阮 英
阮玉瑤
阮兆衡
嚴 正
嚴 熔
嚴廷成
嚴春廣
何 雲
何 權
何 柱
何 瀾
何天培
何卉君
何傳林
何紀常
何伯川
何伯烈
何君懷
何均衡
何宗潘
何建安
何建德
何治海
何秉中
何茂生
何冠中
何濟民
何衍章
何桂元
何積翰
何繼志
何越炯
何慰吾
余 傑
餘子述
余雲濟
余業建
余桂華
余浩東
余肇光
餘震東
余贊周
吳 欽
吳振
吳烈
吳 琪
吳 銳
吳 飄
吳一新
吳乃琳
吳少顏
吳布光
吳漢鼎
吳玉堂
吳石安
吳龍雄
吳兆元
吳兆璜
吳達志
吳邦彥
吳伯介
吳克崧
吳志城
吳秀山
吳季賢
吳宗漢
吳建業
吳澤章
吳秉疇
吳紹邱
吳質純
吳鳴謙
吳春農
吳哲勛
吳浩生
吳鐵珊
吳晨光
吳雪恨
吳溫虎
吳楚珩
吳冀同
吳徽五
宋雲漢
宋以浪
宋軍凱
宋衍文
宋德堯
宋德滄
岑秉勛
岑嘉遂
張 讓
張 存
張 沅
張 樞
張 澤
張 若
張 瓏
張 瑩
張 維
張 斌
張 森
張 琳
張 超
張 鐳
張力為
張大華
張中奉
張中鼎
張仁山
張仁文
張元年
張化鵬
張少軒
張開卷
張文機
張且干
張爾庚
張平化
張民仁
張玉貞
張馭環
張仲靈
張偉漢
張光皙
張光寰
張式武
張克光
張君達
張君侯
張孝墀
張尾中
張志堅
張運昊
張國良
張國森
張奇俠
張學文
張誠謙
張賢智
張迪光
張儉慈
張劍鳴
張勛懋
張復華
張炳活
張祖正
張振南
張鐵山
張智心
張微之
張瑞京
張鯤化
李 權
李 秀
李 奇
李 俊
李 柱
李 棟
李 潔
李 浩
李 濤
李 珣
李 章
李 瓊
李 熊
李 藩
李 鑫
李大焯
李中輝
李公尚
李心機
李文倫
李文毅
李文爵
李功寶
李平球
李永彥
李匯川
李亞白
李偉梁
李兆芹
李先穠
李先慎
李匡球
李華白
李華傑
李守根
李執華
李權奎
李問華
李伯通
李孝駿
李壽芝
李希周
李沅粦
李芳園
李進欽
李卓仁
李國光
李國思
李國棟
李學時
李宜庭
李昌騂
李治清
李紹賢
李經猷
李若旭
李雨蒼
李劍青
李拯民
李拱光
李政漢
李星飛
李樹華
李祖壽
李榮聲
李榮薰
李蔭柏
李貽謨
李楨斡
李潤階
李積棻
李繼昌
李起所
李夢山
李章堯
李鴻魁
李湘蘭
李瓊瑀
李裕猷
李裕群
李道崇
李雄亮
李集虛
李干菁
李錦新
李靖烈
李靖祺
李嘉仁
李德懷
李德源
李樌群
李鎮虞
李翼銳
李藻藩
杜 雄
杜中光
杜光珉
杜興強
杜慶生
杜冠群
楊 雲
楊 布
楊 讓
楊 振
楊 素
楊士禮
楊士雄
楊中天
楊鳳舉
楊正泰
楊宇綱
楊成驥
楊宏鋈
楊奉先
楊定邦
楊定超
楊岳森
楊忠衍
楊經綸
楊南村
楊春閔
楊昭彰
楊柏盧
楊樹梁
楊寅達
楊翔雲
楊道之
楊溯航
楊獻欽
楊瑞山
楊錫鈞
楊潛龍
楊澍霖
楊贊文
汪 政
汪 濤
汪 瀾
汪子華
汪月濤
汪崇善
沈 岐
沈 解
沈 輯
沈 潛
沈式琦
沈炎熾
沈敦絳
蘇 任
蘇爾潢
蘇民強
蘇君武
蘇秉輝
蘇若水
蘇樹威
蘇履謙
谷劍平
谷翼鵬
谷耀華
連 珍
連偉英
邱 權
邱 馗
邱印泉
鄒 炎
鄒克昌
鄒國干
陸建唐
陸 常
陸建唐
陸夢蘇
陸鴻書
陸瑞芬
陳陽
陳 聲
陳 綱
陳 昂
陳 玟
陳 勛
陳 略
陳 強
陳 鵬
陳一民
陳一軌
陳士俊
陳大雅
陳中堅
陳公天
陳少坡
陳文傑
陳世楠
陳功勉
陳可為
陳可權
陳巨章
陳永昌
陳漢忠
陳漢明
陳漢新
陳龍淵
陳任波
陳仿忠
陳偉綱
陳傳鎣
陳兆頤
陳光一
陳光志
陳慶斌
陳成義
陳達生
陳伯琳
陳克佑
陳克強
陳啟湘
陳宏樟
陳希齋
陳希素
陳應奎
陳應特
陳志堅
陳求平
陳良獻
陳遠程
陳典五
陳卓夫
陳國治
陳宗唐
陳定科
陳尚傑
陳昌緒
陳明德
陳松軒
陳武定
陳治源
陳法堯
陳秉才
陳秉光
陳紹珍
陳英球
陳詩誥
陳賢文
陳郁堂
陳非非
陳促平
陳俊英
陳厚志
陳崢嶸
陳星橋
陳昭明
陳昭信
陳祖蕃
陳革新
陳席珍
陳振方
陳綏之
陳繼往
陳繼唐
陳能杞
陳衷魂
陳曼青
陳清標
陳略新
陳盛祥
陳鴻書
陳鴻鑫
陳惠民
陳道芳
陳鼎勛
陳殿元
陳瑞華
陳瑞麟
陳辟新
陳蔚然
陳德應
陳德建
陳德樞
陳澄洲
陳震聲
陳鶴參
陳燕林
陳鏡清
陳馥楊
麥勁東
麥和昌
麥雨亭
麥青崖
麥靜修
麥儒農
卓家法
單 鐵
單偉誥
單墨林
周 士
周 華
周 均
周 環
周 者
周 振
周 謙
周 璞
周萬邦
周之楨
周鳳銘
周天祜
周文強
周文雄
周方琦
周水天
周長耀
周光群
周名岳
周克雍
周啟源
周良薀
周連貴
周國藩
周定國
周承烈
周恬靜
周政新
周家修
周海漁
周真愚
周祥鳳
周駿亞
周族光
周緒美
周萃民
周鑒殷
周曙光
周耀禮
孟 瑢
巫 鵠
巫劍鋒
幸光霽
幸追漢
幸銳思
龐尤雄
龐仲乾
龐達群
龐禹庭
龐謀通
易乃猷
易政歐
林 川
林 介
林 瑋
林 駒
林 威
林 棲
林 疇
林人傑
林大騰
林公武
林鳳飛
林鳳儀
林化龍
林方舟
林可成
林正倫
林喬秋
林延年
林式民
林克俊
林利鑫
林壽廷
林攻破
林靈齋
林良瀛
林國楨
林國魂
林孟宙
林建屏
林厚湊
林樹蓁
林濟群
林倬衍
林恩純
林培茂
林鴻儒
林紫涵
林鼎芳
林煇年
林猷森
林瑞奪
林慕孫
歐衛庸
歐陽與禇
歐陽文
歐陽向
歐陽芳
歐陽春圃
歐陽珣
歐陽震
歐孝全
歐雨新
武文運
武伯遷
武恩洪
武輝光
羅 絲
羅 建
羅 致
羅 雄
羅 磊
羅 豫
羅元偉
羅卉超
羅四維
羅民英
羅偉夫
羅先致
羅麗文
羅伯陶
羅助鐸
羅君立
羅定民
羅建績
羅直雲
羅怒濤
羅炯貽
羅家岳
羅振之
羅振球
羅礪鋒
羅莘求
羅湘偉
羅湘培
羅彰鵠
羅儒彥
羅靄輝
英卓材
范士麟
范紹熙
范嘯谷
范維新
郎羨儂
鄭 平
鄭 剛
鄭 慶
鄭 良
鄭 鈞
鄭 琦
鄭又錚
鄭干芬
鄭廣文
鄭為順
鄭民衛
鄭在邦
鄭慶楨
鄭廷楨
鄭志峰
鄭秀南
鄭僑文
鄭卓輝
鄭國華
鄭國雄
鄭紹炎
鄭崢嶸
鄭幫捷
鄭持璔
鄭浪峰
鄭崇文
鄭崇新
鄭清祥
鄭棣之
金階平
侯志磬
姚 平
姚學濂
姚俊庭
姚夢俊
姚植卿
姜緝榮
姜翰卿
婁樹民
施其程
柯明殷
柯武熙
柯蜀耘
柳 堤
段榮光
段惟凱
洪 偉
胡 潔
胡 雖
胡 鐸
胡 笙
胡 英
胡 斌
胡 焱
胡 熹
胡立民
胡宏陶
胡純賢
胡遠昭
胡易生
胡經翰
胡劍豪
胡篤一
胡皓白
胡鑒光
胡鵬九
胡贊華
胡曙光
胡襄甫
荊 梃
榮致中
賀子樵
賀海峰
趙 文
趙爾玉
趙宇年
趙廷浩
趙學圃
趙能英
趙楚珩
鍾 靈
鍾 靈
鍾 傑
鍾 潔
鍾 鍾
鍾 錚
鍾 瑛
鍾 超
鍾公毅
鍾日文
鍾世謙
鍾汝柱
鍾狄武
鍾卓英
鍾國安
鍾國良
鍾定軍
鍾鳴暉
鍾顯澄
鍾炳鎏
鍾繼業
鍾捷禧
鍾魯三
鍾嘉言
鍾曙光
項一萍
項殿元
饒 寬
饒天鑒
饒樹滋
駱連剛
倪永惕
倪金謙
倪祖銓
凌尚忠
凌秉鈞
凌鐵民
唐 純
唐 傑
唐 突
唐 崐
唐之鑨
唐文坤
唐志才
唐澤堃
唐紹愨
唐重賢
唐智麟
唐斅先
唐耀勛
夏 蘇
夏三傑
夏世俊
容 鼎
容立山
容作棟
容壽山
容易強
容惠民
徐 襄
徐自強
徐志偉
徐志和
徐京山
徐建德
徐紹勛
徐劍若
徐炳森
徐振華
徐造新
徐敏齋
徐象義
徐普光
徐靖涵
塗宗熙
秦 忠
秦鍾材
翁光大
翁旭體
翁汝梁
聶 勁
聶宗武
聶梧高
莫友文
莫世偉
莫東學
莫以楨
莫伯漢
莫國瑄
莫斯洪
袁 亮
袁中民
袁幼環
袁玉璋
袁再志
袁陳濤
袁宗祥
諸長森
諸葛定
談季燊
賈鋤非
郭 威
郭 嵩
郭開倫
郭亞生
郭君平
郭應譽
郭進才
錢 疇
錢達權
錢墨林
陶文究
陶信根
顧 煒
顧 敏
顧金甫
高 岳
高 炯
高 峰
高士彥
高用中
高鐵人
商寓農
崔 超
崔萬熙
崔嘉遂
巢添林
康永奇
曹 剛
曹 建
曹 瑩
曹 登
曹瑚
曹代贇
曹仲羲
曹同遠
曹旭嵐
曹昌瑜
曹映春
曹振成
曹浩盦
曹鴻逵
曹植才
曹湖山
梁 筠
梁 模
梁 驥
梁中介
梁化中
梁漢堂
梁偉軍
梁偉能
梁則霖
梁有生
梁佛池
梁壽輝
梁志堅
梁志強
梁國權
梁實芳
梁樹基
梁勝榮
梁榮宗
梁順德
梁展鵬
梁鴻恩
梁智偉
梁鑾華
梁澄賢
梅 麒
章 雄
章山峰
符必清
符民望
符兆鈞
符克白
符國憲
符惠民
蕭克
蕭 凱
蕭 陶
蕭 琛
蕭北辰
蕭匡民
蕭廷翹
蕭伯廉
蕭遠謀
蕭茂藩
蕭鴻儀
蕭惠周
閻茂青
閻敦立
閻雄歐
隆紹伯
黃 文
黃漢
黃 石
黃 亞
黃 勁
黃 建
黃 煒
黃 覺
黃 覺
黃 通
黃 森
黃 湘
黃 鉞
黃 琦
黃 超
黃 雄
黃 鼎
黃 藩
黃子瓊
黃廣鵬
黃書年
黃東海
黃樂春
黃爾綱
黃正瑞
黃玉龍
黃玉琴
黃玉輝
黃偉林
黃光斗
黃華祝
黃壯猷
黃存願
黃自強
黃伯容
黃伯群
黃佐庭
黃希傑
黃時懷
黃國壽
黃國昌
黃國明
黃定球
黃定寰
黃居亞
黃建中
黃河海
黃澤林
黃茂松
黃劍蘭
黃彥琛
黃思宗
黃炳鑫
黃榮之
黃奚爭
黃晉沼
黃慮世
黃鐵書
黃清華
黃維亨
黃維新
黃鴻波
黃惠民
黃程源
黃道輿
黃簡孚
黃錫鴻
黃慕文
黃精華
黃蔚南
黃醒民
黃耀熊
龔 魯
龔世香
龔望峰
彭 熙
彭世泰
彭玉祥
彭有麟
彭佩茂
彭國棟
彭健龍
彭駿程
彭璧生
曾 法
曾 鏗
曾雄
曾 魯
曾 操
曾令福
曾漢光
曾協卿
曾慶蘭
曾慶炎
曾祖堯
曾振球
曾蔚全
曾繁政
溫漢勤
溫志裘
溫國武
溫承裘
溫嶠犀
溫葆鑫
溫鑒祥
溫錦洪
湛承培
程 遠
程 政
程 炯
程 翔
程志陸
程樹槐
童 英
童亞仆
舒紹鴻
葛振中
董 旋
董來圭
董際唐
董國凱
董尚德
董炳鍇
董維紀
蔣 侗
蔣 瑸
蔣無識
蔣承吉
蔣資生
蔣野人
蔣瑞清
蔣鵬程
覃遵三
謝 旭
謝 汝
謝 昌
謝 瑩
謝 猛
謝 錚
謝 鼎
謝億聲
謝士元
謝之翰
謝元諶
謝日晹
謝代平
謝爾康
謝偉松
謝麗天
謝作哲
謝學梅
謝建安
謝建新
謝勉賢
謝持中
謝柏楷
謝榮鴻
謝鐵珊
謝梓遜
謝敬東
謝道基
謝履之
謝德心
謝震球
韓 俊
韓 潮
韓 濯
韓練培
韓超文
魯 實
魯復生
魯策三
樓 鶴
樓子謙
樓國楨
藍 魁
藍文祥
藍守青
藍揚經
藍國斌
藍建儀
藍建碩
虞上懃
裘震亞
詹 浩
詹立業
詹偉業
詹豺雄
詹尊雯
賴華強
賴自醒
賴邦平
賴國璋
賴建平
賴超群
賴璘章
雷 憲
雷中玄
雷光華
雷坤培
雷夢熊
廖 成
廖 和
廖 灞
廖廣雲
廖建民
廖建英
廖法周
廖家田
廖精華
熊兆國
熊楚善
熊肇基
管鳴浩
管棟材
翟拙夫
蔡 平
蔡 波
蔡 超
蔡 鶴
蔡文義
蔡水安
蔡世泰
蔡鋤野
蔡毅夫
蔡懋寰
譚 彧
譚 根
譚仁川
譚化民
譚本儀
譚國良
譚國熹
譚砥純
譚德儒
樊傳波
樊傳海
滕滔天
潘 潮
潘 鏡
潘心儀
潘慶升
潘慶光
潘啟枝
潘秀華
潘國杏
潘寶讓
潘茹剛
潘振綱
潘振羅
潘海容
潘震銓
顏 裕
黎 蘇
黎友政
黎天榮
黎承嘉
黎春榮
黎樹仁
黎展雄
燕 煋
磨作棟
磨作璋
薛秉德
薛樹三
薛家年
戴 雲
戴堯天
戴慕班
魏中堅
魏文淦
魏平章
魏漢新
魏克群
魏青雲
魏祥恕
魏纘謨

6. 公司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

公司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很多場合都離不了會議紀要,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因此,撰寫會議紀要時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會議紀要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公司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公司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1

會議時間:20xx年4月7日晚19:00

會議地點:二樓會議室

會議主持:xxx總經理

參會人員:計11人,名單如下:

xxx

列席人員:無部門負責人以外人員列席。

會議記錄:xx

20xx年4月7日,張xx總經理主持召開總經理辦公會第一次會議,會議討論並決定了如下事項:

一、審議通過《總經理辦公會會議規則》(下稱《規則》)。《規則》對總經理辦公會的主要內容、召集和主持、議事規則、議事和記錄、會後事項都作了明確和詳細的規定,為規范公司經營管理、保證會議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制度基礎和執行依據。

二、關於貼皮縫隙問題。目前已更換裁皮刀,更換後情況如何應作進一步的觀察、驗證,吳愛平經理應全程跟進問題的最終解決。

三、關於紙箱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吳愛平經理反映:目前紙箱供應商生產能力不夠,且質量不大穩定。會議要求采購部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盡快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關於五金、鋁材的采購供應問題。吳愛平經理反映:五金、鋁材經常不能及時到位,以路軌為例,經常在催,就是沒見東西,而且即使買回來也比原來的貴,質量還沒原來用的好。針對這一問題,會議要求采購部依據情況對鋁材、五金供應商進行評估,對供應能力不足、質量要求不達標的供應商應進行淘汰,重新選擇供應商,確保供應及時、質量可靠。

會議指出:物控部在向采購部提交物料采購清單時,務必註明交期,以落實和強化責任,避免疏漏;同時采購部人員、物控人員應提高主動性,相互多溝通,多問詢,相互間多反饋,失誤才會最大程度地減少。針對這一點,物控部、采購部都應對下屬人員作出嚴格的要求。

會議要求:

物控部還應考慮到某些五金、鋁材件的交期,合理地做好安全庫存。

五、關於成品倉的整理問題。會議要求吳愛平經理與渠道銷售部門溝通,及時合理地安排出貨。

六、關於成品沙發存放空間不足的問題。會議要求:做出來的成品沙發暫時可放二樓倉庫;庫存產品按品牌劃分區域,定點放置,以免錯放、亂放、錯發,並要求定期清點,以保證數據的准確性。

七、關於餐椅布套運送的問題。會議要求由鄭中春經理安排人員與行政司機協調,

行政司機在送早餐回公司途經三廠時送至餐椅部王群兵。會議強調:各個環節均需簽字交接,交接工具表單由鄭中春經理提供。沙發部、行政部、板式部務必安排下屬人員落實。

八、關於樣板師傅修改老款沙發產品的問題。已要求盧志輝按1套/4天的進度完成,請鄭中春經理跟進和反饋。

九、關於熱壓機鋼板更換的問題。已責成李治明更換,請丁德龍經理跟進並反饋。

十、關於胡桃木皮拼縫所需填充蠟筆的采購問題。會議要求由采購部鍾惠嫻跟進解決。

十一、關於面油架裝運回廠的問題。會議要求由吳愛平經理聯系相關人員協調解決。

面油貨架上支撐桿泡沫包材換成軟管,丁德龍經理與采購部聯系協調解決。

十二、關於同色環美貼的問題。丁德龍經理反映:因15MM三聚氫氨板、25MM貼皮板由原中纖密度板換成了微粒板,建議外露孔位必須配同色環美貼。這個方案予以採納。同時要求工程部劉志揚經理跟進設計方案的修改。

十三、關於成品倉人員產品熟悉的問題。會議要求劉志揚經理對包裝入庫的產品務必配備產品描述性文件;同時成品倉人員如有不明,由物控部知照其咨詢劉志揚經理。

會議強調:由於餐椅包裝紙箱已作更改,要求物控部務必要求並督促物流員在搬運、碼放、裝車過程中嚴格加以控制,避免不必要的物件損壞。

十四、關於行政部下周工作計劃及協調事項的問題。會議同意行政部下周工作計劃:跟進深賽爾退租事宜;完成人事文員、行政助理、行政專員、食堂人員績效考核方案的編制工作;對行政助理、專員進行明確分工;跟進三廠安全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完成《員工手冊》修訂50%的工作量;組織員工集體照相,為辦勞動保障卡做准備;完成行政部組織架構、崗位職責、崗位說明書的編制;完成舒波、梁桃樹工傷理賠資料。

的提交和王進華工作申報事宜;提交餐飲服務許可證的辦理材料;繼續跟進平面設計、專賣店設計的招聘工作;收集各部門組織架構、崗位職責、崗位說明書。

會議要求由采購部鍾惠嫻協助跟進32個防爆燈罩的購置事宜。

十五、關於常規餐椅、促銷款、暢銷款缺貨的問題。會議要求物控部吳愛平經理在4月11日前務必進行整改,制訂明確的生產排期計劃。

十六、關於板式產品補件問題。會議明確要求:今後涉及板式補件,由商務部下補件單至板式部,由丁德龍經理協調解決。

十七、沙發面料數據更新問題。會議指出:現有面料情況可由商務部知照歐陽琴按要求提供數據,以後涉及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采購部應要求歐陽琴每周更新1次,特殊情況及時知照商務部;另一方面,必要時商務部可與采購部鍾惠嫻聯絡,以督促更新。

十八、關於沙發部跟單信息反饋的問題。會議要求:一方面沙發部跟單應主動反饋訂單產品所需面料、五金狀況,產品生產進程及產品完工入庫信息;另一方面,會議建議商務跟單與沙發部跟單在公司內部QQ群內聯絡,以便查究和落實責任;另外,必要時可與鄭中春經理直接聯系,以作及時回應。

十九、關於沙發部小件物品無人跟蹤的問題。會議要求今後由沙發部跟單專人跟進,統一收集,定時段交與沙發庫房,並辦好入庫手續,庫房也指定固定專屬區域。存放。吳愛平經理、鄭中春經理予以協調落實。

二十、關於售後及責任追究問題。會議決定暫由張xx總經理直接受理。

二十一、關於「五〃一」銷售工具的准備問題。會議明確要求:25套布版由鄭中春經理安排落實;色板封面製作由鍾惠嫻負責;海綿樣品則由張xx總經理與渠道銷售部門溝通後落實跟進。

二十二、關於打樣出來的科墨產品的清理問題。會議要求由鄭中春經理安排製成成品,由公司內部進行處理。

二十三、關於西瑪菲絲床架交期和睡品等原材料庫存的問題。會議明確西瑪菲絲床架交期非特殊情況是5天,張xx總經理將與相關協作廠商聯絡確認;而睡品等原材料庫存點則由李經衛跟進解決。

二十四、關於成都展的新品准備問題。會議要求由劉志揚經理與營銷平台溝通,確定參展產品、產品款式等,做到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

記錄人(簽字):

主持人(簽字):

20xx年xx月xx日

送:xx

發:xxx

(共印3份)

公司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2

時間:20xx年7月18日下午

地點:集團公司十樓會議室

主持人:

參加人員:

會議內容:

為了全面落實7月6日武華太董事長在集團公司上半年工作總結暨三季度安委會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確保年初職代會部署的全年「1·1·1·8」奮斗目標的圓滿完成,李xx總經理召集以上人員召開總經理辦公會,集團公司總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會上,集團公司各位副總經理對上半年所分管工作做了全面總結,對下半年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最後,李xx總經理結合企業「xx」發展規劃,對下半年以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再強調、再布置、再落實。現紀要如下:

一、認清形勢、強化意識,切實增強「xx」轉型跨越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xx」期間,集團公司要圍繞「固煤、穩肥、增氣、擴化、強機、興電、育新」14字發展路徑,實現「51·52」奮斗目標。其中,營業收入要實現XX億元,年均凈增約300億元,利潤要突破200億元,年均凈增約30億元,這是企業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幅跨越。完成這一宏偉藍圖,要靠121個項目落地的支撐,靠企業發展的自身增量去實現。

在安全生產上,企業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要控制在0.2以下,要確保60多對礦井以及所有產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在煤炭主業上,維持集團公司目前現有礦井5000萬噸/年的產能規模,難度不斷加大;按照「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工作思路,「xx」期間集團公司內部煤炭轉化率將不斷提升,轉型發展項目所需煤炭增量很大,煤炭生產任務非常艱巨。

在員工收入上,在加快推進集團公司轉型跨越發展的同時,為了讓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員工,「xx」末企業在崗員工人均收入要突破10萬元。

圓滿實現集團公司「xx」宏偉目標,需要我們付出很大努力。為此,我們務必要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扎實工作,全力以赴抓好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全力以赴加快推進「xx」規劃的高效落實。

二、加快推進、狠抓落實,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狠抓瓦斯治理和防治水,強化安全責任落實,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1、由王茂盛副總經理牽頭,繼續強化「三基」調研、「五想五不幹」等安全措施,大力推行安全隱患排查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安全管理、措施、責任落實到工作全過程,變事後處置為事前預防。在安全工作上,要做大文章、下苦功夫,不能走形式,切實保持安全管理的高壓態勢,為企業「xx」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創造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

2、由都新建總工程師牽頭,王茂盛副總經理、王保玉副總經理、閆振東副總經理、王鎖奎副總經理、曹建平副總經理配合,重點強化瓦斯治理、防治水工作。要不折不扣推行集團公司多年來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瓦斯治理經驗,同時,加強開采解放層、底抽巷等新方法的研究和確認,創新瓦斯治理措施,徹底解決集團公司瓦斯問題。對於東大、樊庄、胡底、龍灣等新建礦井及各資源整合礦井,要根據瓦斯賦存和地質條件,從礦井初設和技改方案伊始,就要高標准、嚴要求科學設計方案。各生產礦井要緊密結合集團公司整體布局,主動想辦法,做到「一礦一策、一區一策、一面一策」,盡快論證方案,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具體的瓦斯治理措施。

3、加強業務保安責任制的落實。各業務處室、技術中心和技術研究院的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務,是研究解決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的系統建設問題和難點、疑點問題。今後,經理層每季度要組織召開一次各業務處室業務保安責任落實匯報會。

(二)抓好生產經營,加快項目落地,確保實現1000億元營業收入

在6月2日召開的省屬企業轉型發展座談會上,省委、省政府要求潞安、陽煤、晉煤三家今年的營業收入要突破1000億元。1-6月份,集團公司為483億元,按照時間進度和目標任務要求,還有17億元的缺口,加之後半年市場變化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影響,要求我們務必要搶抓戰略機遇,狠抓生產經營,加快項目建設,加強業績考核,確保全年實現1000億元營業收入、55億元利潤的目標。

1、煤炭板塊

一是面對當前抽掘采銜接緊張的不利局面,由都新建總工程師牽頭,王茂盛副總經理、王鎖奎副總經理、曹建平副總經理配合,集團公司本部各生產礦井緊密協同,深入研究當前和長遠的關系,超前考慮、合理安排各生產礦井未來幾年的生產銜接,確保安全生產、穩定生產、高效生產,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其中:

(1)古書院礦重點是保證15號煤掘進進尺,開拓延伸15號煤四盤區,合理調配採掘力量;王台鋪礦重點是關注城區千畝工業園區的壓煤情況,科學合理安排開采銜接順序;鳳凰山礦重點是提高掘進效率,並盡快結束沿空留巷試驗,准確評估是否適用。三個老礦都要和金鼎公司積極配合,加大「三下採煤」技術研究。

(2)長平礦重點是加快礦井能力核定步伐,盡快辦理相關證件,實現礦井的提能增效。

(3)成庄礦重點是加快4號風井建設,力爭今年10月份投運;加快首采大采高工程,確保XX年2月份投產。

(4)寺河礦重點是加快西井區建設步伐,確保XX年一季度投產。

(5)趙庄礦重點是加快西范風井建設,確保今年9月份投運;加快瓦斯治理底抽巷試驗,盡快探索出符合趙庄礦實際的瓦斯治理模式。

(6)寺河礦二號井重點是確保180萬噸產能釋放項目8月底順利驗收。同時,要確保XX年6月底投運3號風井。

(7)趙庄二號井重點是加快西翼風井建設及西翼采區開拓延伸進度,力爭3年內形成產能。

(8)岳城礦重點是今年9月底前通過150萬噸/年安全專篇驗收,年底完成行政許可手續辦理。

(9)43個資源整合礦井重點是按照「一礦一策、一包一策」的要求,加快礦井審批開工速度,落實資產補償、初設、「三會」召開、開工驗收等程序,確保年內全部開工建設。

二是在煤炭市場銷售工作上,由蘇清政副總經理負責,切實做好資源整合礦井煤炭銷售工作,實現資源整合礦井煤炭產品的統一銷售、統一合同、統一定價、統一調度、統一結算「五統一」;認真研究隨著集團公司「xx」期間煤炭產能的不斷釋放,煤炭產品的市場開拓和布局課題,保持和增強集團公司煤炭市場的銷售活力;結合集團公司煤化工等關聯產業「xx」發展規劃,以及企業內部煤炭需求不斷遞增、自身煤炭轉化率不斷提高的實際,充分利用集團公司擁有的鐵路、公路運力優勢和增量,認真研究和做好對地方煤炭的收購工作。

2、煤化工板塊

一是各化工公司要把握市場機遇,科學安排檢修時間,狠抓節能降耗,確保系統設備滿負荷運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是要在抓好各化工在建項目建設的同時,集團公司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北留煤電油化運工業園區項目前期准備上,確保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

3、煤層氣板塊

一是要本著「先保安全後賺錢」的理念,在解決好集團公司本部各礦井煤礦瓦斯治理問題的基礎上,扎實推進對外合作和相關項目建設,為「xx」末完成100億立方米煤層氣抽采量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要統籌兼顧,繼續加大各個生產、建設礦井的地面煤層氣抽采力度。

4、電力板塊

一是採取有力措施,完善應急預案,確保現有電廠以及資源整合礦井臨時供電系統的安全平穩運行。

二是加快陽城2×13.5萬千瓦資源綜合利用電廠、趙庄坑口電廠項目的建設和項目審批,力爭項目早日投運、早日落地。

5、煤機板塊

要抓緊推進煤機千畝工業園區的項目落地建設和土地手續批復,今年要基本建成煤機「五大基地」。

6、多經板塊

一是要按照「消虧提效、歸核發展、育新突破」的發展路徑,繼續推進相近業務專業化重組,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和規模經濟,深入落實內部企業扶持政策,消除虧損源。

二是要抓住全省轉型跨越、「兩省一市」招商引資的機遇,加大現代物流貿易、led封裝項目的推介力度,求合作、抓項目、促發展。

(三)深化全面預算,完善管控體系,加快項目推進,確保集團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

1、由張宏永副總經理負責,圍繞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集團公司管控體系。

2、由趙俊平總經理助理負責,全面深化、提升全面預算管理,制定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和制度。

3、由發展與建設局牽頭,針對集團公司「xx」期間項目多、投資大的實際,進一步強化、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和投資後評價制度,保證投資安全和項目收益。

4、財務中心、財務公司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確保集團公司資金鏈的安全,確保滿足「xx」重點項目的建設需要。

5、要千方百計加快年初職代會確定的十大重點工程的推進速度,後半年工作的重點是加快巴愣礦井的開工建設、三交一號礦井路條的審批等工作。

(四)堅持成果普惠,完善後勤保障,不斷提升員工家屬生活水平

1、要抓好年初職代會確定的10件實事的落實,維護員工的切身利益,解決員工最為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2、後勤服務、安全社區建設要和後勤輔業改革推進相結合,統籌兼顧、同步推進。

三、轉變作風、高效執行,確保各項工作加快推進

1、當前,集團公司正處於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在全集團公司范圍內大力營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氛圍。

2、各礦井一把手、子分公司負責人要真抓實干、強化落實,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找准各

;

7. 黃埔軍校7期學員名單

第七期同學

丁 懋
丁在山
丁勵文
刁遠鵬
萬里鵬
於冠英
馬 謙
馬納川
馬侯武
馬善述
馬渭銘
雲茂衡
雲逢仁
元明清
區天祜
區枝年
孔 道
尹仁民
尹迪侃
文 底
文思偉
文錫鈞
方 醒
方仲吾
方國華
方奇偉
方宗榮
方育斌
方育新
方競武
方淞滔
方慕韓
方精一
方鎮平
毛光遠
王 光
王 綱
王 誠
王彥
王 政
王 政
王 弼
王 普
王 葳
王 輝
王一飛
王士昌
王士琛
王士鵠
王公常
王天瑞
王文明
王占魁
王平馭
王正文
王光廷
王光煒
王吉甫
王孫延
王有成
王邦綸
王作佐
王作修
王啟能
王應潮
王志英
王志然
王綸傑
王卓如
王國良
王國器
王孟林
王建卿
王拔倫
王治鮮
王澤生
王秉文
王紹璋
王冠英
王愷澄
王衍陶
王鈞烈
王滌寰
王能軍
王維勤
王敬唐
王植梓
王祿祺
王熊升
王肇中
王靜山
王鶴群
車番如
鄧 剛
鄧 英
鄧 霓
鄧少貞
鄧業鉅
鄧永臨
鄧軍烈
鄧汝波
鄧志道
鄧步禹
鄧炳綱
鄧祥仁
鄧善謀
鄧琨史
鄧福康
韋啟彬
韋登祥
韋瑞陶
丘 冠
丘福海
馮 漢
馮志成
馮寶璇
馮直夫
馮思澄
馮覲光
盧 燦
盧雲光
盧聖育
盧利孔
盧志新
盧祖修
盧煥清
盧靖邦
盧衡炎
古會真
史水清
史長清
史運昌
史恩榮
葉 固
葉 敬
葉 琦
葉超
葉 椿
葉雲龍
葉雲鵬
葉用舒
葉在青
葉達開
葉志謨
葉明照
葉秉淵
葉浩霖
葉烈公
葉烈南
葉艷春
葉蓋天
葉象乾
葉程勛
寧 紳
寧二南
寧師剛
寧師煊
左 龍
左履之
布俊青
平德鶴
甘 藝
甘祜業
甘渥勛
田小橫
田樹楨
白 浪
石 磊
石佐民
石經武
艾雲海
鄺書樞
鄺文芝
龍漢評
龍白康
龍志成
龍頑伯
龍雯然
任 鋒
任克昌
任峻山
任益珍
伍 斌
伍 權
伍伯先
伍珍銜
伍家琪
伍植之
關 山
關堯光
關家武
關夢青
關福靈
劉 正
劉 申
劉 俊
劉 屏
劉 胤
劉 敵
劉 珩
劉 敦
劉 超
劉 群
劉 畿
劉 豫
劉一中
劉乙民
劉大翼
劉子紹
劉中柱
劉中流
劉中望
劉雲飛
劉雲瀚
劉化之
劉及鋒
劉少峰
劉文楷
劉世德
劉永成
劉漢沛
劉光孚
劉光榮
劉光烈
劉光琮
劉光璜
劉名顯
劉名騰
劉存德
劉慶仁
劉汝芳
劉伯軒
劉克中
劉應濤
劉沛然
劉松森
劉冠亞
劉劍剛
劉勛伯
劉屏玉
劉炳炎
劉勝殷
劉鍾山
劉鍾權
劉唐仙
劉家韋
劉弱扶
劉校光
劉清波
劉理雄
劉景林
劉景武
劉錦棠
劉靖遠
劉鵬翔
劉慕洵
劉德彤
劉德榮
劉毅軍
劉鎮煊
劉震川
劉飄萍
劉薰炎
劉瀚溥
華 鵬
吉志中
呂冠南
呂基和
孫 剛
孫 麟
孫子傳
孫達華
孫克強
孫秉澄
孫紹畛
孫錫康
安 鈞
成獨山
朱 雲
朱 光
朱 華
朱 暉
朱 珪
朱 強
朱 瑜
朱 澄
朱廣幪
朱中光
朱文旟
朱庄華
朱庚齡
朱志和
朱季賢
朱宗堯
朱承培
朱明基
朱劍波
朱潤屋
朱淑夜
朱錫棅
江 剛
江 征
江 鯤
江明恪
江湘圃
湯祖樾
祁緝光
紀家位
許 傑
許藩
許東海
許宇能
許君瑋
許邵藻
許宗堯
許昊仁
許英逵
許賢才
許培珍
許清華
許錦堂
許德揚
邢 波
邢馭群
邢詒聯
鄔 剛
鄔孟儒
阮 英
阮玉瑤
阮兆衡
嚴 正
嚴 熔
嚴廷成
嚴春廣
何 雲
何 權
何 柱
何 瀾
何天培
何卉君
何傳林
何紀常
何伯川
何伯烈
何君懷
何均衡
何宗潘
何建安
何建德
何治海
何秉中
何茂生
何冠中
何濟民
何衍章
何桂元
何積翰
何繼志
何越炯
何慰吾
余 傑
餘子述
余雲濟
余業建
余桂華
余浩東
余肇光
餘震東
余贊周
吳 欽
吳振
吳烈
吳 琪
吳 銳
吳 飄
吳一新
吳乃琳
吳少顏
吳布光
吳漢鼎
吳玉堂
吳石安
吳龍雄
吳兆元
吳兆璜
吳達志
吳邦彥
吳伯介
吳克崧
吳志城
吳秀山
吳季賢
吳宗漢
吳建業
吳澤章
吳秉疇
吳紹邱
吳質純
吳鳴謙
吳春農
吳哲勛
吳浩生
吳鐵珊
吳晨光
吳雪恨
吳溫虎
吳楚珩
吳冀同
吳徽五
宋雲漢
宋以浪
宋軍凱
宋衍文
宋德堯
宋德滄
岑秉勛
岑嘉遂
張 讓
張 存
張 沅
張 樞
張 澤
張 若
張 瓏
張 瑩
張 維
張 斌
張 森
張 琳
張 超
張 鐳
張力為
張大華
張中奉
張中鼎
張仁山
張仁文
張元年
張化鵬
張少軒
張開卷
張文機
張且干
張爾庚
張平化
張民仁
張玉貞
張馭環
張仲靈
張偉漢
張光皙
張光寰
張式武
張克光
張君達
張君侯
張孝墀
張尾中
張志堅
張運昊
張國良
張國森
張奇俠
張學文
張誠謙
張賢智
張迪光
張儉慈
張劍鳴
張勛懋
張復華
張炳活
張祖正
張振南
張鐵山
張智心
張微之
張瑞京
張鯤化
李 權
李 秀
李 奇
李 俊
李 柱
李 棟
李 潔
李 浩
李 濤
李 珣
李 章
李 瓊
李 熊
李 藩
李 鑫
李大焯
李中輝
李公尚
李心機
李文倫
李文毅
李文爵
李功寶
李平球
李永彥
李匯川
李亞白
李偉梁
李兆芹
李先穠
李先慎
李匡球
李華白
李華傑
李守根
李執華
李權奎
李問華
李伯通
李孝駿
李壽芝
李希周
李沅粦
李芳園
李進欽
李卓仁
李國光
李國思
李國棟
李學時
李宜庭
李昌騂
李治清
李紹賢
李經猷
李若旭
李雨蒼
李劍青
李拯民
李拱光
李政漢
李星飛
李樹華
李祖壽
李榮聲
李榮薰
李蔭柏
李貽謨
李楨斡
李潤階
李積棻
李繼昌
李起所
李夢山
李章堯
李鴻魁
李湘蘭
李瓊瑀
李裕猷
李裕群
李道崇
李雄亮
李集虛
李干菁
李錦新
李靖烈
李靖祺
李嘉仁
李德懷
李德源
李樌群
李鎮虞
李翼銳
李藻藩
杜 雄
杜中光
杜光珉
杜興強
杜慶生
杜冠群
楊 雲
楊 布
楊 讓
楊 振
楊 素
楊士禮
楊士雄
楊中天
楊鳳舉
楊正泰
楊宇綱
楊成驥
楊宏鋈
楊奉先
楊定邦
楊定超
楊岳森
楊忠衍
楊經綸
楊南村
楊春閔
楊昭彰
楊柏盧
楊樹梁
楊寅達
楊翔雲
楊道之
楊溯航
楊獻欽
楊瑞山
楊錫鈞
楊潛龍
楊澍霖
楊贊文
汪 政
汪 濤
汪 瀾
汪子華
汪月濤
汪崇善
沈 岐
沈 解
沈 輯
沈 潛
沈式琦
沈炎熾
沈敦絳
蘇 任
蘇爾潢
蘇民強
蘇君武
蘇秉輝
蘇若水
蘇樹威
蘇履謙
谷劍平
谷翼鵬
谷耀華
連 珍
連偉英
邱 權
邱 馗
邱印泉
鄒 炎
鄒克昌
鄒國干
陸建唐
陸 常
陸建唐
陸夢蘇
陸鴻書
陸瑞芬
陳陽
陳 聲
陳 綱
陳 昂
陳 玟
陳 勛
陳 略
陳 強
陳 鵬
陳一民
陳一軌
陳士俊
陳大雅
陳中堅
陳公天
陳少坡
陳文傑
陳世楠
陳功勉
陳可為
陳可權
陳巨章
陳永昌
陳漢忠
陳漢明
陳漢新
陳龍淵
陳任波
陳仿忠
陳偉綱
陳傳鎣
陳兆頤
陳光一
陳光志
陳慶斌
陳成義
陳達生
陳伯琳
陳克佑
陳克強
陳啟湘
陳宏樟
陳希齋
陳希素
陳應奎
陳應特
陳志堅
陳求平
陳良獻
陳遠程
陳典五
陳卓夫
陳國治
陳宗唐
陳定科
陳尚傑
陳昌緒
陳明德
陳松軒
陳武定
陳治源
陳法堯
陳秉才
陳秉光
陳紹珍
陳英球
陳詩誥
陳賢文
陳郁堂
陳非非
陳促平
陳俊英
陳厚志
陳崢嶸
陳星橋
陳昭明
陳昭信
陳祖蕃
陳革新
陳席珍
陳振方
陳綏之
陳繼往
陳繼唐
陳能杞
陳衷魂
陳曼青
陳清標
陳略新
陳盛祥
陳鴻書
陳鴻鑫
陳惠民
陳道芳
陳鼎勛
陳殿元
陳瑞華
陳瑞麟
陳辟新
陳蔚然
陳德應
陳德建
陳德樞
陳澄洲
陳震聲
陳鶴參
陳燕林
陳鏡清
陳馥楊
麥勁東
麥和昌
麥雨亭
麥青崖
麥靜修
麥儒農
卓家法
單 鐵
單偉誥
單墨林
周 士
周 華
周 均
周 環
周 者
周 振
周 謙
周 璞
周萬邦
周之楨
周鳳銘
周天祜
周文強
周文雄
周方琦
周水天
周長耀
周光群
周名岳
周克雍
周啟源
周良薀
周連貴
周國藩
周定國
周承烈
周恬靜
周政新
周家修
周海漁
周真愚
周祥鳳
周駿亞
周族光
周緒美
周萃民
周鑒殷
周曙光
周耀禮
孟 瑢
巫 鵠
巫劍鋒
幸光霽
幸追漢
幸銳思
龐尤雄
龐仲乾
龐達群
龐禹庭
龐謀通
易乃猷
易政歐
林 川
林 介
林 瑋
林 駒
林 威
林 棲
林 疇
林人傑
林大騰
林公武
林鳳飛
林鳳儀
林化龍
林方舟
林可成
林正倫
林喬秋
林延年
林式民
林克俊
林利鑫
林壽廷
林攻破
林靈齋
林良瀛
林國楨
林國魂
林孟宙
林建屏
林厚湊
林樹蓁
林濟群
林倬衍
林恩純
林培茂
林鴻儒
林紫涵
林鼎芳
林煇年
林猷森
林瑞奪
林慕孫
歐衛庸
歐陽與禇
歐陽文
歐陽向
歐陽芳
歐陽春圃
歐陽珣
歐陽震
歐孝全
歐雨新
武文運
武伯遷
武恩洪
武輝光
羅 絲
羅 建
羅 致
羅 雄
羅 磊
羅 豫
羅元偉
羅卉超
羅四維
羅民英
羅偉夫
羅先致
羅麗文
羅伯陶
羅助鐸
羅君立
羅定民
羅建績
羅直雲
羅怒濤
羅炯貽
羅家岳
羅振之
羅振球
羅礪鋒
羅莘求
羅湘偉
羅湘培
羅彰鵠
羅儒彥
羅靄輝
英卓材
范士麟
范紹熙
范嘯谷
范維新
郎羨儂
鄭 平
鄭 剛
鄭 慶
鄭 良
鄭 鈞
鄭 琦
鄭又錚
鄭干芬
鄭廣文
鄭為順
鄭民衛
鄭在邦
鄭慶楨
鄭廷楨
鄭志峰
鄭秀南
鄭僑文
鄭卓輝
鄭國華
鄭國雄
鄭紹炎
鄭崢嶸
鄭幫捷
鄭持璔
鄭浪峰
鄭崇文
鄭崇新
鄭清祥
鄭棣之
金階平
侯志磬
姚 平
姚學濂
姚俊庭
姚夢俊
姚植卿
姜緝榮
姜翰卿
婁樹民
施其程
柯明殷
柯武熙
柯蜀耘
柳 堤
段榮光
段惟凱
洪 偉
胡 潔
胡 雖
胡 鐸
胡 笙
胡 英
胡 斌
胡 焱
胡 熹
胡立民
胡宏陶
胡純賢
胡遠昭
胡易生
胡經翰
胡劍豪
胡篤一
胡皓白
胡鑒光
胡鵬九
胡贊華
胡曙光
胡襄甫
荊 梃
榮致中
賀子樵
賀海峰
趙 文
趙爾玉
趙宇年
趙廷浩
趙學圃
趙能英
趙楚珩
鍾 靈
鍾 靈
鍾 傑
鍾 潔
鍾 鍾
鍾 錚
鍾 瑛
鍾 超
鍾公毅
鍾日文
鍾世謙
鍾汝柱
鍾狄武
鍾卓英
鍾國安
鍾國良
鍾定軍
鍾鳴暉
鍾顯澄
鍾炳鎏
鍾繼業
鍾捷禧
鍾魯三
鍾嘉言
鍾曙光
項一萍
項殿元
饒 寬
饒天鑒
饒樹滋
駱連剛
倪永惕
倪金謙
倪祖銓
凌尚忠
凌秉鈞
凌鐵民
唐 純
唐 傑
唐 突
唐 崐
唐之鑨
唐文坤
唐志才
唐澤堃
唐紹愨
唐重賢
唐智麟
唐斅先
唐耀勛
夏 蘇
夏三傑
夏世俊
容 鼎
容立山
容作棟
容壽山
容易強
容惠民
徐 襄
徐自強
徐志偉
徐志和
徐京山
徐建德
徐紹勛
徐劍若
徐炳森
徐振華
徐造新
徐敏齋
徐象義
徐普光
徐靖涵
塗宗熙
秦 忠
秦鍾材
翁光大
翁旭體
翁汝梁
聶 勁
聶宗武
聶梧高
莫友文
莫世偉
莫東學
莫以楨
莫伯漢
莫國瑄
莫斯洪
袁 亮
袁中民
袁幼環
袁玉璋
袁再志
袁陳濤
袁宗祥
諸長森
諸葛定
談季燊
賈鋤非
郭 威
郭 嵩
郭開倫
郭亞生
郭君平
郭應譽
郭進才
錢 疇
錢達權
錢墨林
陶文究
陶信根
顧 煒
顧 敏
顧金甫
高 岳
高 炯
高 峰
高士彥
高用中
高鐵人
商寓農
崔 超
崔萬熙
崔嘉遂
巢添林
康永奇
曹 剛
曹 建
曹 瑩
曹 登
曹瑚
曹代贇
曹仲羲
曹同遠
曹旭嵐
曹昌瑜
曹映春
曹振成
曹浩盦
曹鴻逵
曹植才
曹湖山
梁 筠
梁 模
梁 驥
梁中介
梁化中
梁漢堂
梁偉軍
梁偉能
梁則霖
梁有生
梁佛池
梁壽輝
梁志堅
梁志強
梁國權
梁實芳
梁樹基
梁勝榮
梁榮宗
梁順德
梁展鵬
梁鴻恩
梁智偉
梁鑾華
梁澄賢
梅 麒
章 雄
章山峰
符必清
符民望
符兆鈞
符克白
符國憲
符惠民
蕭克
蕭 凱
蕭 陶
蕭 琛
蕭北辰
蕭匡民
蕭廷翹
蕭伯廉
蕭遠謀
蕭茂藩
蕭鴻儀
蕭惠周
閻茂青
閻敦立
閻雄歐
隆紹伯
黃 文
黃漢
黃 石
黃 亞
黃 勁
黃 建
黃 煒
黃 覺
黃 覺
黃 通
黃 森
黃 湘
黃 鉞
黃 琦
黃 超
黃 雄
黃 鼎
黃 藩
黃子瓊
黃廣鵬
黃書年
黃東海
黃樂春
黃爾綱
黃正瑞
黃玉龍
黃玉琴
黃玉輝
黃偉林
黃光斗
黃華祝
黃壯猷
黃存願
黃自強
黃伯容
黃伯群
黃佐庭
黃希傑
黃時懷
黃國壽
黃國昌
黃國明
黃定球
黃定寰
黃居亞
黃建中
黃河海
黃澤林
黃茂松
黃劍蘭
黃彥琛
黃思宗
黃炳鑫
黃榮之
黃奚爭
黃晉沼
黃慮世
黃鐵書
黃清華
黃維亨
黃維新
黃鴻波
黃惠民
黃程源
黃道輿
黃簡孚
黃錫鴻
黃慕文
黃精華
黃蔚南
黃醒民
黃耀熊
龔 魯
龔世香
龔望峰
彭 熙
彭世泰
彭玉祥
彭有麟
彭佩茂
彭國棟
彭健龍
彭駿程
彭璧生
曾 法
曾 鏗
曾雄
曾 魯
曾 操
曾令福
曾漢光
曾協卿
曾慶蘭
曾慶炎
曾祖堯
曾振球
曾蔚全
曾繁政
溫漢勤
溫志裘
溫國武
溫承裘
溫嶠犀
溫葆鑫
溫鑒祥
溫錦洪
湛承培
程 遠
程 政
程 炯
程 翔
程志陸
程樹槐
童 英
童亞仆
舒紹鴻
葛振中
董 旋
董來圭
董際唐
董國凱
董尚德
董炳鍇
董維紀
蔣 侗
蔣 瑸
蔣無識
蔣承吉
蔣資生
蔣野人
蔣瑞清
蔣鵬程
覃遵三
謝 旭
謝 汝
謝 昌
謝 瑩
謝 猛
謝 錚
謝 鼎
謝億聲
謝士元
謝之翰
謝元諶
謝日晹
謝代平
謝爾康
謝偉松
謝麗天
謝作哲
謝學梅
謝建安
謝建新
謝勉賢
謝持中
謝柏楷
謝榮鴻
謝鐵珊
謝梓遜
謝敬東
謝道基
謝履之
謝德心
謝震球
韓 俊
韓 潮
韓 濯
韓練培
韓超文
魯 實
魯復生
魯策三
樓 鶴
樓子謙
樓國楨
藍 魁
藍文祥
藍守青
藍揚經
藍國斌
藍建儀
藍建碩
虞上懃
裘震亞
詹 浩
詹立業
詹偉業
詹豺雄
詹尊雯
賴華強
賴自醒
賴邦平
賴國璋
賴建平
賴超群
賴璘章
雷 憲
雷中玄
雷光華
雷坤培
雷夢熊
廖 成
廖 和
廖 灞
廖廣雲
廖建民
廖建英
廖法周
廖家田
廖精華
熊兆國
熊楚善
熊肇基
管鳴浩
管棟材
翟拙夫
蔡 平
蔡 波
蔡 超
蔡 鶴
蔡文義
蔡水安
蔡世泰
蔡鋤野
蔡毅夫
蔡懋寰
譚 彧
譚 根
譚仁川
譚化民
譚本儀
譚國良
譚國熹
譚砥純
譚德儒
樊傳波
樊傳海
滕滔天
潘 潮
潘 鏡
潘心儀
潘慶升
潘慶光
潘啟枝
潘秀華
潘國杏
潘寶讓
潘茹剛
潘振綱
潘振羅
潘海容
潘震銓
顏 裕
黎 蘇
黎友政
黎天榮
黎承嘉
黎春榮
黎樹仁
黎展雄
燕 煋
磨作棟
磨作璋
薛秉德
薛樹三
薛家年
戴 雲
戴堯天
戴慕班
魏中堅
魏文淦
魏平章
魏漢新
魏克群
魏青雲
魏祥恕
魏纘謨

黃埔軍校(第一至七期)教職員及同學名錄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RTikdhjAm3X_RUze88MEpAh8z4Pf_bhfHle_kj7gkh4ViFApyj-spZKU9X5KKL0gyyqBZ7g6ODI-8xK9t4_aaAUyZ-IFxEEzx2wT9ZkdhWS

南京本校第七期同學姓名籍貫表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njbxx70000.htm

黃埔軍校第七期同學錄
http://www.huangpu.org.cn/hpml/201206/t20120613_2739222.html

8. 請告訴我"近年來廣州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例"

[內容提要] 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且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他與環境污染、毒品犯罪並稱為世界「三大公害」。僅廣東省2006年就有8824名未成年人因犯罪而被判刑,事態之嚴峻,數據之龐大,令人震驚。工讀教育是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辦好工讀學校是當務之急,多辦一所工讀學校,就可以少辦一所或幾所少年監獄。挽救一個孩子,就可造福一個或幾個家庭,穩定社會一方。如果以廣州市新穗學校近年來的教育轉化的平均成功率97%計算,那麼,這8824名被判刑的未成年人就可以降低到約265人,就會使8560人免於刑罰。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率,同時也降低了我黨的執政成本,為廣大人們群眾的家庭幸福、社會安寧辦了一件大好事。所以,辦好工讀學校,事關和諧社會,事關民生福祉。
[關鍵詞] 青少年犯罪;三大公害;工讀教育;工讀學校;和諧社會

一、問題的提出

廣東省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國名列前茅,是珠江三角區經濟發展的龍頭老大,讓人嘆為觀止。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實惠,社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城鎮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廣東省已經成為全國經濟矚目的焦點之一。2007年5月21日上午,廣東省第十次黨代會開幕,省委書記張德江代表中共廣東省九屆委員會作了題為《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 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的報告。報告指出:「全省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分別增長9%和8%,到2011年分別超過40000億和4萬元;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實質性轉變,五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5%」。有數據顯示,2006年全省GDP達25968億元,人均GDP已達28077元,即3509美元,珠三角人均DGP更高達5843美元,可以預見,用五年時間完成報告所制定的主要目標,廣東是胸有成竹的。因此,張德江同志在報告中表達了這樣的信心:「經過全省人民的共同奮斗,五年後的廣東,經濟發展一定會再上新台階,人民生活一定會達到新水平,社會和諧一定會開創新局面,南粵大地一定會更加美好!」然而,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不僅僅是GDP指標的實現,更應是社會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開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局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和諧。
但是,廣東省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和諧,這不得不令人擔憂。據《新快報》2007年7月10日報道,「據新華社電2007年6月4日,廣東省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廣州召開。據悉全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形勢卻依然十分嚴峻,犯罪人數繼續呈上升趨勢。2006年全省法院判處未成年罪犯比上年增長2%,達8824人,平均每個小時就有一人。」這個驚人的數字似乎在與廣東省的GDP賽跑!雖然GDP的增長與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的上升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的上升對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嚴重損失卻有礙GDP的增長,成為一種阻礙構建和諧社會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也讓飛速發展的廣東蒙羞,嚴重損害了廣東的形象。

二、當前廣東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勢

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世界性問題,它與環境污染、毒品犯罪並稱為世界「三大公害」。就廣東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情勢來看,總犯罪率、多發案件有所控制並呈下降趨勢,但青少年犯罪率卻繼續呈上升趨勢。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省法院判處的未成年罪犯比少年增長2%,人數達到8824人,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名青少年被法院判刑。如果把18歲以上的青年罪犯統計進來,恐怕這個數據要大的驚人。據我們研究分析發現,近年來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現以下新的特點。
1.團伙化趨向黑幫化
從以往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來看,團伙化已經存在,尤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以往的犯罪團伙是以當次作案的利益驅動而形成的幫伙,其成員之間雖相互認識,平時也有來往,但結構鬆散,成員不固定,常常是時聚時散,有「事」做了,就聚集在一起,「做事」後便鳥獸散去。而近年來的團伙則是成員比較固定,經常相隨,共同「謀事」、「做事」,有的甚至是帶有「黑勢力」性質的團伙。遠的尚且不說,僅看最新案例即可知一二。例如:
[案例一] 《新快報》2007年7月10日報道,2007年7月9日,越秀區法院對一個由9名少年組成的團伙進行了一審宣判。這9名少年都是家住廣州市,年齡最大的17歲,作案時才16歲,最小的14歲。這9個少年,從去年2月到9月,在短短7個多月時間里,結伙搶劫中小學生18次。涉案金額最多的達到16412元,最少的也達到了916元。首犯(第一被告人)岑某,年僅17歲,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5000元,其他被告分別被判處11年至緩刑三年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9000元至500元。宣判後,他們的父母痛苦流涕,悔恨不已!
[案例二] 肇慶端州警察,在今年4月打掉了一個由8人組成的少年搶劫團伙,他們年齡最大的不過17歲,最小的才14歲。這8名少年參與搶劫多起,平時沒有心思讀書,經常曠課、逃學、夜不歸宿。自己的父母經常吵鬧,從來都不管他們,也管不了他們。他們在網吧玩的時候互相認識了,就開始結伙搶劫,他們的作案動機就是為了「找錢」上網,作案地點經常選擇在網吧或者一些學校附近。搶來錢就下飯店吃飯和上網。
[案例三] 廣州市的吳某、劉某、陳某三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只讀到初中或者小學就輟學了,平時和一幫年齡相仿的少年結伙「做事」。他們三人通過網路認識後,從2004年10月起合夥多次持械搶劫。他們結伙手持模擬手槍、匕首搶劫價值百萬元的寶馬車,並將事主劫持到汕頭後暴打、搶劫。去年9月,白雲區法院以搶劫罪做出判決,吳某被判處有期圖形8年,劉某和陳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和1年6個月有期徒刑。
[案例四] 《新快報》2007年8月14日報道,8月13日,廣州上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以馮志希為首的「80後」涉黑團伙「黑龍會」案,該犯罪團伙,以馮志希和馮志釗兄弟為「黑老大」,團伙成員14名,其中「骨幹成員」12名,年齡最大的28歲,還有3名在作案時還是未成年人,涉嫌搶劫殺人、私藏槍支、圍攻村委、開設賭場等犯罪行為,網羅在校生作惡,勢力滲透廣州市白雲區竹料鎮各中小學,導致三人死亡。警方在「黑龍會」據點搜出大量刀具和鐵管,並在其姐姐家搜出3支獵槍和60發子彈。「黑龍會」有幫規、有老大、有「財務管理」,是一個帶明顯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有證人證詞顯示,「黑龍會」的幫規是「服從指揮、忠於幫會」、「不準出賣組織秘密」、「切忌勾心鬥角」等。凡成員退會時都要忍受幫會人員的一頓毒打,並不準報警,否則後果自負。「黑龍會」越做越大時,馮志希明顯感到人手不夠,於是授意手下成員在附近的竹料某中學發展學生成員。據部分學生證詞證明,馮志希有一次收了30多名學生,並跟他們一起「拜關二哥」。這批學生在填寫了個人信息表和入會申請書後,就算是入了「黑龍會」。
2.低齡化趨勢明顯
從近年來見諸報端的有關青少年犯罪的新聞報道和廣州市新穗學校的研究發現,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低齡化趨勢十分明顯。在「黑龍會」團伙中,除了「老大」是28歲以外,其餘都是「80後」出生,其中三人作案時不滿18歲,最小的才14歲。在上述[案例一]、[案例二]和[案例三]中的團伙里都是17歲以下到十三、四歲的未成年人。2007年6月20日,廣州市公安局副局長何靖在「社會參與,警民和諧」的講座中說:「近年來,廣州市青少年違法犯罪一直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廣州市抓獲的14—17歲的作案人數占被抓獲的刑事案件人員總數的15%。」
3.惡性案件增多
以往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常常是「小打小鬧」的輕微違法犯罪案件居多,比如小偷小摸、敲詐勒索小同學的錢物,或扒竊、盜竊他人財物等。而近年來的案件情況則有所不同,惡性案件增多,涉及持械搶劫或團伙持械搶劫、斗毆,強奸、輪奸,吸毒販毒,殺人等案別。例如:
[案例五] 據《廣州日報》2007年3月29日「少年犯罪團伙劫持女子實施輪奸」為題報道(記者卜瑜 通訊員汪次安)「韶關市曲江區一群未成年少年在午夜街頭攔截女子將之強行拉至招待所輪奸,並將作案過程用手機錄制下來。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昨天對製造該起令人發指案件的少年犯罪團伙做出終審裁定,維持曲江區人民法院以強奸罪、搶劫罪判處鄧某龍有期徒刑十六年、林某恆有期徒刑十五年、廖某祥有期徒刑十年、廖某發有期徒刑八年的一審判決。法院經審理查明,去年8月15日晚12時許,鄧某龍(15歲)、林某恆(17歲)、廖某發(17歲)、廖某祥(15歲)、黃某勇(另案處理)商量去搶劫及抓女子開房強奸。凌晨1時許,五人在馬壩大轉盤發現張某及同伴小珍,鄧某龍和林某恆沖上前把張某按倒在地,其餘三人追趕小珍未果。之後,將張某押至某招待所208房。在房內,鄧某龍、林某恆、廖某發、廖某祥使用暴力、脅迫手段先後對張某實施了姦淫。在強奸過程中,林某恆用自己的手機將同案人實施強奸的過程拍下來,並指使同案人為其拍攝。施暴的同時,林某恆在張某的褲袋中搜出人民幣650元,鄧某龍分贓自得150元,其餘四人各得125元。 另外,去年8月15日晚,鄧某龍夥同黃某勇在馬壩大轉盤處,對李某實施搶劫,搶得現金200餘元及手機一部;同月的一天凌晨2時許,鄧某龍、廖某發、廖某祥在馬壩鞍山東路對一女子實施搶劫,搶得手機等物,手機由廖某祥使用。」
[案例六] 《新快報》以「本市吸毒者六成違法犯罪」為題報道:新快報訊(記者尹來 實習生寧敏山 通訊員郭軍勉)「……。何靖還指出,吸毒群體也日益低齡化。目前廣州市發現的毒品25種,主要是冰毒、搖頭丸等等。犯罪分子還利用孕婦、未成年人及傳染病人等特殊的人群進行毒品運輸,特別是娛樂場所吸食毒品的問題很突出『2006年廣州市登記的吸食毒品人員包括了社會閑散人員、高收入的白領階層和女性人員,其中女性人員占總體吸毒人員的8%。吸毒群體趨向低齡化,其中包括不少青少年學生。』何靖表示,廣州市收留本地吸毒人員有數千人,佔全市登記在冊吸毒人員的55%。本市吸毒人員的60%以上都有違法犯罪行為,尤其是兩搶案件、盜竊案件,吸毒人員作案的成分很大,他們為了找錢吸毒,作案手段瘋狂。」
這里需要特別警覺的是毒品犯罪已經滲透到青少年和學生群體當中,他們成為了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和犧牲品,繼而演變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侵犯者。
4.以侵財型為主的案件增多
經濟的飛速發展打破了人們原有的心理平衡,許多人在金錢面前和掙錢的方法上沖昏了頭腦、迷失了方向、失去了道德、丟棄了廉恥、喪失了人格,甚至泯滅了人性。這些污穢齷齪的思想也讓青少年中毒不淺,為了「找錢」滿足自己日益膨脹的個人消費欲,不惜鋌而走險,偷不成即搶,搶不成就打、殺,擄掠錢物,傷人身體或奪人性命。例如:
[案例七] 《廣州日報》報道:為籌資上網4少年狂盜摩托——在短短60天時間里瘋狂作案53宗。本報梅州訊(記者葉仕欣 通訊員唐智華)昨日,梅江區警方向記者通報:4名年僅14歲至17歲的少年,由於父母離異失去管教等原因而迷戀網路,為獲得上網游戲資金,4少年竟結伙搶奪、盜竊作案,在短短不足60天的時間里,瘋狂作案53宗,共盜竊摩托車48輛、飛車搶奪5次,幾乎每天作案一宗。梅江刑警經過縝密偵察,於6月15日將這4名少年「大盜」一舉擒獲歸案。6月15日,梅井刑警根據掌握的線索,在梅江區三角鎮市技工學校門口抓獲2名飛車搶奪嫌疑人李某強、李某發。經審訊,兩人交代了在今年6月8日至13日期間,共同在梅州城區實施飛車搶奪作案5宗的犯罪事實。同日,民警根據以上兩嫌疑人提供的線索,乘勝追擊,在三角鎮伏擊一舉抓獲正准備出門的盜竊作案的兩名嫌疑人藍某和羅某輝,並在他們身上搜出盜竊摩托車作案工具T形撬批。經審,兩嫌疑人交代了流串盜竊摩托車48輛,然後銷往梅州城區一廢品收購店的犯罪事實。
需要強調的是,一些違規經營的網吧和電子游戲廳,違法接待未成年人,充斥著大量暴力內容的游戲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有許多「黑網吧」打而不死,低違法成本和高額利潤誘使經營者甘冒風險、蔑視法律,是青少年侵財犯罪的直接誘因。

三、多辦工讀學校,就可少建少年監獄

以上所述廣東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嚴重情勢,警示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都應高度重視青少年犯罪問題,群策群力共同尋找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良策。治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徑有許多,比如公、檢、司法等部門加大依法打擊力度,加強治安巡邏,在犯罪高發區域加裝「電子眼」,街道社區群防群治等。但是,這些畢竟是治表而難治本,因為目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猶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必須鏟除其生長的土壤,拔掉其劣根,從根本上徹底治理,才能遏止青少年違法犯罪。要根治青少年違法犯罪還要靠教育,而僅靠普通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靠工讀教育才能奏效。我國半個多世紀的工讀教育成功教育轉化了數以萬計的有違法和犯罪行為的青少年,並把他們培養成為有一技之長、能夠自食其力和造福家庭與社會的社會主義公民。實踐證明,工讀教育是根治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最有效的首選方法和途徑,也是最經濟的方法和途徑。
從廣東省2006年判處徒刑的8824名未成年人來看,以每個年級12個班級的編制,每班50人,也得將近5所學校才能容納得下。這就是說每年要將相當於5所學校的學生關進監獄,不知道需要多少所監獄才能容納他們。一方面,尚且不談這些未成年罪犯對受其害的當事人造成多少物質的、經濟的和精神的損失對社會造成的損失,僅看對他們犯罪事實的偵查、審理、監禁和教育改造他們所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就是一筆相當驚人的支出。這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浪費,更對黨和國家的形象造成了嚴重損害,加大了我黨的執政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對未成年罪犯的法律懲處,必將牽動一個家庭或幾個家庭的成員的神經。如果未成年罪犯的親屬能夠大義滅親、尊重法律的裁決、心悅誠服地接受法律的懲處、勇於承擔法定的責任與義務,那麼,大家相安無事,和平共生,社會安寧,江山穩固。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對其犯罪子女的法律懲處,心懷不滿,產生仇視,甚至對抗法律、報復社會等心理,那麼社會治安和正常社會秩序將會受到威脅。試想,這8824名未成年罪犯要涉及到多少個家庭和親屬,這勢必加大我黨執政的政治成本。
挽救一個孩子,就能造福一個或幾個家庭,穩定社會一方。對青少年違法犯罪這個社會「頑症」的治療,「外科手術」式的法律懲處,不如「中醫調理」式的工讀教育奏效。小病不治,必成大患,小腫不消,終將致癌。工讀教育之所以能起到「中醫調理」式的效果,是因為工讀教育是在青少年出現有違法犯罪苗頭時,就予以及時治療、早防早控,雖然見效緩慢,但葯力持久,終身受益。中國政法學院教授郭翔打過一個比方:「豬不能等養肥了再殺。」就是說,青少年的違法犯罪都是由不良行為慢慢形成和發展而來的。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就像「豬」一樣,會慢慢「養肥」的,我們不能像養豬一樣把青少年的不良行為「養」成犯罪,然後再把他們「殺豬」似的判了徒刑。而工讀教育正是教育和矯治青少年學生不良行為的一種特殊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讀學校則是實施工讀教育的專門學校,廣州市新穗學校就是這樣的一所特殊學校,該校建校10年來,教育轉化了近700名「問題學生」,平均成功率達到97%以上。
[案例八] 學生溫某某,14歲以前就斷斷續續地逃學,後來就經常逃學夜不歸宿,與社會上的閑散青少年混在一起,跟隨「老大」到一些學校去收「保護費」,繼而發展到自己單獨搶劫別的同學,並幾次打傷他人,最多時賠償人家2000多元,最少時也賠償過人家200多元。後來被公安局送到了新穗學校。經過新穗學校兩年的教育轉化和精心培養,2007年中考考出了628分的好成績,在他們原來學校的班裡排名第一,達到了重點高中的錄取線(廣州日報7月8日報道)。而他原來的同夥卻都進了監獄,成為罪犯。學生溫某某及其親屬都非常感激,是工讀學校教育和挽救了孩子,給了孩子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
事實證明,辦好工讀學校是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廣東省只有廣州市新穗學校和深圳市育新學校這兩所工讀學校,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的需要,所以政府部門應當下大力氣辦好工讀學校。如果按照廣州市新穗學校的教育轉化成功率計算,那麼8824名未成年罪犯就可降低到約265人。這是多麼好的事情!多辦一所工讀學校,就可以少辦一所或幾所少年監獄。辦好工讀學校,事關民生福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謝永德(廣州市新穗學校校長、高級教師)、胡俊崎(廣州市新穗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教育碩士)

(該文為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07>「和諧社會建設與青少年權益保護」徵文論文)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辦公室供稿)

閱讀全文

與仙游吳育新糾紛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