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典當合同糾紛案例

典當合同糾紛案例

發布時間:2022-08-24 21:04:07

⑴ 惠州陳柯樺為什麼破產

據房掌櫃了解,源東老闆之子陳柯樺在惠州開辦多個公司,涉及到多個行業。其中東信集團設及到房地產開發,在惠州龍豐片區開發樓盤東信龍悅,由於項目為區域內稀缺的新房,且生活配套齊全,因此即使在不做過多營銷活動的情況下,依然吸引了片區內不少購房者上門,銷量可觀。

然而在2015年3月底,外界卻傳來其因賭博欠下巨額債務跑路的消息,使得該項目一度在市場上銷聲斂跡,甚至停售。不過隨著市場好轉,該項目最終在2015年底,被惠州本土龍頭企業「源東」系旗下子公司接手,對項目進行更名為家華龍悅。

⑵ 典當糾紛屬於什麼案由

法律分析:合同糾紛。典當是指當戶將其動產、財產權利作為當物質押或者將其房地產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當金,並在約定期限內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贖回當物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五百九十六條 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准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⑶ 典當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典當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
1、和解。典當合同當事人可以進行和解;
2、調解。典當合同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
3、仲裁。典當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條款申請仲裁;
4、訴訟。典當合同當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二百七十一條
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典當管理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典當,是指當戶將其動產、財產權利作為當物質押或者將其房地產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當金,並在約定期限內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贖回當物的行為。

⑷ 典當行高利息用什麼方式收取可規避法律風險,除了綜合服務費外,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如果是超出規定的高利貸,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規避了,只要有人願意提起這事或者想查你搞你,你是怎麼也無法解釋清楚無法逃避的,如果沒人管沒人問,打通上下級關系,你明目張膽也沒人管你,只要做的不是太過分,現在誰會吃力不討好逼走本地的金主!如果弄的大家都不好混,肯定會導致本地資本逃亡外地,本地企業發展本地經濟發展一定程度受到影響,政績什麼的大受影響!超出規定邊界的高利貸,遇到法律,肯定是不合法,但是產不產生什麼後果就看個人能力和勢力和關系網能否擺平!
在典當合同中,關於息、費收取方式的約定主要有三種情形:預扣利息、預扣綜合費以及續當或轉當時將當戶之前所欠利息和綜合費轉為續當或轉當本金。本文將圍繞以上三種約定分別分析其法律效力問題。

一、典當合同中約定預扣利息法律效力問題。

關於在借款合同中能否預扣利息,目前的法律規定主要有: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五條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其具體內容為「公民之間的借貸,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不予保護;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出借款數計息」,即最高人民法院對民間借貸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做法的態度是按照實際借款數計算利息。

2、《合同法》第二百條的規定,其具體內容為「第二百條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這里《合同法》未再區分借款的性質,即不論是民間借貸,還是金融機構借貸或典當行的借貸,都應按照《合同法》的上述規定執行。

綜上,典當合同中約定預扣利息的法律效力為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典當借款合同有其特殊性—綜合費的收取,綜合費是按照當金本金的一定比例收取,根據《合同法》的上述規定,典當行與當戶約定預扣利息的,當金本金按預扣後的實際發放的當金金額確定,那麼綜合費的計收也應按照預扣後的實際發放的當金金額為准。

二、預扣綜合費約定法律效力問題

(一)現狀

關於典當行是否有權預扣綜合費問題,目前沒有法律法規進行規制,《典當管理辦法》也僅規定利息不得預扣,而沒有明確綜合費是否可以預扣,實踐中,預扣綜合費是典當行的通行做法,已經成為一種行業慣例。

(二)法理分析

關於典當行與當戶在典當借款合同中事先約定預扣綜合費的法律效力問題,我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綜合費的法律屬性

《典當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將綜合費界定為典當綜合費用包括各種服務及管理費用。即典當行為當戶提供旨在維護當物價值的服務所應收取的費用。根據上述規定,綜合費的法律屬性是典當行在為典當借款行為時為當戶提供服務以及對典當借款行為進行管理的費用。它不同於利息,並不屬於法定孳息,而是典當行提供相應服務的合理報酬,與法定孳息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范疇。

2、現行法律並未限制綜合費收取方式

因綜合費的法律屬性與利息截然不同,法律對於綜合費的收取方式並沒有限制。對於是否預扣綜合費的問題,當事人有權通過意思自治的方式進行預先安排,這完全屬於典當行和當戶意思自治的范疇,典當行與當戶為預扣綜合費約定,依法應認定為有效。

3、預扣綜合費作為典當行業的慣例,應當予以認可

預扣綜合費同樣屬於典當行業的一項慣例,其並不違反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其法律效力亦應得以確認。

雖然《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三款僅規定了在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對國內慣例是否可以作為法的淵源沒有明確,但是在《合同法》中某些條款有所涉及,如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第九十二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第二百九十三條,「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我國同樣沒有關於典權的法律規定,但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就典權問題先後作出的十多件批復和解答,表明典權的習慣是被國家認可的。

司法實踐中,對於典當行業的某些慣例,最高人民法院明確確認了其法律效力,並使將其作為裁判的依據。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的《李金華訴立融典當公司典當糾紛案》的裁判要旨明確表述為「絕當後,消滅當戶基於典當合同對當物的回贖權,既不違反法律規定,也符合典當行業的慣例和社會公眾的一般理解」。

更為重要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解釋二第七條的規定:「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採用並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將行業的合法交易習慣作為了裁判案件的依據。

4、小結

綜上所述,綜合費作為典當行業專有的一項制度,是典當行為當戶提供旨在維護當物價值的服務所應收取的費用,其本質上屬於提供服務的合理費用,其與利息有本質區別,並非是當金的法定孳息,故在法律適用上不能適用禁止預先扣除利息的法律規范;同時,預扣綜合費用是典當行業的慣例,其並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民法的基本原則,屬於民事主體意思自治的范疇,因此對於雙方當事人特別約定或是根據行業慣例而預先扣除綜合費用的行為,應當予以尊重和法律保護。

(三)、法律風險的規避

1、典當行預扣綜合費應在典當借款合同中與當戶進行明確約定,未明確約定的,可能出現典當行不能證明預扣的是利息還是綜合費的風險,而且可能發生被人民法院認定為沒有合同依據,直接沖抵本金的法律風險。

2、根據以上的分析,典當行可以預扣綜合費,但是根據我國法律明確禁止預扣利息的規定,為避免使人民法院誤認為典當行預扣的是利息,典當行在典當借款合同中應該將利率和綜合費率予以明確並分開約定,不要將兩者混淆而一並計算。

三、續當或轉當時將之前當戶拖欠的利息和綜合費轉入典當本金約定的法律效力問題。

(一)、現狀

實踐中,典當行為拓展業務,可能採取僅扣除部分綜合費的做法,因此可能出現當戶拖欠綜合費的情形;同時,因利息不能預扣,當戶拖欠利息的情形也不可避免。雖然《典當管理辦法》規定,續當時當戶應繳清典當期限內的利息和綜合費,但不排除在當戶未足額支付典當期限內的利息和綜合費的情形下操作續當,而將當戶拖欠的利息和綜合費直接計入續當本金。

因轉當屬於借新貸還舊貸的行為,典當行與當戶操作轉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和綜合費計入轉當本金的情形更為常見。

(二)、法律分析

1、續當或轉當時將之前當戶拖欠的利息轉入典當本金約定的法律效力問題

(1)、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與計收復利是不同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復利就是復合利息,具體是將整個借貸期限分割為若干段,前一段按本金計算出的利息要加入到本金中,形成增大了的本金,作為下一段計算利息的本金基數,直到每一段的利息都計算出來,加總之後,就得出整個借貸期內的利息,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有人甚至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復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未的本利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舉例說明,某典當行3月份向當戶發放當金1萬元,約定下一期支付利息的時間為4月10日,利率為0.5%,那麼到4月10日當戶未能支付利息,則自4月11日起按照(10000+10000*0.5%)為本金計收利息,以此類推。可見計算復利的最顯著的特點是每一期均將當期所產生的利息直接計入本金作為下一期的本金,並以此作為收取下一期利息的本金基數。

但續當或轉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轉入本金則完全不同,續當或轉當均表明前一個借貸期限已經屆滿:①續當中,前次典當或續當期限的利息已經確定,續當是對典當借款合同進行延期,此時雙方將上一借款期限內的本、息計作為延期後的借款合同的本金,是兩個貸款期限內發生的,與計收復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操作方法;②轉當是借新貸還舊貸,事實上是產生了一個新的典當借款合同,因此對於新的典當借款合同的借款數額的確定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而且應收回的利息是典當行可以用於貸款的資金,當戶無法支付事實上是對於典當行資金的佔用,簽訂轉當合同時也理所當然的應計入到當金中。綜上所述,續當或轉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轉入本金與計收復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法律范疇,不能混為一談。

即便是直觀的將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與計收復利視為同一,法律也並沒有對典當行計收復利進行禁止性規定。

(2)、對於典當行計收復利沒有禁止性規定。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公民之間的借貸,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不予保護,這一規定的適用前提:公民之間的借貸,即該條規定僅限制公民之間的借貸行為。

對此,我們可以看出,典當行作為從事典當借款的公司法人,不適用關於公民間借款的相關規定。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制的對象同樣為民間借貸。

該意見第一條規定:「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可見該意見的適用對象是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三種情形,其中的一方必須為公民(當時立法政治概念太濃,此處「公民」按照現在的理解應為「自然人」,因該意見使用了「公民」概念,為便於敘述,本文繼續採用「公民」概念,不作變動)。據此,該意見第七條規定的「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審理中發現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會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條規定的限度時,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對典當糾紛不發生法律效力。

此規范也並非是針對典當行業中將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行為的禁止性規范:首先,典當行的發放貸款並非僅針對自然人,很多情況下是針對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其次,此規范並未明確禁止計收復利的行為,僅僅是規定利率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部分不予保護。

綜上所述,典當行是依法成立的專門從事典當借款的公司法人,其是從事貸款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其從事的貸款系根據《典當管理辦法》的典當借款行為,並不屬於民間借貸的范疇,對於相關民間借貸中的禁止性規范不適用於典當借款法律關系;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將典當糾紛作為了一項獨立的民事案由,規定在第97項,而將民間借貸糾紛規定在第77項借款合同糾紛項下的第四項,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典當借款與民間借貸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因此,典當借款合同關系不屬於民間借貸行為,不應受民間借貸法律規范的調整,法律對於典當行計收復利並不存在禁止性規范。

(3)、銀行業計收復利的先例

銀行作為從事存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其可在貸款業務中計收復利,相關規定如下:

①中國人民銀行1990年12月11日發布的《利息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八條規定「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和技術改造貸款,按季結息,對不能支付的利息,可以計收復利;基本建設貸款,按年結息,對不能支付的利息,不計收復利;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按季結息,對不能支付的利息,可以計收復利」。

②中國人民銀行1995年6有26日發布的《關於調整各項貸款利率的通知》第八條規定「規定固定資產全部按季結息,每季末月的20日為結息日,對不能支付的利息,計收復利」。

③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銀發〔1999〕77號)第二十條規定「對貸款期內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合同利率按季或按月計收復利,貸款逾期後改按罰息利率計收復利」。

綜上所述,銀行業屬於金融機構范疇,不受民間借貸法律規范的調整,並認可在貸款業務中,銀行在一定條件下可計收復利。典當行作為從事貸款業務的公司法人,借貸活動同樣不受民間借貸的相關法律規范的調整,在法律對此沒有禁止性規定的前提下,是否計收復利或是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的做法應當屬於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不應加以不當限制。

(4)、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符合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的要求。

在典當期限內,當戶本應按照約定按月及時支付當期利息,但當戶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不支付,給典當行造成了損失,這種損失體現在如果當戶按照約定的時間和金額支付了當期利息,典當行可以再次將該利息作為當金發放出去以收取利息和綜合費,由於當戶的違約使典當行喪失了這種再次交易的機會,受損失的一方是典當行,而不是當戶,這就是為什麼人民法院支持典當行要求當戶承擔逾期違約金主張的依據。

按照約定,在典當期限屆滿後,當戶即應結清典當期限內的所有利息,典當行在續當或轉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轉為本金只不過是收回當戶利息的另一種方式而已,而且這種方式對雙方而言均是公平的。

當然,我們同時認為,關於當戶逾期支付利息而產生的逾期違約金問題,典當行也只能收取到典當行將當戶拖欠的利息轉為本金之日,之後不能再計算,因為此時當戶已經將利息部分償還給了典當行。

綜上分析,首先,典當借款合同中關於將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不同於計收復利的行為;其次,典當行作為依法成立的專門從事典當借款的公司法人,其是從事貸款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其從事的貸款系根據《典當管理辦法》的典當借款行為,並不屬於民間借貸的范疇,對於相關民間借貸中的禁止性規范不適用於典當借款法律關系,因此目前沒有禁止典當行從事貸款業務時計收復利的禁止性規定,所以是否計收復利屬於當事人之間意思自治的范疇;第三,銀行作為從事借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對於計收復利進行了自主性規范,典當行業作為同樣從事貸款業務的公司法人,理應有權對業務操作進行自主規范,不應加以限制;最後,將續當或轉當時將利息轉入本金是符合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的要求,依法對此應予以保護。

2、續當或轉當時將綜合費轉為典當本金約定的法律效力問題。

綜合費不屬於利息范疇,而系費用,既然利息都可以轉為典當本金,綜合費則更不存在法律障礙。

(三)、法律風險的防範

1、由於續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和綜合費轉入了典當本金,此部分也會隨著本金一起產生利息和綜合費,如果雙方事先沒有明確約定,將使得此部分息、費轉為本金後產生的利息和綜合費不屬於擔保范圍。因此,建議在典當借款合同中即作如下約定「典當行與當戶續當時將當戶拖欠的利息和綜合費轉入典當本金所產生的利息和綜合費、違約金等亦屬於擔保范圍」,以避免法律真空的產生。

2、為避免典當行與當戶就轉入本金的利息和綜合費金額發生糾紛,建議在操作續當或轉當時先與當戶進行對賬,並保存對賬單,在對賬單的前提下達成補充協議,明確在將利息和綜合費轉入本金的基礎上為續當或轉當。

四、案件分析

本案中,典當行與當戶在《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典當合同》已約定「典當期限向天台縣建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收取綜合服務費,費率為每月2.5%」,「綜合服務費在典當時一次結清」,並按照約定扣除了典當期限內的綜合費。典當行在典當借款合同中僅與當戶約定了綜合費率,而沒有明確利率,為人民法院認定綜合費用以及利息帶來了巨大的法律風險。

最終,人民法院認定「但原告發放當金時預先扣留了綜合服務費901250元,其做法明顯不當,故本案所涉的典當當金應按實際支付金額9398750元予以確定」,很明顯,法院在法律認定以及法律適用上將綜合費用與當金混淆,認為預扣的當金屬於利息,這種認定既沒有法律依據,也不符合典當業的慣例,即使是根據合同的約定也無法產生此種理解。但是典當行在開展業務過程中,對於綜合費用、利息等的約定不明確也是導致此種法律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

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糾紛司法解釋中對利率的約定是怎樣的

您好,「民間借貸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處理規則」的最高法觀點,供您參考:


導讀:在現實的民間借貸糾紛中,一些貸款人為確保收回利息,在提供借款時常常將利息預先從本金中扣除,借款人實際借款數額僅僅是本金扣除利息後的數額。這種做法影響了借款人資金的正常使用,片面加重了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嚴重損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權益,顯失公平。同時,預扣利息屬於變相提高貸款利息的行為,嚴重擾亂我國的經濟秩序。鑒於此,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間借貸糾紛中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處理規則進一步進行了明確。本文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對此問題的司法觀點及相關案例。



【最高法觀點】

觀點一:本金數額的數額認定及利息的提前扣除,應根據民事訴訟舉證證明責任予以事實認定。

借據、收據、借條等債權憑證對於本金認定具有初步證據效力。但一方面囿於我國尚未有大額現金支付強制銀行轉賬的規定,另一方面基於整個社會徵信體系的有待提高,另外基於資本的逐利性,債權憑證上載明的出借金額往往與借款人實際收到的本金數額不一致。且目前出借人提前扣除利息的做法一般比較隱蔽,出借人與借款人之間往往進行定期結算,簽訂結算協議、還款協議等書面文件,或者更換借條、欠條、收據等債權憑證方式導致債權憑證載明出借本金數額並非借款人實際收到的本金數額。一旦出借人要求以借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要求還款,借款人往往以借條等債權憑證包含隱形高息、提前扣除利息、實際本金數額與載明本金數額不一致等抗辯,法院很難查證出借本金的實際數額。在此情形下,應初步判斷出借人主張的借款事實是否具有不可排除的合理懷疑,在存在合理懷疑時,應要求出借人進一步舉證。對於本金實際數額的法律事實認定,應該以《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為依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


依據《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第90條、91條以及第108條的證據規則法理,出借人基於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要求借款人按照借條、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本金數額歸還借款的,首先應當舉證證明雙方當事人已達成借貸合意的事實,以及按照債權憑證載明數額已經實際交付的證據,如匯款憑證、銀行轉賬記錄等。如不存在疑點事實,可以認定出借人完成了自己的舉證責任。借款人主張利息已經提前扣除的,應對該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果出借人未舉證證明其已按照債權憑證載明數額實際支付款項,借款人抗辯主張利息已經提前扣除的,且出借人主張的借款本金數額存在不可排除的合理懷疑的,比如債權憑證載明的大部分款項通過銀行轉賬而其餘部分款項以現金交付且無其他證據印證的,人民法院應該要求出借人補強證據,以排除合理懷疑。如果出借人不能證明與債權憑證載明數額的差額以現金交付事實的,應對該部分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另外,對於民間借貸案件中本金是否扣除利息的事實認定比較復雜。要根據《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從本證和反證角度相互比較,確立高度蓋然性原則。本證是訴訟證明過程中,對待證事實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所進行證明活動,比如出借人主張債權憑證載明金額即為實際出借本金數額,並提供銀行轉賬記錄、收據等證據,反證即為不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提供證據對本證進行反駁的證明活動,出借人提供證人證言證明利息已經提前扣除、實際收到借款數額與債權憑證載明金額並非一致。本證證明活動目的在於使法官對於待證事實的存在與否形成內心確信,這種內心確信應當滿足證明評價的最低要求即法定的證明標准,而反證的證明活動,目的在於動搖法官對於本證所形成的內心確信,使其達不到證明評價的最低要求。對於反證而言,其證明程度要求比本證要低,只需使待證事實限於真偽不明即可。


法官無權拒絕裁判。在出借人主張債權憑證載明金額即為實際出借本金數額、借款人主張利息提前扣除債權憑證載明金額與實際收到金額不一致,待證事實存在與否不能確定、真偽不明時,應該按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8條之規定,根據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進行確定。



觀點二:明確利息性質,避免變相提前扣除利息行為的合法化。

案例:2011年12月26日,楊某作為甲方(出借人)與乙方(借款人)金蘭公司,丙方(擔保人)李某簽訂《借款協議書》約定,楊某出借1500萬元給金蘭公司作為流動資金,借款期限自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7月6日,月利率為2%,利息總額為180萬元,如乙方不按期歸還借款,逾期還款利率按4%計算違約金。丙方作為保證人,為乙方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2年1月17日,楊某向金蘭公司轉賬支付1500萬元。2012年1月18日,金蘭公司支付給楊某現金180萬元。借款到期後,金蘭公司沒有及時付款,楊某起訴至一審法院,要求金蘭公司歸還借款1500萬元,並按照月利率2%支付利息。金蘭公司抗辯稱本金應按照1320萬元計算。


從案涉《借款合同書》約定來看,借款期限為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7月6日,月利率為2%,利息總額為180萬元。借款人在次日將180萬元利息歸還出借人,本案是否存在利息預先扣除情形、出借人要求歸還本息是按照1500萬元計算本金還是1320萬元計算本金存在一定爭議。


有觀點認為:雙方在《借款協議書》中約定利息為180萬元,但並未約定利息支付的時間,因此,債務人可以隨時支付利息,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支付利息,這是當事人自由意志體現,金蘭公司支付了180萬元,雖與借款協議中約定的利息基本一致。法律並未禁止提前償付利息,法律規定「借款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是指交付本金時預先扣除利息。本案借款人以實際償還行為對向出借人支付利息的時間形成了合意。這種合意應當優先於法律的規定和法律精神的推理。因此,應當按照出借人主張的1500萬元計算本息。


我們認為,此種行為盡管並非通常出借款項時直接扣除利息後交付本金的行為,但結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利息性質等分析,應該予以否定性評價。


首先,就利息性質而言,利息是按約定利率計算的孳息,是借款人完全支配和使用借款本金所承擔的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該借款本金所創造經濟效益一部分利潤轉移給出借人。如果事先從借款本金中扣除利息,無疑使借款人利用本金創造經濟效益的資金條件受到限制,這對於借款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其次,《合同法》第196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民間借貸中,出借人的主要義務是提供借款,借款人的主要義務是償還所借款項並支付利息。就本案而言,雖然當事人對於返還借款期限沒有約定,但根據《合同法》第205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所以,本案中,當事人完全可以就返還利息時間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應該根據法律規定,交易方式、交易慣例進行確定。


當事人借款目的是為了取得利益,包括借款的期限利益,如果次日即償還借款,無疑剝奪了借款人對於部分借款本金的期限利益。本案情形雖然並不屬於出借人預先扣除利息後交付本金,並非典型的「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為,但對於此種行為的認可,無疑是當事人可以藉此規避法律強制性規定的縱容。所以,對於此種行為,結合法律規定、利息性質分析,應該予以否定性評價。

(摘自《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作者:杜萬華、楊臨萍、韓延斌、王林清、於蒙,載於《民事法律文件解讀》2015年第9期)



【參考案例】

1. 「砍頭息」不得計入借款本金

——陳某花訴黃某錠、黃某坤、廈門市金穗園溫泉酒店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例要旨: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案號:[2013]廈民終字第2298號。摘自《民間借貸:司法實踐及法律重述》,作者:陳國猛,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2.出借人不得將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為從本金中預先扣除部分放貸收益而讓借款人出具的現金收條,法院不予認可

——浙江金佑擔保有限公司與浙江格瑞特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借貸糾紛上訴案

案例要旨:出借人不得將利息在本金中預先扣除,為從本金中預先扣除部分放貸收益而讓借款人出具的現金收條,法院不予認可。

(案號:[2011]浙商外終字第78號,摘自《民間借貸法律政策案例適用指南》,作者:田朗亮,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3.貸款人從借款本金中預扣利息的,經公證的典當借款合同將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李某與某典當公司借款典當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典當借款合同雖然經過公證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但貸款人從借款本金中預扣利息的,法院將裁定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

(摘自《民間借貸糾紛訴訟指引與實務解答》,作者:張家麟,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法律依據】

1.《合同法》

第二百條 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並計算利息。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25.公民之間的借貸,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不予保護;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出借款數計息。



以上資料供題主參考。
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法信」微信公號(ID: Legal_Information)


⑹ 典當合同糾紛解決途徑具體有哪些

典當合同糾紛解決途徑有,依法向法院起訴,由法院調解或者作出相應的判決;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由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或由調解組織來進行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九條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⑺ 典當合同中的典當人突然死亡,典當合同如何處理

兒子有權繼承這個典當合同,如果選擇放棄繼承該合同,則必須同時放棄對質押的房產的繼承權。建議與典當行充分協商,然後決定。

⑻ 典當合同糾紛解決途徑有哪些

典當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一條 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典當管理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典當,是指當戶將其動產、財產權利作為當物質押或者將其房地產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當金,並在約定期限內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贖回當物的行為。

⑼ 典當行糾紛~

國家法律規定超過約定期限5日,方可做絕當處理的啊
何況哪有那麼快啊,幾天就賣了。只能說這家典當行信用不好,想留你的車罷了
這種典當行肯定是小公司吧,太無恥了
而且就他們跟你簽的東西來看,可能沒有去車管所辦理質押手續,可以查一下,如果沒辦理質押手續,可以找回來的。典當行拖不起的,尤其這種小典當行,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問啊,太氣憤了,我們公司絕當物品聯系不到客戶絕對不會處理的,太過分了

閱讀全文

與典當合同糾紛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