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網路新聞侵權編輯

網路新聞侵權編輯

發布時間:2022-08-23 17:14:09

㈠ 關於網路新聞轉載侵權問題

我們經常會發現同一條新聞在各個網站都會出現,這其中的情況就可以說是轉載了,對於那些新聞我們甚至分不清楚到底哪裡是原創,那新聞轉載是否侵權呢?《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也就是說,轉載新聞是不構成侵權的,但是這個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1、新聞的范疇要搞清楚,不是所有的出現在報紙、網站上的資料都是新聞;2、以什麼方式進行轉摘,轉摘後是否註明原作者的姓名。如果註明原作者的姓名,受轉摘的網站沒有聲明「不許轉摘」之類的語言;3、提個建議,謹慎起見,獲得同意後,再進行使用。

㈡ 新聞侵權責任應如何承擔

新聞侵權的責任承擔方式如下:
1、因為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失實導致侵權的,由其承擔責任,根據損害後果的大小,分別以其個人名義在該報刊予以更正,消除影響,賠禮道歉,或賠償損失。
2、由於記者原稿失實導致侵權的,其承擔責任方式與信息提供者的承擔方式一樣。
3、由於未經作者同意,編輯部修改後失真導致侵權的,視不同情況,應由該報刊社以法人的名義予以更正,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4、由於轉載的刊物失真等造成侵權的,由其報刊按上述方式承擔責任。
5、如果作者報刊社均有責任的,由其共同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㈢ 新聞侵權行為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法律直通車可以很清楚明白的回答你關於新聞侵權的問題,新聞侵權可以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侵權,其特殊之處在於涉及兩種不同利益的沖突和對抗。即,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體利益在新聞活動中的沖突和對抗,決定了新聞侵權具有不同於普通侵權的法律特徵。我認為:欲對新聞侵權民事責任進行法律界定,必須首先認清和把握新聞侵權以下的法律特徵。
1、侵權行為發生在新聞傳播過程中
新聞媒體的活動除了傳播新聞性信息以外,它還擔負著傳播大量非新聞性信息的任務。比如采編部門從事廣告宣傳活動、編輯記者從事私人商業活動等。此外,新聞媒體內部的一些職能部門如發行銷售部、廣告部等從事經營活動構成對他人權利的侵害,盡管加害人是新聞媒體,均不構成新聞侵權,而是普通侵權行為。因此,認定新聞侵權民事責任的前提是侵權行為發生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包括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發布、新聞傳播等具體環節。
2、新聞傳播活動給受害人造成了損害
新聞侵權的主要對象(客體)是人格權(包括名譽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它不會直接發生對他人財產和人身實體上的損害,但卻藉助於新聞媒體的公開傳播來實現對他人人格權的損害。因此,新聞侵權往往呈現影響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所造成的損害後果也較為嚴重。[注3、參見王利明等:《人格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2頁。]因此,在法律上受害人只要證明新聞作品具有違法性(例如批評性報道的基本內容失實),而不必證明其實際的損害後果如何,即可以認定行為人應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
新聞侵權損害後果主要有:1)人格損害。新聞行為一旦構成侵權,其損害信息將會在社會上迅速蔓延,加上社會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信賴,勢必會大大降低受害人的社會評價及信譽。2)精神痛苦。這是自然人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法人及其社會組織不存在精神痛苦的問題。新聞媒體每天都在向社會公眾傳播信息,並能使處於不同地域的人在同一時間內聽到相同的聲音、看到相同的圖像或文字材料,從而使之思想相互交流、認知相互接近。新聞侵權受害人面對日漸形成和擴大的公眾輿論及社會評價,就可能產生或感受到極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社會壓力,其表現為悲傷、怨恨、憂慮、氣憤和失望等心理現象。3)財產損失。盡管新聞侵權不會直接發生對他人財產和人身實體上的損害,但侵害人格權可導致相關財產利益的間接損失,比如受害人為了治療嚴重的精神損害而支出的醫療費用、咨詢費用,因誤工而減少收入等;如果是法人的名譽等遭受損害,就可能導致產品滯銷、客戶減少,甚至為宣傳產品所花費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廣告費也將付諸東流,從而遭受一定的財產損失。4)知識產權等損害。如公民或法人的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也會因新聞侵權而導致綜合損害。

㈣ 新聞侵權的法律界定是什麼

新聞侵權,即報紙、雜志故意或過失地刊登誹謗他人的新聞,造成受害人名譽權等人格權損害的行為。

新聞自由是一個國家的國民能自由接受和傳播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加強輿論監督的必要條件。但是新聞自由也有限制,就是不能侵犯他人的權利和利益。如果新聞自由,尤其是新聞批評自由超出了適當的范圍,就會構成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就構成了新聞侵權行為。

新聞侵權行為的具體形式就是寫作、發表和編輯、出版。對於作者來說,寫出來的作品如果沒有發表,則不構成對他人權利的侵害。一旦發表,就有可能構成侵權責任。發表是作者與新聞單位兩者結合的行為,只有一方的行為不構成新聞侵權。新聞單位的侵權行為包括編輯與出版。如果新聞的采寫人員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寫作行為應視為新聞單位的職務行為,新聞單位要承擔侵權的全部後果。

新聞侵權行為應以作為的方式構成,不作為不構成侵權。寫作、發表、編輯、出版,均為作為的侵權方式。應注意的是,特殊情況下誤導性報道也可構成侵權。誤導性報道就是只報導一個事物的一方面,使人們對該事物產生片面印象,從而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誤導性報道雖然在於沒有完整地對新聞對象進行報導,與不作為有些相似,但其基本特徵仍在於報道的內容和方式不當,仍是作為的侵權。

新聞侵權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為故意和過失。區分故意與過失對於侵權責任的承擔有一定的影響。在故意的情況下侵權者應負的賠償責任比過失要重一些(尤其是在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時)。

㈤ 一,網路新聞侵權主要有哪些現象,請以現實中的案例加以說明

您好, 網路新聞侵權主要存在以下情形:
(一)網路新聞侵犯名譽權
網路名譽侵權的行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通過電子郵件侵犯名譽權。侵權人利用電子郵件將不當言論進行廣泛的散發,導致受害者的名譽毀損。
2、 在博客上撰文侵犯他人名譽權。網民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撰寫自己的文章供他人閱 覽,這也是當下網路虛擬生活中常見的消息來源之一,因為在文章中通常都會包含有作 者本 人的主觀意思,這也是侵犯他人名譽權的一種重要方式。
3、 網路新聞失實和網路運營商失職侵犯他人名譽權。如果網路新聞報道失實或網路運營商失職未盡合理審查、監管義務, 沒有及時刪除侵權文章, 致使謠言在網上流傳, 敗壞他人名譽。
(二)網路新聞侵犯隱私權
網路新聞侵犯隱私權又分為兩種情況:主動侵犯他人隱私權,「被動地損害他人隱私權
1、 主動侵犯他人隱私的現象大量存在,且這種現象經常的出現在明星的生活中,比如在網上描述私生活、泄露電話號碼等。
2、 而「被動」地損害他人隱私的情況也不少見。在相當多的公共生活活動中如金融、醫療、稅收等活動中,所登記的事項中大多都包含有個人信息,或者所由於上網時填寫的各種表格、在每個網頁停留的時間、點擊的欄目等一系列活動都會透過互聯網運用一定的技術獲取到,有人就會這樣通過網路設法接觸到這些信息然後將之傳播出去。
(三)網路新聞侵犯著作權
侵犯著作權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剽竊,將他人的新聞作品據為己有,利用他人新聞作品,拼湊、編造新聞作品,這是直接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四)網路新聞侵犯肖像權
在網路新聞傳播中,為了吸引網民的注意,不恰當的配發圖片,或未經允許登載非新聞事件人物的照片,或對新聞圖片進行不當修改,這些都會侵犯他人的肖像權甚至隱私權。
現實中的案例很多:想在微博上發的一些明星的新聞,很多都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權、名譽權等諸多權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㈥ 新聞媒體怎麼承擔新聞作者的侵權責任

新聞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停止侵權行為。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路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㈦ 面對網路假新聞的泛濫,網路編輯應該如何做

新時期虛假新聞新特徵
作者:徐一化 來自:中國新聞研究中心 點擊: 168 時間:2006-12-1

--------------------------------------------------------------------------------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而虛假新聞則是對新聞真實的反動。從我黨新聞事業的發展史來看,虛假新聞對於新聞事業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嚴重破壞損害了媒體的形象,削弱了新聞的公信力,而且嚴重破壞影響了黨和政府新聞宣傳職能的履行。同時,以犧牲新聞真實性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是一種短視行為,無異於自毀根基,媒體將失去發展的基礎。因此,面對全國新聞界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我們要將抵制、防範虛假新聞,作為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從業要求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本文試從不同時期虛假新聞的對比入手,剖析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特點,並提出對策,以就教於新聞界同行和廣大讀者朋友。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正在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是上世紀40年代下半葉我黨領導的延安解放區反虛假新聞運動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反虛假新聞運動的繼續。根據《新聞失實論》一書所收集的資料,當時延安解放區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向壁虛構,憑空捏造;二是文藝手法,拔高典型;三是添枝加葉,虛報成績;四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子虛烏有,通篇捏造;二是虛構情節,編造典型;三是強扭角度,跟風拔高;四是文藝手法,合理想像;五是作風飄浮,以訛傳訛;六是刪改不當,造成失實;七是預制新聞,造成失實。究其原因,如果說,延安解放區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是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即加入新聞大軍的人員,對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話,那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更多的是由於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左」的思潮的滲透,如過分強調新聞事實要為政治工作服務等;社會風氣不正導致新聞單位工作秩序混亂;部分新聞工作者缺乏應有的專業基本訓練等。

將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與上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囊括了上述全部內容,還具有更為突出的個性。主要有:一是私利當前,公開造假;二是屈從壓力,昧心造假;三是僥幸心理,人為造假;四是唯利是圖,編造新聞;五是合理想像,生造新聞;六是偷梁換柱,移花接木;七是審查不嚴,出現假稿;八是宣傳需要,隱匿真情;九是為了政績,添油加水;十是製造熱點,誇大其辭。比如:《鬥智斗勇:女記者與「狼」共穴61天》、《180萬買輛寶馬砸著玩》、《七十八歲老孕》......看到這些標題,大多數讀者會饒有興味地讀下去。然而,誰想到,這些看似言之鑿鑿的新聞報道,竟純屬子虛烏有。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媒體上,虛假新聞頻頻出現,而有關文化娛樂、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報道更是虛假新聞的「多發區」。有的或把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未經核實的消息當成事實來報道,或把內部計劃設想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來披露。有的或望文生義以至違反常識,或把新聞事實「深加工」成新「事實」,或一味追求標題「抓人」造成文題不符。有的則藉助口述實錄、情景再現等手法,人為製造「熱點」,奪人耳目。

筆者認為,新時期虛假新聞往往呈現出以下特徵:

一是虛假新聞傳播范圍越來越廣。 以前虛假新聞的消息源大多取自於我國國內,伴隨著網路更深地介入到新聞信息的傳播中,各家媒體獲得新聞信息來源的方式更加便捷,更加延伸,國內虛假新聞的消息來源也從國內走向了國際。

2001年2月25日,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刊出題為《上海計劃建造可容納十萬人的摩天大樓》的稿件,聲稱:「上海將建造一座可容納10萬人、高達1121米、300層的摩天大廈。這將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廈,比現時全球最高、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452米的雙子塔大廈還高出一倍有多。」香港《文匯報》給予了轉載,上海最早報道的是《新聞晨報》(2月27日)。國內網站最先報道的是大洋網(2月26日)。幾天之內,此消息出現在全國幾乎所有的網站上。從報道內容可以看出,幾乎所有報道的來源,不是直接譯自《星期日泰晤士報》,就是轉載自香港《文匯報》。而事實上,據知情者披露,這只是歐美建築商的設想而已。時任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公開澄清事實:「歐美多批建築商屢次向上海有關方面推銷了各種方案,但都還沒有得到中方的認可。國內報紙引用時沒有完整表達,以訛傳訛造成了誤解。」

假新聞《木乃伊懷孕了》的作者曾繪聲繪色寫道,一埃及考古小組在開羅發掘出一具已逝世超過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過程中,發現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後懷孕了,至今其腹中胎兒看來已有八個月,經超音波檢查後得出胎兒正常成長。看守人西塔爾被指是胎兒的父親,而他也承認自己難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這條新聞包括了歷史、愛情、生命、奇跡、科學,簡直就成了一個傳奇。像這種從國外傳到國內「可讀性」強、內容離奇、情節曲折的「新聞」往往能讓人口耳相傳,其傳播范圍越傳越廣。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假新聞正由傳統的人際傳播轉變為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並存。

二是虛假新聞造假技巧越來越高。其中之一是無特定指向,它是造假者打的「擦邊球」。不斷涌現的新聞侵權訴訟表明,虛假新聞不僅違背了新聞規律,同時也侵害了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新聞媒體和新聞作者有捲入新聞侵權法律紛爭的可能。透過眾多的案例,我們看到,幾乎所有涉訴的虛假新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均指向特定的新聞當事人。有的是在報道中指名道姓,以直露的方式侵害了當事人的人格權。有的則沒有指名道姓,但通過特定的時空關系和人物特徵的描寫可分辨出其新聞指向和侵害對象。也許是虛假新聞製造者從諸多的新聞官司中領悟到,製造有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存在著侵權和被起訴的極大風險,於是,無特定指向這種「有驚無險」的虛假新聞便得以紛紛出籠。

《45年前的戀人從死亡名單上走來》一文,曾是前些年為許多媒體刊載的一篇「紀實」通訊,文中講述了黑龍江省海林市勝利鄉一位叫王家政的戰斗英雄與長沙姑娘許燕的生死戀情,稿件頗為煽情動人。後經《黑龍江日報》記者的調查,發現該篇「紀實」通訊純屬「紀虛」,不但許、王其人其事均屬虛構,連「海林市勝利鄉」也是作者編造的。

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雖然新聞要素一應俱全,但實際上純屬虛構。這類報道對事不對人,它追求的是事件所具有的轟動效應,它不以侵害新聞當事人為目的,實際上也因為其事件乃至人物、地點的子虛烏有構不上對特定新聞當事人的侵權。它使作者追名逐利的渴求得到滿足,又避免了新聞官司的煩擾,這是無特定指向虛假新聞日益泛濫的緣由。盡管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沒有侵害新聞當事人的權益,但其危害性卻是十分嚴重的。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使普通受眾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感情上受到了欺騙和傷害。另外,憑借對媒體的信任,在某些虛假新聞的誤導下,受眾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抉擇,不僅使自身利益受損,甚至還可能妨礙整個社會的常態發展。

三是虛假新聞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記者》雜志從2001年開始對每年中出現的假新聞進行評選,每年所評選的10條假新聞,大部分首先是由報紙刊發,在網上轉載後得以廣泛傳播。這些新聞100%被網站轉發過。網路的廣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而虛假新聞一旦搭上網路的「快車」就會變得肆無忌憚。在網上發布新聞成本低,流量大,其虛假新聞會迅速地在受眾中肆虐。傳媒的力量源於社會公信力,在一個規范的社會環境和規范的市場體系中,社會公信力無疑是傳媒生命的核心。無論網路媒體或其他任何大眾媒體,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行為的第一準則。作為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受眾不但是網路信息的目的地,還是網路信息的中轉站,具有網路信息繼續傳播的主體作用。他們把所接受到的網路信息通過簡訊、BBS、MSN、QQ、E-MAIL等聯絡工具進行再傳播,從而使虛假新聞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今年,一條關於央視主持人周濤的虛假新聞從網路一路傳播到傳統媒體——報紙上,網路對報上刊登的這條假新聞紛紛予以轉載,使其成為「熱點」新聞。事情起源於近日一篇博客文章:有人以周濤同學的身份,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曝周濤的「校園往事」和「兩段婚史"等隱私。2006年4月11日武漢某報發表了《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的文章,各大網站紛紛轉載。4月12日,周濤委託新浪娛樂發表聲明:「前段某博客上發表的所謂揭露我個人隱私的文章,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並有全國多家媒體轉載......近期又有多家網站轉載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文章內容更是與實際情況漸行漸遠。」「目前多家網站轉載的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未經采訪我本人,未經本人授權刊載,任意編造,屬虛假文章。」她還稱對於以上侵權行為,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這樣,網路假新聞信息-媒體假新聞-網路轉載,假新聞就是以這樣快的速度,迅速出爐,網路實際上已經成為成為傳統媒體的「放大器」。新聞是網站媒體傳播的信息中的重要組織部分。據筆者了解,僅北京市的網站,每天就刊載新聞信息4萬多條,論壇帖文和新聞跟帖更新量達70萬條,頁面總瀏覽量超過10億頁次,瀏覽者逾億人次。一旦出現虛假新聞,危害極大。誠然,在當今社會,網路新聞傳播顯示出它巨大的功效,但是虛假新聞屢禁不止,更使網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在有的網路缺少的就是它的公信力。應該說,網路新聞傳播速度之快,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傳播途徑。而網路所具有的公開程度,恰恰給受眾利用相同信息進行傳播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在集合行為中,人們不為信息的准確性負責,根據自己的意願,任意對謠言內容進行改造。這樣,虛假新聞就會以飛快的速度在人們中間傳播,從而加劇其傳播的惡果。因此,在網路開展反虛假新聞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四是虛假新聞傳播媒體越來越多。從大眾媒體到精英媒體,從小媒體到大媒體,都曾有意無意出現過虛假新聞。在我國,國家級媒體的地位和權威是無可置疑的。人們很難將權威主流媒體與虛假新聞聯系在一起。但是近些年,許多虛假新聞正是通過個別國家級媒體產生或是加以放大的。

2001年7月12日,新華網發表名為《中國天才少女打破800年校史記錄》的通訊,文中寫道:「近日,英國牛津大學頒發校長令,把博士學位和最高獎學金的榮譽授予來自中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的留學生吳楊,以表彰她在數學和電子計算機學科中獲得的優異成績……頒發給她6萬英鎊的最高額獎學金。導師戴里克教授說,吳楊是他當15年博士生導師中教過的最好的學生。」《人民日報海外版》緊跟其後,於10月2日以《「我是中國人」》為題加以報道,人民網迅速轉載。10月8日,中新網也予以報道。但是令各家媒體難堪的是,11月23日,吳楊本人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發表聲明指責該報道失實。

在這個事件中,一些主流權威媒體的報道,或是以原創新聞的方式,或是以轉載的名義,加速了這一虛假新聞的傳播。由於權威媒體的地位,這些虛假消息一經傳出便迅速傳播開來,致使更多的人蒙受侵害,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不好的影響。由此看來,權威主流媒體在報道時,應該尊重事實真相,對社會負有更多的責任;當某些機關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顯然不符時,媒介需要做更為細致和詳盡的調查;否則會產生較其他媒體更為嚴重的負面效果,會給受眾對國家媒體預設的可信度心理造成波動,損害媒體長久以來形成的公信力,而且公信力一旦受到重創不是短期內可以恢復的。由於中國的商業網路沒有自采新聞的權利,一旦有公信力高的媒體報道了具有高度「可讀性」的虛假新聞,各大網站之間就會進行鏈條式的轉載,成批量地在短時間內完成復制粘貼發送這一系列程序,引發媒體之間的「多米諾牌骨」效應。

新時期虛假新聞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一些媒體在思想觀念上無視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在制度建設上缺少完善的新聞報道機制,在管理環節上缺乏嚴格的管理規范,結果使虛假新聞出現「跑冒滴漏」。另外,社會對媒體發布的虛假新聞缺乏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虛假新聞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低,「造假」媒體和記者很少受到應有的懲罰,難以感到切膚之痛。一些記者不講新聞職業的操守和規范,丟掉了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為名利所驅而刻意編造新聞。

新時期新聞如何「打假」?具體來說:

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規范,用法規來嚴懲造假者。從新聞價值的核心要素和新聞產品質量的標准來看,真實性不再是一種模糊、彈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個明智、剛性的法律標准。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出了《關於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以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新聞采編人員行為,維護新聞界良好形象,促進新聞事業健康發展。規定強調,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事實准確。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杜絕虛假不實報道。新聞報道在新聞媒體刊發時要實行實名制。新聞采編人員有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行為,情節嚴重的,一律吊銷記者證。凡被吊銷記者證的新聞采編人員,自吊銷之日起5年之內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要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真正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處罰。筆者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國家出台媒體行業規范,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嚴厲懲處。虛假新聞的投稿人、消息提供者以及參與造假的記者、媒體,均應該為虛假新聞承擔法律責任。

二要進一步實行媒體主編或責編引咎辭職制,強化媒體的把關意識。除了對媒體造假者的追究外,同時也要加大追究製造假新聞的媒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識別虛假新聞的能力。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大力提高記者編輯隊伍的業務水平素質,把好新聞入口關。教育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實踐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

四要進一步在網站開展文明辦網的活動,加大嚴懲虛假新聞的力度。2006年4月9日,北京千龍網等50個網站聯合向全國互聯網界發出文明辦網倡議書,全國各大網站紛紛響應。這是良好的開端。國家有關部門應順應民意,盡快制定出嚴懲網路虛假新聞的具體辦法,並付諸實施。

對新時期的虛假新聞這個新聞工作者深惡痛絕的「公害」,只要我們堅持大打持久戰,就一定能將其數量逐步減少,直至徹底杜絕。

注釋:
1、蔣亞平、官建文、林榮強.新聞失實論.中國新聞出版社,1986.
2、楊保平.虛假新聞表現的三個層次.今傳媒雜志.2006.2.下期.
3、常紅.網路傳播中虛假新聞現象剖析.和訊傳媒.2005.6.18.
4、楊保平.虛假新聞表現的三個層次.今傳媒.2006.2.7.

㈧ 網站轉載新聞類文章和百度的圖片是否侵權

我們經常會發現同一條新聞在各個網站都會出現,這其中的情況就可以說是轉載了,對於那些新聞我們甚至分不清楚到底哪裡是原創,那新聞轉載是否侵權呢?華律小編為您總結了相關知識,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侵權構成要件
1、具違法性。著作權法所稱的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規定的義務,侵害他人依著作權法享有的人身權或財產權的行為。如果侵害他人的財產權是直接基於違反合同義務發生的,這種行為通常僅視為違約行為,而由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
2、損害事實。有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損害是指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損害。損害是違法行為的客觀後果。如果某一行為正在計劃當中,尚未造成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例如,出版社擅自將作者的一部書稿取走,准備出版,但由於某些主觀上的原因最終沒有出版,因而不構成侵權行為。但如果已經出版,即使一本書也未賣出,也應認為構成侵權。
3、因果關系。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實施某一行為是造成損害事實這一結果的原因。例如,某乙基於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擅自交一家報社刊登,某乙這一行為引起損害事實,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如果某乙僅為練筆,基於某甲的一篇文章改寫成另一篇文章,並不打算發表,而被熱心的某丙見到後,擅自推薦給報社刊登出來,應該認為某丙的行為和造成甲的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至於某乙僅為練筆的改寫,應屬於合理使用范圍,與損害事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4、承擔責任。實施行為的人有過錯,或雖無過錯,但仍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行為時明知行為的損害後果,或者應當預見到而沒有預見到,或已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例如,某出版社或個人明知某一作品有著作權,或者沒有確切根據地以為它沒有著作權,而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就出版了該作品,這種故意或者過失就是過錯,因而具備侵權行為的一個條件。
新聞轉載是否構成侵權
這個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1、新聞的范疇要搞清楚,不是所有的出現在報紙、網站上的資料都是新聞;2、以什麼方式進行轉摘,轉摘後是否註明原作者的姓名?如果註明原作者的姓名,受轉摘的網站沒有聲明「不許轉摘」之類的話,可以轉摘;3、提個建議,建議去政府網站或者比較大的網站上轉摘,註明出處或者自己重新編輯新聞上傳。
網頁內容來源主要分為兩種——深度鏈接和一般鏈接。「深度鏈接」是通過嵌入式加框技術,將被鏈接對象的內容當作自己的內容,被鏈接對象的來源和網址通常不顯示。深度鏈接一般被認為是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目前,採用這種方式的很少。「一般鏈接」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點擊標題可以直接跳轉到被鏈接網站,完整展現原頁面內容界面。這種情況與搜索引擎功能相同,一般不涉及侵權問題。另一種是對原頁面內容進行轉碼優化,但是使用的緩存技術只對原頁面進行臨時復制,是否構成侵權存在爭議。除此之外,由於轉碼過程中屏蔽了原網站上的廣告等內容,影響了原網站的商業盈利模式,因此還面臨不正當競爭的問題。「對原網路頁面轉碼優化,使其適合app閱讀,但沒有經過對方許可或未與之達成合作關系,那麼就會構成侵權。具體而言,侵犯了著作權中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華律小編提醒您,著作權法規定具有某種特定資格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享有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也就規定了一切他人相對的不得加以妨害的義務。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於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台,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望採納!

㈨ 網路新聞侵權主要有哪些現象,請以現實中的案例加以說明

您好!
網路侵權,顧名思義,是指在網路環境下所發生的侵權行為。所謂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即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的系統。」網路侵權行為與傳統侵權行為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即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行為。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侵害人格權。主要表現為:
1.盜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權;
2.未經許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權;
3.發表攻擊、誹謗他人的文章,侵害名譽權;
4.非法侵人他人電腦、非法截取他人傳輸的信息、擅自披露他人個人信息、大量發送垃圾郵件,侵害隱私權。日益發達的網路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社會不文明、不道德現象起到了譴責的作用,但由於缺乏必要法律規范約束,人肉搜索行為是否合法?網路信息被泄漏如何判定?《侵權責任法》首次規定網路侵權責任。該規定其後還明確,網路用戶、網路服務商利用網路侵犯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並規定處理原則,填補了網路侵犯他人名譽權行為的空白。
(二)是侵害財產利益。基於網路活動的便捷性和商務性,通過網路侵害財產利益的情形較為常見,如竊取他人網路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而最典型的是侵害網路虛擬財產,如竊取他人網路游戲裝備、虛擬貨幣等。
(三)是侵害知識產權。主要表現為侵犯他人著作權與商標權:
1.侵犯著作權。如擅自將他人作品進行數字化傳輸,規避技術措施,侵犯資料庫等。
2.侵犯商標權。如在網站上使用他人商標,故意使消費者誤以為該網站為商標權人的網站,惡意搶注與他人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域名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閱讀全文

與網路新聞侵權編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