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黃平縣民族宗教矛盾糾紛事件應急預案

黃平縣民族宗教矛盾糾紛事件應急預案

發布時間:2022-08-18 05:46:15

A. 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信息報告與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的等級和分級標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納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應當將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建設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對的日常工作,主要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綜合協調、督查指導等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指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專人負責突發事件應對日常工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合人民政府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第八條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紅十字會等社會組織應當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開展應急服務,協助人民政府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對公眾進行突發事件應對知識的宣傳、教育,並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知識的公益宣傳。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對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中傷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撫恤。第二章預防與應急准備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組織制定專項應急預案。街道辦事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制定應急預案。第十二條下列單位應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一)煤礦,非煤礦山,冶煉、化工、制葯企業,建築施工單位;
(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病原微生物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
(三)供(排)水、發(供)電、供熱、供氣、供油、通信、網路、廣播電視、防洪等公共設施的經營、管理單位;
(四)學校、幼兒園、圖書館、醫院、金融證券交易場所、車站、機場、港口、碼頭、體育場(館)、會展中心、商(市)場、影劇院、休閑娛樂場所、賓館、飯店、公園、旅遊景區(點)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
(五)交通運輸經營、管理單位;
(六)大型群眾性活動的主辦單位;
(七)其他應當制定應急預案的單位。第十三條制定應急預案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十八條的規定。
應急預案實行批准、備案制度,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並適時修訂。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專業機構和專業監測網點,應當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危險源、危險區域的數據信息庫和管理制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實行分類分級管理。第十六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決策風險評估機制、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及時排查、消除突發事件隱患,有效處理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第十七條設區的市和縣(市、區)城鄉規劃應當符合應對突發事件的要求,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所必需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應急避難場所。已有的城鄉規劃不符合應對突發事件需要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已有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不符合應對突發事件需要的,設區的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補救措施,必要時制定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新建的廣場、體育場、公園等場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定規劃建設。
應急避難場所的所有權人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履行維護和管理應急避難場所的職責,保證其正常使用。
應急避難場所應當設置明顯標志,並向社會公布。

B. 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內容一般包括

法律分析:風險隱患分析;相關單位聯絡人員和電話;響應措施;處置工作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國務院制定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組織制定國家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和國務院相關應急預案,制定國家突發事件部門應急預案。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制定機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和情勢變化,適時修訂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程序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八條 應急預案應當根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具體規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和突發事件的預防與預警機制、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後恢復與重建措施等內容。

第十九條 城鄉規劃應當符合預防、處置突發事件的需要,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所必需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應急避難場所。

第二十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定期進行檢查、監控,並責令有關單位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省級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引發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組織進行檢查、監控,並責令有關單位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規定登記的危險源、危險區域,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一條 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調解處理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

第二十二條 所有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本單位各項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掌握並及時處理本單位存在的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問題,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和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 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並對生產經營場所、有危險物品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採取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發生突發事件。

第二十四條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為交通工具和有關場所配備報警裝置和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註明其使用方法,並顯著標明安全撤離的通道、路線,保證安全通道、出口的暢通。

有關單位應當定期檢測、維護其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使其處於良好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C. 商品房銷售矛盾糾紛和突發事件的處理預案的內容是什麼

請參考。原創的。
有關商品房預售中的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地預防,解決專在品房預售中的突屬發事件,我公司經過認真地,反復地研究後,特地建立此預案。有關人員應該切實落到實處,杜絕或者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
1 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小組。組長是: 成員有:
2 每次銷售活動,應該事前充分考慮,有具體的方案,人員的分工負責安排,處理可能出現的事件的方案。待批准後,才能夠去執行。
3 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程序。
第一 相關的工作人員馬上停止工作,投入處理事件之中去。
第二 現場的負責人,一般組織,指揮,協調,一邊給上級公司的領導匯報。
第三 盡量安撫人員的心情。態度緩和,絕對避免粗暴。
第四 有人員受傷的,立即施救。不要耽誤時間。
第五 維持好現場秩序。做到有序地疏散人員,和藹地勸道人員。
4 未盡之處,處於現場的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處理能力,積極地,共同做好處理工作。
5 處理突發事件的工作,納入對員工的績效考核之中。

D. 應對突發事件的問題

二、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設和基礎支撐,努力增強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
(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市應急管理辦公室要落實具體工作人員,實現機構到位、人員到位、制度到位和措施到位,保證各項工作有效開展。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要相應設立應急管理機構,明確負責人員和工作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全面負責轄區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村(社區)要將應急管理作為自治管理的重要內容,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人,做好群眾的組織、動員工作。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是本單位應急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二)深入推進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按照預案編制規劃和上級要求,市各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經專家論證後,報市政府分管領導,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頒布施行,進一步完善各專項應急預案。按照應急管理「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的要求,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村(社區)、學校和規模以上企業等單位要抓緊編制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著力抓好基層和重點部位預案建設,盡快構建覆蓋全市的應急預案體系。2008年11月30日前,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村(社區)和各類企業單位要完成預案編制工作。具體框架可參照《鎮(街道、辦事處)應急預案基本框架和要素》、《村(社區)應急預案基本框架和要素》、《學校應急預案基本框架和要素》和《企業應急預案基本框架和要素》(附件1)。同時,鎮(街道、辦事處)應急預案報市應急辦備案,村(社區)應急預案報各鎮(街道、辦事處)備案,國有控股企業應急預案報市國資辦備案,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應急預案報市安監局備案,各級各類學校應急預案報市教育局備案,備案工作在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市安監局、教育局、國資辦在2008年12月5日前書面向市政府報告其應急預案的完成情況(市應急辦傳真:86861000;聯系人:李震宇,葉志偉;聯系電話:86860521,86860523)。市應急辦要加強全市范圍內應急預案工作的監督檢查。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市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應急預案管理制度,規范預案的編制、審批、備案、修訂程序,把各級各類預案銜接好、管理好,加快應急預案信息化步伐,提高應急處置輔助決策水平。要針對本區域、本單位常發突發公共事件,組織開展群眾參與度高、應急聯動性強、形式多樣、節約高效的應急預案演練,促進各單位的協調和職責落實。
(三)不斷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平戰結合」的原則,整合我市應急隊伍資源,改善技術裝備,強化培訓演練,健全應急救援隊伍體系。一要加強與駐澄部隊、民兵、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等骨幹隊伍的溝通和協調,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其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加強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市城管、建設、交通、農林、水利、衛生、安監、人防、海事、供電、電信等部門和單位要根據相關預案要求,分別組建專業救援隊伍,並按規定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三要推進基層應急隊伍建設。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要以公安民警、安監、城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物業保安,志願者和企事業單位應急隊伍等為依託,村(社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要以社區民警、民兵、物業保安等為依託,組建專兼職應急隊伍。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村(社區)要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配備必要裝備,開展教育培訓工作,嚴明組織紀律,強化協調聯動,提高綜合應對和自我保護能力。各應急隊伍平時應加強防範,險時要立即集結到位,開展先期處置。四要加強應急專家隊伍建設。根據不同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需求,從市各有關部門、有關企事業單位選聘專家或專業技術骨幹,組建市應急管理專家庫,以滿足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需要。
(四)加快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應急平台與指揮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市應急指揮中心、市人防指揮所、政府辦公資源網路和專業系統資源網路,逐步建立應急管理指揮中心和裝備庫、通訊庫、案例庫、專家庫等基礎資料庫,實現應急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形成覆蓋市、鎮(街道)、村(社區),具備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應急管理平台,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統一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網路。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鎮村規劃,合理避讓隱患區域,加強抗禦本地區常發突發公共事件的基礎設施、公用衛生設施和避難場所建設,加強工業集聚區和人口密集場所的消防、醫療衛生、防空地下室、山林防火等安全設施建設。電信、天然氣、自來水、電力、市政等主管部門要加強公共設施抗災和快速恢復能力建設,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學校要結合隱患排查整改,重點做好教室、宿舍、集體活動場所等建築、設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按照有關衛生標准要求,加強學生食堂、宿舍、廁所等衛生設備設施建設;加強校內交通安全標志設施建設和校車管理,不斷完善校園安全監控系統。各類生產經營企業要加強安全生產裝備及設施建設,有關單位應當定期檢測、維護其報警設備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
(五)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建立市和基層單位應急資源儲備制度。市發改局、經貿局、民政局要會同市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各專項預案牽頭部門,研究制定《江陰市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辦法》,並根據各專項預案要求,制定市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和標准,實現全市應急物資儲備與生產的數字化管理。市各級財政要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專項資金,為應急物資儲備和管理提供資金保障,市財政局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江陰市應急物資儲備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市各有關部門要對現有各類應急物資儲備進行普查建檔,加強規劃,合理布局,推進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要加強對儲備物資動態管理,保證及時補充和更新;要豐富儲備方式,根據應急處置的要求,實行實物儲備、市場儲備、生產和技術能力儲備有機結合,鼓勵企業利用現有資源代儲應急物資。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綜合調度系統,完善應急物資緊急生產、政府采購、徵收徵用、市場調控與調用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完善應急物資投放網路,建立全市應急物資餘缺調劑和聯運工作機制。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更新、輪換及損耗的補償政策和救災物資社會捐贈機制,提高社會應急救援物資緊急動員能力。
(六)積極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風險隱患的排查、登記、整改和動態監管制度,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要求,層層建立排查責任制。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市各有關部門要對各類危險源、危險區域、危險因素以及社會矛盾糾紛等進行全面排查和風險評估,對重點部位特別是自然災害易發地區、危險品倉庫、「城中村」以及「多合一」建築等,建立隱患信息資料庫,根據應急預案規定的分級標准,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監控,促進應急管理從被動應對轉向源頭管理。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及時消除隱患;對情況復雜、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改的隱患,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並限期整改,明確相應的責任人和整改進度,同時做好監控和應急准備工作;對問題多、隱患嚴重、危險性大,自身難以完成整改的隱患,要及時向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依法採取相應措施確保穩定。
(七)抓好信息報告和預警工作。市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向上級政府或應急管理部門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可在總指揮同意後向上級應急指揮機構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同時抄報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基層單位是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基層單位要及時向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和救援機構報告。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實行分級報告,每級上報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一般及一般以上級別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事發地鎮(街道、辦事處)和市有關部門必須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將有關情況通過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及時向市政府報告,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同時,將情況及時通報有關部門和可能受事件影響的地區。如遇特殊情況來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必須通過電話口頭報告後及時以《專報信息》(附件2)形式報送文字材料。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事態控制及變化情況。對性質復雜且處置時間長的動態突發公共事件,要實行日報制度,必要時要隨時續報。應急處置結束後,事發地鎮(街道、辦事處)和市有關部門要對事件處置全過程進行整體評估,15日內將總結報告報市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各鎮(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表每月報市應急管理辦公室,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要值班值守,確保信息暢通。要在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重點基層單位設立信息員,加強對信息員的培訓,明確信息報告任務和方法。同時,探索建立社會公眾報告、舉報獎勵制度,拓寬信息報告渠道,通過接報系統掌握綜合敏感信息。著力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建設,整合公安、民政、衛生、環保、安監、國土、建設、水利、農林、人防、氣象、地震等部門資源,形成集約化的預警信息發布平台,依託廣播、電視、簡訊、電話、網路、電子屏等發布系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八)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善後工作。市各專項應急預案指揮部負責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後,基層組織和單位要根據預案立即組織應急隊伍,以營救遇險人員為重點,及時開展人身救援、組織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等先期處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態發生,並按規定及時報送信息。市、開發區、臨港新城、鎮(街道)和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突發事件分級分類標准,立即啟動相應預案,並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及時調整響應級別,組織調動應急資源和力量,有序展開搶險救援、醫療救護、交通管制、現場監控、人員疏散、安全防護等工作,並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上級政府、部門和單位負責現場救援工作時,基層組織和單位要積極配合,做好現場取證、道路引領、後勤保障、秩序維護等協助處置工作。應急處置結束後,要立即組織恢復重建工作,基層組織和單位要在市、開發區、臨港新城、鎮(街道)統一領導下,協助做好善後處置、物資發放、撫恤補償、醫療康復、心理引導、環境整治、保險理賠、事件調查評估和制定實施重建規劃等各項工作。同時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組織群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要特別注意幫助解決五保戶、特困戶和城鄉低保對象等群眾的困難,確保災後生產生活秩序盡快恢復正常。
(九)加強評估和統計分析工作。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工作,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按月度、季度和年度及時全面准確統計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次數、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並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建立應急管理評估報告制度。開發區、臨港新城、各鎮(街道)、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對照市相關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定期從組織領導、預案編制演練、應急隊伍建設、物資資金准備、監測預警預報、應急防範處置,以及恢復重建、調查處理、科普宣教等方面對應急管理工作進行全面分析評估,總結經驗,查找問題,評估報告每年1月5日前報市應急管理辦公室。一般及一般以上級別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評估報告一事一報,由市各專項指揮機構辦公室、各鎮(街道)在事件結束後15日內報市應急管理辦公室,國家和省、無錫市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市各有關部門分析評估按照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和經濟安全事件五大類分組進行,各組的參與部門負責編寫本部門突發事件評估報告和趨勢分析報告,牽頭部門負責匯總形成該類別突發事件應對評估報告和趨勢分析報告。自然災害組由市民政局牽頭,市水利局、國土局、農林局、建設局、地震辦、氣象局等單位參加;事故災害組由市安監局牽頭,市發改局、公安局、建設局、交通局、環保局、衛生局、質監局、人防辦、總工會、海事局、供電公司等單位參加;公共衛生事件組由市衛生局牽頭,市農林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參加;社會安全事件組由市公安局牽頭,市台辦、信訪局、外經局、民族宗教局、外辦、僑辦等單位參加;經濟安全事件組由市金融辦牽頭,市發改局、經貿局、物價局、糧食局、人行江陰市支行等單位參加。

希望你能夠滿意,O(∩_∩)O謝謝

E. 宗教活動場所安全應急預案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事故處臵應急預案 (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宗教活動場所人員發現本場所或者緊鄰的其他單位和民宅火災
均有義務及時報警,迅速向場所的主要負責人匯報。場所內發生火災,必須停止所有活動,立即報火警「119」,組織撲救,安全轉移或疏散有關人員。
1、發生火災事故時,迅速切斷有關電源,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
2、迅速疏散本場所內的老人小孩,撤離到安全區域。
3、根據火勢,如需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消防中心(電話「119」),報告內容為:某某寺院(教堂)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講明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明顯標志、路線、發生時間、原因等。方便消防隊伍及時趕到事故現場。
4、在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的同時報告屬地的縣區民宗局領導。
5、積極配合消防人員滅火。
6、 在進行滅火的同時,應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火勢蔓延。
7、如果有傷員,及時搶救,撥「120」請求救助。
(二)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場所內有類似食物中毒症狀時,應迅速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以最快速度將中毒人員送往就近醫院診治。
2、迅速向屬地的縣區民宗局、當地政府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容器、工具、設備。在食堂廚房事故現場實施警戒保衛,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4、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樣工作,以備衛生部門檢驗。如是食用外
購食物所致,也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取樣。
5、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三)天然氣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1、如發現天然氣泄漏,應立即報告場所的負責人。 2、操作人員同時關閉天然氣總閥。
3、如關閉總閥泄漏無法控制,應立即打「119」報警。 4、並在天然氣泄漏區域劃出警戒區,疏散引導危險區域的所有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
5、危險區域禁止附近機動車輛發動,禁止在危險區域內使用打火機、手機、對講機、電源開關等一切有可能發生火災的用電設備。
6、現場工作人員有條件的應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7、做好現場保護,等待專業人員搶修。
8、對中毒或受傷者立即送醫院,或打「120」求助。 9、立即將事故情況及時向屬地的縣區民宗局報告。
(四)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1、發生交通事故時,對受傷人員及時送醫院搶救,並要記清肇
事車輛的型號、牌號。
2、保護好事故現場以及重要物品、證據。
3、迅速撥打「110」向交警部門報告,再向場所負責人、民宗
局和當地政府報告。
4、配合交警部門做好調查、取證、事故處理等工作。
(五)盜竊案件應急預案
1、發現案件時應及時向場所負責人報告,同時向屬地的縣區民宗局領導匯報。
2、安排人員保護現場,同時向知情人了解被盜物品的名稱和數量,並做好登記。
3、根據被盜物品的數量和價值,經請示後向公安機關(「110」)報案。
4、積極協助公安人員勘察現場,為偵破案件提供條件。 (六)人為破壞應急預案
1、加強場所內的保衛和巡邏,必要時不許外來閑雜人員進入場所重要部位。
2、發生爆炸、投毒等惡性事故,及時向「110」報警。組織人員安全疏散,對傷員進行救治。
3、發生綁架等突發事件,及時向「110」報警,並配合公安部門提供相關破案線索。
4、發生打架斗毆致人傷殘等突發事件要及時向「110」報警,及時送傷者就醫,保護現場,調查原因。
(六)人為破壞應急預案
1、加強場所內的保衛和巡邏,必要時不許外來閑雜人員進入場所重要部位。
2、發生爆炸、投毒等惡性事故,及時向「110」報警。組織人員安全疏散,對傷員進行救治。
3、發生綁架等突發事件,及時向「110」報警,並配合公安部門提供相關破案線索。
4、發生打架斗毆致人傷殘等突發事件要及時向「110」報警,及時送傷者就醫,保護現場,調查原因。
(七)台風、暴雨、雷擊事故應急預案
1、台風、暴雨來臨階段,加強值班,不停地巡視,若發現險情,立即向場所負責人報告,採取緊急措施。
2、關緊場所內的所有門窗。
3、暴雨來臨前應及時檢查疏通排水溝和下水道,保持排水暢通。 4、雷電期間,盡量不使用電器設備,並關掉電器設備電源。停止野外作業,人員不到空曠地帶,樹木底下,防止雷擊。室內活動限制在安全區域內。
5、位於山區的場所應事前做好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預防、排除、救護、救援等准備工作。必要時,應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人員轉移、撤離至安全地方。
6、若建築物在台風暴雨中發生險情倒塌、傾斜、開裂等情況時: (1)現場指揮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引導場所人員撤離危險區至安全區域,同時切斷建築物電源、水、煤氣開關。
(2)若有人受傷,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3)同時,在危險建築物區域設臵警戒線並派專人值班。 (4)危險建築物經專業人員檢測後,經同意,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組織人員搬遷貴重物資。
(5)對倒下的電線桿和樹木等,立即組織人員支撐和加固。 (6)對不牢固的高架物等進行加固和拆除。
(7)對台風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時向屬地的縣區民宗局報告。

F. 怎樣妥善處理宗教領域矛盾糾紛問題

這一問抄題,如得不到合理襲解決,它將會直接危及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隨之而來的嚴重後果也將不堪設想。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強化措施,對症下葯,妥善處理。 一要高度重視。要把宗教領域的矛盾糾紛問題納入宗教工作的重要議事議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實處,切不可掉以輕心,放任不管以致釀成大禍。 二要調查研究。要組織宗教工作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信教群眾當中直接與他們零距離接觸,了解實情,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材料,並形成書面匯報材料。 三是搞好研判。針對宗教教職人員、信教群眾等反應的問題和訴求,要召開全體工作人員會議,進行全面的、認真的分析研究和判斷,綜合出不同類別的矛盾糾紛並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和方案。 四是建立台賬。按照不同類別的矛盾糾紛,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台賬,明確人員、明確任務、明確責任和案結時限。 五是對症下葯。要視不同情況,量體裁衣,對症下葯。 文章來自山東省平陰縣民宗局

G. 政府如何處置突發事件

第二章預防與應急准備 第十七條國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國務院制定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組織制定國家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和國務院相關應急預案,制定國家突發事件部門應急預案。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制定機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和情勢變化,適時修訂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程序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八條應急預案應當根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具體規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和突發事件的預防與預警機制、處置程序、應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後恢復與重建措施等內容。
第十九條城鄉規劃應當符合預防、處置突發事件的需要,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所必需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應急避難場所。
第二十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引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定期進行檢查、監控,並責令有關單位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省級和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容易引發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危險源、危險區域進行調查、登記、風險評估,組織進行檢查、監控,並責令有關單位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規定登記的危險源、危險區域,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一條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及時調解處理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
第二十二條所有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檢查本單位各項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掌握並及時處理本單位存在的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問題,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和採取安全防範措施的情況,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運、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並對生產經營場所、有危險物品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採取措施消除隱患,防止發生突發事件。
第二十四條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應當制定具體應急預案,為交通工具和有關場所配備報警裝置和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註明其使用方法,並顯著標明安全撤離的通道、路線,保證安全通道、出口的暢通。
有關單位應當定期檢測、維護其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使其處於良好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培訓制度,對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有處置突發事件職責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應急資源,建立或者確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建立由成年志願者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單位應當建立由本單位職工組成的專職或者兼職應急救援隊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與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合作,聯合培訓、聯合演練,提高合成應急、協同應急的能力。
第二十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有關單位應當為專業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器材,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
第二十八條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織應當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應急救援的專門訓練。
第二十九條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開展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和必要的應急演練。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和必要的應急演練。
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
第三十條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一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財政措施,保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所需經費。
第三十二條國家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突發事件易發、多發地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備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與有關企業簽訂協議,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供給。
第三十三條國家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完善公用通信網,建立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路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通信暢通。
第三十四條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人民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提供物資、資金、技術支持和捐贈。
第三十五條國家發展保險事業,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並鼓勵單位和公民參加保險。
第三十六條國家鼓勵、扶持具備相應條件的教學科研機構培養應急管理專門人才,鼓勵、扶持教學科研機構和有關企業研究開發用於突發事件預防、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具。第三章監測與預警 第三十七條國務院建立全國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或者確定本地區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匯集、儲存、分析、傳輸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並與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監測網點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交流與情報合作。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專業機構應當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突發事件信息。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有關單位建立專職或者兼職信息報告員制度。
獲悉突發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
第三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上級人民政府報送突發事件信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相關部門通報突發事件信息。專業機構、監測網點和信息報告員應當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突發事件信息。
有關單位和人員報送、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匯總分析突發事件隱患和預警信息,必要時組織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學者進行會商,對發生突發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認為可能發生重大或者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應當立即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向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第四十一條國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種類和特點,建立健全基礎信息資料庫,完善監測網路,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提供必要的設備、設施,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監測。
第四十二條國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制度。
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
預警級別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制定。
第四十三條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發布相應級別的警報,決定並宣布有關地區進入預警期,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並向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第四十四條發布三級、四級警報,宣布進入預警期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措施:
(一)啟動應急預案;
(二)責令有關部門、專業機構、監測網點和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向社會公布反映突發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強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三)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有關專家學者,隨時對突發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突發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級別;
(四)定時向社會發布與公眾有關的突發事件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並對相關信息的報道工作進行管理;
(五)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可能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警告,宣傳避免、減輕危害的常識,公布咨詢電話。
第四十五條發布一級、二級警報,宣布進入預警期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除採取本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措施外,還應當針對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一)責令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並動員後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准備;
(二)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准備應急設施和避難場所,並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四)採取必要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五)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採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危害的建議、勸告;
(六)轉移、疏散或者撤離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並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
(七)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範性、保護性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即將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社會安全事件,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第四十七條發布突發事件警報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事態的發展,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並重新發布。
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的,發布警報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宣布解除警報,終止預警期,並解除已經採取的有關措施。第四章應急處置與救援 第四十八條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
第四十九條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可以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並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採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生活必需品,實施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五)啟用本級人民政府設置的財政預備費和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
(六)組織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七)保障食品、飲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八)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
(九)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十)採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第五十條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後,組織處置工作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並由公安機關針對事件的性質和特點,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採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處置措施:
(一)強制隔離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
(二)對特定區域內的建築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燃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
(三)封鎖有關場所、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
(四)加強對易受沖擊的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在國家機關、軍事機關、國家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外國駐華使領館等單位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
(五)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依法出動警力,根據現場情況依法採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盡快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第五十一條發生突發事件,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時,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可以採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應急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的影響。
第五十二條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時可以向單位和個人徵用應急救援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請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或者技術支援,要求生產、供應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組織生產、保證供給,要求提供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組織提供相應的服務。
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運輸經營單位,優先運送處置突發事件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應急救援人員和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
第五十三條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統一、准確、及時發布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的信息。
第五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第五十五條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進行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第五十六條受到自然災害危害或者發生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營救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並採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同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報告;對因本單位的問題引發的或者主體是本單位人員的社會安全事件,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上報情況,並迅速派出負責人趕赴現場開展勸解、疏導工作。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其他單位應當服從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做好本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並積極組織人員參加所在地的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第五十七條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公民應當服從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所屬單位的指揮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協助維護社會秩序。第五章事後恢復與重建第五十八條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停止執行依照本法規定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同時採取或者繼續實施必要措施,防止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發社會安全事件。
第五十九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組織受影響地區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制定恢復重建計劃,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受突發事件影響地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和協調公安、交通、鐵路、民航、郵電、建設等有關部門恢復社會治安秩序,盡快修復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
第六十條受突發事件影響地區的人民政府開展恢復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級人民政府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提出請求。上一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受影響地區遭受的損失和實際情況,提供資金、物資支持和技術指導,組織其他地區提供資金、物資和人力支援。
第六十一條國務院根據受突發事件影響地區遭受損失的情況,制定扶持該地區有關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受突發事件影響地區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遭受損失的情況,制定救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妥善解決因處置突發事件引發的矛盾和糾紛。
公民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或者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期間,其在本單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不變;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傷亡的人員依法給予撫恤。
第六十二條履行統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查明突發事件的發生經過和原因,總結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提出報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H. 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則是什麼

一、以貫徹執行《民族法》為准繩,致力開展民族工作
1、開展了對全縣散雜居少數民族的情況調查。今年5月以來,我局針對全縣少數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實際,在徵得縣委統戰部的同意後,著力開展了對常住少數民族的調查摸底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操作程序:一是設計製作了調查表樣。按照少數民族的類別、人數、分布、文化程度、生活狀況等進行分項統計。二是組建了調查工作臨時機構。由統戰部牽頭,民宗局、民政局、公安局、鄉鎮、居民社區共同參與。三是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民宗局擬訂調查工作計劃(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階段由統戰部召集相關單位參與協調會議安排布置工作(6月底);第三階段調查工作全面鋪開(7—8月);第四階段統計情況匯總。目前,整個調查摸底工作已進行第二階段。
2、實施了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爭取工作。今年伊始,我局按照民族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發展資金。3月完成了河舒鎮桃花村建設村道公路的項目資金20萬元的方案申報工作。目前,整個項目審批已在進行中。
二、以貫徹執行《宗教事務條例》為依據,大力加強宗教事務的公共管理
1、狠抓宗教場所領導班子建設。今年以來,我局針對個別場所主要負責人鬧不團結的現象,實施了大力度整頓領導班子行動。在更換負責人的過程中,我們按照隊伍不散、工作不松、秩序不亂的工作方針,耐心細致地做好信教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做好被更換人員的思想工作,整個工作交替井然有序。在此基礎上,我局在3—5月專門舉辦了3期共10天的宗教場所管理組織成員、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代表參與的政策培訓班,從政策理論、八榮八恥、法律法規、愛國愛教、社會責任諸多方面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半年來,各場所管理組織呈現出了和諧、團結、穩定的良好局面。
2、監督指導宗教場所執行內部管理制度。宗教事務主管部門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監督指導場所按制訂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進行操作和運行。近年來,全縣5個宗教場所不斷修訂和完善了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但由於宗教場所是較為鬆散的民間組織,在具體的運轉過程中,仍存在流於形式的多,嚴格執行的少,尤其是財務制度執行情況較為突出,隨意性大,信教群眾意見強烈。而往往出現宗教場所不穩定、不和諧情況,大多源於財務上的不清楚或是財務不透明。今年來,我局在去年對各宗教場所進行《社會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培訓的基礎上,嚴格要求各場所按新會計制度執行,對場所的注賬、報表等均要求統一模式,並嚴格監督各場所堅持每月一次或定期向信教群眾的公布帳目。同時,我局對場所管理組織制度、學習制度、崗位制度、財產保管制度、教務制度、安全制度等的執行方面,要求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嚴格從管理成員,每一位教職人員做起,人人遵守、人人監督,從而形成良好的場所秩序。
3、建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員會機構。今年4月7日,我局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國家宗教局對設立場所建立管理組織的具體要求,經過長期醞釀准備,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依法成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員會。同時,指導該場所制訂了系列內部管理制度。
4、清理整治了基督教私設聚會點老大難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級指示,匯同縣國安大隊、各片區派出所及相關鄉鎮,對全縣城區、新河、福德、羅家、三壩、興旺、河舒、馬回、利溪、徐家、柳灘、中華等地重點清理了私設聚會點突出問題,依據政策制止了6個不合法的聚會點,規范了2個家庭聚會,取締了打著基督教旗號進行非法聚會傳教活動點3個,較為徹底解決了我縣基督教信眾無序活動的重難點問題。
5、加強了對宗教事務的日常化、經常化管理。今年來,我局既突出了重點工作,也對宗教事務的日常管理工作緊抓不放。嚴格按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四川省教職人員管理規定》把好了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宗教活動三個環節的具體管理。一是從嚴規范場所的各項事務,對不合法的行為或事件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整改;三是對教職人員實施掛牌管理,重點對那些不服從領導的教職人員特別是遊走教職人員嚴格進行宗教場所、縣級主管部門二級審驗管理,經教育不改的,我局從嚴執行驅逐或解聘或取消教職人員身份的懲戒;三是實施舉辦宗教活動申報審批制,嚴格對大型宗教活動或跨行政區域宗教活動的時間、內容、規模及方式進行把關,同時對舉辦活動的場所涉及安全問題如消防、食品衛生、活動秩序等,我局都要親臨現場專事監督指導進行重點防範,堅決杜絕不必要的事件發生,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6、協調宗教界內外部關系,保護宗教界合法權益。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我局在堅持嚴格管理的同時,努力化解宗教界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等各種復雜的矛盾,倡導宗教和順,社會和睦,引導宗教逐步以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此基礎上,我局今年以來大力開展了為宗教界服務的活動。一是為龍雲寺協調解決好進山土路的修復問題。由於該寺廟進廟土路地處南渠路高左側,南渠路在修建過程中毀損了土路,導致進廟燒香車、人不好進出。今年上半年,我局與龍雲鎮、南渠路工程指揮部進行了積極洽商,現道路已修復如初。二是南海寺開初建廟在經濟上與大森溝水庫有絞織,在成立南海寺管委會前,我局就著手對雙方的經濟利益進行了雙贏式的劃割區分,從經濟和管理上理順了寺廟的自主管理體制,保障了寺廟民主管廟的正常運作。三是今年以來,我局按照統戰政策,多次向統戰部反映,在政策范圍內為宗教界代表人士解決生活補貼問題,經多方努力,目前該項工作已進入審批程序。
三、以維護公共安全為目的,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1、編制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體性事件的應急預案」。今年5月初,我局按照省、市、縣要求,成立了應急處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體性事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局長擔任,成員分別由副局長、各宗教場所負責人組成,並明確了應急小組職責、應急處置程序等相關事項,至此我縣已牢固構築了一道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堤壩。
2、堅持了安全教育的常抓不懈。今年以來,我局針對各場所基本無建修任務、安全防範意識漸趨淡薄的實際,有的放失地結合場所開展宗教活動進行了安全教育,重點對公眾聚集場所的活動秩序,電線、食品、山岩、房屋等凡存在不安全隱患的要求立整立改,並要求場所安排專門人員實行全日制安全監控。半年來,我局共發放安全資料300餘份,舉辦場所安全保衛人員培訓20餘人次,有效地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3、強化愛國愛教信念,不斷增強抵禦滲透的能力。今年,我局繼續開展了「向格達活佛學習,堅持愛國愛教」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重點實行對教職人員的教育引導,通過時勢宣傳、政策法規教育,不斷增強教職人員愛國愛教的信念,自覺參與抵制地下宗教勢力的滲透。到目前為止,我縣尚未發現外來宗教勢力的滲透事件。

閱讀全文

與黃平縣民族宗教矛盾糾紛事件應急預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