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杭州吳秀糾紛

杭州吳秀糾紛

發布時間:2022-08-03 11:33:04

1. 歷史上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清末,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佣,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

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葯姦汙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泄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

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上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

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子,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

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

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發為僧,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

(1)杭州吳秀糾紛擴展閱讀:

楊乃武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生於浙江省餘杭縣城內(今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一個小康之家,自幼勤奮好學,為人正直。楊乃武結過三次婚,首為吳氏,次為大楊詹氏,後死於難產。繼娶小楊詹氏,即案發時之妻,後直至終老。

小白菜本名畢生姑,乳名阿生,小楊乃武15歲,其父畢承祥,後來一些文藝作品中稱其為畢秀姑。小白菜八歲時隨母再嫁到餘杭縣城,其母嫁給喻敬天為妻,小白菜稱喻為繼父。與楊乃武是鄰居,與葛品連也是鄰居。葛品連之父葛奉來,早年死亡。

葛品連之母也是帶子再嫁給沈體仁為妻,沈體仁則是葛品連的繼父。小白菜11歲時,經其母喻王氏與葛品連之母沈喻氏訂明,將小白菜嫁給葛品連為妻。葛品連成年後由繼父將其薦至豆腐店當伙計。小白菜16歲時,葛品連便想將小白菜娶過門。

小白菜與葛品連於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成親,小白菜即為葛畢氏。

2. 小人掌印講的是誰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他一生下來的時候,眼神犀利,目露精光。他的父親孫堅非常驚訝,認為將會有吉兆。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嗣位。孫權常常跟隨在孫策的身邊,輔佐他。等到孫策平定了多個郡縣後,任命孫權為陽羨縣令,孫權當時15歲。後來,孫權被郡守舉為孝廉,被州長舉為秀才,擔任了奉義校尉。可想而知,孫權有多厲害,真不愧是少年英才。

3. 求清朝江南名案」楊乃武與小白菜」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餘杭縣所在地餘杭鎮發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計葛品連暴病身亡。知縣劉錫彤懷疑本縣舉人楊乃武誘奸葛品連之妻畢秀姑,毒斃葛品連,對楊乃武與畢秀姑重刑逼供,斷結為「謀夫奪婦」罪,上報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與浙江省也照原擬斷結,上報刑部。後經楊乃武之姐楊淑英二次京控,驚動朝廷中一批主持正義的官員,聯名上訴。朝廷下旨,由刑部開棺驗屍,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楊乃武,餘杭人氏,居住餘杭鎮縣前街澄清巷口。清同治十二年八月中了舉人,時年33歲。他為人耿直,好管不平之事出有因,與餘杭知縣劉錫彤積怨頗深。
當時,鎮上有一漂亮姑娘名叫畢秀姑,因常穿綠衣白裙,街坊喚她外號「小白菜」。她18歲那年與葛品連成親,租住楊乃武家的後屋一間,兩家相處和諧,畢秀姑常到楊家聊天吃飯,楊乃武教畢秀姑識字經。街坊中好事之徒便傳言「羊(楊)吃小白菜」。葛品連心中懷疑,遂搬出楊家,移住太平弄口。
十月初七日,葛品連身發寒熱,膝上紅腫,畢秀姑勸他在家休息,葛品連不聽,又去豆腐店幫工。初九日早晨回家時,畏寒發抖,喉中痰響,口吐白沫,至晚身死。至初十日夜間,屍身發變,口鼻有淡血水流出。其義母馮許氏懷疑他中毒。其母葛喻氏遂以其子死因不明,告之縣衙,懇求相驗。
知縣劉錫彤素與楊乃武有隙,聞告後,懷疑楊乃武與畢秀姑謀毒,親率衙役,仵作前往驗屍。時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皰。仵作沈祥見口鼻內存血水流入眼耳,認作「七竅流血」,用銀針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認為服毒致死。劉錫彤將畢秀姑帶回縣署審問,供不知情。次日動刑逼供,一連三拶(挾手指的刑具),畢秀姑受刑不過,誣稱與楊乃武私通,初五日授與砒毒,謀殺親夫。
劉錫彤即傳楊乃武對質。楊乃武不認,怒斥知縣誣陷。因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不便動刑。劉錫彤遂申請上司請其舉人斥革,然後對楊乃武動刑,楊被迫誣服。劉錫彤認為案情已明,就將驗屍結果和審訊情況詳報杭州府。
杭州知府陳魯聽信知縣之言,對楊乃武濫施酷刑。楊被迫混供。說是初三日以毒鼠為名,在倉前錢寶生葯鋪買紅砒四十文,交葛畢氏。為補齊錢寶生賣砒的旁證材料,劉錫彤回餘杭傳訊錢寶生核查,錢寶生供稱自己名喚錢坦,沒有用過錢寶生的名字,愛仁堂是小葯鋪,沒有賣過砒霜。縣衙師爺陳湖對錢寶生威脅利誘,又請任縣衙訓導的倉前人章浚致函錢寶生,囑其大膽承認,決不拖累,如不承認,有楊乃武供詞為憑,要加重治罪。錢寶生才作了偽證,出具賣砒文書。
杭州知府陳魯見三證已齊,上報浙江巡撫楊昌睿。楊昌睿認為案情確實,依原擬「謀夫奪婦」罪斷結,上報刑部批復執行。
楊乃武在獄中寫下訴狀,由胞姐楊淑英帶出,會同其其妻詹彩鳳,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結果被都察院押送回浙。第一次京控失敗,楊淑英去找楊乃武在杭州的同學吳以同。當時吳以同在胡雪岩家任西席,正巧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丁憂期滿回京,途經杭州,胡雪岩為他餞行。席間,吳以同說及楊乃武之冤案,夏同善答應回京相機進言。
九月,楊淑英與詹彩鳳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紹他們遍叩浙籍在京官員30餘人,並向刑部投遞冤狀。夏同善又聯絡軍機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內情面陳兩太後。清廷下諭,派禮部侍郎胡瑞瀾(時兼任浙江學政)為欽差,在杭州復審。浙江巡撫揚昌睿調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隨同審理。審訊時,楊乃武與畢秀姑翻供,即用大刑,把楊乃武兩腿夾折、畢秀姑十指拶脫。楊、畢兩人在重刑之下,再度誣服。
十月十八日,胡瑞瀾將案情報刑部,刑部詳細研究,發現情節多存不合,奏請朝廷。又令胡瑞瀾重審,諭明不得用刑。楊乃武拚死翻供。證人錢寶生已病故,無法定之讞。
十二月,浙江士紳吳以同、汪樹屏等三十餘人聯合上告,請求將人犯解京審訊,以釋群疑。夏同善等京官多次在慈禧太後前為此案說話。朝廷下旨,責令楊昌睿將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證人、連同葛品連屍棺押運到京。劉錫彤也解任同行。
光緒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審,都察院、大理寺會審,楊乃武剖辯案發經過,否認通姦謀毒之事,畢秀姑口呼冤枉,照實直說。又審問屍親及證人,提審門丁沈彩泉、仵作沈祥、愛仁堂葯鋪伙計等人,都供出真情。接著,開棺驗屍,確屬病死,並非中毒。蒙冤三年多的案件終於真相大白。
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諭,革去劉錫彤餘杭縣知縣職務,從重發往黑龍江贖罪。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錫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職。侍郎胡瑞瀾、巡撫楊昌睿玩忽人命,也予以革職.其他人員也以擬罪,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門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訓導之職.葛品連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畢秀姑不避嫌疑,致招物議,杖八十.楊乃武不遵禮教,革去舉人.陳湖因監斃、錢寶生病故,免去刑罰。
楊畢冤案歷經三年又四個月,案情曲折,轟動朝野。楊乃武出獄後,以養蠶種桑為生,民國3年(1914)患瘡疽不治而死,年74歲,墓在餘杭鎮西門外安山村。畢秀姑出獄後,在南門外石門塘准提庵為尼,法名慧定。民國10年(1930)圓寂,年76歲。

4.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餘杭縣所在地餘杭鎮發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計葛品連暴病身亡。知縣劉錫彤懷疑本縣舉人楊乃武誘奸葛品連之妻畢秀姑,毒斃葛品連,對楊乃武與畢秀姑重刑逼供,斷結為「謀夫奪婦」罪,上報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與浙江省也照原擬斷結,上報刑部。後經楊乃武之姐楊淑珍二次京控,驚動朝廷中一批主持正義的官員,聯名上訴。朝廷下旨,由刑部開棺驗屍,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十月初七日,葛品連身發寒熱,膝上紅腫,畢秀姑勸他在家休息,葛品連不聽,又去豆腐店幫工。初九日早晨回家時,畏寒發抖,喉中痰響,口吐白沫,至晚身死。至初十日夜間,屍身發變,口鼻有淡血水流出。其義母馮許氏懷疑他中毒。其母葛喻氏遂以其子死因不明,告之縣衙,懇求相驗。 知縣劉錫彤素與楊乃武有隙,聞告後,懷疑楊乃武與畢秀姑謀毒,親率衙役,仵作前往驗屍。時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皰。仵作沈祥見口鼻內存血水流入眼耳,認作「七竅流血」,用銀針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認為服毒致死。劉錫彤將畢秀姑帶回縣署審問,供不知情。次日動刑逼供,一連三拶(挾手指的刑具),畢秀姑受刑不過,誣稱與楊乃武私通,初五日授與砒毒,謀殺親夫。 劉錫彤即傳楊乃武對質。楊乃武不認,怒斥知縣誣陷。因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不便動刑。劉錫彤遂申請上司將其舉人斥革,然後對楊乃武動刑,楊被迫誣服。劉錫彤認為案情已明,就將驗屍結果和審訊情況詳報杭州府
杭州知府陳魯聽信知縣之言,對楊乃武濫施酷刑。楊被迫混供。說是初三日以毒鼠為名,在倉前錢寶生葯鋪買紅砒四十文,交葛畢氏。為補齊錢寶生賣砒的旁證材料,劉錫彤回餘杭傳訊錢寶生核查,錢寶生供稱自己名喚錢坦,沒有用過錢寶生的名字,愛仁堂是小葯鋪,沒有賣過砒霜。縣衙師爺陳湖對錢寶生威脅利誘,又請任縣衙訓導的倉前人章浚致函錢寶生,囑其大膽承認,決不拖累,如不承認,有楊乃武供詞為憑,要加重治罪。錢寶生才作了偽證,出具賣砒文書。 杭州知府陳魯見三證已齊,上報浙江巡撫楊昌睿。楊昌睿認為案情確實,依原擬「謀夫奪婦」罪斷結,上報刑部批復執行
楊乃武在獄中寫下訴狀,由胞姐楊淑珍帶出,會同其其妻詹彩鳳,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結果被都察院押送回浙。第一次京控失敗,楊淑英去找楊乃武在杭州的同學吳以同。當時吳以同在胡雪岩家任西席,正巧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丁憂期滿回京,途經杭州,胡雪岩為他餞行。席間,吳以同說及楊乃武之冤案,夏同善答應回京相機進言
九月,楊淑英與詹彩鳳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紹他們遍叩浙籍在京官員30餘人,並向刑部投遞冤狀。夏同善又聯絡軍機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內情面陳兩太後。清廷下諭,派禮部侍郎胡瑞瀾(時兼任浙江學政)為欽差,在杭州復審。浙江巡撫揚昌睿調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隨同審理。審訊時,楊乃武與畢秀姑翻供,即用大刑,把楊乃武兩腿夾折、畢秀姑十指拶脫。楊、畢兩人在重刑之下,再度誣服
十月十八日,胡瑞瀾將案情報刑部,刑部詳細研究,發現情節多存不合,奏請朝廷。又令胡瑞瀾重審,諭明不得用刑。楊乃武拚死翻供。證人錢寶生已病故,無法定之讞。 十二月,浙江士紳吳以同、汪樹屏等三十餘人聯合上告,請求將人犯解京審訊,以釋群疑。夏同善等京官多次在慈禧太後前為此案說話。朝廷下旨,責令楊昌睿將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證人、連同葛品連屍棺押運到京。劉錫彤也解任同行
光緒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審,都察院、大理寺會審,楊乃武剖辯案發經過,否認通姦謀毒之事,畢秀姑口呼冤枉,照實直說。又審問屍親及證人,提審門丁沈彩泉、仵作沈祥、愛仁堂葯鋪伙計等人,都供出真情。接著,開棺驗屍,確屬病死,並非中毒。蒙冤三年多的案件終於真相大白
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諭,革去劉錫彤餘杭縣知縣職務,從重發往黑龍江贖罪。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錫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職。侍郎胡瑞瀾、巡撫楊昌睿玩忽人命,也予以革職.其他人員也以擬罪,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門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訓導之職.葛品連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畢秀姑不避嫌疑,致招物議,杖八十.楊乃武不遵禮教,革去舉人.陳湖因監斃、錢寶生病故,免去刑罰。 楊畢冤案歷經三年又四個月,案情曲折,轟動朝野。楊乃武出獄後,以養蠶種桑為生,民國3年(1914)患瘡疽不治而死,年74歲,墓在餘杭鎮西門外安山村。畢秀姑出獄後,在南門外石門塘准提庵為尼,法名慧定。民國10年(1920)圓寂,年76歲。

5. 2019年高考總分567分,名次8萬多,想報浙江省內大學,請問能填哪幾所大學

2019年高考總分567分,名次8萬多,想報浙江省內大學是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坐落於浙江杭州,教育部、商務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江省第二批重點建設大學,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其原名為杭州商學院,2004年更名為浙江工商大學。

該校前身是創建於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業學堂,浙江省新式商業教育之先驅,近代中國最早培養商業專門人才的搖籃。

學校先後隸屬於原國家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等中央部委,1998年從原商業部直屬院校改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百餘年來學校一直秉承商科辦學傳統,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法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已建設成為一所商科特色鮮明、全國一流的財經類大學。自2008年浙江省開展本科教學業績考核以來,該校穩居前5位,2016年位列全省高校第2位。



師資與教學設施:

截至2021年3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5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070餘人,博士生導師120餘人,正高職稱360餘人,副高職稱700餘人,博士1050餘人。

擁有雙聘院士、國家傑青、浙江省特級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等高層次人才。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琚春華、楊春平、向書堅、劉文革、錢水土、胡峰、陳宇峰、陳林林。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蔣承勇、鄭四渭、許永斌、何翔舟、鄭勇軍、趙連閣、凌雲、徐建春、李義超、趙英軍、王向陽、石敏敏、吳禮光、俞毅、博玫、李靖華、范鈞、姜波、黃紅華、宋傑、楊柏林、肖亮、高穎、俞立平、戴黎剛、王彥波、馮華軍、葉肖華、俞榮建、蘇新建、汪美貞、季敏。

截至2020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卓越農林(食品)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重點專業15個、省級「十三五」優勢特色專業17個、省級精品課程34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6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工商大學

6. 霍秀秀為什麼恨吳邪

霍秀秀恨吳邪是因為他砍下了她奶奶霍仙姑的頭顱。

在張家古樓,霍仙姑被強鹼毒死,吳邪因為要背張起靈,只好砍下霍仙姑的頭顱帶出古樓交給霍家,這讓霍秀秀對他懷恨在心。

《盜墓筆記》中霍秀秀的奶奶霍仙姑被人用強鹼毒死的時候被吳邪發現,但是張起靈也倒在地上,為了證明霍仙姑已經死亡,吳邪不得不背著張起靈,砍下霍仙姑的頭顱帶出古樓交給霍家,也讓霍家與吳家從此結下了梁子。

霍秀秀與吳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小時候霍秀秀還幻想過長大以後要嫁給吳邪,但是吳邪將最親近的奶奶霍仙姑殺害之後,霍秀秀就無法面對吳邪。霍秀秀雖然表面上痛恨吳邪,但是私下裡還是比較善良的,曾經偷偷幫過吳邪,可惜沒有什麼權力。

(6)杭州吳秀糾紛擴展閱讀

吳邪的人物生平:

吳家只有吳邪一個嫡子,似乎是獨門獨脈,事實上並不簡單。首先,杭州吳家是長沙吳家的宗長,吳邪在長沙的同姓堂叔、同輩堂兄弟也有不少。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跟隨吳二白和吳三省的。吳二白和吳三省也各有自己的勢力范圍跟生意往來,脾氣秉性截然不同,但他們都一心維護著大哥和侄子,維護著杭州吳家,二叔三叔的產業遲早也都是吳邪的。

吳邪奶奶是獨生女,奶奶家是頗有影響力的名門世家,吳邪是這個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吳邪母親也是獨生女,家中有錢有權,杭州地面的強勢戶,也只有吳邪這一個直系後人。

解家是吳家的外家,從前兩代開始把血脈融入吳家,加上解連環與吳三省身份重疊,解家幾代人以北京為中心經營的龐大商業帝國,甚至可以為了吳邪的計劃而全盤放棄。三叔說過,解雨臣絕對不會背叛吳邪。

7. 陷入「社會性死亡」的杭州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當事人,為何要跟造謠者死磕

快遞員是現如今越來越多人從事的行業,隨著更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機,他們的網上購物也更加頻繁,所以需要的快遞員也會越多,但就是這么一份普通的職業,在前段時間因為一些視頻和聊天記錄推到風口浪尖,從視頻中可以了解到一位女子出軌快遞員,網上一下子就炸了鍋,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女子的傷害,甚至人肉出他的信息,陷入“社會性死亡”到杭州被造謠出軌快遞員的當事人選擇用法律保護自己,那麼他為何要和造謠者死磕?這不僅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很多人因為麻煩或者民生選擇和解,但並沒有從根源解決問題,現如今當事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是非常正確的作法,而不是所謂的作秀或者死磕,本來就要將造謠者繩之以法才能消解她和人們的心頭之恨。

這件事情很多人都希望造謠者判刑,但是我們需要等待。

8. 楊州的故事

揚州的歷史故事是:
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尚書》等古籍均有記載,為華夏九州之一。

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邗。公元前486年,吳滅邗,築邗城,開邗溝,連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景觀盛極一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開始了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繁華時期。

為了改善和鞏固民族關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80多年。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爭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為「蕪城」但由於勞動人民數百年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復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兗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隋煬帝開大運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河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今揚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葬於揚州城西北五里吳公台下(後改葬雷塘)。619年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號吳。公元616年,復稱揚州,治所自此在今揚州。

唐代的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多中,揚州始終起著骨幹作用。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揚州專設司舶使,經管對外友好往來。唐代揚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波斯、大食、婆羅門、昆侖、新羅、日本、高麗等國人成為僑居揚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來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的《文選》,旁徵博引,為後人保存了大量已經散失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也是繼虞世南、褚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一。大詩人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公元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吳」,有短時間的經濟恢復。不久,又陷入戰爭的破壞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揚州地為督帥之所,又處漕運要沖,此後鹽漁之利,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又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8萬貫,在全國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趙構在金人的追逼下,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宮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繁榮。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斗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只剩數千人。100多年間,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斗爭。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復發展。在文化上,歐陽修、蘇軾、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

元時,幾次整治運河揚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漕運,揚州又迅速繁華起 來。明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揚州的商業主要是兩淮鹽業的專賣和南北貨貿易。鹽稅收入幾乎與糧賦相等。商業擴大到舊城以外。手工業作坊生產的漆器、玉器、銅器、竹木器具和刺綉品、化妝品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揚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現了睢景臣等一批雜劇、小說家。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張士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堅持了6年。明朝滅後,為阻止清兵南進,南明督師史可法率軍堅守孤城,寧死不降,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城陷後,清軍屠城10日,死者數十萬。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揚州出現空前的繁華。城市人口超過50萬。為當時世界上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當時的揚州,居交通要沖,富鹽漁之利 ,鹽稅與清政府的財政收入關系極大。各地商人增多,紛紛在揚州建起了會館,各有營業范圍和地方特色。同時興起的還有會票——信用匯兌。在文化上,一些鹽商廣結文士,愛好藏書,修建府學、縣學,恢復名勝古跡,對揚州的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這期間出現了以金農、李魚單、高翔、鄭燮、羅聘等「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為代表的揚州學派。揚州戲曲歷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為慶祝乾隆重皇帝80壽辰,以揚州寶應高朗亭為班主的三慶班進京演出,與其它劇種一起,對京劇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揚州的評話、清曲、揚劇、木偶、玉雕、漆器、揚州盆景、淮揚菜餚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國成立後,古城揚州煥發青春,1982年揚州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我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 西 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自隋唐以來隨著城址的變遷,由人工開鑿的城濠和通向古運河的水道。河面逶迤曲折,時展時收,秀麗多姿,保障河改稱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間。當時有位叫汪沆的詩人,寫了一首詠揚州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這個名字就馳名於世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惟揚州有之。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贊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為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游覽勝地。

唐城遺址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有悠久的歷史,那唐朝時期建造的城垣就是見證,也彷彿在訴說著揚州千年的歷史,給人們講訴關於揚州的過去......

揚州有城,始於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末期。歷經秦、漢、魏、晉、宋、齊、梁、陳直至隋、唐,城垣雖有興廢,但城址未變。《夢溪補筆談》載:「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五代時,在牙城東南隅築小城;宋時又築大城,南宋末年築寶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寶佑城夷為平地,僅剩殘破的宋古城。明代和清代,分別在宋大城西南和東南築舊城和新城。

解放初,城牆全部拆除。今在蜀岡之上,南北觀望,仍可清楚地看到狹長高地上有斷續的古城版築城垣的舊跡。1978年南京博物院和揚州博物館對唐牙城進行了調查和發掘,發現了城牆、城門遺跡,初步查清了唐城遺址規模,這對研究唐代揚州是一大貢獻,引起了中外考古學者的極大興趣。

揚州隋一宋城遺址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游覽景點。

門票:10元

地址: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平山堂蜀岡東峰1號

郵編:225000

電話:0514-7340843

交通:1、22路 路公交車

大明寺
位於揚州市區西北2公里蜀岡中峰之上。始建於劉宋大明(457—464)年間,故稱大明寺。

隋時,因寺在城西,又名西寺。隋仁壽元年(601),寺內棲靈塔,塔高9層,故此寺又稱棲靈寺。天寶元年(742),高僧鑒真於寺中講律,十餘年後,東渡日本,傳戒弘法。北宋慶歷(1041—l048)中,歐陽修為揚州郡守建平山堂西側。來末歷元迄明,幾經變亂,大明寺夷為荒丘。明天順(1457—1464)年間,僧福智、滄溟重建,復稱大明寺;萬曆(157—1620)間,郡守吳秀再次建寺;崇禎(1628—1644)間,巡漕御使楊仁願重建大明寺。清康熙時,因諱「大明」二字,正式改名為「棲靈寺」。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幸揚州,御筆改題為「法凈寺」,俗呼「平山堂」,為揚州當時的八大名剎之一。咸豐間因兵火寺圯。同治十二年(1872),鹽運使方波頤、僧悟堂重建。光緒後,殿宇失修,僧皎然募修,並建天王殿。民國11年(1921),日本人高洲太助在揚州立兩淮稽核所,考證出法凈寺即古大明寺,唐時鑒真曾在此受邀東渡日本傳戒弘法,因囑日本文學博士常盤大定為撰碑記,高洲勒石寺內。1934年,邑人汪茂如重修寺宇。1967年8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大明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10月;為紀念鑒真大師圓寂一千二百周年,於寺內始建鑒真紀念堂,文化大革命前,寺為保留寺。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受到沖擊,僧眾被趕離寺,但寺內佛像、文物由於受到國家明令保護,倖免被毀,後移交園林管理所管理。1973年11月,鑒真紀念堂落成,寺廟改作「平山公園」。為迎接「日本國寶鑒真和尚像中國展」,寺廟修繕一新,並改「法凈寺」額為舊名「大明寺」。1980年4月14日,由鑒真弟子在鑒真生前塑成的鑒真和尚夾紵乾漆像,在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護送下抵大明寺,受到揚州市民的隆重歡迎,此次展出計7天,百名僧人舉行了盛大的法會,前來參觀、瞻仰的外賓和全國各地的群眾多達17萬人次。1980年,大明寺交給宗教部門管理,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該寺為省級文物保單位。同年,國務院將大明寺列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寺廟,該寺及所在的蜀岡與瘦西湖等名勝被列為國家級「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

在今古寺門之前,有一古樸典雅的牌樓,四柱三楹,頂為華蓋,中門之上題有「棲靈遺址」四個篆字,背面書「豐樂名區」匾額。寺門兩旁有石獅子一對,為元代揚州宮遺物。寺門東牆上,有石刻「淮東第一觀」五個大字,是清代書法家蔣衡根據秦少游來此游覽所作「滲人若問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的詩句所書。進人山門為天王殿,彌勒佛笑臉相迎,背面為護法韋陀,四大金剛分列兩旁。出殿為甬道,兩側古木參天,濃蔭敝空。甬道中央置兩尊寶鼎,在南道兩旁為東西兩院,東院門額為「文章奧匠」,大門即平遠樓,為大明寺接待賓客處,再外為僧人生活區。西院門額為「仙人舊館」,人門即為平山堂。甬道直通大雄寶殿。大殿面闊三間,帶迴廊,重檐歇山造,前後附加硬山披廊,庄嚴雄偉,正中三尊大佛,正中坐在蓮花高台的是釋迦牟尼佛,左邊為葯師佛、右邊為阿彌陀佛,兩邊拱衛著十八羅漢,佛壇後是「海島觀音」浮雕群像,觀音腳踏鰲,整個畫面中有106尊大小塑像,栩栩如生。

大殿中經幢肅穆、香煙繚繞,穿廊東行為鑒真事跡陳列室,對面為鑒真紀念堂,兩行為歐陽祠、谷林堂及西園,均為揚州名勝古跡,殿右的東園內,為1986年復建的「藏經樓」,面闊五間;單檐硬山,此樓系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的福緣寺的七楹大樓拆遷而來,改建為五楹,前三月台,軒敞疏朗,並以圍牆包納一區,清雅幽靜,僧人生活區亦在其中。整個寺廟融園林於一體,為中國典型的寺廟園林之一。

大虹橋

出揚州新北門西行數百步,就看見一座白石欄桿的圓拱形石橋,橫跨在通向瘦西湖公園的湖面上,這就是著名的「虹橋」,亦稱「大虹橋」。

始建於明朝末年,原是木板橋,因其圍以紅欄,故稱「紅橋」。紅橋的旖旎景色,吸引著眾多的詩人文士來這里吟詩結社。順治年間來揚州作推官的王土禎,曾與揚州諸名士修楔於紅橋,唱和很多,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有一首為:「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桿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王土禎之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兩任揚川鹽運使的盧雅雨,也曾在紅橋修禊。盧雅雨曾作七言律詩四首,依韻和詩的達六千餘人,編次得三百餘卷,可謂洋洋大觀,由於文人雅士的鼓吹,紅橋隨之名揚四海,成為人們嚮往之地。

乾隆元年(1736),將木板橋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後,又在橋上建亭,改「紅橋」為「虹橋」,乾隆皇帝幸游揚州,對虹橋的景色曾作詩贊賞:「綠波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里過,平山迎面送春風、」當時的《夢香詞》也說;「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蕭,處處駐蘭橈。」除了許許多多的詩文,還有不少畫壇高手,作有《虹橋攬勝圖》、虹橋春泛圖》、《虹橋待月圖》等。

今日虹橋改建於1973年,橋由一孔改為三孔、橋面拓寬,橋身拉長,橋面則以城內宋代花崗岩街道條石鑿鋪而成,其形古樸,比舊橋更為壯觀。其做工考究,線條鬢括,為進人瘦西湖各景點的主要通道。

閱讀全文

與杭州吳秀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