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法》中有關利潤分配問題
意思是: 公司在分配利潤時:彌補超過用所得稅的利潤抵補期限,按規定用稅後利潤彌補的虧損。 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後,依法交納所得稅,然後按下列順序分配: 1. 補以前年度虧損(超過5年補虧期) 2. 取法定公積金(一般按10%,且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可不再提取) 3. 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或股利 股份有限公司在提取了法定盈餘公積之後,應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分配:支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任意盈餘公積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提取和使用;支付普通股股利。 股份有限公司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向股東分配股利,但在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後,經股東大會特別決議,可以按照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例用盈餘公積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後,企業法定盈餘公積金不得低於注冊資本金的25%。 另外,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下一年度稅前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5年內不足彌補的,應當用稅後利潤彌補。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以及超過用利潤抵補期限的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餘公積金彌補。 企業以前年度虧損未彌補完,不得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在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不得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舉個例子:例:2000的虧損額1000元,2001年盈100元,2002年虧300元,2003年盈100元,2004年盈200元,2005年盈200元,2006年盈500元。 首先明確:2000年的虧損只能用2001年至2005年的稅前利潤來補,未補完的只能用稅後利潤補。 2002年的虧損只能用2003年至2007年的稅前利潤來補,未補完的只能用稅後利潤補。 2000年的虧損1000元只能用2001年盈100元,2003年盈100元,2004年盈200元,2005年盈200元來彌補,補完後還餘400元虧損,2006年不再彌補。 2002年的虧損300元可用2003年至2007年的來彌補,但2003、2004、2005年的利潤已經先彌補了2000年的,那麼這300元只能用2006年的500元利潤來補,還餘200元的利潤,則2006年要以200元為基礎來交企業所得稅。交完企業所得稅後還有剩餘的可以再來彌補2000年虧損到2005年還未彌補完的部分。 1、計提所得稅(根據稅法規定計算,如計算的應稅所得為負數的,則無需交納所得稅)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2、結轉各項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等 貸:本年利潤 3、結轉各項成本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貸:主營業務成本 等 4、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虧損應以紅字編制)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虧損應以紅字編制) 5、利潤分配業務 由於凈利潤為虧損,不進行利潤分配。
B. 法院受理哪些證券民事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8年4月1日施行新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根據該規定,目前各級人民法院可受理的涉股民事案件類型主要分為與證券權益有關的糾紛和與公司有關的糾紛兩大類,按照與投資者關系密切程度,作了以下分類
證券權益糾紛:
第一類:證券欺詐賠償糾紛。 主要包括四種案件(1)證券虛假陳述賠償糾紛;(2)操縱證券交易市場賠償糾紛;(3)證券內幕交易賠償糾紛;(4)欺詐客戶賠償糾紛。
第二類:證券交易中的糾紛。主要有:證券交易合同糾紛;證券投資咨詢糾紛;證券交易代理合同糾紛;證券回購合同糾紛。
第三類:其他證券類糾紛。主要有:證券認購糾紛;證券發行失敗糾紛;證券返還糾紛;證券託管糾紛;融資融券交易糾紛;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糾紛。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
第一類:股東權益糾紛。主要有:股權確認糾紛;股東名冊變更糾紛;股東出資糾紛 ;公司章程或章程條款撤銷糾紛;公司盈餘分配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股份收購請求權糾紛;股權轉讓糾紛。
第二類:會議效力糾紛。主要有: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效力糾紛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效力確認糾紛;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撤銷糾紛
第三類:其他。主要有:發起人責任糾紛 ;上市公司收購糾紛股東濫用股東權利賠償糾紛;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賠償糾紛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股東利益賠償糾紛;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公司利益賠償糾紛。
C.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法律實踐中與公司有關的民事糾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股權確認糾紛;二、股東名冊變更糾紛;三、股東出資糾紛;四、公司章程或章程條款撤銷糾紛;五、 公司盈餘分配糾紛;六、 股東知情權糾紛;七、 股份收購請求權糾紛;八、 股權轉讓糾紛;九、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效力糾紛;十、 發起人責任糾紛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 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D. 股東利潤沒分配好,未分配利潤分配給股東怎麼計算
公司利潤不分配給股東怎麼辦案例介紹:張是北京某科技公司的職工,1998年,公司設立職工持股會。張某出自5000元入股,公司補貼張某5000元作為入股金,每股1元,張共持有10000股股份。2000年,公司送股2000股,張持股達到12000股。2002年度公司按20%分紅。2002年初,職工持股會做出《職工持股會管理辦法》補充規定,職工休一年以上長病假連續6個月不能正常上班者,所持股份按原值(每股1元)全額退出。同年5月,理事會會議明確已在3月正式通知張等5人退股,不享有自2000年3月起的分紅,資金代為保管。但該5人不同意退股,遂以公司盈餘分配權受到侵害為由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原告張等作為持有被告內部職工股的職工,是被告的股東。被告公司持股會將原告股份做退股處理後,並沒有和原告辦理退股手續,故退股不成立。且股東在公司登記後,不得抽回出資,因此被告以原告連續6個月不上班為由視為原告退股並不支付股息的做法是有過錯的,依法應當支付原告紅利並承擔相關費用。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自益權的一種,指股東基於其公司股東的資格和地位依法享有的請求公司按照自己的持股比例向自己分配股利的權利。對此公司法有規定。公司運作過程中,公司有可供發放的盈餘,但卻以各種理由不正當地拒絕向股東派發盈餘,侵犯股東盈餘分配權而引發的糾紛,都可以稱之為公司盈餘分配權糾紛。此類訴訟的原告為受侵害的股東,被告為公司。##把未分配利潤分配給股東應作分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付股利利潤分配是指企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章程、投資者協議等,對企業當年可供分配的利潤所進行的分配。未分配利潤是經過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利潤分配之後剩餘的利潤,它是企業留待以後年度進行分配的歷年結存的利潤。相對於所有者權益的其他部分來說,企業對於未分配利潤的使用有較大的自主權.企業應通過「利潤分配」科目,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虧損的彌補)和歷年分配(或彌補)後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該科目應分別「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盈餘公積補虧」、「未分配利潤」等進行明細核算。企業未分配利潤通過「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年度終了,企業應將全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並將「利潤分配」.結轉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貸方余額,表示累積未分配的利潤數額;如為借方余額,則表示累積未彌補的虧損數額。
E. 公司盈餘分配權發生糾紛如何解決
公司盈餘分配權發生糾紛的解決方式有:
1、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已作出關於具體分配方案的有效決議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公司按照決議載明的具體分配方案向股東分配利潤;
2、未作出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提交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股東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利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證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第十四條
股東提交載明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的有效決議,請求公司分配利潤,公司拒絕分配利潤且其關於無法執行決議的抗辯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公司按照決議載明的具體分配方案向股東分配利潤。
第十五條
股東未提交載明具體分配方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請求公司分配利潤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但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股東權利導致公司不分配利潤,給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除外。
F. 股權轉讓 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 訴訟主體的確定
一、股東資格確認糾紛
股東與公司之間發生爭議的,應列股東與公司為訴訟主體;股東之間、股東與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間發生爭議的,應列爭議雙方為訴訟主體,必要時公司可以作為當事人參加訴訟。
1.隱名股東的股權確認糾紛
在隱名股東股權確認糾紛中,對相關當事人法律地位以及由此應確定的訴訟地位,司法實務界及理論界認識上並無一定之規則,筆者查閱到已發表的此類案例中,有的案例只列有隱名股東作為原告、顯名股東作為被告(如成都廣誠貿易有限公司與福州飛越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確認糾紛再審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758號民事裁定書),有的案例列隱名股東為原告,而對顯名股東、公司、其他股東一律列為被告(如劉建龍等與湖北蜀峰線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股東資格確認及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申請再審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1431號民事裁定書)。筆者認為,雖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2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以及司法慣例,在隱名股東的確權案件中是將公司及其他股東列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庭審。但是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25條第三款規定:「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及為了便於判決的後續執行問題,建議在隱名股東的股權確認案件中應將公司及其他股東列為共同被告。
2.瑕玼出資股東的股權確認糾紛
瑕疵出資股東提出確權之訴時,適格的被告應當是公司。
附: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關於公司糾紛、企業改制、不良資產處置及刑民交叉等民商事疑難問題的處理意見
關於瑕疵出資股東的資格問題,如果瑕疵出資並不導致公司設立無效,一般情況下不宜輕易否定瑕疵股東的資格。
3.股票及出資證明書交付請求權糾紛
公司成立後拒絕交付出資證明書或股票,股東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給付之訴。
附:《公司法》第31條: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第132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即向股東正式交付股票。
二、股東名冊記載糾紛
公司不及時變更股東名冊或股東名冊登記錯誤的,股權轉讓方和受讓方均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辦理變更手續請求權之訴。轉讓合同約定轉讓方有協助義務而轉讓方不予協助的,受讓方可以轉讓方和公司作為共同被告。
附:《公司法》第32條: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34條: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並應當提交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三、請求公司變更登記糾紛
原股東將仍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受讓股東可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以原股東為被告提起訴訟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造成損失的,要求其原股東承擔賠償責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存在過錯的,應列為共同被告。
附:《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28條:股權轉讓後尚未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原股東將仍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受讓股東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處理。
原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受讓股東損失,受讓股東請求原股東承擔賠償責任、對於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有過錯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受讓股東對於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也有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上述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實際控制人的責任。
第29條:冒用他人名義出資並將該他人作為股東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冒名登記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公司、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以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被冒名登記為股東的承擔補足出資責任或者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部分的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新增資本認購糾紛
有限責任公司新增資本或股份有限公司以當年利潤分派新股,以及股東大會對向原有股東發行新股的種類及數額作出決議,侵犯股東優先認購權的,股東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侵權之訴。
附:《公司法》第34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第178條: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依照本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的有關規定執行。
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註冊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認購新股,依照本法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適用公司法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2.1.6條。
五、股東知情權糾紛
股東的知情權遭受侵害的,股東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侵權之訴。
附:《公司法》第33條: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
第97條: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或者質詢。
第116條:公司應當定期向股東披露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
第165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依照公司章程規定的期限將財務會計報告送交各股東。
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召開股東大會年會的二十日前置備於本公司,供股東查閱;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公告其財務會計報告。
六、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
股東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的糾紛,不同於一般的股權轉讓糾紛。一般的股權轉讓糾紛,股權的受讓方是公司之外的其他主體。而股東請求公司收購股份糾紛,股權的受讓方是公司本身。所以股東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訴訟。
附:《公司法》第74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142條: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
七、股權轉讓糾紛
1.股份轉讓侵權糾紛
公司違反法律或公司章程規定限制股東轉讓股權的,或者以股東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強制轉讓股權或強行代轉讓方決定股權轉讓價格、付款時間或其他條件的,權利受侵犯的股東可以公司為被告提起侵權之訴。
股東以優先購買權被侵害提起訴訟的,應列股權轉讓方為被告,股權受讓方為第三人。
附:《公司法》第71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公司法》第72條,第75條,第138-144條。
2.股權轉讓合同效力或履行糾紛
股權轉讓合同的受讓方與轉讓方就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或其履行發生糾紛的,原則上只列轉讓方和受讓方為當事人。
附:《合同法》第45-61條,公司法第71條。
八、公司決議糾紛
因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受到侵害的公司股東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無效或撤銷的,應列公司為被告。
附:《公司法》第22條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應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已辦理變更登記的,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後,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
九、公司設立糾紛
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為第三人代墊資金,在企業設立後抽回出資的,公司或者其他股東有權要求以其為被告提起訴訟。對於後者,相關權利人可以主張代墊資金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
債權人亦可以未履行出資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為被告,要求其在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補充責任。
附:《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6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認股人未按期繳納所認股份的股款,經公司發起人催繳後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公司發起人對該股份另行募集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募集行為有效。認股人延期繳納股款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請求該認股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13條: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公司債權人請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已經承擔上述責任,其他債權人提出相同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東在公司設立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公司的發起人與被告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公司的發起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股東在公司增資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依照本條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訴訟的原告,請求未盡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義務而使出資未繳足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承擔責任後,可以向被告股東追償。
第15條:第三人代墊資金協助發起人設立公司,雙方明確約定在公司驗資後或者在公司成立後將該發起人的出資抽回以償還該第三人,發起人依照前述約定抽回出資償還第三人後又不能補足出資,相關權利人請求第三人連帶承擔發起人因抽回出資而產生的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十、發起人責任糾紛
公司成立後,發現發起人出資不實的,公司應以所有發起人為共同被告,要求對出資承擔連帶責任。
附:《公司法》第93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足出資的,應當補繳;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十一、公司盈餘分配糾紛
若公司章程無相反約定,股東應享有資產收益的權利。當分紅權遭受侵害時,股東應以公司為被告,要求其分配公司資產盈餘。
附:《公司法》第4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第34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十二、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
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是指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應當對股東承擔損害責任而與股東發生的糾紛。此類糾紛應以損害股東利益的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被告提起訴訟。
附:《公司法》第20條: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152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三、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
股東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買賣股票的,公司可以該股東為被告要求其給付所得收益。
股東、董事、經理及其他人侵佔公司印鑒、財務賬冊的,公司可以侵佔者為被告要求其返還,並賠償因此給公司經營造成的損失。公司公章被侵佔,公司以董事長簽名的訴狀起訴的,應當受理,但董事長已被股東大會罷免的除外。
董事、經理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公司可以董事、經理為被告要求其停止侵害、給付因競業禁止行為所獲得的收益或賠償損失。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控股股東等以不當行為侵害公司利益,公司在不當行為控制之下不能或怠於以自己名義主張權利,公司股東代表公司利益對不當行為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提起訴訟的原告應是公司現任股東,被告應是作出不當行為的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以及相關交易的相對人,公司應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附:《證券法》第47條: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證券公司因包銷購入售後剩餘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賣出該股票不受六個月時間限制。
公司董事會不按照前款規定執行的,股東有權要求董事會在三十日內執行。公司董事會未在上述期限內執行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公司董事會不按照第一款的規定執行的,負有責任的董事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第147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第148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第149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151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監事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的情形的,前述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或者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款規定的股東書面請求後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股東可以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四、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
股東利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債權人可以公司和股東為共同被告,要求股東對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附:《公司法》第20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十五、公司關聯交易損害責任糾紛
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利用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的,公司可以作出不當行為的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以及相關交易的相對人為被告,要求承擔賠償責任。
附:《公司法》第21條: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
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十六、公司解散糾紛
股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其他股東可列為第三人。
附:《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4條:股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
原告以其他股東為被告一並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將其他股東變更為第三人;原告堅持不予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原告對其他股東的起訴。
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應當告知其他股東,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其他股東或者有關利害關系人申請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6條:人民法院關於解散公司訴訟作出的判決,對公司全體股東具有法律約束力。
人民法院判決駁回解散公司訴訟請求後,提起該訴訟的股東或者其他股東又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七、清算責任糾紛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或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未在法定期限成立清算組,或者成立清算組後惡意處置公司財產,導致企業財產流失的,債權人可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或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被告,要求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附:第18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未在法定期限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導致公司財產貶值、流失、毀損或者滅失,債權人主張其在造成損失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因怠於履行義務,導致公司主要財產、賬冊、重要文件等滅失,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實際控制人原因造成,債權人主張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第19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後,惡意處置公司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失,或者未經依法清算,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注銷登記,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第20條:公司解散應當在依法清算完畢後,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G. 股東分紅糾紛
法律分析:對於公司經營的盈餘分配,投資雙方產生分歧。持有較有股份一方要求分紅,股份佔有較多一方不同意。根據《公司法》規定,作為股東享有資產收益權,且公司有盈餘,其有權向公司要求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除非股東之間對分紅有特別規定,否則股東無權拒絕分紅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作為股東享有資產收益權,且公司有盈餘,其有權向公司要求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除非股東之間對分紅有特別規定,否則股東無權拒絕分紅要求。
H. 各大公司之間的糾紛有哪些
與公司有關的糾紛:股權確認糾紛;股東名冊變更糾紛;股東出資糾紛;公司章程或章程條款撤銷糾紛;公司盈餘分配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股份收購請求權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效力糾紛;發起人責任糾紛;其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
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I. 公司的盈餘操縱案例分析
公司的盈餘操縱案例分析 盈餘操縱盡管不像財務欺詐被法規政策所禁止,但過度、過濫的盈餘操縱,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會削弱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造成經濟秩序混亂,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會誤導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損害投資人的利益。為了准確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餘操縱的行為,有必要對盈餘操縱的動機和主要手段進行深入分析。 一、盈餘操縱的動機 1、獲得融資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的資金,許多企業發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願望十分強烈。根據有關證券法規的規定,發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須具備三年盈利的條件,於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條件的企業,為了能上市,採用各種手段進行盈餘操縱,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過配股或增發新股在證券市場進行再融資。由於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理層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上市公司沒有分紅派現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較低,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意願也十分強烈。但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請配股的前三個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屬於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於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於6%。在這種約束條件下,一些經營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設法進行盈餘操縱,以抬高凈資產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兩年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已達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凈資產收益率達不到10%,則前功盡棄,於是在配股或增發新股動機的驅駛下,更會採取各種手段操縱盈餘,以期獲得配股資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控股股東能從上市公司獲得大量的資金。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配股或增發新股融資時,控股股東往往具有很強烈的盈餘管理動機。 2、提高新股發行或配股價格。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從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公司所能夠募集資金的數額取決於股票發行數量和每股發行價格兩個因素。由於我國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有額度限制,在有限的額度內要獲得最大限度的資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等於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為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多少的決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為了爭取到公司的承銷資格,承諾幫助公司進行利潤包裝,在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就產生了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此類問題在配股過程中同樣存在。配股價格一般按該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間市場收盤價平均數的一定比例進行確定。為了盡可能以較高的價格進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莊家推高股價或將股價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但股價需有業績支撐,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盈餘操縱來提高公司業績。 3、二級市場炒作(操縱股價) 企業股票上市後,為維持股價或為使股票價格能達到預期的波動,常利用不實的財務報表,以達到目的。股票價格預期的波動也可能是蓄意地使股價作暫時的下跌,以便操縱者得以廉價購進股票,以取得更大的控制權或待價而沽。 4、扭虧為盈,改善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形象或避免處罰 公司上市對於企業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許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但上市之後卻成為證券市場上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企業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和經營者的聲譽,能力也和上市公司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控股股東與管理者的形象往往與上市公司的形象俱榮俱損。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甚至虧損,公司的股票就會進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隨之受損。更為重要的是,我國證券市場實行的「特別處理」和「摘牌」制度更是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鍾,形成巨大的壓力。按照我國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當年每股凈資產低於面值,就要被實施有別於其他股票的交易制度,在股票名稱之前冠以"ST"符號以示區別;如果連續三年虧損,上市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即被「摘牌退市」。為了避免公司股票被戴上ST,一些公司會竭力操縱粉飾其經營業績,盡可能避免連續虧損情況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出現的上一年巨額虧損,第二年扭虧,第三年又虧損等奇怪現象就不足為奇了。有些上市公司如果已被帶上ST帽子,為了不被退市,這些帶帽公司一般都表現出強烈扭虧為盈的慾望以達到摘帽的目的。如果正常的經營不能保證上市公司擺脫困境,相關的利益關系人必然會進行利潤操縱藉以扭虧。 5、為了業績評價考核,保全職位和獲得高額報酬 當公司盈餘的高低關繫到公司管理層的切身利益(包括報酬和職位)時,管理層就會利用會計操縱手段來使公司業績達到公司內部和市場的預期 二、管理層操縱利潤的手法 盈餘操縱手段可分為會計方法和非會計方法。會計方法主要包括巧用會計政策、費用掛賬、非經營性業務等,非會計方法主要包括關聯交易、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地方政府支持等。 1、巧用會計政策 巧用會計政策是最常見也是最原始的盈餘操縱方法。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壞賬的核算方法、長期投資的核算方法、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產品開發費的核算方法、職工保險金的核算方法等的選用及變更均會對會計利潤數額產生一定影響。會計方法的變更除由於會計准則變遷、採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等正當理由外,往往是為了操縱利潤,盡管會計政策的變更為會計准則所允許,但通過會計政策的變更來操縱利潤的行為容易被審計人員甚至公眾識別,且效果有限,因此,利用這類方法進行盈餘管理的上市公司較少。 通過各類准備金的計提和沖回是上市公司調節損益的一種重要方法。目前,要求提取減值准備的資產有應收賬款、存貨、長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依照現行會計制度,上市公司在各項准備的計提和轉回方面,具有很大的自我調節餘地。這就給上市公司機會利用有關准備的計提和轉回來大幅地調節損益。尤其是有些上市在虧損年度,集中巨額地計提各項准備,當年大虧一把,使企業輕裝上陣,為下年度扭虧為盈作好准備。另外,由於會計制度對企業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可以採用預提或待攤的方式處理,而固定資產大修理的時間及金額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利用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來調節利潤就具有較大的彈性。有些上市公司尤其是製造類上市公司,把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的預提和沖回或待攤掛賬作為調控損益的一種方法。 2、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按新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所發生的該處理的費用,應在當期立即處理並計入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則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之目的。 3、通過其他業務收入進行利潤操縱。 其他業務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業務,其他業務不屬於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但對於一些公司而言,它對公司總體利潤的貢獻確有「一錘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輕工,1997年主業虧損4292萬元,可「慶幸」的是,其在1997年內兼並了長春輕 工業 機械廠,該廠於1997年11月進行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轉讓,凈利達5198萬元,吉輕工也由此當年轉虧為盈,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3%.3.2投資收益。 4、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在利潤表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反映的是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對本年利潤的影響額。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後生」。例如耀華玻璃在1997年度出現業績嚴重滑坡,利潤總額僅有143萬元。但在利潤表中,卻出現了高達3434萬元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此公司也給予了充分的解釋:根據地方財政的有關文件對部分負責科目進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窯之一九機窯停產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問題」,經批准將以前年度「預提的熔窯復置金扣除清理費用的余額1180萬元沖銷」;二是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財政委託貸款利息就地核銷,故將以前年度已計入財務費用的應核銷利息進行調整,計1574萬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經營效益欠佳,根據公司統一實行的工效掛鉤辦法,按年終財政部門清算的工資下浮額相應調整下浮工資,調整以前年度累計計提的效益工資計680萬元。」 5、關聯交易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全流通,股權較集中,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餘操縱是最常用的手法。據蔣義宏對上市公司經理進行調查,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餘操縱的支持率達55.56%(《證券市場導報》,2001.3),另據對滬深兩市2000年的1018家上市公司統計,發生了各類關聯交易行為的有 949家,所佔比例高達93.2%。其中,有488家上市公司向其關聯方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涉及總金額達1217.58億元。在資本經營活動發生了關聯交易的上市公司214家。另有844家上市公司與關聯方存在應收應付款的結算余額,上市公司關聯應收款總額達828億元,關聯應付款總額為237億元。可見,我國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比較泛濫,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成果影響較明顯。 通過近幾年的演化,現在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資產置換、股權轉讓、託管經營、內部轉移定價、出售無形資產、甚至還有「無償贈予」等。 6、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 通過改變交易方式和時間來操縱盈餘的做法在上市公司不斷花樣翻新。一些對外投資較多的上市公司,視被投資企業的盈虧狀況來調節持股比例,以改變對外投資的核算方法,達到操縱盈餘的目的。對於盈利狀況較大的子公司,如持股比例在 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會尋求提持股比例至20%以上,從而改用權益法核算,以增加當期收益;對於連年虧損的子公司,上市公司一般會將持股比例減至 20%以下,從而改用成本法核算,以暫時隱藏該項虧損;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超負荷接受訂單,盡可能多發貨物,向顧客提供特殊信用條件以盡可能提前實現銷售收入;有的上市公司藉助與第三方簽定「賣斷」收益權的協議,提前確認收入;另外有些廣告費較大的上市公司,採用上年度預付或下年度後付的方式來操縱盈餘等等。 7、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給當地上市公司「業績」援助,是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餘操縱的一種特殊現象。從地方利益看,利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對推動地方經濟作用很大。一個地區上市公司的的指標很緊,殼資源十分珍貴。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不忍上市指標作廢或失去寶貴的已上市資格,便不惜向本地區上市公司進行援助,給予政策上的扶植。這樣一來,地方政府的援助就成為許多上市公司操縱盈餘的重要手段。比如,地方政府為扶持上市公司,越權給上市公司減免所得稅和增值稅的退稅;在上市公司業績不理想的情況下,為確保上市公司的利潤,使其達到二級市場上籌資的要求,地方政府往往會直接為上市公司提供財政補貼,有的補貼數額很大,顯然是「業績不夠,補貼來湊」。許多上市公司的補貼收入在利潤表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此外,地方政府通過金融機構對上市公司拖欠的利息予以核銷減免,也是地方政府援助上市公司的一種重要形式。 三、財務報表分析 針對操縱利潤的手法扣,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1、比例分析 通過比例分析,查出年末比年初變動較大的科目,重點核實 2、結構分析 利潤表各項目占收入的比重分析,查找比重變動較大的科目。 3、查看重點科目,看是否金額是否核實。利潤表中其他業務利潤、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年初未分配利潤變動、所得稅費用,要重點查看。 4、查看報表編制會計政策是否正確,是否存在頻繁關聯交易,是否存在費用掛賬和收入費用的入賬截止查看。
J. 誰知道淺議公司盈餘分配涉及的幾點問題及應對
公司一般不會放棄任何一次獲取利潤的機會,這是公司背後所承載的使命和宣言。德國洪堡大學社會學教授漢斯—皮特·米勒也曾說過「公司往往帶著他們的遠見和計劃闖入一片已經穩定的領域,並且會徹底顛覆這片領域,很多原有的公司因為他們的出現而破產。這些新的公司成為市場領導者,這就是毀滅性的創造。但這也是典型的市場經濟活力。」而公司的這種遠見和計劃闖入緣於智力與資本要素的組合,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有利於公司價值及業績提升。股東基於公司經營業績主張盈餘分配,這反映出股東對公司利潤的索取權。實踐中,由於公司盈餘分配政策受法律、公司、股東等因素制約,這是盈餘分配應考慮的問題。
《公司法》第37條、38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審議批准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以及我國《公司法》第167條第3款規定,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該法第167條第4款規定,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在實際公司運作過程中,基於滿足公司未來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例如為增強自身償債能力,擴大生產經營和預防意外虧損,通過減少盈餘股利分配,會增加公司保留盈餘,相當於把股東投資的報酬作為對企業的再投資,從而減少了外部籌資需求,這與公司整體長遠利益及發展應該是一致的。但是過分強調滿足公司未來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即便當公司有可供發放的盈餘的時候,卻以各種理由不正當地拒絕向股東派發盈餘,這侵犯股東合法權益。
《公司法》第100條和第109條規定,股利分配的方案由董事會制定並由股東大會通過,公司股利分配屬於公司股東大會的決策事項。基於股東、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利益保護,股東大會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時,應當以財務報表作為依據,並依法繳納稅款、彌補虧損、提取法定公積金、公益金。現實中存在有些公司存在私設賬外賬、通過往來款項交易少計收入,即便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亦未能全面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加之,一般股東大會的表決是依據資本多數原則,所以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往往成為大股東操縱的工具,這造成了現實中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失衡,不利於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不利於債權人利益保護。
實際上,公司盈餘分配方案影響公司盈餘資金、公司凈值、股權(含控制權)稀釋、股東稅負及財務風險等。公司盈餘分配作為公司實踐操作上的一項激勵機制,應堅持依法分配原則、資本保全原則,統籌考慮多方及長短期利益、保護債權人利益等問題。基於此,筆者認為對公司盈餘分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以便讓公司盈餘這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符合股東及相關利益主體的訴求,也有利於培育市場信心,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處理好盈利、股利與新投資之間的關系。試想當公司不發行新股,公司把盈利一部分作為當期股利,其餘一部分進行新投資。由於存在新的投資,新投資涉及投資回報率,當保留利潤投資回報率大於市場必要報酬率時,一般認為保留利潤盈餘投資可增加公司的價值,故應以市場眼光及視角來審視公司利潤盈餘分配問題,這是公司盈餘分配實踐中應予以關注的問題。
二是融入債權人利益保護機制。資本的來源構成有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而公司的利潤盈餘的部分系所有者權益范疇。基於債權人的利益保護視角,債權人一般傾向於多盈餘少分配股利,這樣可以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公司的償債能力即得到保證,這也是債權人對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進行必要限制所在。如公司舉債能力較強,可以採取較為寬松的股利分配政策,不至於損害債權人利益。
三是適度地實施股票回購。股票回購系指公司有現金時,向股東回購自己的股票,使流通在外的股份減少。股票回購成為公司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一個重要形式,具有避稅效用,股票回購為鼓勵政策提供了一種有效替代形式。根據每股股利等於公司股利總額與公司流通股數的比值,當股票回購時,流通在外的股數減少,每股股利增加,從而會使估價上升,股東能因此獲得資本利得,變相於公司支付給股東現金股利,以此來代替現金股利。由於現金股利稅負較高,資本利得稅負較低,通過股票回購方式其節稅功能明顯。同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有利於向市場傳遞估價被低估的信號,避免股利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是處理好大股東與中小股東利益。處理好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關系關鍵在於公司財務信息獲取要對稱,筆者認為,應完善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聘請承辦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時應聽取中小股東的意見。公司股東盈餘分配涉及中小股東權益糾紛,應先通過內部救濟程序,力求就公司盈餘分配在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尋找平衡點。(作者單位:江西武寧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