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的處理依據
第七條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
(一)國務內院(含政務院及其授權的容主管部門)批準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不涉及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文件或者邊界線地圖;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含軍政委員會、人民行政公署)解決邊界爭議的文件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四)爭議雙方人民政府解決邊界爭議的協議和所附邊界線地圖;
(五)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經雙方人民政府核定一致的邊界線文件或者蓋章的邊界線地圖。
第八條解放以後直至發生邊界爭議之前的下列文件和材料,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參考:
(一)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自然資源權屬時核發的證書;
(二)有關人民政府在爭議地區行使行政管轄的文件和材料;
(三)爭議雙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或者爭議雙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開發爭議地區自然資源的決定或者協議;
(四)根據有關政策的規定,確定土地權屬的材料。
第九條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以外的任何文件和材料,均不作為處理邊界爭議的依據和參考。
2. 土地界限糾紛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承包土地邊界糾紛的解決方法如下:
1、當事人協商解決;
2、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3、對政府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3. 中蘇邊界沖突的介紹
中蘇邊界沖突是指發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高潮時一系列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其中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邊界沖突升級。其中的珍寶島保衛戰(亦作: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幾乎導致了蘇聯和中國兩國之間的戰爭1。中蘇邊界問題是長期存在於中蘇兩國之間的歷史懸案。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中蘇同盟建立,雙方一直不曾觸及邊界問題。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中蘇之間裂痕不斷擴大,邊界爭端也即肇啟,並且隨兩國關系的惡化,邊界沖突不斷升級。面對蘇聯軍事、政治壓力,毛澤東開始考慮調整中國的對外戰略。特別是在蘇聯不斷挑起邊境流血事件、邊界沖突升級後,毛澤東便將中蘇邊界問題納入其對外戰略之中,作為松動對美關系、聯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點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一個重要斗爭手段。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失敗後,尤其是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並提出「有限主權論」,被中國政府認為是個極其嚴重的挑戰2。1969年中蘇邊界出現的武裝沖突及由此引起的中蘇兩國的緊張對峙,是全國解放後軍事斗爭和現代國際關系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努力和雙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邊界沖突未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蘇兩國在戰略上的嚴重對峙,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及軍隊建設都產生了重大而又長遠的影響。
4. 微山湖在山東與江蘇邊界,為什麼全部劃入山東
當我們看到遼闊美麗的微山湖的時候,就知道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山東省,微山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山東省的標志性湖泊,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在微山湖的歸屬問題上,很多人卻一直都存在疑問,它雖然位於山東和江蘇的交界處,但是整個湖泊卻都被劃入了山東省。
後來兩個省份經過長時間的協商之後決定,微光湖湖面屬於山東省管轄,也就是說湖面的面積屬於山東省;而江蘇省為了不讓自己吃虧則是爭得了湖面西部的濕地。
這也就意味著湖泊漲水的時候,山東省管的面積就大一些,水位下降的時候,江蘇省管轄的面積就大一些。
湖泊和濕地兩者的價值倒無從比較,所以也難說到底是誰吃了虧。在面積問題上它們能想出這樣一個兩者都接受的辦法也是很有智慧了。
5. 村民之間的土地邊界糾紛如何處理
我遇到一個土地邊界的老賴他硬把我的地說成他的以前曾多次請村委會的人調解並把界線劃好但他就耍賴我在地里種樹我在家他不去理等我出去做工又把樹拔掉我為這事來回都花了好多錢要跟他說他就走真的好頭疼
6. 中蘇邊界沖突的主要事件
事件經過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沖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後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都聲稱是對方蓄意挑釁,先開火。其後中方打退了對方的進攻,戰斗之後中方控制全島。中方傷亡比對方少。這次戰斗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或「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戰斗中中方軍隊將一輛已經侵入中國境內,行進於封凍江面上的蘇軍當時最先進的T~62坦克裝甲擊毀,迫使其乘員棄車。在該日的戰斗中,蘇方指揮官邊防總隊長列奧諾夫(Д. Леонов)上校陣亡。
1969年3月17日為爭奪坦克,雙方互對炮擊,但均沒能將輛坦克拉回。1969年3月21日蘇方不願讓中國獲得這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組試圖炸毀坦克被擊退。之後蘇軍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層擊破,坦克沉入烏蘇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軍潛水員將這輛坦克打撈出來,之後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並以此為原型作為中國自製坦克的藍本。
戰斗損失
在3月的沖突中,中國部隊陣亡29人,傷68人,失蹤1人。蘇聯方面陣亡不詳,傷94人。整個事件中國部隊共計陣亡71人(包括在4月之後的T~62坦克爭奪過程中陣亡的42人)。
後續事件
中國政府於1969年5月24日發表聲明: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國方面的責任。但是,中國政府仍然准備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
蘇聯政府於1969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沙皇專制政府雖然崩潰了,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該毀滅,沙皇政府從未同中國政府簽訂過任何不平等條約 。 事件經過
塔斯提事件又稱孫龍珍事件,1969年6月10日,中蘇邊界西部地區的新疆塔城地區塔斯提河畔(巴爾魯克山),蘇聯邊防部隊阻撓中國牧民的正常作業,引發沖突,中國牧民孫龍珍(女)被蘇軍開槍打死。附近趕來的中國邊防部隊開火還擊,沖突升級。
戰斗損失
蘇聯方面6人死亡,數人負傷。中國軍隊無一傷亡。
事件後果
隨著東部邊界的沖突,緊張的局勢蔓延到了中蘇邊界的西部區域。 事件經過
1969年7月8日,在八岔島進行航標作業的蘇聯河流鐵道工人與中國知青發生口角,蘇聯方面鳴槍示警未果,導致沖突爆發 。
八岔島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同江市八岔鄉西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國一側,在八岔赫哲族鄉境內(1969年時屬於撫遠縣管轄)。
戰斗損失
蘇聯方面一隻巡邏艇沉沒。一人死亡,三人負傷。
後續事件
雙方政府都在當天迅速地向對方提出了抗議照會,把八岔島事件視為珍寶島沖突後的又一個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前兆。 事件經過
1969年8月13日,中蘇在西部邊界鐵列克提地區再次發生武裝沖突。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巡邏的兩個中國邊防軍巡邏分隊,其中一支巡邏分隊28人(包括3名隨軍記者)被圍全部陣亡。
戰斗損失
中國部隊陣亡28人,被俘1人,後被遣返。蘇聯方面陣亡2人,傷10人。
後續事件
蘇國防部長格列奇科曾建議對中國實施核打擊 。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禮後路過北京,與周恩來等會晤。之後局勢得到緩解。因為雙方都願意防止大規模軍事沖突。根據此次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蘇聯向中蘇邊界增兵。中國開展「深挖洞、廣積糧」的全國性戰備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