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受教育權的案例及法院的判定(字少點)
「齊玉苓訴陳曉琪等侵犯受教育權案」,這是中國最著名的關於受教育權的憲法案例了。如下:
原告:齊玉苓被告:陳曉琪;陳克政;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山東省滕州市教育委員會二審判決時間:2001年8月23日一審法院: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法院: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告齊玉苓因與被告陳曉琪、陳克政、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山東省滕州市教育委員會發生侵犯姓名權、受教育權糾紛,向山東省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齊玉苓訴稱:原告經統考後,按照原告填報的志願,被告濟寧商校錄取原告為90級經財會專業委培生。由於各被告共同弄虛作假,促成被告陳曉琪冒用原告的姓名進入濟寧商校學習,致使原告的姓名權、受教育權以及其他相關權益被侵犯。請求判令各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給原告賠償經濟損失16萬元(其中包括:1.陳曉琪冒領工資5萬元;2.陳曉琪單位給予的住房福利9萬元;3.原告復讀一年的費用1000元;4.原告為將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交納的城市增容費6000元;5.原告改上技校學習交納的學費5000元;6.陳曉琪在濟寧商校就讀期間應享有的助學金、獎學金2000元;7.原告支出的律師代理費5000元、調查費1000元),賠償精神損失40萬元。
被告陳曉琪辯稱:本人使用原告齊玉苓的姓名上學一事屬實,齊玉苓的考試成績雖然過了委培分數線,但她表示過不想上委培,因此她沒有聯系過委培單位,也沒有交納委培費用,不具備上委培的其他條件。本人頂替齊玉苓上學,不侵犯其受教育權。受教育權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權利,齊玉苓據此主張賠償,沒有法律依據,二且其訴訟請求已明顯超過了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訴訟時效。
被告濟寧商校辯稱:本校收到以齊玉苓名義寄來的委培單位證明後,及時對考試成績超過委培分數線的齊玉苓發出了錄取通知書,因此沒有侵犯原告齊玉苓的合法權益。
被告滕州八中辯稱:在齊玉苓與陳曉琪的糾紛中,本校沒有任何侵權行為,不應被列為本案被告。
被告滕州教委辯稱:在90屆中專招生考試中,從報名、考試、錄取到發放錄取通知書的各環節,本被告都嚴格執行了招生政策,在此糾紛中無任何過錯,不應為他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
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齊玉苓與被告陳曉琪均是被告滕州八中的90屆應屆初中畢業生,當時同在滕州八中駐地滕州市鮑溝鎮圈裡村居住,二人相貌有明顯差異,齊玉苓在90屆統考中取得成績441分,雖未達到當年錄取分數線,但超過了委培生的錄取分數線。當年錄取工作結束後,被告濟寧商校發出了錄取齊玉苓為該校90級財會專業委培生的通知書,該通知書由滕州八中轉交。
被告陳曉琪在1990年中專預選考試中,因成績不合格,失去了繼續參加統考的資格,為能繼續升學,陳曉琪從被告滕州八中將原告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領走。陳曉琪之父、被告陳克政為此聯系了滕州市鮑溝鎮政府作陳曉琪的委培單位。陳曉琪持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到被告濟寧商校報到時,沒有攜帶准考證;報到後,以齊玉苓的名義在濟寧商校就讀,陳曉琪在濟寧商校就讀期間的學生檔案,仍然是齊玉苓初中階段及中考期間形成的考生資料,其中包括貼有齊玉苓照片的體格檢查表,學期評語表以及齊玉苓參加統考的試卷等相關材料。陳曉琪讀書期間,陳克政將原為陳曉琪聯系的委培單位變更為中國銀行滕州支行。1993年,陳曉琪從濟寧商校畢業,自帶檔案到委培單位中國銀行滕州支行參加工作,被告陳克政為使被告陳曉琪冒名讀書一事不被識破,曾於1991年中專招生考試體檢時,辦理了貼有陳曉琪照片並蓋有「山東省滕州市招生委員會」鋼印的體格檢查表,還填制了貼有陳曉琪照片,並加蓋「滕州市第八中學」印章的學期評語表。1993年,陳克政利用陳曉琪畢業自帶檔案的機會,將原齊玉苓檔案中的材料抽出,換上自己辦理的上述兩表。目前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的人事檔案中,陳曉琪使用的姓名仍為「齊玉苓」,「陳曉琪」一名只在其戶籍中使用。
經鑒定,被告陳克政辦理的體格檢查表上加蓋的「山東省滕州市招生委員會」鋼印,確屬被告滕州教委的印章;學期評語表上加蓋的「滕州市第八中學」印章,是由被告滕州八中的「滕州市第八中學財務專章」變造而成,陳克政對何人為其加蓋上述兩枚印章一節,拒不陳述。
另查明:1990年,被告滕州八中將當年參加中專考試學生的成績及統招、委培分數線,都通知了考生本人。
1990年的招生辦法,要求報考委培志願的考生必須憑委培招生學校和委培單位的介紹信報名。為滿足這一要求,凡報考委培志願的考生事實上都是自己聯系委培單位並自己交納培費用。被告陳曉琪當時交納了5500元的委培費,原告齊玉苓既未聯系過委培單位,亦未交納過委培費用。
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一、被告陳曉琪停止對原告齊玉苓姓名權的侵害;二、被告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原告齊玉苓賠禮道歉;三、原告齊玉苓支付的律師代理費825元,由被告陳曉琪負擔,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給付,被告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對此負連帶責任;四、原告齊玉苓的精神損失費35000元,由被告陳曉琪、陳克政各負擔5000元,被告濟寧商校負擔15000元,被告滕州八中負擔6000元,被告滕州教委負擔4000元,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給付;五、鑒定費400元,由被告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各負擔200元;六、駁回齊玉苓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按本院核定的實際爭議數額19.5萬元計收5410元,由原告齊玉苓負擔4400元,被告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各負擔300元,被告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各負擔55元。
宣判後,齊玉苓不服一審判決,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理由是:一、陳曉琪實施的侵犯姓名權行為給本人造成的精神損害是嚴重的,應按照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5條規定的賠償標准予以賠償;二、根據當年國家和山東省對招生工作的規定,報考委培不需要什麼介紹信,也不需要和學校簽訂委培合同,滕州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的「滕招辦定(1990)7號」文件中對報委培生工作的規定,違反了國家和山東省的規定,是錯誤的,不能採信。本人在參加統考前填報的志願中,已經根據棗庄市商業局在滕州市招收委培學生的計劃填報了委培志願,並表示對委培學校服從分配,因此才能進入統招兼委培生的考場參加統考,也才能夠在超過委培分數線的情況下被濟寧商校錄取,正是由於滕州八中不向本人通知統考成績,而且將錄取通知書交給陳曉琪,才使本人無法知道事實真相,一直以為成績不合格落榜了,因此也才不去聯系委培單位,沒有交納委培費用。各被上訴人的共同侵權,剝奪了本人受中專以上教育的權利,並喪失了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相關利益。原審判決否認本人的受教育權被侵犯,是錯誤的。
請求二審法院判令:1.陳曉琪賠償因其侵犯本人姓名權而給本人造成的精神損失5萬元;2.各被上訴人賠償因共同侵犯本人受教育的權利(即上中專權利及相關權益)而給本人贊成的經濟損失16萬元和精神損失35萬元。
被上訴人陳曉琪答辯稱: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應當維持。
被上訴人陳克政答辯稱:中專預選考試結束後,齊玉苓私下曾對陳曉琪表示過她不準備上委培學校。正是由於齊玉苓有這個意思表示,所以我提供了鮑溝鎮鎮政府的介紹信和委培合同。當然,以後陳曉琪使用齊玉苓的姓名上學,齊玉苓不知情,但這並不違背齊玉苓本人的意思表示,所以,我們侵犯的只是齊玉苓的姓名權,沒有侵犯齊玉苓受中專以上教育的權利,更沒有因此給其造成任何精神損害。
被上訴人濟寧商校答辯稱:侵犯齊玉苓的姓名權,完全是由陳克政精心策劃並實施的,如果有其他具體行為人明知是假,還為陳克政編造或更改檔案材料,應當追究具體行為人的責任。濟寧商校履行了自己應盡的審查義務,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濟寧商校在陳曉琪、陳克政實施的侵犯姓名權方面有故意行為,因此濟寧商校沒有給齊玉苓造成任何精神損害。
被上訴人滕州八中答辯稱:滕州八中於當年以張榜公布的形式將齊玉苓的統考成績及委培分數線進行了通知。齊玉苓合法權益在1990年就已經受到陳曉琪、陳克政的侵犯,而滕州八中的財務章是1992年4月才刻制的,以加蓋了變造的財務章讓滕州八中承擔侵權責任,於理不通。
被上訴人滕州教委答辯稱:滕州教委在1990年的中專招生工作中,從考試到錄取以及考生錄取通知書的發放,都是嚴格按招生政策規定的程序進行。齊玉苓被他人冒名上學,與我委無關。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一審認定被上訴人滕州八中已將上訴人齊玉苓的統考成績及委培分數線通知給齊玉苓本人,沒有證據證實,不能成立。
被上訴人滕州教委承認是上訴人齊玉苓本人填報了委培志願。因此被安排在統招兼委培考場參加考試。
上訴人齊玉苓在被上訴人滕州八中畢業以後,其戶口是由被上訴人陳克政持齊玉苓的錄取通知書遷出。
被上訴人陳曉琪至今仍使用上訴人齊玉苓的姓名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工作,自1993年8月到2001年8月,共領取工資計52043元。
滕州市1997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為100元,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為110元,1999年7月至今為143元。
上訴人齊玉苓於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在山東省鄒城市第二十中學(現為第四中學)復讀,其間支出復讀費1000元。1993年6月份,齊玉苓向有關部門交納6000元城市增容費後轉為非農業戶口。同年8月,齊玉苓又就讀於鄒城市勞動技校,交納學費等費用5000元。1996年8月,齊玉苓被分配到山東魯南鐵合金總廠工作。自1998年7月,齊玉苓曾有一年多時間下崗待業。
以上事實,由棗庄市招生委員會證明、體格檢查表、學期評語表、收款憑證、文檢鑒定書、常住人口登記表、中國銀行滕州支行的證明、滕州市民政局的證明以及當事人陳述等證據證實。
除此以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確認了一審查明的其他事實。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齊玉苓所訴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侵犯姓名權、受教育權一案,存在著適用法律方面的疑難問題,因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定,報請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對本案研究後認為:當事人齊玉苓主張的受教育權,來源於我國憲法第46條第一款的規定,根據本案事實,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外,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據此,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釋(2001)25號司法解釋批復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憲法第46條、最高人民法院(2001)法釋25號批復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判決如下:一、維持一審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二、撤銷一審民事判決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三、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於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10日內,賠償上訴人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7000元,被上訴人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四、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於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10日內,賠償上訴人齊玉苓因受教育的權利被侵犯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按陳曉琪以齊玉苓名義領取的工資扣除最低生活保障費後計算,自1993年8月計算至陳曉琪停止使用齊玉苓姓名時止;其中1993年8月至2001年8月,共計41045元),被上訴人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五、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於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10日內,賠償上訴人齊玉苓精神損害費50000元;六、駁回上訴人齊玉苓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0910元,由上訴人齊玉苓負擔8984元,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負擔1926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0910元,由齊玉苓負擔8984元,陳曉琪、陳克政、濟寧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負擔1936元。
⑵ 趙麗穎維權案二審勝訴,該案件有何爭議
這個案子,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原告方是趙麗穎,被告方是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東莞某食品有限公司。案子的緣由就是他們涉嫌盜用趙麗穎的肖像,以及趙麗穎的姓名,沒有經過趙麗穎這方的同意之後擅自使用。讓很多消費者誤以為是趙麗穎代言,無疑對於趙麗穎名譽是一種損害。、
在2021年1月份,鞠婧禕來到廈門打官司,將廈門一家公司告上了法庭。因為涉嫌侵犯自己的肖像權,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這些關系大多都是有一個共病,就是使用人肖像權的時候,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違反法律法規。通常這些官司大多,以敗訴而結尾。
⑶ 在司法案例中,關於名人姓名權侵權法院是如何認定的
今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並且能夠鮮明地體現尊重人格尊嚴和保護人格權的人文主義立場。
⑷ 齊玉苓案件中她受侵犯的是姓名權還是受教育權
齊玉苓訴陳曉琪一案第一審由山東省棗庄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999年5月18日判決,第二審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01年8月23日作出判決。案件的基本事實是,齊玉苓有陳曉琪均系騰州八中90屆應屆初中畢業生,當時同在騰州市鮑溝鎮的圈裡村居住,二人相貌有明顯的差異。陳曉琪1990年
中專預選考試時成績不合格失去了參加統考以及報考委培的資格。上訴人齊玉苓通過初中中專預選後,填報了委培志願,並被安排在統招兼委培考場,
表明其有接受委培教育的願望。齊玉苓統考的分數超過了委培分數線,濟寧商校已將其錄取並發出了錄取通知書,但由於騰州八中未將統考成績及委培分數線通知到齊玉苓本人,且又將錄取通知書交給前來冒領的陳曉琪,才使得陳曉琪能夠在陳克政的策劃下有了冒名上學的條件,又由於濟寧商校對新生審查不嚴,在陳曉琪既無准考證又無有關單位證明的情況下予以接受,才使得陳曉琪冒名上學的目的得以實現,時齊玉苓失去了接受委培教育的機會。由於陳曉琪冒名上學後騰州教委幫助陳克政偽造體格檢查表,騰州八中幫助陳克政偽造學期評語表,濟寧商校違反檔案管理辦法在陳曉琪畢業時讓其自帶檔案,方給陳克政提供了撤換檔案材料的機會,才使陳曉琪冒名上學至參加工作,從而使侵權能夠延續。該侵權是由於被上訴人陳曉琪、陳克政、騰州八中、騰州教委的故意和濟寧商校的過失造成的。這種侵犯姓名權的行為,
其實實質是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各被上訴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之前,請示了最高人民法院,以下是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案所作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83次會議通過法釋[2001]25號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9]魯民終字第258號《關於齊玉苓與陳曉琪、陳克政、山東省濟寧市商業學校、山東省騰州市第八中學、山東省騰州市教育委員會姓名權糾紛一案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我們認為,根據本案事實,陳曉祺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了齊玉苓依據憲法規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並造成了具體的損害後果,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⑸ 律師請進,父母單方可以更改小孩的姓名嗎
我以為是監護人就可以,你可以咨詢律師。 未滿18周歲的公民需要更改姓名的,可由父母或撫養人提出書面申請,經戶口登記機關核實情況後予以變更;對18周歲以上的公民,原則上不予更改,確有正當理由需要更改姓名的,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如屬幹部、職工還須持所在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准予更改的證明,經責任區民警審查,派出所長提出意見,報上級戶籍管理部門審批同意後,才可給予更改。對依法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正在受刑法處罰的人和正在勞教的人,一律不得更改姓名 ---------------------------- 父母離婚後 孩子能否改姓? 更新時間: 2005年06月23日 -------------------------------------------------------------------------------- 姓名,是公民用以表明自己,從而與其他公民相區別的符號。姓名權,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是公民一項重要的人格權。 盡管姓名只是一個符號,但對於五千年文明的國度,這個符號被賦予很多的含意,許多人把它與血緣繼承關系、撫養關系等聯系在了一起。於是乎,離婚後變更子女姓氏引起的糾紛不斷見諸媒體,一些案件長期纏訟得不到解決。子女姓氏問題在夫妻關系存續中一般不會發生糾紛,多是離婚後父母雙方不能達成協議,子女年幼尚無表示自己意志的能力,於是就引發了不少關於子女姓氏之爭的訴訟。 背景資料——姓名權是一項人格權 姓名權,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是公民一項重要的人格權。 姓名權包括命名權、使用權和變更權。命名權,是指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姓名。每一個公民都有權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決定自己的姓名,任何人無權干涉。 一般情況下,我國公民出生後進行戶籍登記時,可由父母協商確定子女的姓名。子女長大到有識別能力時,還可以自己選擇姓氏,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如果子女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則還可以自行決定姓父母的姓氏之外的姓,並可更名。 無論子女處在哪個成長階段,父與母之間在行使子女姓名權的問題上始終是平等的。而在司法實踐中,有關子女姓名權的糾紛往往是在離異父母間產生的,特別是在姓氏的問題上。當前更改子女姓名的主要是離婚後的女性,具體情況有三種: 一是認為自己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管理、監護的權利,包括更改子女的姓名。 二是男方不盡撫養義務,給女方和子女造成生活、教育等一系列困難。女方認為已經斷絕一切關系了,索性就更改子女的姓名。 三是婚姻存在時矛盾深厚,女性離婚後受到社會、精神等方面巨大的壓力,為擺脫精神上的痛苦而更改子女姓名。 其實,子女是父母雙方的,我國頒布實施的新《婚姻法》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子女無論隨父或隨母姓,都改變不了子女與父母的血緣和撫養關系。那種認為子女必須隨父姓的觀念是極端錯誤的,而以子女更改姓名為由,不盡撫養義務則更是違法的。 以案說法——姓氏之爭引發訴訟之戰 5齡童姓氏被改丈夫告前妻侵權 案例一: 李某和高某婚後感情不和,雙方協議離婚,女兒李鈴(5歲)由母親高某撫養。在高某撫養女兒李鈴時,將女兒李鈴的姓名變更為高鈴,並於2003年6月向公安機關辦理了女兒李鈴的姓名變更。原告李某不服,以被告高某侵權為由,於2003年8月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高某恢復女兒原名。 判決: 法院在一審判決中支持了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判令高某恢復女兒原名,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生效。 評析: 《婚姻法》規定,父母均享有子女隨其姓的權利,但對子女個人來說,其姓名一般是出生後由父母雙方協商一致而確定的,因此,當父母離婚後,也應當經過雙方協商後再更改子女的姓名,這樣的做法才與《婚姻法》提倡婚姻家庭關系平等的原則相一致。而且,未滿10周歲的孩子因生理、心理方面的不成熟,在表達自身意志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障礙,甚至於自身的意志都並未真正形成,應由父母的合意來代替其自身的意志,行使民事權利。 這種權利行使方式是基於父母子女之間的親屬身份關系而產生的,此時父母雙方可以共同給子女取名、更名,而且雙方的權利是平等的。在子女未獲得表意能力之前,父母一方擅自變更子女姓名的行為,實際上違反了父母在決定孩子姓名權問題上的平等原則。 從根本上說,父母一方擅自變更子女的姓名,侵犯的是另一方基於姓名而享有的對子女的親權。 為爭「冠姓權」離異夫妻上公堂 案例二: 趙先生與黃女士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12歲的兒子趙康偉隨母親共同生活,趙先生不定期地去前妻處探望兒子。 有一天,趙先生在檢查兒子作業時發現兒子已改名為「章浩羽」(黃女士父親姓章),趙先生認為黃女士不應擅自改兒子的名字,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兒子原來的姓名。 判決: 鑒於孩子已超過了10周歲,具備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法院征詢了他本人的意見。在法官面前,孩子沉默了半天才說,名字是自己和媽媽一起查字典改的,自己也喜歡更改後的姓名,願意叫「章浩羽」這個名字。於是,法院判決駁回了趙先生的訴請,認為孩子更名為「章浩羽」符合法律規定。 評析: 父母作為子女的監護人,在確定子女的姓名時,應該從子女的利益出發,並盡可能地考慮他們的意志,維護子女的姓名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父母雙方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由於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具備一定的表達自己意願的能力,所以從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會考慮他們的意見。 本案中孩子的年齡已超過了10周歲,應考慮其本人的意見。孩子自己同意更名為「章浩羽」,並不違反法律規定。 專家提醒——以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為前提 目前,隨著離婚率的上升,父母單方更改孩子姓名的情況逐漸增多。由於父母單方更改孩子姓名,造成另一方的不滿,有時會出現拒絕給付撫養費等很多「後遺症」。 對於這一問題,有關專家認為,離婚後,有的父母因子女與實際撫養人一方姓氏不一致,就要更改姓名,忽視了未成年子女的真實意願,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負面影響。 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姓氏只是一個人的符號,淡化姓氏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必然趨勢。此外,對父母離異的子女來講,他們應當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使用父姓或母姓或其他姓氏,也有權選擇自己喜歡使用的名稱。 總之,離婚後,父母單方給孩子更改姓名還是應該慎而又慎的,作為父母尤其要從保護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出發,這才能將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⑹ 列舉5個侵犯他人姓名權的案例。
侵犯他人姓名權的案例。
案例一
2000年至2001年期間,原告徐誠被某市招生辦派往下屬某區招生辦協助進行中專、技校的招生工作。2000年8月,被告李樺以「徐成」的名義,向省招生辦公室寫檢舉信,聲稱考生張劍「在入學考試時,系他人冒名頂替參加」。
並在信中稱「我是市招生辦幹部,現協助某區招生辦進行本年度中專、技校招生工作,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對此事予以反映,本著對國家、對學校、對張劍本人負責的精神,懇請省招生辦領導予以查處此事。」省招生辦接信後對此事認真進行了調查核實,並進行了考卷筆跡鑒定。
8月28日,省招生辦復信「徐成」,說明「參加考試系張劍本人所為,無冒名頂替現象」。徐誠接信後,感到莫名其妙,就向市招生辦及有關部門反映此事,要求調查事實真相。
2001年3月,經鑒定:檢舉信是被告李樺書寫。在調查取證及進行鑒定的7個月內,徐誠因精神壓力大,受到一定的精神損害。
案例二
江某為能趕上其男友即林某所在單位的分房,因其未到法定婚齡,不能辦理婚姻登記手續,於是,謊稱其身份證已丟失,以購買進口葯需要居民身份證為借口,向張某借用身份證。
隨後,江某假冒張某之名到其單位開出婚姻登記介紹信,並拿走張某所在地的公共戶口薄,與林某一起去民政局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
江某的假冒行為後被張某發現,張某認為江某的假冒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權,並因此承受了強大的社會壓力和精神打擊,於是要求江某賠償損失5000元並賠禮道歉。
案例三
原告A系某公司的股東、董事,在A未參加董事會的情形下,B董事直接在董事會決議等文件上偽造A的簽名,致使A變成了公司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A認為,B的行為是公司職務行為,因此公司未經其同意而盜用其姓名,侵犯了其姓名權,要求法院確認上述盜用姓名的侵權事實,並要求被告公司撤回相關的工商登記,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案例三
第3562067號「易建聯Yi Jian Lian」商標(即爭議商標)由案外人名樂公司於2003年5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並於2005年9月被核准注冊,其專用期限至2015年9月,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服裝、柔道服、足球鞋等。
2009年5月,經商標局核准,爭議商標轉讓給易建聯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建聯公司)。2006年3月,易建聯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評委)請求撤銷爭議商標。
評審期間,易建聯提交的新浪網網頁列印件等證據載明:易建聯自1999年開始從事籃球訓練,2002年入選廣東隊,同年入選國家青年隊。2002年獲得亞洲青年籃球錦標賽冠軍,2003年獲得全國男籃甲A聯賽亞軍。
網頁列印時間為2006年3月。2009年11月,商評委作出商評字〔2009〕第33584號《關於第3562067號「易建聯Yi Jian Lian」商標爭議裁定書》,認定:易建聯系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在爭議商標申請注冊之前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社會知名度。
易建聯公司未經易建聯授權,將與其姓名相同的文字申請注冊商標,侵害了易建聯的姓名權,違反了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裁定:爭議商標予以撤銷。易建聯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案例四
幾年前,高先生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期房購銷合同,約定房地產公司保證在高先生入住之日起1年內為其辦理房屋產權手續,如現房實測面積與期房預測面積發生變化時,按實測面積交納相關稅、費。
高先生入住後不久,房地產公司通知他到公司交納辦理房屋產權證所需的契稅、過戶費及印花稅,高先生交納了全部費用,並將私人印章交給房地產公司。因高先生購買的期房實測面積大於預測面積,辦理產權證需按實測面積重新簽訂《北京市內銷商品房買賣契約》。
房地產公司在高先生在場的情況下,填寫了3份內容相同的《北京市內銷商品房買賣契約》,同時在乙方簽字處填寫了高先生的名字,並加蓋了高先生的私人印章。
半年後,房地產公司將房屋的產權證、新合同及高先生的私人印章交給高先生,並向他講明新合同是為了辦房產證而簽訂的,雙方仍沿用舊的期房購銷合同。
後高先生起訴至通州法院,稱簽訂新合同他不知道,此合同中減少了許多對他有利的條款。房地產公司為自身便利,冒用他的姓名侵犯了他的利益,要求房地產公司承認錯誤、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00元。
訴訟過程中,房地產公司辯稱,我公司為高先生的利益使用其姓名,且我公司與高先生實際履行的仍是舊合同,沒有給高先生造成經濟和精神損失,不構成侵犯他的姓名權。
案例五
2005年6月份,被告王某、李某准備登記結婚,因李某全家搬遷,戶籍丟失,無法辦理結婚登記。王某隨找到自己妹夫姨家(即原告方某家)親戚,稱未婚妻戶籍登記丟失,無法辦理結婚登記,想用方某的戶口薄和身份證附李某的照片去辦理結婚登記。
當時方某在外務工,只有父母在家,其父母想只是借用女兒的戶口簿和身份證,不會有什麼問題,就同意把女兒的身份證和戶口簿借給王某使用。2005年6月24日,王某、李某登記結婚,結婚證上是方某的名字。
後方某務工回家得知此事,找到王某、李某兩人要求用他們自己真實姓名登記結婚。2005年9月5日,王某、李某到登記機關辦理了離婚,又於2005年9月8日以雙方真實姓名重新登記結婚。方某戶籍薄上留下了「離異」字樣,引起了男友對其有「婚史」的誤解,無奈之下訴至法院。
⑺ 「袁米」被判侵權,該案件起到了怎樣的警示作用
一度在薇婭直播房間熱銷的「袁米」,是袁隆平院士親自受權的?跟袁隆平院士有什麼關系?4月26日,湖南高院通告,經法院宣判評定,「袁米」侵害袁隆平的姓名權和肖像權。
法院覺得,袁隆平院士為全人類糧食生產安全做出傑出貢獻,針對其名字及肖像,各種社會發展行為主體均理應給予重視,並謹慎、標准地應用。尤其是行業行為主體,在宣傳策劃其與袁隆平的協作時理應秉持著求真務實的標准,不可捏造和誇大其詞彼此相互之間的協作水平,以做到欺詐顧客並獲得利益的目地。
此案中,袁米公司未經同意許可,在宣傳推廣海水稻等企業設備的相關文章中對袁隆平名字及肖像開展盈利性應用,但並不可以取證證實袁隆平與其說宣傳推廣商品中間的聯系水平,也不能證實該關系水平與其說涉案人員宣傳推廣文章內容中所講內容相符合。
法院覺得,袁米公司的該盈利性應用個人行為損害了隆平高科獲得的對袁隆平名字及肖像的商業服務獨享批准應用利益,且有悖誠實信用原則和認可的商業倫理,非常容易致使用戶搞混錯認,並提升誤購風險性,歸屬於不正當競爭法法第二條和第六條第四項制度性的知識產權侵權情況。遂宣判袁米公司馬上終止盈利性應用袁隆平名字和肖像的知識產權侵權個人行為,並賠付隆平高科財產損失10萬余元。
一審判決做出後,彼此當時人均提到起訴。二審湖南高院宣判:駁回申訴,檢察院抗訴。
⑻ 李佳琦人格權糾紛案,該案件的詳情始末是什麼
這件事得從去年9月份說起。
去年 9 月,畢某、盧某在杭州注冊成立了美腕(杭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佳琦影視文化發展(杭州)有限公司。在未授權的情況下,冒用李佳琦名義生產、銷售“李佳琦嚴選”自熱速食,並在包裝中使用了李佳琦的肖像。
李佳琦的粉絲發現後將侵權產品郵寄給了李佳琦。今年 3 月,李佳琦起訴兩家公司,要求其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 106 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在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在產品名稱、包裝上使用其姓名和肖像,侵犯了李佳琦的姓名權和肖像權。因李佳琦未證明兩被告因此所獲得的利益,故根據其知名度、被告的過錯程度等,酌情認定其經濟損失為 16 萬元。
所以對於明星(網紅)來說自己的肖像權更容易被人侵犯,如果自己的肖像權被人侵犯了可以通過法律保護自己。
⑼ 邁克爾·喬丹贏了姓名權 警示意義有多大
隨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力度越來越大,靠「山寨」來發展「馳名商標」的創品牌行為必將走向沉寂
最高人民法院8日對再審申請人邁克爾·傑弗里·喬丹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10件案件進行公開宣判。根據判決,邁克爾·喬丹對中文「喬丹」享有姓名權,對拼音「QIAODAN」「qiaodan」不享有姓名權。由於這是邁克爾·喬丹在中國系列商標權訴訟的首勝,作出判決的主體又是最高法院,業內人士普遍將之視為對搭國外名人便車的「山寨」營銷行為的警示。
然而回到判決本身,我們又不得不說,這種警示意義目前看還相對有限。首先我們要看到,本次最高法院宣判的10個案件中,喬丹只贏了3個。在中國司法主場內展開的這一系列共68個喬丹商標權糾紛案件中,目前喬丹也只勝了這3個。屢訴屢敗、屢敗屢訴的標簽並未因此而完全撕掉。
再來看看最高法院支持邁克爾·喬丹那三個案件的裁判理由:因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邁克爾·傑弗里·喬丹對「喬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權,違反商標法規定,應予撤銷,故判決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被訴裁定及一、二審判決,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針對爭議商標重新作出裁定……
不難看出,與其說這是一起「商標權」官司,還不如說這是一起「姓名權」官司。盡管20多年的商標法中,就已有了在先權的規定,但在過往的司法實踐中,關於商標行政糾紛中涉及在先姓名權保護的標准和條件等問題長期處於不甚明確的狀態。最高法院終於通過這一契機,為同類裁判提供了一批鮮活的指導案例。
這3宗個案喬丹為什麼能勝?主要是因為被判決不能使用的3件商標均系注冊時間不足5年、在周邊其他類商品(如游泳衣、裝飾品、啤酒飲料等)上的防禦性商標。也正因為這些商標還是防禦性、未投放市場的,喬丹的勝訴對喬丹體育目前正在使用中的商標其實沒什麼影響。進而言之,它對喬丹體育「碰瓷」體育名人的「山寨」營銷行為還很難產生實質性的警示。
邁克爾·喬丹很清楚他贏得的三宗訴訟的意義,他在最高法院宣判之後的聲明中表示了「欣慰」,並稱「最高人民法院認可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的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和我並沒有任何關聯。」
飛人喬丹於上述聲明中的無奈不難讀出,商業利益暫且不說,只好先告訴中國的消費者,喬丹體育及其產品與之沒有任何關聯。喬丹體育則在判後的聲明中,極力宣揚「喬丹」乃是他們努力打造的「民族品牌」。我們其實心知肚明,「喬丹」所指向的,就是那位籃球場上的飛人。隨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力度越來越大,靠「山寨」來發展「馳名商標」的創品牌行為必將走向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