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陝西王榮的糾紛

陝西王榮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2-07-17 03:28:38

① 求漢朝皇帝和有名的公主,皇親國戚的資料

①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里(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妣呂雉。邦公國號西漢高祖,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 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生八子:長庶齊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呂雉生。三子和意,戚後生,封趙王,後被呂雉所殺。四子恢,梁王,後自殺。五子文帝恆,先封代王,後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於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歲,葬於霸陵。六子友,先為淮陽王,後為趙幽王,後自殺,生二子:遂(趙王)、昂(膠西王)。七子建,燕王,後被呂雉所殺。八子長,淮南王,後被文帝廢王。

② 漢惠帝劉盈,謚號孝惠,生於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歲,年僅十七歲時登基,在位七年,卒於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歲,壽二十四歲。盈公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安陵。妣張氏、馮氏二妣雙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後呂雉暗害。次子強為淮陽王,後卒,無嗣。次子不疑為恆山王,後卒。次子弘為襄城侯。次子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

③ 漢文帝劉恆,謚號孝文帝,廟號太宗。生於公元前二○二年,漢高祖劉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呂後死,周勃等殺少帝呂產,迎恆公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登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並減輕刑罰;勵行節約,興修水利,加速農業生產,加強中央集權;駐軍北方,增強邊境防禦。漢朝由此趨向安定繁榮。在位二十三年,卒於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霸陵。妣竇氏。生四子:長子景帝啟、次子武(梁孝王,後為梁王)、三子代王參、四子梁王揖,後謚梁懷王,無子。

④ 漢景帝劉啟,謚號孝景帝。生於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歲登基。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繁榮,國內殷富,府庫充實;同時實行「削藩」,任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集權中央,削弱諸侯王之力量;國泰民安,世稱文帝與景帝統治時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陽陵,坐東向西。生十四子:河間王德、臨江王閼(無子)、淮陽王餘、汝南王非、臨江王榮(太子,後廢,無嗣)、廣川王彭祖、漢武帝徹(先封膠東王)、長沙王發、中山靖王勝、膠西王端、廣川王越(子齊為廣川王,後絕)、膠東王寄、清河王乘(無嗣)、常山王舜。

⑤ 漢武帝劉徹,謚號孝武帝。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於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據、齊王閎、燕王旦、廣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漢昭帝弗陵。

⑥ 漢昭帝劉弗陵,嬰兒號鉤弋子,字不,號堯母門。謚號孝昭帝。生於公元前九四年,卒於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歲,八歲時登基,武帝劉徹之少子,無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滿十八歲開始親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平陵。

⑦ 漢宣帝劉詢,名病已,謚號孝宣帝。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前四九年,漢武帝劉徹之曾孫(太子據,生三子:進(進,生一子:漢宣帝詢)。據公因發動奪宮事敗,三子同時遇害,劉詢為祖母史家收養,居於民間。公元前七三年戊申歲,霍光等將其從民間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歲。生五子:漢元帝奭、欽(淮陽王)、囂(定陶王)、宇(東平王)、競(中山哀王)。

⑻ 漢元帝劉奭,謚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生於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歲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於匈奴呼韓單於。卒於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歲。生三子:漢成帝驁、濟陽王康(生一子:漢哀帝欣)、中山孝王興(生一子:衎)。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渭陵。

⑼ 漢成帝劉驁,謚號孝成帝,廟號同宗。生於公元前五一年,卒於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歲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歲。葬於延陵。

⑽ 漢哀帝劉欣,謚號孝哀帝,生於公元前二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年,漢元帝劉奭之庶孫,父為劉康,成帝養子。公元前二二年,劉康去世,年僅三歲的劉欣嗣立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歲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夷陵。

⑾ 漢平帝劉衎,小名箕子,謚號孝平皇帝,是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興之子。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歲,九歲時登基,後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康陵。

⑿ 更始帝劉玄,生於公元?,卒於公元二五年,漢景帝劉啟之後裔,長沙王發之五世孫,公元二三年癸未歲二月登基。劉秀稱帝後,廢為淮陽王,後被赤眉軍勒死,在位三年。

漢代稱皇帝的女兒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漢代共13位公主與匈奴和親.下面介紹3位比較出名的。

烏孫公主: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漢武帝以宗室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為公主,嫁給烏孫王獵驕靡為右夫人,匈奴於是也嫁女烏孫王為左夫人。烏孫兩娶,表明已不再一面倒,匈奴嫁女,說明欲擊烏孫已力不從心,而烏孫與漢朝聯姻使匈奴不敢輕舉妄動。《漢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侍御數百人,贈送其盛」。
細君公主到達烏孫後,隨從工匠為她建造了宮室。漢朝每隔一年還派使者帶著帷帳錦綉等前往探視。約—年後,烏孫王獵驕靡因自己年紀已老,想使細君公主嫁給孫子岑陬(軍須靡),細君公主不願意,上書漢朝。漢武帝要她為了聯合烏孫共擊匈奴的大局,服從烏孫的風俗習慣。獵驕靡死後,軍須靡繼位烏孫王。細君公主嫁軍須靡後,生有一女名少夫。她因語言不通。生活不習慣,思念家鄉等原因,心情憂郁,在烏孫生活僅三年之後就去世了,留下一首《悲愁歌》表達了這種情感: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解憂公主:
烏孫公主憂郁而死,烏孫王岑陬再向漢廷求婚。漢武帝選派楚王劉戊之女兒解憂,仍以公主身份嫁與岑陬。解憂公主豐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氣慨,若出征疆場。參與軍國大事,堪稱運籌帷幄,於烏孫國之政治產生深遠之影響。
漢宣帝甘露初年,昔日之及笄少女,已是黃發垂髫。感時傷逝,蕭索蒼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乃上書請求回國:「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漢宣帝為之動容,乃派人迎歸。解憂公主於漢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長安,此時公主年已七十。

② 請問漢皇帝劉季劉盈劉恆劉啟劉徹劉弗陵劉病已各自的功勞和過錯是什麼

①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里(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妣呂雉。邦公國號西漢高祖,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 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生八子:長庶齊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呂雉生。三子和意,戚後生,封趙王,後被呂雉所殺。四子恢,梁王,後自殺。五子文帝恆,先封代王,後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於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歲,葬於霸陵。六子友,先為淮陽王,後為趙幽王,後自殺,生二子:遂(趙王)、昂(膠西王)。七子建,燕王,後被呂雉所殺。八子長,淮南王,後被文帝廢王。

② 漢惠帝劉盈,謚號孝惠,生於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歲,年僅十七歲時登基,在位七年,卒於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歲,壽二十四歲。盈公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安陵。妣張氏、馮氏二妣雙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後呂雉暗害。次子強為淮陽王,後卒,無嗣。次子不疑為恆山王,後卒。次子弘為襄城侯。次子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

③ 漢文帝劉恆,謚號孝文帝,廟號太宗。生於公元前二○二年,漢高祖劉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呂後死,周勃等殺少帝呂產,迎恆公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登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並減輕刑罰;勵行節約,興修水利,加速農業生產,加強中央集權;駐軍北方,增強邊境防禦。漢朝由此趨向安定繁榮。在位二十三年,卒於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霸陵。妣竇氏。生四子:長子景帝啟、次子武(梁孝王,後為梁王)、三子代王參、四子梁王揖,後謚梁懷王,無子。

④ 漢景帝劉啟,謚號孝景帝。生於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歲登基。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繁榮,國內殷富,府庫充實;同時實行「削藩」,任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集權中央,削弱諸侯王之力量;國泰民安,世稱文帝與景帝統治時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陽陵,坐東向西。生十四子:河間王德、臨江王閼(無子)、淮陽王餘、汝南王非、臨江王榮(太子,後廢,無嗣)、廣川王彭祖、漢武帝徹(先封膠東王)、長沙王發、中山靖王勝、膠西王端、廣川王越(子齊為廣川王,後絕)、膠東王寄、清河王乘(無嗣)、常山王舜。

⑤ 漢武帝劉徹,謚號孝武帝。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於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據、齊王閎、燕王旦、廣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漢昭帝弗陵。

⑥ 漢昭帝劉弗陵,嬰兒號鉤弋子,字不,號堯母門。謚號孝昭帝。生於公元前九四年,卒於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歲,八歲時登基,武帝劉徹之少子,無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滿十八歲開始親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平陵。

⑦ 漢宣帝劉詢,名病已,謚號孝宣帝。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前四九年,漢武帝劉徹之曾孫(太子據,生三子:進(進,生一子:漢宣帝詢)。據公因發動奪宮事敗,三子同時遇害,劉詢為祖母史家收養,居於民間。公元前七三年戊申歲,霍光等將其從民間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歲。生五子:漢元帝奭、欽(淮陽王)、囂(定陶王)、宇(東平王)、競(中山哀王)。

⑻ 漢元帝劉奭,謚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生於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歲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於匈奴呼韓單於。卒於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歲。生三子:漢成帝驁、濟陽王康(生一子:漢哀帝欣)、中山孝王興(生一子:衎)。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渭陵。

⑼ 漢成帝劉驁,謚號孝成帝,廟號同宗。生於公元前五一年,卒於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歲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歲。葬於延陵。

⑽ 漢哀帝劉欣,謚號孝哀帝,生於公元前二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年,漢元帝劉奭之庶孫,父為劉康,成帝養子。公元前二二年,劉康去世,年僅三歲的劉欣嗣立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歲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夷陵。

⑾ 漢平帝劉衎,小名箕子,謚號孝平皇帝,是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興之子。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歲,九歲時登基,後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康陵。

⑿ 更始帝劉玄,生於公元?,卒於公元二五年,漢景帝劉啟之後裔,長沙王發之五世孫,公元二三年癸未歲二月登基。劉秀稱帝後,廢為淮陽王,後被赤眉軍勒死,在位三年。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漢高祖(劉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劉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呂後(呂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死後,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打盡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劉恆)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後死,劉恆即位。即位後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民賦稅,重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儉的皇帝,自己穿粗製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於前157年,時年46歲。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劉啟)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後,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於前141年,時年48歲。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劉徹)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加強中央集權,陸續奪去大批王,侯爵位。並與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先後以衛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武帝死於前87年,時年71歲。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劉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對匈奴的關系處理也較得當。昭帝死於前74年,時年21歲。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劉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父劉進。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於前49年,時年43歲。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劉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後封王皇後一家五司馬,侯十餘,埋下外戚專權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於前33年,時年43歲。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劉驁)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於前7年,時年46歲。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劉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哀帝死於前1年,時年26歲。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劉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劉嬰)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後的侄子。生於公元前45年。漢成帝時,王氏一家皆為侯,王莽善於鑽營,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稱帝後,實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終於激起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於光武帝劉秀,終於漢獻帝劉協,共12帝。東漢王朝中後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會動盪,政權不穩。最終分裂亡國。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但是後來由於皇帝年紀小,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劉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於公元57年,時年64歲。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劉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於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劉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後世稱「章草」。死於88年,時年31歲。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劉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後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殺竇憲掌權。在位18年,死於105年。時年27歲。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殤帝(劉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劉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後掌權。太後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125年,時年32歲。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順帝(劉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於144年,時年30歲。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沖帝(劉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質帝(劉纘)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劉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後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宦官專政。桓帝死於167年,時年36歲。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靈帝(劉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於189年,時年33歲。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獻帝(劉協)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

③ 王茅的榮太和燒坊與榮和燒坊

清代前期,貴州釀酒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酒的品種也逐漸增多。...據鄭珍、莫友芝著的道光《遵義府志》記載,「仁懷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之。製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又稱大麴。酒曰茅台燒。仁懷地瘠民貧,茅台燒坊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咸豐四年(1854年)茅台鎮遭受兵災,原有燒坊全部被焚毀,茅台酒生產一度中斷、1862年華聯輝(字桎塢)父子創辦釀酒作坊,於1872年定名為「成義燒坊」,酒名回沙茅台,人稱「華茅」,常年產酒1.75噸,最高年產5噸。1879年,王榮(又名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號老闆合股開設「榮太和燒坊」,規模較小,年產為1噸多,最高年產3噸,人稱「王茅」。1938年,貴陽賴永初在茅台鎮辦「恆興燒坊」,所產白酒稱「賴茅」 。
「榮太和燒坊」於光緒五年(1879年)設立,這個燒坊是仁懷縣大地主王榮(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鹽號老闆合股開設。因三方各取一字,定名為「榮太和」燒坊。開始,由孫全太掌櫃,三家分別按股提取利潤。1915年,仁懷縣分為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台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勢力,辭去掌櫃職務,燒坊由王榮(石榮霄)負責經營。後孫全太為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在習水的勢力,以王榮(石榮霄)帳目不清為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裁決,由王榮(石榮霄)以二百兩銀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於是,「榮太和燒坊」也就更名為「榮和燒坊」。石榮霄原本姓王,後為石家養子,1918年(民國七年),石乃還宗王姓,還名王榮。到王榮的長孫王少章時,燒坊已基本為王家獨攬。1930年前後,孫全太的後人孫明遠在軍閥侯子擔的部隊任職,便借股權問題製造糾紛,要求清算歷年帳目。是時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澤生接辦,王澤生知孫明遠難以對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與榮和燒坊無任何瓜葛。1936年,另一個股「天和號」老闆將股權全部轉讓給王澤生,至此,燒坊已全部落人王榮及其後人手中,燒坊也正式更名為「王茅燒坊」。1949年,王澤生去世,「王茅燒坊」由他的兒子王秉乾繼續經營... 1915年,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通知世界各國送展品。當時農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陳列所,貴州人樂嘉澡任所長,負責徵集全國的名優特產送往舊金山。在徵集產品時,「成義」、「榮和」兩家燒房都將產品送展,農商部都不加區別。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台酒」、裝酒的瓶子是圓形小口黃色陶質釉器,並不引人注目。但經各國評酒專家品嘗,茅台酒以其特有的優點而博得一致好評,被評為世界名酒,獲得了獎狀和獎章,從此蜚聲中外。獲獎後,「成義」和「榮和」兩家對於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難於裁決,呈文到省,乃於民國七年(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獎狀、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兩家燒房所產的茅台酒均可在商標上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這才結束了這場獲獎爭執 。
其中「榮和燒房(原『榮太和燒房』)」生產的茅台酒,史稱「王茅」。
上個世紀 50 年代初,政府公私合營,王姓、華姓、賴姓三個家族的燒房合並而成茅台酒廠,人們習慣稱這三家燒房為王茅、華茅、賴茅。 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產者,又是從清嘉慶一直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多年間,在鹽運、釀酒、圖書出版等領域創造了無數輝煌,在整個貴州乃至西南地區有著較大影響的三個家族。
其中,「王茅」得風氣之先,最早開創了茅台酒的輝煌。素有「天下第一茅」之稱。 座落在貴州茅台鎮風光旖旎而神奇的赤水河畔的貴州王茅酒業集團生產基地,與辛亥革命、孫中山先生及中國紅軍之間有著不解之緣。《王茅賦》中「辛亥風雷激,結緣孫中山,乃有王茅舉國香」的句子,為王茅酒的歷史書寫了一段不朽的傳奇,這一段與偉人相交的情意,一直是王茅人引以為榮的驕傲。1935年遵義會議後,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王茅燒坊」多次以王茅酒慰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紅軍戰士,飲者無不大加贊賞。周恩來總理曾說紅軍長征的勝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勞。由於長途行軍疲乏,起初,戰士們紛紛用「茅台酒」來擦臉、洗頭、洗腳。由於茅台酒能舒筋活血,消炎祛腫,戰士們頓時感到渾身痛快,解除了長途跋涉的疲乏。正當戰士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周恩來到達茅台。他見大家用茅台酒擦臉、洗腳,十分生氣,連聲批評道:「真是糟蹋聖人!」周恩來為何說「聖人」二字呢?傳說東漢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書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喚他進朝議事,他躲閃不及,就依仗酒勁兒說:「回稟丞相,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一聽「聖人」,便糊里糊塗的復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塗,沒有追問下去。事後,徐邈與友人談起此事說:「不想『聖人'二字竟然救了我的性命。」從此,「聖人」便成了酒的別名。顯然,周恩來同志是借用酒的這個別名批評紅軍戰士。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志們,這是我們國家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茅台酒」啊!」接著,又給大家講了有關「茅台酒」獲得金獎的故事,在場的紅軍戰士無不深受教育。1935年3月16日,紅軍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區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向古藺、敘永方向前進。軍委縱隊警衛營機槍連在茅台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繼續前進時,正遇三架敵機在上空盤旋,當場打落一架,其餘兩架逃竄。晚上,王稼祥(長征時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委託總政組織部、宣傳部四位同志到機槍連宿營地慰問,並將「王茅燒坊」老闆王澤生贈予的王茅酒分給戰士們飲用解乏,餘下留著為清洗傷口和治療拉肚子的葯。十七日上午,王稼祥在行軍途中遇到機槍連的隊列,當場停下來,對全連指戰員表示祝賀,鼓勵他們再立大功,再暢飲「茅台酒」。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台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軍委政治部分別在茅台鎮上生產茅台酒最多的華茅、王茅、賴茅三家酒坊門口貼上布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確定茅台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並在北京飯店用茅台酒招待嘉賓,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台酒,此為「茅台酒」被稱為「國酒」的開端。在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為融化歷史堅冰的特殊媒介。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數次將茅台酒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④ 關於中國的漢朝和魏晉南北朝的疑問

時間上的差異.

漢元帝劉奭生於昭帝元平六年(前75),屬馬,是劉詢與嫡妻許平君生的兒子。他出生幾個月後,其父即位做了皇帝。兩年後,母親許皇後被霍光妻霍顯毒死。霍光死後,地節三年(前67)四月,劉奭被立為太子。黃龍三年(前49)十月,宣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謚號為元帝,廟號高宗。

①漢高祖劉邦,字季,號沛公,謚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里(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妣呂雉。邦公國號西漢高祖,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 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生八子:長庶齊悼惠王肥,曹氏生。次子恵帝盈,呂雉生。三子和意,戚後生,封趙王,後被呂雉所殺。四子恢,梁王,後自殺。五子文帝恆,先封代王,後為文帝,薄姬生【本支祖公】,薄姬卒於公元前一五五年丙戌歲,葬於霸陵。六子友,先為淮陽王,後為趙幽王,後自殺,生二子:遂(趙王)、昂(膠西王)。七子建,燕王,後被呂雉所殺。八子長,淮南王,後被文帝廢王。

② 漢惠帝劉盈,謚號孝惠,生於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歲,年僅十七歲時登基,在位七年,卒於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歲,壽二十四歲。盈公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安陵。妣張氏、馮氏二妣雙修。生六子:太子之以(恭),公元前一八八年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太後呂雉暗害。次子強為淮陽王,後卒,無嗣。次子不疑為恆山王,後卒。次子弘為襄城侯。次子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

③ 漢文帝劉恆,謚號孝文帝,廟號太宗。生於公元前二○二年,漢高祖劉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呂後死,周勃等殺少帝呂產,迎恆公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登基。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並減輕刑罰;勵行節約,興修水利,加速農業生產,加強中央集權;駐軍北方,增強邊境防禦。漢朝由此趨向安定繁榮。在位二十三年,卒於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霸陵。妣竇氏。生四子:長子景帝啟、次子武(梁孝王,後為梁王)、三子代王參、四子梁王揖,後謚梁懷王,無子。

④ 漢景帝劉啟,謚號孝景帝。生於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歲登基。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社會經濟繁榮,國內殷富,府庫充實;同時實行「削藩」,任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集權中央,削弱諸侯王之力量;國泰民安,世稱文帝與景帝統治時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陽陵,坐東向西。生十四子:河間王德、臨江王閼(無子)、淮陽王餘、汝南王非、臨江王榮(太子,後廢,無嗣)、廣川王彭祖、漢武帝徹(先封膠東王)、長沙王發、中山靖王勝、膠西王端、廣川王越(子齊為廣川王,後絕)、膠東王寄、清河王乘(無嗣)、常山王舜。

⑤ 漢武帝劉徹,謚號孝武帝。生於公元前一五六年,卒於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於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茂陵。生六子:戾太子據、齊王閎、燕王旦、廣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漢昭帝弗陵。

⑥ 漢昭帝劉弗陵,嬰兒號鉤弋子,字不,號堯母門。謚號孝昭帝。生於公元前九四年,卒於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歲,八歲時登基,武帝劉徹之少子,無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滿十八歲開始親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二十一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平陵。

⑦ 漢宣帝劉詢,名病已,謚號孝宣帝。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前四九年,漢武帝劉徹之曾孫(太子據,生三子:進(進,生一子:漢宣帝詢)。據公因發動奪宮事敗,三子同時遇害,劉詢為祖母史家收養,居於民間。公元前七三年戊申歲,霍光等將其從民間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歲。生五子:漢元帝奭、欽(淮陽王)、囂(定陶王)、宇(東平王)、競(中山哀王)。

⑻ 漢元帝劉奭,謚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生於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歲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於匈奴呼韓單於。卒於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歲。生三子:漢成帝驁、濟陽王康(生一子:漢哀帝欣)、中山孝王興(生一子:衎)。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渭陵。

⑼ 漢成帝劉驁,謚號孝成帝,廟號同宗。生於公元前五一年,卒於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歲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歲。葬於延陵。

⑽ 漢哀帝劉欣,謚號孝哀帝,生於公元前二六年,卒於公元前一年,漢元帝劉奭之庶孫,父為劉康,成帝養子。公元前二二年,劉康去世,年僅三歲的劉欣嗣立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歲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夷陵。

⑾ 漢平帝劉衎,小名箕子,謚號孝平皇帝,是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興之子。生於公元前九年,卒於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歲,九歲時登基,後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歲,葬於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稱康陵。

⑿ 更始帝劉玄,生於公元?,卒於公元二五年,漢景帝劉啟之後裔,長沙王發之五世孫,公元二三年癸未歲二月登基。劉秀稱帝後,廢為淮陽王,後被赤眉軍勒死,在位三年。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漢高祖(劉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劉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呂後(呂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死後,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打盡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劉恆)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後死,劉恆即位。即位後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民賦稅,重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儉的皇帝,自己穿粗製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於前157年,時年46歲。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劉啟)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後,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於前141年,時年48歲。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劉徹)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加強中央集權,陸續奪去大批王,侯爵位。並與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先後以衛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武帝死於前87年,時年71歲。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劉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對匈奴的關系處理也較得當。昭帝死於前74年,時年21歲。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劉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父劉進。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於前49年,時年43歲。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劉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後封王皇後一家五司馬,侯十餘,埋下外戚專權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於前33年,時年43歲。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劉驁)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於前7年,時年46歲。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劉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哀帝死於前1年,時年26歲。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劉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劉嬰)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後的侄子。生於公元前45年。漢成帝時,王氏一家皆為侯,王莽善於鑽營,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稱帝後,實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終於激起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於光武帝劉秀,終於漢獻帝劉協,共12帝。東漢王朝中後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會動盪,政權不穩。最終分裂亡國。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但是後來由於皇帝年紀小,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劉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於公元57年,時年64歲。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劉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於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劉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後世稱「章草」。死於88年,時年31歲。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劉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後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後殺竇憲掌權。在位18年,死於105年。時年27歲。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殤帝(劉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劉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後掌權。太後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於125年,時年32歲。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順帝(劉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於144年,時年30歲。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沖帝(劉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質帝(劉纘)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劉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後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宦官專政。桓帝死於167年,時年36歲。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靈帝(劉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於189年,時年33歲。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獻帝(劉協)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

⑤ 錢鼎的化解紛爭 渭南遇難

西安光復後,錢鼎因連續幾日無暇休息和飲食不能正常,精神已疲憊不堪。當別人勸他必須注意飲食和休息時,他說到,在這攘奪仇殺、人慾橫流的時候,如果不速遏止,前途真是不堪設想。而圍繞軍政府的人員安排,同盟會、哥老會雙方鬧得險為分裂。當時,同盟會除錢鼎組建的一支300人的學生部隊外,沒有自己組建的完整部隊。而哥老會的各級「舵把子」,幾乎都掌握著數目不同的部隊,新軍原有的組織建制已盪然無存,全部瓦解,軍事實力和軍事指揮權自然在哥老會手裡。
10月25日(九月初四),張風翙、錢鼎、張鈁、張寶麟、張雲山、馬玉貴、吳世昌、劉世傑、馬福祥等各起義將領10多人在軍裝局會議室,商議組建政府機構,定起義諸人名位。在推舉大統領時,張鳳翙表示:願辭卻臨時大統領職務。錢鼎立即起身說:「我們起義,很快就能成功,張大統領指揮有方,功勞最大。現在西安雖然平靜,但豫、甘兩省清軍勢力強大,前途如何,未敢逆料,我懇請大統領再勿謙辭,准備迎敵,以盡全功。」馬玉貴、吳世昌等堅決挽留,大家表示一致擁護。接著推舉副大統領,張建有、劉剛才、吳世昌等提議錢鼎擔任。
此時,錢鼎已注意到各種起義勢力在起義諸人名位安排上的意見分歧。他始終認為,哥老會是同盟會的朋友,是一支可以團結的基本力量,這個組織的缺點是可以在革命過程中逐步引導克服的。考慮到起義中哥老會起到了主力作用,戰功卓著,錢鼎認為哥老會方面應安排一位副大統領。雖然,張雲山在前一年底開了山堂,吸收了不少哥弟,有一定勢力,但他在哥老會中的地位並不高;而萬炳南在新軍和巡防營哥老會中的地位最高,如能讓萬炳南當副大統領,再把張雲山、馬玉貴等做適當安排,有利於團結起義各方,問題也就解決了。於是,錢鼎從大局出發,當場表示不擔任副大統領之職,並推舉萬炳南為副統領。但同盟會的一些黨人,向來認為哥老會的人沒有文化,知識淺陋,講不出革命道理,更害怕哥老會勢力膨脹。因此由利用轉向排斥,對安排哥老會首領重要名位問題寸步不讓,對錢鼎提議萬炳南為副統領表示不滿。張鳳翙一言不發就走了。錢鼎的提議未獲通過。
10月26日(九月初五),雙方復會於督練公所,萬炳南願自為大統領。但是,又有人舉馬玉貴為兵馬元帥,也有人提出某人任某都督,張雲山更是另樹起「洪漢軍」大旗,把「洪」字冠在前面,表示革命成功是他們幫會的力量,與「復漢軍」對樹。雙方意見岐紛,矛盾尖銳。商談再次無果,新政府陷於「難產」。
看到雙方不顧大局的表現,錢鼎又憤慨又著急。就與郭希仁分別耐心地與張鳳翙溝通意見,與各方日夜會商,苦心排解,終於擬出一個協商一致的安排名單:張風翙為大統領,錢鼎、萬炳南為副大統領,張雲山為兵馬都督,馬玉貴為糧餉都督,劉世傑為軍令都督,同盟會各黨人負責政務工作。這樣的安排,軍政府的軍事實力基本掌握在哥老會手裡,同盟會方面在政治、財政上居主導地位,但哥老會也有很大發言權。哥老會與同盟會才意見消釋,風波平息。革命軍內部始穩定下來。
10月27日,陝西「秦隴復漢軍政府」正式成立,張風翙為大統領,錢鼎(兼任學生軍總隊長)和萬炳南為副統領。同盟會陝西分會會長郭希仁自起義的第一天晚上,即到起義指揮部撰擬文告;起義的第二天起,同盟會陝西分會在西安的會員及社會各界人員,又陸續來到起義指揮部分別擔任一些工作。軍政府成立後,這些人分別任總務府、民政、軍政、財政、教育、外交、實業、司法、交通等一府八部正副部長。11月22日,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頒發了「中華民國政府秦省都督印」;12月9日,軍政府改秦隴復漢軍政府大統領為中華民國政府秦軍政府大都督。
陝西「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後,陝西周邊河南、山西、甘肅等省還在清朝統治之下,組織應對東、西兩路清軍的反撲為軍政府的第一要務。但是,革命軍各重要首領卻整天糾纏在當前的繁復的事務圈子裡,內部很亂,軍令也未能統一。錢鼎看到這種情勢,非常著急。早在軍政府成立前,就主動向張鳳翙建議:「潼關是陝東門戶,亟應派員領兵布置,以防清軍派人來襲,這是當前最關重要的事。如果派出無人,我願前往。」張鳳翙接受了錢鼎的建議,並派錢鼎擔負督師東線、守衛潼關的重任。而此時,錢鼎在起義時所統領的一標二營官兵,已漸次被哥老會方面的實力派吸收過去,只剩下隨身的幾個勤務兵。在無足恃兵力東進情況下,只好幾次催促軍政府撥兵。在錢鼎的催促下,軍政府才把復漢軍第一標劃歸他指揮,並限令即日動身。一標統帶劉剛才平時與錢鼎也較接近,但此時已受形勢急驟變化的激盪。因此對錢說:「副大統領可帶一、二兩營從東大路進發,我當帶第三營靠秦嶺取南路,到潼關會齊。」其實,一、二兩營管帶張建有、李長勝並不完全聽從劉剛才的指揮,所以劉是順水推舟,交錢鼎去帶領。而錢鼎卻不了解這些情況,只積極准備依靠這支武裝力量東出御敵。初七日下午,劉剛才將一標三營部隊開往商洛,一、二兩營隊伍卻遲遲未發。忠於革命、急於東進而不知處境困難的錢鼎,不得已,就先啟行至東關,暫駐騾馬店內等候一、二兩營隊伍,計劃九月初七日下午出發。此時,錢鼎僅帶著從陸軍中學選調的28名學生軍和自己的勤務兵共計33人,及從陸軍中學收來的部分槍枝和領到得彈葯輜重等。行前,錢鼎到軍政府辭別,含淚告別送出大門的郭希仁。
10月29日(九月初八)早晨,一、二營隊伍仍沒有開動的跡象。迫於無奈,錢鼎等33人只好押著輜重車輛離西安先去臨潼等候,再繼續東進。 10月29日(九月初八)下午,錢鼎等到達臨潼。這時,曹印侯已光復縣城。倆人相見,談得非常契合。錢鼎勸印侯廣募臨、渭健兒,加以訓練,共為革命盡力。印侯認為,募兵不難,最急需的還是餉糈。那時,正是夏征季節,渭南是一個富庶大縣,必有現款,遂建議錢鼎以副大統領名義,派陸軍中學學生張世瑗前往渭南提款,錢鼎大為贊同,令世瑗率民團團丁數人到渭南交涉提款。
當時,渭南尚未反正,縣官楊調元聞聽西安光復後,即令本縣武進士韓映堃趕辦民團,企圖抗拒革命軍。韓本是渭南一大惡霸,借機企圖通過鞏固清朝封建統治以擴張自己的權益,就延攬渭北著名「刀客」嚴紀鵬(白翎子)和他的隨從,以民團名義守衛縣城。世瑗到渭南後,經過交涉,才得進城。張世瑗入城見了楊調元,楊表示服從軍政府,並答應交出地丁銀9000兩,當日先交出3000兩。張世瑗就著隨來的團丁將3000兩銀子分裝麻袋送回臨潼。但張卻沒有深入了解渭南政情的實況,尤其對楊、韓等的政治陰謀毫無警惕,輕信楊調元的表面言辭,竟向錢鼎報告渭南當局歸順,請速前進。
實際上,渭南當局對張提款,心中不平,一方面勉付3000銀兩,佯表歸順,另一方面卻秘密派人往臨潼探聽究竟,再定對策。韓映堃在得到密探回報錢鼎只帶著二、三十名學生和一些輜重,並無重兵的情報後,就鼓動嚴紀鵬與錢鼎對抗。並獻計先逮捕張世瑗,等錢鼎到渭,一網打盡,劫奪全部軍火、銀兩和物資。嚴紀鵬便管押了張世瑗,又布置埋伏。楊調元聞訊,深怕事態鬧大,於己不利,曾勸韓、嚴勿動,可是楊的意見未被接受,這就使他憂懼重重,竟投井自盡。韓映堃就趁勢火上潑油,借口「洋學生」逼死縣官,極力煽動縣城各方人士,加劇對省上派員的敵視。而錢鼎在臨潼僅根據張世瑗的報告,及渭南能交出銀兩,就輕信渭南已歸順,對韓映堃的陰謀和公開的敵對行動卻毫無所知。
11月1日(九月十一)清晨,錢鼎一行即東行,並在下午到達渭南西關。韓、嚴二人佯裝恭順,出城迎接,果然見錢鼎並沒有帶來大隊人馬,只有二、三十名人員和十幾部車輛,因此就下定了劫奪的毒計。錢鼎到縣衙,才知縣官已死,即著人買棺殮埋。當他正擬約城鄉士紳妥謀地方善後之事,忽聽外面人聲嘈雜,秩序紊亂。此時,「民團」團丁、「刀客」和被韓等煽動起來不明真象的群眾,已把張世瑗剖腹剜心,並砍殺了看守車輛的學生,輜重、槍彈、銀兩全被劫奪。千百群眾和民團「刀客」直沖縣衙而來。他們以土槍向內轟擊,錢部學生伏地抗擊,中者數十人,匪不能進。韓又指揮「民團」、「刀客」緣屋側攻,刀矛並用,上下夾擊,喊殺之聲,震動屋瓦。在寡不敵眾,彈盡援絕,學生軍相繼戰死的情勢下。錢鼎見事已無能為力,乃將所帶軍裝機紐均擊壞,投銀鞘於井中,立即偕族弟錢光濤(學名國寶)從縣衙後翻牆逃出,從北城牆跳下,不料陷泥淖中。光濤體格強鍵,越過護城壕逃脫;錢鼎卻因起義10多天來,無暇休息,飲食不能正常,已精疲力竭不能行,遂為追來的亂眾殺害。與錢鼎同日遇難共有28人。
第二天,錢國寶逃回西安,向軍政府報告了渭南事變經過。學生軍中有賈俊修也倖免於難逃回西安。而此時的渭南縣城街道上一片凄涼景象,群眾極少。寂無一人的縣署大堂口橫陳著幾十具學生軍血淋淋的屍體,有全身鱗傷者,有頭臉模糊者,有缺手短腳,有者肚破腸出。策劃事變的嚴紀鵬,後到省求處,被軍政府嚴加申誡,准其帶罪隨王榮鎮到潼關御敵,立功自贖;韓眏坤後在張鈁到渭南後,就地槍斃。
越三日,錢鼎遺體運回省城,暫厝東關八仙庵,聞者悲憤,吊者塞途,罔不墜淚,莫不哀之。陝西省軍政府在八仙庵舉行了萬人公祭,張鳳翙、曹建安、劉伯民、黨自新諸起義將領往祭憑吊,時都督張鳳翙以副統領之禮請恤入祀「忠義祠」。
錢鼎犧牲後,居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淡村的錢氏二房族人(錢鼎為居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的錢氏四房人),將其安葬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淡村鎮淡村村。現錢鼎墓為莊稼地中的一座近30平方米的大土丘,土丘上生長著一棵椿樹。逢年節日,錢氏族人都予以祭奠。

⑥ 巡迴法庭是哪級法院設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設在陝西省省會西安市,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關,主要審理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省區范圍內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於2016年12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巡迴法庭受理的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辦案信息系統統一編號立案,統一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信息綜合管理平台進行管理,作出的判決、裁定和決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和決定,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蓋最高人民法院印章。

中文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
巡迴區域
西北地區
法庭駐地
陝西省西安市
審級層次
最高
管轄省區
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更多
設立背景
2016年11月1日,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維護司法公正,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一、第二巡迴法庭的基礎上,增設四個巡迴法庭,這一決策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工作的重視和肯定[1]。

依據十八屆四中全會「設立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巡迴法庭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巡迴法庭主要負責審理巡迴區內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的民商事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刑事申訴案件,以及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協助案件等。

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是推動國家審判機關重心下移,防止司法干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舉措,被社會譽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2]。

管轄區域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設立在陝西省西安市,管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省區有關案件。

職責機制
一是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庭,全面加強巡迴法庭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

二是要堅持公正司法、司法為民,做好開庭審案前的各項准備工作;

三是堅持司法改革,充分發揮巡迴法庭改革試驗田和排頭兵作用;

四是堅持司法公開、信息化驅動,加強與巡迴區社會各界的溝通交流。

隊伍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庭長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二級大法官張述元擔任。

包括庭長、副庭長在內的12名主審法官平均年齡47歲,全部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的6人。每位主審法官配備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組成高質量審判團隊[3]。

同時,從最高人民法院院本部審判業務部門和綜合行政部門擇優選派綜合辦公室人員和訴訟服務中心人員,配齊配強司法行政團隊,做好審判服務工作。

閱讀全文

與陝西王榮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