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學校法律糾紛研修日誌

學校法律糾紛研修日誌

發布時間:2022-07-15 22:09:16

A. 法律,學校與學生的糾紛

即使你違反了學校紀律,學校也不能對你動手,這個人身侵權,已經觸犯法律的!可以告學校,但是內你必須有充分的證據容,例如人證,但是我想可能學生都不敢作證,如果你起訴學校的話,撇開法律不說,學校以後有可能為難你的,當然了,最嚴重的可能讓你不能畢業什麼的,即使是這樣你也可以起訴學校的行為,走法律程序是行得通,但是我擔心學校會找你麻煩~~~

B. 急用:有關法律的作文800字左右

在法知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幸運。
提起法律,就應該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正是因為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正是因為由於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法律帶給我們的一切。
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與法律同行」從表面意思看是:和法律一起行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走路了,人們走在馬路上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它也受法律的控制。「紅燈停,綠燈行」這是法律規定的,人人都知道,可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這樣,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當糾紛的出現也意味著法律的到來。它可以合理解決事故,可以讓一切平息。沒錯,如果沒有人違反法律,就沒有事故的出現,也就不需要法律的制裁。這裡面有著很奇妙的關系,而一切都關於法律,所以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與法同行,那麼一切都不會發生了。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我們必須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素質如何,就關繫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品道德,甚至直接關繫到我國依法制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
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學生的社會經驗不夠豐富,卻自我感覺已經是大人了,而有時卻有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因此有些學生喜歡拉幫結派,重「感情」,講「義氣」,崇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無法無天,強行索取他人的個人財產,發生與他人斗毆,這些都需要法律的引導。
在守法律的制度的同時,還要懂法的學生。其中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教導。學校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課。同學們能從中學會不少法律知識,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守法,如何面對周圍的突發事件……老師也經常提醒我們,要我們時刻遵守學校、社會制度。在家,只要我們一犯錯,父母就應該立刻指出來,教育我怎樣才是正確的,下次如何避免……我們用法律來約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錯誤。這樣,我們的確做到了與法同行。否則,將來成為一個法盲。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與邪、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人性的光輝與丑惡交織在一起,影響著每一個人。願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C. 法學專業畢業實習日記30篇怎麼寫

第一天的工作,庭長分派給我們兩位實習生的任務是整理檔案卷宗。這是個枯燥的機械性工作,也可以說是我們法學專業的學生實習的必經科目。說來似乎是很簡單的歸類,但每個卷宗都包括了立案審查表、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當事人身份證明、證據材料、筆錄、調解書或者裁定書、傳票、送達回證等文書,要按照規定順序放置,剔除不需要的文書。由於老城法庭的案件比較多,因而工作量可以說是相當大的。
實習的第一天就在埋頭苦幹,時間悄然而逝,沒有特別的感悟,沒有動人的事跡,一切都非常的順其自然。能夠盡快的融入庭室的工作,盡快進入角色,對我來說,是實習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這個意義而言,第一天,很是成功。
老城法庭是澄邁縣法院的一個派出法庭,地方小,事情多,雖然分工不夠明確,卻也因此讓我期望著能在短短的實習日子中學習更多的東西。都說在基層法院特別是派出法庭實習,學到的東西比較多,一點也不假,在農村地區,民事案件涉及的金額一般都不是很大,但這些案件卻相對復雜。農村人維持交際的很多東西是不能拿到紙面上的,有許多信任和道德觀念而成的習慣作為基礎,一旦這些習慣延續下來,但信任和道德破壞了,那麼這些問題是很難拿出來被證明的。生活事實更難恢復,法律事實更難認定。這樣的結果就是案件的高難度性和復雜性,並且其中糾纏了多種人際關系因素,盤根錯節,難以理清,這實在難為法官了。
而曾庭長是一位十分有耐心的法官,他告訴我們在法院最常見的不是開庭,而是當事人和法官在一起聊。法官要苦口婆心,說話要有理有據,讓他們不斷反思,最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當事人都是那麼容易「馴服」的,很多該說的都說,該談的都談了,他們就不願意配合,期望盡早拿到法院的判決書。還有一些當事人之間積怨已深,打官司就是為了爭口氣,他們當然不可能同意調解。這就要看法官的調解技巧了。
調解的方法技巧確實是一門學問,聽說老城法庭的案件調解的成功率很高,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看來我也能夠藉此機會多跟庭長和其他的法官們多多學習一些調解的技巧了。
第一天收獲還是不少的,希望往後的日子能夠繼續加油,讓這次畢業實習成為我本科學習生涯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2014年5月9日星期一 提審
今天是來到檢察院的第三天,在大家看來繁瑣的整卷工作是那麼的無味,可我還在那有條不紊的干著,和我相處時間久的人都會知道,我這人不喜歡抱怨,一旦自己著手做了,不論是難是易都會一如既往的努力完成它,也許你覺得我傻,可我就是這樣的人。科室里的人大約看出了我的脾氣說要讓我放鬆一下,決定帶我去提審。
雖不是第一次實習,也不是第一次去提審,但是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興奮勁兒。還是像往常一樣,提審前先仔細的閱讀卷宗,拿到卷宗,看到封面上寫著某某故意傷害,讓我聯想到也許是因為打架而被刑事拘留,可仔細閱讀了卷宗卻不然,明明是一起交通肇事案,怎麼公安機關以故意傷害報請逮捕呢,於是我仔仔細細的摳著每一個細節,最終我發現在卷宗的最後附著公路管理部門的道路封閉通知,而恰巧這起交通肇事案就發生在這段封閉道路上。於是我仔仔細細的詢問辦案人員這樣定罪原因是否是自己認為的那樣,結果是肯定的,可這樣的案例在學習中卻很容易被誤導為交通肇事,雖然這兩個罪名的懲罰程度相當,但這全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么好的案例也許只能在實習中發現。

D. 如何正確處理校園矛盾糾紛

秉公處事。
不偏袒,不掩蓋。
以事實為依據。
以校規為准繩。

E. 關於法律的作文300字

法律伴我成長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希望讓未成年人嚴於律己。
我的身邊就有一些關於未成年人犯罪活生生的例子。幾個初中生沉迷於網路游戲中,整天泡在網吧里。身上的錢花光了,就將罪惡的雙手伸向身邊的人,向未成年人勒索錢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這些不良少年逃不過法律的制裁,被送去少管所進行勞教。這真是惡有惡報啊!他們輕視法律,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走上了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絕不能像故事中的少年那樣以身試法,觸犯了法規,到時候後悔莫及。
還有一個實例。一個中學生,新買的電動車被盜了,心裡感到很不平衡,報復的心理促使它產生了邪惡的念頭,於是進行還擊。他多次偷盜電動車和摩托車,成了臭名遠揚的「江洋大盜」。紙是包不住火的,一次在這名未成年人准備作案的時候被民警抓個正著,當場擒獲。事實證明,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定倒在法律之下。這位中學生戴上了偷竊的罪名,從此他的人生便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筆,就像一張雪白的紙張滴上了烏黑的墨水印,很難再擦掉了。我們同樣作為中學生,不應該有不健康的思想,因此我們現在如果多學一些法律知識,懂得什麼是違法的,什麼是合法的,要做到對於違法的事應該及時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
我認為,現在的未成年人應該學法守法,從小抓起,對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多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等行為。
只有做到這些自我保護措施,從生活的經驗教訓中悟出實實在在的道理和人生價值,遵守法律,讓法律與我同行!讓法律伴我成長!

F. 學校法律案例13則急!!!!!!

要13條的話是沒有的,5條倒有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一)
案例: 寒假過去又開學了,初一( 3)班郭老師在學生報到注冊的時候,又強調了發型問題。說實在話,"穿衣戴帽,各有一好",留什麼樣的發型本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可現在許多學校又都把它當做一件不小的事來抓,其原因是指揮中學生留什麼發型的不是教委,不是學校,而是歌星、影星、球星,學生以他們的形象來定位,結果生源不擇優校的學生常給人"街道痞子"、"胡同串子"的感覺,郭老師強調發型問題是有原因的。
三天過去了,班裡的男生蘇某還是留著長長的中分。一天中午放學後,郭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教師問:"老師給全班同學提的發型要求你知道嗎?這也是全校統一的要求,你知道嗎?""知道。"學生低聲回答。"知道?知道為什麼還不動?"聲調里老師帶著幾分氣。"我家裡不讓理,我也沒辦法。"學生理直氣壯。就這樣,師生對話的火葯味越來越濃。最後,老師拉開抽屜順手拿出一把剪子,嘴裡說著那我替你理吧,話到手到,蘇某中間的一綹頭發已剪下來了。蘇某一邊護著,一邊說:"得,得,我自己去理,行了吧。"說完跑出了辦公室。

蘇某回到家的時候,其父正在喝酒。看見兒子捂著頭走進來便大聲喝問,以為兒子又在外面打了架,惹事生非。當聽完事情原委後便借著幾分酒力,怒沖沖跑到學校興師問罪。見到郭老師開始還較理智,後來便破口大罵,在場的老師都為之瞪目。

正當大家紛紛上前勸解、家長還不依不饒的時候。一位兩鬢銀白、馬上要退休的女教師喬某走上前去,嘴裡說著"讓你無法無天"隨手就給了蘇父一個嘴巴,不知是這巴掌的功效還是蘇父的酒也該醒了,反正此後罵聲聽不見了,只是聽到蘇父反復強調:"正月里理頭死舅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憑什麼給我孩子剃陰陽頭……。"此時外面已圍了不少人,為了化解矛盾,年級主任便把他們帶到校長室。

校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說來也巧校長剛剛學完有關教育法學的課程,聽完大家的陳述,覺得這是個比較典型的案例,藉此也是對大家進行法制教育的好機會。校長認為,化解矛盾的最好辦法是學法,使他們各知其錯。校長先對家長講,您看見孩子被剃了頭心裡不痛快,大家都可以理解,有意見也可以反映,但跑到學校來吵鬧、辱罵教師是不允許的,這是違法行為。校長說著打開《教師法》翻至第35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賂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校長說完征詢家長意見:"您看咱這問題在學校解決好還是換個地方解決好?"家長趕緊表示自己錯了,願意賠禮道歉,說著站起來給郭老師深深鞠了一躬。

接著校長轉過身來對郭老師說:"您對學生嚴格要求,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好的,但採取的方法不當,對學生的人格不夠尊重。"校長打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找到第15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就這一點來說,郭老師應該向學生道歉。此時郭老師已為自己一時間魯莽感到內疚,借著校長的話,誠懇地向學生和家長表示了歉意。 對老師喬某,校長笑著批評她說:"您站出來主持公道,這很不容易,但是您不該用違法行為制止違法行為。如果這樣下去那不就亂上加亂了嗎?"喬老師為人豪爽當即向家長道歉,並表示校長批評得對,自己遇事不冷靜,確實不應該。

案例分析: 對於本案中發生的行為,這位校長依據法律所作的分析已經很清楚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發生的類似事件比較普遍,象老師強行給學生剪發的事不僅僅是這一位老師的行為,家長到學校來"興師問罪"的事也多見於很多學校,當發生這類事情的時候,應該依照現有的法律來處理,雖然不是所有行為都有相應的具體法律條文,但我們也可以比照一些類似條文或者法律精神來解決,知法、懂法,具備法律意識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大家遇事都能冷靜思考,注意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對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程序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保障自身權利的重要前提。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二)
教師誤傷學生
案例: 在本案中,原告張欣欣,男, 10歲,某小學學生;被告為原告的教師王適之,男,28歲;第三人為原告所在學校和某鎮教辦。

原告訴稱: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課時,由於我同桌不專心聽課,教師王適之使用竹製教鞭拍擊學生陳某桌面,以示教訓陳某,不料打斷教鞭頭。致碎片飛插入我的左眼瞼及眼球角膜內,後經治療,也未見效。1992年7月13日經縣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眼外傷,瞳孔閉鎖。1992年8月20日,再到某眼科醫院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傷(角膜血染)。現要求被告賠償我的葯費、親屬的誤工費1800元、傷殘生活補助費27500元,共30450元。

被告辯稱:我當時在執行公務(上課),用教鞭擊課桌,以示警告違紀學生,不料教鞭破裂飛出碎末刺著原告的左眼皮上,後來原告自己拔下,但當時我未發覺,後我知道原告眼傷曾向學校領導及班主任多次提議去醫院檢查治療,而原告家屬卻說:只是熱毒嚴重,不用麻煩了。後由於不及時找專科醫院治療,才導致眼睛失明。因此,我不應負全責。

第三人述稱:原、被告所述的受傷、治療過程都是事實。由於被告的行為是過失行為,不是故意造成原告眼睛失明的,所以我們希望合情合理解決。

經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節數學課時,被告王適之檢查學生背誦乘法口訣,因學生陳某不能背誦,且東張西望,被告王適之便用教鞭拍擊陳的課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擊時,不料有一粒比牙簽還細小的竹屑飛插入陳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體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撥出,當覺得痛和出血時便小聲哭。後被告發現即停止上課來問及病否和察看眼睛,並叫原告到衛生站看病。由於當時原告不願去,結果到中午放學時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車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繼續堅持上學。開始一、兩天家長認為問題不大,自以為是熱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視。後原告覺得眼睛很疼且睜不開,原告親屬即帶原告到衛生站、衛生院、人民醫院等地去治療,期間,共用去醫葯費221.06元。後由於病情沒有好轉,相反惡化,才於1992年7月13日到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眼外傷,瞳孔閉鎖,用去醫葯費共339元。上述有葯費的單據共560.06元,無單據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經雙方同意,由被告出資與原告到廣州中山醫學院眼科門診再次檢查,診斷為陳舊性眼球鈍份(角膜血染)。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共用去人民幣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廠州檢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生活補助費共30450元。

法院認為:被告造成原告傷害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賠償葯費、誤工補助及生活費,本院應予支持。在整個事故中,雖然被告沒有主觀上的故意,但客觀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終身殘廢,被告應負主要責任。由於損害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因此第三人也應負一定責任。案經調解,雙方各持己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 119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7條的規定,判決如下:由被告王適之一次性賠償醫葯費、誤工費及傷殘後的生活費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賠償人民幣2000元,合共5600元給原告張欣欣。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負擔。

案例分析: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管理學生過程中,有時會因故意或過失而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傷害發生後,往往會引起賠償訴訟。原告是確定的,是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學生,但被告的確定卻比較復雜。起來說來,有這么幾種情況:( 1)被告為學校;(2)被告為教師;(3)學校和教師為共同被告;(4)學校為被告,教師為第三人;(5)教師為被告,學校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種情況。本書贊同第一種做法, 以為將學校列為被告,由其承擔賠償責任比較合宜,因教師對學生造成損害是教師的職務行為導致的。但這絕不是說教師不負任何責任,除負行政責任外,還應負民事賠償責任,學校可在履行賠償義務後,向教師追償學校所賠償的部分或個部費用。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三)
老師擅拆學生信件致學生墜樓
案例:

原告:楊新宇,男, 18歲,天津市第48中學學生,住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10號。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

法定代表人:楊復興,校長。

第三人:王斌,男, 5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班主任。

第三人:陳利民,男, 23歲,天津市第48中學教員、校團隊書記。

第三人:楊國祥,男, 44歲,系楊新宇之父。

原告楊新宇向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 1988年10月26日下午,我因故未上第二節課,班主任王斌乘我不在教室,隨意翻弄我的書包,從錢夾里翻出校外女生給我的信件,並將信件和書包拿到辦公室。我得知後,前去索要,王斌令我將信件說清楚,否則不給我書包。為防信件內容擴散,我拿起信和書包欲走,王斌不讓走。學校團隊書記陳利民趕來,揪住我搶奪信件。我急忙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即拳擊我面部,並摳我嘴,因未能搶到信,便將我挾持到三樓閱覽室內,反鎖屋門。為擺脫教師對我的毆打,我躍上窗檯,想從窗戶逃脫。此時,聽到一教師驚叫,我慌忙從三樓窗戶墜落樓外,造成多處骨折、肺出血等嚴重後果。除被告已墊付部分醫療費用外,仍有父母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及營養費等計1300餘元的損失。要求被告負擔我治傷支出的一切費用,補償我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帶來的經濟損失,並負責解決我今後的生活出路問題。

被告天津市第 48中學辯稱:原告無故曠課,班主任王斌為防其放在課桌內的東西丟失,將原告的書包、錢包拿到辦公室。因恐錢包內有錢,便打開錢包,發現未封口的信封,抽出信紙,見是原告早戀情書,即放在桌上。此時原告闖進辦公室,王斌與其談話,了解曠課原因,並進行說服教育。原告拒不服教,猛然將放在桌上的情書奪走,放入口中,拿起書包便走。王斌阻止,被原告推倒。此間,陳利民在四樓聽到聲響,快步趕到三樓察看,將原告面對面抱住,因見原告嘴特別鼓,臉色蒼白,恐其噎著,便用手摳其嘴裡的東西。原告用頭頂撞並撕扯陳利民的衣服,力圖掙脫,雙方拉扯到閱覽室,陳利民讓原告把嘴裡的東西吐到屋內爐里燒掉,原告便先進屋。當楊穎強老師進去時,發現原告已站在樓窗上,便上前拽其腿,讓其下來。原告將楊老師蹬倒在地。楊驚呼時,教務處張主任聞聲趕來,撲到窗前,只見原告兩手攀抓外窗檯,從左側向右側移動,由於腳下無可蹬踏而失落地面。原告傷現已痊癒,我校為其墊付了 2698.83元費用。原告墜樓系自身所為,與校方教育無因果關系,其後果應由其自負。要求原告返還學校已墊付的全部費用。

第三人王斌、陳利民認為被告所述屬實,並提出自己系履行職務,並無不當。

第三人楊國祥提出:王斌擅自拆看原告信件,已構成對原告人格的侵犯;陳利民採用暴力手段搶奪信件,毆打原告,對原告墜樓有直接責任。原告治傷所花費用應由被告承擔。

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楊新宇原系被告學校初三( 2)班學生,王斌系該班班主任,陳利民系被告學校團隊書記。事故發生時,楊新宇16歲。1988年10月26日下午第2、3節課,原告曠課。王斌去教室時,發現原告不在,因見原告書包及錢夾在課桌內,在察看錢夾時發現原告早戀情書,便將書包、錢夾、信件拿到辦公室。原告在第3節課期間回來上課,知其書包被班主任拿走,便前去索要。王斌讓原告說清早戀情書問題,原告拒談,並搶奪了部分信件及書包要走,被王斌抓住不放。而後陳利民趕到,將原告抱住。原告即將信塞入口中。陳利民摳原告的嘴,未能摳出信。原告力圖掙脫,雙方撕拽進入三樓閱覽室內。此時,校方在場人員提出,讓原告將信吐到閱覽室裡屋爐內燒掉。原告便含信進入裡屋。當圖書管理員楊穎強進入裡屋,發現原告已站在窗檯上,便上前阻攔,被原告蹬倒。原告從三樓窗戶逃脫摔傷,致右肋骨幹骨折、第六胸椎壓縮骨折、骨盆骨折、肺挫傷。經住院治療傷已痊癒。原告住院期間,被告墊付了醫葯費、住院費1830.83元、護理費768元、營養費100元,共計2698.83元。此外,原告母親因陪伴誤工減少收入1044.16元。

河北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在,學校上學期間,應當遵守校規校紀,服從學校管理,不應擅自曠課,過早戀愛。由於原告違反了校規,王斌作為班主任在查課時發現原告曠課及情書,擬對原告進行教育是正確的,並非屬於私拆信件行為。但在原告搶走信件時,王斌不夠冷靜,方法過於簡單。陳利民身為教師,遇事應採取說服教育方法,但當原告將信件塞入口中後,卻同原告撕扯,並採取強制摳嘴措施,以令其吐出信件,顯屬不當,況且原告此時尚未成年,從精神及心理上易產生逆反心態,致使原告急於脫離現場,故應承擔相應的風險責任。原告此時雖未成年,但處於限制行為能力階段,應預見到從窗戶逃脫有危險,卻不顧阻攔,堅持從窗逃脫,應負主要責任。王斌、陳利民管教原告屬於職務行為,其應承擔的責任由被告承擔。被告對原告治療期間墊付之款,應負擔其中一部分,其餘由原告負擔。因原告目前尚無經濟收入,原告負擔的部分,應由其父第三人楊國祥退還給被告。根據《中華入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3條、第119條、第131條之規定,於1990年5月17日判決如下:(1)原告因傷所花用醫葯費用、住院費、營養費及陪伴費等共計3867 .99元,原告自行承擔2320.79元,被告承擔1547.20元;(2)被告墊付的2698.83元由第三人楊國祥退還被告1151.63元;(3)雙方其他請求予以駁回。

判決後,楊新宇及楊國祥不服,上訴於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其墜地傷殘是王斌私自翻檢信件及陳利民連續施暴所致,要求校方承擔全部醫葯費、營養費、傷殘補助費及護理費。天津市第48中學不同意楊新宇的上訴請求。

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審理中,對楊新宇的勞動能力進行了法醫鑒定,其結論為:"被鑒定人楊新宇右肋骨骨折畸形癒合,對右臂持重物功能有一定影響"。

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私人的信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開拆。王斌擅自拆楊新宇信件一節,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陳利民摳楊新宇嘴內的信件,顯然欠妥,致使楊新宇從窗走脫,給楊新宇造成一定的損害,侵害了楊新字的合法權益。對此,陳利民應負主要責任。楊新宇在校期間,不遵守學校制度,導致本賠償事實發生,負有一定責任,其上訴請求全部賠償,本院礙難支持。楊新宇因年歲尚輕,其右臂功能因傷受到一定影響,校方應酌情給予一定的傷殘補償。王斌、陳利民的行為屬職務行為,賠償責任應由天津市第 48中學負擔。楊新宇目前無經濟收入,其應承擔的部分,由其父楊國祥負擔。綜上所述,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9條、第121條及第131條之規定,於1992年7月7日判決如下:( 1)維持一審法院判決第三條;(2)變更一審法院判決第一條為:楊新宇因傷花用醫葯費、住院費、營養費及陪伴費等共計3867.99元,天津頁第48中學負擔2707.59元,楊新字負擔1160.40元;(3)加判:天津市第48中學一次性付給楊新宇傷殘補助費3000元,減除已給付2698.83元,餘款在判決生效後1個月內付清。

案例分析:

在校學習的學生,應當遵守校規校紀,如有違犯,應當給予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但學生依法享有的各種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教師和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侵害,否則,即為侵權行為,並應依法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

本案糾紛的發生,是由原告楊新宇曠課違反校規而引發,學校教師在主觀上雖然是想對其違紀行為進行教育,但所實施的行為,從一開始就超出了教育管理的范圍,直接侵害了原告所享有的合法權益。

其一, 在事故發生時,楊新宇雖是未成年人,但依法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我國憲法第 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本案楊新宇的信件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刑事犯罪,班主任也不是享有通信檢查權機關的工作人員,在楊新宇不在場的情況下,班主任無權開拆並檢查其信件內容。如為防止楊新宇的書包和其他物品丟失,可以讓同班其他同學代為看管,或拿到辦公室代為保管,但絕不能在當事人未同意又不在場的情況下,擅自翻弄、檢查其書包、物品,更不能開拆和檢查其信件。開拆和檢查他人信件,就侵犯了信件所有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

其二, 老師在拆開原告的信件後,閱看了信件的內容,知道了原告信件是他人寫來的戀愛信件。對此,老師本應向其講明早戀的影響,提醒其注意即可。但老師卻讓其說清楚早戀情書的問題,原告不說就不讓走,也不將信件交還原告,從而使其他老師也知道了原告早戀的問題。另一老師趕來摳原告塞入口中的信件,實際上是想讓原告交出信件。這些行為侵犯了原告的隱私權。

其三, 老師為拿到原告的信件,在原告將信塞入口中的情況下,用手去摳原告口中的信件;在摳不出來的情況下,與原告撕扯並將原告帶入另一房間,強迫其吐出信件並燒掉,這些是侵犯原告人身自由權的行為。

正是因為被告(由第三人實施)的侵權行為,致使原告為擺脫這種困境而越窗逃脫摔傷,被告對原告因摔傷所受到的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賠償責任,既包括原告治傷所受到的經濟損失,也包括原告因摔傷致今後勞動能力受到一定影響的補償。

但是,原告摔傷,和原告本人越窗逃脫也有一定因果關系。原告當時是屬於 限制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應當對越窗逃脫可能有的損害後果有所預見,但仍堅持越窗逃脫,致使摔傷,因而原告本人也是有一定責任的。原告應負的一定責任,不是基於原告在校期間不遵守校規所產生的。不遵守校規所產生的責任不是民事責任,而是一般違紀責任,兩者不能混同。

另外,二審法院的判決主文,前後相互矛盾。按二審判決的本意,被告除應當負擔原告2707.59元的治療費用外,還應負擔原告3000元的傷殘補助費。但根據判決的第三條,實際上成為被告對兩種費用共負擔3000元,這是主文表述上的錯誤。①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四)
學校是否有罰款權 ?
案例: 某校初中學生馬超,學習成績不佳,守紀情況亦差。一天,他在教學樓內玩球,故意將一個價值 300元的吊燈打壞。學校在查明事實經過後,依據學校有關"損壞公物要賠償和罰款"的規章制度,對馬超作出三點處理決定:(1)給予警告處分;(2)照價賠償吊燈;(3)罰款300元。對此,學校、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都沒有感到不妥。該校校長還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以此事為案例,大談依法治校、從嚴治校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實際上,學校對馬超的處理意見並不都是合法的。給予警告處分和要求照價賠償吊燈是合法的,而對學生課以罰款則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因為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個方面,學校有對學生予以處分(紀律處分)的權力,但卻沒有對學生進行行政處罰的權力。罰款是行政處罰的一種,只有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才有行政處罰權,學校對學生予以罰款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而且還規定,在實施行政處罰時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在該案例中,學校對學生予以罰款的依據、以"法"治校的依據是學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而這些規章制度中有些內容本身就是違法的。學校管理者如果把"違法治校"當成是"依法治校",將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校園法律案例分析(五)
居民建築影響教室採光怎麼辦?
案例: 1993年,某校周圍居民動遷,動遷後某房地產公司在該校教學樓南面建起一座8層樓,該樓距學校39米,影響教學樓正常採光。該校校長為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首先找到了有關部門人員,弄清楚了有關房屋建築間距規定要求,確認房地產公司設計不合理,按居民建築條件計算建築間距是不允許的,該建築實屬違章建築。1990年11月遼寧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正式通過的《遼寧省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例》第12條規定,"學校教室附近,不得建設影響教室採光的建築物",第30條第7款明文規定:"違反第20條規定,除限其退還或拆除外,造成損失的,應予以賠償損失,對直接責任人員,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況嚴重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該校依據法律將違法行為向市人大、市建委、市城建局、市規劃局和區級機關、主管教育的單位分別投訴,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使得房地產公司不得不承認確實違法,並答應賠償。在賠償時該校和開發公司算了一筆帳,自然光線不足,主要用燈光補,這樣一個教室每月電費多支出20元,14個教室擋光,一個月是280元,一年10個月是2800元,教學樓使用年限100年就是28萬元。隨著電費的上漲,就不止28萬元了。另外陽光無價,陽光的作用不只是照明,少了陽光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該校校長不客氣地說:"也許我們這些少年兒童是未來中央領導人的材料,若因陽光的缺少未能成才,誰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呢?"經過多方努力,最後學校和房地產公司達成協議,房地產公司賠償20萬元,另外拆除已蓋好的樓房一個開間以減輕對學校教學樓的擋光程度。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房地產公司並沒有直接侵害學校的財產所有權,但由於二者相鄰並之在採光方面產生了相鄰關系,房地產公司給作為相鄰方的學校在採光方面造成妨礙,依法律規定,房地產公司應排除妨礙,依法律規定,房地產公司應排除妨礙或賠償因此而給學校帶來的損失。

相鄰權變稱相鄰關系,是指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佔有人對各自所有的或佔有的不動產行使所有樹或佔有權時,因相鄰各方相互間應給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相鄰關系的主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佔有人,相鄰關系的客體並不是不動產本身,而是相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佔有人行使其所有權或佔有權過程中所體現的利益。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既有利於合理利用財產使之充分發揮效益,也有利於社會安定。

相鄰關系有多種,如相鄰土地通行、使用關系,相鄰流水、排水關系,相鄰管線安設關系,相鄰通訊、採光關系,相鄰環境保護關系等。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呢?《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該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各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G. 學生家長和校方出現法律糾紛該如何處理

學生家長和校方出現法律糾紛可以參考下列處理方法:

1、需要看學校是否存在過錯,一般來說,如果是小學的話,學校的責任大一些,中學學校承擔的責 任比較小;

2、主要應由侵權的學生家長承擔責任,因為未成年人的主要監護責任在家長一方。

3. 保持冷靜,最好委託他人與些小交涉,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過激行為。

H. 學校法律糾紛有哪些關注點在你身邊發生得最多的是哪種,請談一談解決這類糾紛你有什麼好的經驗或方法.

學校常發生的法律抄糾紛一襲是學生之間相互斗毆;二是老師侵權行為或是濫用權力損害學生利益。面對學校中的這些糾紛,可以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考慮採用協商解決;可以向教育部門申訴,投訴;也可以請媒體共同進行監督;另外還可以報警,向人民法院起訴等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

I. 學校中的法律問題

學校常見法律問題及應對
現行的相關法律如《民法通則》、《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都沒有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如何認定事實,如何歸結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在實踐中造成了很大歧見。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調節取決於如何界定學校與學生這對關系的法律性質。「特殊關系說」把學校與學生的關系界定為基於教育與受教育、管理與被管理、保護與被保護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稱之為教育法律關系。這種關系是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和教育教學標准,在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具有公法特徵的法律關系。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是適用監護責任約定推定轉移還是適用過錯責任是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問題,監護責任約定推定轉移既不符合我國立法本意也不符合法理,而且在實踐上有不可克服的弊病,因此只能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學校或教師在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時如果由於過錯傷害了學生的身體,因而可能構成民事侵權行為,所承擔的是一種基於自己的侵權行為而產生的過錯責任。
教育部學生傷害處理辦法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有其積極意義。但其法律效力層次過低,某些規定與民事法律相抵觸,對舉證責任、精神損害賠償、學校、學校的舉辦者、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在學生安全方面的責任區分等應規定的內容未作規定,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
學生傷害事故一重預防,二重處理。要從法律角度正確界定學生傷害事故,明確各方在發生學生傷害事故之後的法律責任,並及時、妥善處理損害賠償問題。切實維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解決學生傷害事故問題可供借鑒的思路是把辦學的風險適當分散到社會,使學生傷害事故的賠償責任社會化。
近年來,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有關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等問題,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教育領域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其實,這種事故並不是現今才出現的事故種類,而是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前沒有像現在這樣頻繁出現而已。這種事故的不斷發生,不僅給社會造成很多的不安定因素,而且對學校的教學、管理等造成重大影響,對校園正常教學秩序和管理秩序造成沖擊。因此,加強對這種事故及其責任的研究,在法律上提出妥善的處理原則和辦法,對提高教學管理秩序,加強對學生的法律保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及其特徵
(一)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
學生傷害事故實際上就是校園事故。不過,校園事故這個概念較為狹窄,不能概括學生傷害事故的全部。按照現在有限的研究這種事故責任的文章來看,對這種事故概念的界定還不夠全面和准確,需要進一步斟酌和完善。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期間發生的學生人身傷亡事故。」 在《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中,沒有對學生傷害事故概念作出界定,但是從該條例的第2條中可以看出,學生傷害事故應當界定為「在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期間發生的中小學生人身傷害或者死亡事故」。教育部制定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也未明確規定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從第二條的規定中可以看出,該辦法所稱的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
本人認為,對學生傷害事故的界定,除了結合上述一些規范的規定之外,還應當從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特徵方面進行分析,以求對學生傷害事故作出一個准確、完整的界定。
(二)學生傷害事故的特徵
1、學生概念的范圍,不能過於擴大,以至於偏離法律確定學生傷害事故的立意。
學生是學生傷害事故的受害主體,是應當受到救濟的人。正確界定學生概念的范圍,是界定學生傷害事故的最重要的一環。在界定了學生的范圍之後,就確定了學校的范圍。
學生,首先就是在學校學習的在校生。學生傷害事故必須是在校生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即在校就讀的學生。非在校生發生的事故,不是這種事故。其次,學生所在的學校,究竟是什麼學校,意見較為分歧。有的認為應當是中小學校,有的認為應當包括幼兒園,有的認為還應當包括大學。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國家或者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的中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本辦法所稱學生是指在上述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由此可見,該辦法認定的學校包括了高等院校,學生也應包括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但是本人認為,法律確定學生傷害事故概念,其立意不在於保護一般的學生,而是著意保護在校學習的未成年人,以及被在校學習的未成年人侵害權利的其他人。
因而,界定「學生」概念的時候,應當從這一基本立意出發進行考慮。所以,學生傷害事故的學生,應當是中小學和幼兒園在讀的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其中,中小學的未成年學生是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主要保護對象;幼兒園的兒童雖然不是學生,但是由於其是未成年人,且在國家規定進行幼兒教育的幼兒園中就讀,應當視為學校學生;中小學校中已經成年的學生,不是學生傷害事故的主體,但是考慮到學生傷害事故以及中小學生的特點,可以准用確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至於大學學生,既不是義務教育的對象,又都是成年人,沒有特別加以保護的必要,高等院校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可以包含在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之中,但不是法律保護的重點。
2、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范圍,應當限於學校、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對於這一點,學者和有關立法的認識都是一致的。學校的基本活動,就是教育和教學活動。將學生傷害事故界定在這一范圍之中,是正確的。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教育和教學活動的范圍究竟應當有多寬,還要有明確的說明。在現實中發生糾紛的,很多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不同的分歧意見。首先,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是學校組織的,一般發生在校園,但是學校在校外組織的這類活動,也應當包括在內。因而,學生傷害事故不局限在校園。這也是將學生傷害事故稱之為校園事故不甚妥當的原因之一。其次,學生參加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採用「門至門」的原則,就是學生從進校門到出校門期間參加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其例外的情況是,學校組織的校外的活動不在此限;有學校或者幼兒園的接送班車的,應當以班車的門為限,包括上下車的安全保護。在一個案例中,幼兒園班車在送幼兒回家的時候,停車不當,接送的老師疏於注意,幼兒在下班車的時候,造成傷害。這屬於「門至門」規定的范圍,是幼兒園的責任范圍之內的事故。
在這里必須注意一點,在學校、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並不一定是學校(幼兒園)應負責任的學生傷害事故。換句話說,一個事故是學生傷害事故,但學校(幼兒園)對該事故不一定有責任。就好象發生在中國領域內的人身傷害案件,中國政府不能全部負責賠償一樣。
3、事故的種類,包括學生本人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以及學生造成的他人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死亡事故。
在對學生傷害事故的一般界定中,僅僅包括學生本人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不包括學生本人造成他人的人身傷害事故和死亡事故。這種界定,僅僅從學校對學生的保護責任的角度考慮的,沒有從侵權行為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本人看來,侵權行為法重視對學生安全的保護,同時也重視學生實施侵權行為對他人權利造成損害的人身傷害事故的救濟。而且後一種情況不能說與學校無關,而是學校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事故。不規定後一種人身傷害事故的處理,這樣的辦法是不完善的,當然,前一種事故是重點,這也是不容置疑的。
至於造成學生財產損害的事故,以及學生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事故,其處理辦法應當與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是一致的,但是既然說的是學生傷害事故,就不包括這種財產損害的事故,因而可以不將它包括在其中。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認為,學生傷害事故是指中小學校在校學生以及幼兒園在讀兒童在學校或者幼兒園就讀期間,參加學校或者幼兒園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受到人身傷害或者死亡,以及對他人造成人身傷害或者死亡,學校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事故。本文主要在這個意義上研究學生傷害事故,適當顧及到高等院校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
二、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
究竟怎樣才能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有的學者認為,應當具備的要件是:一是事故必須發生在學校與學生之間,二是事故必須發生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環境,三是事故必須發生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期間,四是事故必須與育人密切相關,五是構成事故必須存在學生人身傷殘或死亡的較為嚴重的後果。
這種看法基本上說出了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要求,但是在一些方面還不夠准確。
本人認為,既然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過錯責任,那麼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應當具備以下要件:
(一)須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或者學生在校期間致害他人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這個要件應當具備以下要素:
1、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局限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人身傷害事故,就是造成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事故,不包括財產損害事故。受到傷害的應當是學生,或者學生致他人人身傷害事故。在前者,學生是受害主體,是受害人;在後者,學生是致害人,是實施行為致人損害的加害行為人。
2、學生傷害事故應當發生在學生在校期間。這里的在校期間,應當作廣義理解,即不是僅僅指形式意義上的在校期間,而是在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期間。前述「門至門」的原則,應當是確定這一界限的標准。其基本含義,就是學生確實是在學校的管理之下,脫離學校的管理,學校不再對學生的傷害事故負責。例如,在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也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之中,並沒有因為學生不在學校,而喪失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對這種校外活動引發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期間問題上,人們最常發生的錯誤就是:只要學生在校期間出現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就有過錯,就應當負賠償責任。
3、僅僅指學生受到的傷害事故,還要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給他人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這兩方面的人身傷害事故,都是學生傷害事故,都是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
人身傷害事故的表現形式,是傷害和死亡。從侵權行為法的角度研究,這種損害事實還應當表現為財產的損失,例如,醫療費的支出、護理費的支出、喪葬費的支出,等等。在人身傷害事故的損失中,要不要包括精神損害的損失,有人持反對態度。這種意見是不對的。在人身傷害的損害中,精神損害是客觀存在的,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不能憑著人的主觀好惡而取捨。在立法和司法上,已經確立了對人身傷害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沒有理由認為在學生傷害事故的場合不實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因此,對學生傷害事故中的精神損害,也要予以確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八條也對此予以明確:「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二)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違反《教育法》規定
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行為,原則上是實施教育、管理和保護中,沒有正確履行或者違背《教育法》關於學校履行的這種職責的行為。
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學校疏於管理的行為
學校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疏於管理義務,致使在這個過程中,造成學生遭受人身損害後果,以及學生傷害他人後果的發生。這種管理,是對學校活動的管理,不是指對學生的管理。這種行為是學校自己的行為,是自己的行為致人損害,因而屬於普通的侵權行為,學校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江西某小學的廁所年久失修,險象環生,但是學校疏於修繕,致使某日倒塌,68名學生落人糞池,造成28人死亡。這就是學校自身疏於注意義務,是自己的不作為行為造成了未成年學生的死亡和傷害後果。該學校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應當說明的是,學校的這種行為,是對自己本身行為的不注意,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學生所負的那種管理、教育和保護的注意義務。
2、學校疏於保護的行為
學校對在校學生負有保護的義務,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學生,負有其安全的保護義務。學生在校接受教育,學校雖然不是承擔的監護義務,但是仍然應當承擔其安全的保護義務。負擔這種義務,就應當善盡職守,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而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疏於這種對學生安全的注意義務,致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的行為構成違法。例如,在學校遭遇的意外事故中,學校應當並且有條件救助學生,卻不救助,教師率先躲避災害,造成學生人身傷害,學校就是疏於對學生的保護,對損害的發生,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3、學校疏於教育的行為
這種教育行為,是專指對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指廣義上的教育活動。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沒有盡到教育職責,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造成他人的人身傷害,應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對學生教育後,學生拒不服從而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可以免除學校和教師的責任。
學校的上述行為,包括學校的行為,也包括負該種責任的教師的行為。學校的疏於職守行為,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學校的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其行為疏於執行職務,其行為的後果屬於職務行為。當其行為不當,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造成學生傷害或者學生傷害他人,學校應當承擔轉承責任(替代責任)。
在對學校行為違法性的判斷上,應當違反《教育法》和民法的規定。《教育法》規定的標准,是學校承擔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民法規定的標准,是對學生人身權利不得侵犯義務。違反這些法律規定,就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違法性要件。
(三)學校的違反《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與事故發生有因果關系
學校疏於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的行為,須與學生傷害或者學生傷害他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有客觀的因果關系,即前者是原因,後者是結果。兩者之間具有引起與被引起的因果關系。
在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繫上,在一般情況下,學校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只有一種因果聯系,即學校的行為就是損害後果發生的原因,沒有其他原因。這樣的行為就是結果發生的惟一原因。具有這樣的因果關系,學校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很多時候,學校的行為並不是損害結果發生的惟一原因,而是由於多個行為引起了損害結果的發生,而學校的行為僅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時候,應當認真判斷,研究學校的行為究竟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還是條件。如果是原因,則與其他原因構成損害發生的共同原因,學校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那份責任,或者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僅僅是條件,並不是原因,則學校不承擔責任。
如果學校有疏於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行為,但是其行為不是損害發生的原因,與損害結果的發生不具有因果關系,則學校不承擔責任。
(四)學校在實施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時有疏於職責的過失或者重大過失
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後果責任,還必須具有主觀上的過失。只有學校在主觀上具有過失,學校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不具有主觀上的過失,則不承擔責任。
確定學校過失的標准,是學校的注意義務。學校的注意義務,就是《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這種義務的性質,應當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是一種很高的注意義,高於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的注意和普通人的注意。學校作為一個謹慎人,對自己學生的安全和健康保持高度的注意,防止發生損害事故。對這種注意義務的違反,就是過失。學校存在這種過失,就應當對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
三、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
學生傷害事故是近年來人民法院受理的侵權案件中一種常見、多發的案件類型。研究學生傷害事故,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生傷害事故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對學生傷害事故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承擔,審判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這使得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具有了統一、明確的規范。
在研究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時候,最重要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基礎,二是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是過錯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
(一)學校為學生傷害事故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基礎
學校究竟以什麼樣的基礎為學生傷害事故承擔民事責任,有不同的主張。
一種主張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精神病醫院學習、生活或者治療時,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由於這些單位對這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負有一定的監護性質的職責,因此,可視情況決定這些單位適當地承擔賠償責任。這一主張的直接來源,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試行)》第一百六十條規定。這條規定的內容是:「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傷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這種主張認為,學校為學生傷害事故承擔責任的基礎,就是學校是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對未成年學生承擔監護責任,當未成年的學生在教育或教學活動中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傷害,學校沒有盡到監護責任的,就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另一種主張認為,學校為學生傷害事故承擔責任的基礎,不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監護關系,而是在於學校依照《教育法》的規定,承擔的對學生負有的教育、管理與保護職責。因而,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是民事關系,而是一種發生在育人過程中的特殊的教育法律關系,只有遵循教育的規律和《教育法》的規范,才能夠正確理解和處理這類事故。依據《教育法》關於學校對學生承擔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的規定,未盡到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具有過失,學校就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究竟是什麼法律關系?可以選擇的,一是民法上的監護關系,二是教育法上的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
首先,應當確定的是,我們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學校和學生的關系,而是中小學包括幼兒園與未成年學生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關系中,絕大多數是處於國家義務教育的范圍之內,而不是其他的教育關系。誠然,在其他的教育關系中,有些教育關系具有合同關系的性質,屬於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合同關系,例如某些「貴族學校」依據委託教育合同成立學校與學生的關系,某些依據合同成立某種專業培訓的教育關系,以及其他的類似教育關系。在這些關系中,雙方當事人之間簽訂合同,確定權利義務,雙方按照合同的約定享有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對於這些教育關系,應當適用民法調整。在大學的教育中,國家按照招生計劃招生,學生在被錄取成為大學生以後,在學校享受大學教育,既有教育關系的性質,也有合同關系的性質。這些,與我們所研究的中小學校(包括幼兒園,下同)與學生的關系是不一樣的。值得研究的是,在中學的已經成年的學生中,他們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樣的法律關系。在這些關系中,雖然學生已經成年,但是尚未超出了義務教育的范圍,其基本性質沒有根本的改變,仍然可以按照基本的義務教育法律關系對待。
其次,中小學校包括幼兒園與在校學生的關系,基本性質是依據《教育法》成立的教育關系。其成立的基礎,不是依據民法而成立,而是依據《教育法》而成立,《教育法》是中小學校與在校學生發生法律關系的基礎。學校與學生發生法律關系,不是依據合同,而是依據《教育法》。這種法律關系的基本性質,屬於准教育行政關系,既區別於純粹的教育行政關系,也區別於民事法律關系,是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法律關系。教育、管理和保護構成這一法律關系的基本內容,學校對學生有教育、管理的權力,同時對學生有保護的義務;學生有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義務,享有受到保護的權利。
再次,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適用監護法律關系進行調整,沒有確切的法律依據。在認定學校和學生之間的監護法律關系中,有兩種理論,一種是自然取得監護權說,即在父母將學生送到學校之後,學校自動取得對未成年學生的監護權,應當對未成年學生進行監護。一種是監護權轉移說,認為父母將學生送到學校,父母的監護權就轉移到學校,由學校負擔未成年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監護責任。這兩種觀點都沒有確切的法律依據。其一,認定學校在未成年學生入校以後產生監護權,沒有任何法律對此作出規定,沒有足夠的法律根據這樣認定。其二,監護權的成立,要麼是法定,要麼是指定,舍此沒有監護權產生的根據。認為學校對未成年學生有監護權,既不是法定監護,又不是指定監護,如何認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有監護權?其三,監護權轉移,需要有轉移的手續,即在當事人之間訂立監護權轉移的合同。這一點,在學校與學生之間,以及學校與學生的父母之間是沒有這樣的合同的,因此認定監護權轉移的性質,也沒有確切的根據。
最後,在教育關系中,發生學校履行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的過錯,致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或者傷害他人,學校產生民事責任。在中小學校學生在校期間遭受人身傷害,是學校未盡保護義務;在中小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傷害他人,是學校對學生未盡教育、管理義務,對損害的發生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這種責任,有教育法的性質,也有民法的性質,應當以民事責任的性質為主。這一點,類似於行政機關的侵權責任,是發生在公法領域的私法行為,應當受到民法的調整。
因此可以確認,中小學校與在校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是教育法律關系。學校為未成年學生的人身傷害以及造成他人傷害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就是學校依照《教育法》取得的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權利與義務。學校未盡這種義務,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本條規定在理論和實務上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對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義務究竟是監護義務還是保護義務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教育機構依法負有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如果因過錯沒有盡到相應的義務,致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民事責任,而不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監護人的責任。這是有重要的意義的,使得對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義務的性質的爭論得以平息,還可以指導司法實踐中法院在審理學生傷害事故的案件中正確對待學校的責任。
(二)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
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一種觀點認為是過錯責任,一種觀點認為是無過錯責任,其中前一種是主要意見。還有人認為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性質應當包括公平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

閱讀全文

與學校法律糾紛研修日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