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什麼叫仿冒侵權

什麼叫仿冒侵權

發布時間:2022-07-09 01:24:40

① 怎麼樣才算是侵權侵權犯法嗎

民事侵權構成要件:行為違法,損害事實,因果關系,有過錯。

三、因果關系

侵權行為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即特定的損害事實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必然引起的結果。只有當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行為人才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因果關系是復雜多變的,往往一個損害後果的出現是由多個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

不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引起損害事實的發生是由於不法行為的實施,如果損害事實並非不法行為的實施所致,則不構成侵權。

四、有過錯

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

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與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發生。

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雖已預見,但因過於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後果。

根據法律對行為人要求的注意程度不同,過失又分為一般過失與重大過失。一般過失是指行為人沒有違反法律對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沒有達成法律對具有特定身份人的較高要求。重大過失是指行為人不僅沒有達到法律對他的較高要求,甚至連法律對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達到。

在侵權行為中,一般而言,對過錯程度的劃分並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成立與否,也不會影響賠償責任的大小,因為只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無論其是故意還是過失,是一般過失還是重大過失都應承擔賠償責任,其賠償的范圍由損害的結果決定,不會因其過錯較輕而減輕其賠償。

② 論注冊商標的假冒侵權和仿冒侵權的區別

商標侵權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假冒偽劣以假充真,偽造劣質。指產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進行偽造,或質量低劣。假冒產品是指使用不真實的廠名、廠址、商標、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從而使客戶、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就是正版的產品。偽劣產品是指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產品。制**冒偽劣商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道法嚴厲打擊。就主體來看,在商標侵權訴訟中;有權利主體和責任主體這兩個基本分類。權利主體是商標權的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人通常又是商標權的原始主體,他們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商標並獲得核准注冊。利害關系人通常則是繼受主體,他們通過商標權的繼承、轉讓或者使用許可等方式取得商標權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權益。權利主體作為原告,應當有嚴格的條件,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訴權的行使問題,還涉及到請求權的享有問題,也即商標權項下的權利(假如涉及到獲得侵權賠償等經濟利益時)由哪些主體來瓜分。其實權利和責任一樣,其享受或者承擔也應當有一定的順序。屬於第一順序的主體,他們對於權利有同等的分配機會和同一的分配順序。在他們沒有明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時候,法院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剝奪其權利。

③ 仿冒行為的仿冒行為的表現形式

仿冒行為不同於假冒行為,仿冒者一般都有自身的企業名稱、注冊商標或者其他標識,但是它們不具備經營被仿冒產品或服務的資格或者能力。為了達到銷售或取得比較高的利潤的目的,就盡可能模糊或隱蔽自身的真實標識,誇大突出被仿冒的商品或服務的標識,以達到混淆的目的。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仿冒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隨著經濟生活和生產技術的發展,仿冒行為也在不斷變化。根據各國立法和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具體規定,仿冒行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四種形式:
(1)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 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識行為是指不經任何授權,擅自使用其他經營者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所謂企業的合法外部標識是指經過注冊登記的商標、商號、企業名稱、服務標記等具有識別意義的標志。這些標志是經營者享有的由民事法律、商事法律以及知識產權法律等明文規定加以保護的專用權利,不容任何人侵害。仿冒他人合法外部標志的行為是一種直接侵害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具體表現為:
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行為。商標是商品的牌子,也是商品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區別於他人的標志。注冊商標對於企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著名的注冊商標可以為企業帶來巨額的財富,其本身經資產評估就是一筆巨額資產。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就是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與侵犯他人的有形財產權無異。對於這種行為,各國知識產權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我國《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這種侵權行為包括:(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
假冒他人名稱權的行為。企業名稱、商號以及個體經營者的姓名、字型大小等的專用權同樣是企業和經營者所擁有的合法壟斷的財產,代表了企業的外在形象,也關繫到該經營者商業信譽和商品、服務的聲譽,對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種無形財產,企業和個人的名稱和姓名享有專用權,各國都通過民事立法或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確認姓名和企業名稱、商號等專用權並對這些權利進行保護。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中就明確規定各成員國應當對廠商的名稱提供法律保護,採取有效措施制止擅自使用其他廠商名稱的行為。我國在《民法通則》中,從保護公民和法人、個體工商戶以及個人合夥組織的姓名或名稱權的角度規定了上述權利不容侵害,《產品質量法》又從產品質量管理的角度規定生產者、銷售者禁止偽造或冒用他人的廠名。我國1991年由國務院批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了《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明確提出企業享有名稱的專用權,並「保護企業名稱專用權」。冒用企業名稱引起消費者的誤解,與上述侵犯商標權的行為不僅在侵權性質上相同,其造成的對市場秩序的影響後果也是相同的。
(2)不正當使用他人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 與假冒他人合法外部標識的行為不同的是:仿冒者為了牟取競爭的有利地位,雖然不直接在自己企業的名稱、商號、商品以及商標中直接使用其他經營者經合法登記注冊的企業名稱、商標以及商號、字型大小等外部標識,但卻對這些合法外部標識進行不正當的使用。如故意以他人的著名商標作為自己企業的名稱或商號,或者把他人享有盛譽的企業字型大小,作為自己企業商品的名稱或者服務的標記,或者作類似商標用途的使用。眾所周知,企業名稱和注冊商標的法律保護是有一定范圍的,超出法律規定范圍的使用一般就不受法律保護。因此,對他人合法外部標識在法律保護范圍之外使用的行為,如在不同種或不同類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或把他人注冊商標用於行為人的外包裝上,引起市場的混亂等,同樣會給商標所有人造成損害,但是有關商標和名稱的法律就難以對其進行規制。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規制市場秩序的法律,把上述仿冒行為納入了危害市場秩序的范疇,規定了這種行為的違法性。根據法律,對這種行為不必以對特定企業的法定權利進行侵害為前提,只要仿冒行為導致市場中消費者或用戶的誤解,造成市場混亂,即可進行制止。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和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或姓名的行為,只規定了仿冒的性質,即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而沒有規定特定范圍,就是針對了上述民事法律規制的侵權行為以外的行為。可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企業合法外部標識的保護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對注冊商標和企業名稱、商號的保護更加充分,它是從維護競爭秩序的角度規定了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冊商標、企業名稱或姓名,其立法的重點在於防止仿冒行為引起的市場混亂。
(3)不正當使用他人未經注冊登記的外部標識,導致市場混淆的行為 這是指仿冒者不經任何授權,對知名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的特有的外部標識進行不正當使用,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的行為。這里所說的知名企業及其產品的外部標識是指那些雖然不受國家法律明文規定保護,但具有形成知名企業和商品、服務聲譽重要價值的識別性標志。如仿冒知名企業或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廣告宣傳、形象設計等的行為。這種行為雖然不構成侵犯他人的法定權利,但是對經營者利益的損害是十分嚴重的。對知名商品的仿冒不僅表現在商標和企業名稱等企業的合法外部標識上,更多的是對其外觀形象的模糊仿冒。這是行為者故意規避財產權法律的普遍做法,也是促使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進行規制的原因。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對此作了規定,禁止「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與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行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該商品的無形資產,它不僅起到區別於其他同類商品製造者的作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生產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直接關繫到商品市場銷售情況。因此,對知名商品外在形象的仿冒,也就是對企業無形財產的侵犯。
(4)仿冒他人產品的質量標志和產地,引人誤解的行為 這種行為包括仿冒他人的質量認證標志、質量名優標志或偽造產地的行為。質量認證標志是指經國際上或國內質量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後在商品上或商品包裝上使用的標志。它是一個公正的證明,表明產品可信賴的程度。取得認證標志有助於經營者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名優標志是指在國際上或國內由有關部門或社會團體評定頒發在產品或其包裝上使用的質量榮譽標志。我國的《產品質量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分別從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維護公平競爭兩個不同的角度規定經營者不得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和名優標志。所謂商品產地是指商品的製造地、加工地、出產地或商品生產者的所在地。偽造商品產地是經營者在商品上虛假地標上名優產品或特有產品的原產地。其目的在於引誘消費者誤認為是信譽好、技術先進、質量好的地區的產品而購買該商品。上述行為有的可以納入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的調整范圍,但有的卻只能由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規制。無論哪一種情況下,以反不正當競爭法對這些行為進行調整,都能夠及時、有效地制止違法行為,更加充分地保護合法正當的權利。

④ 模仿和侵權如何界定

未經許可仿冒有知識產權的東西,產生利益或損害持用人的利益叫侵權

⑤ 仿冒行為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仿冒是指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產品本體或包裝上偽造、模仿與該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生產以次充好的產品,藉此蒙騙消費者的違法、犯罪行為。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下簡稱「仿冒行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行為(以下簡稱「假冒行為」)、製造、推銷假冒他人產品的產地、廠名或者代號的商品(以下簡稱「冒牌商品」),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秩序,損害經營者特別是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敗壞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信譽,也愈來愈成為我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公平交易執法的重點和熱點。仿冒、假冒、冒牌之中,首推仿冒行為普遍、猖獗,從基層執法實踐來看,存在難以辨別、判定的問題。從上述概念和特徵上看,仿冒行為具體表現為仿造和模仿別人已經注冊商標的表示,進行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侵犯消費是合法權益,已達到非法經濟利益。

⑥ 仿冒商標是侵權嗎

不是。依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未經注冊人的同意,假冒、偽造注冊商標生產相應產品的,是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商標法》第六十七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仿冒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