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遇到山林糾紛怎麼辦
以前山林的效益較低,農民朋友對自家的承包山、自留山不是很重視,四至界線登記回粗放,又沒有設置答固定標志,文字材料(自留山證,承包合同)也沒有根好地保存。隨著山上林木不斷長大,或山林被統一徵用、租賃等,就很可能與他人發生山林糾紛。 遇到山林到紛怎麼辦?筆者根據幾年來調處山林糾紛的實踐,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一個互諒互讓的良好心態。之所以發生山林糾紛,往往未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雙方都堅持對自己有利的一些道理,聽不進對方的意見,就很可能使調解陷入僵局,甚至會引起相互「斗氣」,使原本一件小事,變成雙方難解難分的怨恨、 二是注重調查,尊重事實,力求協商解決。如果雙方能夠自行協商解決,當然最好。通常是糾紛農戶向村委會反映,要求協助調解。村委一會應當認真聽取雙方的意見,邀請當年發包或發山林權證時參與「踏山」的同志一起參加調解會,必要時還應當到實地去做一些核對與調查。村委會根據調查結果及聽取多數與會同志的意見後,形成一個基本的調解方案,按此方案一再分別做雙方當事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最後使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書上簽字,達成協議。
2. 如何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確權問題
青州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結合部,是個多山的地區,地理環境優越,林業等資源豐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土地山林等資源的日益重視,土地山林等資源在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時,過去一直被忽略的土地爭議,包括山林權屬爭議也日益增多。根據以往調處各類土地山林權屬爭議,特別是前幾年參與調處雲河回族鄉沈家、時家、後寺三個村關於塔林一帶林地權屬爭議的經驗,筆者認為在調處、確定土地山林權屬過程中,應搞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當前土地山林權屬糾紛確權的現狀山林土地權屬糾紛主要是指爭議當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佔用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而發生的爭執。《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這就表明與土地有關的權屬糾紛的確權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在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時,所講求的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考慮的重點更多偏向事實根據方面。根據經驗結合自身對參與處置土地權屬糾紛特別是山林權屬糾紛的總結來看,這些糾紛大部分始於人民公社時期。由於當時法制不健全,對山林權屬的確定太過隨意,導致既沒有科學界定又缺少文字記錄。加之時間太久,當時的見證者有的已經去世,這給正確調節此類糾紛帶來很大障礙。 當前山林權屬的確定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由於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農村管理體制多次變動,從土改到合作化到聯產承包責任制,期間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復雜,時間跨度大,牽涉面廣,取證難,結案難,歷史遺留問題多。所以,對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處理稍有不慎,必將影響地方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園等村關於林地爭議當中,由於村民不懂法,曾發生過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質的違法事件。當前山林權屬糾紛確權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絕大部分山林權屬糾紛歷史情況較為復雜,從申請人申請調處到最終確定權屬,難免會出現問題,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對最終的確權造成影響,所以應做到:要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性。農村山林權屬糾紛的產生,一般來說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因素,兩者都不能忽視。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關系,對各級人民政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尊重歷史,就是要對引起爭議的歷史因素進行全面的客觀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據的,哪些是不能依據的,都應該有十分明確的判斷。但是尊重歷史又不能割斷現實,要充分考慮現實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對爭議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要注重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有機結合。各級人民政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主體,各級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規范圍內採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山林土地作出適當調整和重新劃分,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給予相應刑事處罰。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機結合有利於對爭議的處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思想工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它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不能流於空洞說教。
3. 怎樣處理土地山林權屬爭議
山林土地權屬糾紛主要是指爭議當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佔用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而發生的爭執。《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這就表明與土地有關的權屬糾紛的確權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在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時,所講求的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考慮的重點更多偏向事實根據方面。
根據經驗結合自身對參與處置土地權屬糾紛特別是山林權屬糾紛的總結來看,這些糾紛大部分始於人民公社時期。由於當時法制不健全,對山林權屬的確定太過隨意,導致既沒有科學界定又缺少文字記錄。加之時間太久,當時的見證者有的已經去世,這給正確調節此類糾紛帶來很大障礙。
由於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農村管理體制多次變動,從土改到合作化到聯產承包責任制,期間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復雜,時間跨度大,牽涉面廣,取證難,結案難,歷史遺留問題多。所以,對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處理稍有不慎,必將影響地方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園等村關於林地爭議當中,由於村民不懂法,曾發生過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質的違法事件。
由於絕大部分山林權屬糾紛歷史情況較為復雜,從申請人申請調處到最終確定權屬,難免會出現問題,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對最終的確權造成影響,所以應做到:
要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性。農村山林權屬糾紛的產生,一般來說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因素,兩者都不能忽視。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關系,對各級人民政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尊重歷史,就是要對引起爭議的歷史因素進行全面的客觀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據的,哪些是不能依據的,都應該有十分明確的判斷。但是尊重歷史又不能割斷現實,要充分考慮現實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對爭議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
要注重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有機結合。各級人民政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主體,各級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規范圍內採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山林土地作出適當調整和重新劃分,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給予相應刑事處罰。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機結合有利於對爭議的處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思想工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它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不能流於空洞說教。調處中,工作人員還要耐心向群眾宣傳政策法規,並切實考慮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僅僅停留在講道理、做思想工作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感化群眾,進而有效防止糾紛演變成更嚴重的社會矛盾。
4. 山林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
法律分析:
林權爭議經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或林權管理機構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林權爭議調處機構或林權管理機構應當製作處理意見書,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決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權爭議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二十二條中也有相關規定,林權爭議發生後,當事人應當主動、互諒、互讓地協商解決。經協商依法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在協議書及附圖上簽字或者蓋章,並報所在地林權爭議處理機構備案;經協商不能達成協議的,按照本辦法規定向林權爭議處理機構申請處理。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權爭議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衍生問題:
調處山林糾紛的方法和程序?
1.處理山林糾紛,應堅持「分級負責,就地解決」的辦法。即山林糾紛的雙方在公社管轄范圍內的由公社負責調處;在縣管理內的由縣負責調處;在地區(市)管轄范圍內的由地區(市)負責調處;跨地區的山林糾紛,確需省出面的,由省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進行
調處:跨省的山林糾紛,要盡量在基層解決,需要政府出面時,由縣人民政府出面協商,確實解決不了時,省、地兩級協助,縣人民政府出面協商,以利於糾紛的解決,建立友好的睦鄰關系。
2.調處山林糾紛,首先由發生糾紛單位主動協商,就地解決。經多次協商,解決不了時,由上一級政府組織調解,雙方仍達不成協議時,政府進行仲裁。如對政府的仲裁不服,提交人民法院判決。不能把矛盾上交,也不能久拖不決。
3.調處山林糾紛應堅持用黨的政策統一思想認識,堅持群眾路線,堅持調查研究,從實際情況出發,先易後難,先內後外的解決。
5. 如何解決山林權屬糾紛
湯有勝讀者: 你村可以與鄰村進行協商達成協議,化解糾紛,或者請求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 當然,也可以根據森林法第17條「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的規定,直接請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確認糾紛林地的權屬。 另外,根據行政復議法第30條規定,如果你村或鄰村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經審查,應區分情形作出以下行政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撤銷、變更該具體行政行為;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果對行政復議決定仍不服,則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未經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理和行政復議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潘家永)( 來源:《農業知識》2009.1 )
6. 山林糾紛調處證據包括哪幾個方面
安陵糾紛調處證證據,包括哪幾個方面?山林當中有糾紛,但是在調查的時候一定要證據確鑿
7. 農村林地糾紛怎麼處理
山林土地的糾紛原因是復雜的,但是作為我們山林土地所有者來說,不管原因有多復雜,既然矛盾已經產生了,就不要迴避,也不要採取極端方式解決,一定要尋求合理合法的途徑加以解決。
在農村,自家山林與別人的山林發生糾紛該怎麼辦?
那要怎麼解決才是合理合法的呢?最好爭議雙方之間能夠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內部解決了,畢竟咱們老祖宗都說了「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多大點事啊!團結不好嗎?和諧不好嗎?何必要弄成一世冤家,相互仇視呢!多不好,對吧!
在農村,自家山林與別人的山林發生糾紛該怎麼辦?
如果內部解決不了,下面這些事項你就得仔細看完了,別怪小編沒告訴你。
首先,一定要保持克制,在糾紛未解決之前,一定不能從事砍伐林木或者到林地里造林等經營活動,以免激化矛盾,引起打架斗毆等事件發生。因為這樣做的話,從政府維穩層面上來講,責任也會全部追究到你一個人身上,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去摸這條「高壓線」。
在農村,自家山林與別人的山林發生糾紛該怎麼辦?
其次,要向有關部門申請對土地糾紛進行調解,在申請調解之前你必須准好這幾種材料:能夠證明該山林屬於你的相關權屬證件、合同、證明等材料,以及調解申請書和身份證,如果是委託別人代理的話,還需要委託證明。
在准備好以上材料之後,就要分清你的山林是和誰發生糾紛了,不同的糾紛就要向不同的層級部門申請調解。
在農村,自家山林與別人的山林發生糾紛該怎麼辦?
第一、如果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組與組之見的山林糾紛,你就要向當地村(居)委會申請調解,如果調解不下的情況下,由村委會向鄉(鎮)人民政府要求調解。
在農村,自家山林與別人的山林發生糾紛該怎麼辦?
第二、如果是村與村之間,那你得親自向鄉(鎮)人民政府遞交申請了,由鄉(鎮)人民政府綜治、司法、調處等部門進行調解。
第三、如果糾紛跨鄉鎮了,這個就必須由縣級林業部門的調處機構來進行調處,若是縣級林業部門未設置得有調處機構,你可以直接向縣級人民政府遞交調處申請,由縣人民政府指定相關部門來為您調解。
第四、如果糾紛跨縣、跨市、跨省了,你也得向縣級人民政府申請調解,由縣級人民政府呈報上級人民政府進行調解。
如果你說跨國了怎麼辦?對不起,小編沒有辦法告訴您怎麼辦,小編有這個能力早把釣魚島問題解決了。
以上是糾紛各方都自願調解的情況下,只要各方相互讓一下,一般調解成功的機率還是挺
8. 三都水族自治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及時、公正、有效地解決山林土地權屬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規定,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森林、林木、林地、耕地、草地、養殖水面用地和其他農業用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不明確所產生的爭議。第四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申請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由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處理,其中重大或者特殊爭議可以報請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處理應由鎮人民政府處理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第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是自治縣人民政府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工作部門,負責受理和承辦應由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的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請自治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第六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林業、農業農村、司法行政等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協同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第七條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建階段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具體受理、承辦階段性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第八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發生後,爭議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相關自治組織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或者砍伐爭議林木。第九條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注重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和公平合理。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所需的工作經費納入預算。第十一條鼓勵基層自治組織及時疏導化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對防範、疏導、化解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成效顯著的基層組織或者個人,由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者相關職能部門給予獎勵。第二章受 理第十二條申請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申請人與爭議的山林土地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二)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三)有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受案人民政府有權處理的范圍。第十三條申請調查處理山林土地權屬爭議,應當提交申請書和有關證明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
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案件受理機構記入筆錄。第十四條申請書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身份證號、住所以及聯系方式,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
(二)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住所、聯系方式等信息,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等信息;
(三)請求事項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明材料及來源,證明人姓名、職業、住所和聯系方式。第十五條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當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及雙方的身份證明材料。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第十六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接到申請書後,對符合本條例規定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登記受理,並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本條例申請條件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制發不予受理決定並載明不予受理的理由。申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申請書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申請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申請書。第十七條山林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在收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 30 日內向爭議調查處理機構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答辯書應當記明被申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身份證號、住所、聯系方式,或者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被申請人不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明材料的,不影響爭議案件的調查處理。
9. 山林糾紛調處是由縣哪個部門調處
行政復議法15條(二)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德慶縣人民政府調處山林糾紛辦公室是德慶縣人民政府設立的派出機構,是否視為德慶縣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行為那要看它是以誰的名義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