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掛靠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若因掛靠合同引起糾紛,一般應當注意判斷掛靠合同是否有效,若有效,則進步分析當事人是否能根據該掛 靠經營合同維護自身權益。實踐中,掛靠企業對外經營活動發生的債權債務,一般由掛靠企業和被掛靠企業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2. 被掛靠人是否應該對掛靠人在施工過程中的對外糾紛承擔責任
掛靠人為履行施工合同而與第三人發生買賣、租賃、借貸等糾紛,第三人以掛靠人、被掛靠人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要求承擔責任的,按下列原則予以處理:
(1)掛靠人明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交易,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一般應當由掛靠人承擔責任,但第三人有證據證明被掛靠人也應承擔責任的除外。
(2)掛靠人明確以被掛靠人的名義(如持被掛靠人介紹信或委託書、蓋有被掛靠人章印的合同等)與第三人交易或者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掛靠人系以被掛靠人名義進行交易的,一般應當由被掛靠人與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但被掛靠人有證據證明不應當承擔責任的除外。
(3)掛靠人以被掛靠人的工程項目部、工程負責人等名義與第三人交易的,一般應當由掛靠人與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但被掛靠人有證據證明不應當承擔責任的除外。
3. 買賣合同糾紛中的掛靠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掛靠方承擔責任,承包方不承擔責任。這種情況比較少見。這種判斷的法律依據是合同的相對性。也就是說,買賣合同只對簽訂合同的雙方有約束力,對合同以外的第三人沒有約束力。這種買賣合同多由關聯方以自己的名義與相對方簽訂,而不是以承包方或其項目部的名義簽訂,履行也由關聯方自行履行。出具債權證明等行為是以關聯方名義進行的,關聯方也認為是與關聯方簽訂和履行合同,不向承包方主張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一百零一條 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4. 掛靠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是怎麼樣的
掛靠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有:
1、合同當事人可以就糾紛進行和解;
2、合同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
3、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條款或協議申請仲裁;
4、合同當事人可以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二百七十一條
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5. 掛靠合同糾紛
法律分析: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引起糾紛的主要原因是拖欠工程價款或者管理費。在掛靠中,掛靠人通常是以被掛靠人名義與發包人發生工程款交付結算關系,發包人先把工程款撥付到被掛靠人名下,再由掛靠人到被掛靠人處領取,這樣被掛靠人掌握了工程款的主動權,而掛靠人處於被動地位,因被掛靠人不按雙方之間的協議支付工程款引起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二十六條 承包建築工程的單位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資質證書,並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築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築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
第二十五條 按照合同約定,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由工程承包單位采購的,發包單位不得指定承包單位購入用於工程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或者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6. 掛靠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掛靠合同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的方式解決。協商是當事人自由選擇在自願原則下解決合同糾紛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糾紛解決的必經程序。調解是指在第三人主持下,通過運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仲裁是指發生合同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關進行裁決並解決糾紛的方式。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後,當事人如果沒有仲裁協議,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合同糾紛依法予以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7. 掛靠合同糾紛解決方式具體有哪些
解決掛靠合同糾紛的方式有: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由第三方組織或個人調解;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由法院調解或者判決;或者由仲裁機構來裁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九條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