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桐城的旅遊
桐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優美,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據普查統計,桐城市共有旅遊資源點86處,具有資源總量大、類型齊全、文化內涵豐富和分布相對集中等特點。桐城市的旅遊資源主要分布在「一帶三區」,即以城區歷史文化遺存和歷史文化景觀為主題,以龍眠山人文山水區和孔城歷史文化街區為重點的桐城文化旅遊帶和嬉子湖濕地生態旅遊區、三道岩幽谷飛瀑旅遊區、古洞岩古戰場遺址旅遊區等。城區主要有桐城文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六尺巷、博物館、桐城派陳列館、名人故居、桐城老街、龍眠河、仙龍湖等;龍眠山人文山水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文和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賜金園、雙溪草堂、龍眠山莊、投子山等歷史勝跡數不勝數,碾玉峽、觀音崖、湄筆泉、瓔珞崖、繞雲梯沖、披雪瀑等自然勝景美不勝收;孔城古鎮民俗區以十甲建制的孔城老街為突出亮點,以及桐梓晴嵐和古鎮民俗風情等。嬉子湖是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和優秀旅遊鄉鎮,鎮區水域廣闊,物產豐饒,氣候分明,濕地連片,資源、植被保護良好,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魚米之鄉」,又是一個天然安逸的生態家園。三道岩位於青草鎮,景區峰巒疊嶂,飛瀑流泉,丹霞炫彩,煙嵐騰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畫卷。古洞岩位於桐城市大關鎮和舒城縣交界處,是三國「硤石之戰」古戰場,有牌坊和月台、古洞、龍泉庵和羅漢樹等景點。老桐城八景是指桐梓晴嵐、練潭秋月、投子曉鍾、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樅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歸帆;新桐城十景是指孔城老街、古巷和風(六尺巷)、桐城文廟、文和竹影(文和園)、嬉子漁歌(嬉子湖)、龍眠河韻(龍眠河)、桐城中學、靈岩飛瀑(三道岩)、活海樂園(活海歡樂水世界)、黃梅飄香(黃梅酒業文博園)。
桐城市共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三家(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仙龍湖·活海歡樂水世界和黃梅酒業文博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一家(文廟·六尺巷),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一家(鴻潤集團),省級旅遊商品生產示範企業1家(霞珍集團),優秀旅遊鄉鎮兩個(嬉子湖鎮、孔城鎮),五星級旅遊飯店一家(金瑞古井大酒店),四星級旅遊飯店一家(桐城國際大酒店),三星級旅遊飯店一家(嬉子湖度假村),五星級農家樂3家(嬉子湖畔養生大酒店、橫山莊園、仙龍湖漁港),四星級農家樂二家(三和園、新店農庄),三星、二星級農家樂10餘家,國內旅行社8家,旅遊商品生產企業18家,旅遊購物場所10餘家,旅遊休閑娛樂場所10餘家。擁有桐城文廟、六尺巷等國家級3A級旅遊景區,東大街、南大街、勝利街三大歷史文化街區,以及1700餘年歷史的孔城老街、省級龍眠山森林公園和國家4A級嬉子湖生態旅遊區,文博館、宰相府、龍眠河、嬉子湖、投子山文化園、玉雕產業園等景點。 桐城古城區為桐城市(縣)治所在地,已有1200餘年歷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龍眠三山,旁挾石河、龍眠二水。古城初名山城,民國時改為孟俠鎮,建國後定名為城關鎮。古城建造典雅,曲折迴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稱。城中保存完或經修復的古建築有:體現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廟」;體現明清建築特色的「東南二老街」;具有江南風韻的「告春及軒」;橫跨龍眠河上的「紫來橋」;幽靜肅穆的「靜土蓮社」;千年不涸,富有傳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
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處名人遺存,諸如方學漸的「講學園」,方以智故居「瀟灑園」,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張英、張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遺址,姚鼐的「惜抱軒」及其手植的銀杏樹,姚瑩故居,姚元之舊館「竹葉亭」,方東樹家廟,方宗誠故居「九間樓」,吳汝綸藏書處「半山閣」,方守敦吟詩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吳樾故居等等,均歷歷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風姿。當代著名學者和作家朱光潛、方東美、葉丁易、方孝岳、方令孺、馬茂元、光仁洪、舒蕪等也都在家鄉古城留下青少年時期的足跡。 市 區桐城文廟(桐城派陳列館、桐城博物館、嚴鳳英陳列館)、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東大街古建築群、南大街古建築群、告春及軒、鳳儀里、瀟灑園、講學園、桐城中學校園、惜抱軒、半山閣、渡江戰役指揮所、左公祠、姚瑩故居、吳越故居、紫來橋、凈土蓮社、古靈泉、仙姑井、芹菜田、活海歡樂水世界等 。
城 郊披雪瀑、西山公園、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門沖、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曉鍾、趙州橋、卓錫泉、盛儀墓表石刻等。
龍 眠龍眠山風景區、龍門、頌嘉湖(境主廟水庫)、碾玉峽、繞雲梯沖、瓔珞崖、媚筆泉、觀音崖、雙溪草堂、別峰庵、椒子崖、玉龍峽、賜金園、文和園、相國橋、龍眠山莊、大龍井瀑布、黃草寨、姚瑩墓等;
白 馬白馬寺等。
孔 城孔城老街、桐鄉書院、藻青山、箱石山、砂崗、桐梓晴嵐、孔城暮雪、荻埠歸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鈞衡墓等。
高 橋南山橋、白兔湖等。
興 店金牛湖(東風水庫)、馬尾松人工林等。
大 關古洞岩、硤石關。歐家嶺等。
卅 鋪龍頭山、雙忠墓等。
呂 亭魯王墩、魯王河、魯肅讀書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試劍嶺、洞賓泉、谷林寺、雙龍水庫等。
中 義老關嶺、楊頭茶園等。
黃 鋪城西湖(牯牛背水庫)、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 灣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 塘桐舒古隘口、民主縣政府舊址等。
陶 沖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五聚嶺等。
青 草大沙河、青草老街、釣魚寺(潛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掛車河掛車山、桃花洞、掛車河、水庫大壩等。
老 梅老梅樹街、銀杏林等。
范 崗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 神金神墩、施從雲墓、六兒城遺址等。
嬉子湖松山、落鳳窩、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 鋪馬家宕、趙汝墩圩等。
新 渡人形河、掛車河、柏年河等。
雙 港大橫山、練潭老街、練潭秋月、妲妃台、吳鰲墓等。
鱘 魚樅川夜雨、長江、沿江灘塗等。
2. 虎跳峽電站多久會開工
三年以後會開工。
虎跳峽位於石鼓下游約48公里,峽谷長約22公里,落差約200米。上、下峽口兩級壩段峽長約16公里落差187米。虎跳峽上遊河道平坦開闊,具有良好的水庫地形,是中下遊河段的「龍頭水庫和梯級開發中的關鍵性梯級。
其下游梯級電站聯合運行保證出力約322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4152億千瓦·時。兩者相比, 保證出力增加1379萬千瓦,電量增加346億千瓦·時。其中金沙江梯級增加保證出力1045萬千瓦,電量增加320億千瓦·時;三峽保證出力增加286萬千瓦,電量增加235億千瓦·時,效益十分顯著。
虎跳峽位於石鼓下游約48公里,峽谷長約22公里,落差約200米。上、下峽口兩級壩段峽長約16公里落差187米。虎跳峽上遊河道平坦開闊,具有良好的水庫地形,是中下遊河段的「龍頭水庫和梯級開發中的關鍵性梯級。
在龍蟠作堤壩式,在上峽口作低壩順江引水式的兩級開發方案以及在上、下峽口分別築高壩的兩級堤式開發方案。有關部門正就不同的開發方式開展相應的地勘和設計工作。
虎跳峽的正常蓄水位,歷來有高低兩種方案,即2012米及1950米。無明顯的制約因素。需要根據對梯級償調節的能量效益、水庫淹沒損失、上游銜接和工程本身技術經濟條件、工程量、投資等因素,綜合分析後確定。
3. 江陵鎮的風景名勝
江陵物產豐富。巴河、關門石河、碑牌河流經境內。農牧業發達,經濟作物品類繁多。森林覆蓋三分之二,植被豐富奇特。古老的街道上到處都有黃桷樹高大的身影,小小古鎮超過百年的黃桷樹就有11棵,都掛著由(原)達縣人民政府制定的古樹保護牌,異常巨大,樹干粗大到要幾個人合圍,樹冠高聳如雲,遮天蔽日,樹根縱橫交錯,古樸雄勁。境內巴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四川省14個國家級水產資源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對象為岩原鯉、中華鱉、南方大口鯰、鱖、黃顙魚、中華倒刺䰾、白甲魚、華鯪等。這里的蜂蜜因蜜源自然無污染而特別甜美,這里的甲魚、岩鯉爬、鰱魚、鯖鱅、黃鯝頭等水產品肉嫩味鮮。
江陵文化淵遠。清代初,為祈平安,修王爺廟、建禹王宮、設字型檔、建騎龍寺,以鎮守河神保太平。正月舞火龍,五月賽龍舟,摺子川戲,民風淳樸。獅子、車燈、嗩吶、樂隊、腰鼓隊民間文化活動相繼至今。
江陵是塊風水寶地。巴河、關門石河、碑牌河、洞灘河、長灘河盡匯於此,河寬水深,波光粼粼,青山綠水。從黃梅溪乘舟漂流於武灘,日光浴後看鶴歸,觀魁星點斗,江水迴流,鳳凰展翅,仙女曬羞,青龍佛光,寨子觀景,白甲溪口,無處不是一道自然景觀。
又特別是近年在北山村打造的「玉龍峽 」項目,無疑不是讓江陵的風光錦上添花。「玉龍峽」項目按AAAAA景區規劃,分期打造。主要景點有玉龍峽瀑布、三江寺(四面觀音正在申報世界紀錄)、長壽文化走廊(正在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兒童樂園(含野生動物園)、森林公園、影視基地等。
4. 安徽省桐城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徽省桐城有六大最好玩的地方。
1、桐城黃梅酒業文博園
安徽黃梅酒業集團近千萬元打造的國家級4A旅遊景區——安徽黃梅酒業文博園。充分展示了安徽黃梅酒業集團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全國任何一家白酒企業所不可比擬的特點: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黃梅戲文化的豐富內涵。它們與中國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黃梅酒業獨特和獨占性的企業文化和產品的內在魅力。
步入黃梅酒業,人們在濃濃的徽派建築氛圍中,品嘗黃梅酒、欣賞「桐城派」、觀看「黃梅戲」,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相互輝映,展現了黃梅酒業集團企業文化底蘊和產品品質內涵,讓人流連忘返。「為社會釀造價值,為員工釀造幸福」是企業永恆不變的宗旨,「弘揚黃梅戲文化,成就安徽地產名酒」是全體員工的共同願景!
以中國酒文化、黃梅戲文化等傳統文化為企業的「文化基石」和品牌核心,堅持千年徽酒古法釀造技藝和嚴格的品質保證,黃梅酒將伴著黃梅戲飄香萬里,步入中國白酒先進行列。
2、嬉子湖
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城市東南部,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嬉子湖鎮境內,三面環水、水陸交通發達,距市區25公里,瀕臨江城名府安慶,距省城合肥僅1.5小時車程;水路泊樅川而通長江,可上溯湖廣、下達蘇杭。佔地面積7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0平方公里,水面積41平方公里,是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普文化體驗、漁業休閑、戶外拓展、鄉村度假、會議商務、特色餐飲於一體的多功能國家AAAA級風景區。
嬉子湖景區現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養生酒店、生態濕地、垂釣中心、戶外拓展、古漕運八大碼頭、嬉子仙島、十二生肖園、天文科普及4D動感影院、水上樂園、游樂園、歡樂園、空中單車、農副產品及瓜果採摘、遊客接待中心、方以智廣場、生態停車場等景點及旅遊配套設施。
推出了春天濕地觀光、夏天休閑垂釣、秋天瓜果採摘、冬天賞雪觀鳥的四季旅遊項目。嬉子湖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使之成為鳥類的天堂,沿湖濕地連綿,珍稀飛禽隨季遷徙棲息。
3、活海歡樂水世界
活海歡樂水世界位於「七省通衢」、「中國文都」、「黃梅戲之鄉」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隸屬於桐城仙龍湖旅遊度假區,是安徽永先集團繼安慶巨石山之後,投入巨資傾力打造的又一經典之作。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文都桐城的活海,是國家4A級景區,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水上游樂目的地之一,亞洲首家也是最具特色的魔幻水樂園。活海於2012年6月16日首次開園。
開園以來,平日,日均接待遊客2000-3000人次。周末、節假,日日均接待遊客過萬人次,開園數月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因受天氣因素影響,2012年度活海歡樂水世界勝利閉園,閉園期間積極施工,增加了更多的游樂項目,2013年5月18日,活海再次盛裝起航,以嶄新的面貌及最新的游樂項目迎接廣大遊客朋友。
中國活海歡樂水世界一期已建成四大主題游樂區域,游樂區域包括熱情水迪吧、瘋狂活海、瘋狂滑梯區、活海探秘區等,其中精心設置了120餘個水上體驗項目。
4、桐城文廟
文廟,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區的廣場北端。此廟系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飲譽海內外的「桐城派」的象徵,古代寺廟建築的經典,江淮之際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
遠古祖先曾在這里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兩代修葺凡十九次,為元明清以來桐城孔的禮制性建築群。
「文革」開始,1966年8月其門樓遭毀,1985年開始「整舊如舊」,進行了第二十次修葺,並立碑銘文以紀。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
5、姚元之舊館
姚元之舊館,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學內。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號薦青,桐城人,嘉慶進士,畫家,官至左都御史。
其舊館現存三組建築:前樓、東西廂房、後樓。前後樓之間,東西廂房,中成院落,稱為「前院」。後樓後,有長方形院落,稱為「後院」。整個建築長45.75米,寬20.48米,總面積為936.96平方米。前樓面積為132.34平方米,系前後廊式建築,木構架保護完好。
樓分五開間:明間長6.7米,寬4.25米,面積為28.48平方米,兩側次間,均長6.7米,寬3.9米,面積為26.13平方米,兩外側為稍間,均長6.7米,寬3.85米,面積為25.08平方米,前後走廊均長19.75米,寬1.7米。磚鋪廊面,石砌廊邊,前後廊各有八根木柱,檐柱下漢白玉柱礎,礎上為鼓形,下為六邊形, 雕刻四時花卉圖案。金柱柱礎,上圓下方,不施雕飾。
6、披雪瀑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又名「響雪泉」,位於桐城市城西北4公里之碧峰山下,地屬碧峰街道辦事處石板村。瀑流飛瀉直下,如雪簾高懸,故名。披雪瀑長900米,全瀑分三段:前為「迭瀑」,長約50米,瀑流滾迭,濺珠飛玉,稱之為「前瀑」;中為「溪谷」,稱「披龍」,長約800米,雪浪翻滾,奔騰直前;後為「懸瀑」,高約50米,瀑流長懸,雪崩雷鳴,稱之為「後瀑」。
後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吳用珍有詩描寫瀑景雲:「巨靈怒試劈山手,鐵壁雙開萬仞陡。中有銀河一線通,鎮日常作蛟龍吼。」披雪瀑風景秀麗,《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記其勝:「碧峰山,峰巒分列,一洞逶迤。沿澗而人,四方稍覺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有四洞,方至洞口,見瀑水懸崖如練。
至前仰視,如白鷺之攢集,如風雨之颼颶,即『披雪洞』也。兩旁皆巨石,水嚙者利若刃,水鑿者深若井,水拭者凈若幾」、「飛瀑異石,綠蔭清潭,堪稱負郭勝境。
7、三道岩
三道岩風景區位於桐城市陶沖鎮境內,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景區內峰巒疊嶂,飛瀑流泉,丹霞炫彩,煙嵐騰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畫卷。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層。下岩一簾瀑布從空投下,飛珠瀉玉,其聲數百米可聞;中岩怪石嶙峋,飛泉噴射,化出一道長虹;上岩從岩頭跌落,形成數迭瀑布,似雪簾披垂,灑珠如玉。岩上,春朝秋暮,雲霧繚繞,陽光衍射,形成五彩絢爛的光環,謂之「神光」。瀑布壯觀,風物秀美,令人樂而忘返。這里曾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等「紅色之旅」紀念地,花果園紀念碑和彭年水庫見證了這段歷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獅形山遺址等是三道岩景區獨特的人文資源。三道岩的第一站是江皋墓,傳為新近發現之古跡。江皋墓在江大路旁山中,步行不遠即可找到,封土、墓碑均完好,張廷玉銘文也清晰可辨。中書「皇清誥授通奉大夫分守福建興泉道布政使司參政加二級磊齋江公墓」,右書「年家眷侄張廷玉題」等字,左為子孫曾孫名。
8、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號浮丘,桐城人,明萬曆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施惠政,政聲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巡京都,查吏部賣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偽官一百餘,不趨權貴,嫉惡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進,前進是門樓,中進面積110.21平方米,明間為堂屋,即「啖椒堂」,長10.3米,寬4.1米,面積42.22平方米,兩側次間,為左右「上房」,均長10.3米,寬3.3米,面積33.99平方米;後進住宅四間,面積122.76平方米,每間長9.1米,寬3.4米,面積30.94平方米。「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簡稱「左公祠」。左光斗清直敢言,遭王當禍,入獄。崇禎初,治王當罪,褒左氏,謚「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祠分三進,前進門樓,中進和後進木構架建築,青磚牆壁,小瓦屋蓋。
9、姚瑩故居
姚瑩故居坐落於桐城市區寺巷內。故居舊時面積廣闊,有廳、堂、軒、樓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紅綠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點綴其間。前軒有聯曰:「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東抵大寧寺、南至善慶庵、西齊寺巷、北抵北大街。現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築。該建築坐北朝南,前後二進,東西廂房,中間夾一院落,四周環廊,前後左右對稱排列,布局規整。故居結構為木構架抬梁建築。撐拱承檐,槅扇門窗,雕花裝飾。兩坡屋面、青灰小瓦,磚鋪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風格。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展和、幸翁。師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軍侵華,進犯台灣。姚瑩奉特旨任台灣道,加按察使銜,與總兵達洪阿協力防守,三挫英軍。毀英船,俘英軍百數十人,繳獲炮械無數,收復失地。清廷聞捷,傳旨獎賞,詔賜姚瑩為雲騎都尉,進階二品。
10、吳樾故居
吳樾故居,坐落於桐城市區西後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坐北向南,原佔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後廳、廂房、後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卧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後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西山牆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905)字夢霞,一作孟俠,桐城人。自幼治學嚴謹,勤奮自勵。光緒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學堂,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教於兩江公學,協辦《直隸白話報》。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車站,炸清政府出國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難,年僅二十八歲。時哀世凱督保定,吳樾殉難後,為避牽連,將吳越改名「吳樾」,沿用至今。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於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5. 玉龍峽旅遊綜合開發公司概況
玉龍峽開發項目,位於達州市通川區江陵鎮,是達州市通川區江陵鎮、北山鄉和平昌縣青鳳鄉兩市縣三鄉鎮交匯處,匯通川渝鄂陝四大省區,距達州市、巴中市和相鄰8縣區約三四十公里,僅半小時車程,屬城市30分鍾生活圈最佳地。
項目巴達高速直達,省道201、省道202、縣道碑(廟)江(陵)公路、江(陵)木(頭)公路及鄉村公路暢通。
項目核心區江陵鎮玉龍峽,屬於革命老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是著名的長壽文化村,這里三面環山,森林茂密,鳥語花香,空氣宜爽,是居住、休閑、避暑、養老的理想之地。
項目屬朝陽產業,景區景點很多,兼具餐飲住宿、生態體驗、養老養生、文化交流、休閑度假、戶外氧吧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特色生態園區,集合「吃、住、行、游、娛、購、療、養」八大功能
,前景十分廣闊。
項目內容分為旅遊產業、玉龍峽四季採摘園(溝域經濟)產業和養老產業三大板塊和基礎及綜合配套設施部分。
旅遊產業園區和養老產業園區建設規模3100畝。規劃布局、功能分區上,主要根據兩大園區的特點和需求差異考慮,旅遊產業園區開放迎八方,放在熱鬧地段。養老產業園區鬧中取靜,放在相對安靜的區域。各個項目既相互聯動又相對獨立。
玉龍峽四季採摘園(溝域經濟產業園)區包含景區內部分區域和景區周圍的村組,以萬畝為基礎、突出一村一品,規劃遠景目標3平方公里。先小規模試點,逐步引導輻射。以農戶為主體,村組為架構,負責上游生產;走「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路子,由公司牽頭、政府督導,負責技術指導、產品升級、終端市場平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