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生建設工程質量糾紛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發生建設工程質量糾紛的處理方式為,承包人與發包人可自行協商解決;可以請求第三方調解解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或者主持達成調解協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⑵ 求份網上<丁春發與楊和輝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的原告訴訟狀 案例如下 http://www.law-lib.com/cpws/c
對方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在被執行人沒有支付能力的情況下,會給執行申請人出具一個文件,只要對方一發現你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隨時可以對你的財產進行執行。
⑶ 建築工程合同糾紛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業主直接發包工程導致工程延期和質量問題的案例。本案的事實是清楚的,爭議焦點在於B單位是否負有總承包管理責任。
已經明確的事實:
1、業主直接發包玻璃幕牆工程並與C公司簽訂施工合同;
2、B公司收取了總包管理費;
3、C公司未能履行合同導致工程延期和質量問題。
對於焦點問題即B單位是否負有總承包責任的判定:
1、BC公司之間沒有合同關系,且總包管理費由A單位支付,從這一點事實可以認定C單位不對B單位負有合同責任,而是直接對A單位負責;
2、AC單位玻璃幕牆工程施工合同約定了B單位履行施工配合義務,這一點並不合法,因為合同雙方非經同意無權設定第三方權利義務;
3、如B單位按照AC單位的施工合同約定收取了總包管理費,應認定其已經認可並同意AC單位為其設定的權利義務,從而以事實履行構成三方之間的特殊合同關系;
4、值得注意的是,AC單位的施工合同設定B單位義務為:履行對玻璃幕牆專業工程項目的施工配合義務,而是「施工配合義務」與總包管理義務是兩個不完全一致的概念,前者只負責配合施工工作,後者不僅要配合施工還要負責總承包管理,更要承擔總承包責任;
5、AC單位設定A單位支付和B單位收取的是「總包管理費」,與AC設定並經B單位同意認可的對應義務「施工配合義務」相對應,兩者的表述出現差異,應認定「總包管理費」是費用,而「施工配合義務」是B單位的合同權利義務和責任。
綜上,如非因B單位履行「施工配合義務」過錯,B單位不承擔總承包管理責任,因該責任於B單位同意認可的AC單位有關其義務的條款沒有設定。因此,應當裁決如下:
1、裁定C單位承擔工期延誤所造成的實際損失和預期利潤,駁回對B單位的該項訴訟請求;
2、裁定由C單位承擔質量返修義務,駁回對B單位的該項訴訟請求;
3、裁定由C單位承擔本案訴訟費和財產保全費用,駁回對B單位的該項訴訟請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C單位作為業主直接發包的施工人工程延期和質量問題,B單位可以就此向A單位提起施工索賠,索賠內容包括:
1、要求其順延施工工期;
2、要求其承擔工期延誤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
3、要求其責令C單位返工,以符合工程施工和設計標准;
4、保留進一步索賠的權利。
特別提醒:如果B單位收取「總包管理費」的收據上寫明的也是總包管理費,再加上A單位很容易找到B單位工作中的所謂「總包管理活動」,那就另當別論了。
⑷ 甲乙雙方因建築承包合同,甲方質量問題,乙方工程款,法院如何判決
在民事案件中,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屬於非常復雜的民事案件,這中間不但涉及了法律層面的問題,更涉及了建築方面層層面面的問題。在具體的訴訟及庭審過程中,主要是看甲乙雙方提交了什麼證據,能證明關於你說的質量問題。如果甲方真的出現了質量問題,乙方工程款給付多少,以及如何給付,法院都是根據證據來判定。1000個案子,事實不同,所提交的證據不同,判決的結果都是不同的。所以說,這種問題籠統的問,不如去找有經驗的律師事務所去咨詢一下,律所梳理事實及證據材料後可以給出更確切一些的回答。
⑸ 工程質量不合格判決書中對賠償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工程質量不合格判決書中對賠償的規定:《建築法》第八十條,在建築物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因建築工程質量不合格受到損害的,有權向責任者要求賠償。
法律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 建設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並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⑹ 發生建築工程質量糾紛如何處理
發生建設工程質量糾紛的處理方式為,承包人與發包人可自行協商解決;可以請求第三方調解解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或者主持達成調解協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⑺ 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
上訴人(原審原告):某建築企業(以下簡稱建築企業)
上訴人(原審被告):成都市某建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築公司)
上訴人建築企業和上訴人建築公司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均不服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2006)成華民初字第XX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該案,現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建築企業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第二項中「從2006年10月22日起計至被告應付清款項之日止」的判決;改判被上訴人就814518.08元部分自2002年8月25日起至還清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標准向上訴人支付延期付款利息,就130345.92元部分自2004年8月15日至還清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標准向上訴人支付延期付款利息;2、本案上訴費等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是: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於2002年1月24日簽訂一份《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合同》,上訴人於2002年8月14日將工程施工完畢,並按合同要求向被上訴人報送了工程結算資料。按雙方合同第六條第3項之規定,預應力工程竣工驗收後,十天內雙方辦理分項工程結算,並支付至全部預應力工程款的97%。也即被上訴人應在2002年8月24日前支付至工程全部款項(按鑒定結論為4344864元)的97%(即4214518.08元),扣除被上訴人已支付的340萬元,被上訴人應在2002年8月24日前支付上訴人814518.08元。按相關規定,債務人應在應付未付之日起向債權人支付利息。被上訴人欠付上訴人的工程款長達四年之久,給上訴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支付欠付期間的利息是其必須承擔的最低限度的違約責任。當事人未結算需委託中介機構進行造價鑒定,在中介機構作出造價鑒定報告前,不計算違約金,但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未付工程款的利息。另外,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曾於2002年6月5日簽訂一份《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工程付款補充協議》,在該協議中,被上訴人保證其在2002年9月1日前支付款項至365萬元,被上訴人也未能兌現此保證,其至2002年9月1日僅支付340萬元,就25萬元部分其違約是顯而易見的,一審法院就該25萬元也判決自2006年10月22日起計算利息顯然是錯誤的。保修期已滿兩年的,建設單位應當將保修押金退還施工單位。上訴人施工工程於2002年8月1 4日完工,依法應於保修期滿二年後即2004年8月14日將保修金130345.92元退還,被上訴人未能支付,同樣應承擔上訴人的利息損失。綜上,一審法院將鑒定機構提出最後鑒定意見的時間即2006年10月22日作為利息起算時間,違反了相關規定,請二審法院依法予以糾正。
建築公司針對建築企業的上訴答辯稱,關於利息計算,我方認為付款的條件還沒有成就,不存在支付工程款的問題,所以也不存在支付利息的問題。如果拋開建築公司上訴的問題不談,原審判決並沒有違反法律和不符合事實的地方,在原審起訴時,建築企業沒有對此區別,也沒有講詳細,根據不告不理的原則,我方認為原審判決沒有不當之處。
上訴人建築公司亦向本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2006)成華民初字第XX號民事判決書。
事實和理由是:一、原審判決未能正確適用法律。1、原審判決在訴訟中未追加成都市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違反了法律規定。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規定:「…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案中,案件判決結果顯然與成都市某公司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所以應當追加其為本案第三人。再者,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6條之規定,也應當追加作為發包方的成都市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2、原審判決在實體上也未能正確適用法律,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之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庭審中,上訴人曾提出將上訴人名下之債權轉予被上訴人,但被上訴人置之不理。如此,則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債權債務仍無法清償且會誘發多宗訴案,增加當事人及法院不必要之訟累。原審判決認定:「被告應在合理的期限內與發包方進行結算,該工程已竣工驗收並於2004年底投入使用,」。該認定也正說明本案可以適用代位求償之法律規定。二、原審判決對合同條款的解釋既有違合同本意,也不符合法律規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定之《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合同》第2條第1款第2項之規定,與第6條第3項之規定存在矛盾,或依《合同》第2條第]款第2項之規定對合同進行解釋;或依《合同》第6條第3項之規定對合同進行解釋。兩種解釋都僅顧及一點而不及其他,未能遵循合同解釋之原則保證合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客觀而言,《合同》第6條第3款規定「支付至全部預應力工程款的97%」的含義應為「全部」僅指未涉及修改或增加的部分。如此方能保證合同的完整性和關聯性。原審判決認定:「被告應在合理的期限內與發包方進行結算,該工程已竣工驗收並於2004年底投入使用,…"。何為合理期限?多長時間是在合理期限內?事實上上訴人早就將結算資料報於成都市某公司,但其內部結算程序沒有完成,此與上訴人有何關系?!而責任又怎能由上訴人承擔?2005年 12月1日,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就此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因本案標的之訴爭下達民事裁定書,該裁定書裁定「對於設計圖紙修改及竣工結算的工程量還要以建築公司和建築企業結算的工程量為准來計算工程總價。以上約定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合同雙方應當遵守。……「同樣案情,同樣證據,卻出現如此不同之結果,法律之尊嚴何在?公眾如何知法守法?綜上所述,原審判決適用法律有誤且對合同條款之解釋有違合同本意及法律規定,故此提出上訴。懇請上級法院作出公正裁決支持上訴人之上訴請求,以維護上訴人之合法權益。
建築企業針對建築公司的上訴答辯稱,一審判決對於應付工程款的事實的認定部分理由是充分的:1、建築公司在上訴狀中提到追加成都市某公司為第三人,我方認為某公司和本案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建築公司和某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和建築企業沒有關系。所以不應追加其為第三人。至於建築公司在上訴狀中提到的最高院的解釋第26條,第26條涉及的是違法分包的問題,本案不涉及違法分包,所以不存在違法分包人的問題。2、建築公司的上訴狀提到了代位求償的問題,我方認為本案不存在這個問題。代位權是否要主張是一個債權糾紛的問題,和本案的案情和適用法律沒有關系。3、雖然在雙方合同第二條第二點對於工程款的支付時間有約定但雙方合同第六條第三點也明確約定了相關內容,雙方對工程款的支付時間的約定是明確的,工程量要以建築公司和某公司的結算為准。但是本案中建築公司遲遲不和某公司結算,按照合同的約定建築公司也要支付欠款,我們認為一審判決對此的判決是正確的。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查明的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雙方於2002年1月24日簽訂的《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合同》及2002年6月5日簽訂的《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工程付款補充協議》均是有效合同,受法律保護,雙方當事人依約履行合同義務。
對於建築公司的上訴,(一)對於建築公司應追加成都市某公司為本案第三人的上訴主張,本院認為,某公司與本案沒有利害關系,不應追加。(二)關於代位權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帶為行使債務人的債權…"。首先雙方的債權債務並不明確,另外是否行使代位權,是原審原告的權利,是「可以"而非「必須」。所以建築公司的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三)施工合同合同第二條是對工程量的增減結算標准作出約定,第六條對工程款的付款時間作出約定,兩者並不沖突。涉案工程於2002年8月完工並於2004年底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多年,建築公司仍以其與發包方之間尚未結算工程量為由拒付工程款,既不符合合同約定,又有違民事活動的誠實信用原則,原審根據審計結論判決建築公司立即向建築企業支付尚欠工程款是正確的。綜上,建築公司的上訴理由均不成立,本院不予採納。
對於建築企業的上訴,根據建築企業提交的《主體結構分部工程質量核驗單》,可以認定涉案工程於2002年8月14日已經竣工驗收合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規定: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依照雙方《成都市某綜合樓預應力分項工程施工合同》第六條約定,建築公司應於預應力工程竣工驗收後,十天內雙方辦理分項工程結算,並支付至全部預應力工程款的97%。也即建築公司應在2002年8月24日前支付至工程全部款項(按鑒定結論為 4344864元)的97%(即4214518.08元),扣除被上訴人已支付的340萬元,被上訴人應在2002年8月24日前支付上訴人 814518.08元,建築企業要求自2002年8月25日開始計算該款利息的上訴主張成立。因雙方在施工合同中未約定具體的保修期,根據《成都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保修期滿兩年的,建設單位應將保修金退還給施工單位;涉案工程已於2002年8月14日竣工驗收,所以,建築企業要求建築公司於 2004年8月14日將尾款保修金130345.92元退還有法律依據,對其要求自2004年8月14日開始計算3%保修金的利息的上訴主張,本院予以支持。原審法院將上述工程款利息的起算日期定為得出最後鑒定意見之日,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予以糾正。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對利息部分的處理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二)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原判決第一、三項。
二、變更原判決第二項為:建築公司應向建築企業支付拖欠的工程款944864元,並按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延期付款利息(其中,814518.08元的利息自2002年8月25日起計至付清之日止;130345.92元的利息自2004年8月15日起計至付清之日止)。上述款項應於本判決生效後10日內給付完畢,逾期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三、駁回建築公司的其他上訴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合計人民幣34912元,由建築企業負擔人民幣8345元,建築公司負擔人民幣26567元;上訴人多預付的上訴費人民幣17456元由本院退回給建築企業。一審保全費6520元及鑒定費25878.96元,均由建築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⑻ 發包人擅自使用未經竣工驗收的工程,承包人還應對該工程承擔保修責任嗎
在建設工程領域,工程未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的情形,法律雖對其明確否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屢禁不止。在建設施工合同中,交付質量合格的建設工程是承包人的主要義務,對於發包人而言,也是最核心的權利。對此,《建工司法解釋一》第十四條明確規定:「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民事責任。」
以上規定看似明確無歧義,但在司法實踐中就發包人在未經竣工驗收擅自使用建設工程,質量責任如何承擔仍存在較大的爭議。就《建工司法解釋一》第14條規定,從文義解釋與體系解釋的角度看,該條所規定的質量責任不僅包括返修、返工等整改責任,還包括保修責任。例如(2016)最高法民終188號民事判決書認為: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發包人違反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擅自使用,視為發包人在交付工程時對質量問題的認可,或者自願對質量不合格承擔責任。隨著發包人對未經驗收工程的使用,其工程質量責任的風險也由承包人轉移給發包人。發包人喪失了以工程未驗收合格為由向承包人主張工程質量責任的權利。
上述觀點在司法實踐中比較普遍,但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竣工驗收是發包方與承包方共同的法定義務及其權利,況且工程竣工驗收涉及社會公共利益,涉及不特定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能基於發包人擅自使用而使質量責任在承發包之間內部任意轉移。對此,在司法實踐中也出現另外的聲音,例如(2016)最高法民再23號民事判決書認為,施工單位依法應對施工的建設工程質量負責。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施工單位對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的建設工程或者竣工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應當負責返修」,第四十條第三款規定:「建設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第四十一條規定:「建設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並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上述規定表明,施工方對建設工程應承擔的質量責任,包括對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及經驗收不合格工程應承擔的質量返修責任,以及對經驗收合格的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應承擔的保修責任。前者系基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及相關法律法規等規定對工程質量應承擔的責任。後者系基於雙方簽訂的保修合同或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約定的保修條款及相關法律法規等規定對工程質量應承擔的責任。這顯然是對工程質量不合格的返修責任與工程保修責任進行區分。
對於《建工司法解釋一》第14條的規定,(2016)遼02民終4275號民事判決書認為:建設工程質量保修制度是我國確立的重要法律制度,它是指建設工程在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後,在規定的保修期內,因勘察、設計、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質量缺陷,應由責任單位負責維修的一項法律制度。由此可見,即便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只要是在規定的保修期內出現的質量瑕疵,責任單位都應當負責維修,驗收合格或擅自使用後並不能免除施工人的維修責任。因此,上訴人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註:最新《建工司法解釋一》第14條)的「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為依據,認為被上訴人已經使用案涉工程,其不應當再承擔維修責任,是對該司法解釋適用條件的誤讀所致。
由上可知,看似明確的規定,實則在實踐中仍有不少爭議,這對於律師而言,這種不確定性既意味著風險,也意味著機會,站在不同的立場,就需要尋找不同的切入點,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實這也正是訴訟的魅力之所在。對於本文所討論的問題,筆者認為還是應該從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角度去分析,建設工程的質量就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標的物,也就是從建設工程本身的質量問題進行區分,然後在設定義務,明確責任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⑼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民一終字第86號
2015年4月19日—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召開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各省、自治區、直內轄市高級人容民法院和新疆維吾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分管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和民一庭庭長,解放軍軍事法院民庭庭長,以及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分管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