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瀆職犯罪中的「惡劣社會影響」麻煩告訴我
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准中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客觀方面規定的一個法定條件,屬於非物質性損害後果,比較原則、抽象,實踐中難以把握和認定,一直以來是困擾司法機關查辦瀆職犯罪的一個難點。對於我們基層院來講,嚴重損害國家聲譽的案件很難遇到,但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卻是我們在辦案中經常遇到的情形,由於大家在認識上不統一,導致在執法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因此,明確對瀆職犯罪中惡劣社會影響的理解和把握,對司法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一般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形象,引起群眾不滿和憤慨,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造成局部地區社會不穩定,甚至造成企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等。惡劣社會影響通常是以非物質形態表現出來,是無形的,屬於非物質性損害結果,通常具有損害結果的不可計算性,損害後果具有相對的區域范圍以及損害後果表現形式具有復雜多樣性的特點。認定這一情形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把握惡劣二字,即什麼程度才算是惡劣,惡劣到什麼程度才夠上我們的立案標准,筆者經過認真思考簡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下認識,供大家借鑒和參考。
一、看案件本身性質是否惡劣
社會影響的惡劣程度,取決於案件本身性質的惡劣程度。從主體上講領導幹部失職瀆職要比一般幹部失職瀆職惡劣;從主觀惡性是講,故意犯罪要大於過失犯罪;從行為方式上講,具有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等情節的瀆職犯罪,要比一般的瀆職犯罪情節惡劣;從侵害客體上講,損害黨和政府聲譽、形象、權威、公信力以及踐踏國家法律法規的瀆職犯罪比損害一般性企事業單位管理秩序要惡劣。總之,案件本身性質、情節的嚴重程度以及社會危害性,是判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看案件本身是否能引發惡劣的社會影響
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惡劣社會影響可分為已經顯現和尚未顯現兩種情況,就是說表現在面上的或者說已經表現出來的惡劣社會影響較好認定,如我縣去年發生的因某某事件而引發的抬屍圍攻縣政府、集體上訪等,就嚴重造成了縣域公共秩序的不穩定和國家機關的正常工作。但在實踐中有些本應顯現出來的惡劣社會影響卻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顯現或者未能及時顯現。未能顯現,並不是沒有社會影響,關鍵要看案件本身是否能夠引發這種社會危害性,只要能夠引發惡劣社會影響,既是沒有引發,潛在的危害也是客觀存在的,況且沒有引發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公信力控制的結果,有的是因為瀆職行為被國家機關及時糾正所致,這些都是因公權力的介入,使惡劣影響脫離了公眾視線或是得到了應有的控制。實踐中,因公信力的控制未能引發的,不影響對惡劣社會影響的認定,因為公權力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如將公權力的結果作為給瀆職者抵債的條件,則違背和侵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也等於用公權力的結果來減免瀆職犯罪的罪責。
三、認定惡劣社會影響不能違背刑法基本原則和立法本意
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准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的立案標准規定了九種情形,第一條第
1款至第7款明確規定:只有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等嚴重後果的才符合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罪的立案標准;第8款和第9款是對第1款至第7款以外的其他符合立案標准情形的概括和規定。從第1款至第9款之間的關系來看,第8款和第9款規定情形的社會危害程度應與第1款至第7款規定的程度大體相當,也即只有第8款和第9款規定情形的社會危害性程度達到第1款至第7款程度相當的情形下,才能進行立案追訴。因此,司法機關在認定社會影響是否達到惡劣程度時必須在不違背刑法基本原則,不違背立法本意上判斷。
四、要從物質性損害和非物質性損害兩方面來綜合判斷
司法實踐中,許多瀆職行為導致的損害後果既有物質性的也有非物質性的,當物質性損害後果達不到立案標准而非物質性損害後果也不是十分明顯時,就要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綜合認定判斷。惡劣社會影響屬於非物質損害後果,是無形的,實踐中存在認識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辦案人員在依據現行法律法規,結合具體案情進行綜合判斷的同時,還要建立溝通聯系制度。既要加強向上級業務部門的請示匯報,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與支持,又要加強同本院偵監、公訴等部門的溝通與聯系,特別是要加強同審判部門的溝通聯系,力求在認識上達成共識。
總之,惡劣社會影響本身就是一個感性范疇的問題,司法解釋再詳細也囊括不了不斷變化的客觀現實,司法工作人員要根據現行法律法規以及案件具體情況,在不背離立法本意的基礎上去認識和判斷造成的惡劣社會影響程度,既不能失之過嚴,放縱犯罪,也不能失之過寬,擴大打擊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准確把握和認定瀆職犯罪中的惡劣社會影響,避免執法的隨意性,做到不枉不縱,公正執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② 我國現行法律對瀆職罪如何認定,判刑有哪一款特別清晰的規定的啊請專業法律專家給滿意的答案謝謝了
瀆職罪 的刑法條文規定:
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三百九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
第三百九十九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貪贓枉法,有前兩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四百條 司法工作人員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一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予以減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二條 行政執法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三條 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對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或者股票、債券發行、上市申請,予以批准或者登記,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上級部門強令登記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百零四條 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五條 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辦理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在提供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核銷單等出口退稅憑證的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百零六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七條 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森林法的規定,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違反規定濫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情節嚴重,致使森林遭受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零八條 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零九條 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流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或者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一條 海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放縱走私,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二條 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偽造檢驗結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驗的物品不檢驗,或者延誤檢驗出證、錯誤出證,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三條 動植物檢疫機關的檢疫人員徇私舞弊,偽造檢疫結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疫的檢疫物不檢疫,或者延誤檢疫出證、錯誤出證,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四條 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負有追究責任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規定的追究職責,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五條 負責辦理護照、簽證以及其他出入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企圖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辦理出入境證件的,或者邊防、海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明知是偷越國(邊)境的人員,予以放行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六條 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接到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及其家屬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舉報,而對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不進行解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負有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阻礙解救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七條 有查禁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招收公務員、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一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或者流失,後果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准規定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6-07/26/content_4881245.htm
(一)瀆職罪的概念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妨害國家管理活動,致使公共財產或者國家與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瀆職罪的構成有如下特徵
1.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或者說本罪為身份犯,即只有那些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但刑法第398條第2款規定的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除外。所謂特定身份,在本類罪中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各級國家機關中的管理人員。應當注意的是刑法把一般國家工作人員排斥在本罪的主體之外。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是國家工作人員中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國家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等部門的公職人員,還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級機關的公職人員。
2.本罪的主觀方面,有的是故意,有的是過失。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33個罪名中,有24個罪名只能由故意構成,有9個罪名只能由過失構成。
3.本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包括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並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所謂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依法行使職權而任意擴大自己的職務許可權;所謂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疏於職守、不按規程或規章行使管理職權;所謂徇私舞弊,則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視神聖公職如兒戲,為了一己之私而徇情枉法。應當指出,一般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和徇私舞弊的行為並不都構成瀆職罪,只有那些因為瀆職行為而致使公共財產或者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4.本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所謂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國家管理職權的正常活動,如各級行政部門(包括工商、衛生、內外貿易、海關、教育、財政稅收、交通、農林漁政等部門)、司法部門的正常管理活動。瀆職罪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嚴重失職行為,而這種嚴重的失職行為顯然是對國家機關正常管理活動的嚴重侵害。
③ 如何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瀆職侵權行為的監督
撰稿人:沈旦妃 俞佳 職務犯罪預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各部門共同參與,而且需要通過法律的、機制的、體制的教育等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綜合治理。分析行政機關一些瀆職案件後,筆者產生這樣的認識:瀆職侵權職務犯罪是社會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預防職務犯罪單靠打擊是不夠的,必須堅持教育在先、預防在先、打防並舉、標本兼治的方針,努力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一、行政執法人員瀆職侵權犯罪的主要原因 行政執法人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又有主觀方面的因素;既有歷史的原因,又有現實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極少數行政執法人員不能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的權力,因為權利的異化而最終導致犯罪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行政執法機關內部發生的職務犯罪,犯罪行為大多數是不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視公權為私權,權力觀念錯位,特權思想嚴重,講親情不講原則。這和極少數行政執法機關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流於形式有一定的關系。 2、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導致執法腐敗蔓延。我國行政執法機關有相當部分實行垂直領導體制。如稅務、工商總局直接領導各直屬稅務、工商局,管轄范圍大,各直屬稅務、工商及基層所遍布全國各地,使上級局對下級局的管理和監督有較大難度,管理難以到位。而地方稅務、工商因沒有隸屬關系,所以地方黨政管不了,形成「管的著的管不到」的局面,使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3、一線執法人員權力過大,形成監管漏洞。我國稅務、工商、醫葯、土地、質監等部門現行的業務管理體制中,業務管理許可權實際上集中在基層執法人員手中。他們是否依法行事完全取決於自身的素質和良知。由於執法權力集中在一線人員個人身上,形成一些監管漏洞甚至黑洞,不法分子只要買通了他們,就可以實施不法行為。 二、行政執法人員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 (一)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強對執法人員人教育和管理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瀆職侵權犯罪也是一種腐敗,在政治上對黨和國家造成的消極影響和嚴重危害性絕不亞於貪污賄賂犯罪。有效地預防瀆職侵權犯罪,既是對中央提出的全面系統地預防腐敗犯罪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也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因此,黨委要高度重視瀆職侵權犯罪的危害性,大力支持司法機關預防和依法查辦瀆職侵權犯罪,為預防瀆職侵權犯罪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 二是要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城建、質監、土地、衛生等系統要經常開展正確的權力觀和義務觀教育、專項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要結合行政執法工作實際,加強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和崗位業務培訓,使行政執法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加強法制教育,樹立法制觀念,組織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拒腐防變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的侵蝕,廉潔奉公,公正執法。加強「八小時」以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和監督,把八小時以內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的八小時以外,促使其正確處理好與工作對象的關系,斷絕與不法分子的交往和聯系,純潔行政執法隊伍。 三是要落實廉政責任制,兌現獎懲制度。各級行政執法機關要落實廉政責任制,單位負責人與部門負責人之間,部門負責人與普通幹部之間要層層簽訂廉政責任狀,哪個環節出問題就追究哪個部門負責人的責任。大力推行廉政量化和風險管理,實行責任考核與追究制度。將理論學習、廉政教育、專項業務等層層分解,把任務目標落實到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交叉到位」的責任體系,部署違法違紀要追究領導責任,實行「廉政一票否決制」。與此同時,要執行獎懲制度,獎罰分明。對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勤政奉公者要給予大力表彰,對查處違法犯罪有功人員給予重獎;嚴格執行中紀委和國務院各項紀律法規,認真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對工作失職的領導幹部進行嚴肅處理,對違規違紀人員堅決查處,該處分的堅決處分,決不手軟。 (二)改革和完善行政執法部門的管理體制,加深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 一是要努力健全對重要業務環節的監督制約機制。對一些權力比較集中、比較敏感的重要業務環節,要按照「事權分離、權力分解、相互制約、規范程序、公開透明」的原則,對現有的作業流程、作業方式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科學地進行內部權力分解和職能劃分,建立全新的業務管理體制。通過監控管理和執法評估,對當地各現場執法情況作出適時定量的分析,掌握情況,把檢查執法問題同廉政檢查結合起來,糾正業務工作偏差,同時追究個人責任。 二是要嚴格管理,強化監督,這是預防和減少瀆職侵權犯罪的重要環節。預防部門應幫助和指導各行政機關、部門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各項監督制約機制,不斷總結和探索有利於預防瀆職侵權犯罪的新辦法和新制度,加強對基層幹部的管理、約束和檢查,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防患於未然。 三是要堅持制度監督。教育不是萬能的,預防職務犯罪每個單位、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管理特點和規律,要針對本單位或本行業的特點、分析容易滋生腐敗的部位和環節,職務犯罪建立健全執法制度規范程序,明確責任,減少漏洞,在健全制度的基礎上,健全監督制,並確實落實。 四要堅持執法公開。執法標准、程序要公開化。每個單位執法權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點和規律,外部力量很難介入,成為執法權力運作的封閉性,群眾很難監督。無數事實證明:職務犯罪最重要原因是對權力約束不力,行使權力缺乏公開性和透明度,失去制約權力越大,發生職務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執法部門要將執法標准、程序向社會公開,便於群眾監督、防止執法人員權力濫用及失職。 (三)加大對行政執法人員職務犯罪的預防和打擊力度 一是行政執法機關要積極配合檢察機關查處職務犯罪的工作,及時提供有關犯罪線索。檢察機關在其專業化優勢和經驗的基礎上,應認真鑽研行政執法部門的專業知識,熟悉工作流程及有關規定,掌握城建、土地、等工作必需的相關知識,同時,善於攻堅克難,頂住壓力,保證行政執法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的有效查處。 二是行政執法機關應與檢察機關建立工作聯系制度,成立專門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協調小組,具體指導和協調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部門共同做好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以「預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通報查處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情況,剖析案件的特點、發案原因及規律,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檢察機關定期或不定期派員到行政機關上法制教育課,並運用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警示教育廣大行政執法工作人員。 三是加大監督力度,共同抓好行政執法機關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檢察機關在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中,必須立足於履行檢察職能,緊緊圍繞檢察職權,不能超越檢察職權搞預防,堅持在黨的領導下與行政執法機關密切配合。建立預防職務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加大檢察、行政機關的聯系,共同把好預防職務犯罪的關口,遏制行政機關職務犯罪案件的發生。要加強信息交流和情況通報。行政機關有關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監督、健全制度機制等方面的政策、改革措施,行政人員違法違紀案件查處情況,要及時向檢察機關通報。共同開展調查研究和預防對策研究。根據行政執法機關職務犯罪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行政機關和檢察機關可共同開展前瞻性的調查分析,深入探索制度、機制改革和創新,努力研究從源頭上預防行政機關職務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和對策。共同推進檢察建議的落實。檢察機關要結合查辦行政機關職務犯罪的典型案件,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積極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檢察建議,努力提高檢察建議的質量,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並積極協助案發單位共同及時落實。要共同開展預防職務犯罪調研,研究各個時期行政執法人員職務犯罪的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系統預防,做到系統問題系統抓、綜合問題綜合治。進行預測性分析研究,研究我國隨著行政執法機關體制的調整,行政執法人員職務犯罪可能出現的新變化,提出防範對策。
④ 瀆職罪的構成要件
一、主體要件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限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黨委、政協、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都不屬國家機關范疇,司法實務中出現了協管、協警及治安聯防人員受國家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的現象。為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立法解釋規定: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有瀆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的司法解釋中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作了進一步的擴大解釋: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客體要件
瀆職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三、主觀要件
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大多數出於故意,少數出於過失。故意與過失的具體內容因具體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沒有目的犯。
四、客觀要件
瀆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⑤ 玩忽職守和瀆職罪的區別
有四種區別如下:
1、主觀上不同
玩忽職守罪的主觀罪過和玩忽職守罪雖然可以由故意和過失構成,但二者是不同的。玩忽職守罪主要由故意構成,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由過失構成。玩忽職守罪主要由過失構成,少數情況下也可以由故意構成。
2、直接侵權客體不同
瀆職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公務活動的合法性。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履行職責,完成國家機關交辦的任務。未經許可不履行職責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的,是對國家機關工作活動勤勉原則的侵犯,危害國家機關正常的管理活動。因此,瀆職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公務活動的勤政性。
3、性質和具體表現不同
(1)瀆職罪在客觀方面的本質屬性是「瀆職」。這種「忽視」行為主要表現在兩種情況:
一是行為人不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放棄職責,擅自離崗;二是不認真履行職責,即行為人在履行職責時嚴重不負責任,對法定職責和義務馬虎敷衍。
(2)瀆職罪的本質屬性是濫用職權。這種虐待主要表現在兩種情況:
一是超越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超越法定許可權,非法決定無權決定的事項,擅自處理無權處理的事項;二是在其職權范圍內違法行使職權的濫用,即行為人違反職權范圍內的法定程序,魯莽行事,濫用職權,隨意處理公務。
4、犯罪行為不同。
(1)不作為不能構成玩忽職守罪。玩忽職守罪主要表現為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的不作為,如放棄職責、擅離職守、不履行職責等。但瀆職罪能否由行為構成,則存在差異。筆者認為,瀆職罪不同於棄職等不作為,只能以不作為的方式構成。
(2)瀆職罪只能由行為構成,而瀆職罪可以由作為或不作為構成,主要表現為不作為。瀆職罪主要表現為超越法定職權,決定和處理無權處理的事項,或者隨意非法行使處理公務的職權,也就是說,瀆職罪的行為表現為行為。棄職行為應當屬於失職的客觀表現形式,不應當列入失職罪。
(5)瀆職侵權犯罪的主觀方面擴展閱讀:
瀆職罪:
1、非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罪
第四百零七條林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森林法的規定,超過批準的年度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的,或者違反規定擅自發放採伐許可證,情節嚴重的,造成森林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環境監察瀆職罪
第四百零八條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傳染病防治失職罪
第四百零九條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非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非法低價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
第四百一十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或者非法低價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給國家和集體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⑥ 什麼是瀆職罪
瀆職罪的成立,是以行為人存在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的行為為前提的,而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又和行為人存在一定的職務許可權有關。所以,釐清職權(職守)和瀆職犯罪之間的關系對認定瀆職犯罪尤為必要。
職權的一般含義
職權(職守),是指行為人享有的一般職務許可權或者承擔的相應職責。只是從外形上看有一定的權力,但是客觀地看沒有一般的職務許可權的,不是這里的職權(職守)。職權不一定是法律上明文規定的,從法律制度上作綜合的、實質的觀察,認定行為人享有職權或者得到授權的,就是有職務許可權。作為一般的職務許可權,職權不一定是法律上有強制力的權力,但其濫用會使對方承擔義務或不能行使權利的,也是職權。
成立玩忽職守罪的前提是行為人有「職守」可供其「玩忽」,不存在相應職權的,即使其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也不可能構成本罪,這是合理解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後必然會得出的結論。例如,罪犯甲正在瘋狂地殺害妻子,警察Y接到報案後趕到現場,在完全能夠履行職責時,並未積極履行救助義務。縣司法局長D因事率眾路過現場,也未組織他人救助被害婦女,並不能認定警察Y和司法局長D都構成玩忽職守罪。警察Y因職務上的要求,有制止違法犯罪活動、救助被害人的義務。其在履行救助義務具有容易性、可能性的場合,拒不履行保護、救助義務,最後被害人死亡的,可以成立玩忽職守罪。但司法局長D的職責是司法行政事務的管理,其不負有制止犯罪行為的義務,也缺乏對抗罪犯的相應武器裝備、手段,所以,不存在不救助被害人的「職守」,自然談不上成立玩忽職守罪的問題。所以,判定其構成犯罪,就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
行為人享有相應的職權,但是其作為或者不作為行為沒有履行相應職責的,才能構成瀆職罪。瀆職行為具體包括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兩大類型,所以,這里對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的討論,其意義已經超越了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所規定的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這兩個具體的罪名本身。
職權必須被濫用,才可能成立濫用職權型犯罪。職權的濫用,是指違背法律授權的宗旨行使職權,超越職權范圍或者違反職權行使程序,以不正當目的或不法方法實施職務行為。換言之,任何無端行使職權、編造事實擴大職權范圍,實質地、具體地違法或不當行使權力的行為,都是濫用職權。在出於不當目的實施職務行為的情況下,即使從行為方法上看沒有超越職權,也屬於濫用職權。
濫用職權行為主要表現為:超越職權,擅自決定或處理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例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在進行市場管理過程中越權進行社會治安管理;玩弄職權,隨心所欲地對事項作出決定或處理,例如質量技術監督人員對合法經營者任意處以罰款;以權謀私、假公濟私,不正確地履行職責;放棄職責,故意不履行職務,例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後,不正確履行職責,違反有關特大事故報告程序的規定,對特大礦山安全事故隱瞞不報,亦不及時組織搶險、調查,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即構成濫用職權罪。有時這四種行為方式交織在一起,難以分清,例如負責主管緝私工作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接受賄賂之後干預走私犯罪的查處,就同時具有超越職權、玩弄職權和不正確履行職權的性質。正當執行職務,或者只是利用地位、條件實施與一般的職務許可權無直接關聯的行為,不是濫用職權。例如刑罰執行機構的監管人員利用教育罪犯之機使用暴力猥褻婦女的,只構成強制猥褻婦女罪。深夜巡邏的警察搶劫他人財物的,只應成立搶劫罪,都不構成本罪。
濫用職權行為,是否僅限於公開實施?換言之,秘密地任意行使職權行為,相對人對此無法認識,或者濫用行為從外形上不具備職權行使特徵的,是否構成濫用職權罪,值得研究。例如司法人員甲為偵查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未履行合法手續而秘密竊聽乙的電話;技術監督人員丙為查處生產偽劣商品案件,未經批准秘密進入丁公司搜尋,是否構成濫用職權罪?
一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行為如果不被相對人所認識,就不構成濫用職權罪。因為要行使職權,就需要對方根據權力者的意思有相應的行動,相對人不能認識的行為(例如警察的竊聽行為),其不能作出相應的表示,濫用職權罪就不可能成立(意思壓抑說)。還有觀點認為,相對人沒有作出必要的行為,職權行使的行為從外觀上看難以判斷,不成立濫用職權罪(外觀必要說)。按照上述觀點,甲、丙的行為均不構成濫用職權罪。
但是,肯定說認為,相對人對職權行使是否有認識或者權力行使的外形如何都不重要。享有職權者客觀上任意行使其職權,就屬於濫用行為。因為相對人對權力行使即使沒有認識,但其仍然要承擔額外的義務或者自身權力行使會受到重大妨害;而濫用職權罪的立法依據之一就在於對容易侵害個人權利的公務員給予一定的限制。同時,普通公民如果事後知道公務員實施了濫用職權的違法、不正當行為,其對公務執行妥當性的信賴感仍然會受到侵害,所以,濫用職權行為的法益侵害性還是存在。因此,即使被害人對職權行使不能認識,但其權利被妨害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甲、丙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應該說,肯定說更為合理。
玩忽職守的具體認定
玩忽職守即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職責或不正確履行職責。不履行職責,是指行為人應當履行且有條件、有能力履行職責,但違背職責沒有履行,其中包括擅離職守的行為。不正確履行職責,是指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雖然實施了部分職權行為,但從總體上看,行為違反職責規定,草率從事、粗心大意、敷衍塞責,或者任意蠻干、獨斷專行、違背客觀規律胡亂指揮。因此,玩忽職守一般表現為不作為。
需要注意,作為一種瀆職犯罪,玩忽職守行為無論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義務相聯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和義務,一般都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機關單位的組織紀律、規章制度中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是判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具有玩忽職守性質的基本依據。一般來說,玩忽職守犯罪都是明顯違反這些規定的行為,沒有違反這些規定的,無違反注意義務的主觀過失,不能以玩忽職守罪論處。例如,自訴人L向法院提出N有誹謗犯罪行為,要求追究N刑事責任。被告人H作為主管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接到控告材料後,安排刑庭審判員對自訴人提供的匿名信件、公安局刑事技術鑒定書及其他證據進行審查,認為符合刑事自訴案件立案條件,在向本院院長匯報後,決定立案並對N採取逮捕強制措施。後經重新鑒定,確認匿名信封上的字跡不是N書寫,導致N被司法機關錯誤羈押近3個月。對H能否以玩忽職守罪論處?
對此案,肯定說認為,被告人H在審查誹謗自訴案件時,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有關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未得到審查,指控的事實是否為N所為以及是否構成誹謗罪未得到查證,對N是否有逮捕必要未認真調查的情況下,即認定其涉嫌誹謗罪,並對N決定逮捕,致使其被錯誤羈押,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H的行為已構成玩忽職守罪。
否定說主張,H身為法院主管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對告訴才處理的誹謗案件的證據材料,安排刑庭審判人員對證據進行了審查;根據有權進行司法鑒定的機關出具的刑事技術鑒定結論,對案件進行了立案,為防止自訴案件被告人發生新的社會危險性,經其和刑庭審判人員討論,報本院院長同意並授權後,決定對自訴案件被告人採取逮捕強制措施。H在對該自訴案件立案到決定對被告人逮捕,並沒有違反職責義務。雖因原鑒定人未按照有關規定出具鑒定結論,導致後來的鑒定否定了原鑒定結論,從而使N被錯誤關押,也不能據此認定H在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其行為在客觀方面不符合玩忽職守罪的構成要件。
應當說,否定說是正確的,因為行為人雖然有相應的職責義務,但是在沒有違反職責時,不應當成立瀆職罪。在實際生活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使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職責行使國家權力,在有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發生一定的危害後果。這種情況在刑事訴訟活動中也是難以避免的。在司法活動中,審判人員依法定程序在法定范圍內正確行使職權,但有時卻由於客觀原因或自身認識能力的限制,仍不能完全避免錯捕、錯判結果的發生。對於雖然發生錯捕、錯判並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損失,但行為人屬依法行使職權,並未違反訴訟程序和法律規定的,不屬於玩忽職守。
⑦ 稅務機關如何預防瀆職侵權職務犯罪
稅務職務犯罪是指稅務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稅收執法權或行政管理權,以犧牲國家或集體利益為手段,為個人或他人謀取私利,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根據現行《刑法》規定,只能由稅務人員構成的職務犯罪包括兩個罪名: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指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遭受重大損失,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2、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指稅務人員在稅務人員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這三項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國家遭受重大損失,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 一稅務瀆職侵權職務犯罪的原因探析 稅務職務犯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則是稅收執法權的異化。無權力的異化和濫用,則無職務犯罪。而稅收執法權的異化主要是權力失控引起的。當前,導致稅收執法權異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根源 一是封建特權思想仍在左右著一些稅務人員的行為和處事方法。特別的權力總是與特別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由於受傳統特權觀念的影響,使得某些掌權者在對權力崇拜和唯恐失去權力而恐慌的心理狀態下,開始使權力的性質和功能異化,將用來為組織稅收和管理稅務隊伍的權力異化成為個人、親戚、朋友及小集團謀利益的工具。二是私有觀念的存在,誘發了部分稅務人員的貪婪心理。三是市場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使權力商品化、經濟化。權力可以出租獲利。由於稅務系統的各級領導者和業務人員,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掌握一定的稅收執法權,在失控和約束不力的情況下,受錢權互惠效應的誘導,部分稅務幹部便會把手中的權力作為私有化了的商品進行交易。 (二)體制、制度根源 一是財政體制缺陷。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支定收」的財政體制,導致稅收工作陷入「計劃或任務治稅」,在稅收工作中,主要以組織收入為中心,將收入計劃作為考核、評價稅務機關工作的首要條件,當稅收計劃與依法治稅相矛盾時,依法治稅反而服從於稅收計劃,致使收過頭稅、貸款繳稅、虛報虛收,或者有稅不收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干擾了依法治稅。二是稅務系統的體制缺陷。我國目前稅務系統實行垂直領導,導致上級難以有效監督下級,下級事實上「無權」監督上級;三是稅制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稅負不均。評估標准掌握在少數稅務幹部手裡,他們憑藉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撈取個人好處;或以稅換賄,以賄減稅;或與納稅人相勾結,共同私分稅款、滯納金;或收人情稅、開人情發票等。 (三)法制根源 我國現行法制對預防稅務職務犯罪還存在許多缺陷:一是在預防環節的立法相當薄弱,缺乏超前性和預見性,對一般稅收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一般稅收違法行為轉化為稅務職務犯罪的抑制性不強。如《監督法》、《公務員財產申報法》、《反貪污法》等均未出台。二是現行稅收法律、法規中對罰款規定的彈性過大,導致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過大,為一些掌權者以權謀私提供可能。如「處欠繳稅款 0.5 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等模糊性界定。三是稅務部門內部的執法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在稅務執法過程中,徵收、管理、稽查、審理、復議等執法環節名義上應當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但由於保障機制不力,沒有人願意去負責任地實施制約或監督。稽查部門發現管理部門的違法犯罪行為或管理部門發現稽查部門的違法行為,一般沒有人願意指出、反映,審理或復議部門發現管理或稽查部門的錯誤,一般只是要求糾正,沒有單位或部門去追究責任,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好人主義局面。 預防瀆職侵權稅務職務犯罪的對策 從上述分析看,在新的形勢下,要從源頭上預防稅務職務犯罪,減少稅務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應採取以下對策: (一)嚴格執行《征管法》,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執法監督 各級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要嚴格貫徹執行《征管法》,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執法監督,特別是對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點人的監督制約,最大限度地減少稅務行政、執法中的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避免濫用職權,滋生腐敗。1、落實稅收執法責任制,推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實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是依法治稅的具體要求,也是堵塞征管漏洞、促進廉政建設的客觀需要。各級稅務機關的「一把手」,應為本單位的執法第一責任人,要將執法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一要按照管事的要求明確每一個稅收執法崗位和每一名稅收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包括工作職責、辦事規則程序、許可權范圍、具體標准、處理時限等;二要在稅收徵收、管理、檢查、復議等各個工作環節中,明確部門和個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考核指標;三要通過金稅工程加強執法崗位責任制考核。同時,建立以執法過錯責任制為突破口,對稅務人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產生的違法或者不當的稅收執法行為,尤其是人為造成納稅人稅負明顯不公等情況,實行執法任追究制直至過錯責調離執法崗位,以增強稅務人員嚴格執法的責任心,克服當前稅收征管改革中出現的「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弊病。2、著力加強檢查監督,實現預防的關口前移。實踐證明,監督檢查是防止權力濫用的關鍵。稅收執法權異變害怕檢查,稅收執法中的腐敗害怕監督。各級稅務機關一方面要通過經常性的檢查,對稅收執法權的運行實施全過程監督,確保權力運行到哪裡,對權力的規范和制約也就延伸到那裡,從而做到把問題盡可能地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要針對稅收執法工作中容易發生瀆職侵權違法犯罪行為的重點環節,大力加強執法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予以嚴肅查處,使稅收執法人員懾於法紀後果而不敢濫用稅收執法權。 (二)深化體制、制度的改革創新,強化權力制約,讓稅收執法權在規則內運行。 一是改革現行「以支定收」的財政體制,實現由「計劃或任務治稅」向「依法治稅」的轉變,只要稅務機關確實依法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和上級機關均應實事求是地調整收入計劃,嚴格做到依法治稅。二是完善稅收執法權力體制,強化制約監督,進一步落實「上收執法權、分解執法權、制約執法權、規范執法權」的要求。三是深化稅制改革,公平稅負,統一稅率,使不同所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從而消除滋生稅務職務犯罪的稅制因素。四是深化征管制度改革。對稅收稽查的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個環節實行機構、人員、職責三個方面的明確分離,切實健全相互制約和監督的體系;推行辦稅公開制,完善評估標准,增強稅收執法權運作的透明度。五是以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為契機,在「精兵簡政」的同時,逐步實現「高薪養廉」的經濟保障機制,使稅務人員不想「貪」,也不必「貪」。 (三)深化稅務執法隊伍教育,強化基礎預防,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預防職務犯罪,教育是基礎。當前,對稅收執法人員應著力加強三個方面的教育: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黨和國家新一屆領導人務實、親民的作風來教育和啟發稅務人員,引導稅務執法人員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政績觀,正確把握權力觀,增強防範意識,避免職務犯罪。二是稅務職業道德教育。要教育稅務人員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增強事業心、責任感以及為納稅戶服務的觀念。三是法紀教育。要對徵收、檢查、管理、復議等各個環節的執法人員進行《征管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和新《刑法》以及其他涉稅法律法規的系統培訓,以提高稅務人員的執法水平,防止執法隨意性和權力濫用(義縣地方稅務局高檯子地稅分局分局長邸曉軍)。通訊員:劉華金/錦州市地方稅務局
⑧ 瀆職罪立案追訴標准與司法認定是什麼
(一)瀆職罪立案追訴標准參見【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規定了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和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標准。(二)瀆職罪的司法認定是:1、瀆職罪是懲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職責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構成此類犯罪,其他人員不能構成。2、此類犯罪在實踐中都是具體表現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國家權力或者不履行、不認真履行國家權力的違反自己職責的行為。3、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應包括「故意加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我國現行刑法未對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予以明確規定,基於我國現有刑法體系、立法價值的要求以及考慮到司法實踐的需要,過失不能成為濫用職權罪的罪過,濫用職權罪的主觀罪過應包括「故意加實含的復合罪過形式」。
⑨ 執法人員失職瀆職依據什麼法規處理
構成瀆職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徇私枉法,妨害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情節嚴重或者致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瀆職罪是什麼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影響了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使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收到重創的行為。
(一)主體要件
瀆職罪的犯罪主體限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黨委、政協、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都不屬國家機關范疇,司法實務中出現了協管、協警及治安聯防人員受國家機關的委託從事公務的現象。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的司法解釋中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作了進一步的擴大解釋:在鄉(鎮)以上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視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客體要件
瀆職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
(三)主觀要件
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大多數出於故意,少數出於過失。故意與過失的具體內容因具體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沒有目的犯。
(四)客觀要件
瀆職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