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答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貳』 最新關於醫患糾紛的法律條文
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的通知
法發〔201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司法廳(局)、衛生計生委(衛生廳局),解放軍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衛生局:
為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經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學習,切實貫徹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4年4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
為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工作實踐,制定本意見。
一、充分認識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重要性
加強醫葯衛生事業建設,是實現人民群眾病有所醫,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社會建設工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醫療服務能力、醫療保障水平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段時期以來,個別地方相繼發生暴力殺醫、傷醫以及在醫療機構聚眾滋事等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擾亂了正常醫療秩序,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良好的醫療秩序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體現,也是增進人民福祉的客觀要求。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有利於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看病就醫環境,為醫務人員營造安全的執業環境,從而促進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和醫葯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嚴格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
對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嚴肅追究、堅決打擊。公安機關要加大對暴力殺醫、傷醫、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查處力度,接到報警後應當及時出警、快速處置,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及時立案偵查,全面、客觀地收集、調取證據,確保偵查質量。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依法批捕、起訴,對於重大涉醫犯罪案件要加強法律監督,必要時可以對收集證據、適用法律提出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加快審理進度,在全面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准確定罪量刑,對於犯罪手段殘忍、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被告人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的涉醫犯罪行為,要依法從嚴懲處。
(一)在醫療機構內毆打醫務人員或者故意傷害醫務人員身體、故意損毀公私財物,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分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處罰;故意殺害醫務人員,或者故意傷害醫務人員造成輕傷以上嚴重後果,或者隨意毆打醫務人員情節惡劣、任意損毀公私財物情節嚴重,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尋釁滋事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二)在醫療機構私設靈堂、擺放花圈、焚燒紙錢、懸掛橫幅、堵塞大門或者以其他方式擾亂醫療秩序,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經勸說、警告無效的,要依法驅散,對拒不服從的人員要依法帶離現場,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處罰;聚眾實施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依法予以治安處罰;造成嚴重損失或者擾亂其他公共秩序情節嚴重,構成尋釁滋事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在醫療機構的病房、搶救室、重症監護室等場所及醫療機構的公共開放區域違規停放屍體,影響醫療秩序,經勸說、警告無效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處罰;嚴重擾亂醫療秩序或者其他公共秩序,構成犯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以不準離開工作場所等方式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處罰;構成非法拘禁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四)公然侮辱、恐嚇醫務人員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處罰;採取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恐嚇醫務人員情節嚴重(惡劣),構成侮辱罪、尋釁滋事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五)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進入醫療機構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處罰;危及公共安全情節嚴重,構成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六)對於故意擴大事態,教唆他人實施針對醫療機構或者醫務人員的違法犯罪行為,或者以受他人委託處理醫療糾紛為名實施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從嚴懲處。
三、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醫療行業監管,指導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保障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善服務態度,注重人文關懷,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知情權、選擇權等權利,根據患者病情、預後不同以及患者實際需求,採取適當方式進行溝通,做好解釋說理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
(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指導醫療機構加強投訴管理,設立醫患關系辦公室或者指定部門統一承擔醫療機構投訴管理工作,建立暢通、便捷的投訴渠道。
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應當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該部門及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等相關機構的聯系方式、醫療糾紛的解決程序,加大對患者法律知識的宣傳,引導患者依法、理性解決醫療糾紛。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設立網路投訴平台,並安排專人處理、回復患者投訴。要做到投訴必管、投訴必復,在規定期限內向投訴人反饋處理情況。
對於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不成的醫療糾紛,醫療機構應當及時通過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等其他合法途徑解決。
(三)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會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加快推進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在醫療機構集中、醫療糾紛突出的地區建立獨立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會同人民法院加強對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指導,幫助完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受理、調解、回訪、反饋等各項工作制度,加強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和業務培訓,建立醫學、法律等專家咨詢庫,確保調解依法、規范、有效進行。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組織法律援助機構為有需求並符合條件的醫療糾紛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法律援助,指導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等為醫療糾紛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指導律師做好代理服務工作,促使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妥善解決爭議。
(四)人民法院對起訴的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及時立案受理,積極開展訴訟調解,對調解不成的,及時依法判決,切實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利益。在訴訟過程中應當加強訴訟指導,並做好判後釋疑工作。
(五)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指導醫療機構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應對機制和警醫聯動聯防聯控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能力。公安機關可根據實際需要在醫療機構設立警務室,及時受理涉醫報警求助,加強動態管控。醫療機構在診治過程中發現有暴力傾向的患者,或者在處理醫療糾紛過程中發現有矛盾激化,可能引發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情況,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四、建立健全協調配合工作機制
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打擊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重要性,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決策部署,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配合,形成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合力。地市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建立聯席會議等工作制度,定期互通信息,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共同維護醫療秩序,促進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叄』 醫療糾紛處理的基本原則
處理醫療糾紛的基本原則:1、以醫療事故鑒定為補充證明,不以醫療事故鑒定為解決前置的原則;2、平等原則;3、過錯責任原則;4、合法原則;5、其他基本原則。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雙方自願協商;(二)申請人民調解;(三)申請行政調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第十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投訴接待制度,設置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醫療糾紛解決途徑、程序和聯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訴或者咨詢。
『肆』 醫療糾紛如何處理
一、患者與醫院協商解決發生醫療糾紛後,醫患雙方進行溝通,雙方達成共識後,簽訂調解協議書,以此種方式解決醫療糾紛,通常稱之為「私了」。由於醫患雙方醫療糾紛本質上是平等的醫患主體雙方的民事爭議,依據民法自治原則,醫患雙方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必須建立在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的基礎之上,任何一方或第三方均不得強迫另一方接受協商解決方式,同時,和解必須堅持合法性原則,即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達成的協議將歸於無效。二、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解決衛生行政部門作為第三方參與到醫患調解中,實踐中,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 三、訴訟調解解決 醫療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後,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自願同意的調解。
『伍』 最新醫療糾紛處理程序都有哪些規定
1、和解所謂和復解是沒制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陸』 醫院如何防範醫療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回職業道德,改善答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柒』 醫療機構投訴管理辦法
醫療機構投訴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醫療機構投訴管理,規范投訴處理程序,改善醫療服務,保障醫療安全和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投訴管理,是指患者就醫療服務行為、醫療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向醫療機構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或者投訴請求,醫療機構進行調查、處理和結果反饋的活動。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投訴管理。
第四條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全國醫療機構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
第五條醫療機構投訴的接待、處理工作應當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遵循合法、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
第六條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醫療機構應當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防範安全隱患,減少醫療糾紛及投訴。
第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制訂重大醫療糾紛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組織開展相關的宣傳、培訓和演練,確保依法、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第九條醫療機構應當將投訴管理納入患者安全管理體系,定期匯總、分析投訴信息,梳理醫療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的薄弱環節,落實整改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安全。
第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做好醫療機構投訴管理與醫療糾紛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訴訟等的銜接。
第二章組織和人員
第十一條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是醫療機構投訴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設置醫患關系辦公室或者指定部門(以下統稱投訴管理部門)統一承擔投訴管理工作。其他醫療機構應當配備專(兼)職人員,有條件的也可以設置投訴管理部門。
第十二條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指定一名醫療機構負責人分管投訴工作,指導、管理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的有關工作。
投訴管理部門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協調、指導本醫療機構的投訴處理工作;
(二)統一受理投訴,調查、核實投訴事項,提出處理意見,及時答復患者;
(三)建立和完善投訴的接待和處置程序;
(四)參與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管理;
(五)開展醫患溝通及投訴處理培訓,開展醫療風險防範教育;
(六)定期匯總、分析投訴信息,提出加強與改進工作的意見或者建議,並加強督促落實。
僅配備投訴專(兼)職人員的醫療機構,投訴專(兼)職人員應當至少承擔前款第二項職責。
第十三條醫療機構投訴管理人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心;
(二)具備一定的醫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工作等學科知識,熟悉醫療和投訴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三)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十四條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科室三級投訴管理機制,醫療機構各部門、各科室應當指定至少1名負責人配合做好投訴管理工作。
醫療機構各部門、各科室應當定期對投訴涉及的風險進行評估,對投訴隱患進行摸排,對高發隱患提出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加強與患者溝通,及時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醫療機構應當鼓勵工作人員主動收集患者對醫療服務、醫療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規定途徑向投訴管理部門或者有關職能部門反映。
第十五條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健全投訴管理部門與臨床、護理、醫技和後勤、保衛等部門的聯動機制,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維護正常醫療秩序。
第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鼓勵和吸納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熟悉醫學、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或者第三方組織參與醫療機構投訴接待與處理工作。
第三章醫患溝通
第十七條醫療機構應當提高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增強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注重人文關懷,加強醫患溝通,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第十八條醫務人員應當恪守職業道德,以患者為中心,熱情、耐心、細致地做好本職工作,把對患者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體現在醫療服務全過程。
第十九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機制,完善醫患溝通內容,加強對醫務人員醫患溝通技巧的培訓,提高醫患溝通能力。
醫務人員對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提出的咨詢、意見和建議,應當耐心解釋、說明,並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對患者就診療行為提出的疑問,應當及時予以核實、自查,並與患者溝通,如實說明情況。
第二十條醫務人員應當尊重患者依法享有的隱私權、知情權、選擇權等權利,根據患者病情、預後不同以及患者實際需求,突出重點,採取適當方式進行溝通。
醫患溝通中有關診療情況的重要內容應當及時、完整、准確記入病歷,並由患者簽字確認。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醫療風險告知和術前談話制度,規范具體流程,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語言充分告知患者,並取得其書面同意。
第四章投訴接待與處理
第二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暢通、便捷的投訴渠道,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投訴處理程序、地點、接待時間和聯系方式。
鼓勵醫療機構加強輿情監測,及時掌握患者在其他渠道的訴求。
第二十三條醫療機構應當設置專門的投訴接待場所,接待場所應當提供有關法律、法規、投訴程序等資料,便於患者查詢。
醫療機構應當採取措施,保障投訴管理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與人身安全。
第二十四條醫療機構投訴實行「首訴負責制」,患者向有關部門、科室投訴的,接待投訴的部門、科室工作人員應當熱情接待,對於能夠當場協調處理的,應當盡量當場協調解決;對於無法當場協調處理的,接待的部門或者科室應當主動將患者引導到投訴管理部門(含投訴管理專(兼)職人員,下同),不得推諉、搪塞。
第二十五條投訴接待人員應當認真聽取患者意見,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避免矛盾激化;應當核實相關信息,如實記錄患者反映的情況,及時留存書面投訴材料。
第二十六條患者應當依法文明表達意見和要求,向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提供真實、准確的投訴相關資料,配合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的調查和詢問,不得擾亂正常醫療秩序,不得有違法犯罪行為。
單次投訴人員數量原則上不超過5人。超過5人的,應當推選代表集中反映訴求。
第二十七條投訴接待人員在接待場所發現患者有自殺、自殘和其他過激行為,或者侮辱、毆打、威脅投訴接待人員的行為,應當及時採取控制和防範措施,同時向公安機關報警,並向當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對接待過程中發現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訴,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依法處理。
第二十八條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接到投訴或者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交辦的投訴後,應當及時向當事部門、科室和相關人員了解、核實情況,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提出處理意見,並反饋患者。
投訴涉及的部門、科室和相關人員應當積極配合投訴管理部門開展投訴事項調查、核實、處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對反復接到相同或者相似問題的投訴,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應當匯總並報告醫療機構負責人,醫療機構對有關投訴可視情況予以合並調查,對發現的引發投訴的環節或者多次引發投訴的醫務人員應當根據調查結果,及時予以相應處理。
第三十條醫療機構投訴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處理投訴,能夠當場核查處理的,應當及時查明情況;確有差錯的,立即糾正,並當場向患者告知處理意見。
涉及醫療質量安全、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應當立即採取積極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情況較復雜,需調查、核實的,一般應當於接到投訴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患者反饋相關處理情況或者處理意見。
涉及多個科室,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共同研究的,應當於接到投訴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患者反饋處理情況或者處理意見。
第三十一條對投訴已經處理完畢,患者對醫療機構的處理意見有爭議並能夠提供新情況和證據材料的,按照投訴流程重新予以處理。
第三十二條投訴內容涉及醫療糾紛的,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患者按照醫療糾紛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積極協商;不能協商解決的,引導患者通過調解、訴訟等途徑解決,並做好解釋疏導工作。
第三十三條投訴涉及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違法違紀問題的,投訴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移交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處理。
第三十四條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訴,投訴管理部門不予處理,但應當向患者說明情況,告知相關處理規定:
(一)患者已就投訴事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或者向第三方申請調解的;
(二)患者已就投訴事項向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或者信訪部門反映並作出處理的;
(三)沒有明確的投訴對象和具體事實的;
(四)投訴內容已經涉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
(五)其他不屬於投訴管理部門職權范圍的投訴。
第三十五條發生重大醫療糾紛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引導醫患雙方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第三十六條醫療機構應當保護與投訴相關的患者和醫務人員隱私,妥善應對輿情,嚴禁發布違背或者誇大事實、渲染投訴處理過程的信息。
第三十七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投訴檔案,立卷歸檔,留檔備查。
醫療機構投訴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投訴事項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調查、處理及反饋情況;
(四)其他與投訴事項有關的材料。
第三十八條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有權對醫療機構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提出意見、建議,醫療機構及投訴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重視,並及時處理、反饋。
臨床一線工作人員,對於發現的葯品、醫療器械、水、電、氣等醫療質量安全保障方面的問題,應當向投訴管理部門或者有關職能部門反映,投訴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反饋。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加強日常管理和考評。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收集、分析並反饋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投訴及醫療糾紛相關信息,指導醫療機構改進工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第四十一條對在醫療機構投訴管理中表現優秀、有效預防重大群體性事件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發生的醫療機構及有關人員,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予以表揚。
對行政區域內未按照規定開展投訴管理工作的醫療機構,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通報批評,並對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
第四十二條醫療機構應當規范投訴管理工作,定期統計投訴情況,統計結果應當與年終考核、醫師定期考核、醫德考評、評優評先等相結合。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醫療機構未建立投訴接待制度、未設置統一投訴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或者未按規定向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重大醫療糾紛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按照《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四十四條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並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並對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制訂重大醫療糾紛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的;
(二)投訴管理混亂的;
(三)未按規定建立健全醫患溝通機制的;
(四)未按規定及時處理投訴並反饋患者的;
(五)對接待過程中發現的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投訴,未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的;
(六)發布違背或者誇大事實、渲染事件處理過程的信息的。
第四十五條醫務人員泄露投訴相關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按照《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在醫療機構投訴管理工作中,未按規定履行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本辦法所稱患者,包括患者及其近親屬、委託代理人、法定代理人、陪同患者就醫人員等有關人員。
第四十八條省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制訂實施細則。
第四十九條中醫醫療機構的投訴管理工作由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
第五十條本辦法自2019年4月10日起施行。
『捌』 醫療糾紛的常規處理
醫療糾紛處理程序的規定
一、通過行政部門解決
1、發生醫療糾紛後首先要求醫院復印病歷並封存,以固定證據,然後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投訴並申請處理,衛生行政部門接到患方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書面移交負責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2、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共同書面委託醫療機構所在地負責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3、任何一方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原受理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或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省級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省級醫學會作出的鑒定結論為終局鑒定。
4、患方依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與醫院協商,如協商不成,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受理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衛生行政部門依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進行行政處理。
二、通過訴訟解決
1、發生醫療糾紛後首先要求醫院復印病歷並封存,以固定證據,然後直接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人民法院組織原被告雙方對醫院提交的病歷進行質證,由醫院向人民法院申請,委託醫療機構所在地負責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3、任何一方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再次鑒定申請,委託省級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
4、省級醫學會做出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認為醫院的醫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患方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司法鑒定。
5、人民法院開庭、判決。
6、不服,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