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業合同糾紛中為什麼業主總是敗訴
你好,物業費糾紛,可以說是目前居民小區最主要的矛盾:一部分業主———有的小區比例甚至達到50%,以物業公司的服務不到位或自家財物受損為由,拒繳物業費;而物業公司則以物業費收繳不足為由,縮減服務內容、降低服務質量。這個矛盾具有普遍性和長期性,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近日,某法院對近期物業費案件審理情況作了通報,在已審結的有關拒繳物業費的817件案件中,除調解成功或物業主動撤訴外,其餘177件均以業主敗訴告終。
此事有點出人意料。糾紛難以調解,訴諸法律裁決,本是一個好的選擇。法院判決,也肯定於法有據。難以置信的是,敗訴的竟然全是業主!
如古鎮街道周先生因房屋滲水要求物業解決,物業派人查看後便沒了下文,於是他選擇了以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物業公司多次催討未果,就將周先生告上法院。因為房屋滲水原因很多,解決起來比較復雜,經法院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周先生當場繳納了物業費。
如宗漢街道佟女士一天回家發現愛車上有傷痕,懷疑被其他車輛碰撞所致,於是找到小區物業要求賠償。但物業公司不認同佟女士的說法。因為按照合同約定,物業公司沒有義務保證停放的車輛不被刮擦碰撞。氣急的佟女士乾脆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起訴到法院,法院明確支持物業公司要求佟女士支付物業費的請求,佟女士敗訴。
還是宗漢街道的王先生,以家中被盜為由,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告到法院,法院判決王先生仍須繳納物業費。
177個案例中業主敗訴的具體起因不盡相同,但根源是一樣的:「業主弄錯了法律關系「。業主該不該繳納物業費,與業主財物受損、人身受傷害等物業公司該不該賠,適用的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擅自折抵。就是說,業主按時足額繳納物業費,是法律規定,否則就違法。而業主人身、財物受損,物業公司應不應該賠償,適用不同的法律及與業主訂立的合約。業主動不動用拒繳物業費的方式「維權」,用一句方言來比方,就是「紅蠟燭記到了胡蘿卜賬上」。
法院有關物業費官司的判決結果集中發布,給我們以多重啟示。
啟示之一:作為業主,自己的利益受損後,維權的行為要合乎法律,不能僅憑直覺就採取行動,這樣才能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結局。
啟示之二:作為物業公司,在業主拒繳物業費而又催繳、協商無果後,積極的應對辦法就是訴諸法律。目前一些物業公司普遍採用減少服務項目、降低服務質量的做法,不僅會帶來惡性循環,而且侵犯了按時繳納物業費的業主的利益,也讓自己陷於不履行合約的被動境地。此時如果繳納了物業費的業主起訴物業公司,敗訴的就不是業主了。
啟示之三:作為小區的有關組織,包括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現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向全體業主宣傳與物業費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告知合法利益受損時反映與投訴的途徑,使他們的維權行為遵守法律的規則。業主們之所以動不動以「拒繳」作為維權的手段,大多數是由於不懂法,明知故犯者肯定是少數。
社區是城市的最基層組織,是市民賴以生活、休閑的重要場所。城市居民的一生,超過1/2時間在社區里度過。所以,能否保證社區的安全、有序、舒適,直接關繫到市民的幸福與社會的穩定。而緩解業主與物業的矛盾,至少在當前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有關各方都應把它當一回事。
網頁鏈接
㈡ 關於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的幾個常見問題
您好:
1
前期物業合同並非由業主簽訂,合同對業主是否有效?
普通物業服務合同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物業服務合同,是由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業主委員會需要由業主召開業主大會,才能成立業主委員會。而業主大會的召開有諸多程序性要求,其中包括人數要達到一定比例。現實生活中,開發商不可能將樓盤一次性全部售出,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後,小區業主的人數才能達到第一次業主大會所要求的比例。而且,即使召開了第一次業主大會,也未必能馬上成立業主委員會。但是在這段過渡時間內,房屋已經交付給業主,業主存在著物業管理的需求。因此,這一階段由開發商選聘物業服務企業來對物業進行有效管理。開發商與物業服務企業所簽訂的臨時性、過渡性的物業服務合同,就是前期物業合同。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建設單位與物業買受人簽訂的買賣合同應當包含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內容」。換言之,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買賣合同時,已經將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作為了買賣合同的構成部分,業主認可由開發商簽訂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依據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業主應當履行向物業公司支付物業服務費的義務。除了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合同約定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一條也規定了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約束力,業主若以其非合同當事人為由提出抗辯,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某甲不應當以其並非前期物業合同的當事人,拒絕繳納物業服務費。
2
業主能否以房屋質量問題為由拒絕繳納物業服務費?
開發商與物業服務公司是兩個不同且相互獨立的企業法人,兩者對於物業所應承擔的責任也不相同。小區的房屋質量問題在質保期之內是由開發商負責維修,質量瑕疵擔保責任由開發商承擔,質保期滿後業主維修房子需要啟動小區維修基金進行維修。而物業公司作為一個服務主體,僅提供對公共區域的清潔、安保等服務,房屋質量瑕疵問題並非其物業管理的職責范圍。物業服務與房屋買賣分屬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業主不能以房屋質量存在問題為由,遲交、拒交物業服務費。
3
業主能否以物業服務質量不到位為由拒絕繳納物業服務費?
既然業主不能以房屋質量存在問題拒交物業服務費,那能否以物業服務質量水平低、不達標為由拒絕支付物業服務費?答案也是否定的。小編認為,首先,雖然業主認為物業服務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質量「不達標」,但是物業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由物業服務合同明確約定,業主不應當以其所提供的管理服務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者自己認定的標准為由拖欠物業服務費。其次,業主一般只能舉證證明物業公司提供的服務有瑕疵,而不能證明物業公司沒有提供服務、沒有履行合同義務。而且,物業服務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具有整體性,比如對公共區域的綠化和保潔,雖然無法細分到每個業主身上,但卻對每個業主都有整體的作用。在此情況下,物業服務公司並非完全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業主可以針對物業公司不完全履行的部分拒絕繳納相應的物業服務費,但不能拒絕繳納全部的物業服務費。
風險提示
實踐中不少業主以自己並非合同當事人、物業服務公司提供的服務質量差為由,拒付物業服務費,由此產生了大量糾紛。與開發商、物業服務公司相比,業主雖然為較為弱勢一方,但業主應當合法、理性維權,以免無理由拒付物業管理費,屆時還將產生違約金的損失。
㈢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判決結果會怎麼樣
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業主有證據證明物業未履行合同,那麼有可能會判業主勝訴,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業主拖欠物業費,物業才把業主起訴的,所以還是盡快繳納物業費。
物業費,是這樣的情況。
物業管理公司為業主或用戶提供的管理和服務項目,向業主或者用戶收取物業管理費時天經地義的。但是無論如何,有關物業管理費的事宜,物業公司應當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商品房的物業管理費一般由以下一些項目構成: (1)公共物業及配套設施的維護保養費用,包括外牆、樓梯、步行廊、升降梯(扶梯)、中央空調系統、保安系統、電視音響系統、電話系統、配電器系統、給排水系統及其他機械、設備、機器裝置及設施等。 (2)聘用管理人員的薪金,包括工資、津貼、福利、保險、服裝費用等。 (3)公用水電的支出,如公共照明、噴泉、草地淋水等。 (4)購買或租賃必需的機械及器材的支出。 (5)物業財產保險(及各種責任保險的支出。 (6)垃圾清理、水池清洗及消毒滅蟲的費用。 (7)清潔公共地方及幕牆、牆面的費用。 (8)公共區域植花、種草及其養護費用。 (9)更新儲備金,即物業配套設施的更新費用。 (10)聘請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費用。 (11)節日裝飾的費用。 (12)管理者酬金。 (13)行政辦公支出,包括文具、辦公用品等雜項以及公共關系費用。 (14)公共電視接收系統及維護費用。 (15)其他為管理而發生的合理支出。
物業維修范圍。
1、物業負責管理房屋的公用部位,是指一棟住宅樓中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房屋的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梁、板、柱、屋頂等,此外還有樓梯間、通道、專用房間、外牆面、屋面防水、樓內自行車存車庫等。
2、共用設施是指住宅區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非市政道路、路燈、綠化、建築小品、化糞池、非市政排水管線、窖井、非營利性的休閑廣場和健身器械等。
3、共用設備是指住宅樓內業主、物業使用人共用的下水管線、落水管、電梯、避雷裝置、電氣線路、加壓泵房;非業主、物業使用人自行安裝的住宅入口防盜門及住宅區內電子監控系統、電控門、垃圾桶、垃圾箱。
㈣ 物業服務出現糾紛怎麼辦
恪守誠信,保證供暖達標對於供暖質量是否達標問題,政府雖然出台了專眾多的屬制度,提出了諸多的要求,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監督力度有限,也沒有制定相應的制裁措施。對於大多數物業公司來說,可能供暖閥門開小點,開的時間短一點,利潤空間就大一點。因此特別提醒物業公司:恪守誠信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名優秀的企業家都是把誠信經營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再說,業主也不是沉默的羔羊,業主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他的權利得不到保障,他就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反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拒交採暖費。這種後果對每一個物業公司來說,都是所不願意看到的。訴訟、執行等等,一個一個環節下來,耗時耗力,收效未必顯著,反倒無形中增大了不少負擔。
㈤ 物業管理合同糾紛案件訴訟主體怎麼確定
物業管理合同糾紛案件訴訟主體的確定
一、業主委員會作為訴訟主體的確定標准
(一)業主委員會的成立標准
業主委員會是在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指導下,由住宅小區或商廈的房產產權人和由產權人授權或與其有管理權約定的使用人選舉的代表組成,代表和維護產權人和使用人合法權益的組織,是業主大會的執行機構。業主委員會是業主的自治性機構,須依法成立,才能行使權利、承擔義務。業主委員會應由業主大會選舉產生,其組成人員不得在物業管理公司中兼職。業主大會應由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體業主組成,業主人數眾多的,應當按比例推選業主代表,組成物業管理區域的業主代表大會。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作出的決定,應當經全體業主過半數或者全體業主代表過半數通過。首次業主大會選舉產生的業主委員會,自選舉產生之日起一定期間內,應按《物業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到當地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未經登記確認或未經業主授權,他人以業主的名義將業主委員會予以登記的,視為業主委員會尚未依法成立。
(二)業主委員會的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
對於依法成立的業主委員會的訴訟主體資格,有觀點認為,業主委員會不是法人,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其不具備民事主體資格,不能參與民事、行政訴訟,不能承擔民事、行政責任。我們認為此種意見不妥。《物業管理條例》賦予了業主委員會對外簽訂聘用合同的權利,應視為業主委員會在物業管理中具備了一定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業主委員會代表業主簽訂物業管理的合同,其主體符合規章規定,不應以此否認合同的效力。業主委員會雖然不是法人,但其屬於依法成立的自治管理組織,應屬《民事訴訟法》第49條所規定的「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行政訴訟的當事人。業主委員會參與訴訟既是代表業主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有關規章中規定其有權簽訂物業管理合同所派生出的權利義務,其可以成為適格的訴訟主體。我們認為,在下列情形下,業主委員會可作為訴訟主體參加訴訟,以其主要負責人(主任或副主任)作為代表人:
1.物業管理公司違反合同約定損害業主公共權益的;
2.業主大會決定提前解除物業管理合同,物業管理公司拒絕退出的;
3.物業管理合同終止時,物業管理公司拒絕將物業管理用房和《物業管理條例》第29條第1款規定的資料移交給業主委員會的;
4.其他損害全體業主公共權益的情形。
二、物業使用人作為訴訟主體的確定標准
物業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為訴訟主體:
(一)物業使用人與物業管理公司直接簽訂物業管理合同的;
(二)物業使用人接受物業服務,已經與物業管理公司形成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系的;
(三)業主與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
(四)物業使用人違反《物業管理條例》和業主公約的規定的。
在上述(三)、(四)情形下,業主可以列為共同被告。
三、開發商作為訴訟主體的確定
由於許多物業管理公司是開發商的下屬企業,當業主或業主委員會以物業管理公司不履行義務或有其他嚴重違約行為為由要求解除合同時,建設單位往往以拒絕移交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或其他配套、公共設施相要挾。如果因此發生糾紛,業主或業主委員會提起訴訟的,可將物業管理公司列為被告,建設單位列為第三人,也可以直接將建設單位作為被告,以侵權為由提起訴訟。
㈥ 業主以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簽訂的物業合同無效為由拒付物業費,能否以大部分業主支付了物業費為同意的證據
業主以未經業主大會同意簽訂的物業合同無效為由拒付物業費,是不能以大部分業主支付了物業費為同意的證據,但是可以憑雙方簽訂的物業合同為證據要求其支付物業費,在簽訂物業和同時,對方同意簽訂即表明同意了物業合同的收費規定。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
第三十四條
業主委員會應當與業主大會選聘的物業服務企業訂立書面的物業服務合同。物業服務合同應當對物業管理事項、服務質量、服務費用、雙方的權利義務、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與使用、物業管理用房、合同期限、違約責任等內容進行約定。
第三十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物業服務收費應當遵循合理、公開以及費用與服務水平相適應的原則,區別不同物業的性質和特點,由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按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物業服務收費辦法,在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
第四十一條
業主應當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交納物業服務費用。業主與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從其約定,業主負連帶交納責任。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尚未交給物業買受人的物業,物業服務費用由建設單位交納。
(6)2013南通宏成物業合同糾紛擴展閱讀:
根據《物業管理條例》:
第六十四條
違反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業主逾期不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業主委員會應當督促其限期交納;逾期仍不交納的,物業服務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五條
業主以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名義,從事違反法律、法規的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好處。
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