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腸瘺引起的醫療糾紛

腸瘺引起的醫療糾紛

發布時間:2022-06-13 22:57:46

1. 有關腸瘺的問題

腸瘺是腹部外科常見重症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腸瘺患者病死率在50%~60% 〔1〕 。我國在腸瘺的治療方面,開創了一整套獨到的原則和方法,水平領先於國際醫學界。但是腸瘺病情復雜,死亡率仍舊很高,其綜合治療需要進一步總結和發展。
1 控制感染
最近一項對46例腸外瘺病人的回顧性分析顯示,與膿毒症相關的死亡率仍高達63%,對膿毒症的病人實施外科干預死亡率達50% 〔2〕 。因此,控制膿毒症成了良好預後的關鍵。
1.1 腸外瘺的局部治療 腸外瘺局部處理是腸瘺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局部處理的目的是有效清除外溢腸液,促進管狀瘺自愈和恢復腸道連續性。早期引流、中期堵塞、晚期修補,已經成為公認的原則 〔3〕 。引流可以有效地將漏出的消化液直接引流至體外,不讓其在腹腔內聚積、泛濫。一旦發現引流物中或腹穿液中含有消化液的膿性分泌物,應及時擴大引流,並保持通暢。實踐證明,用煙卷引流或橡皮管引流多達不到目的。用雙套管負壓深坑引流(Sumpdrain)或三腔管負壓引流效果較好,可防止滲出的纖維素和組織碎塊堵塞管腔。
目前不少臨床醫師在腹腔廣泛膿腫、嚴重腹腔腹壁感染時,採取更積極主動的引流方法—腹腔造口術(Laporostoˉmy),意即將腹腔敞開,視整個腹腔為一個膿腫來處理,可以減少再次剖腹的次數,減少腹腔感染和腹壁切口裂開的發生率 〔4〕 。這樣可將消化液直接引流至體外,有效地控制感染,並可早期恢復經腸道營養,待體質良好再經二期手術閉瘺。腹腔造口術在腸外瘺的應用指征是:(1)腹腔感染嚴重且范圍廣泛;(2)腹腔內有多發或多腔膿腫;(3)腹壁感染嚴重,不能縫合關閉者。可同時放置聚丙烯網,防止內臟脫出,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治癒後易引起腹壁巨大缺損的,可行帶蒂腹直肌皮瓣移植 〔5〕 。周建平 〔6〕 等對14例病人實施胃或十二指腸造瘺的空腸造瘺,利用空腸造瘺作腸內營養,並將胃液、十二指腸液收集回輸,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外科手術引流或將腸管外置的方法,將漏出的消化液收集回輸,一方面控制了腹腔感染,另一方面減少或避免了繼發的內穩態失衡,同時早期恢復了腸道營養,從而使患者順利恢復,也為腸外瘺的治療提供參考。
經過一段時間引流後,瘺口局部炎性水腫消退,腸液溢出減少,若無遠端腸管梗阻等因素,可予以內堵或外堵,以恢復腸道的連續性和恢復胃腸道飲食。外堵常用醫用粘合膠法、盲管法、水壓法(壓力9.8kPa)。李國章 〔7〕 等報道應用OB醫用吻合膠粘堵有以下優點:(1)操作簡單,不需要特殊設備;(2)棉片塑形好,適應各種形狀瘺口;(3)不損傷腸壁,反復多次粘堵不造成瘺口擴大;(4)早期使用避免腸內物質的喪失以及腸液對組織的消化、刺激,明顯縮短腸瘺閉合時間。內堵則以硅膠片等材料薄膜,適用於唇狀瘺及瘺口較大者。Cro 〔8〕 報道應用輔助負壓閉合系統VAC,可以有效的控制瘺口的流量,保護瘺口周圍的皮膚,促進癒合。
瘺口周圍皮炎的處理可外塗氧化鋅軟膏或鞣酸膏加以保護。對適合使用造口袋者,可用造口袋收集腸液。瘺之外口應予以暴露,最好紅外燈罩使其乾燥,切忌用厚棉墊包捂瘺口。
1.2 抗生素的治療 腸外瘺造成感染的致病菌仍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但在治療外科復雜感染時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某一種抗生素,特別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它的廣泛應用帶來的另一問題就是革蘭陽性菌有上升的趨勢 〔9〕 。需要強調的是葯敏試驗不僅對臨床醫師選擇用葯有利,也是對當地細菌耐葯性進行監測的一種流行病學方法 〔10〕 。因此,臨床醫師應根據感染特點和既往使用抗生素的經過,經驗性使用抗生素,此後再根據治療反應,細菌培養和檢查結果決定是否調整抗生素的使用或停用,同時不能忽視對厭氧菌的治療。總之,腸外瘺引起感染的抗生素的治療應用由經驗性使用逐漸轉為目標性使用。
2 維持機體內穩態的
平衡水電酸鹼失衡是治療腸瘺的棘手問題之一,尤其是腸液每日丟失500ml以上的高位腸瘺,要及時補鉀、鈉、氯離子及液體量,一般來說鹼性液體丟失得多,鈉離子丟失得多,要注意補鈉,必要時可補高滲鹽水。要注意補鉀,每日可補5~8g,以維持心肌和平滑肌及全身肌肉的生理功能。每天要查血鉀、鈉、氯、血尿素氮、二氧化碳結合力,必要時1天查數次,根據二氧化碳結合力的情況決定是否補鹼,一般按需要的半量來補鹼,防止鹼中毒,而一旦鹼中毒是很難糾正的。要做到水電酸鹼情況心中有數,補液量和補電解質的量每天都要計算。
3 營養支持治療
營養支持被認為是腸外瘺的標准治療,尤其是靜脈營養(TPN)在臨床上的應用被視為外科治療腸瘺的里程碑 〔11〕 。大量的臨床實驗表明,它不僅能預防營養不良,而且對提高管狀瘺的自愈率與確定性手術的成功率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4,12,13〕 ,改善病人營養狀態以利於再次手術,潛在地提高了腸外瘺病人的預後。另外一些研究也顯示營養支持可減少或調節胃腸道的分泌,從而被認為對腸外瘺病人有治療作用 〔14〕 。
3.1 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 李寧 〔4〕 等報道TPN具有下述作用:(1)水、電解質的補充較為方便,內穩態失衡易於糾正;(2)營養物質從靜脈輸入,胃腸液的分泌量減少,經瘺口丟失的腸液量亦減少,有利於感染的控制,促進瘺口自行癒合;(3)由於營養能從腸外補充,不必為改善營養狀態而急於手術;(4)患者營養狀況改善後,如需行腸瘺確定性手術治療,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和降低並發症發生率。在病人的全身情況穩定後,通常在瘺發生後2~3d即可開始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值得注意的是,TPN僅是提供機體所需基礎底物,過多反而易引起代謝紊亂。一般所需熱量40~50kcal/kg·d,蛋白質1.25~15g/kg·d。機體所需能量不能全部由葡萄糖提供,一般脂肪供能占非蛋白質熱量的30%~50%,且須在葡萄糖中按每日8~10g糖加1U胰島素 〔15〕 。
在腸內營養的應用上存在一些爭議。因為它能增加瘺流量,而且Lipman 〔16〕 運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腸內外營養兩種途徑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腸外營養在營養支持並發症及安全性方面比腸內營養更好。故認為腸內營養支持一般在腸瘺的後期應用。有學者認為在整個非手術期,應 貫徹「如果腸內有功能,就應使用腸道if the gut function,use the gut」原則,Hauker認為應努力反復嘗試恢復腸內營養,一旦成功,受益無窮 〔14,17〕 。因為它可以提供精氨酸、谷氨醯胺、ω不飽和脂肪酸、核苷酸等營養物質,從而促進胃腸粘膜生長、免疫及屏障功能。
營養狀態是影響感染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臨床醫生應在感染發生伊始監測病人的營養狀態,採取相應的營養支持手段,可採取早期營養支持,即預防性營養支持 〔18〕 。所以,腸外瘺腹腔感染不能指望一種營養支持方式可解決感染病人所有階段的營養支持問題。因此,應在營養支持途徑、營養底物、代謝監測與調整諸方面加以選擇組合,創造出價廉、簡便、有效,合乎生理的營養方式,使全腸外營養轉向適時的腸內營養支持。實施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模式可能是未來重危感染病人營養支持的主要模式。
3.2 生長抑素(SS)與生長激素(rhGH) 生長抑素與生長激素徹底改變了腸外瘺的治療現狀 〔12〕 。1987年,Dicostanzo提出在應用TPN的基礎上加用SS,可以進一步降低腸外瘺患者胃腸液的分泌量。黎介壽等 〔19〕 報道應用SS加TPN治療腸外瘺57例,自愈率為68.42%,較單用TPN提高20%。但近期Alivizatos等 〔20〕 應用SS治療腸外瘺39例後報道認為,SS可以明顯減少漏出的液體量,但對腸瘺的自愈則無明顯影響。
SS的應用使組織的癒合可能受到影響,加上腸外瘺病人多處於應激狀態,蛋白質的合成受到抑制,因此瘺道癒合成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而rhGH通過代謝調理,可以改變這種異常的代謝狀態。顧軍等 〔21〕 的實驗也證實,重組生長激素能提高肝細胞mRNA的表達,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切口創面的癒合和腸粘膜的生長。因此,在營養底物供給有保證時,聯合應用SS和rhGH可達到促進局部肉芽生長,改善全身合成代謝,最終達到促進瘺口閉合的目的 〔22〕 ,是促進腸瘺癒合的合理組合療法。任建安等 〔23〕 對1996年以來收治的388例腸外瘺病人分析:單純應用SS組自行癒合率87.5%,平均自愈時間為(33.0±31.5)天。SS加rhGH成功自愈率98.3%,平均自愈時間為(28.8±18.5)天。SS和rhGH在腸外瘺發生後序貫使用,可提高腸外瘺的自行癒合率。當然,積累更大宗病例,並經嚴格隨機對照的循證醫學證據才能使這一方法最終形成臨床實踐指導原則。
3.3 營養葯理學與微生態免疫營養學 營養葯理學與微生態免疫學是近期對重症患者營養支持治療過程中提出的新理論。指出營養支持可以改變實驗動物和人類疾病的治療效果,這不僅是由於糾正和預防了治療對象的營養不足,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其中特異營養物的葯理學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它的實現是通過腸內營養完成的。據報道,腸道粘膜所需要的必需的營養由腸內攝入底物提供70%,其餘30%來自動脈,只要提供不低於總熱量20%的腸內營養可避免腸道屏障和腸道正常菌群的破壞〔17〕 。由此可見,腸外瘺等感染病人腸內營養的葯理學作用大於其營養支持作用,一方面是實施其免疫調節作用,另一方面是對腸道屏障功
能的保護。總之,營養葯理學與微生態免疫學理論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也為腸外瘺病人營養治療提供了嶄新的研究方向。
4 確定性手術治療
4.1 擇期確定性手術 一般指瘺發生後3個月或以上,經1~3個月的治療和觀察仍不能自愈,若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或晚期惡性腫瘤等手術禁忌證,感染消退、營養狀態改善後,多需進行確定性手術治療。其手術計劃應包括:松解所有粘連,引流所有膿腫,解除遠端梗阻,切除瘺管,用健康、血供豐富的腸道端端吻合。近年來,採用對瘺口周圍局限性剝離,瘺口全層間斷縫合或對合,再用帶蒂腸漿肌層覆蓋瘺口關閉處,即腸蒂漿肌層覆蓋修補術,此術式常用於粘連嚴重,固定的十二指腸、直腸、空回腸甚至結腸的修補,術後極少出現吻合口再漏。當然,對腸瘺手術治療還有其它術式,外科醫師應把握腸瘺確定性手術術式的原則,
即必須恢復腸管的連續性,盡可能切除瘺,做到准確切除,精細吻合,正確引流。
4.2 早期確定性手術 在20世紀70年代將早期確定性手術改為上述的擇期確定性手術。治療措施的策略性改變,使腸外瘺的治療在其他措施配合下提高了治癒率,但治療期長,耗費大。而今早期確定性手術又有可能成為腸外瘺的早期治療方法,是治療策略的再次改變,是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 〔23〕 。任建安等 〔24〕 最近報告對26例腸外瘺病人進行了早期(距瘺診斷14d之內)確定性手術治療,術後48~72h給予重組人生長激素,與術前對照,並發症及吻合口漏發生率明顯減少,顯著縮短了治療時間,提高了治癒率。並認為腸瘺早期確定性手術的選擇條件是:(1)瘺發生後2周以內;(2)除腹腔感染外,無其它嚴重並發症;(3)無嚴重營養不良;(4)確定性手術不復雜。任建安等 〔23〕 應用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在序貫使用治療後分析:對早期腸外瘺可試行早期確定性手術,在圍手術期加用生長激素,是確保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是對腸外瘺早期確定性手術治療的一種新的嘗試,具有指導意義,但還需要進一步大宗病例多中心的臨床試驗觀察。
5 其它治療方法
5.1 治療新法 目前,腸瘺基本上均通過上面的方法進行治療,但也有一些新的嘗試。如Testi 〔25〕 在纖維內鏡下應用人類纖維粘膠劑對8例低位經腹骶直腸切除術後瘺的病人採用膠封閉治療,取得較好效果。Rabago 〔26〕 在對15例腸瘺病人進行纖維內鏡膠封治療得出完全膠封率達86.6%,並指出此方法易在腸瘺早期階段(不應超出14天)實施,可以縮短住院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治療。Kazantsev等 〔27〕 運用腹腔鏡對1例結腸切除和疝修補術後腸外瘺病人進行了瘺切除並吻合,無並發症發生。Berna 〔28〕 報道了應用電刺激神經法治療2例低流量腸瘺的病例。Wong等 〔29〕 在瘺鏡下對9例術後瘺的病人採用清創、沖洗、組織膠封閉治療,所有的瘺均被治癒,其時間平均18.7d,無相關並發症發生。這些方法有待於進一步多病例多中心臨床試驗觀察。
5.2 中西醫結合 中醫認為腸瘺擾亂了脾主運化水谷及水液的正常生理功能,不能把水谷化為精微物質而轉輸至全身,終而傷及脾胃,致脾胃陽虛。龍建衛 〔30〕 在堅持西醫治療原則的基礎上,運用真人養臟湯加減熬汁口服。諸葯合用使因腸瘺所傷之臟器得以培補,使瘺口漸閉。服葯時將湯葯熬成濃汁,每日分多次少量口服,以避免從瘺口外漏,提高湯葯吸收而充分發揮葯效。療效較佳。
廉皓泉等 〔31〕 對21例並發於胃腸手術後的胃腸外瘺,採用中葯白及糊內服及紅粉凡士林紗布填塞結合西醫綜合治療效果滿意。總治癒率85.7%。認為中葯制劑白及、紅 粉對慢性潰瘍及瘺道有良好的修復作用,可縮短治療時間,增加治癒率,減少並發症發生。
6 特殊病因腸外瘺的治療
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都可以伴發腸瘺,尤以前者為多,而這些患者原有營養不良且有免疫功能障礙。術前改善營養狀態,術後預防瘺的復發是治療Crohn病腸瘺的重點 〔12〕 。以往多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柳氮磺胺嘧啶作為圍手術期應用,但其作用對營養支持、蛋白質合成及切口癒合有不利之處。1990年後,應用環孢素A、硫唑嘌呤,黎介壽等 〔12〕 應用雷公藤作圍手術期處理,取得了良好效果。Poritz 〔32〕 報道雖然腫瘤壞死因子,免疫抑制劑對Crohn病腸瘺治療作用效果明顯,但是仍不能取代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腸外瘺治療配合其他治療防止復發是今後Crohn病研究的重點。
放射性損傷後的近、遠期都可發生腸瘺 〔12〕 ,以往按常見腸瘺的治療方法處理,以切除有病變的腸段為主。因放射性損傷後組織的癒合能力極差,結果增加了不癒合的創面,增加了瘺。現在採用縮小手術范圍,曠置腸外瘺的短路手術方案,有助於盡快恢復此類病人腸道的連續性與消化吸收功能,滿足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取得了很高的成功率,值得推廣。放射性腸損傷並發腸外瘺的病人,營養支持的方式術前以全腸外營養為主,如有可能應加用部分腸內營養。術後按全腸外營養、腸外+腸內營養、腸內營養直至經口飲食的方式逐步進行,有利於病人平穩地恢復 〔33〕 。因此,如何恢復這類患者的胃腸道連續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的重點,不強求消除腸粘液瘺。
綜上所述,腸外瘺的基礎理論及臨床診斷和治療均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我國腸瘺治療居世界領先水平。但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探討,比如,還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住院時間過長、費用過高等。相信隨著重症監護、葯理學、手術方式等相關學科的發展,腸瘺的診治策略必將獲得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http://www.puson.com/journal/200407/112_11641.aspx

2. 闌尾炎手術半年後引起腸瘺,第二次手術發現闌尾炎未截干凈,醫生不承認是手術事故,說人有兩個闌尾炎,

是醫療事故,保存和收集證據,告它。

3. 怎麼辦腸瘺病是什麼

什麼是腸瘺?腸瘺是指腸管之間、腸管與其他臟器或者體外出現病理性通道,造成腸內容物流出腸腔,引起感染、體液丟失、營養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腸瘺可分為內瘺和外瘺兩類。腸內容物不流出腹壁,如小腸間內瘺、小腸結腸瘺、小腸膽囊瘺、小腸膀胱瘺等。
腸瘺的臨床表現比較復雜,其病情輕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腸瘺的類型、原因、患者身體狀況以及腸瘺發生的不同階段等。腸間內瘺可無明顯症狀和生理紊亂
早期症狀
腸外瘺一般表現為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症狀,患者可出現發熱、腹脹、腹痛、局部腹壁壓痛反跳痛等。手術後患者,有時與原有疾病的症狀、體征難以區別,臨床醫師對病人訴腹脹、沒有排氣排便缺乏足夠的重視而將此歸結為術後腸蠕動差、腸粘連等,往往失去了對腸瘺的早期診斷。在瘺管形成、腸液溢出體外以後,則主要表現為:瘺口形成與腸內容物漏出、感染、營養不良、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

4. 腸漏是什麼病

朋友你好,腸瘺是指在腸與其他器官,或腸與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前者稱內瘺,後者為外瘺。腸瘺造成腸內容物流出腸腔,引起感染、體液丟失、營養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腸瘺的常見原因有手術、創傷、腹腔感染、惡性腫瘤、放射線損傷、化療以及腸道炎症與感染性疾病等方面。臨床上腸外瘺主要發生在腹部手術後,是術後發生的一種嚴重並發症,主要的病因是術後腹腔感染、吻合口裂開、腸管血運不良造成吻合口瘺。小腸炎症、結核、腸道憩室炎、惡性腫瘤以及外傷感染、腹腔炎症、膿腫也可直接穿破腸壁而引起腸瘺。有些為炎性腸病本身的並發症,如克羅恩病引起的內瘺或外瘺。根據臨床資料分析,腸瘺中以繼發於腹腔膿腫、感染和手術後腸瘺最為多見,腸內瘺常見於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和化療也可導致腸瘺,比較少見。希望對你有用。

5. 熱灌注化療手術造成小腸瘺算醫療事故嗎【好律師網】

醫院是否要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要看醫院是否存在過錯、該過錯與患者的損害後果真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醫療糾紛的專業性很強,需要通過病歷材料分析判斷。建議您先把病歷材料封存並復印一份,及時聯系專業律師詳細咨詢,避免因盲目維權將自己置於不利地位。

6. 闌尾炎手術後感染後來有才腸瘺是不是醫療事故

闌尾炎手術損傷腸壁的,醫院的手術操作有瑕疵。——廣州知名醫療糾紛律師甘翌曉

7. 篡改病歷致人命引發九年醫療糾紛鬧劇九年官司、四次審理、懸殊判決、公理難尋

篡改病歷致人命引發九年醫療糾紛鬧劇
九年官司、四次審理、懸殊判決、公理難尋

長達近九年的醫療官司變成了一出鬧劇,難以想像煙台市、區兩級法院四次審理超審限,從初審:2003年6月—2007年11月(四年零五個月);到二審:2008年1月—2008年10月(十個月);再到重審:2009年1月—2010年5月(一年零五個月);直至終審: 2010年7月—2011年3月(八個月)。對於親情的委屈,對於社會的聲討,總該有個能夠安慰亡靈的答案!中間歷經法院對於醫院行為的縱容,法院一次次藐視法律的可恥行徑,法院面對事實的拖延、偏袒和否定,以至於最終案件的審判結果豈是一個「亂」字可以概括的。為了法院公正的審判結果多少失去身邊摯愛的傷心人,強撐著脆弱的心靈,踏上了漫漫鳴冤路。難道這就是殘酷的社會,或是中國的執法者們向所謂法制社會拋出的煙霧……
2002年6月13日,蓬萊張文霞因胃部不適到山東煙台三級甲等醫院毓璜頂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胃癌 。6月17日醫院安排本院急救中心主任叢建華大夫主刀進行了這次本應由醫院普外科大夫主刀的擇期胃癌根治手術,叢建華大夫執業登記范圍為急救醫學專業。

17日手術完畢後張文霞的愛人李先生徵得叢大夫的同意於6月22日到醫院病理科取得了原始病理報告並復印,准備到其它醫院去做術後化療所用(李先生復印原始病理報告的事叢大夫不知道) ,叢大夫看到病理報告後說: 沒事,手術很成功,你准備去化療吧。 6月29日在病人出院第3天,李先生帶著病理復印件到北京、濟南、青島等多家醫院去尋求化療方案的時候,均被專家告知:手術是失敗的,需要盡快安排第二次手術,煙台毓璜頂醫院手術腫瘤根本沒切干凈,病理報告上明確寫明:上切沿見癌累積,下切沿未見癌浸潤。

事後李先生找到叢大夫核實,這時叢大夫才驚慌的承認:手術失敗了,需要再做第二次手術, 隨後叢大夫陪同李先生到醫院的病理檔案室取出了一份為掩蓋手術失敗而早已串通醫院病理科篡改了的病理報告(而當初李先生曾復印的那份原始病理報告已不知去向)。篡改了的病理報告已把原報告「上切沿見癌累積,下切沿未見癌浸潤」改為「上下切線未見癌浸潤」。

隨後病人在7月17日到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此時,距第一次手術已有一個月的時間,而第一次手術未切干凈的癌細胞早已呈幾何裂變在病人腹腔內迅速擴散,病人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由於連續手術受害人出現了腸粘連、腸梗阻、及第三次手術後出現的腸瘺等多種病症。四年裡,李先生耗費百餘萬元帶著病人輾轉北京、濟南、青島、南京等多家醫院求醫問葯,病人終因病情惡化死亡 。為了討回公道李先生2003年6月以「手術大夫超范圍違法行醫、隱瞞手術實情、篡改病理報告、致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為由把煙台毓璜頂醫院告上法庭。

兩張相同卻又不同的病理報告,手術的最大敗筆竟源於50元快速病理

相同:開具醫院,同樣是煙台市毓璜頂醫院病理報告科;開具時間,同為2002年06月21日。不同:一張報告中描述到,「……上切線見癌累及……」;另一張報告中描述到,「……上下切線均未見癌浸潤……」。然而這樣兩份截然不同的病理報告,主人公竟然同為接受胃大部切除術的張文霞。當省、市兩級鑒定報告均對手術失敗、篡改病理報告、隱瞞手術實情致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這一客觀事實做出的責任認定後。煙台中級法院卻用手術本身的復雜性、風險性否定上述客觀事實,為手術大夫主觀故意違法行為開脫應付的法律責任。
煙台毓璜頂醫院急診科主任叢建華,術前同意張文霞家屬提議,決定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快速病理篩查,以保證留下來的胃部及周圍臟器無癌細胞殘留,但這些沒有被寫進術前協議。病人出院後,已明白真相的李先生找到叢建華詢問手術的真實情況,並索要病理切片標本外出會診時,叢建華終於承認手術失敗的事實,並向李先生出具了早已篡改後的病理報告。而最後,身為急診科主任的叢建華竟然強辯說,之所以沒有進行手術中的病理篩查,也是想為家屬省下這「50」元錢!

最初的溝通和協商無果而終,經媒體譴責後醫患對峙公堂

醫院找到家屬想要協商解決,這個過程和出發點自然是好的,但是僅僅憑著一張嘴來說,雖然承認了篡改病理報告的事實,卻輕描淡寫的提出醫院對修改報告當事人已經做出處罰。醫院方面對於李先生的經濟賠償也僅限於,青島的手術費用和往返各地診療的食宿費用,卻不願意留下任何書面的文字說明。如此沒有誠意的溝通,自然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這個事件的發生,一度驚動了大大小小的媒體,上至央視名嘴下至法制小報,卻最終紛紛迫於政府壓力,沒有能夠拿出一個態度來聲援李先生一家。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做為煙台主流平面媒體的煙台日報社有位記者了解到此事,並在了解過後三天,以「醫生膽大竟篡改病歷」為標題,在《今晨六點》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

醫院:你弱我欺,你有理我耍賴,你急我拖垮你

作為煙台醫療的宣傳窗口,煙台市毓璜頂醫院是將自身的優勢運用到了極致:三次無故拒絕繳納醫療鑒定費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時間,若不是因為再不交就視為敗訴,估計毓璜頂醫院最後也不會拿出醫療鑒定費用;不服煙台芝罘區法院初審、重審賠償數額,對參與醫療鑒定會的代表不辦理委託(可視為缺席);在病人離世三年後的2009年公然兩次提出司法鑒定(已超過鑒定規定的時效)……。這一場由醫院、法院共同拖延的案件,審理過程持續了長達九年之久。

醫療鑒定機構:老子給兒子鑒定,盡其所能,沆瀣一氣

初審法院履行對本案證據審核的職責曾致函山東省醫學會: 要求對該案「1.手術大夫是否屬超范圍執業;2.若是超范圍執業,對鑒定結論有無影響。」給予解釋,但醫學會確以「專家獨立鑒定」為由拒絕解釋以上核心問題。省、市醫學會作為醫療事故鑒定機構,審查醫療機構及診療行醫人的執業資格,客觀公正的做出鑒定結論是職責所在。但眾多的不公正結論已受到社會及眾多受害者質疑,腐敗、失職已成為該鑒定領域的禍水。醫院與醫院之間、專家與專家之間、醫院與鑒定部門之間在其相互認可的「潛規則」下已達成了默契:「都在河邊走,哪能不濕腳,有事互相幫,既是上下級,又是本系統,家醜不外揚」上述規則已在本案的山東省醫學會的鑒定過程中得到淋漓盡致展現。一個連手術大夫執業行為是否合法都不敢做出回答的鑒定部門,它所出具鑒定報告又怎能讓人信服,專家獨立鑒定沒有錯,但不能獨立到國家法律、部門規章以外,所以芝罘區法院一審對此做出了:「鑒定結論迴避醫師叢建華超范圍執業問題,該鑒定結論存在瑕疵」,並依據法律做出了:「本案大夫叢建華的執業范圍是急救醫學專業,張文霞的手術屬於外科專業,叢建華作為急救專業的醫師從事外科專業的醫療行為,屬違法醫療行為。」公正的認定意見。

法院:院院相互,醫療糾紛有法不依

在這九年的過程中,一級級的法院一直維護著煙台毓璜頂醫院的形象,不斷的找一些強詞奪理的解釋,來詮釋煙台毓璜頂醫院所犯下的命案。三次無故拒絕繳納鑒定費用,拖延時間法院不理會;病人辭世三年後醫院要求進行司法鑒定,法院竟欣然同意。不斷接受毓璜頂醫院不合理的上訴,僅僅因為醫院不滿法院判決經濟賠償數額;無視患者家屬由於治療所承受的巨大債務,將賠償金額按照醫院的要求一降再降。審判中間,煙台中級法院還無視國家及行政主管部門均對醫師的執業范圍有嚴格的管理規定,否定煙台市衛生局關於手術大夫篡改病理報告、超范圍違法行醫的處理意見,給出了「從手術大夫的工作經歷及所在醫院科室的實際情況看,不能將叢建華大夫所做的醫療手術認定為非法行醫」認定意見,終審判決中在毫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推翻第一次審判中已經查明的事實,將一審法院認定有瑕疵的山東省醫學會鑒定結論作為本案定案的依據。

當所有人都認為法律應該公正的站在受害者身後時,最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再度上演。法院容忍醫院三次無故拖延繳納鑒定費逃避敗訴的結果,鑒定程序半年後才啟動,煙台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兩次無故拖延送達判決文書。從初審判決:判醫院賠償97.6萬元(醫院不服上訴);到重審判決:再到判醫院賠償70萬元(醫院不服再次上訴);最終得到終審判決:判醫院賠償35.8萬元。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源於醫療行業在市場經濟中起到的推進作用,或者是為醫院省錢的同時也為自己謀取私利,再或者就是迫於政府壓力,但這一切的原因就能解釋法院在法律面前的軟弱嗎?

筆者小語:醫院可以違法行醫草菅人命,法院也可以有法不依枉法判案,上級部門三、四次督辦如同廢紙,「獨立辦案」成了私相授受的「擋箭牌」。此次醫療糾紛中,病患及其家屬做錯了什麼,居然最終承受痛苦的卻始終是他們!不但醫院蠻橫無理,就連掌握天平砝碼的執法部門也如此荒無人道!一路給醫院開著綠燈,明知有事實依據卻屢屢對患者家屬亮起紅燈!如果說,小時候修改卷子上面的分數是為了逃過打罵,可病理報告的修改終結的是一條人命,法院怎麼可以姑息如此嚴重後果的事情發生而不予以追究呢!一句「莫須有」「手術自身存在風險」終結了醫院所有的問題,放著可依據的法律條款卻要拿有瑕疵的鑒定報告做依據,難道煙台中級法院是為毓璜頂醫院開的嗎?
此案在九年的審理期間,受害人親屬出於債務的壓力曾多次催法院早日結案,其訴求均石沉大海,無奈多次奔波於北京、濟南等有關部門上訪,各級部門也均向辦案法院下達了催辦函,但催辦函在法院部分人眼裡如同廢紙,依然我行我素。各職能部門對法院的監督形同虛設,所謂監督就是一紙文書,老百姓的合理訴求就隨一紙文書飄離得不知去向,更談不上問題的解決。受害人合理的經濟賠償訴求在種種「莫須有」的理由和由於醫院不滿意賠償數額過高而得不到實現。這暗示著社會現狀中患者真正在醫患關系中是扮演著弱勢群體的角色!那換個角度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這樣的審判歷程和結果,是在謀殺病患以及家屬對於醫院的信任,是在提升這個社會各個群體對於各執法部門的信任危機!不僅如此,在更多的現實案例中患者家屬法律意識的淡薄,令多數醫院協商處理醫療糾紛也鑽了空子!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一個市級醫院,一件本來責任明確的醫療糾紛,竟然能夠動用那麼多關系封閉媒體所擅長的跟蹤報道!近十年的醫療糾紛長跑,還要再走多少路才能夠看到曙光呢?

8. 腸瘺屬於幾級醫療事故

腸瘺屬於幾級醫療事故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按照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
1、一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2、二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3、三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4、四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具體分級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閱讀全文

與腸瘺引起的醫療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