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如何處理醫療糾紛
先仲裁,後司法。醫療事故仲裁委員會仲裁,不行法院起訴。
『貳』 談談你對當今醫患關系的看法,感情真摯,100字左右
當今社會就醫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而醫患之間的矛盾尤為明顯。國家正內在努力容改革當今的醫療體制以緩解這種問題並為患者帶來福利,當然造成現狀的也有個別不良醫生的責任,但我作為一名年輕醫生,現在只單方面從社會對醫療行業的錯誤認識這個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醫患關系是建立在醫療衛生保健活動過程中特定的人際關系,也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醫療人際關系。狹義的醫患關系是指行醫者與患者的關系。
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醫患關系。隨著市場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的責任意識、人們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以及醫方對利益的追求等諸多因素使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糾紛明顯上升。醫療糾紛頻繁發生,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大。
不僅有損醫護人員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有損醫療秩序和質量,最終會損害患者的切身利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一直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關心的敏感話題,引起了衛生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
醫療糾紛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首先當今的患者就診時就帶著不良的抵觸情緒,一些常規檢查也會被誤認為是醫生的無良行為,耐心的解釋也只會換來不屑的表情和不理解。
『叄』 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心得體會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回守醫療服務職業道答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肆』 淺談對醫療糾紛的看法
醫療糾紛是目前中國復最難以制解決的問題,首先一個就是,技術,專業,醫與患是極度度對稱。鑒定與醫療機構同屬一家。法律鑒定結果最終還是由醫療機構決定。在這么多甚至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認定是非。患者沒有任何勝算的機會,除非是用眼睛直接能看的,比如,截肢,右臂傷殘,截掉左臂。就這樣在賠償問題上,法院在判決上,仍然還要考慮醫院的「公益性」只能象徵性的賠償。這是制度問題,國情啊,
『伍』 大家對於醫療糾紛有什麼看法呢要做問卷調查
如何妥善處理醫患關系,化解和處理醫療糾紛,防範醫療事故,已成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內重要工作。如何容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處理醫療糾紛的水平,合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從整體上推進醫療服務的科學化、規范化、標准化,正確理解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深入認識和防範醫療風險,提高醫療糾紛處理的理論水平,掌握相關的實用技巧,更好地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態度誠懇謙虛,不找客觀理由 與患者發生糾紛,往往都是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操作技術、等候過久、疏忽造成的小失誤等不滿意造成的。比如,靜脈輸液穿刺一次不成功,輸液完畢呼喚拔針沒及時趕到等,這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主動道歉,絕不能說「你的血管太不好找了」或「沒聽見」、「正忙著」等話。這樣會引起患者的反感,尋找其他問題而使矛盾升級。
『陸』 如何看待醫療糾紛
首先對於患方當事人來說,先封存並復印病歷。這是最必要進行的事情,為什麼要這么做,因為在醫療糾紛當中,醫院的住院病歷或者是門診病歷以及其他的診療材料都是第一手,而且最重要的證據。因此對患方當事人首先應該向醫院的醫患辦公室或者醫務辦提出對病歷進行封存和復印。同時呢如果是發生死亡的案例,也建議您申請一下屍檢,如果是對於死亡原因,醫患雙方有爭議的話,那麼進行屍檢,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第二,把病歷封存好,復印好之後呢,請專業律師介入進行案情分析。其目的是通過病例明確一下,醫院存在什麼樣的過錯,存在多少的過錯,或者醫院的過錯和患方這個死亡或者傷殘之間的因果關繫到底有多少,基於這樣的分析呢,來指導患方當事人進行適合自己的維權方式。
對醫療糾紛的維權方式呢,現在看來有三種,第一和醫院協商;第二,走醫調委,第三訴訟,這三個方式並沒有說有先後順序,當然了,要選擇適合你的維權方式需要結合很多具體的情況。比如說這個患方發生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醫院的過錯程度。還有患方自己的經濟條件和時間成本,這些因素都會決定著患方如何選擇。因此說呢,發生醫療糾紛之後,選擇合適的專業律師進行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全文》
第十一條
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的,應當由涉及的所有醫療機構與患者共同委託其中任何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醫療事故爭議涉及多個醫療機構,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只可以向其中一所醫療機構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