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葉挺將軍的飛機出事是人為的嗎
以目前的文獻來說,沒有任何證明是人為的。
記得蔣委員長臨終前對蔣經國講:「此籠中虎,不可放歸」,這個「虎」指的是張學良。想想看,葉挺將軍在國共兩黨、兩軍中崇高的威望,又是曠世難尋的3軍統帥級人物,蔣委員長即使迫於壓力從而放行葉挺將軍,也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啊……
對於葉挺將軍的不幸失事,一直以來眾多猜測,但始終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到底是什麼原因,當然了,大家看到的是飛機失事,但所有的當事人現在都已不在世了。
若真是國民黨所為,那執行這樣計劃的肯定是軍統,但又肯定是絕密計劃,留下記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況且國民黨遷移至台灣時,早已將有價值的文檔一並帶走了……
只能等到未來的某一天,看看歷史有沒有機會來證實這一猜測到底是何真實的原因了。
B. 葉挺將軍
一個敗軍之將,有點臉早就自殺了。一個共產黨員脫黨,又打敗仗,也就葉挺這種人,才有臉活在世上。
C. 葉挺的後代都是做什麼的
1925年葉挺將軍與李秀文女士結婚。婚後,葉挺將軍和李秀文女士生有9個子女,7個男孩,兩個女孩。其中三子早夭,五女揚眉和出生後尚未來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於1946年一同遇難。女兒葉劍眉1993年因病去世。而今健在的只剩下五個孩子,他們是長子葉正大任中將,次子葉正明,現在全國科協工作,三子葉華明現任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董事長,七子葉正光現任海南六合公司總經理,兒子葉啟光也在深圳工作。葉正明之子葉大鷹任北京時事文化咨詢公司董事長,電影《紅櫻桃》就是他導演的。葉家的子孫個個都學有所成。
長子葉正大:軍用飛機設計專家 葉正大(1927—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航空專家。俄羅斯齊奧可夫斯基宇航學院國際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將軍銜。 葉正大是北伐名將葉挺將軍的長子,1955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飛機製造系,回國後歷任沈陽飛機公司設計室副主任設計師,國防部第六研究院601所副所長、副院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顧問。葉正大將軍曾參與我國五種機型的設計研製及領導工作,是我國飛機設計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由於他在航空科技領域的卓越貢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二等獎,1998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獎。
次子葉正明:像父親一樣有骨氣葉正明(1931—200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將領。父親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名將、我軍創始人之一的葉挺將軍。原名葉福麟,別名李明,祖籍廣東惠陽。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門。生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顧問,中國對外應用技術交流促進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三子葉華明:中國第一批導彈專家葉華明,新中國第一批地空導彈研製專家,深圳先科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對於葉正明先生來說,父母及弟妹揚眉和阿九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往事在他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時的他認為,正是由於父親們乘坐的美國軍用飛機的質量不高,因而導致這次空難。從此小華明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飛機設計師,為自己的祖國製造出高質量的性能可靠的飛機來。只是他沒有料到,日後的他留學蘇聯莫斯科時,所學的專業是專門研究製造打飛機的地對空導彈。
D. 暴走漫畫向葉挺親屬道歉,你怎樣看待惡搞傳統的現象
惡搞傳統、惡搞經典這個現象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最早的時候看到蒙娜麗莎被P成各種表情包、雅典娜女神舉著各種奇怪的東西,是覺得挺好玩的。或者因為不是屬於中國的傳統,所以一笑帶過,或者是也跟著轉發,用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心理有愧疚。
這幾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在強調傳統,不論是習俗還是文化,就是怕這些傳統會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淡化了。中國是禮儀大國,但是當我們自己都不尊重我們的傳統和經典時,如何要求外國人來尊重呢?我們為什麼會對日本那麼生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歪曲歷史事實。那我們今天自己惡搞傳統、惡搞歷史跟日本人有什麼兩樣呢?難道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信點燈?
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給我們大家敲響了一個警鍾,或許過去大家認為沒什麼無所謂。但是今後每個人都得重新審視。傳統和經典要想傳承,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沒有誰特別偉大,也沒有誰有特殊的使命要去特意的背負和傳統。大家都是一樣的,當你為傳統和經典作出一點貢獻時,你就成為了那個「偉大」的人。
E. 新聞侵權主要有哪些現象,請以現實中的案例加以說明
新聞侵權是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對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的侵害。
名譽是指公民的品德、聲望、信譽、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社會評價。新聞以虛假或攻擊性的內容指責公民有不道德或違法行為,損害其名聲,就構成對該公民的名譽權的侵害。未經本人同意,新聞對個人私生活的報道,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
新聞單位沒有徵得稿件作者同意,擅自刪改文字內容而造成差錯,或改變表達方式發表,也屬侵權行為。同時,報刊私自將稿件轉交其他報刊發表而又沒有徵得作者同意,也是一種侵權行為。
(5)葉挺將軍侵權案擴展閱讀:
葉挺家屬起訴侵權者案宣判的重大意義
28日上午,葉挺將軍家屬起訴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名譽侵權一案一審公開宣判。該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畫」曾發布含有侮辱烈士內容的短視頻,篡改葉挺在獄中寫就的《囚歌》並加入低俗語句,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法院判決摩摩公司公開道歉,並向原告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以來,由英烈家屬為原告起訴侵權者的第一案,這一判決充分昭示了國家懲治侵犯英烈名譽行為的堅強決心。
彪炳史冊的英雄事跡標注了戰火年代的時代坐標,鐫刻在民族豐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廣泛的社會道德認同。英烈的形象和榮譽,既是後輩兒孫的寶貴財富,更是凝聚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之源。我們必須營造全社會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圍,樹立英烈名譽不容侵犯的正確意識。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長期處於和平年代、遠離硝煙炮火,一些人對英烈的敬仰逐漸「褪色」;甚至有人心懷惡意,詆毀攻擊英雄,美化侵略歷史、發表辱華言論,挑戰了人類道德底線,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一些網紅、「大V」以戲說、娛樂為幌子,以動漫、段子、綜藝等形式調侃英烈,混淆了文藝創作和侮辱誹謗的界線。暴走漫畫此前也以「習慣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去表達觀點和態度」作為辯解,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文藝作品的戲說、虛構不可逾越道德的紅線;調侃戲謔更不能以誤導青少年作為代價。挖空心思製作惡趣味內容,其心心念念的還是流量和金錢,自家生意盈利不少,傷害的卻是全民族的共同情感。詆毀先烈、質疑歷史,歸根結底還是泛娛樂化和歷史虛無主義在作祟。
英烈的名譽與歷史的清白,需要全社會自發守護,更需要亮出法律的牙齒予以捍衛。近年來,從法院依法保護狼牙山五壯士、邱少雲等英雄的名譽權,到「精日」分子因不良言行被行拘,勇於向褻瀆歷史的行為亮劍,彰顯了法律的正義與庄嚴。
今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為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行為敲響警鍾;隨著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件的公益訴訟制度正式建立,起訴主體從親屬擴大至檢察機關,讓此類行為難鑽法律漏洞,有效保護了英烈的形象,體現了以法律捍衛歷史的高度共識。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從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烈士紀念日,再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個個國家紀念日,推動著勿忘歷史、崇尚英雄的活動匯聚成潮。
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紀念祭掃、主題學習、紅色旅遊、製作動畫等各類活動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
這也提示我們:樹立正確英雄觀、民族觀和歷史觀,既要靠法律樹起保護英烈權益的銅牆鐵壁,更要通過教科書、宣傳片、影視劇等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播歷史,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風氣。
F. 葉挺為什麼自稱六面碰壁居士
葉挺將軍這首《囚歌》,原詩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這正是他當時處境的形象寫照。皖南事變後,時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將軍,遭到國民黨當局長期的無理拘押。寫作此詩時,他被囚禁於重慶郊區的紅爐廠,此處專門關押高級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術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詩濃縮著葉挺將軍牢獄生涯的深切體驗,是他對於生命、自由和尊嚴之辯證關系的悲壯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囚歌》的開始,葉挺將軍以形象的語言,把囚禁在牢獄里的受難者的自由與尊嚴相分離的景況直陳出來。一方面,反動當局絕對不允許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節操和尊嚴;另一方面,他們又千方百計誘惑受難者以尊嚴的喪失換取行動的開闊空間。隨後的「爬出來呵,給你自由」這廖廖八個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驕狂、陰險、猙獰的嘴臉活脫脫地勾畫了出來。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從來就不以屈尊為代價,更不會以奴顏婢膝去換得所謂的「自由」。士可殺不可辱,這早已是自古以來志士仁人們律已的法則。「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詩人高傲地拒絕著反動派的誘惑。自由誠可貴,然而,失去了尊嚴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舊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遠是畜牲。自由的精靈被隔絕在法西斯的高牆之外,受難的人們時時渴求著自由的溫存,卻無法與之結合。牢獄從來就不是夢幻情調的溫床,陰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現實。弱者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骨氣將在這里徹底消融,強者的凜然正氣卻可以在這里得到張揚。「我只能期待著,那一天地下的火沖騰,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結尾,慷慨而悲壯。
對於自由的信徒,革命的鬥士,死亡並不是什麼駭人的東西。他們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們已與死亡比鄰而居。志士的被囚,對很多人來說,這便可能是他們整個抗爭生涯的最後階段。他們無懼於死亡,甚至樂於把這視為是他們生命中的最後輝煌。葉挺高歌「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種意味。實際上,在他們選擇成為自由鬥士的開始,他們便已領悟到這選擇與死亡之間存有割不斷的臍帶。「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鬥士在思考自己最後的行程時向世人豪邁的告白。事實也正如詩人自己所預言的,葉挺將軍逝世後,他的英名彪炳史冊,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葉挺將軍的詩》一文中曾如此評價葉挺將軍的《囚歌》:「他的詩是用生命和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葉挺將軍的這首詩,曾被譜上樂曲,與文天祥的《正氣歌》一起,被囚禁在這所法西斯集中營中的志士們所詠唱,維持著他們作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嚴。
葉挺將自己稱為「六面碰壁居士」要從他的經歷和擔任新四軍軍長以來的工作狀況來理解。葉挺是軍校科班出身,軍事才能出眾,思想進步,早年追隨孫中山在南方革命,大革命早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他率第四軍獨立團作北伐先鋒,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打出了「鐵軍」的威名,成為北伐名將。大革命失敗後,他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1928年6月,因不滿黨內一些人就廣州起義失敗的問題對他的無理指責和誣陷,葉挺離開了黨組織,到德法考察軍事,從此脫離了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葉挺因他的特殊身份和名望為國共兩黨所接受,成為新四軍軍長的合適人選,1937年9月,葉挺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任命為新四軍軍長。同年11月,葉挺赴延安,顯示他與中國共產黨的特殊關系。葉挺在擔任新四軍軍長的3年多時間里,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華中敵後抗戰做了大量工作,然而,葉挺自感多方面的關系不太協調,心情也不舒暢。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隊伍新四軍的軍長,為了處理好與蔣介石國民政府及第三戰區國民黨將領的關系,無論葉挺怎樣據理力爭,或利用自己在國民黨將領中的關系,還是難以改變國共關系,國民黨當局處處掣肘新四軍,甚至出現軍事摩擦,以致後來出現了皖南事變這樣的反共事件。在新四軍內部,新四軍是項英領導的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組建而成,與葉挺沒有淵源關系,葉挺又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這使他感到工作上不能夠得心應手。葉挺多次提出辭呈要求離開新四軍軍部,與上述兩種情況不無關系。李一氓是新四軍的秘書長,是中共中央放在葉挺和項英間的緩沖人,他在回憶中說:葉挺當時有很多苦惱,葉挺在給他的一封信中說,居士不適於當一個大廟子的方丈,就是暗示一個非黨員不適於當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爆發後,葉挺的突圍方案得不到實行,最後部隊損失慘重,自己下山被扣,遭到長期監禁,又面臨著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作於1942年11月的《囚歌》,即表達了葉挺的信仰和氣節,而落款稱自己是六面碰壁居士,則是他當時復雜心情的流露。
G. 葉挺將軍之死是意外還是謀殺
這是歷史的謎團了。當時輿論也有謀殺的猜測,但沒有任何證據。
當時飛機上除了葉挺將軍,還有王若飛等我黨重要人士,出事之後,我黨可謂損失慘重。
H. 葉挺的事跡
葉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新四軍領導人,傑出的軍事家。1896年出生於廣東歸善(今惠陽)一個農民家庭。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參加援閩粵軍。1924年被派赴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回國,參與組建以共產黨員為骨乾的第4軍獨立團,任團長。從此所部成為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裝部隊。
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部長驅直進,連戰皆捷,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所部被稱為「葉挺獨立團」,為4軍贏得「鐵軍」稱號。南昌起義時,他擔任前敵總指揮。廣州起義時,擔任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
1927年8月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同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與黨脫離關系,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在津浦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的嚴重情況下,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在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面對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他堅貞不屈。在牢房中書寫《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營救,於1946年3月4日獲釋。5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於7日復電,稱贊他忠誠地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20餘年的奮斗,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決定接受他入黨。4月8日,由重慶赴延安途中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時年50歲。
I. 近期影響較大的新聞侵權案例
葉挺家屬起訴侵權者案宣判的重大意義
28日上午,葉挺將軍家屬起訴西安摩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回名譽侵權一案一答審公開宣判。該公司旗下的「暴走漫畫」曾發布含有侮辱烈士內容的短視頻,篡改葉挺在獄中寫就的《囚歌》並加入低俗語句,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法院判決摩摩公司公開道歉,並向原告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以來,由英烈家屬為原告起訴侵權者的第一案,這一判決充分昭示了國家懲治侵犯英烈名譽行為的堅強決心。
彪炳史冊的英雄事跡標注了戰火年代的時代坐標,鐫刻在民族豐碑的基石底座,具有廣泛的社會道德認同。英烈的形象和榮譽,既是後輩兒孫的寶貴財富,更是凝聚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之源。我們必須營造全社會尊崇英烈的良好氛圍,樹立英烈名譽不容侵犯的正確意識。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長期處於和平年代、遠離硝煙炮火,一些人對英烈的敬仰逐漸「褪色」;甚至有人心懷惡意,詆毀攻擊英雄,美化侵略歷史、發表辱華言論,挑戰了人類道德底線,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