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村公共道路被個人佔用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構成侵權的,搜集證據去法院起訴維權,要求立即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恢復原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一條 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
第三十二條 因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設、增設管線設施,應當事先徵得道路主管部門的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應當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B. 建房佔用農村道路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農村居民建造住宅的,要經鄉鎮審核,並經縣級批准後,方可以實施。未經批準的,即為違法建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並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村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
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
C. 鄉村道路違法堆放物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他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九條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四條 未經批准,擅自挖掘道路、佔用道路施工或者從事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活動的,由道路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恢復原狀,可以依法給予罰款;致使通行的人員、車輛及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D. 鄉村道路把狗撞了誰的責任
如果狗由主人栓著,沒有違反交通規則,狗主人已經盡到合理注意義務,駕駛員將其撞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狗沒有拴住,在駕駛員正常行駛的情況下撞死,駕駛員不用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狗沒有拴住,駕駛員也存在違章駕駛,駕駛員和狗主人應該分擔損失。對於「車撞狗」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以江蘇省為例,因寵物犬只等未拴系牽引或者牽引不當引發事故的,其所有人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如果是車違法行駛撞死了狗,則根據責任大小來具體認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江蘇省公安廳交巡警總隊關於交通事故處理中有關問題的意見》第三條
對車輛與寵物犬只等在道路上發生碰撞、碾壓、刮擦,造成車輛財產損失或者人員傷亡,或者寵物犬只等傷亡的 按照交通事故處理;對未造成人員傷亡的,適用簡易程序處理。對此類事故中, 因寵物犬只等未拴系牽引或者牽引不當引發事故的,其所有人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E. 村規民約違法和侵權由誰來管
法律分析:村民自治是中國民主化進程中重要的一環,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一些地方的村規民約也存在著違法違規現象,特別是近年來,城鎮化使大量農村土地被徵用,在兌現土地收益款的過程中,一些農村村組在巨大利益面前,以「村民自治」為「擋箭牌」,侵犯部分村民的合法權益,受害者依法維權艱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二十七條 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並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備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違反前款規定的,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F. 佔用農村胡同犯法嗎
首先農村道路屬於公共道路的部分是不能被私人佔用的,而這樣的侵權行為是可以先通過村內協商的方式來解決的,如果村內協商無果,且這樣的行為一直對你個人的權利造成了侵害,那麼你就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侵權農村街道違反了擴展閱讀:
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或知識產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後,在侵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就產生了特定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基本概念
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一般認為,侵權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過錯行為,也就是說,侵權行為破壞了法律規定的某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在法律上嚴格規定不許被破壞;侵權行為同時又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行為,而加害人必須對被傷害人做出賠償。」[2]
2相關理論
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判例),都有侵權行為法律規范的規定。這些規定不僅為司法實踐中法院審理侵權案件提供了指導和准則,也為我們研究侵權行為的概念提供了依據。但它畢竟是一些法律規范,並非是對侵權行為概念的界定。因此,研究侵權行為的概念,仍是我們學者的任務。總結中外學者關於侵權行為概念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三種學說:
過錯說
持這種學說的學者主要強調侵權行為的過錯性。如日本民法通說認為:「故意或者過失構成侵權行為的要件,這里的所謂過失,是指盡管能夠預見某行為的結果而沒有預見,因而未能避免結果發生的情況。」王利明教授認為:「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G. 農村道路被私人侵佔怎麼處理
權利人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維權:
第一,與直接侵權人協商處理,要求停止侵權行為;
第二,找當地村委會,派出所進行調解處理;
第三,收集侵權的證據,然後去法院起訴,要求停止侵權,排除妨礙。如果發生農村宅基地權屬爭議找哪個部門處理宅基地權屬爭議即宅基地權屬確定之前的,有關宅基地佔有、使用、收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爭議或爭執。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6條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之規定,當事人對土地使用權登記有爭議的,應向行政登記機關申請處理,當事人對處理結果不服的,再以登記機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H. 在農村街道上別人家門口燒紙違法嗎當事人有什麼方法可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嗎
如果是有意為之,這是一種違法行為。
首先,這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後果;
其次,如果情節惡劣的,可以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一、在他人家門前,焚燒紙錢,損害了社會公序良俗,也給他人造成了不良影響。
1、尚未實施的,應當立即停止侵害;
2、造成不良影響的,應當消除影響並賠禮道歉。受害人如果起訴到法院的,法院可以判決以書面形式道歉,道歉內容得經過法院審定。人民法院審理本案時,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
二、在他人家門前,焚燒紙錢,屬於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
I. 農村常見的侵權行為如何依法處理
農村最常見的侵權處理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處理辦法,其實就是村幹部進行處理,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村官他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帶來的是新的思想,就是依法處理而不是過去的,大家就看著誰有理,就是按照主觀意識處理的更多。
因為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深有體驗的一個感覺,就是在農村的人大家是沒有那個有事情報警的習慣發生沖突的話都是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也是自己認虧了。
但是近些年因為一些村官,他們的文化素質全部都提高,還有很多大學生村官,村書記等等,他們帶來的是更好的理念,所以變成更普及的法律了。
J. 農村土地被他人侵佔是違反了哪條規定
非法侵佔土地使用權違反的法律、法規條款:
1、《土地管理法》第2條
第三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2、《土地管理法》第43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收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3、《土地管理法》第44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4、《土地管理法》第53條
「經批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文件,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5、《土地管理法》第55條
「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6、《土地管理法》第57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7、《土地管理法》第59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8、《土地管理法》第60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興辦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照鄉鎮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9、《土地管理法》第61條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10、《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1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一次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分期建設的項目,可以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方案分期申請建設用地,分期辦理建設用地有關審批手續。」;
11、《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2條
「具體建設項目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的,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二)建設單位持建設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擬訂供地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應當報上級人民政府批准。
(三)供地方案經批准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向建設單位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劃撥使用國有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土地使用者核發國有土地
土地使用權是屬於個人或者的單位的財產,有憑借土地取得合法收益的權利。由於集體土地,即使是土地使用者,也是不得將土地非法轉讓給費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的。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上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據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土地管理法》規定:
(1)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
(2)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各地千方百計地招商引資,引進工業項目,必然涉及廠房建設、土地使用等問題。由於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有限性以及國家對耕地的嚴格保護,土地徵用不僅受到國家用地指標的限制,而且受到項目內容的制約,加深了經濟發展與土地需求之間的矛盾。於是,一些當事人便繞開國土部門直接與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簽訂土地租賃協議,造成違法用地的蔓延。
還有一個原因,是征地拆遷與高額補償利益的驅使。由於國家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地投資建設經濟開發區,帶來大量的征地拆遷。
不少人覺得有利可圖,於是以各種形式與村民小組或村委會簽訂土地租賃協議,名義上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觀光農業等項目,其真實意圖是為了牟取征地拆遷高額補償款。不法分子通過「以租代征」的形式進行「圈地」,租而不用,租而不耕,等待合適時機再高價轉讓或獲取高額拆遷回報,造成農村大量土地資源浪費。
對於如何預防和減少違法用地現象的發生,首先應強化農業用地管理,嚴禁非農項目出租。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耕地一旦被毀,將很難恢復。地方政府應強化農村土地的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規范土地出租行為,引導基層組織和農民依法流轉土地,並用於農業項目的開發,嚴禁擅自將耕地出租於非農項目建設。
同時,建立土地責任制度,鄉鎮政府應當與村委會簽訂保護土地責任狀,並將其納入幹部考核,進一步明確責任,使得鎮村二級切實擔負起保護土地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對於不履行職責,造成違法用地的,應當依法依紀問責追究,給予嚴肅處理。
「還應加強動態巡查監管,嚴懲非法用地行為。國土部門應建立土地巡查員制度,加強與鄉鎮政府、基層村組的聯系,強化日常巡查,實行動態監管,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同時,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住建、農委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藉助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對違法用地及時查處,對違法建設及時拆除,對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形成查處、打擊合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用地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