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采礦權權屬糾紛調處

采礦權權屬糾紛調處

發布時間:2022-05-31 17:32:54

Ⅰ 國土資源管理所是干什麼的

土管所職責:

(1) 宣傳、貫徹執行國家和省(直轄市)、自治區)有關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方針政策,以及市、縣依據國家法律法規作出的有關國土資源管理的決定和措施。組織宣傳本鄉(鎮)有關國土資源工作安排,宣傳每年「全國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等活動的宣傳主題和宣傳口號。

(2) 依據上級土地利用總規劃,參與編制和實施本行政區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地質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協助做好規劃聽證工作。

(3) 開展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具體實施基本農田劃劃區定界;協助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復墾、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4) 協助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分等定級、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地籍檔案管理土地證書核發和土地動態管理工作。

(5) 負責農村居民住宅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審核報批鄉後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

(6) 協助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農用地轉用、集體土地徵收(徵用)、具體建設項目供地等有關工作。

(7) 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對行政區域礦業權人履行法定權利義務、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監督管理。受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委託,可能與探礦權、采礦權設置的論證工作,協助調處探礦權、采礦權權屬糾紛

(8) 協助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督、保護工作以及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組織對地質災害點的監測、預報工作,對地質災害群防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9) 對本行政區的國土資源進行動態巡查,及對發現、制止和報告國土資源違法行為,配合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做好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的調查核實、取證和處理工作

(10) 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各項土地、礦產資源費稅的收繳管理工作,按「收支兩條線」原則足額、及時上交。

(11) 受理本區域內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落實首辦責任制事項;調查處理國土資源信訪事項;動態掌握所轄各村(街道)人民群眾對有關國土資源工作存在問題、矛盾糾紛等苗頭性情況,並及時進行引導、妥善處理;動態搜集掌握人民群眾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推諉,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12) 負責有關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建立健全本所的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和機構,按照公正、公平公開原則,依法、依歸公開辦事程序、辦事過程,及時公開包括土地利用計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農村宅基地管理、同地權屬、統一區片價標准、徵收或者徵用土地的補償安置方案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知曉,獲取有關政府信息的權利。

拓展資料

根據國務院《關於做好省級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4)12號] ,縣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按鄉(鎮)或區域設置國土資源所,為縣(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鄉(鎮)國土資源所的機構編制由縣(市)人民政府管理。

Ⅱ  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實現

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實現,是指國家作為礦產資源所有權人行使對礦產資源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國家作為全民利益的代理人,是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國家,無需親自去行使實際意義上的對礦產資源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各項權利。它可以通過國家機構、法人、自然人等真正意義上的行政主體、民事主體的法律活動來實現。這種實現是通過法律、法規規定的一系列制度,按照法律程序來完成的。

概言之,國家通過設立礦業權審批登記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許可證制度,授予符合法定資質條件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民事主體以探礦權或采礦權,從而實現了國家對礦產資源的佔有、使用、處分的權能,體現為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規所建立的探礦權法律制度、采礦權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國家建立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采礦權人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從而實現國家對礦產資源的經濟收益權,具體表現為補償費徵收規定中的一系列制度。

一、探礦權法律制度

1986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使用了探礦權和采礦權的概念,表明我國對礦業權的管理按照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兩個工作階段初步構建了礦業權管理的法律制度。但是,稍後於4月12日公布的國家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並沒有出現「探礦權」的字樣,只在第5章「民事權利」第1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中,對采礦權的主體、內容、法律保護進行了原則表述。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立法背景下,我國民法立法者只承認采礦權的財產權屬性,而沒有把探礦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看待。

(一)探礦權的概念及其構成

1986年公布的礦產資源法並未給出探礦權這一法律概念的定義。該法規定,「勘查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登記。」1996年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從探礦權的取得方面明確了探礦權這一概念,即「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界定了探礦權的法律內涵,即「探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

論其實質,探礦權是指探礦權人依法享有的在勘查許可證規定的勘查區塊范圍內,進行礦產資源勘查作業並優先取得勘查作業區內礦產資源的采礦權的權利。構成探礦權權利的要素包括三方面:一是申請探礦權者必須符合一定的資質條件;二是申請者必須依法辦理勘查登記,領取勘查許可證;三是勘查者必須實際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工作。

從探礦權這一概念可以看出,探礦權確定了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探礦權反映的是探礦權人與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及其法定行使所有權的行政機關之間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第二,這種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主體是具有法定勘查資質條件,依法取得探礦權的單位或者個人,我們稱其為探礦權主體;以及作為「特殊民事主體」的國家和作為代表國家管理探礦權的地質礦產行政機關。

第三,這種民事關系的客體,即探礦權的客體,就一般而言是礦產資源,就一個具體的探礦權而言,是特定區塊范圍內的礦產資源。屬於民法意義上的物。

第四,這種民事法律關系具有特定的內容。探礦權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內容將在下面談及。

(二)探礦權的物權屬性及其在我國物權體系中的位置

探礦權具有物權屬性。結合物權分類的主流學說和探礦權本身特性,可以從下述幾方面加以印證:

首先,探礦權是限制物權,或者叫他物權。探礦權是由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派生出來的,在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上設定的權利,探礦權人僅享有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的權利。

其次,探礦權是用益物權。不論是探礦權還是采礦權,都是以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並獲得收益為目的。同時,由於商品經濟的需要,也不排斥以礦業權為擔保而獲得信用的礦業權的利用權和擔保物權。正是探礦權為用益物權的本質,使探礦權具有嚴格的排他性,符合物權法「一物一權主義」。

再次,探礦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是指標的物為不動產的物權,或者說是設立於不動產之上的物權。探礦權是基於礦產資源而設立的不動產物權。

但是,探礦權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物權,探礦權與民法理論上的物權是有差別的。一個重大的差別是,一般的物權有特定的物供權利人直接支配,而探礦權並沒有特定的物供權利人直接支配使用。設立探礦權的目的在於尋找礦產資源,取得探礦權也就取得了勘查礦產資源的行為資格,在未找到資源前,沒有特定的礦產資源作為探礦權的客體。探礦權指向的物是不確定的、未知的,因此,探礦權應視為物權。民法界有人把這種「視為物權」的財產權稱作「准物權」。准物權是指某些性質和要件相似於物權,准用於物權法規定的財產權。

按照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省的礦業法規定,探礦權是一種准不動產物權。日本礦業法規定:礦業權(包括鑽探權與採掘權)應視為物權,除了本法律有關條文已作的規定外,有關不動產的規定均可適用於礦業權。韓國礦業法規定:礦業權視為物權,除本法另有規定的情況,適用關於不動產的民法和其他法令的規定。我國台灣省現行礦業法在1930年《礦業法》基礎上修訂而成,對於礦業權的性質也有類似的規定。

明確探礦權的物權屬性及其在物權體系中的位置,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方面,如前所述,我國民法通則沒有對探礦權作出規定。因此,在修改民法通則或者制定物權法時,立法者應當對探礦權在我國物權制度中的地位予以充分考慮,從而建立起更加全面、完善、科學的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權體系。另一方面,明確探礦權是一種物權,除有特別規定外,適用民法物權和有關不動產的法律規定,對礦產資源立法和礦產資源管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這種指導意義在於:

第一,明確探礦權具有財產權的屬性,是建立探礦權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將探礦權視為一種勘查礦產資源行為資格的象徵,以行政授予的方式無償提供給地質勘查單位,地質勘查單位根據國家地質勘查計劃,以國撥地勘費進行工作,向國家提交礦產資源勘查成果資料。在此機制下,探礦權無財產內容,由此無償取得,並禁止流轉,也是符合情理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來,礦產資源勘查領域出現了投資主體和投資渠道多元化的趨勢,探礦權的財產權屬性凸現出來。適應這一形勢要求,實現探礦權有償取得和依法流轉已經十分必要和迫切,並在客觀上要求建立起以探礦權有償取得和依法流轉為核心的規范、科學的探礦權法律制度。

第二,探礦權為物權。因此,探礦權同樣具有物權的效力。物權的效力是法律所賦予的強制性作用。法律應當保障探礦權人能夠對其特定的工作范圍進行勘查作業,並排除他人的干擾和妨害。這樣,也就確認了探礦權的排他性原則,即在同一勘查工作區范圍內,同一期限內,不能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探礦權。

第三,探礦權為礦產資源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他物權,從民事法律關繫上講,它與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是一個橫向等價關系。探礦權從所有權中派生,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對所有權進行制約。過去我們往往用國家所有權對其他派生權進行侵犯,不尊重派生權,嚴重影響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因此,明確探礦權和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地質勘查工作體制改革的法律保障。明確了這一關系,有利於明確國家和探礦權人之間的權利和責任,有利於國有地勘單位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進行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

第四,探礦權是用益物權。設定用益物權的目的在於使用他人之物並獲取收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探礦權的目的不會僅僅停留在勘查礦產資源、獲得地質勘查成果資料,探礦的目的在於采礦。因此,設計探礦權法律制度,應當把探礦權人在其勘查作業區范圍內的優先採礦權納入探礦權的權利范圍。

第五,探礦權為不動產物權。因此,不動產物權變動應遵守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探礦權。物權的變動包括物權的設立、變更和終止。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成立要件,當事人就不動產設立、變更、終止物權,應當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進行登記,這就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原則。探礦權的設立、延續、變更(包括轉讓)、終止,必須經過地質礦產行政管理機關的登記才能生效。

(三)探礦權的權利義務內容

探礦權的權利義務內容是指探礦權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之總和。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規定了探礦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為了保障探礦權人投資勘查的目的,規定了探礦權人在勘查許可證允許的范圍內勘查發現了新礦種,有優先取得該礦種的探礦權;經勘查探明了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優先申請取得采礦權的權利。

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和國務院發布的勘查區塊登記辦法進一步規定了探礦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探礦活動具有高風險性,它的高效益只有在運行機制中才能得到體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因其高效益而驅動投資者投資勘查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勘查投資多元化的形成。因此,探礦權流轉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探礦運行機制的核心。

二、采礦權法律制度

民法通則第81條規定了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其中,第2款規定的是采礦權,即「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采礦,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

礦產資源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采礦權法律制度。10年來的執法實踐表明,礦產資源法規定的采礦權制度對於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和采礦權人本身的合法權益,治理整頓礦業秩序,發揮了重要的規范和調整作用。

(一)采礦權的概念及其構成

采礦權的概念出現於民法通則和礦產資源法中,但法律並沒有直接給出其定義。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定義是:「采礦權,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礦許可證規定的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的礦產品的權利。」采礦權人對其采出的礦產品有行使所有權的權利。

構成采礦權的權利要具有三方面的要素:一是申請采礦權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條件;二是采礦權申請者必須依法辦理采礦登記,領取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是采礦權的法律憑證;三是采礦權人必須實際從事采礦工作,真實地履行義務。

同探礦權一樣,采礦權也確立了一種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采礦權反映了作為采礦權人的礦山企業或者公民個人與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及其法定授權行使這一所有權的地質礦產行政管理機關之間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第二,這種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一方面是國家,此時成為「特殊民事主體」,以及國家授權行使采礦權管理的地質礦產行政管理機關;另一方面是依法設立的各類礦山企業和依法取得采礦權的公民。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采礦權的主體已經擴大,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合作制企業或者股份制企業均可以成為采礦權人。

第三,采礦權法律關系的客體是國家所有的礦產資源,這一點與探礦權的客體無異。但就特定的探礦權、采礦權,它們的客體的存在性質是不一樣的。設立探礦權時,對該探礦權所指向的客體尚不可知,具有不穩定性;而設立采礦權時,對該采礦權所指向的客體在現有認識上是可知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二)采礦權的法律屬性及其在我國物權體系中的地位

就采礦權的本質而言,采礦權是物權。采礦權作為我國民法通則中明文規定的「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與國家礦產資源所有權相對應,它是一種限制物權;作為他物權,它又是一種用益物權;一般來說,它是一種有期物權,而且是應登記的物權。

同時,由於采礦權所指向的客體礦產資源具有某些不動產的特徵,采礦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但礦產資源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不動產。礦產資源與土地、房屋等其他不動產有所不同。礦產資源賦存於地表或地下,當它未被開采時,呈現為不動產的形態,但是開采礦產資源的活動就是消耗礦產資源的過程,作為不動產的礦產資源在數量上發生了減少。

同探礦權一樣,采礦權也是一種准物權。采礦權是礦產資源法所規定的准用益物權規定的准物權。采礦權具有一般物權的法律效力。明確采礦權的物權特性,對采礦權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第一,采礦權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他物權。采礦權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權能分離和限制的結果,並沒有改變國家所有權的性質,國家享有對礦產資源的最終支配權。國家利用所有權中最關鍵、最核心的處分權能設置采礦權以真正實現其所有權。但是,隨著物權觀念從以所有為中心向以利用為中心的轉變,所有權被弱化,他物權地位優化於所有權,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采礦權的權利地位應當得到法律的強化,采礦權一旦設立,就具有對抗一切非采礦權人的效力,這種效力應當得到法律意義上的尊重。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采礦權運作而產生的財產關系表現為兩個層次:其一,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國家和一切非所有權人的關系,內涵是所有權人對抗一切非所有權人對礦產資源所有權的妨害,即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處於核心地位,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做出侵害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之行為;其二,礦產資源所有權主體國家與特定采礦權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自物權人與他物權人之間的關系,內涵為國家將礦產資源所有權中的部分權能(佔有、使用)以采礦權的形式授讓於采礦權人,采礦權人享有利用、收益的權利,國家享有因采礦而獲得收益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收益,在我國表現為采礦權人向國家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

第二,采礦權既然是一種財產權,具有經濟價值,便為采礦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有償取得並進入流通領域提供了法律基礎。

第三,采礦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那麼,適用於不動產物權的原則、規范、制度,均適用於采礦權。我國對不動產物權實行登記要件制度,該制度以登記作為不動產物權取得、變更和喪失的要件,不動產物權的轉移除依當事人的同意之外,還必須到登記主管機關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能發生效力。

采礦權轉讓是采礦權變動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設計采礦權的流轉制度時,必須對采礦權作為不動產物權在轉讓時實行「要式主義」這一原則加以特別重視。即采礦權的轉讓,以地質礦產行政管理機關的審批登記為生效條件。

第四,采礦權是對特定礦產資源享有開采並收益的獨占性、排他性權利,嚴格遵守物權理論中的「一物一權主義」。強調采礦權的排他性,對於處理現實生活中大量的采礦權屬糾紛、維護正常的礦業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確認采礦權排他性原則,也是修改1986年礦產資源法、完善采礦權法律制度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1986年礦產資源法第36條規定,「在國營礦山企業的統籌安排下,經國營礦山企業上級主管部門批准,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可以開采該國營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的邊緣零星礦產,但是,必須按照規定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實踐證明,這一規定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不符合採礦權排他性原則,是造成采礦權屬糾紛持續不斷,礦業秩序混亂的法律根源。1996年,礦產資源法修訂後,刪去了這個規定。

(三)采礦權的權利義務內容

采礦權的權利、義務內容,即采礦權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總和。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對此作出了比較詳盡的規定。

1.采礦權的權利內容

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列舉式概括了采礦權人享有的以開采權和礦產品銷售權為核心的若干權利。

一般的民法著作則對采礦權人的權利列舉為三方面:一是開采礦產資源的權利;二是有權禁止其他單位或個人進入自己的礦區范圍內采礦,對非法進入自己礦區范圍采礦的單位或個人,采礦權人有權請求停止開采、賠償損失;三是有權銷售其開采所得的礦產品。

有的著作提到采礦權人的權利時,列舉采礦權人的權利為4個方面:一是對采礦許可證規定礦區范圍和期限內的礦產資源的排他性佔有;二是開采礦產資源;三是礦山建築權和輔助建築權;四是礦產品所有權和經營權。

上述著作形成的時間均在1996年礦產資源法修改之前。修改前的礦產資源法禁止采礦權買賣、出租或者用作抵押。亦即作為采礦權所有者不得為采礦權之處分權。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明確了采礦權人在法定情形下,經地質礦產行政機關批准可以將采礦權轉讓,即「已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因企業合並、分立,與他人合資、合作經營,或者因企業資產出售以及有其他變更企業資產產權的情形而需要變更采礦權主體的,經依法批准可以將采礦權轉讓他人采礦」。鑒於此,對采礦權的權利內容,我們認為應增補:「對采礦權附有條件的處分權」一項。

2.采礦權的義務內容

礦產資源法建立的采礦權法律制度的主要方面,比較詳細地規定了采礦權人應承擔的法律義務。該法第四章「礦產資源的開采」所規定的內容,基本是采礦權人的義務。包括合理開采利用礦產資源、環境保護、土地復墾、勞動安全等方面;第5條,繳納有關稅、費的規定;第37條,提高資源回收率、禁止亂挖濫採的規定等,都是采礦權人的義務。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列舉了采礦權人應當履行的5個方面的義務。限於篇幅,不一一贅述。

三、礦業權的法律保護

礦業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當其受到侵犯或者危害時,可以採取法律規定的各種措施加以保護。這就引出了侵犯礦業權行為的民事責任問題。礦業權作為物權由法律而設立,也就使礦業權產生了對抗一切義務人、排除侵害的效力。義務人違反法律規定,對礦業權任何一項權利內容的侵犯,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按民法通則的規定,民事責任分為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7條規定,「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本條規定中的「財產」,應理解為「財產和權利」。很顯然,侵害采礦權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屬於侵權民事責任范疇。

對財產權的民法保護,是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來進行的,即財產權人的財產遭受到侵害,如遭到侵佔、損壞以及因此而遭到其他重大損失的,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保護。這就是民法通則上所謂的「公力救濟」。

對礦業權的民法保護,理所當然適用前述內容。只不過,按照礦產資源法第39條、第45條的規定,義務人若以非法進入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方式侵害采礦權時,應由地質礦產行政管理機關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並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從這個規定來看,侵害采礦權的民事責任是由地質礦產行政機關來處理的。但是,我們認為,礦產資源法的這個規定並不能排除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物上請求權之訴」或「損壞賠償請求權之訴」,也不能排除受害人可以直接請求侵害人為一定的行為,如停止違法開采,返還違法采出的礦產品,或者賠償損失。

修改後的刑法對采礦權的刑法保護也作了相應的規定。

Ⅲ 一般土地局都有哪些科都是負責干什麼的

土地局有以下科室:

辦公室:

協助局領導管理機關日常工作;協調機關科室之間工作關系;制定機關各項制度,負責有關重要會議的組織、文件的起草、文電處理、文書、檔案、督查、保密、保衛及機關行政管理工作;

負責擬訂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宣傳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全國土地日、世界地球日宣傳工作,組織實施局機關公務員三項培訓和局屬事業單位人員專業技術培訓工作,負責信息化建設、信息綜合、新聞發布、新聞宣傳;推進全市國土資源科學技術進步,指導行業科技工作;負責組織行業科技成果申報及新技術推廣應用;組織交流科技信息,對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負責組織機關政治、業務學習和效能建設、文明創建、工會、計劃生育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耕地保護科:

負責全市城鄉農用地轉用、徵收的統一管理,統一審核徵用建設用地;承辦報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審批的各類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工作;擬定、實施全市耕地特殊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措施、農地保護和土地整治措施、農地轉用管理辦法;指導農地用途管制,組織實施和指導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土地管理、土地復墾並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全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庫,負責新增耕地的驗收工作,負責需報國務院、省政府審批的未利用土地開發項目的審查、報批工作。

土地利用科:

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交易;擬定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等程序和辦法並組織實施;擬訂土地收購儲備工作的規范性文件,負責實施並指導土地收購儲備工作,負責國有企業處置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審批管理和審核上報;擬訂國有土地劃撥使用目錄指南和鄉(鎮)、村用地管理辦法;指導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指導審核土地評估機構從事土地評估的資格;指導基準地價、標定地價評測;依法管理和監督土地資產和土地市場。

地籍與測繪管理科(行政審批服務科):

統一管理城鄉地政、地籍工作;管理並組織全市土地資源現狀調查、動態監測、地籍權屬調查、變更調查及土地統計;指導監督地籍管理技術規范、標準的執行,並制定有關細則;組織實施和指導地籍信息系統建設;負責並指導土地確權、土地定級和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承擔調處重大土地權屬糾紛。

組織並管理全市基礎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籍測繪和其它重大測繪項目,指導監督測繪成果質量管理和測繪成果資料匯總;組織指導全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基礎地理信息社會化服務;負責全市測繪單位資格初審、測繪任務登記、測繪產品質量監督和管理;負責全市測量標志的保護;負責全市測繪成果的保密工作;管理地圖編制工作,負責初審出版、展示的地圖,管理並初審後在地圖上表示;根據授權管理測繪行業的計量工作和標准化工作。

履行法律賦予市國土資源局的行政審批相關事項;受理、審查、核准、頒發證書;對行政許可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承擔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服務及業務咨詢。

規劃科:

組織研究擬定全市和重點地區國土綜合開發整治的具體措施;起草編制並指導實施全市及區域性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測繪事業發展規劃;起草編制、審核和指導實施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土地復墾規劃、土地整理規劃、未利用土地開發規劃等專項規劃;擬定全市土地供應的具體規定;參與審核報省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

礦產資源儲量與開發管理科:

組織擬訂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辦法、標准、規范和規程,制定相關實施細則;負責全市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組織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和發展戰備研究;負責礦產資源預申請和采礦權招標、投標工作;監督管理地質資料的匯交;確認小礦儲量評審結果;依法組織收取礦產資源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確認采礦評優結果。

依法進行全市礦產資源采礦權新立及延續、變更、注銷、審批登記發證工作及采礦權年檢和采礦權轉讓的審查;依法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依法組織收取采礦權使用費;調處采礦權權屬糾紛。

地質勘查與環境科:

實施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地質遺跡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的過量開采與污染。

組織開展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編制地質勘查規劃並組織實施,管理市級地質勘查項目;負責地質勘查成果和地質勘查單位資質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專項地質勘查工作,依法進行勘查登記發證的審查,調處地質勘查爭議和糾紛。

政策法規與執法監察科:

組織對執行和遵守國家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測繪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擬定全市土地、礦產、測繪執法監督和土地、礦產、測繪違法案件查處的規定;組織開展對土地規劃、農地轉用、土地徵用、土地資產處置、土地使用權交易和執行礦產資源、測繪法律、法規的行政行為的監督檢查;依法組織查處重大違法案件,負責信訪接待、處理工作。

財務科:

編制年度各項事業費、專項經費預決算和綜合財政預算;編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負責省廳和市財政撥給的地勘、測繪、土地等事業經費和其他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工作;對局管理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進行財務監督管理;管理、指導局屬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並負責財務綜合統計。

人事教育科:

研究擬訂局管幹部、人事、勞動工資、教育工作具體規定,組織落實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負責管理縣區國土資源部門和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承擔局機關及派出機構公務員的管理工作;承擔局幹部培訓工作的管理任務和局幹部培訓規劃、計劃的編制、實施,指導縣區國土資源部門開展培訓工作;承擔局機關和直屬單位人事編制管理工作任務,負責行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指導直屬單位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局管幹部人事檔案管理、出國政審報批工作,指導直屬單位人事教育管理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設18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翻譯、信息、安全保密和政務公開工作;承擔機關綜合業務與協調處理、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責信訪工作;負責國土資源史志的編纂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組織起草自治區有關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起草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改革與發展戰略和綜合性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政策草案;組織協調廳內有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起草工作;承擔機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負責組織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承擔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處罰聽證有關工作;負責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依法行政工作。
(三)調控和監測處
開展自治區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自治區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自治區宏觀經濟運行及相關改革研究;組織國土資源重大課題研究;承擔綜合統計工作和內部專業統計歸口管理工作;承擔有關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協調和組織有關綜合研究工作。
(四)規劃處
編制和實施自治區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並組織實施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導和審核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改或調整;指導和審核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土地復墾規劃、土地整理規劃、未利用土地開發規劃等專項規劃;對建設用地進行預審;參與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核;參與自治區地質勘查、開發、地質環境治理等規劃的編制、審核。
(五)財務處
負責國土資源各類資金的財務管理,參與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和國家出資形成的礦產權權益的有關工作;承擔和參與國土資源非稅收入征管,參與擬定有關收益分配製度;監督檢查項目資金的使用;承擔有關專項資金、基金和工作經費的管理,負責部門預決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有關工作;組織擬定系統有關財務資產管理規章,負責機關財務及資產管理,承擔所屬單位財務及國有資產監管工作。
(六)審計處
擬定系統審計工作制度;負責直屬單位和地州市國土資源局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廳直屬單位和地州市國土資源局財務狀況進行檢查;對自治區下撥的國土資源工作經費和各項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檢查;組織和指導國土資源系統內部審計工作。
(七)耕地保護處
承擔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有關工作;監督檢查基本農田保護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落實情況。承辦建設項目耕地佔補平衡方案的審查及落實、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儲備庫檢查驗收工作;組織基本農田劃定、檢查、驗收;承辦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的可研設計論證、立項審查、報批和檢查驗收的管理工作。
(八)地籍管理處
擬定自治區地籍管理辦法;擬定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地籍調查、變更調查、動態監測和統計的有關規定和技術規程並組織實施;負責自治區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指導各地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管理和應用;參與調處跨地(州、市)及有重大影響的土地權屬糾紛。
(九)土地利用管理處
承擔城鄉土地市場管理工作;規范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和轉讓行為;擬訂並實施土地供應、土地價格、土地資產和土地儲備管理政策;擬訂並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承擔節約集約用地評價以及城鎮土地和農用地的分等定級工作,組織開展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評測;對土地市場和地價實施動態監測;擬定和組織實施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辦法。
(十)建設用地管理處
擬定有關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徵用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依法組織承辦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徵用等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工作;參與國家用地轉用年度計劃、分類計劃的實施;依法協助收繳有關土地徵收徵用的費用;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定額標准,並組織實施;參與監督補充耕地方案的實施;負責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及大中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地的調查、協調、監督工作。
(十一)地質勘查處
組織擬定地質勘查工作標准、規程、規范;組織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指導參與地質勘查規劃的編制和監督實施;組織實施重大勘查專項;管理自治區地質勘查項目、地質勘查資質和地質勘查行業;依法對探礦權進行審批登記發證轉讓和流轉;調處地質勘查權屬爭議和糾紛;監督管理地質勘查專項資金項目的立項、設計審查、野外驗收及成果評審。
(十二)礦產資源儲量處
組織擬定自治區有關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辦法、技術標准、規范;指導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和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評審工作並負責備案;承擔礦產資源儲量的登記、統計和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組織礦產資源儲量壓覆報告評審並負責批復工作;指導健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的專家系統,編制礦產資源儲量簡表和年報;擬定有關礦產資源綜合管理政策。
(十三)礦產開發管理處
承擔采礦權審批登記發證的管理工作;負責編制實施采礦權設置方案;承擔自治區礦產資源保護和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的管理事項;負責采礦權市場管理;承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調處重大采礦權權屬爭議、糾紛;負責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保護專項資金項目的立項、實施及驗收。
(十四)地質環境處
負責起草自治區有關地質環境的法規及政策性文件;編制、修訂並組織實施自治區地質環境專項規劃;組織國家、自治區出資地質環境項目的實施;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的管理;負責地質災害相關資質的管理;負責指導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站、網的建設和管理及監測、調查評價、預報等工作。
(十五)科技外事處
負責組織編制實施自治區國土資源科技發展規劃和外事工作規劃,對重大科技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推進科學技術進步,推廣科技新成果,開展國土資源科普工作;組織開展對外的交流與合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承辦系統人員出國(境)手續。
(十六)政治部(人事處)
負責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思想政治建設和隊伍建設。負責廳機關及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工資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工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地(州、市)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幹部隊伍管理等工作;負責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出國(境)人員的政審工作;負責國土資源系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和技術工人技術等級評定工作。
(十七)宣傳教育處
負責編制並組織實施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宣傳、教育培訓規劃、計劃;指導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國土資源教育學科、專業建設和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培訓學校的工作;管理《新疆國土資源》編輯部和《國土資源報》駐新疆記者站。
(十八)執法監察處
組織指導對自治區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擬定土地、礦產執法監督和違法案件查處的規定;依法組織查處自治區重大土地、礦產違法案件。
機關黨委(黨建處)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指導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黨的工作。
監察室(與紀檢組合署辦公)為自治區紀委(監察廳)的派駐機構,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工作。
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負責機關的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Ⅳ 債務糾紛,采礦權糾紛

可以要求法院對其進行財產查封保全。沒收和凍解其經營所得進行債務償還。

Ⅵ 一、礦業權主體是否可以是自然人 二、礦業權涉訴即有糾紛時是否可以轉讓

礦業權主體不可以是自然人,必須是法人,探礦權申請人可以是企業或事業單位法人,采礦權申請人必須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礦業權涉訴時不可以轉讓。參見國土部2009年200號和2011年14號文件。

Ⅶ 集體土地歸哪個部門管

法律分析:其實,不論是農村土地還是城鎮土地,都屬於國土資源管理局的管理范疇,但是目前,都已經實行了垂直管理制度,因此農村土地,包括耕地、集體土地、宅基地、四荒地等多種類型的土地多呈現出以下垂直管理模式:

村委會——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縣國土資源管理局——市國土資源管理局——省國土資源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通常村委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組織實施本村的建設規劃,興修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指導村民建設住宅;依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本村的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1、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 協助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分等定級、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地籍檔案管理土地證書核發和土地動態管理工作。

2、負責農村居民住宅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審核報批鄉後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

3、開展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具體實施基本農田劃劃區定界;

4、協助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復墾、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5、協助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農用地轉用、集體土地徵收(徵用)、具體建設項目供地等有關工作。

6、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對行政區域礦業權人履行法定權利義務、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監督管理。受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委託,可能與探礦權、采礦權設置的論證工作,協助調處探礦權、采礦權權屬糾紛。

7、受理本區域內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落實首辦責任制事項;調查處理國土資源信 訪事項;動態掌握所轄各村(街道)人民群眾對有關國土資源工作存在問題、矛盾糾紛等苗頭性情況,並及時進行引導、妥善處理;動態搜集掌握人民群眾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推諉,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第二十條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該期限適用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屬於對特殊主體的特別規定。

Ⅷ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的機構設置

根據上述職責,省國土資源廳設19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組織協調廳機關日常運轉工作;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文電處理、秘書事務、新聞發布、機要、檔案、保密、接待、機關財務、綜合治理、信息化建設、政務公開和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等工作;綜合協調電子政務、宣傳等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組織起草、修改國土資源管理法規、規章草案;承擔廳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組織協調國土資源系統普法宣傳教育;推進國土資源系統依法行政,承擔行政復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和行政應訴的有關工作。
(三)綜合研究處。
組織國土資源管理重大課題調研;承擔有關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開展全省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提出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的政策建議,參與宏觀經濟運行及相關改革研究;負責國土資源重要信息綜合和政務信息的收集、報送工作;組織對全省國土資源領域重大問題、重要決策等進行研究論證。
(四)規劃處。
編制實施全省國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測繪管理、地質環境、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整理、復墾等專項規劃;依法指導和審核國土資源相關規劃;編制管理土地利用計劃和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計劃;承擔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工作。
(五)財務處。
承擔國土資源有償使用管理工作,擬訂收益分配製度和使用政策,參與國土資源資源性資產管理和國家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管理;參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探礦權和采礦權價款評估結果審核;擬訂部門財務和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依法承擔國土資源規費徵收管理;負責編制部門預決算;負責部門國有資產管理;負責內部審計工作。
(六)耕地保護處(省農業區劃委員會辦公室)。
承擔基本農田保護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管理工作;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有關工作,監督檢查基本農田保護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落實情況;承辦省農業區劃委員會交辦事項。
(七)建設用地處。
擬訂農地轉用管理辦法;承辦需報國務院、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各類建設項目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審核、報批工作;參與建設用地的前期論證工作,組織建設用地會審工作;組織發布各類建設用地信息;統一管理全省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相關工作,協調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征地工作。
(八)地籍管理處。
擬訂和實施地籍管理辦法;擬訂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爭議調處辦法並監督指導工作,調處重大土地權屬糾紛;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擬訂土地調查、監測、統計的相關規定和全省土地調查、監測方案並組織實施;指導地籍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維護。
(九)地產管理處。
承擔土地利用評價和管理,檢查各類建設用地利用實施情況;負責土地市場管理;擬訂並組織實施土地供應、土地價格、土地資產、土地交易和土地儲備管理政策,負責宗地供應主要資料的審查備案工作;擬訂並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承擔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組織實施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地價制度,對土地市場和地價實施動態監測。
(十)礦產開發管理處。
編制礦產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擬訂並監督實施全省采礦權年度出讓計劃;依法進行采礦權審核登記發證和采礦權轉讓審核登記;組織劃定省級規劃礦區,編制實施采礦權設置方案;承擔礦產資源保護和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的管理事項,下達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參與采礦權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調處重大采礦權權屬糾紛。
(十一)地質勘查處。
編制全省地質勘查規劃並監督檢查執行情況;貫徹執行地質勘查工作標准、規程、規范;依法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審批地質勘查資質;編制實施探礦權設置方案,依法進行探礦權
審核登記發證和探礦權轉讓審核登記工作;監督管理地質勘查活動和探礦權市場;依法調處探礦權權屬糾紛;監督地方地質勘查項目和重大地質勘查專項實施;指導、協調、監管全省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
(十二)礦產資源儲量處。
擬訂礦產儲量管理辦法、標准、規程、規范;管理礦產資源儲量的評審、登記和統計工作;負責全省礦業權評估管理;實施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承擔礦產地儲備管理工作、壓覆礦產資源管理事項;負責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組織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和戰略研究。
(十三)地質環境處。
擬訂和實施地質資源、地質災害管理辦法;編制和監督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遺跡保護規劃;監管礦山地質環境;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評價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指導地質災害和地下水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負責地熱水、礦泉水的相關管理工作;對具有重要價值的地質遺跡保護區提出認定意見;審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資質。
(十四)基礎測繪處。
編制省級基礎測繪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實施基礎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和其他重大測繪項目;建立和管理全省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立和維護測繪基準體系;負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成果的管理、分發和服務;負責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審批;負責測繪航空攝影及遙感獲取管理;負責測繪成果的保密管理;負責審定全省的測繪技術標准、規程和規范;依法審查對外提供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
(十五)測繪行業管理處。
審核測繪單位資質;核發測繪人員作業證件,負責注冊測繪師資格和測繪儀器檢定人員資格工作;按國家規定審核外國組織、個人來湘測繪;負責全省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負責永久性測量標志的管理;規范和監管全省測繪市場;管理地圖的編制、印刷、出版、展示和登載工作。
(十六)科技與對外合作處。
組織編制實施全省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國土資源對外合作戰略、規劃及年度計劃;承擔國土資源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的管理和科技人才培養;負責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科普普及推廣等相關管理工作;組織制定全省國土資源技術標准、規程和規范;組織協調境外礦產資源勘查和參與開發等相關工作;負責國土資源招商引資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承擔省政府授權的有關國土資源對外合作與交流事項。
(十七)直屬土地管理處(對外稱直屬土地管理局)。
負責省直機關和中央在湘單位、省屬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土地資產管理;負責管轄范圍的初始登記備案、土地變更登記和其他權利登記;負責鐵路、高速公路國有土地的管理;承辦管轄范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回、轉讓等審批手續;協助做好管轄單位土地收益的徵收;負責省屬和中央在湘單位礦業權資產管理。
(十八)人事處。
承辦廳機關、直屬單位的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等工作;承辦市州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領導幹部雙重管理的有關具體工作;承擔國土資源人才規劃編制,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工作。
(十九)信訪處。
承辦國土資源部和省政府交辦的國土資源信訪事項;協調、處理重要國土資源信訪事項;督促檢查轉辦、轉送和交辦的國土資源信訪事項處理情況;開展信訪調查研究。
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處。負責廳機關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廳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

Ⅸ 吉林省國土資源廳的主要職責

(一)承擔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組織擬訂全省國土資源發展戰略和規劃;開展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全省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全省經濟運行、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的研究並擬定涉及國土資源的調控政策和措施;編制並組織實施國土規劃;制定國土資源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
(二)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貫徹執行國家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研究擬訂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草案,研究擬訂相關政策;制定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管理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全省國土資源行政執法工作,調查處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
(三)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編制和組織實施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計劃;組織編制全省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等規劃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礦產環境保護等其他有關的專項規劃並監督檢查;指導和審核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參與報請國家或省政府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相關規劃的審核。
(四)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依法保護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組織承辦和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指導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提供社會查詢服務。
(五)承擔全省耕地保護的責任。擬訂並實施全省耕地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監督落實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指導和組織落實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的監督工作;組織實施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徵用;承擔報國家審批的各類用地的審核、報批工作。
(六)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省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制定全省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指導地方地籍調查、登記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管理和監督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政府土地儲備、土地開發和節約集約利用;研究擬訂並按規定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租賃、交易、作價出資和政府收購管理辦法;建立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等政府公示地價制度;會同農業部門監督管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執行並監督國家國有土地劃撥用地目錄、禁止和限制供地目錄、劃撥用地目錄;承擔報省政府審批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的處置。
(八)承擔規范國土資源市場秩序的責任。監測土地市場和建設用地利用情況;監管地價;規范和監管礦業權市場,組織對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活動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九)負責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依法管理礦業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負責省內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的管理;承擔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控制及相關管理工作;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設置方案。
(十)負責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組織實施全省地質調查評價、礦產資源勘查;管理省級地質勘查項目,管理地質勘查資質、地質資料、地質勘查成果;統一管理省級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十一)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保護規劃、計劃;監督管理和審查申報具有重要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保護區、保護地;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監測、監督防治地下水過量開采和污染;承擔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負責地熱水、礦泉水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保護和規劃管理。
(十二)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制訂並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指導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十三)依法徵收土地、礦產資源收益,規范、監督資金使用;擬訂土地、礦產資源參與經濟調控的政策措施;依法組織土地、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的征管,配合有關部門擬訂收益分配製度;參與管理國家和省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負責有關資金、基金的預算和財務、資產管理與監督;管理國家和省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及其他資金並監督使用。
(十四)推進國土資源科技進步。組織制定、實施全省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和計劃;負責國土資源科技項目的審查和推薦工作;開展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和管理方面的對外合作與交流;組織和實施國土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
(十五)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國土資源廳設1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新聞發布和政務公開工作。
(二)法規處(行政審批辦公室)。
組織起草有關土地、礦產資源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省政府規章草案,擬訂相關政策;負責土地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承擔廳內有關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的相關工作。
根據國家有關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負責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管理方面有關行政審批事項的受理和審批工作;負責組織協調行政審批事項的勘查、論證、審核、上報等相關工作;負責有關行政許可證的發放工作;負責行政審批專用章的使用管理;負責行政審批事項的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負責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承擔的其他行政審批事項。
(三)調控和監測處。
開展全省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研究提出我省國土資源供需總量平衡的政策建議,參與全省經濟運行及相關改革研究;組織國土資源重大課題調研;承擔綜合統計和廳內專業統計歸口管理工作;承擔有關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協調和組織有關綜合研究工作。
(四)規劃處。
編制實施全省國土、土地利用、礦產資源等綜合規劃;組織編制全省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整理、復墾等專項規劃;依法指導和審核國土資源相關規劃;編制管理全省土地利用計劃和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計劃;負責建設項目用地管理,研究有關國土資源的區域、城鄉統籌協調的政策措施。
(五)財務處。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財務會計制度和規定,擬訂有關財務、資產管理制度;依法承擔國土資源專項收入征管相關工作;承擔機關及所屬單位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承擔國家和省撥專項資金、基金管理工作和部門預決算、政府采購工作;承擔國土資源有償使用的工作;參與管理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以及國家和省出資形成的礦業權權益的有關工作。
(六)耕地保護處。
負責全省耕地保護政策的制定和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工作;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組織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制定全省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政策和辦法,管理指導全省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工作。
(七)土地開發整理處。
擬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政策;擬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管理規范、標准並組織實施;負責國家和省投資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全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和新增耕地儲備庫建設。
(八)地籍管理處。
擬訂全省地籍管理辦法以及土地調查、動態監測、地籍調查和統計的技術規范、標准;組織土地資源現狀調查、動態監測、地籍權屬調查、變更調查及統計;擬訂全省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權屬糾紛調處規劃;擬訂土地權屬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調處重大土地權屬糾紛。
(九)土地利用管理處。
擬訂全省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租賃、作價出資、交易和政府收購管理辦法;對土地供應實行全程監管;指導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指導並實施基準地價更新,對土地市場和地價實施動態監測;擬定並組織實施土地開發利用標准,組織指導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和建設用地分等定級工作。
(十)地質勘查處。
負責探礦權管理。組織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組織編制地質勘查規劃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管理省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國家和省重大地質勘查專項;管理地質勘查行業、探礦權市場和地質勘查資質;依法調處地質勘查爭議和糾紛;承擔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監督管理。
(十一)礦產開發管理處。
負責采礦權管理。負責組織擬訂省內國家規劃礦區,編制實施采礦權設置方案;負責落實國家有關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管理制度和規定;制定並下達開采總量控制計劃,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管;管理采礦權市場;擬訂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組織監管礦產資源開采活動;依法調處采礦權權屬糾紛。
(十二)礦產資源儲量處。
貫徹執行國家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辦法、標准、規程,組織擬訂我省實施辦法;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統計;實施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核定、礦產資源儲備、壓覆礦產資源管理事項;組織建立健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的專家系統;承擔礦業權評估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組織礦產資源形勢分析和戰略研究。
(十三)地質環境處。
編制並組織實施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保護、地質遺跡保護規劃和礦泉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規劃;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負責地熱水、礦泉水勘查管理;組織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保護工作;管理地質遺跡、礦業遺跡等重要保護區、保護地;指導地下水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
(十四)執法監察處。
組織對全省貫徹落實國家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擬訂土地、礦產執法監督和違法案件查處的規定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對土地規劃、農地轉用、土地徵用、土地資產處置、土地使用權交易行為和礦產的非法開采、非法勘查、非法轉讓的監督檢查;依法組織查處重大土地、礦產違法案件。
(十五)科技外事處。
組織編制和實施全省國土資源科技與外事工作規劃和計劃;負責全省國土資源行業科技立項、科技成果評審工作;負責全省國土資源科技成果和信息化建設的管理;組織管理全省國土資源行業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十六)人事處(老幹部處)。
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人事、勞動工資和機構編制管理;負責全省市(州)國土資源局黨政領導班子及全省國土資源系統處級幹部的管理;組織實施教育培訓工作。
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十七)信訪處。
負責受理、辦理、復查復核信訪事項;負責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政策咨詢;負責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和裁決的受理、調查;協助有關處室辦理聽證事務;承辦上級部門交辦的信訪事項。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四、人員編制
省國土資源廳機關行政編制86名。其中:廳長1名、副廳長4名,土地監察專員1名(副廳長級);處級領導職數34名(含總工程師、總規劃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各1名)。機關工勤人員事業編制10名。
五、其他事項
(一)河道采砂管理的職責分工。省國土資源廳對保障河道內砂石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負責;省水利廳對河道采砂影響防洪安全、河勢穩定、堤防安全負責;省交通運輸廳對河道采砂影響通航安全負責。由省水利廳牽頭,會同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負責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統一編制河道采砂規劃和計劃。河道采砂的水上執法監管,要充分發揮交通運輸部門執法機構的作用。
(二)執法監察處對外使用吉林省國土資源廳執法監察局名稱和印章。
(三)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Ⅹ 我國礦產勘查行政管理體系

我國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礦產資源行政管理是我國重要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之一。由於礦產資源不僅具有不可再生性、隱蔽性、分布不均勻性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外部效益明顯等社會經濟的特殊屬性,因而礦產資源行政管理同時具有有別於其他行政管理的特殊性。

對我國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目標的確立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服從國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需要,服務於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具體應包括以下內容:實現和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促進地質調查和礦業發展,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和地質信息的需要;實現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生態環境;依法維護正常的礦業秩序,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礦業收益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公平分配。

一、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的主要內容

國家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的主要內容主要分為5個方面:

(一)礦產資源管理

是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以礦產資源所有權管理者的身份,在礦產資源積累、儲備、消耗全過程中,對礦產資源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有:礦產資源的儲量管理與價值核算、礦產資源形勢分析與政策制定、礦產資源的規劃管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等。

(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

是指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公務員作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行政監督的主體,依法進行監督、檢查的行政管理。其主要內容有:礦產資源合理利用的監督管理、礦山環境的監督管理等。

(三)礦業權管理

礦業權是探礦權與采礦權的總稱。礦業權管理是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指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機關為實現國家礦產資源所有權益、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基本要求,對探礦權、采礦權從有償設立到注銷全過程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管理內容有:礦業權的審批與授予、礦業權人的權利與義務及礦業權保護、徵收礦業權使用費以及礦業權市場管理。

(四)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

是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以國家的身份依法向礦業權人徵收的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在財產收益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有: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使用管理等。

(五)地質環境行政管理

是指國土資源行政機關及公務員依法在地質環境保護管理職能范圍內對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活動中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的行政管理活動。其主要內容有:地下水資源環境管理、地質環境資源保護管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等。

二、我國礦產資源的行政管理體系

國家對礦產資源實行三級管理,其管理體系框架結構如圖4-1所示。

圖4-1 我國礦產資源行政管理體系框架圖

(一)礦產資源一級管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及其相關機構,代表國家行使著立法等最高管理許可權。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務院機構劃分為4類:宏觀調控部門,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國家政務部門。國土資源部列在「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中,國土資源部與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一起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部門。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新組建了國土資源部,作為我國礦產資源管理行政機構,主要負責履行如下7個方面的礦產資源的管理職能:

(1)擬訂和發布有關礦產資源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依照規定負責有關行政復議;研究擬訂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政策;制訂礦產資源管理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

(2)組織對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編制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地質勘查規劃、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遺跡保護規劃。

(3)監督檢查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依法保護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承辦並組織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查處重大違法案件。

(4)依法管理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依法審批對外合作區塊;承擔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管理地質資料匯交;依法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審查確定地質勘查單位的資格,管理地勘成果;按規定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和使用。審定評估機構從事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的資格,確認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結果。

(5)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和保護地質遺跡;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

(6)安排並監督檢查國家財政撥給的地勘費和國家財政撥給的其他資金。

(7)組織開展地質礦產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國土資源部內設礦產資源管理的主要司局職責分別是:

政策法規司:組織起草有關礦產資源的法律法規草案;調研和起草綜合性礦產資源政策,辦理有關行政復議事宜。

礦產開發管理司:依法進行采礦審批登記和采礦權轉讓審批登記,依法調處重大采礦爭議、糾紛,依法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監督管理,依法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

礦產資源儲量司:組織擬訂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辦法、標准、規程、規范,組織建立健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的專家系統,承擔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和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工作,組織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研究制定礦產資源政策。

地質勘查司:組織擬訂地質勘查工作標准、規程、規范,組織礦產資源調查評價,依法進行勘查審批登記和探礦權轉讓審批登記,依法調處重大地質勘查爭議糾紛。

地質環境司:擬訂地質遺跡等地質資源和地質災害管理辦法,組織保護地質遺跡和地質災害防治。

執法監察局:組織對執行和遵守國家礦產資源法律法規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礦產資源的二級管理

由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國土資源廳行使對轄區范圍的礦產資源進行管理,其履行的礦產資源管理主要職能有:

(1)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研究草擬並組織實施有關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擬訂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的有關政策;組織制訂本省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

(2)組織全省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組織編制和實施全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地質環境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指導、審核市、縣(市、區)礦產資源規劃、地質環境規劃及專項規劃。

(3)監督檢查全省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依法保護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承辦並組織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查處重大違法案件。

(4)負責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登記管理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審批;培育礦業權市場;負責對外合作區塊審核;審核探礦權、采礦權評估機構的資格,確認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結果;依法徵收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和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及價款。

(5)統一管理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地質資料匯交,負責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負責確認礦產儲量評審結果;參與礦山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審查;制定地質勘查計劃;依法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審查確認地質勘查單位的資格;管理地勘成果。

(6)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和合理利用進行監督管理;負責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過程中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組織礦山生態環境治理。

(7)組織實施地質災害勘查、監測和防治,保護地質環境;指導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指導地下水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保護地質遺跡,認定具有重要價值的古生物化石產地、標准地質剖面等地質遺跡保護區。

(8)安排並監督檢查國家財政和省財政撥給的國土資源工作經費、專項資金及其他資金;完成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的國土資源稅費徵收、協收任務。

(9)提出全省國土資源利用制度改革方案,不斷完善各項改革措施。

(10)組織開展礦產資源的科技工作和對外交流與合作。

(三)礦產資源的三級管理

各省的國土資源廳(局)根據需要在各市、縣設立國土資源局或分局,以及在各區、鄉、鎮設立國土資源所,從而建立起地方國土資源垂直管理體系。各國土資源局(分局)主要承擔以下管理職責:

(1)組織編制並實施全市(縣)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擬訂並組織實施礦產資源管理、開發監督管理的辦法;依法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監督管理;組織開展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及研究,依法合理分配礦產資源;參與審批開采礦產企業的立項報告,負責采礦登記申請初核和審批發證,組織采礦企業年度檢查和礦產品運銷監督管理,負責礦產開發統計工作。

(2)組織實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辦法、標准、規程、規范;編制並組織實施儲量管理規劃、計劃;負責礦產資源儲量審批管理、登記、統計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工作;負責全市(縣)建設項目佔用、壓覆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審查、審批;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協助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徵收市(縣)域內中央直屬采礦企業礦產資源補償費。

(3)組織實施地質勘查工作標准、規程、規范;編制並組織實施地質勘查、地質環境規劃、計劃;負責地質勘查單位資質審查和年檢;負責地勘項目組織實施及年度檢查;依法進行勘查登記和探礦權轉讓審查登記;協調處理地質勘查爭議糾紛;審查監督探礦權評估機構資格和探礦權評估結果確認;貫徹實施省地質遺跡和地質災害管理辦法;組織編制和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遺跡保護規劃並監督檢查;負責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監督管理;審查認證建設項目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指導地質災害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組織評審地質遺跡保護區,組織保護地質遺跡和地質災害防治。

作為地方礦產資源行政管理的最基層單位的國土資源所,其礦產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主要有: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根據有關規定,協助做好各項規費的收繳和管理工作;做好動態巡查和動態監測工作。調查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提出處罰意見;做好地質災害預防,協助做好地質災害治理;管理好轄區內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做好轄區內土地市場和礦產資源市場的管理。

當然,除國土資源部和省、市、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局)以外,政府對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還涉及到許多部門,如財政部及其下屬機構、發改委及其下屬機構等等。但綜合起來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調控和管理的:運用財政、金融政策,保持礦業需求和供給的基本平衡;制定產業政策和相應投資政策,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相關礦種勘查的快速發展,實施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調節企業間的收入差距,確保收入分配的相對公平;建立全國性的地質勘查市場、勞務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等。

閱讀全文

與采礦權權屬糾紛調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
pml證書 瀏覽:748
申請商標的要多久 瀏覽:814
連雲港專利代理 瀏覽:613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瀏覽:452
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850
紅寶石證書aigs 瀏覽:734
馬鞍山二中一本率 瀏覽:103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