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查圍標的證據
圍標也稱作串通投標,串通投標罪的犯罪證明方法。
方法如下:
1、勘驗、檢查
對犯罪嫌疑人的住處、公司、企業勘驗、檢查,提取招標者私下開啟的投標者標書或者投標者之間、投標者與招標者之間串通的有關書面協議等物證、書證,以證明串通內容、串通行為。
2、扣押物證、書證
(1)扣押招標者私下開啟的投標者標書或者投標者之間、投標者與招標者之間串通的有關書面協議等物證、書證,以證明串通內容、串通行為。
(2)扣押投標者的標書,以證明投標者有參與投標的行為。
(3)扣押犯罪嫌疑人的手機,調取其通話清單、手機簡訊、QQ聊天記錄、郵件,以證明犯罪嫌疑人如何預謀犯罪的。
(4)收集犯罪嫌疑人因串通投標受過行政處罰的有關處罰決定書等書證,以證明犯罪主觀惡性。
3、鑒定
(1)對投標者之間、投標者與招標者之間串通的有關書面協議上的筆跡鑒定,以證明是否為犯罪嫌疑人書寫。
(2)對有關公司印章鑒定,以證明招標書是否真實。
(3)對串通投標行為所造成的損失進行會計司法鑒定,以證明犯罪結果。
(1)網路侵權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87號--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的法律責任:
第七十七條 采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予以通報;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未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編制采購需求的;
(二)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
(三)未在規定時間內確定中標人的;
(四)向中標人提出不合理要求作為簽訂合同條件的。
第七十八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給予處分,並予通報;采購代理機構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處以不超過違法所得3倍、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
(二)設定最低限價的;
(三)未按照規定進行資格預審或者資格審查的;
(四)違反本辦法規定確定招標文件售價的;
(五)未按規定對開標、評標活動進行全程錄音錄像的;
(六)擅自終止招標活動的;
(七)未按照規定進行開標和組織評標的;
(八)未按照規定退還投標保證金的;
(九)違反本辦法規定進行重新評審或者重新組建評標委員會進行評標的;
(十)開標前泄露已獲取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的名稱、數量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公平競爭的有關招標投標情況的;
(十一)未妥善保存采購文件的;
(十二)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情形。
第七十九條 有本辦法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之一,經改正後仍然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標結果的,依照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規定處理。
第八十條政府采購當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八十一條 評標委員會成員有本辦法第六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並對其不良行為予以記錄。
第八十二條 財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職責。財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中存在懶政怠政、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照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❷ 散布謠言要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情況不同,可能承擔民事、刑事或者行政責任都不同:
1、民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3、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網路侵權行政處罰擴展閱讀:
最喜歡製造謠言的群體:
一是報復攻擊型。這些人因某種原因過去受到過社會對他的懲罰,自己的利益直接侵犯或間接侵犯,因而對社會強烈不滿,總想伺機報復。
二是唯恐天下不亂型。這種類型的人並無特定的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只是出於一種小市民的心理和偏執的人格特點,到處湊熱鬧,到處打聽小道消息,到處撥弄是非,整天捕風捉影而誇誇其談,甚至編造聳人聽聞的新聞以顯示其「才華」,擾亂人心。
三是唯利是圖型。這是別有用心的一些商家和「奸商」,出自於自身商品的利益,乘社會混亂之際,製造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形成民眾恐慌、搶購心理,以此哄抬其自己商品的價格,獲取暴利,大發不義之財。一些不法商販炮製了「米荒」、「鹽荒」謠言,不法商販趁機哄抬物價,拚命搶購板藍根、羅紅黴素等葯品,形成了非理性搶購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