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省際權屬糾紛的歸屬

省際權屬糾紛的歸屬

發布時間:2022-05-16 05:51:38

1. [民安[1984]2號]文件

【全文】 批轉林業部、民政部等部門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的通知 國發〔1984〕95號
同意林業部、民政部、公安部、部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現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地區要把這項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來,加強領導,作出具體部署。毗鄰省、區雙方要主動聯系,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爭取在今明兩年內,把現有山林權糾紛處理好,以增進邊界地區各族人民的團結,推動建設事業的發展。
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
近幾年來,省與省之間的山林權糾紛問題十分突出,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影響安定團結。為此,我們深入重點地區作了調查,並和部分省、區研究了解決意見,現報告如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解決山林權屬問題非常重視。一九八一年三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各地抓緊做好落實山林權和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積極解決山林權屬糾紛。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共中央、在《關於制止亂砍濫伐森林的緊急指示》中,再次強調要抓緊處理這個問題。三年來,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的指示,在林業「三定」中狠抓了山林權糾紛的調處工作。據統計,全國一百四十多萬起糾紛已解決了一百二十八萬多起。但是,省際山林權糾紛大都沒有解決,至今全國還有一千三百六十多起,爭執面積達一百四十多萬畝,糾紛較多的是南方各省。省際山林權糾紛的原因主要是:(一)山林權屬不清。一些地區山林權歷經變動,工作粗糙,造成權屬混亂。(二)省、區之間的行政界線不清。有的地方過去沒有劃過或沒有劃清省、區界線,糾紛雙方掌握的行政區劃圖省、區界線不一致,各執己圖,爭要山林。(三)有些幹部、群眾受無主義、本位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響。
省際山林權糾紛調處工作,長期以來沒有統一的政策,行動不統一,使許多糾紛久拖不決。不少地方經常發生爭佔山林、濫伐林木的事件,甚至引起大規模械鬥,不僅造成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而且破壞了邊界地區安定團結和民族團結,影響生產建設,亟需妥善解決。

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必須從有利於安定團結、民族團結,有利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有利於群眾生產生活和四化建設出發,教育幹部和群眾,發揚共產主義風格,克服本位主義,互諒互讓,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在調處工作中,應掌握以下政策原則: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有關規定,解放前的舊契約不能作為確定山林權屬的依據。
(二)山林權屬應以土地改革時確定的權屬為基礎,以人民頒發的土地證為主要憑證;沒有土地證的,可參考土地改革時的土地清冊。凡土地改革時已經分配的山權,其權屬一律不再變動。
土地改革時雙方重復分配的山林,凡都能提出確鑿證據的,其權屬應本著有利於生產管理和兼顧雙方利益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原則上按雙方各半並結合自然地形劃分,但如屬土地改革後新造的人工林,林權誰造誰有,山權仍按各半的原則處理。
土地證上記載的山林四至與面積不符的,以四至為准,確定權屬;四至不準確的,協商解決。
雙方都沒有進行土地改革,或者土地改革了但都拿不出憑證的山林,
屬國營單位之間的爭執,如省、區的行政區域界線清楚,以行政區域界線為界,山林座落在哪一個省、區就歸那一個省、區所有;屬集體單位之間或國營單位與集體單位之間的爭執,凡是人工林,其山權、林權均歸造林一方所有;天然林和荒山荒地,則應根據歷史和現時的經營狀況,兼顧雙方利益,協商解決。
在土地改革、合作化時期,為幫助少數民族社隊發展生產,漢族社隊劃歸少數民族社隊的山林,其權屬不再變動。
(三)在土地改革以後合作化以前,因遷居、嫁娶隨帶的或贈送他人的山林,凡已在接受一方辦理入社手續的,屬接受一方社隊集體所有;沒有辦理入社手續的,仍歸原社隊集體所有。合作化以後遷居、嫁娶隨帶的或贈送他人的山林,其權屬仍歸原社隊集體所有。
(四)解放以後,確屬越界在對方土地上營造的人工林,應當按照山權不變,林權歸造林者所有,適當照顧山權一方利益的原則,協商解決。
(五)對於省、區的行政區域界線有爭執的,應按照有關規定,參照解放後的歷史狀況和自然地形,由雙方協商確定,並按照行政區域變更的有關規定,辦理報批手續。
(六)省際山林權糾紛已經雙方協商達成過協議,或經上級、機關裁決過的,雙方都要維護原來的協議和裁決,不得以任何借口單方面修改或推翻。對於同一糾紛有數次協議或裁決的,以最後一次協議或裁決為准。
(七)發生省際山林權糾紛,當地雙方應主動協商解決,也可以報請上級或有關部門調解處理。在糾紛解決之前,必須維持現狀,任何一方都不準進入爭執地區砍伐林木和從事基本建設或其它生產活動;也不準發放山林權證,已發放的一律無效。
省際山林權糾紛一經雙方協商達成協議或經上級有關部門調解、裁決處理,都要有協議書或裁決書,繪制山林位置圖,並由山林座落所在地的縣(市)人民據以發給山林權證,由雙方共同設置永久性界標。
(八)有省際山林權糾紛的地區,雙方可根據以上政策原則,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協商制定解決糾紛的雙邊規定。糾紛雙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的協議,亦應承認有效。
以上政策原則,只適用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省、區內的糾紛,仍按各省、區自己原來的規定處理。


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正確的工作方法。(註解: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改按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一)堅持雙方主動協商,上級幫助,把糾紛解決在基層。省際山林權糾紛,實際上是兩個省、區基層單位的糾紛,應當主要依靠糾紛雙方自己協商解決。經雙方反復協商達不成協議的,提請縣人民或機關調解;兩縣確實解決不了的,由省、自治區或行署、自治州協助處理。經各級調解均解決不了的,由省、區人民各自將糾紛的情況及解決的具體意見、方案,提請主管部門協調,確實協調不了的,由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決定。各地在調處工作中要注意充分發揮省際護林聯防組織的作用。
(二)做好糾紛地區幹部的思想工作,嚴格執行法紀。在調處工作中,雙方有關領導要顧全大局,以身作則,並教育各自一方的幹部,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法律辦事,堅決反對本位主義、無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對偽造、塗改證據,或以其他借口蓄意製造糾紛或阻撓糾紛解決的人,要嚴肅處理。對挑起械鬥,破壞森林,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嚴重損失的直接責任者,要予以追究,觸犯刑律的要依法懲辦。
(三)加強組織領導。省際山林權糾紛,大都包含有行政邊界和其他資源的爭執,有些涉及民族關系。建議省際山林權糾紛較多的省、區人民,組織林業、民政、公安、和民族事務等有關部門,協調行動,共同做好調處工作,促進糾紛的解決。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遵照執行。

2. 有誰知道國務院(1984)95號文件的原文

【全文】 國務院批轉林業部、民政部等部門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的通知 國發〔1984〕95號
國務院同意林業部、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和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現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各地區要把這項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來,加強領導,作出具體部署。毗鄰省、區雙方要主動聯系,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爭取在今明兩年內,把現有山林權糾紛處理好,以增進邊界地區各族人民的團結,推動建設事業的發展。
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
近幾年來,省與省之間的山林權糾紛問題十分突出,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影響安定團結。為此,我們深入重點地區作了調查,並和部分省、區研究了解決意見,現報告如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解決山林權屬問題非常重視。一九八一年三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各地抓緊做好落實山林權和林業生產責任制工作,積極解決山林權屬糾紛。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制止亂砍濫伐森林的緊急指示》中,再次強調要抓緊處理這個問題。三年來,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在林業「三定」中狠抓了山林權糾紛的調處工作。據統計,全國一百四十多萬起糾紛已解決了一百二十八萬多起。但是,省際山林權糾紛大都沒有解決,至今全國還有一千三百六十多起,爭執面積達一百四十多萬畝,糾紛較多的是南方各省。省際山林權糾紛的原因主要是:(一)山林權屬不清。一些地區山林權歷經變動,工作粗糙,造成權屬混亂。(二)省、區之間的行政界線不清。有的地方過去沒有劃過或沒有劃清省、區界線,糾紛雙方掌握的行政區劃圖省、區界線不一致,各執己圖,爭要山林。(三)有些幹部、群眾受無政府主義、本位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響。
省際山林權糾紛調處工作,長期以來沒有統一的政策,行動不統一,使許多糾紛久拖不決。不少地方經常發生爭佔山林、濫伐林木的事件,甚至引起大規模械鬥,不僅造成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嚴重損失,而且破壞了邊界地區安定團結和民族團結,影響生產建設,亟需妥善解決。

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必須從有利於安定團結、民族團結,有利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有利於群眾生產生活和四化建設出發,教育幹部和群眾,發揚共產主義風格,克服本位主義,互諒互讓,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在調處工作中,應掌握以下政策原則: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有關規定,解放前的舊契約不能作為確定山林權屬的依據。
(二)山林權屬應以土地改革時確定的權屬為基礎,以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為主要憑證;沒有土地證的,可參考土地改革時的土地清冊。凡土地改革時已經分配的山權,其權屬一律不再變動。
土地改革時雙方重復分配的山林,凡都能提出確鑿證據的,其權屬應本著有利於生產管理和兼顧雙方利益的原則,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原則上按雙方各半並結合自然地形劃分,但如屬土地改革後新造的人工林,林權誰造誰有,山權仍按各半的原則處理。
土地證上記載的山林四至與面積不符的,以四至為准,確定權屬;四至不準確的,協商解決。
雙方都沒有進行土地改革,或者土地改革了但都拿不出憑證的山林,
屬國營單位之間的爭執,如省、區的行政區域界線清楚,以行政區域界線為界,山林座落在哪一個省、區就歸那一個省、區所有;屬集體單位之間或國營單位與集體單位之間的爭執,凡是人工林,其山權、林權均歸造林一方所有;天然林和荒山荒地,則應根據歷史和現時的經營狀況,兼顧雙方利益,協商解決。
在土地改革、合作化時期,為幫助少數民族社隊發展生產,漢族社隊劃歸少數民族社隊的山林,其權屬不再變動。
(三)在土地改革以後合作化以前,因遷居、嫁娶隨帶的或贈送他人的山林,凡已在接受一方辦理入社手續的,屬接受一方社隊集體所有;沒有辦理入社手續的,仍歸原社隊集體所有。合作化以後遷居、嫁娶隨帶的或贈送他人的山林,其權屬仍歸原社隊集體所有。
(四)解放以後,確屬越界在對方土地上營造的人工林,應當按照山權不變,林權歸造林者所有,適當照顧山權一方利益的原則,協商解決。
(五)對於省、區的行政區域界線有爭執的,應按照有關規定,參照解放後的歷史狀況和自然地形,由雙方協商確定,並按照行政區域變更的有關規定,辦理報批手續。
(六)省際山林權糾紛已經雙方協商達成過協議,或經上級政府、司法機關裁決過的,雙方都要維護原來的協議和裁決,不得以任何借口單方面修改或推翻。對於同一糾紛有數次協議或裁決的,以最後一次協議或裁決為准。
(七)發生省際山林權糾紛,當地雙方應主動協商解決,也可以報請上級政府或有關部門調解處理。在糾紛解決之前,必須維持現狀,任何一方都不準進入爭執地區砍伐林木和從事基本建設或其它生產活動;也不準發放山林權證,已發放的一律無效。
省際山林權糾紛一經雙方協商達成協議或經上級有關部門調解、裁決處理,都要有協議書或裁決書,繪制山林位置圖,並由山林座落所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據以發給山林權證,由雙方共同設置永久性界標。
(八)有省際山林權糾紛的地區,雙方可根據以上政策原則,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協商制定解決糾紛的雙邊規定。糾紛雙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的協議,亦應承認有效。
以上政策原則,只適用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省、區內的糾紛,仍按各省、區自己原來的規定處理。


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正確的工作方法。(註解: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改按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一)堅持雙方主動協商,上級幫助,把糾紛解決在基層。省際山林權糾紛,實際上是兩個省、區基層單位的糾紛,應當主要依靠糾紛雙方自己協商解決。經雙方反復協商達不成協議的,提請縣人民政府或司法機關調解;兩縣確實解決不了的,由省、自治區或行署、自治州協助處理。經各級調解均解決不了的,由省、區人民政府各自將糾紛的情況及解決的具體意見、方案,提請國務院主管部門協調,確實協調不了的,由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決定。各地在調處工作中要注意充分發揮省際護林聯防組織的作用。
(二)做好糾紛地區幹部的思想工作,嚴格執行法紀。在調處工作中,雙方有關領導要顧全大局,以身作則,並教育各自一方的幹部,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法律辦事,堅決反對本位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封建宗族思想。對偽造、塗改證據,或以其他借口蓄意製造糾紛或阻撓糾紛解決的人,要嚴肅處理。對挑起械鬥,破壞森林,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嚴重損失的直接責任者,要予以追究,觸犯刑律的要依法懲辦。
(三)加強組織領導。省際山林權糾紛,大都包含有行政邊界和其他資源的爭執,有些涉及民族關系。建議省際山林權糾紛較多的省、區人民政府,組織林業、民政、公安、司法和民族事務等有關部門,協調行動,共同做好調處工作,促進糾紛的解決。
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遵照執行。

3. 如何區分土地權屬爭議和土地侵權糾紛

如何區分土地抄權屬爭襲議和土地侵權糾紛?

一、涵義不同

1、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因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土地他項權利歸屬引發的爭議。

2、土地侵權糾紛,是指有關土地權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糾紛。

包括:侵犯土地所有權引發的糾紛;侵犯土地使用權引發的糾紛;侵犯土地他項權利引發的糾紛。

3、土地權屬爭議是因土地權屬不明導致的糾紛;土地侵權糾紛是在土地權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發生了侵犯土地權利的行為而引起的糾紛。

二、解決的方式不同

1、解決土地侵權糾紛,當事人可以採取行政調處解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侵權糾紛不受行政處理後30日的訴訟時效的限制;侵權糾紛中,被侵權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應以侵權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2、解決土地權屬爭議,當事人應先經過行政處理,對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土地權屬爭議受行政處理後30日訴訟時效的限制;對土地權屬爭議的政府處理決定不服,應以處理爭議的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4. 房屋權屬糾紛怎麼解決

解決購房過程中發生的房產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行政和訴訟等辦法加以解決。(1)協商解決。協商解決是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以解決問題。(2)調解解決。調解,是指購房糾紛的買賣雙方,在不能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時,根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在房地產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或其他組織部門的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促使雙方當事人根據有關商品房銷售的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相互諒解,達成和解協議,使購房糾紛及時得到解決的一種方式。(3)仲裁解決。仲裁又稱公斷,是指買賣雙方在爭議發生之前或爭議發生後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仲裁機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性行政規章、規定做出對各方均具有約束力的裁決。(4)行政解決。購房糾紛的行政解決,是指經商品房所在地的房地產管理機關等部門調解無效或達成協議後,當事人又反悔的糾紛,或者是購房糾紛當事人直接到行政部門投訴,由該行政管理部門對其糾紛進行處理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5)訴訟解決。購房糾紛的訴訟解決,是人民法院在糾紛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共同參加下,解決購房糾紛的一種方式。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5. 土地權屬爭議找誰處理依據什麼處理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土地權屬爭議(土地糾紛)是指當事人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其他有關土地的權利歸屬問題發生的爭議。那麼,土地權屬爭議找誰處理?處理程序是怎樣的呢?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不成的,必須先申請有關人民政府進行行政處理,對政府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訴。國土資源部印發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也詳細介紹了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辦法。


3、調查、調解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受理後,應及時指定承辦人,對當事人爭議的事實情況進行調查。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促使當事人以協商方式達成協議。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調查處理爭議案件時,應當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供的下列證據材料:

(一)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出讓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三)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

(四)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

(五)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4、下達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處理意見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的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6. 三大糾紛由什麼部門管理

首先:三大糾紛指的是指集體所有土地、山林、水利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案件。版
其次:三大糾紛權由市調處辦、國土資源局、林業局、水利局、民政局幾個部門共同管理。
最後:三大糾紛的特點:
1、數量多。
2、涉及人員多。
3、處理難度大。
4、對社會影響嚴重。
三大糾紛發生的原因:
1、土地政策調整滯後於經濟體制政策調整。
2、利益驅動引發「三大糾紛」。
3、法律意識淡薄引發「三大糾紛」。
4、權屬確認存在不規范性和不徹底性 。

7. 湖南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

法律分析:為妥善處理林木所有權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保護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和社會秩序,促進林業生產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湖南省林業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法律依據:《湖南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一條為妥善處理林木所有權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保護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和社會秩序,促進林業生產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湖南省林業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我省境內林木所有權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以下簡稱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我省和鄰省之間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按1984年7月《國務院批轉林業部、民政部等部門〈關於調處省際山林權糾紛問題的報告〉的通知》處理。

8. 歸屬和權屬的區別

歸屬和權屬的區別:

  1. 詞性區分:

    歸屬屬於動詞

    權屬屬於名詞

  2. 含義區分:

    歸屬有兩層含義:⒈歸附,從屬;⒉歸於;確定所有權

    權屬單指所有權的歸屬。

9. 徵收的土地權屬有糾紛怎麼辦

被徵收土地權屬存在爭議可以照這幾個部門處理:
第一、國土資源行政主內管部門,該部門有權負責土容地權屬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
第二、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注意,土地權屬發生糾紛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訴,因土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必須先向人民政府申請確權處理;爭議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土地確權決定不服,也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必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上內容有於增華房產律師網整理

10. 土地權屬糾紛是什麼

法律分析:土地權屬糾紛指的是因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歸屬而引起的糾紛。土地所有人及使用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均可以成為權屬爭議的當事人,涉及爭議雙方的利益,情況復雜,政策性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閱讀全文

與省際權屬糾紛的歸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