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淺談違章建築侵權案件的審理

淺談違章建築侵權案件的審理

發布時間:2022-05-11 11:09:34

1. 違章建築的界定與處理

違章建築依其「違章」的程度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

從表面上看違章建築建築人有無土地使用權上說,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

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物,即雖有利用該建築物佔有范圍內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築物的權利,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

違章建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

審查違章建築是超過二年行政機關才發現的問題,不予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笫二十九條笫一款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相對人的違章建築,是顯而易見,不可能存在二年期間的最後一日才被行政機關發現,假若如此,行政機關已經嚴重失職了,應當追究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如果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違章建築「限期拆除」決定的「登記立案」日期為二年期間的最後一日,行政相對人對於行政機關將「登記立案」日期往前推,登記在「二年之內」產生的懷疑,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合理懷疑。

(1)淺談違章建築侵權案件的審理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的性質

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按法定報批手續,或有報批手續,但未按規定在指定地點擅自搭建的房屋、攤位等建築物。」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城市規劃部門的批准,而擅自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佔地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

筆者認為,違章建築並不是簡單的所謂未經相關主管部門的許可而動工興建的建築物,其本質上是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

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物。

因為對違章建築的性質問題,即違章建築的建造人對違章建築有什麼權利的問題的認識模糊,法院在處理違章建築損害索賠案件時,對於受到損害的違章建築人有無起訴權、有無勝訴權問題有極為不同的看法:關於起訴權。

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人沒有證明其合法民事權益的產權憑證,即無財產權利存在的依據,所以沒有起訴權。另一種意見認為,如果原告舉證的材料已經明確被損害標的屬違章建築的,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涉案損害標的是否屬於違章建築尚未被認定,法院應予受理,審理中發現屬違章建築的,則不涉及訴權,只關繫到能否勝訴問題。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無論被損害標的是否屬違章建築,法院均應受理。

我們認為,只要這類起訴符合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有關起訴與立案的規定,法院均應受理。因為違章建築的侵害也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司法應當給予當事人選擇訴訟解決的救濟途徑,至於救濟能否在實體上得到支持,無關訴權。

2. 處理方法有哪些一,違章建築認定的依據,根據城鄉規劃

根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這一規定有力地遏制了違章建築的生存和蔓延,保護了開發、建設單位的利益。但是,在實踐中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卻往往忽略對房屋的鑒定環節,直接以被執行人有無房屋證照作為界定違章建築的依據,即對無證照房屋一律視為違章建築。實際上,認定是否是公民合法財產,必須以國家的相關法律為依據。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分別是處理城市和鄉、村莊違章建築的行政主管部門,擁有對違章建築進行處理的行政執法權,當然也是違章建築的確認機關,即便是人民法院也無權在審理和執行案件過程中確認違章建築的性質。
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筆者認為,對違章建築的認定應同時考慮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定。

3. 國家對違章建築如何處理,有規定嗎

有規定。

4. 住宅小區私搭亂建、侵佔綠地,應該由誰來管

住宅小區內私搭亂建侵害小區公共利益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對於部分業主私自搭建違章建築的行為,物管公司或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業主應當主動維權,必要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停止侵權、恢復原狀並賠償損失,私搭亂建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私蓋陽光房 屬違法建築
1、首先應明確業主獨用露台為業主專有部分還是小區公共部分。按照《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解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露台要成為專有部分的組成部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符合規劃,即是經過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規劃。物理上專屬於特定房屋。銷售合同有約定。除此之外,露台一般應認定為小區公共部分,任何業主不得私自搭建建築物。
2、一般來說,違章建築物在本質上是違反了
《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私搭陽光房,既破壞了樓頂及隔離牆的原狀,改變了原設計用途,也影響了小區整體觀瞻,侵害了全體業主的利益,所以理應立即拆除違章建築。
二、擅擴陽檯面積 需恢復原狀
1、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佔用綠地擴大陽檯面積的行為,既是一種違反管理規約的違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違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違章建築的違法行為。在此情況下,物管公司有權代表全體業主提起訴訟要求違法、違約業主將違章建築予以拆除,這既是物管公司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三、鄰居私搭亂建 違建要拆除
1、根據《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相鄰各方,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德等,本著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2、根據《物權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具有相鄰關系或利害關系的業主,可以損害自己安全居住利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3、私搭亂建的行為明顯有違法律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侵犯了鄰里利益。此時作為具有利害關系的相鄰業主有權訴至法院,要求立即拆除違章建築,以便排除妨害,消除潛在危害。

5. 法院是否有權判決拆除違章建築

法院有權判決

6. 行政法定義違章建築的問題

  1. 違章建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動工建造的房屋及設施。

  2. 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建造的房屋。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有一種觀點認為,所謂違章建築,是指未經主管部門的許可而擅自動工興建的各種建築物和構築物。然而這種觀點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盡科學,其並沒有指明「違章建築」中所謂「違章」的本質,只是一個籠統表面的定義,容易在指導實務中出現差錯。

  3. 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4. 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5. 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6. 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7. 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7. 鄰居違章建築,能否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鄰居拆除違章建築

如果這個違章建築侵害到你的利益,就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訴訟。但如果跟你八竿子打不著,就只能向城管舉報

8. 違章建築的侵害賠償

有關違章建築被他人損害後,損害人是否應承擔責任,承擔什麼責任問題,在實踐中經常發生,而且,對此問題在理論上沒有進行過深入地研究,因此造成了實踐中各法院對此的看法也極為不同。 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按法定報批手續,或有報批手續,但未按規定在指定地點擅自搭建的房屋、攤位等建築物。」[1]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城市規劃部門的批准,而擅自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2]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佔地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3]筆者認為,違章建築並不是簡單的所謂未經相關主管部門的許可而動工興建的建築物,其本質上是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物[4]。
因為對違章建築的性質問題,即違章建築的建造人對違章建築有什麼權利的問題的認識模糊,法院在處理違章建築損害索賠案件時,對於受到損害的違章建築人有無起訴權、有無勝訴權問題有極為不同的看法[5]:關於起訴權。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人沒有證明其合法民事權益的產權憑證,即無財產權利存在的依據,所以沒有起訴權。另一種意見認為,如果原告舉證的材料已經明確被損害標的屬違章建築的,法院不予受理。如果涉案損害標的是否屬於違章建築尚未被認定,法院應予受理,審理中發現屬違章建築的,則不涉及訴權,只關繫到能否勝訴問題。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無論被損害標的是否屬違章建築,法院均應受理。我們認為,只要這類起訴符合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有關起訴與立案的規定,法院均應受理。因為違章建築的侵害也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司法應當給予當事人選擇訴訟解決的救濟途徑,至於救濟能否在實體上得到支持,無關訴權。
對於違章建築的權屬,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以合法為前提。所以,違章建築建造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所有權。在實踐中才出現了認為因不能取得所有權而否認當事人具有起訴權的觀點。二是認為,違章建築人雖然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未取得有關部門的許可而擅自建造了違章建築,但其所有權的取得並不因此而全部否認,只是這種權利因為欠缺某些要素,所以應當是有瑕疵的所有權或者說不完全的所有權。
我們認為,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任何權利,只是一種佔有事實。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以合法為前提,而其既然為違章建築,就當然不能取得所有權。有人認為,雖然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能享有所有權,但應當享有使用權。因為,一般違章建築人建造房屋後自己都可使用。這種觀點混淆了實際生活中的「使用」和所有權中的「使用權能」。使用權是基於所有權的一項權能,既然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能取得所有權,使用權便失去了基礎。還有人認為,即便違章建築作為整體因其違法性而使得所有權及其他派生的權利得不到保護,但構成違章建築的建築材料本身作為動產是合法的,因此應受法律保護。對此觀點,我們認為,建築材料本身雖然具有所有權的合法性,但這些建築材料在合成為建築物後,已經成為一個整體了,再討論其合法性及對其的保護,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對於那種認為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享有有瑕疵所有權的觀點。我們認為,是對所有權概念的嚴重曲解,所有權是一種全面的概括的佔有、使用、收益與處分的權利,是一種統一的支配力,並不是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各項權能的簡單的量的相加。按照現代民法理論,不自由或者不完全的所有權,就不是所有權[6]。所有權本質上是自由的、完整的所有權[7]。因此,認為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享有有瑕疵的所有權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任何權利,而只是享有佔有的權益。與佔有在概念上應當嚴格區別的是「得為佔有的權利」。此種得為佔有的權利稱為本權。本權得為物權,亦得為債權。有本權的佔有,固為佔有,無本權的佔有,如盜賊之管領贓物,亦屬佔有[8]。但是,贓物被盜賊佔有之前,畢竟它是有所有權存在的,而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管領之前,該違章建築上未曾存在過任何權利。也就是說佔有前,該建築物上不存在任何權源。這是否也能成立佔有呢?從實質上而言,違章建築是無主物。無主物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自始無主,另一為拋棄[9]。且從理論上而言,許多佔有並不具有本權,甚至只是一種單純的事實狀態[10]。這里講的「本權」,應當是說物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權利的意思。
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是一種直接佔有,而直接佔有有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取得方法。繼受取得是指基於既存的佔有而直接取得佔有。而直接佔有的原始取得,是指基於他人的佔有而為新佔有的取得。其取得佔有的事由,得為事實行為[11]。所以,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取得是原始取得。
按照佔有的基本理論,根據佔有人是否具有將佔有物據為己有的意思,可將佔有分為自主佔有和他主佔有;根據佔有人是否有權佔有某物,可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根據佔有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沒有佔有的權利,可把佔有分為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因此,違章建築的佔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是自主佔有、無權佔有、惡意佔有。 當違章建築受到他人侵害時,侵權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實務中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不屬於法律保護的合法財產權益,賠償之訴不應支持。另一種意見認為,拆除違章建築是有關部門的專門職責,被告無權實施拆除等損害違章建築的行為,對造成的損失應當賠償。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不正當地損害原告的利益,但該利益是非法利益,故被告應對原告客觀上的經濟損失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而不是賠償責任。
筆者認為,第一、第三種觀點頗值得商榷。違章建築雖然在未得到相關部門批准之前不是合法建築,但只能由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來處理。除此之外,其他單位和個人擅自拆除或毀損違章建築的做法顯然是於法無據的。而且,如果允許他人任意毀損非法財產,則會造成私權的泛濫。法律之所以要保護佔有,並不一定是為了尋求對真正權利人的保護,而是為了維護社會財產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穩定。因此,擅自毀損他人佔有的違章建築也是違法行為,構成了民事侵權,對由此違法行為而給他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行為人當然應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而不是補償責任。所以,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
那麼,當違章受到侵害,當事人向法院提請訴訟時,應當以什麼理由為根據呢?佔有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不是權利,也不是物權,能否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就學說而言,主要有 ⒈佔有不能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這種觀點以佔有是一種事實狀態而不是權利作為立論根據,認為侵權行為的只能是合法的權利,佔有既然是一種事實狀態,因而不能成為侵權行為的客體。
⒉佔有可以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這種觀點在承認佔有可以作為侵權行為客體的基礎上,對於其法律依據上,又有所歧義。史尚寬先生認為,佔有得為侵權行為的客體,並認為佔有系屬權利,應適用台灣地區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的規定,即:「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他進一步認為「,佔有為事實,是否權利,不無爭論,民法上特設有保護規定,可認為財產權之一。其侵害為侵權行為,殆無疑義。」[12]史尚寬先生認為,可以把佔有作為財產權的一種,不但有違把佔有僅作為單純的事實而不是權利的通說,而且,佔有既然為一種事實,為什麼因為受法律的保護,即成為財產權?若采此觀點,則任何利益因受法律的保護,均成為權利,那麼,權利和利益的區別將失去意義。梅仲協先生認為,台灣地區民法第184第1項前段所稱的權利,系兼指人格權與財產權二者而言,至於財產權,並應以物權及其他絕對權如著作權或商標權為限。佔有非屬上述權利之一種,故在侵權行為上之保護,應適用第184條第2項[13],即:「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但是,民法中關於保護佔有的規定,不能認為是屬於保護他人的法律。
因為一方面,佔有保護的規定旨在維護一般的社會秩序,也不在於保護個別佔有的狀態;另一方面,若承認民法關於保護佔有的規定,系侵權行為法上保護他人的法律,則無權佔有亦將受保護。這就無法解釋其合理性基礎。王伯琦先生認為,佔有為一種權利狀態,並非權利。但佔有人於佔有物上行使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故除先手佔有人外,佔有人立於權利人之地位,侵害佔有者,與侵害權利無異,亦得成立侵權行為[14]。筆者認為,王伯琦先生的理由較為合理。我們只有推定佔有人就是權利人,才能為保護無權源佔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關於佔有權利的推定,各國民法規定不同,有僅以動產為限。中國學者也認為,關於佔有權利的推定,應僅以動產為限[15]。有的也適用於不動產。筆者認為,既然權利推定僅適用於佔有人消極地維護自己的佔有,而佔有人不得援用權利推定的規定,實施佔有物所有權申請登記等積極行為,那麼,為了更好地維護佔有人的利益,對未登記或無法取得登記的不動產,也應適用權利推定的規則。 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是不合法的存在物,但構成其存在的內容有合法與不合法之分,建築材料只要合法取得,該損失就應當賠償,而施工等費用是用於支付於不合法行為和目的,不應賠償[16]。也有人認為,應判決被告承擔次要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其理由是:原告與被告在此類糾紛中均有過錯,但是相比之下,原告過錯更大。因為違章建築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或三者兼有的利益;另外,原告的過錯在先,被告的過錯在後。還有人認為,原告和被告應承擔同等責任,因為對原告違章與被告擅自損害違章建築的行為是很難分清其過錯程度誰大誰小的,所以應推定其過錯是同等[17]。
第一種觀點存在著不合理性,既然其認為施工等費用是用於支付於不合法目的和行為,因此就不應賠償,那麼,建築材料本身即使是合法購得,其也是用於不合法的目的和行為,那為什麼就要賠償呢?而且由建築材料所構成的建築物本身的價值,已經大大超過了建築材料的價值,對所謂「建築材料」的損害,其實質是對建築物的損害。若只對「建築材料」賠償,就不能保護佔有人對整個違章建築的利益。後兩種觀點的不妥之處在於沒有弄清原被告兩者之間的過錯的不同,即原告違章的過錯是對國家或集體而言的,是對國家關於土地管理、城市規劃等行政管理的違反,而被告的過錯是直接針對損害建築物而言的,這不存在與有過失因而進行過錯相抵的情況,因為與有過失是指雙方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共同原因,都對損害事實的發生具有原因力[18]。所以,原告的過錯不能作為減輕被告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 一是毀損佔有物;二是侵佔佔有物;三是妨害佔有人對佔有物進行使用收益[19]。而佔有人對佔有的保護擁有自力救濟權和佔有保護請求權,佔有保護請求權又包括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佔有妨害除去請求權和佔有妨害妨止請求權。對違章建築的侵害也不外這三種形式,因此,我們應當分別討論這三種情況下侵權人的責任形式及其賠償。
財產佔有人佔有的財產被侵害,無論是被侵佔,還是被毀損,侵權人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以使佔有人對物的佔有得以恢復。在違章建築被他人侵佔的情況下,可以佔有人可以行使佔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侵權人返還原物。但是在違章建築被他人毀損的情況下,卻只能請求損害賠償,包括對造成的原告的全部直接損失,即建材、施工等費用也應予以賠償,而不能請求恢復原狀。因為,違章建築本身的違法性,一般需要被拆除或者沒收,也就是說法律不允許它的存在。在違章建築被毀損後,如果法院支持重建違章建築的請求,則顯得荒唐了。
在一般情況下,侵權人侵害佔有,使財產佔有人喪失對物的佔有而導致使用、收益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0]。但侵害了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而導致違章建築人不能使用、收益的可得利益損失,則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因為甲對違章建築的佔有屬於惡意佔有,而惡意佔有人對於佔有物,並無使用收益的權能,原則上應不得就不歸屬其享有的權益,請求損害賠償[21]。如甲把自己建造的違章建築出租給乙,每月租金1000元,租賃期為2年,雙方簽訂租賃合同6個月後,丙把甲的違章建築毀損,使得乙不能再租賃該違章建築,而導致甲不能收取其1.5年的租金共18000元。對於甲的該種「損失」,不得請求丙賠償。 [1]朱偉.違章建築引起財產糾紛的處理依據[J].政治與法律,1996,⑷.
[2]張斌.違章建築索賠審理法律實務分析[J].當代律師網.
[3]陳文松.毀損違章建築引起索賠案件的處理原則[J].人民司法,1998,⑶.
[4]陳昨丞.違章建築若干法律問題分析[J].法律教育網.
[5]許根華,傅國華.損害違章建築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2-02-28.
[6]梁彗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精粹——梁彗星文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P135.
[7]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P68.
[8]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171.
[9]常鵬翱.論中國埋藏物發現制度的完善[J].人民司法,2000,⑹.
[10]王利明.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P832.
[11]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215-216.
[12]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P130.
[13]梅仲協.民法要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P450.
[14]王伯琦.民法債篇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73.
[15]王利明.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P539.
[16]陳文松.毀損違章建築引起索賠案件的處理原則[J].人民司法,1998,⑶.
[17]曹滿章.對損害他人違章建築引起的財產損害賠償案件處理之我見[J].法律適用,1995,⑹.
[18]楊立新.侵權法論(第二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P515.
[19]王利明,楊立新等.民法.侵權行為法[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P261.
[20]楊立新.侵權法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P893.
[21]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380.

9. 對違章建築的處理

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地方性法規規定,給你個上海市的規定你可以參考:上海市整治違章搭建和違章建築的若干規定 上海市整治違章搭建和違章建築的若干規定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2001年1月9日發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5號將本文廢止) 第一條 為了有利於對本市違章搭建和違章建築進行整治,改善本市的市容市貌,根據《上海市城市建設規劃管理條例》(以下簡稱《規劃條例》)和《上海市城鎮公有房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公房條例》)等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下列未經公房產權所有人同意的搭建,屬違反《公房條例》的搭建(以下簡稱違章搭建),由房屋管理部門處理:(一)在陽台上搭設的封閉性或局部封閉性的建築物、構築物;(二)在天井中搭設的封閉性或局部封閉性的建築物、構築物。第三條 下列未經規劃管理部門許可的建築物、構築物,屬《規劃條例》所稱的違章建築,由規劃管理部門處理:(一)房屋加層、屋面升高的建築物;(二)庭園住宅和公寓的庭院內的建築物、構築物;(三)街坊、里弄、新村等地區建造的依附於房屋外牆的建築物、構築物;(四)逾期未拆除的未佔用道路的施工臨時建築物、構築物。第四條 佔用道路(包括人行道),未經公安部門、規劃管理部門批准或雖經批准但逾期未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等違章建築,由公安部門處理或由公安部門會同規劃管理部門處理。第五條 未經公房產權所有人同意及規劃管理部門許可,在曬台上搭建的局部封閉性的建築物、構築物,屬違章搭建,由房屋管理部門處理;在曬台上建造的封閉性的建築物、構築物,屬違章建築,由房屋管理部門查實後移送規劃管理部門處理。第六條 未經公房產權所有人同意,未取得《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房屋加層,屬嚴重妨礙城市規劃的違章建築。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違章建築,屬妨礙公共安全和交通的違章建築:(一)在道路(包括人行道)上和街坊、里弄、新村通道內建造的;(二)利用建築物之間的間隙或突出建築物之外懸空建造的;(三)建築物、構築物超過原建築承重結構負荷的;(四)在市政、公用設施(包括地下管線)上建造的;(五)其它已經妨礙或可能妨礙公共安全和交通的。第八條 本規定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按《公房條例》和《規劃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第九條 報經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區(縣)房屋管理部門、規劃管理部門可以委託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行使處理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部分職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在委託許可權內以主管部門名義行使職權。第十條 在整治違章搭建、違章建築中,區(縣)兩個以上主管部門發生職責許可權爭議時,由區(縣)人民政府指定有關部門協調;協調不成的,由區(縣)人民政府作出決定。第十一條 屬嚴重妨礙城市規劃的違章建築,應限期拆除或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沒收。第十二條 對於違章搭建、違章建築,依法必須限期改正、拆除或沒收的,不得僅用罰款代替。第十三條 公私同幢的房屋中的違章搭建,參照《公房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理。第十四條 對正在施工的違章建築,有關主管部門一經發現,應責令其立即停工;不聽勸阻,繼續施工的,可予以強制拆除。第十五條 對妨礙公共安全和交通的違章建築,由區(縣)人民政府組織規劃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按下列程序予以拆除:(一)規劃管理部門依職權調查取證,查清違章建築的事實;(二)規劃管理部門向當事人發出限期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的決定書。其中對成片違章建築,先由區(縣)人民政府發出統一整治的通告。當事人對決定書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三)當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的,由區(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強制拆除。第十六條 證明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證據:(一)舉報或要求整治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信件或陳述筆錄;(二)對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查勘筆錄、照片或錄像等;(三)詢問相鄰人及其他人的調查筆錄;(四)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行為人的陳述筆錄;(五)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其他證據。第十七條 當事人及其他人妨礙、阻撓執法人員查處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第七項處理;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妨礙查處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八條 對強制拆除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所支出的人工費、垃圾清運費等,主管部門應作出由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行為人承擔費用的行政決定書。當事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起訴,又不履行決定的,作出決定的主管部門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十九條 建築施工單位承攬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其主管部門應對建築施工單位負責人和主要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第二十條 負責整治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三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1993年6月24日

10. 違章建築侵權圖片

當違章建築遭受他人侵害時,侵害人是否學要負停止侵害、賠償等責任,實務中有不同的意見。有一種意見認為國家(法院)保護的應當是合法權益,對違法的民事行為帶來的權益,法院不應當保護。而違章建築沒有經過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違反了《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此產生的利益,國家不應該保護。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違章建築雖然在未得到相關部門批准之前不是合法建築,但違章建築不是人人皆可毀損,對違章建築只能通過法定程序由法律授權的相關部門處理。拆除、沒收違章建築是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是行政機關履行行政職責的行政執法行為。除此之外,其他單位和個人擅自拆除、侵佔或毀損違章建築的做法顯然是於法無據。從另外一個方面說,非法財產並不能因為其非法而可被他人任意剝奪,如果法律允許的話,則會造成私權的泛濫(比如搶奪他人佔有的毒品、非法槍支也可以被允許了)。因此,擅自拆除、毀損或侵佔他人佔有的違章建築也是違法行為,構成了民事侵權,對由此違法行為而給他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行為人當然應該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要對佔有線裝進行維護,制止採用各種暴力侵奪他人的佔有,包括不法佔有的行為,以貫徹佔有制度所體現的「任何人不得以私力改變佔有的現狀」的原則。其實從佔有角度出發,也是上面所討論的行為人侵害違章建築需負民事責任的根本緣由。
但需要注意的事,違章建築的佔有之訴與一般的佔有之訴又有所區別。首先,當事人向法院提請佔有之訴時,並不能要求行為人恢復違章建築的原狀,或者說法院不能支持恢復原狀的請求。因為違章建築由於本身的違法性,一般需要被拆除或者沒收,也就是說法律不允許它的存在。在違章建築被毀損後,如果法院支持重建違章建築的請求,則顯得荒謬了。其次,違章建築受侵害後的賠償范圍也有其特殊性,因為違章建築的違法性,行為人所侵害的並不都是法律所保護的合法權益。所以,賠償的數額具有有限性,不是全額賠償,而應當是部分賠償,即只對擅自毀損行為擴大的損失,進行適當的賠償。
另外一個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實務中,當違章建築受到他人的不動產侵害或者侵害他人的不動產時,很多都是主張適用相鄰關系的規定。然而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所謂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一方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時,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者接受限制的權利。可見相鄰關系的主體不管是公民還是法人都必須是相鄰不動產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對不動產享有民法權益。顯然,由於違章建築物不能產生所有權也不能產生使用權,因此解決此類糾紛也不能適用相鄰關系的相關規定。

閱讀全文

與淺談違章建築侵權案件的審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