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考核開展

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考核開展

發布時間:2022-05-10 04:02:20

❶ 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總結

根據全國、省、市、區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會議部署和省政府、市政府、區政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為進一步增強全鎮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現制定xxx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嚴肅查處一批侵犯知識產權大案要案,曝光一批違法違規企業,形成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高壓態勢;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執法與輿論宣傳的緊密結合,增強企業誠信守法意識,提高消費者識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氛圍,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加強執法協作,提升執法效能,加大執法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作用,健全和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監管體系;全面提高我鎮保護知識產權和規范市場秩序的水平,進一步增強xxx鎮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社會滿意度。
二、工作重點
我鎮開展專項行動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市、區政府相關要求,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打防結合、務求實效。以保護著作權、商標權以及專利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等為重點內容,以印刷出版業、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整治領域,以圖書、音像、軟體、手機、葯品、種子等為重點查處產品,遏制規模性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大力凈化我鎮市場環境。
三、工作分工
(一)加大生產源頭治理力度
鎮文化站、派出所、工商所、民營經濟辦公室、廣播站等部門負責加強對印刷復制各類出版物、印刷品、光碟及包裝裝潢、商標標識標簽企業的監管,嚴厲查處非法印刷復制和非法加印、出售標識標簽等印刷品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吊銷印刷經營許可證。取締無證照經營地下印刷復制窩點。
鎮工商所、民營經濟辦公室負責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嚴格審查生產企業資質,堅決取締無證生產企業,依法查處以假充真、冒用地理標志名稱和專用標志的行為,依法查處偽造或冒用廠名、廠址、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行為。
(二)加強市場監督管理
鎮工商所負責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嚴厲打擊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行為;嚴厲查處侵犯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明確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及經營管理者責任,加強監督和檢查。
鎮文化站、廣播站會同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負責深入開展版權執法專項行動,加強對圖書、軟體、音像製品的市場巡查,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
鎮工商所、質監分局、民營經濟辦公室負責加大對專利領域反復、群體、惡意侵權及假冒專利行為的打擊力度;負責加強商貿流通企業的管理和規范,要求企業加強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權商品、假冒偽劣商品進入流通領域;負責加強市場價格監管,規范經營者價格行為,嚴肅查處價格欺詐、壓級壓價、價格串通等違法行為。
(三)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鎮質監分局、工商所、派出所、檢疫等部門組織開展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消費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依法查處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偽造或冒用廠名、廠址、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行為。加大對食品、葯品流通使用的監管,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著力查辦一批關系群眾身體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食品、葯品違法犯罪案件。
(四) 強化涉農領域侵權違法集中整治行動
鎮農辦、林業站、工商所、質監分局等部門要強化種子、苗木等生產源頭治理,突出重點品種,加強品種真實性鑒定,重點打擊無證和「套牌」生產、銷售授權品種的行為。要進一步強化對化肥、農葯等重要大宗農資的管理,集中查辦一批嚴重坑農、害農惡性案件。
(五)加大刑事司法打擊力度
鎮派出所對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及相關商業賄賂犯罪活動要及時上報並立案偵查,重點查辦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有關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對符合刑事立案追訴標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對現場查獲、行為人可能逃匿或銷毀證據的,要立即商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調查。有關部門要主動支持配合檢察機關履行審查批捕、審查起訴、訴訟監督和立案監督職責;支持配合法庭做好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的審理工作
(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力度
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國家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和成效,及時通報專項行動的進展和成果。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侵權問題,曝光典型案例,震懾違法犯罪分子。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全面宣傳我鎮知識產權保護事業取得的顯著成績,尊重知識產權、重視創新、自學守法的典型,營造保護知識產權、自覺抵制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大力推動誠信體系建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責任
為有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鎮政府決定成立全鎮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全鎮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全鎮專項行動,督促檢查各村和鎮直各有關部門專項行動落實情況,督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重大案件。
(二)通力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
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專項行動的各項任務,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的嚴肅性和有效性;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將本次專項行動與各部門日常開展的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相銜接,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各有關部門要有效整合各執法部門的執法資源,密切配合,分工負責,杜絕各自為政、推諉扯皮,逐步形成統一、協調、高效的執法協作機制。
(三)加強督導檢查,建立長效機制
專項行動期間,一是要建立健全信息溝通制度,確保專項行動信息暢通。二是建立重大案件報告制度。對專項行動中查處的群體性或有嚴重社會影響的侵權案件以及其它重大涉外案件,要及時向鎮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對法律法規把握不準等疑難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及時向上級對口機關請示。三是要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提高執法水平與提高執法效率相結合、嚴格責任與強化協作相結合,加強法制和制度建設,進一步推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暢通舉報渠道,加強社會監督
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現有舉報投訴機製作用,暢通舉報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有關部門要利用「12330」知識產權舉報電話、「12390」侵權盜版舉報電話、「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電話、「12365」產品質量投訴舉報電話和「12312」商務舉報投訴電話及其他相關舉報電話,提供快速、便捷的舉報、投訴、申訴和咨詢渠道,及時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線索。
五、時間安排
全鎮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0年11月20日前)。制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對專項進行作出全面動員部署。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2月)。各相關部門按照具體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定期將工作進展情況報區專項辦。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1年3月)。各相關部門及時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的總結工作並將專項行動總結報告由區專項辦匯總。

❷ 市場監管部門在打擊種子侵權假冒工作中的職責有哪些

摘要 為貫徹落實2017年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17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總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根據《2017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結合落實《「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確定2017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要點如下:

❸ 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有什麼意義

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的積極性。知識產專權保護制度致力屬於保護權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假冒偽劣產品有以下危
(一)對人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二)給消費者造成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失。
(三)給工農業生產造成破壞。
(四)極大地損害名優企業。
(五)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六)使國家形象受損。因此要堅決打擊。

❹ 如何有效打擊商標的侵權仿冒行為

您好!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的對策及建議如下:

從立法和司法實踐出發,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打擊商標侵權不法行為:

1、加緊立法的完善。對現行法律法規中的不便操作,不完善、不明確之處,立法機關應抓緊完善立法。當前要特別強化執法權力、完善執法規則、規范和制約執法行為。

我國的法律法規在有關打擊假冒、侵權不法行為方面,有關規定並不是不夠嚴,主要問題是在於執法上的不夠完善。突出的是涉及在執法上的立案標准問題,從司法實踐看,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案標准。這包括刑事處罰標准和行政處罰標准。最高法院的標准主要是關於定罪量刑方面的,我們認為立案標准應當比定罪量刑的標准要寬泛,而且數額要低。經過偵查以後可以起訴的,移送檢察院送上法庭;不夠標準的則給予行政處理,包括治安行政方面的處理,這個介面恰恰是出問題的緊要之處。關於能夠定罪量刑的標准、情節方面也應該更為明確,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加大打擊力度出發,從市場經濟的規律出發,考慮到目前這類違法行為猖獗、泛濫的情況和趨勢,有些標准應相應降低。

2、綜合整治與打擊商標侵權大多涉及民事侵權問題,對此,應該走綜合處理、立體保護之路,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只有這樣,才能使之在適用法律上區分得更加清晰,在司法實踐中才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來解決問題,彌補法律漏洞。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動用刑事、民事、行政還有其他手段,進行立體保護,偏重任何一個側面都是不完善的,這樣才能把打擊商標侵權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解決好。作為打擊商標侵權的司法部門應當研究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其他手段的綜合處理方式,做到打防並重。同時,建議實行「一把手」工程,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制訂有力措施,明確具體目標,誰的轄區出現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就追究誰的責任,這是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打擊「保護傘」最為有效的方法。

3、及時注冊,確立商標所有權。取得商標權,是企業商標權益保護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取得商標權,一切權益保護無從談起。這本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對此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取得商標所有權,就是要及時向商標管理機關申請注冊。各國商標法規定的對商標權原始取得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按使用在先原則,有的按注冊在先原則,有的按混合原則。無論哪種原則,及早申請注冊對一個企業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會贏得主動。因為注冊在先原則的含義是:不管你使用商標時間有多長,商標權只授予最先提出申請的企業和經營組織,如果一個企業不及時注冊,即便使用某商標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一旦被他人搶注,它都將失去該商標權。這個原則是非常明確的界限,便於查證,便於管理,有利於建立穩固的商標秩序,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原則,在國際公約和慣例中,也採用這一原則。我國商標法採用注冊在先的原則。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要及時注冊,才能確立商標所有權,才能受到法律保護。

4、加強商標知識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群眾的商標意識及法律知識水平。近日,國家工商總局通報了去年全國查處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情況,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51851件,其中商標侵權假冒案件40171件。在查處涉外商標侵權假冒案件方面,浙江被查涉外商標侵權量居全國第一(共1248件)。[9]在當今社會,各類商標侵權假冒案件、行為時有發生,所以,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非常有必要,因為在我國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對相關法律不熟悉或對違法所產生的後果還不很清楚。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普通民眾對品牌的正確認識,雖然克服崇拜名牌心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有待時日,但中國消費者還是需要不斷地成熟。只有在消費者這一終端問題上得到控制,一些消費者青睞假名牌的思想得到糾正,才能在源頭上減少商標侵權現象的發生。

5、提高防偽技術,重視商標管理。擁有商標,特別是擁有著名商標的企業,一定要提高商標設計的科技含量,選擇信譽好、印刷質量高、管理嚴密、印刷品不會流失的印刷廠進行印製商標。此外,擁有了馳名商標後,平時要加強對商標的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外,還必須有專人負責這項工作,資料檔案的保存也必須有專利商標部分;企業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專門法律人才,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有能力及時處置及起訴、應訴。外貿企業則要隨時研究自己的商標在國外的使用情況,防止境外對手的侵權行為及本國一些企業的假冒出口及多頭壓價競銷。企業通過對商標進行嚴密的管理,才能保證自己的商標信譽,使商標權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大限度地發揮商標的效益。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❺ 深圳公安局網警支隊:如何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工作

一、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特點 當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主要呈以下特點:一是商標侵權犯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突出,品種繁雜,涉及面較廣。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市場競爭的加劇,假冒產品不斷增多,假冒的品種也從原來的單一性發展為多樣性,從生活資料發展到生產科技資料,從勞動密集型向高科技型領域發展。如假冒名煙名酒,假冒高檔化妝品等等。二是犯罪分子結伙作案多,身份特殊,難於偵破。絕大多數經濟犯罪行為人都有合法的經濟活動身份,為其實施經濟犯罪活動作掩護。為逃避法律的追究,行為人一般反偵查能力強,行動詭秘,不留痕跡,事先巧妙偽裝、事後善於應變,給偵查機關破獲案件帶來極大的難度。三是犯罪分子向高學歷發展,手段專業。以前往往以小批量生產,技術含量低的假冒產品犯罪為主,現不少犯罪分子具有高學歷文化,且一部分犯罪分子是高科技的專業人員,他們在其自身熟悉的經濟活動領域進行犯罪,犯罪的智能化傾向較高。四是作案手法隱蔽,成點狀分布,犯罪分子預謀性強。隨著打擊經濟犯罪的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犯罪行為人精心設計、千方百計隱瞞事實真相,周密部署,往往將制售造假窩點向管理相對薄弱的農村轉移,使其犯罪行為不易暴露。五是數額較大,影響正常社會經濟秩序。此類案件涉案金額數額越來越大,不僅給商標注冊企業帶來利益損失,而且銷售假酒行為還侵犯購買消費者權益,嚴重危害市場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 二、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對策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法律意識。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之所以如此猖狂,關鍵是群眾對加強維護自身或他人知識產權法律意識不夠強烈。因此,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宣傳力度,喚起公眾對知識產權的廣泛關注,使公眾認識到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提高全社會尊重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促使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二是及時發布預警,加大對轄區排查力度,強化對此類經濟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經偵民警要不斷通過閱讀瀏覽最新經濟情報及時發布預警,強化對轄區侵犯知識產權等經濟犯罪等問題的排查,主動發揮服務、參謀作用。要以偵破大要案件為主線,加強情報信息的收集,及時發現犯罪線索,深入開展偵查經營;對證據確鑿的侵權案件,應當迅速深入收集和固定證據,及時抓獲犯罪嫌疑人,鏟除犯罪窩點,使制假者無處藏身、假冒品無處落腳。 三是組織開展針對性培訓,提高經偵民警的業務素質。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侵權犯罪由傳統的簡單制假造假向復雜的科技智能型轉變,犯罪人員也向具有專業技術的高端知識分子發展,為有效打擊這類高科技新型知識產權案件,及時維護相關企業合法權益,就要適時組織開展針對性培訓,加強民警對知識產權業務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辦案民警辦案水平和能力。通過系統培訓和在工作中的應用,著力提高執法業務基礎和辦案技巧,盡快適應新形勢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需要。 四是通過內外借力,創新打擊工作機制。經偵工作要做到"打防結合"、"標本兼治",注重深挖源頭,力爭從根本上遏制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發生。一方面要主動與當地知識產權、工商、質監、稅務、銀行等部門聯系,收集經濟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動態信息,構建聯合打擊長效機制,加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還要高度重視基層派出所經偵聯絡員建設和秘密力量建設工作,提高發現、控制、防範和打擊此類經濟犯罪的能力,力爭及時准確提供打擊和預防的信息資源,"早發現、早控制,早打擊"。 五是樹立服務意識,強化企業配合。深入企業內部宣傳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意義,把服務企業、保護品牌作為工作目標,建立以公安為龍頭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信息共享網路。

❻ 如何貫徹加強2017年打擊侵權假冒宣傳工作

一、聚焦重點領域,深入宣傳打擊侵權假冒執法監管行動

(一)大力宣傳重點領域治理情況。突出宣傳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治理、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整治以及軟體正版化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報道各有關部門、各地區打擊侵權假冒的措施辦法、進展成效和先進經驗。結合相關領域整治發現一批重視創新、守法誠信的企業典型,積極宣傳推廣有關創新舉措和典型事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二)動態報道日常執法司法活動。跟進宣傳質量執法監管、寄遞環節安全管理、無害化銷毀等行動,充分展示維護民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環境保護的舉措和成效。深入報道各地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行動,營造重視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保護的濃厚氛圍。大力宣傳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改革和知識產權法院在強化司法保護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三)突出展示執法協調聯動成效。深入挖掘宣傳全面推進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進展情況,及時總結推廣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地區開展區域間、部門間執法協作的經驗做法。大力宣傳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建設和信息系統應用、社會共治等工作進展,深入報道執法監管部門與企業、社會組織互動合作、共同治理侵權假冒的進展和成效。

(四)積極宣介國際交流合作成果。廣泛宣傳「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開展情況和進出口、重點專業市場、跨境電子商務等環節侵權假冒治理的成效,深入報道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合作打擊侵權假冒的成就,充分展示「清風」行動在促進我國外貿優進優出方面的作用,維護「中國製造」的良好形象。

二、著眼社會關切,積極做好政策案例解讀和輿情應對

(一)做好法規政策解讀。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打擊侵權假冒政策精神和法規制度,進一步講清打擊侵權假冒對於推進依法治國、深化供結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入解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和實施情況,積極闡釋各級政府和部門出台的相關政策文件,增進全社會對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法律意識和政策理解。

(二)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圍繞重要時點、節點,集中曝光一批侵權假冒典型案例和違法企業,通過以案釋法、現場說法等鮮活方式,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集中宣傳一批產生廣泛影響、具有較強代表性的打擊侵權假冒集群戰役,形成強大輿論震懾效應和高壓態勢。深入剖析互聯網領域侵權售假行為的新手段、新動向,普及識假辨假知識,提高消費者的維權能力。

(三)加強輿情分析應對。密切跟蹤關注媒體報道和網路輿論,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及時協調相關部門會商研判熱點問題,提前擬定宣傳要點和應對口徑。採取專家訪談、媒體解讀、信息發布等多種形式,及時回應社會各界關切。對於監測到的侵權假冒重要輿情和突發熱點問題,及時上報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創新方式方法,多措並舉提升宣傳質量效益

(一)用好傳統媒體。充分發揮各地電台、電視台、報刊等宣傳主陣地作用,開設專題專欄,動態報道打假動態,准確解讀政策措施、深入報道工作成績。結合打擊侵權假冒重點工作部署、重要活動開展和重要文件出台,撰寫發布新聞通稿,組織開展專家訪談和媒體解讀。及時向媒體提供報道線索,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國內外主流媒體記者聯合採訪,在實地參觀、一線報道中展示我國政府打擊侵權假冒的決心和成效。

(二)拓展新興媒體。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技術,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宣傳效果。充分發揮「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網」網站群作用,及時更新充實地方站內容,動態反映工作進展,提升網站整體影響力,增強信息的時效性。

(三)開展新聞發布。綜合利用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新聞發布渠道,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媒體通氣會,向國內外通報本地區本部門打擊侵權假冒階段性成果。對於打擊侵權假冒重大戰役、重要活動,要做好宣傳的統籌謀劃,事前向媒體發布預告信息,事後公布進展成效。

(四)制發宣傳材料。結合工作實踐,製作發放一批反映本地區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成就的宣傳材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籌劃製作反映十八大以來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成就的電子和音像宣傳品,講好中國打假故事,傳播好中國打假聲音,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❼ 如何做好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見解

《行政強制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查制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復雜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延長查封、扣押的決定應當及時書面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確,並書面告知當事人。檢測、檢驗、檢疫或者技術鑒定的費用由行政機關承擔。」

❽ 廣東省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加強市場監管,引導生產者、銷售者誠信經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生產者、銷售者、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的違法行為的活動。
第三條 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社會監督、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查處相結合,重點查處食品、葯品等與人體健康、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假冒偽劣商品。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工作。
縣級以上質監、工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衛生、農業、知識產權、公安等部門(以下統稱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法律、法規規定由其他有關部門負責的,從其規定。
監察、稅務、財政、物價、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監督管理部門做好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經費。
第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對其生產、銷售的商品質量負責。
第七條鼓勵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新聞單位和其他有關組織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進行監督。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以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 第八條 生產者應當建立健全商品質量管理制度,銷售者應當建立商品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進銷台賬制度,保障商品的質量。
禁止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禁止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支持、包庇、縱容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冒偽劣商品:
(一)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
(二)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未依法取得許可或者假冒許可證編號的;
(四)使用假冒偽劣原材料、零部件進行生產、加工、製作或者組裝的;
(五)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原料生產食品添加劑的;
(六)食品中有違反國家標准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的添加劑的;
(七)過期、失效、變質的;
(八)國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產、銷售的;
(九)篡改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有效期、失效日期或者保質期的;
(十)偽造商品產地、偽造或者冒用廠名、廠址的;
(十一)假冒認證標志、採用國際標准產品標志、名優標志、防偽標志、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保健食品專用標志、商品條碼等標志標識,或者假冒合格證書、檢驗報告、質量保證書等質量證明文件的;
(十二)商品質量不符合標識、說明書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十三)盜版復制或者假冒注冊商標、專利的;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假冒偽劣商品。
第十一條使用本條例第十條所列商品提供經營性服務,或者將其作為促銷贈品、有獎銷售活動的獎品的,視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為其提供場地、設備、物資、資金等生產經營條件或者倉儲、保管、運輸及網路平台服務的;
(二)傳授、提供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技術和方法或者為生產假冒偽劣商品提供監制服務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以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其他方式為其提供廣告服務的;
(四)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為其提供票據、賬戶、合同或者虛假證明材料的;
(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而為其製作或者提供商品標識、包裝、說明書的;
(六)展銷會的舉辦者未履行審查等責任,致使假冒偽劣商品進入展銷場所的;
(七)為他人隱匿、轉移、銷毀被查封、扣押的假冒偽劣商品的。 第一節 日常監管
第十三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通過巡查、抽查等方式加強日常監督,及時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
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應當製作監督檢查記錄,如實記載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等內容。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在監督檢查記錄上簽名。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的裝備建設,增加現場快速檢測和調查設備的配備,提高監管執法能力。
第十四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監督抽查商品目錄,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商品進行抽查。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監督實際、市場變化、社會需求等情況,可以對監督抽查商品目錄進行調整。
監督管理部門根據監督抽查的需要,可以對商品進行檢測。檢測抽取樣品的數量不得超過檢測的合理需要,並不得收取檢測費和其他任何費用。
第十五條 監督管理部門對食品、葯品、兒童用品以及其他涉及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商品的日常監督管理信息,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十六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提供網路交易平台服務網站的監管,查處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網店。
運用網路交易方式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發生違法行為的網站的經營者住所所在地或者銷售者所在地的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
需要採取措施制止違法網站繼續從事違法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提請網站許可地通信管理部門依法責令暫時屏蔽或者停止該違法網站接入服務。
第十七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執法協作,及時通報信息統計數據,定期進行工作交流,實施案件協查和證據互認, 對重點、疑難案件實施聯合執法。
第十八條監督管理部門查處案件時,可以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有關的生產者、銷售者、提供服務者和利害關系人、證明人,並要求其提供有關資料;
(二)檢查有關的財物、場所,查閱、復制、登記保存有關的合同、原始記錄、銷售憑證、帳冊等資料;
(三)查封、扣押有假冒偽劣重大嫌疑的商品以及有關的原材料、半成品、工具、設備;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十九條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案件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名,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
行政執法人員依法查處案件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干擾;被詢問的生產者、銷售者、提供服務者,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二十條實施查封、扣押的,必須經縣級以上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准,對被查封、扣押的商品需要檢測的,應當自查封、扣押之日起七日內送檢測。
未經實施查封的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啟封、轉移、使用、改動、銷毀、銷售被查封的物品。
第二十一條涉嫌假冒偽劣的商品需要檢測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規定抽取樣品,由法定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測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書面檢測報告;涉嫌假冒他人商標或者廠名廠址的,可由被侵權人進行鑒別。
檢測費和樣品費由送檢的監督管理部門在辦案經費中列支或者按國家有關規定開支。
查封、扣押的商品經檢測、鑒別不屬於假冒偽劣商品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並立即退還;因監督管理部門過錯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生產者、銷售者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上級部門申請復檢,由受理復檢的部門作出復檢結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二條 監督管理部門查處案件時,發現制假窩點和假貨集散地的,應當予以取締。
第二十三條假冒偽劣商品被查獲公告後,違法行為人自公告之日起滿十五日不到監督管理部門接受處理的,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將假冒偽劣商品連同涉案物品予以沒收,但不免除違法行為人的其他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案件,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在七日內移送公安機關查處,並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和監察機關。
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案件,對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應當在七日內移送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查處。
接到移送的案件後,有關機關或者部門應當在案件移送書的回執上簽字;決定受理的,應當將查處結果書面告知移送部門;不受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並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門。移送案件時,應當將調查材料和查封扣押財物一並移送,不得將涉案人員和財物分開處理。
第二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和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監督管理部門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的監督。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檢察院、監察機關舉報。
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的案件不立案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進行監督。
第二節 專項查處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組織有關行政部門,對重點商品、重點市場、重點地區實施專項查處。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性較大的假冒偽劣食品、葯品、農葯、化肥、種子、醫療器械、特種設備等作為重點查處的商品;將群眾反映強烈、假冒偽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和制假售假嚴重的地區或者市場作為重點查處的區域。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專項查處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制定專項查處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相互配合、聯合執法。
第二十八條發生嚴重危及生產、人體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假冒偽劣商品事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其列為重點案件。
重點案件實行領導責任制。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查處重點案件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督促案件的查處。
查處重點案件時,公安機關和監察機關應當加大對有關商業賄賂等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
第二十九條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重點地區進行查處時,應當加強對大宗假冒偽劣商品批發商,以及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運輸、倉儲、保管等服務的單位和人員的查處。
第三十條 專項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應當加強對分散在社區、城鄉結合部、村鎮、中小學周邊的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食品店、餐館的監督檢查。
專項查處假冒偽劣葯品,應當重點查處生產、銷售與標准規定不相符合、變質、過期失效的假葯、劣葯、醫療器械的行為。
專項查處假冒偽劣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應當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集散地、經營門店和物流配送中心的監控巡查。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本地區查處假冒偽劣商品的工作部署和查辦重點案件情況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並依法將查處情況向社會公開。
第三節 信用信息與分類監管
第三十二條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生產者、銷售者違法行為記錄制度,將因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受到行政處罰的生產者、銷售者記入監管檔案並加強監管。
第三十三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因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受到行政處罰的生產者、銷售者及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的有關信息,及時通過政務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公布。
公布事項包括違法生產者、銷售者的名稱、字型大小、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員的姓名、職務、假冒偽劣商品名稱、違法事由、行政處罰決定、公布起止日期等信息。
第三十四條省、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實現部門之間案件查處情況和企業信用信息等資源的共享。
第三十五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根據生產者、銷售者的信用信息記錄等情況實施分類監管。
第三十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多次違法或者違法行為情節惡劣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名單。
在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查處中,監督管理部門對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名單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增加檢查和抽檢頻次,並可以責令其定期報告質量管理情況。
第三十七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重點監管對象名單通報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稅務、衛生、環保、科技、質監、工商、經濟和信息化、金融等部門,供其在產業規劃實施、招標采購、行政審批、進出口管理、金融信貸等相關決策時參考。
對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名單的生產者、銷售者,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實施限制准入的措施。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誠信宣傳教育,督促生產者、銷售者嚴格守法、誠信經營;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質量認證,爭創名優品牌。
監督管理部門、認證機構應當依法將馳名商標、著名商標認定和企業產品質量認證等情況向社會公開,方便公眾了解企業信用狀況和商品質量狀況。
對於誠信經營,沒有違法紀錄的生產者、銷售者,相關行業協會可以給予表彰並向社會公開。
第四節 監管工作考核與責任追究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查處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工作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評范圍,建立健全責任考核制度,定期對其監督管理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下列工作進行考核:
(一)對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
(二)對本行政區域內重點商品、重點市場、重點地區的整治情況;
(三)監管制度和執法隊伍建設情況;
(四)對上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或者外地執法部門查處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支持配合情況;
(五)本行政區域內各相關部門在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工作中的配合、協調情況;
(六)其他查處工作的開展情況。
考核的標准、程序和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四十條 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活動情況嚴重而又屢禁不止的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明確提出整治期限和要求,並可以直接督查、督辦。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本級人民政府監督管理部門及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對不依法行使職權或者推諉、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予以查處。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對執法人員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加強培訓考核。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對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一)監督管理部門監管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負有查處職責的部門,對依法應當受理的移送案件推諉或者不受理,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濫用職權,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
國家工作人員與制假售假人員相互勾結,或者包庇、縱容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活動的,應當依法查處。 第四十四條行業協會應當建立健全守信表彰、失信懲戒的行業自律機制,指導、監督生產者、銷售者的經營活動,引導其依法生產經營、履行社會責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行業協會發現行業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報告監督管理部門。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向行業協會、生產者、銷售者了解行業內商品質量的有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
第四十五條 消費者協會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就消費者反映的商品質量問題,有權建議有關部門負責處理,支持和協助消費者對因商品質量造成的損害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六條 產品質量認證機構應當依照國家規定對准許使用認證標志的商品進行認證後的跟蹤檢查;對不符合認證標准而使用認證標志的,要求其改正;情節嚴重的,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的資格。
第四十七條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大輿論監督力度,重點曝光制假窩點,假貨集散地,數量巨大、情節嚴重的重點案件以及包庇、縱容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八條 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媒體開展商品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宣傳工作,引導消費者選擇合法生產者、銷售者生產、銷售的商品以及有合法標識的商品,增強消費者商品安全意識和防假辨假能力。
第四十九條 用戶和消費者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有權就商品質量問題,向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提出意見和進行監督,對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用戶和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鼓勵和支持用戶、消費者通過投訴、調解、仲裁和民事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五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向監督管理部門舉報。鼓勵和支持生產者、銷售者對假冒其商品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和舉報。
舉報人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禁止打擊、報復舉報人。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
第五十一條 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件地址等信息。
監督管理部門接到投訴、舉報後,應當及時、完整地進行記錄並妥善保存。投訴、舉報的事項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並及時依法進行核實、處理、答復;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轉交有權處理的部門,並告知舉報、投訴人。
第五十二條案件依法查處後,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舉報人罰沒款數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獎勵;沒有罰沒款的,給予適當獎勵。獎金在辦案經費中列支。
獎勵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條 生產者、銷售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假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五十四條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者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提供服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五、六項所列商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銷售收入和違法生產、銷售的商品,並處以該批違法商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七項所列商品的,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違法銷售的商品,並處違法銷售商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八、九、十、十一、十二項所列商品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商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商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項所列商品,法律法規對處罰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十三項所列商品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五十六條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項所列食品,危害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吊銷許可證;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的罰款。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七、八項所列葯品,危害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葯品和違法所得,有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予以撤銷,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並處違法生產、銷售葯品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生產、銷售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四、七、八項所列其他商品,危害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銷售收入和違法生產、銷售的商品;屬第十條第一、二、三、四項的,並處以該批違法商品貨值金額三倍的罰款;屬第十條第七項的,並處以該批違法商品貨值金額二倍的罰款;屬第十條第八項的,並處以該批違法商品貨值金額等值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 有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本條例第第五十五條、五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八條有本條例第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服務收入,處以十萬元以下罰款,服務收入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以服務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代印、代制或者提供假冒標識或者包裝物的,除按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並沒收假冒標識、包裝物、模具、原材料、半成品,情節嚴重的,沒收生產設備,依法吊銷許可證。
第五十九條生產者、銷售者違反本條例規定,被依法吊銷許可證的,其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以及直接責任人五年內不得從事同行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擅自啟封、轉移、使用、改動、銷毀、銷售被查封物品的,處物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六十一條 違法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從重處罰,並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關閉、吊銷許可證:
(一)大規模批量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
(二)以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為常業或者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被查處後再犯的;
(三)以賄賂、回扣等方式推銷假冒偽劣商品的;
(四)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第六十二條違法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從輕、減輕處罰:
(一)主動停止違法行為並召回假冒偽劣商品的;
(二)檢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三)銷售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該商品為本條例第十條所列的商品並如實說明其進貨渠道的;
(四)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假冒偽劣商品造成危害的。
第六十三條當事人對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六十四條依法沒收的假冒偽劣商品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半成品,依照有關規定處理,不得直接銷售。
第六十五條 生產者、銷售者的違法行為造成用戶、消費者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向銷售者要求賠償的,銷售者應當首先承擔賠償責任,不得拒絕。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其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消費者也可以依法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第六十六條國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任免機關、監察機關依照管理許可權及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利用職權包庇違法單位或者個人的;
(二)負有查處責任而不履行職責,或者為違法行為人通風報信,幫助其逃避查處的;
(三)對依法應當將違法行為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而不移交或者對依法應當受理的移送案件不受理的;
(四)對應當受理的投訴、舉報案件不受理或者拖延的;
(五)泄露舉報人信息或者利用職權對舉報人進行報復、陷害的;
(六)利用職權干擾和妨礙查處工作的;
(七)濫用職權,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
第六十七條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執法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
第六十八條阻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本條例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❾ 打擊侵權假冒小組成員單位有哪些

提問者是問全國及各地方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現僅專就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屬作領導小組告知給您,各地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應相關廳、局、處等單位便知。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商務部 文化部 衛生計生委;
人民銀行 國資委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 工商總局 質檢總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食品葯品監管總局;
林業局 知識產權局 國管局;
法制辦 新聞辦 網信辦;
國家郵政局 高法院 高檢院;
中央宣傳部 中央綜治辦 發展和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司法部;
財政部 環境保護部 農業部。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統一組織領導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研究擬訂有關政策措施;督促檢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工作落實情況;督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重大案件;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閱讀全文

與省打擊侵權假冒工作考核開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