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減少及避免醫療糾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版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權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B. 預防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內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容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C. 醫療糾紛的防範措施
醫療糾紛防範有以下措施:1、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相關規范、常規;2、醫療機構應當完善醫療風險的識別、評估和防控措施,制定並實施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依據】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九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嚴格遵守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相關規范、常規,恪守職業道德。醫療機構應當對其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相關規范、常規的培訓,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第十條醫療機構應當制定並實施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設置醫療服務質量監控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加強對診斷、治療、護理、葯事、檢查等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完善醫療風險的識別、評估和防控措施,定期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隱患。
D. 針對日益突出的醫患矛盾,你有何防範措施
我們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就必須研究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堅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衛生事業發展道路,堅持衛生事業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發揮政府保障群眾基本醫療的主導作用、改革醫療服務體制、轉換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加強政府對醫療服務行業監管、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等。
3。2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障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醫護人員是關鍵,醫護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和職業道德,這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因為求醫的過程比較艱難,這期間,患者會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懷。
再有,要學會和患者溝通。醫患之間發生誤解與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一些醫護人員缺乏溝通技巧導致的。第四,注意醫務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醫院的環境,醫務人員的儀表形象,能給患者產生第一印象,優美的環境給患者增加舒適感。
醫務人員對患者合適的稱呼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端。患者對熱情、開放、真誠、幽默、可信、忠誠、責任心強的醫務人員充滿尊敬和信任。而往往討厭虛偽、不尊重人、自私、嫉妒、固執、驕傲、冷酷的醫務人員。堅持社會效益准則,打造誠信醫院。
各級醫療機構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准則,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收費,嚴禁各種「開單費」;努力降低患者的醫葯費用,建立醫療費用陽光制度,認真做好收費咨詢工作,讓患者和家屬隨時查詢花費情況,讓患者放心;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診過程中掛號時間長、交費時間長、取葯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現象;嚴格執行葯品集中招標制度,杜絕葯商在醫院帶錢促銷葯品的現象;實行醫患協議制度,嚴禁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和接受「吃請」;聘請社會監督員,監督醫院的醫德醫風。
3。3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醫患關系和諧與否,涉及醫患雙方,單靠醫護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患者能夠全面正確地理解醫生這一職業。一些患者以為進了醫院就等於進了保險箱,認為既然醫院是治病的,那麼治不好病,當然就是醫院和醫生的錯。
其實,醫生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病都能治的,對一些疑難雜症,在某種情況下,醫生也是有心無力。因此,有些時候,醫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不少患者看待醫院、醫生,常常是只看重結果不看過程,尤其是缺乏承擔風險的意識,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甚至超出了當前的醫療技術水平,不少醫療糾紛就是因此而起的。
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之後,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與醫生的醫術和責任心無關。患者對此缺乏認識,就會和醫生產生矛盾。只有社會對醫護職業的艱辛、繁重和高風險性給予充分理解,只有醫患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依存,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的醫患關系。
E.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抄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F. 醫療糾紛的防範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回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答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醫務人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起碼標准,所以醫院應該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活動,文明就醫。2、醫療機構應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要提高醫療質量、對醫療安全有保障、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就要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對影響醫療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嚴格依據客觀情況如實記載患者的實際情況,補正病歷時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標注,保存病歷時安全妥當,對待病歷嚴格負責。
G. 遇到醫療糾紛,如何採取應對措施
第一, 協商解決
在發生醫療糾紛後,患者首先要採取的就是這個維權手段,因為這個方式程序簡單,處理起來速度快,而且一旦達成協議,醫療機構的賠償也會非常迅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
第二, 行政調解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後,除責令醫療機構及時採取必要的醫療救治措施,防止損害後果擴大外,應當組織調查,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對不能判定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第三十七條規定: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第三十八條規定:「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所在地是直轄市的,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醫療機構的報告或者當事人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移送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
(一)患者死亡;
(二)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雙方協商達不成一致意見,而進行司法訴訟,一是時間太長,二是訴訟成本要高一些,而行政調解,一來可以在雙方認可的基礎上達成一致意見,二來可以節省時間和訴訟成本,所以有的時候,發生醫療糾紛,選擇行政調解要好一些。
第三, 司法訴訟
司法訴訟是當人們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時候,能夠採取的最後的維權手段,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這里明確規定了,當人們的身體受到侵害的時候,當事人有提起訴訟,要求國家法律保護的權利。但是,醫療糾紛在進行訴訟的時候,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里涉及到一個舉證責任倒置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患者一方認為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給自己或者死亡親屬的人身造成了損害,那麼,患者一方只需要提供在醫院就診的證明及身體受到損害的證明即可,需要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跟患者的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如果證明不了,則醫療機構就要承擔敗訴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