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加強駐村工作隊的管理
一、搞好後勤保障,解決駐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做好後勤保障是抓好駐村工作的基礎。仁和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解決市直單位、區直單位駐村幹部到仁和鄉的住宿問題,要求各村辦好食堂,解決駐村幹部的吃飯問題,同時為各村安裝電視、寬頻,讓駐村幹部能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同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期不定期到村了解駐村幹部工作生活情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提供充分的後勤保障,讓駐村幹部到仁和鄉吃住安心,工作舒心。
二、搭建工作平台,激發駐村幹部的工作熱情
英雄需有用武之地,搭建工作平台是推動駐村工作的有效方式。有些駐村幹部之前沒有農村工作經驗,對農村情況不了解,一時間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針對這一情況,仁和鄉為駐村幹部列出工作清單,請駐村幹部參與到所駐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來,讓駐村幹部工作有方向,幹事有平台。比如,2014年朝陽村修建通村水泥路,請駐村幹部幫助監督水泥路的實施和協調矛盾糾紛;2015年請市農委駐村同志幫助指導所駐村發展農業板塊經濟工作。
三、加強溝通協調,爭取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
充分凝聚各種力量,爭取支持幫扶是推動駐村工作的關鍵。仁和鄉除了加強和駐村幹部的聯系,還積極主動向幫扶單位報告工作,爭取幫扶單位的支持和幫助。一是跑上去,主動到駐村幹部原單位匯報工作,讓幫扶單位領導了解駐村幹部的工作,重視和支持駐村工作,在工作思路上予以指導,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傾斜。多次到幫扶單位匯報工作,還請黨工委主要領導率領工作組對接工作,得到了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二是請下來,通過採取當面請、書面請、電話請等方式,邀請幫扶單位領導到仁和指導工作,為我鄉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通過積極爭取,兩年來市農委、市民宗委等幫扶單位傾斜到我鄉的項目資金達1000多萬元,有力地推動了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強化制度建設,實現駐村幹部的科學管理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科學管人管事是確保駐村效果的保障。仁和鄉建立《駐村幹部管理制度》,實行「月清單、月調度」工作制度,將駐村幹部與鄉村幹部的管理結合起來,嚴格要求、從嚴管理。同時,針對駐村工作的實際,鼓勵和支持駐村幹部回原單位報告工作。建立「公開曬績」工作制度,讓駐村幹部的工作接受幹部群眾的監督,督促駐村幹部認真履職。制定《駐村幹部考核方案》,對駐村幹部的工作進行考核管理,有力推動了駐村工作的開展。
Ⅱ 政府對駐村工作隊家庭有哪些關照山西省駐村隊員家庭出現重大變故,遇到實際困難,組織上可以提供幫助么
摘要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完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做好駐村幹部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 日前,記者自市扶貧辦獲悉,全省《關於進一步做好駐村幫扶幹部有關保障的通知》出台,從工作和生活上傾情關心關懷駐村幹部,激勵他們在崗位上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Ⅲ 駐村幹部的七項工作是什麼
不只七項工作,具體如下。
Ⅳ 2021年還需要駐村嗎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全國貧困村基本脫貧摘帽,但鄉村振興戰略還在起步階段,政府、企事業單位向農村派駐幹部還會繼續。
對題主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一是現在駐村的幫扶工作隊員會撤離,但政府、企事業單位向鄉村派駐幫扶幹部的政策會延續,會換一批人去駐村。
二是新派駐的幹部,可能會換一個稱呼,比如叫「鄉村振興」隊員。
下面具體分析。
脫貧攻堅標語
一、現在駐村的幫扶工作隊員會撤離、會換一批人去駐村的原因分析:
1、現在全國有近八十萬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他們從2018年三月開始駐村,到2020年三月,兩年的駐村時間已滿。按正常輪換派駐要求,他們應該在2020年3月份回到原單位上班。由於疫情影響,經黨中央、國務院研究決定,他們的駐村時間被延長一年。
在廣西,2020年2月份,就已確定了新一批駐村幹部名單,上級決定原來的駐村幹部延長一年後,新一批駐村幹部才沒有去交接。
2、長期以來,政府有派幹部「支援」農村的傳統。我所經歷過的「向農村選派幹部」就有:80年代末到90年代,派幹部到農村「蹲點」、二十一世紀開始,向鄉村小學派幹部「支教」,2015年開始,向貧困村派幹部「扶貧」。
向農村派「科技特派員」制度也實行了20多年,有的省向農村派「六大員」制度(村情民意調研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群眾信訪調解員、富民強村服務員、民主制度監督員、組織建設督導員)也執行了很多年。
向農村「派幹部」,是政府對農村在智力、人力、物力、財力、政策宣傳等多方面支持的有效方式,不會因脫貧攻堅收官而結束這一做法。
支教老師帶鄉村學生參觀城市設施
3、脫貧攻堅收官,但脫貧的成果需要進一步鞏固,貧困戶還存在返貧可能,鄉村振興才剛剛起步,農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扶持。
因此,脫貧攻堅收官之後,向鄉村派駐幹部的趨勢不會變,但派駐的政策、名稱、任務可能會有所調整。
脫貧攻堅後的鄉村新貌
二、新一輪駐村幹部還可以為農民幹些什麼?
前面說過,駐村幹部會輪換,2021年的駐村幹部會是「新幹部」,而不是「留下來」的駐村幹部。
根據發展趨勢和政治走向,新一輪駐村幹部個工作既會有新的側重點,也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延續性。他們可能做的工作主要會是以下方面:
1、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貧困戶、貧困村從脫貧摘帽向小康生活邁進。
2020年,脫貧工作基本完成,但是脫貧的「成色」是否足?是否有返貧現象?一些「邊緣戶」、「觀察戶」需要繼續扶持、幫助,一些扶貧政策、措施需要跟蹤、跟進。
脫貧攻堅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不會一到時間節點就馬上停止、退出,會有一個鞏固期。因此,新一輪駐村幹部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推動扶貧政策落實,讓貧困戶、貧困村成為小康戶、小康村。
2、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發展。
根據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鄉村振興分「三步走」: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要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新一輪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依然艱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國家層面,會有很多重大駐村、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在鄉村層面需要有很多細化、實化工作措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因此,新一輪駐村幹部的工作重心就是對接鄉村振興,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戰略目標。
新農村
Ⅳ 陳俊宇交心談心記錄
「村裡來了小幹部,走家串戶不拾閑;大事小情全過問,真心實意解民憂!」這是流傳在沙包鄉天星村的一句順口溜。在天星村,只要一提起駐村幹部「小陳」,群眾無不豎起大拇指,誇他是百姓的「貼心人」。
駐村第一站戛泥壩
陳俊宇,23歲,2012年7月畢業於西安科技大學建築工程管理專業,同年12月考入縣農牧局。2013年3月,被單位派往樂治鎮戛泥壩駐村。
駐村一年裡,「小陳」為村裡協調修建通組公路、引進蔬菜、葡萄種植項目,協調化肥、種子、薄膜、農葯,帶領村民修建蓄水池,解決農業用水。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陳俊宇被評為2013年度省級優秀駐村幹部。
2014年4月,陳俊宇被派往沙包鄉天星村。臨別,鄉親們都依依不捨,在大家眼裡,這個「90」後小幹部是一個能真正把百姓「裝」進心裡好乾部。
給天星村的首份「禮」
到天星村報道的當天晚上,陳俊宇連夜製作了《駐村幹部便民連心卡》,上面印著駐村工作組幹部成員的聯系電話。
接下來的半個月,陳俊宇帶著卡片,和同事走村串戶,摸底排查。
了解到村裡一些群眾到縣城購買肥料不方便,陳俊宇經多方協調,最後將該村列入測土配方項目示範村,由縣農牧局出資3.5萬元,運來了7噸復合混肥,向精準扶貧戶、貧困黨員、低保戶、種植大戶、二女結扎戶等困難群眾發放。
為詳細掌握天星村實際情況,陳俊宇深入基層,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察看公路、溝渠、小康房等建設情況,詳細了解村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駐天星村以來,陳俊宇撰寫民情日記260篇、交心談心記錄32篇、工作台賬45篇,梳理群眾意見60條、走訪村800人次、發放便民連心卡800張……
群眾冷暖掛心間
一段時間的走訪後,陳俊宇發現,天星村經濟收入單一,村民除編竹笆以外,靠的就是傳統的糧食種植,而該村十分適合發展多元化種植及養殖業,許多村民也反映想發展卻苦於沒有技術。
於是,陳俊宇一邊組織村民代表赴樂治鎮戛泥壩村、勺窩鄉五一村參觀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到中嶺鎮小屯村參觀新農村建設,一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目前,已有四批外商到天星村考察,除計劃發展大棚蔬菜項目外,有的打算種植經果林,搞生態觀光旅遊,還有的准備利用當地的沙土種植兩季馬鈴薯。
村裡輕微的打架斗毆、生意詐騙矛盾、鄰里糾紛等小事情幾乎天天都有,很多當事人進了村委調解工作室,來的時候都臉紅筋脹,走的時候卻都是心平氣和。
在陳俊宇開設的駐村幹部接待日里,他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和相關咨詢;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親情視頻日里,陳俊宇讓留守老人和孩子有了一個與外出打工家人面對面聊天的機會。
駐天星村以來,陳俊宇共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20次,黨員培訓會6次,群眾路線集中學習4次。為村委會協調資金1萬元購買辦公桌椅4套、文件櫃1個、電腦1台。
幫助群眾災後重建、為弱勢群體送醫送葯、幫村民協調解決用水難題……一件件、一樁樁事都被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難怪問到村民對「小陳」的評價時,除了「好」還是「好」。
Ⅵ 開黨代會駐村幹部發言稿
我出生於農村,在農村長大,嘗進了農村生活的艱辛,也是農村這片沃土培育了我。工作十餘年,總想有機會回到農村去,到基層去,為村民做點什麼。去年二月,得到單位領導徵求駐村自願者的消息,我絲毫沒有猶豫,選擇了駐村工作。
駐村的第一件事,我們便是走村竄戶,摸實情,聽取群眾意見,經過多次走訪,我們駐村工作組得知松河鄉煤礦資源豐富,松林村經濟主要以煤炭產業為支柱,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半畝,村民產業方式單一。煤礦開采造成環境破壞,主產煤區山體滑坡,水資源枯竭,森林植被也受到破壞,同時,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異很大,導致了村民之間矛盾突出。知道了這些,我們駐村工作組人員急了,俗話說:「靠山吃山」。可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啊!座吃山空了怎麼辦,松林村的子子孫孫怎麼辦?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我們駐村工作組與村支兩委形成一致共識,把產業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駐村工作的主要任務。
為了達到駐村的目的,首先是挨家挨戶宣傳黨的惠農政策,吃螃蟹終需第一人,經過宣傳動員,農村知識青年李小超開始在村裡種植無公害蔬菜,張國林養起了竹鼠,一些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少數村民開辦了木材、石材加工廠。松林村單一的產業實現了向多元的方式轉變。為了恢復松林村天藍山綠水清的生態環境,我們發動村民對荒山進行植樹。今年上半年又組織村民種植核桃1000畝。到目前,松河鄉大部分村民都能吃上放心的綠色蔬菜。張國林養殖的竹鼠已超過1000多隻,解決了近10人的就業,村民李小超也由生意人、汽車運輸司機轉為蔬菜專職種植人員。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有新的發展路子,我們駐村工作組組織村民代表、黨員幹部進行學習培訓,加強宣傳,發放救助,慰問貧困老人,與村支兩委人員一道積極化解村民矛盾,協助政府及村委加強「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這些是我們駐村工作組人員在駐村工作中做的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從一件件小事中我們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同松林村老百姓一道,共同把松林村建設成鄉風文明、生產發展、村容整潔、天藍水清,人民生活寬裕的小康村,實現同步小康的美好願景。
Ⅶ 如何處理好駐村幹部,村幹部的關系
駐村幹部要扮演好 「角色」,擺正好位置,既要把自己作為一名村幹部,參與村黨支部的活動和組織生活,又要把自己作為一名指導員,指導村幹部開展工作,指導群眾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首先,要團結好村兩委班子。沒有村班子的團結,村裡群眾的團結就沒有主心骨,因此,駐村幹部作為村班子的成員之一,要珍惜和維護好村班子成員的團結,善於同班子成員團結協作;其次,要注重工作方法方式。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參與而不包辦,幫忙而不添亂」。實現在工作推動上,由行政啟動向民主推動方面轉變;在事務處理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在行政方式上,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真正發揮好年輕「村官」在農村基層的潛能作用;再次,要善於協調好關系。駐村工作組中,各成員來自不同的單位或不同的崗位,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在一起,這就要團結一致。因此,在駐村工作中要善於做好協調工作,發生矛盾時,要心平氣和,在相互諒解、相互尊重中解決矛盾。
Ⅷ 龍場鎮的十件實事
按照省、市及修文縣委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的相關要求,2013年1月底,市委政策研究室掛幫隊員歐德冰作為市級下派的駐村工作組隊員,與龍場鎮政府的馮永芳、張勝遠三人組成楊寨村駐村工作組,由他擔任組長,進駐楊寨村,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楊寨村是龍場鎮10個貧困村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後進村。共有4個村民組,250餘戶,人口1026人,漢、苗兩種民族群眾雜居在一起,村域內有一鋁礦企業,村情相對復雜,礦眾矛盾比較嚴重。共有耕地面積1311餘畝,其中田246畝,土1065畝,全村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相對滯後,群眾收入渠道單一,2011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僅1300元左右。
駐村工作組到位後,和村支兩委人員一道,深入楊寨村家家戶戶,通過與及村民交談,了解到楊寨村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一是楊寨村農業基礎設施落後,機耕道、小水池等農業配套項目建設欠缺,村民想大膽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但又怕配套設施跟不上,蔬菜和水果種出來了,怕沒有水澆,沒有路運,沒有人買。二是村裡以前建設的人畜飲水工程設施已非常破舊,高位蓄水池不夠,1組、3組村民飲水存在困難。三是村委的辦公樓相對狹小,設施破舊,村支兩委辦公很受影響。四是村裡有幾戶人家生活極度困難,家裡人生病和小孩讀書沒有辦法解決。
針對這些問題和困難,駐村工作組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協調市民政局相關項目資金10萬元,幫助楊寨村將原廢舊的村小學教學樓翻修,用作新的村委辦公樓。目前,項目已全面完工,新的村委辦公樓已投入正常使用。
二是協調市移民局相關項目資金10萬元,幫助楊寨村修建兩個高位水池,解決1、3組村民飲水困難問題。目前,項目已建設完工,全村村民全部用上了清潔干凈的自來水。
三是調市移民局項目資金46萬元,幫助楊寨村修建硬化路1.9公里。目前,項目已全面完工,改變了村民出行和交通條件。
四是發動市委政策研究室全體幹部職工捐款捐物,幫助楊寨村特別困難的農戶早日脫貧。共捐錢6000元,衣服38件,向李長紅、張志芳、楊德祥、曾志友、周光華、尹家芳等6戶困難戶贈送蛋雞300羽,優質豬仔6頭,飼料20包。
五是積極鼓勵村民大力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領駐村工作組發動、組織大家到修文縣產業結構做得較好的其他鄉鎮獼猴桃基地進行考察學習,村民回來後,種植獼猴桃的熱情空前高漲,自發種植獼猴桃1000多畝,群眾自費3萬余元,自己出力,把機耕道的毛路挖上了山。
六是在2013年春節期間,為了讓群眾能夠過上一個祥和穩定的春節,駐村工作組堅守在村裡,先後多次主持召開村支兩委擴大會議及村民座談會,協調解決三組、四組飲水糾紛及一組、二組礦山管理補償費分配糾紛事宜。通過座談會,及時地化解了村民矛盾。
七是駐村工作組把縣民政部門下發的扶貧大米25袋750斤,親自送到楊寨村困難戶手中,讓困難群眾過上一個快樂的春節。
八是協調市委政策研究室,積極開展慰問活動,共慰問楊寨村困難戶6戶,每戶送慰問金500元,食用油1桶,大米一袋,合計4000餘元。
九是駐村工作組在村裡的一次走訪中,發現村裡的貧困戶李長紅家存在諸多困難,年過半百的老李是一個殘疾人,妻子和大兒子都是智障人員,有一個16歲的小女兒在讀高一,全家人就靠17歲的二兒子在外面給別人洗車,靠每個月800多元的收入維持整個家庭的開支。歐德冰在知道這一情況後,當場從自己身上拿出200元錢,遞給老李,告訴他先用於女兒暫時的生活費用,以後的費用,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回來後,他主動找自己的私人關系,聯繫上海某社會愛心人士,支助老李女兒上學期間所有學費和生活費用,每月400元。支助人承諾,可一直支助到大學畢業。當他把這一消息告訴老李時,老李激動地拉著他的手說:「歐書記,我真不知道說怎樣的話才能感謝你」。
十是為了支持村裡的獼猴桃基地及蔬菜基地建設,工作組積極協調市農委、市水利局、市民政局相關機耕道、提灌設施及村垃圾池建設項目,幫助楊寨村修建相關基地設施。目前,三個項目的對接協調工作進展順利。
Ⅸ 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對貧困家庭的幫助有哪些
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對貧困家庭的幫助有很多,有的解決貧困家庭的生活困難。有的幫助貧困家庭進行種植養殖等一系列的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