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民事糾紛的論文

民事糾紛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0 10:29:06

『壹』 急,房地產糾紛處理中的正當程序,這篇論文開題報告怎樣寫

處理房地產糾紛中行政與民事交叉問題的正當程序

一、房地產糾紛中與行政行為有關的民事訴訟

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在對證據進行舉證、質證和認證的基礎上,對案件事實進行判斷並對民事主體爭議的民事權益作出裁判的司法行為。行政審判是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在對證據進行舉證、質證和認證的基礎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判斷並作出裁判的司法行為。房地產糾紛中既有民事行為又有行政行為,而且這兩類行為相互關聯、互為因果,有效的民事行為具有約束力;合法的行政行為具有公信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合法的行政行為應當建立在有效的民事行為的基礎上。民事行為受私法調整,行政行為受公法調整,根據法的統一性原理,房地產權利關聯的民事行為與行政行為的目的與指向應當是一致的,產生糾紛後兩類審判的結果也應當是一致的。完整的房地產權利屬於對世權,應當進行公示,公示即具有排他性。因此法律規定房地產登記機關對房地產所有權、居住權、他項權登記進行公示,這種公示行為系行政確認行為,體現了濃重的行政干預色彩。房地產權屬登記是房地產管理機關應申請人的申請作出的行為,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主要是有效的民事行為的相關材料。因此,房地產權屬登記行為屬於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成為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同時它的關聯行為大多屬於民事行為,而民事行為必然存在一些糾紛,這些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受案范圍是毋庸置疑的。顯然,由於民事行為與行政行為關聯性的客觀存在,導致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也必然存在交叉,即民事審判會涉及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審判必將涉及民事行為。房地產糾紛中與行政行為有關的民事訴訟主要存在以下形式:

第一,房地產買賣合同糾紛訴訟。房地產買賣合同糾紛是因為房地產買賣合同簽定後在履行中產生糾紛,主要包括:一房多賣、房屋的面積分歧、房屋的性質分歧等。例如某開發公司與張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將一套房屋以50萬元的市場價格賣給張某,而後該開發公司為了融資,又將該房屋以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40萬元賣給李某,且李某明知房屋已經出售便迅速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證。張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開發公司交付房屋,被告開發公司以房屋已經出售並辦理所有權證為由,抗辯無法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此時,法院應當行使闡明權,告知原告作為利害關系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法院判決撤銷登記機關給李某頒發的房屋所有權證。本案中李某屬於惡意取得,其民事行為損害了善意第三人張某,屬於無效民事行為,房屋登記機關頒發房屋所有權證屬於違法行政行為,應當予以撤銷。

第二,繼承糾紛訴訟。被繼承人依法擁有的房地產在繼承中常常發生糾紛。這種糾紛有些發生在權屬轉移登記之前,也有的發生在轉移登記之後。如果糾紛發生在轉移登記之前,那麼就屬於單一的民事訴訟;如果發生在轉移登記之後,就存在兩類訴訟的交叉。

第三,抵押合同糾紛訴訟。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房地產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抵押房地產的佔有,將該房地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房地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實踐中,一旦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第三人作為抵押人主張抵押無效,於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中抵押
權人便提供具有公信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他項權證。這樣,民事審判必然面對行政行為。

第四,侵權訴訟。實踐中,原告起訴被告侵害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案件理所當然屬於民事案件,但是,在審理土地侵權民事糾紛中會遇到《宅基地批准通知書》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具體行政行為,在審理房屋侵權民事糾紛中會遇到房屋所有權證等具體行政行為。

第五,離婚財產分割糾紛訴訟。隨著新婚姻法的出台,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和規定。而和我國房地產事業的發展相比,不動產的立法相對落後。由於多種原因,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權利意識淡薄,配偶之間對房屋大都以一方的名義進行權屬登記,在和諧的家庭中當然不存在任何問題。然而,在夫妻感情出現危機時,夫妻中署名的一方便持證處分該房產,並辦理轉移登記。在離婚訴訟中就難免涉及財產分割爭議,如何確認權屬登記這一具體行政行為就成為民事訴訟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第六,析產訴訟。房地產權共有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在共有中,以共有人的名義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申請登記並領取《房屋共有權證書》。但在民事訴訟中,常會遇到出資事實的判斷和權屬登記行為的認定問題。

第七,贈與糾紛訴訟。合同法規定贈與合同除公益捐贈外屬於實踐性合同,即以實際交付為生效要件,不動產以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為生效要件。然而,隨著二手房交易稅賦的加重,一些人為了規避稅收,便採取虛假贈與的手段,在民事訴訟中必將會遇到究竟是買賣還是贈與的判斷以及權屬登記行為效力的認定問題。

第八,互換糾紛訴訟。不同的房地產所有權人基於對房地產面積、位置、樓層、朝向、用途的不同考慮,常常進行差價或無差價交換。這種交換也是通過合同約定,然後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申請轉移登記。之後,可能因為差價、房屋質量、共有人異議等問題產生合同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訴訟中必將涉及權屬登記行為效力的認定問題。

二、房地產糾紛中與民事行為有關的行政訴訟

第一,訴房地產登記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登記機關應當對權利人(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凡權屬清楚、產權來源資料齊全的,初始登記、轉移登記、變更登記、他項權利登記應當在受理登記後的30日內核准登記,並頒發房屋權屬證書;注銷登記應當在受理登記後的15天內核准注銷,並注銷房屋權屬證書。」顯然,進行房屋權屬登記是房地產登記機關的法定職責。為了依法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範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國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人民法院在行政審判時應當對原告申請時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這些申請材料包括相關的民事行為,所以,該類行政訴訟就需要對相關的民事行為進行審查。

第二,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初始登記行為。房屋初始登記是指對於國有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和集體土地通過徵用轉化為國有土地後,對土地上的房屋權利進行登記。對房屋權屬的初始登記是房屋登記機關的法定職責。房屋初始登記也是對與之相關的前置行為合法性的認可,對於房地產開發公司而言,進行初始登記是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的前提條件。因為進行初始登記造成當事人損失的,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此時,便涉及兩類訴訟的交叉。

第三,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轉移登記行為。房屋轉移登記是指在總登記以後,所有權發生繼承、買賣、贈與、交換、分割、轉讓等法律行為之後,房地產登記機關依照申請人的申請作出的登記行為。轉移登記一般是基於前述的民事行為,當事人如果因為民事行為產生糾紛而訴諸法院,可能是民事訴訟,也可能是行政行為。此時,民事訴訟如何對待轉移登記行為是本文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四,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變更登記行為。房屋變更登記是指在總登記以後,因房屋發生擴建、翻建、添建、改建、部分拆除、院落用地使用范圍的增減、房屋的性質、房屋的面積以及家庭成員內部人員的變化,房地產登記機關依申請對上述項目的變動予以登記的行為。例如,某被拆遷房屋在補償沒有解決之前為拆遷人違法拆除,該房屋的所有權證中記載的房屋性質為住宅,被拆遷人申請登記機關將其房屋的性質變更為經營性用房。登記機關經審查認為該房屋屬於經營性房屋,於是便進行了變更登記。之後,拆遷人作為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變更登記行為。此時,被拆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如何處理好兩類訴訟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他項權登記行為。房屋他項權登記行政行為是指房地產登記機關對於設定房屋抵押權等他項權利,應申請人的申請作出的行為。抵押權的取得是在抵押合同有效的基礎上進行他項權登記,因此,房地產他項權登記是取得抵押權的條件。實踐中抵押權人以主張抵押合同有效提起民事訴訟,而抵押人常常以抵押合同無效進行抗辯,於是就出現了抵押權人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抵押合同有效,而抵押人提起行政訴訟主張撤銷他項權登記。兩類訴訟同時存在,處理好合同與登記的關系尤為重要。

第六,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注銷行為。注銷行為是指房地產登記機關依法辦理權屬登記之後,經當事人申請或者依職權對已經進行的權屬登記行為進行否定的行為。例如甲公司用其自有的房屋設定抵押,向某建設銀行貸款5000萬元,房地產登記機關依法為其辦理抵押登記並頒發了他項權利證書。一個月後,甲公司偽造債務已經履行的證據並謊稱他項權利證書丟失,向房地產登記機關申請注銷他項權利證書,房地產登記機關經審查便注銷了他項權利證書。10天後甲公司又以該房產設定抵押,向某工商銀行貸款5000萬元,該工商銀行向房地產登記機關查詢並了解該抵押物沒有權利負擔,經申請房地產登記機關進行了他項權登記並頒發了他項權利證書。該工商銀行於是便向甲公司發放了貸款。一個月後,建設銀行知道了上述事實後便向登記機關交涉,房地產登記機關於是撤銷了注銷行為。

第七,訴房地產登記機關的撤銷注銷行為。房地產登記機關依職權或根據申請對違法的權屬登記行為予以撤銷,使其不發生法律效力,恢復到違法權屬登記行為作出之前的狀態。行政行為一經撤銷,原則上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自始喪失效力,但如果自始喪失效力對於公共利益、整體利益和善意第三人利益不利時,也可以確定自撤銷之日起失去效力。如果因該行政行為使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等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國家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上述案例中,建設銀行申請房地產登記機關撤銷了注銷行為後,工商銀行認為自己的抵押權受到損害對撤銷注銷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三、我國法院處理此類糾紛程序的多樣性

涉及房地產糾紛的訴訟方式可能是行政訴訟也可能是民事訴訟,由於法律規定的兩類訴訟的分工並非十分明確,作為法官也並非能夠准確確定,因此,原告在進行判斷時難免存在偏差。解決這種偏差,可以通過人民法院闡明權的行使,告知原告進行正當程序的救濟,無論如何人民法院應當尊重原告的訴訟選擇權,不能違背原告訴訟自主的意願。無論原告選擇民事訴訟還是選擇行政訴訟,只要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人民法院都必須受理。

對法院受理這種房地產行政、民事糾紛爭議重合案件後,適用哪種程序以及兩種程序的先後,我國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審判實踐中各自為政,理論界也是見仁見智。其一,認為權屬登記行為是相關民事行為的一部分,於是將糾紛作為民事案件審理,並以相關的行政行為的公定力為基礎認定權屬登記行政行為合法,作出民事判決;其二,認為權屬登記行為是相關民事行為的一部分,於是將糾紛作為民事案件審理,並以司法權優於行政權原理直接將相關的行政行為作為優勢證據進行審查,甚至直接認定權屬登記行政行為無效,作出民事判決;其三,採取先行政後民事的程序,如果原告先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應當先中止民事訴訟,等行政判決生效後,再恢復民事訴訟;其四,採取行政附帶民事,在行政判決時一並對民事爭議作出判決;其五,原告分別提起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法院分別作出行政判決和民事判決。

筆者認為第一種做法是程序的「大民事」,對權屬登記行為不予審查而直接套用,並在民事判決中予以確認,使得按照正當程序即行政訴訟審理可能會出現司法不統一,或者出現難以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局面。

第二種做法是程序和實體的「大民事」思想在作怪。完全通過民事審判解決房地產糾紛的局限性表現在房地產所有權通過登記進行公示,通過公示使該所有權具有對抗力,即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能力。這種登記是行政機關在對相關民事行為進行有效性確認的基礎上的行政確認行為,該確認行為具有公定力。這樣必然存在兩類行為,也會因此產生兩類訴訟,傳統的處理方式普遍採取民事訴訟解決爭議。然而,民事審判解決房地產糾紛具有局限性,表現在:(1)將權屬登記的行政行為作為證據進行審查,與將該具體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按照正當程序進行合法性審查存在沖突,有時甚至出現同一法院作出的民事判決與行政判決相矛盾,造成司法混亂,導致司法公信力下降。直接審查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正當程序原則。(2)不能將行政機關作為第三人納入訴訟,在房地產權屬登記損害賠償訴訟中一般為多因一果,房地產登記機關違法登記也是造成損害的原因之一,特別是在「責任政府」理念的傳統下,相對人對行政機關的信賴是執政者最為寶貴的資源,理所當然,登記機關應當為其違法行為「埋單」,但民事訴訟無此功能。(3)不能判決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前述第三種做法具有合理性,筆者支持該種觀點,因為它可以保證司法統一原則、正當程序原則、責權一致和司法權優先原則得到全面貫徹。該做法即使法律不作任何修改,在法律邏輯上也沒有任何障礙,因為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具體行政行為證據是否確鑿是合法性審查的重要內容,對具體行政行為證據是否確鑿的審查必然包括對相關民事行為的審查。在行政訴訟法頒布之前,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行政訴訟法頒布之後,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才是正當程序。

第四種做法在立法的層面上應當屬於上策,它符合正當程序原則、司法統一原則和公正效率原則,也可以解決民事案件辦不完、行政案件不夠辦的問題,有利於有限司法資源在法院內部的有效配置,是立法的發展方向。就現行法律、司法解釋來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即行政附帶民事判決。目前,對於涉及權屬登記的行政案件進行行政附帶民事審理沒有法律依據。

第五種做法容易出現相互矛盾的司法判決,無論在目前的司法中還是在將來的立法中都是不可取的。

『貳』 我要寫一篇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論文,內容不限,請問應從

什麼是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是國家規定的關於辦理民事案件(包括經濟糾紛案件)程序的法律。為了使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案件得到正確處理,不僅要有各種民事法律、經濟法律等實體法,而且要有一個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制裁民事違法行為的法律。這個法律,便是民事訴訟法。

它是人民法院審判民事、經濟案件和訴訟參與人進行民事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我國目前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4月9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並開始施行的。

這部民事訴訟法分4編、29章、270條。廣義的民事訴訟法,除此之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法律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批復、指示、通知等文件。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是司法程序法,它們有些原則是共同的。

比如:審判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公開審判;對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實行合議制;辯論原則;迴避原則;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各自的訴訟權利等。此外,民事訴訟法還有一些特有原則。

比如: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可以調解;當事人自由處分與國家干預相結合;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監督;社會支持起訴等。

什麼是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規定的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訴訟,就是俗稱的打官司。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揭露犯罪事實,查獲並懲罰犯罪分子的活動。

目前,我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它共分4編164條,具體規定了刑事訴訟的指導思想、任務、基本原則與制度,系統地規定了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程序。它是公、檢、法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必須遵守的「操作規程」。

刑法規定了什麼是犯罪以及怎樣進行處罰,它是實體法。對於實體法來說,訴訟法又叫程序法。刑事訴訟法的任務,就是從司法程序方面,保證刑法的正確執行。

刑法,是刑事訴訟法存在的前提;刑事訴訟法,是刑法得以正確實施的保證。

兩者互相依存,是缺一不可的「姊妹法」。

『叄』 速求《民事訴訟法》關於「代表人訴訟」的2000字論文。

轉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所折射的法律問題 (2008-11-03 08:03:53)
標簽:法律 三鹿 三聚氰胺 奶粉 鄧婕 中國 雜談 分類:雜談

民商事法律網
程愛軍

時至今日,以某品牌奶粉導致多名嬰幼兒腎結石為開端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經是鬧得沸沸揚揚。事件最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始於《蘭州晨報》9月9日的報道《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隨著各類媒體的爭相轉載和報道,要求公開「某品牌」真實身份的呼聲越來越高。9月11日,《東方早報》刊發報道《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緊接著的9月12日,又頭版刊發了《三鹿奶粉被污染》的報道,解開了三聚氰胺奶粉生產廠商遮遮掩掩的面紗。9月16日,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又投下了一磅重彈,共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嬰幼兒奶粉被抽檢出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將整個事件推向了又一個高潮。一時間,民眾對不法廠商的憤怒、對民族品牌的惋惜、對事件迅速進展的欣喜,各種復雜的感情通過各種渠道宣洩出來。從法學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一、集體訴訟還是集團訴訟:受害家庭如何索賠

這是眾多問題嬰幼兒奶粉消費者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一個爭議頗多的問題。生產廠商必須要對受害者做出賠償是沒有疑問的,問題是是否每個消費者都需要單獨的為此而提起訴訟。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5條第規定:「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時期內向人民法院登記。」這就是所謂的「集團訴訟」,指一個或數個代表人,為了集團成員全體的共同的利益,代表全體集團成員提起的訴訟。法院對集團所作的判決,不僅對直接參加訴訟的集團具有約束力,而且對那些沒有參加訴訟的主體,甚至對那些沒有預料到的相關主體,也具有約束力。按照這種訴訟制度,一旦有人起訴,只要問題奶粉的消費者在規定的日期向人民法院登記了,法院做出的判決對集團內所有人都有效。然而,中國之大,要所有的受害者做到及時的登記可謂比登天還難。何況,據說這次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受害者多是農村的消費者,他們的信息獲取渠道本來就不通暢,法律知識也相對欠缺,及時全面的登記恐怕就更是難以完成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者認為還是盡快引入集體訴訟更為合理。

所謂集體訴訟(Class action),指個人或代理機構代表所有利益相關者發起的法律訴訟,當得到勝訴的判決結果後,其他沒有直接參與訴訟的個人或機構都可分享判決得到的補償。集體訴訟與集團訴訟一字之差,但是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國的集團訴訟判決對未作登記的權利人沒有直接效力,只有在權利人獨立提起訴訟後,人民法院才可以裁定適用對群體訴訟的判決和裁定;集團訴訟判決是對所有未明示把自己排除於集團之外的成員有效。也就是說,按照集體訴訟制度,只要有一個問題奶粉的受害者通過訴訟得到了賠償,其他所有受害者都能自動的根據這個判決得到相同的賠償。

集體訴訟這種一呼百應的特點非常適用於群體維權,比如產品質量問題、侵害投資者權益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應該以此次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為契機,向公眾普及集體訴訟知識,為日後全面引入集體訴訟制度做准備。

二、有罪還是無辜:明星代言問題奶粉的是非之辯

明星代言問題產品早就不是什麼新聞,明星在其中是否應該承擔責任在學界也早就熱議過了。這次的三聚氰胺奶粉的頭牌——三鹿奶粉也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明星代言人,那就是火辣辣的鳳姐鄧婕。在其代言的廣告中,鄧婕以一個顯然不是她親生的寶寶為背景,手捧三鹿嬰幼兒奶粉,款款向我們走來,「選奶粉,我很挑剔;三鹿慧幼嬰幼兒奶粉;專業生產,品質有保證;名牌產品,讓人放心,還實惠;三鹿慧幼嬰幼兒奶粉,我信賴!」於是乎,眾多消費者在明星號召下選擇了三鹿奶粉,其中就有一位重慶老太。現在老太起訴鄧婕,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不是鄧婕的明星效應,很多人不會去買三鹿奶粉。」那麼,明星代言問題產品到底應不應該負責任呢?如果是,又應該負什麼責任?

我國的法律法規對明星代言廣告沒有明確的規定,明星們一般也不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比如劉嘉玲代言有違禁成分的化妝品SKⅡ,唐國強代言涉嫌虛假宣傳的新興醫院等,都沒有受到任何法律的懲罰。在發達國家同樣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大多對都對明星代言廣告進行了規定。比如在歐美國家, 名人代言被視為「證言廣告」和「明示擔保」,一旦廣告不實,或者構成誤導, 就必須承擔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法國一位電視主持人吉爾貝就曾經因為做虛假廣告而鋃鐺入獄,罪名是誇大產品的功效。所以一般而言,發達國家做廣告的名人必須是產品的直接受益者或使用者,明星在代言廣告之前也是慎之又慎,深恐一不小心身敗名裂甚至遭受牢獄之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代言問題產品的明星應該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而如果造成受害者嚴重傷害甚至死亡後果的,則應考慮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這樣就能有效的規范明星代言廣告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同時,讓拿著高額廣告收入的明星代言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也符合「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

三、譴責還是歸罪:如何應對基本道德的淪喪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一次勾起筆者多次想動筆論及卻不能動筆的問題,那就是面對當前社會頻頻發生的危及社會基本道德體系的事件,我們該如何應對?以前發生的南京彭宇事件,襄樊的假冒貧困生事件,等等。無不讓人們對整個社會基本道德的信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從而危害了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底線。

這次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多方主體同樣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三鹿乳業早在2008年3月中旬就接到消費者投訴說孩子尿液發紅,有結晶現象。三鹿乳業自行請「相關部門」做了檢測,顯示符合國家標准,然後就草草了事。沒有對小孩出現症狀的原因進行徹查,也沒有對產品質量體系進行及時的整頓,甚至沒有向公眾提醒奶粉可能存在的問題。直到問題被媒體點名道姓的指出來,才遲遲的出面說明情況,大規模召回產品。但是,在三鹿遮遮掩掩的達半年之久的時間里,問題三鹿奶粉還在繼續摧殘著無數的嬰幼兒的健康,其中的一名嬰兒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無疑讓公眾對社會道德的信任度又一次遭受重創!要知道,三鹿是中國嬰幼兒乳製品的第一品牌,連續多年產銷量第一;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國家第一批衛生安全食品、綠色食品、中國馳名商標,多項光環在三鹿頭上閃耀,灼灼生輝。

如果說三鹿企業是因為片面追求企業利益而忽視消費者的利益、社會效益和公共影響。那麼作為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國家質檢總局,沒有任何理由對消費者利益有任何的疏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資料顯示國家質檢總局同樣早在2008年6月底已經接到了相關的投訴,卻遲遲沒有採取有效的行動。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也承認:「我們在這次事件發生之前,已在內部檢測出了相關的問題,我們也就檢測結果跟有關部門進行過匯報。」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一些幹部「對群眾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對關系群眾生命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

雖然可以根據相關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法規對相關的責任主體進行懲罰,但是在此之外,他們對社會基本道德的重創卻無法得到彌補。而且,有些事件,比如前文所提及的南京彭宇事件、襄樊假冒貧困生事件,還有武漢曾經發生的被搶劫者被救助以後,自己倉皇逃離,卻丟下見義勇為者在昏暗的過街地道被歹徒拳打腳踢。這些事件無疑都對社會基本道德體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是我們卻僅僅只能進行道德的譴責,不能對不道德者進行任何法律上的懲罰。結果就是世風日下,老太太摔倒沒有敢扶了,無數資助貧困生的熱情被澆滅了,見義勇為更是成為「傻冒」的象徵。嗚乎哀哉~

鑒於此,筆者認為在當前社會急劇轉型、道德體系脆弱的今天,應該對此類破壞社會基本道德體系的行為追究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肆』 論文方向:民事訴訟法 -關於調解的有關問題。請問可以從哪些方面寫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主席令第44號發布 自1991年4月9日起施行)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任務、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一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三條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十五條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

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如有違背法律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糾正。

第十七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二章管轄

第一節級別管轄

第十八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二十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第二節地域管轄

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五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節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三十七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三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三十九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三章審判組織

第四十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第四十二條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第四十三條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製作筆錄,由合議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應當依法秉公辦案。

審判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

審判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迴避

第四十五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八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第五章訴訟參加人

第一節當事人

第四十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五十條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五十一條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二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五條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第二節訴訟代理人

第五十七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五十九條委託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

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第六十條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第六十一條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第六十二條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第六章證據

第六十三條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六十六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六十七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六十八條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第六十九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鑒定部門及其指定的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部門和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結論,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鑒定人鑒定的,應當由鑒定人所在單位加蓋印章,證明鑒定人身份。

第七十三條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人必須出示人民法院的證件,並邀請當地基層組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成年家屬應當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有關單位和個人根據人民法院的通知,有義務保護現場,協助勘驗工作。

勘驗人應當將勘驗情況和結果製作筆錄,由勘驗人、當事人和被邀參加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四條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

第七章期間、送達

第一節期間

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七十六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二節送達

第七十七條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八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七十九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一條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八十二條受送達人是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或者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受送達人是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所在勞動教養單位轉交。

第八十三條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四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八章調解

第八十五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八十六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八十七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八十八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八十九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條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一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第九章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第九十二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第九十三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

第九十四條財產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

人民法院凍結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凍結財產的人。

『伍』 請求村幹部解決民事糾紛的文章怎麼寫

調解申請書,可以向村行政幹部提出,也可以向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也可回以去鄉鎮司法所答提出人民調解申請。
申請書的格式內容要求不是很嚴密的,只要提出請求,簡單說明事由與對方當事人即可,最後落上申請人的名字,註上日期即可了。

『陸』 求法律案例分析論文一篇!4000字左右 案例要500到1000字,分析部分2000字,

論轉化型搶劫的構成(你自己再修改一下,字數基本吻合)
一、案情
被告:林某,男,17歲。
林某初中畢業後,經常到某麵粉廠其姨家中居住,並幫姨做早點。一天,林某向其母親提出要到外地打工,但遭其母拒絕。為了籌集路費,林某產生盜竊邪念。2003年7月間,林某從其表弟丁某口中得知,在某麵粉廠宿舍4棟401室只住一個女人,而且可以從樓下爬上去。同年12月23日下午,林某到丁某家玩時,林某問丁某住401室的女人幾點鍾睡覺,丁某告訴林某差不多11點多到12點就會睡著「。當晚11時許,林某攜帶水果刀並戴上毛線帽蒙面爬圍牆進入麵粉廠職工宿舍區,沿卧室欲行竊時被陳某發現,林某見狀,即將陳某推倒在卧室的床上,用水果刀頂住陳某的脖子威脅說:」不要叫,再叫就捅死你「,陳某害怕並表示不叫,林某即按原路逃離現場。案發後,林某被公安機關捉捕歸案。2004年3月5日,檢察機關以林某涉嫌犯搶劫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對此案公開審理,被告人林某的辯護律師為被告人作無罪辯護。
二、分岐
法院在審理中,對案件的定性存在兩種分岐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林某無罪。
理由:被告人林某所實施的行為屬盜竊未遂而非既遂,不存在轉化問題。被告人林某在被害人發現後有拿小刀指著受害人的後背並威脅「不要叫,再叫就捅死你」,但從其所使用的是一把其表弟從街上買的而被告人原本計劃用來撬窗戶的小水果刀,並且在受害人發現有人進入房間喝問後就趕快躲到陽台上,在將受害人推進房間後便迅速從原路逃離,這一系列舉動來看,被告人的行為僅僅是為了能逃離現場,這里一些過激的行為更多的是出於自身的恐懼。根據199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盜竊未遂行為人為抗拒逮捕而當場使用暴力可否按搶劫罪處罰問題的電話答復》的規定,如果行為人「盜竊未遂」尚未構成盜竊罪,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因此,被告人林某不構成搶劫罪(未遂),認為被告人林某無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林某犯搶劫罪(未遂)。
理由:被告人林某秘密入戶實施盜竊過程中,被發現後採用暴力和持刀威脅方法拒捕,其行為已經符合搶劫罪構成要件。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的規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臟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是對搶劫罪的規定。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搶劫罪的顯著特證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財物。」。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是關於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臟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按搶劫罪定罪處罰的規定。根據我國刑法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後,因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轉化為搶劫罪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轉化為搶劫罪的前提條件是行為人犯盜竊等罪,行為人不僅實施了盜竊等行為,而且已構成犯罪;二是必須具有抗拒抓捕等目的;三是必須具有當場使有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本案中林某不僅實施了盜竊行為,具有抗拒抓捕的目的,也具有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再之,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關於「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的規定。「,本案中被告人已著手實行了犯罪,由於陳某喊叫,即由於林某意識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因而,林某整個犯罪行為中符合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以及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的犯罪構成要件。為此,被告人林某犯搶劫罪(未遂)。
三、評析
筆者贊同上述第二種意見,即被告人林某的犯罪行為符合搶劫罪(未遂)的構成要件,林某犯罪行為屬轉化型搶劫罪(未遂),應當認定林某犯搶劫罪(未遂)。
(一)對無罪、搶劫罪(未遂)的司法認定
1、法律對犯罪和不認為是犯罪的規定:我國刑法第十三條關於「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法律對犯罪未遂的規定: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關於「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的規定。
3、法律對搶劫罪的規定:(1)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關於「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的規定;(2)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關於「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臟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4、法律對盜竊罪的規定:(1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關於「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2)1988年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如何運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修改後的刑法為第二百六十九條〉的批復》關於「被告人犯盜竊等罪,為抗拒逮捕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修改後刑法為第二百六十九條)搶劫罪處罰。在司法實踐中,有的被告人實施盜竊等行為,雖未達到『數額較大』,但為了抗拒逮捕等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嚴重的,按搶劫罪處罰,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規定;(3)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關於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盜竊未遂,只有情節嚴重的,如明確以巨額現款、國家珍貴文物或者貴重物品等為盜竊目標的,才定罪並依法處罰。」;(4)1998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一)盜竊數額,是指行為人竊取的公私財物的數額。(二)盜竊未遂,情節嚴重,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5)199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盜竊未遂行為人為抗拒逮捕而當場使用暴力可否按搶劫罪處罰問題的電話答復》的規定,如果行為人「盜竊未遂」尚未構成盜竊罪,而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二)本案認定被告人犯搶劫罪(未遂),不宜認定被告人無罪。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結合本案實際案情,筆者認為: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也方法,強行立即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搶劫罪的主要特徵是:1、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不權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同時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2、在客觀方面,行為人必須具有對公私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護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對人身實施強制的方法,立即搶走財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財物的行為。這種當場對被害人身體實施強制的犯罪手段,是搶劫罪的本質特徵,也是它區別是於盜竊罪等最顯著的特點。上述所謂脅迫,是指犯罪分子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產生恐懼,不敢抗拒,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者任其隨即劫走財物。這個脅迫,一般是針對被害人的,有的也可以是針對在場的被害人親屬、朋友或者其他有關人員的。通常是以明確的語言作出威脅,使有驚恐而不敢反抗。判斷犯罪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應以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財物的當場是否實際採取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為標准。有的犯罪分子作了盜竊和搶劫兩手准備,攜帶凶器,於夜晚潛入作案地,發現作案地的人員睡著等,輕而易舉地偷走了財物,應定為盜竊罪;如果盜竊過程中驚醒作案地人員,遭到抵抗或呼喊,當即拿出凶器使用暴動力,將物品搶走,則構成搶劫罪,沒有劫走物品,構成搶劫罪(未遂);3、在主觀方面,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故意的內容必須以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為目的;4、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一般搶劫罪,應以是否搶得財物為既遂與未遂標准。即搶到了財物,沒有傷人,為既遂;沒有搶到財物,也沒有傷人,或者沒有搶到財物,致人輕傷的,均為未遂。搶劫罪與盜竊罪區別主要是犯罪手段不同,盜竊罪是秘密竊取公私財物,它可以利用被害人熟睡、醉酒、重病等難以察覺有人作案之機竊取財物, 它與搶劫用葯物麻醉、用酒灌醉被害人,置其於沉睡狀態,從而劫走財物不同。其次,按照我國刑法,構成搶劫罪,沒有規定被搶的財物數額;而構成盜竊罪等則規定「數額較大」是必要條件。
轉化型搶劫罪。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這條文所列的情況,綜合起來,已使犯罪性質轉化成為搶劫罪,該條文:一是前提犯盜竊罪等,一般是指具有這些犯罪行為之一的。有的被告人實施盜竊等行為,雖未達到「數額較大」,但是,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嚴重的,可以按照搶劫罪處罰;二是目的為抗拒抓捕等,抗拒抓捕是指抗拒公安機關或者任何公民特別是失主對他的抓捕、扭送;三是條件以暴力相威脅等,這是指犯罪分子對抓捕他的人實施足以危及身體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強暴行為,或者以將要實施這種行為相威脅,情節嚴重的,這是本條的關鍵之處,也是區別其他罪的根本點。如果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情節不嚴重、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如果沒有傷害意圖,只是為了擺脫抓捕、盡快逃走,而推推撞撞,可不認為是使用暴力;四是時間必須是當場,這是是指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現場;五是犯罪性質,由於上列情況的發生,主要是使用暴力,而使性質轉化成為搶劫罪,所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搶劫罪與盜竊罪區別主要是犯罪手段不同,盜竊罪是秘密竊取公私財物,而搶劫罪是當面以使用暴力相脅迫,當場劫財,遇到抵抗立即施加暴力。
本案被告人林某在實施的整個犯罪行為過程中,即林某在2203年12月23日晚11時許,林某竄至某麵粉廠宿舍4棟401室陳某家,沿外牆爬上,用水果刀撬開窗戶入室,在卧室欲行竊時被陳某發現並大聲質問:「誰,你是誰?」。開燈後在陽上找到了被告人林某,林某見狀,即將陳某推倒在卧室的床上,用水果刀頂住陳某的脖子,威脅說:「不要叫,再叫就捅死你。」,陳某害怕表示不叫,林某即按原路逃離現場。被告人林某秘密入戶實施盜竊過程中,被陳某發現後採用暴力和持刀威脅方法拒捕,其行為構成犯罪上述三點基本特徵,也構成犯罪未遂上述三點基本特徵,也構成搶劫罪(未遂)上述四點搶劫罪特徵和構成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所規定的犯罪性質轉化成為搶劫罪並符合其的五點特徵,同時符合1988年3月16日最高人發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於如何運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新刑法二百六十九條)的批復所規定的構成案件。特別是林某在被房主發現時拿刀出來威脅房主,即林某用水果刀頂住陳某的脖子並用語言威脅「不要叫、再叫就捅死你」,其情節嚴重、危害大,林某使用暴力的行為,而使盜竊(未遂)的性質轉化為搶劫罪(未遂)。這是本案的關鍵點。因此,被告人林某犯罪行為構成搶劫罪(未遂)。
本案被告人林某在實施盜竊行為時,如果沒有拿刀出來威脅房主,而是在房主喊叫後立即逃跑,即沒偷到東西跑掉,林某則構成盜竊(未遂)。根據盜竊未遂及情節顯著輕微,社會危害尚未達到應當受刑罰處罰的程度等,在此情況下才可以認為林某無罪。本案的案情不是這樣,而是林某在盜竊過程中被發現而使用暴力相威脅,性質發生變化,符合搶劫罪(未遂)構成要件。因此,本案不可能認為被告人林某無罪。
綜上評析,本案應認定被告人林某犯搶劫罪(未遂),而不認為被告人林某無罪。

『柒』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的論文

1 民事舉證責任的內涵

在民事證據法律制度中,舉證責任又稱證明責任,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從提供證據或者行為意義的立場來把握舉證責任,即提供證據責任、行為責任或主觀舉證責任。它是指對利己案件實體事實,提出該事實的當事人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在民事訴訟中,不管是原告還是被告,只要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實體事實,在通常情況下對此事實就得承擔行為舉證責任,所以承擔行為舉證責任的直接原因是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實體事實;二是從說服法官或者結果意義的角度來看待舉證責任,即說服責任、結果責任或客觀舉證責任。它是指在法庭審理終結時(此時法律所許可的證明手段已經窮盡),案件實體事實真偽不明,提出該事實的當事人應當負擔對己不利的判決(敗訴)後果。舉證責任應包含兩個內涵,即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是舉證責任內涵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二者之間是表和里、形式和內容、程序和實體、動態和靜態的關系。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首先直觀地表現為提供證據的責任,主張法律要件事實的一方當事人當提供了一定的證據後,案件事實就應趨向明了,對方為此須提出反證來削弱本證的證明力。

反證提出後,主張某一事實的一方當事人就得提供新的證據以證明要件事實的存在。當事人提供證據並不是盲目無據的,它總是與實體法上的責任要件聯系在一起的,它總是圍繞著法律要件事實主張和舉證的。換言之,行為責任以結果責任為基礎和前提,當事人提供證據的訴訟行為必然指向實體權益歸屬,因此,結果責任可以為當事人舉證(即行為責任)確定方向,提供動力。結果責任作為一種潛在的不利後果,促使當事人積極承擔行為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行為責任的承擔是以結果責任為前提的。當事人充分承擔行為責任,就意味著案件實體事實的真實性得以證明(達到了證明標准),從而擺脫了結果責任的承擔。當事人(原告)提出訴訟請求,就應有責任提供或主張支持其訴訟請求的案件事實(即主張責任)。通常情況下該事實主張者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該事實(即行為責任),法院只有對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和所提供的證據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作為判決的根據。若當事人未能證明其主張的事實而此事實仍然真偽不明的,則意味著該當事人沒有說服法官採信此事實,據此法官可以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換言之,當事人的主張、要求作為法院判決基礎的訴訟資料(事實和證據),應由當事人負責收集並向法院提供。

2 民事舉證責任的分配

2. 1 分配的一般原則———「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分配是民事訴訟的核心,同時也是民事訴訟理論中最具爭議的問題。其核心在於,究竟應當按照什麼樣的標准來分配舉證責任才既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又能使訴訟較為迅速地完成。通常情況下,舉證責任應當由主張權利的一方當事人來承擔,即「誰主張、誰舉證",這是舉證責任的一般性原則。既然誰主張、誰舉證,那麼,舉證責任的分配就應依當事人的主張而定。主張是權利或法律關系存在、變更或消滅的事實,以及民事權益遭受侵犯或發生爭議的事實[1]。主張可分為事實主張和權益主張。在民事訴訟中,事實主張與實體權益爭議及其處理密切聯系,當事人對特定事實的主張旨在通過司法裁判取得爭議實體權益上的特定效果,其實質是待定事實處於真偽不明時承擔不利的訴訟後果。「一項事實主張,只會產生一個結果責任。」[2]這就決定了事實主張在訴訟法和實體法上的重要意義,並為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性原則的運用提供了可靠依據。現代社會,僅依一種標准來分配舉證責任是不夠的。例如,在一些特殊侵權案件中,僅遵循此原則就會影響公平,於是就有了舉證責任倒置和其它一些原則。因此,合理選擇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就是在實現實體一般公正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參酌各種學說來解決舉證責任的適當分配問題[3]。「出於制裁違法行為,平衡雙方當事人的責任以及促進程序效益等價值考慮和政策衡量,立法者總要適當的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當事人雙方,並非由一方當事人單獨完成。」於是,舉證責任倒置和其它一些民事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就應運而生了。

2. 2 舉證責任分配的特殊原則———舉證責任倒置舉證責任倒置在理論界爭論很大。一些學者認為,舉證責任倒置從表面上看,是原來由對方(或己方)舉證,倒置由己方(或對方)舉證,舉證責任的主體發生了變化。從邏輯上講,倒置必須以正置為前提,但何為正置呢?我國理論界尚未就此達成共識,在此情況下,自然無從「倒置」[4]。因此,仍應認為這是正常的舉證責任分配。舉證責任倒置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例外。因此,所謂「正置」就是指「誰主張,誰舉證」,而舉證責任倒置正是相對於這一「正置」原則而提出的,是與「誰主張,誰舉證」相對應的概念,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構成了完整的舉證責任分配體系。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確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性原則,作為「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例外,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既不固定於原告,也不固定於被告,而是根據當事人訴訟地位以外的因素來決定的[5]。其目的是讓距離證據更近、更有能力收集證據的當事人來承擔舉證責任。它既是公平的又是經濟的,是訴訟公正和效率等價值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面的具體體現,也有助於實現訴訟目的(保護民事權益和解決民事糾紛等)。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危險責任不斷增加,事故損害頻繁發生,使得侵權法的某些價值發生了「急劇變化」。當代侵權行為法適應社會需要獲得了空前發展,同時在侵權法和證據法上都提出了一個如何對危險責任以及事故責任中的受害人進行有效救濟和全面保護的問題,舉證責任倒置正是適應這一需要而產生的。舉證責任倒置,即原告對於支持己方訴訟請求的實體要件事實,並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被告負擔證偽的責任。若被告負擔不了,應由法院認可該事實的真實性,被告因此將承擔不利後果(敗訴)。需要倒置的要件事實,往往屬於原告舉證困難而被告比較容易舉證的,例如證據距離原告較遠、倒置的要件事實處於被告控制之下等。與加害人(被告)有無過錯的主觀心理狀態、具有相當專業性的因果關系等相比,加害行為、損害事實等要件事實較易證明,所以一般應由原告(受害人)來承擔舉證責任而不應倒置給加害人。舉證責任倒置是將某些要件事實的舉證責任加在更有條件、更有能力收集證據的對方當事人身上,這不僅考慮到了讓較少有條件獲取信息的當事人提供信息既不經濟又不公平[6],同時也考慮到了對弱者的保護。

這是因為,在特定案件中,處於弱勢的原告因距離證據較遠、收集證據能力較弱而難以或不能獲取充足的證據。主張證明責任分配蓋然性說的德國學者萊納克認為,舉證責任分配應考量舉證可能性,擁有更多的舉證可能性的一方當事人,應負該事實的舉證責任。舉證的可能性,即是由證據與當事人距離的遠近決定的,如果一方當事人遠離證據,該證據全在另一方當事人控制范圍內,他就沒有可能得到,那麼,此類案件就應當由控制該證據的一方來承擔舉證責任。例如,在醫療事故案件中對過錯的舉證問題,由於受害人根本不知道醫療過程與醫療行為,所有醫療行為的證據,包括手術記錄之類的病歷等證據,全在醫療者手中,他離過錯證據距離較遠,他所能保持較近距離的證據,只能是他到該醫院接受治療並發生了損害後果之類的事實證據。所以,他只能對這部分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於過錯事實則應由持有證據的院方來承擔。

一般認為,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於以下范圍: (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4)建築物或其它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情形。究竟在什麼情況下才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將取決於是否存在舉證責任倒置對象。具體說來,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於下列幾種情形:(1)實行過錯推定的侵權訴訟。如建築物或其它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因醫療糾紛提起的訴訟。(2)實行因果關系推定的侵權訴訟。如環境污染致損的侵權訴訟;產品質量不合格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難以收集證據,難以舉證的訴訟。如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4)對方妨害舉證的訴訟。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舉證責任倒置不適用於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和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因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實行無過錯原則,原告還需就損害事實、行為、因果關系進行舉證。它根本不存在舉證責任倒置對象的問題。被告就免責條件舉證,是誰主張,誰舉證的結果。飼養動物致人損害也實行無過錯原則,原告需就損害事實、因果關系、造成傷害的動物由被告飼養或管理人予以舉證,同樣不存在舉證責任倒置對象的問題。被告就免責條件舉證,也同樣是誰主張,誰舉證,它是舉證帶來的結果,而不是舉證責任

倒置的體現。

2. 3 其他情形

有關舉證責任分配,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應依規定執行,但當法律對有關舉證責任分配出現漏洞時,則需法官運用自由裁量權合理裁量舉證責任分配。首先,法官必須遵從整個法律秩序和憲法基本價值,根據法律和訴訟的公正、效率諸價值和保護民事權益、解決民事糾紛等目的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等,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其次,法官確定舉證責任承擔的,應當在判決中充分說明理由;再次,對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不合理地確定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有權以此為由提起上訴或申請再審。另外,舉證責任還存在著免除情形。舉證責任的免除,是指就某一事實主張免除當事人雙方的舉證責任。當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通過自認或認諾全部接受時,舉證責任制度能夠確定實體責任由誰負擔的功能便不復存在;當雙方當事人的主張引述自然規律、定理、眾所周知的事實等無須舉證證明法官即可對該事實做出判斷時,舉證責任制度中提供證據的規則便沒有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舉證責任即可免除。

『捌』 民事律師的執業風險防範(小論文格式)

律師職業風險的表現

1、律師在刑事責任方面的風險。律師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觸犯《刑法》第306條,構成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觸犯《刑法》第310條規定,構成包庇罪;觸犯《刑法》第398條規定,構成泄露國家秘密罪。全國每年約有數百名律師因種種原因人身自由受到有關機關的限制。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全國已經有300多名律師因刑事辯護被司法機關以各種原由"繩之以法"。例如:根本不具備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哈爾濱市太平律師事務所主任孫少波被以貪污罪判刑11年;律師顯然不是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但湖南省衡陽市南方律師事務所彭傑律師由於被告人有預謀的脫逃得逞,法院則以"玩忽職守罪"判處彭律師有期徒刑三年;曾擔任陳希同、李紀周辯護人的北京市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建中,法院以幫助偽造證據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世界酷刑大全》一書作者、有"法壇怪傑"、"中原第一大律師"之稱的河南擎天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奎生,盡管在法庭上拿出一大把血痂來證明自己遭到的刑訊逼供,結果仍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1萬元;2006年7月10日,"京城房地產騙貸7億系列案"兩位律師孔衛東、戰軍被檢察機關以構成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提起公訴等等。此類案例數不勝數。目前,全國刑事辯護率逐步下降,全國法院審結的刑事案件中已經有70%以上沒有辯護人。

2、律師在民事賠償方面的風險。《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律師事務所承擔賠償責任,律師事務所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的律師追償。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違法執業或者因過錯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66條、第67條規定,代理人違法或越權代理,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負連帶責任。律師在從事訴訟和非訴訟業務過程中,因自身過錯行為或者案件本身的復雜性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當事人利益受到損害、或者當事人的要求未得到滿足,主要表現為:(1)工作失職造成當事人損失的賠償。(2)對法律問題理解的偏差,造成錯誤。(3)專業化程度低造成風險。如泄露商業秘密、遺失重要證據、訴訟請求不當、舉證錯誤、越權代理、延誤訴訟期限、對案件性質(案由)的判斷出現偏差、為企業提供法律意見不當或錯誤等等,當事人完全可能以此為由要求律師退還代理費和賠償損失。如深圳一名律師因將被告「深圳分公司」欠工程款不還,寫成「深圳實業公司」欠工程款不還,導致誤了訴訟時效,100多萬的欠款無法追還,被法院判令賠償100多萬元損失並退還律師費。可以說,律師在民事方面的賠償風險最為復雜、最難預測。

3、律師在行業管理方面的風險。《律師法》第49條規定,律師故意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吊銷律師執業證書,終生不能恢復;律師有《律師法》第47-49條規定的情形,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4、律師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律師與素質較差的當事人、或對方當事人,可能會發生肢體沖突。山西省臨汾市律師事務所主任馬海旺因擔任離婚案件的訴訟代理人,對方當事人白玉仁竟然用手狠摳馬海旺的雙眼,馬當即雙眼鮮血噴涌,右眼珠脫出。河北省雞澤縣律師事務所任上飛律師到湖南辦理經濟糾紛案件時,被湖南省醴陵市王坊鄉聯盟村花炮廠廠長江孝明綁架並扣作人質,遭受到非人的折磨,長達120天才獲得解救。薩達姆在執行絞刑前,律師先報銷了三個。
三、律師執業風險的防範
(一)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人身風險迴避。

1、針對《刑法》第306條規定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暫時迴避其帶來的風險。(1)不取證。這里所謂的不取證,並不是指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嚴重不負責任的不取證,而是指執業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採用法律規定的其他手段和方法獲得證據,而不直接調查取證的行為。律師可以 "補充偵查建議"的形式向偵查機關提供證據線索,或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申請證人出庭。(2)公證取證。即取證時由公證員在場監督,對取證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出證。這樣雖說費時、費力,但它既增強了證據效力,又迴避了執業風險,在現階段不失為一個可取的辦法。(3)無關緊要的證據不舉。律師提交的證據首先是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其次,還必須保證提交的證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有影響。所以,對於利害關系人的證言、被告人無其它證據佐證的供述等證據就無需在法庭上出示。(4)避免直接接觸證人。我國《刑法》第306條和《刑事訴訟法》第38條中均規定:"律師不得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但在司法實踐中,何為"引誘"並沒有明確的衡量標准,因此經常被司法機關進行擴大性適用,給律師執業活動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律師應盡量避免在非庭審場合直接接觸證人。

2、《刑法》第310條規定的包庇罪,可採取如下幾種解決方法:(1)告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只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指控進行供述和辯解,對於其他與被指控罪行無關的事實不予陳述。從根本上斷絕律師知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他罪行的可能性,以達到迴避執業風險的目的。(2)告之其如果有不為司法機關掌握其他罪行可以向司法機關自首,並且告之其自首的法律後果。(3)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案件,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繼續犯罪的,律師一旦知悉,就應及時通過律師協會等相關部門在盡量不違背律師職業道德的情況下進行協調處理。

3、《刑法》第398條規定的泄露國家秘密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罪名。2001年河南省焦作市路通律師事務所律師於萍因在辦理一起涉嫌貪污犯罪案過程中,安排助理律師盧某將復制的案件卷宗交給被告人的親屬查閱,導致此案所涉證人張某等人出具了虛假證明,而被河南省沁陽市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提起公訴,成為我國因泄露國家秘密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一位律師。由於現行法律、行政法規中還沒有對律師卷宗的保密級別進行明確界定,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判決書中認定被告人不構成泄露國家秘密罪。但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一個事實,目前在某些案件卷宗中的某些材料,的確是有保密級別的,如果辦理這些案件的律師將此部分材料泄露出去,必然構成《刑法》第398條規定的泄露國家秘密罪。因此,律師在辦理刑事業務過程中對於委託人或其它人提出查閱、復制卷宗材料的,應遵照《律師職業道德與執業紀律規范》第25條的規定拒絕其要求,並向其充分告之此行為的性質和法律後果。
(二)律師在民、商事業務中的風險迴避。

1、收案審查。在業務受理之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就應當對擬受理業務在受理之後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基本的風險迴避措施做出評估和判斷,將那些易產生風險、風險迴避措施較難執行的案件排除在外。立案時應審查當事人身份是否真實,姓名、名稱是否准確,案由(法律關系)是否規范,當事人在委託合同中的簽名是否為黑色中性筆或黑色墨水書寫,是否有執業利益沖突,代理合同中填寫的指派律師、案由、當事人、委託許可權是否與委託書、公函一致,絕對禁止將蓋章的空白的代理合同、委託協議、顧問合同等交與委託人或其他人員。

2、充分告之風險。司法實踐中,許多律師與客戶發生糾紛都是由於在收案和辦理業務過程中沒有充分、及時的告之客戶所託業務的性質和法律後果,或者已經告之客戶但沒有相關證據證明而產生的。鑒於這種情況,律師在辦理業務過程中必須充分、及時並以書面形式告之客戶有關事項的性質和法律後果,讓客戶在《風險告知書》上簽字劃押。

3、避免錄音。避免不當言詞被錄音。

4、訴訟文書審查 訴訟文書所列當事人身份是否真實,姓名、名稱是否准確,是否有遺漏當事人,案由(法律關系)是否准確,訴訟請求是否全面正確,所涉及到的法律條文的引用是否准確,是否為現行的、有效的條款,訴訟文書是否有當事人的簽名,是否為黑色中性筆或黑色墨水書寫。

5、對客戶的證據或法律文件原件盡量不收。律師在辦理民、商事業務過程中遺失客戶證據或法律文件的,既是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的嚴重行為,又是導致客戶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的主要誘因,還是造成律師執業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律師在辦理業務時堅持證據和法律文件的原件全部由客戶保管這一原則,就可以完全避免因遺失證據或法律文件所引發的執業風險。

6、集體分析討論。律師對難以把握或在處理上有不同看法的問題,應當利用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進行分析討論,並對可能產生的風險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操作,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迴避律師由於自身業務水平所限而引發賠償的風險,又可以一定程度上為律師事務所今後一旦面臨糾紛時能夠從容面對,提供了思想上、措施上的准備。

7、處分委託人實體或重要程序權利時,即使有當事人的特別授權,也應盡量由委託人親自實施,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簽署調解、和解協議,撤訴等。

8、盡量不代收法律文書。盡量不為當事人代簽代收訴狀、判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如必須代簽代收,在交與當事人時應有當事人的簽收手續並附卷存檔。

9、對律師見證、出具結論性法律意見等進行嚴格復核。《證券法》第189條規定:"社會中介機構出具文件中存在有虛假、誤導和重大遺漏的"要承擔責任。因此把住此類結論性法律意見出具關,在律師事務所內部進行復核,就成為迴避風險的重要手段。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既有效的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同時還表現出律師事務所對客戶絕對負責的工作態度。

10、加強卷宗檔案管理。確定律師達到了勤勉盡責要求,最重要的依據就是辦理業務的卷宗檔案。律師的執業風險多產生於案件辦結以後,如何評判律師工作是否存在過錯、應在多大程度上承擔過錯責任,檔案是最重要的依據。所以,要迴避風險,就必須加強律師業務卷宗檔案的管理和製作水平並保留較長期限。
(三)律師在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中的風險迴避。定期回訪,加強內部處理力度,壓縮投訴。建立一套對客戶的定期回訪制度,與客戶及時聯系,了解客戶意見,積極協調客戶與經辦律師之間矛盾非常必要。一旦客戶提出異議,承辦律師首先予以滅火,必要時可以承擔一定的無過錯責任。承辦律師確實不能處理,應及時報告,由律師事務所內部首先予以有效處理,力爭將投訴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范圍。
(四)律師在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迴避。

1、如果不是專門的刑辯律師,或者對刑事辯護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刑事案件盡量與有經驗的律師合辦。2、男律師代表女方去跟男方離婚,應盡量與女當事人保持距離,法庭上注意措辭。 3、在法庭上,如果檢察官與法官的失誤對案件結果不構成影響,律師切忌拿檢察官和法官的失誤做文章。4、律師如果不是因為開庭或者重要的事務,在上午十一點鍾、下午五點鍾之前一定要離開公檢法機關,否則在別人等飯吃的時候,你抽身而走,會讓人很失望。5、請客吃飯,千萬不要自定人選,由你要請的人召集即可,否則把一群明爭暗鬥中的人放在一個桌上,會產生內部斗爭,殃及池魚。 6、在與公檢法的人交往時,越是職務低的越要尊重,閻王好辦,小鬼難纏。7、出遠差最好有兩個同事一起,彼此可以照應,並盡量遠離違法行為。8、與江湖人士打交道一定要慎重,盡量保持距離。

『玖』 急求法學學年論文選題(民法 民事訴訟法 婚姻法 商法)

八、民法~
1. 論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2. 論民法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意義
3. 論民法對人身權的保護
4. 論民法對財產權的保護
5. 論我國人身權制度的完善
6. 論我國物權法制定的原則^
7. 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意義
8. 論民法與商法的關系
9. 論民法與經濟法的關系
10. 論民事法律關系的制度意義
11. 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12. 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3. 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14. 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5. 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6. 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7. 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8. 論意思表示
19. 論法律行為的分類及其意義
20. 論物權行為
30. 論代理制度對於市場交易的意義
31. 論表見代理
32. 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33. 論代理權的取得與行使
34. 論無權代理W|c
35. 論民事權利體系'}
36. 論人身權體系7
37. 論民法中的物權體系
38.論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DDwY
39.論訴訟時效制屆滿的效力 ;T
40.論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F
41.論民法中的歸責原則xI"z?[
42.論過錯責任原則*
43.論無過錯責任原則%A^bT
44.論民事責任的特徵與功能=Y
45.論所有權在物權體系中的地位與功能s
46.論所有權與所有制的聯系與區別js]
47.論所有權的取得方式U-H2[
48.論所有權的限制o`{t
49.論用益物權體系/
50.論我國的不動產物權體系
51.論我國的土地物權制度 V.q
52.論我國農業土地物權制度的完善i
53.論地役權$,(
54.論典權w
55.論擔保物權體系!AF
56.論抵押權的設定與效力&E!
57.論質押的客體}{15n
58.論權利質押的特徵BlS
59.論留置權的特徵的意義u
60.論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n
61.論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的比較A
62.論共有vN
63.論共同共有與按份共有的比較xK1.w
64.論佔有制度的意義p
65.論物權的效力W
66.論物權的支配效力muU{
67.論物權的追及效力"yc
68.論物上請求權ByPIR
69.論物權與債權的區別BlsN
70.論物權法定原則*w VM
71.論一物一權原則Cj4,/
72.論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與交易安全保障的關系fQ
73.論債的特性F*
74.論債權的相對性BR}a}
75.論債權的效力&X
76.論債權的履行原則|b2\;G
77.論債的分類及其意義sOj}<Y
78.論多人數之債?MU?
79.論債的轉移制度qf
80.論債權人的代位權y!^i
81.論債權人的撤銷權p+x'
82.論雙務合同中的履行抗辯權=
83.論《合同法》制定的意義?
84.論合同自由原則O.q>=
85.論合同法中的鼓勵交易原則k
86.論合同的解除[?
87.論締約過失責任q,}!I=
88.論違約責任制度的特徵與功能0~
89.論繼續履行N)
90.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91.論情勢變更原則Q-3a;
92.論合同中的第三人CIj
93.論第三人侵害債權urnm[w
94.論不當得利4IQ
95.論無因管理xP(
96.論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hOH
97.論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Uim8
98.論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的比較c/Wh
99.論監護人的權利、義務與責任m<
100.論民法的私法屬性u#P
101.論法人分類的意義'y
102.論動產與不動產分類的意義f5sW3
103.論財團法人7
104.論取得時效制度-
105.論動產的善意取得S?Bo|
106.論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_No4d]
107.論格式合同(標准合同)Pwu
108.論合同解釋原則YR?)~
109.論有限合夥 L
110.論隱名合夥NtU
111.論買賣合同的特徵與意義Ia@0
112.論隱私權<,r
113.論名譽權z&u
114.論精神損害賠償6ZK
115.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1mU
116.論無效民事行為G0,O
117.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a;C
118、試論格式合同%Z
119、論締約過失責任/
120、論合同的生效')
121、論無效合同}K`%uC
122、論可撤銷的合同zG1J
123、論效力未定合同AB{cpi
124、試論情勢變更原則"4
125、論不安抗辯權~{/#
126、論債權人的代位權L
127、論保證人的權利sZH3~N
128、論保證人的保證責任7Tn)P
129、論合同的解除g
130、試論違約行為的形態=e
131、試論各種違約責任形式的並用問題NkLjl
132、論合同的解釋3
133、論預期違約+tlw
134、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X
135、論贈與合同arV;D<
136、試論租賃權]u-
137、論承攬合同:tc
138、試論客運合同中承運人的義務和責任Qrn1=)
139、論保管合同8X)UY
140、論旅遊合同w)8v
141、論債權人的撤銷權az\a
142、論合同的成立vq?
143、論合同的效力)
144.論第三人利益合同H3cE>
145.論合同代位權7ub
146.情勢變更原則與合同落空之比較研究=APc
147.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施工人優先受償權研究(
148.論第三人侵害合同的民事責任|}K
149.論合同相對性原則A>4P
150.論贈與合同s}S
151.論競爭力待定合同g}`|z
152.論無權處分Lt]G
153.論懲罰性違約責任JfAXjG
&;網路國法論壇 -- 傾聽你的觀點,暢談我的觀點,溝通從這里開始…… $a
&;網路國法論壇 -- 傾聽你的觀點,暢談我的觀點,溝通從這里開始…… 2
九、婚姻繼承法?,Y
1、關於遺產稅的法律思考V&d{
2、論遺贈扶養協議ky*^M
3、論遺囑自由及其限制VB5
4、論遺囑能力MA
5、論夫妻財產制b
6、論離婚時的損害賠償[{<
7、論離婚的法定條件c$Ajt
8、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V/MDfW
9、論親權與監護meV#[(
10、論婚姻自由(@c[B
11、論公民的生育權bqg
12、論結婚法律制度sJD.G
13、論夫妻人身法律關系N\KE
14、論夫妻約定財產制M
15、論婚姻法對家庭暴力的規制uHaG
16、論一夫一妻制Y]P
17、論無效婚姻制度O"#jJ
18、論婚姻登記制度8V
19、記生育法律制度與婚姻家庭的關系_[hSA
20、論探視權,VVZ6
21、論婚姻法的立法思考p
22、論法定繼承製度DE&\
23、論公民的繼承權c0_x
24、論事實婚姻的法律效力9
25、論對重婚的認定和處理`{'9

十、民事訴訟法學-t
1、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2T
2、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2eM2t
3、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
4、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3
5、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E2nmu{
6、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_L
7、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Ke
8、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tA
9、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nG
10、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D,
11、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PL'I
12、論訴權OKY
13、論訴@ZLIW
14、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O
15、論訴的成立要件FX@<s1
16、論反訴制度2y:Dg{
17、論處分原則 T=8k
18、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XU9
19、論辯論原則ixq?q
20、論法院調解原則7u<
21、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m
22、合議制度研究VL
23、迴避制度研究(G
24、公開審判制度探討`j_ @,
25、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s
26、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IBUg%
27、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j$5~D
28、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 }(@>f
29、共同訴訟研究Cxu{KP
30、論第三人1
31、論代表人訴訟制度Z)ob_
32、論訴訟代理制度]L0X
33、論證據Dhfeh
34、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8E!
35、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dM
36、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c[fG`#
37、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2
38、證據保全問題探討1Az
39、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b+
40、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D
41、論財產保全~#8;
42、論先予執行制度7buR
43、訴訟費用問題研究0
44、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Cwiez
45、第一審程序研究 pO2t
46、普通程序研究?Q}F2{
47、簡易程序研究_h~
48、論起訴Y!wk
49、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e9y
50、論上訴U~1D
51、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W^
52、論特別程序^e
53、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5#(
54、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55、論破產程序1LH
56、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2
57、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1[geu
58、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HIV|B"
59、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B^U
60、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x
61、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t
62、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D
63、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fnyP
64、論人民調解`7(
65、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U3
66、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 |a

『拾』 民事訴訟法論文

民事訴訟法在當今的發展
順應社會和法律的發展,我們已經開始思量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問題。本文主要闡釋了
民事訴訟法在當代的發展趨勢和新情況,對於這些發展趨勢和新情況的探討將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民事訴訟制度。
一、民事訴訟法的憲法化
相對於以往,民事訴訟法呈現出高度的憲法化傾向,強調民事訴訟法必須遵行憲法。民事
訴訟法是對憲法的具體實踐,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稱它是「被適用的憲法」。民事訴訟法的憲法化是當今世界各國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在民事訴訟法領域如何充分實踐憲法的精神、原則和規范筆者擬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第一,民事訴訟法的目的在於極力保障憲法所確立的法的目的的實現。在此前提下,現代
民訴法的目的是多元的:私權保護、糾紛解決、維護和統一法律秩序、政策形成功能,以及維護整個社會的政治秩序和國家權力的合法性等。一般而言,民事訴訟的諸多目的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但是,對於當事人而言,私權保護、糾紛解決則是其運用民事訴訟的最直接的目的。國傢具有保護國民之責,國家設立民事訴訟制度首先應當遵從當事人的訴訟目的。至於私權保護、糾紛解決以外的目的,多由國家來考慮。對於現行實體法還未承認的正當利益給予訴訟保護,特別是20世紀以後現代型訴訟的大量涌現,民事訴訟促成實體權利生成和政策形成的功能日益顯見。現代社會對訴訟寄予了更高的社會期望,如通過訴訟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等社會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
第二,就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而言,許多國家憲法普遍規定法官獨立原則,我國憲法則規
定法院獨立。公開審判為憲法原則和訴訟法原則所公認。幾乎所有國家的憲法都對平等原則作了規定,確立了國民平等地位和國民待遇原則;從權利的角度來說,即國民享有平等權,在民事訴訟法中則體現為訴訟當事人平等原則。與辯論原則和處分原則相對應的是司法消極性原則,辯論原則和處分原則可以認為是憲法自由權在民事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由於它所解決的是私權糾紛,理當尊重當事人在訴訟中的意思自治;從權利的角度來說,當事人對其訴訟權利的處分涉及程序選擇權問題,辯論原則反映了訴訟聽審權的內容。
第三,就民事訴權而言,國民所享有的民事訴權的法的依據首先是憲法,訴權是憲法賦予
國民所享有的請求司法救濟的基本權利。訴權的「憲法化」,是現代憲政發展的趨勢之一,而且這一趨勢日益呈現出普遍性,如今,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將訴權上升為憲法上的基本權利。①可以說,在事實上,所有國家都承認國民享有訴權(司法救濟權)。②筆者認為,我國憲法應當明確規定國民享有訴權及其保護性規定,從而明確和昭顯訴權的憲法性地位和價值。將民事訴權提升為憲法基本權利,實際上,也是讓法院承擔不得非法拒絕審判的憲法義務。
第四,就當事人的程序基本權而言,大致可分為:程序參與權、程序選擇權、公正程序請
求權和獲得及時裁判權等。程序參與權大體上包括接受程序通知權、訴訟聽審權等。接受程序通知權是指當事人應當充分了解訴訟程序進行情況。德國和美國等歷來主張,有效的接受程序通知權是一項憲法上的權利。德國憲法法院判例確定受訴法院應當承擔通知務。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應將缺少程序通知的情形視為侵害當事人接受正當程序權的情形之一。訴訟聽審權包括以下基本內容:當事人在審判程序中有權提出申請、主張事實和提出證據;對方當事人應能對此獲得通知並陳述意見。即使法院依職權調查時,也不允許把當事人未提出的事實和證據作為裁判的基礎。在民事訴訟領域,程序選擇權主要是指,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范圍內,當事人有選擇訴訟程序及其他程序事項的權利。憲法還保障當事人有公正程序請求權和獲得及時裁判權等程序基本權。公正程序請求權是當事人要求獨立的法院及法官依據法律就當事人的請求進行公正審判(程序上和實體上的公正)的權利。獲得及時裁判權是指當事人有權要求法院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及時審結案件的權利。公正、及時裁判是法治國家的要求。
第五,就法院判決而言,邏輯清晰又有說服力的判決是任何忠於法治原則的司法制度的必
要組成部分。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構成了判決理由。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即經過法庭辯論和法院審查所確認的事實、理由,這是法院作出判決的事實根據。用的法律依據,包括法院判決所依據的實體法規范和訴訟法規范。法院的附裁判理由義務,在一些國家(希臘、土耳其、西班牙、比利時等)的憲法中有明文規定。在其他國家,根據法治國家原理,也不允許完全排除法院的附裁判理由義務。
第六,憲法應就訴訟程序安定性(可預測性)提出要求。訴訟程序可預測性的憲法要求包括
程序運行的穩定性和程序結果的安定性。前者,是指當事人在對程序結果有一定預知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實施訴訟行為。因此,民事訴訟法規定了重要訴訟行為的行使要件(如起訴要件等)、程序進行的順序,方便當事人選擇程序和實施訴訟行為,並禁止法院和當事人隨意改變程序。後者,是指由國家審判機關按照公正程序作出的裁判具有確定力,即禁止當事人就同一案件重復訴訟,也禁止法院重復審判。③二、民事訴訟法的趨同化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民事訴訟法本來就存在著共通之處,比如強調法官的中立和當事人的平等、公開審判、直接言詞原則、辯論主義和處分權主義,等等。就辯論主義強調:在當事人
的辯論中沒有出現的事實不能作出裁判的依據;當事人無爭議的案件事實,應作為裁判的依據;法院對案件證據的調查僅限於當事人在辯論中提出來的證據。處分權主義強調:不告不理、法院只能在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范圍內作出裁決、當事人可以通過申請撤訴、訴訟和解等終結訴訟程序。兩大法系國家和地區,為了適應社會和訴訟的新情況,著手改革不合時宜的民事訴訟制度,其中包括相互吸收和借鑒對方的長處,從而在整個法律領域包括民事訴訟法領域出現了趨同的態勢。比如,德國以往的訴訟審理狀況大致是,由於當事人之間往往准備不充分就直接進入法庭審理,結果通常是多次開庭才能明確當事人對案件的爭執點(爭點),訴訟遲延常常不可避免。因此,1976年德國借鑒美國的做法,把法庭審理分為准備和主辯論兩個階段,准備階段主要解決爭點明確問題和交換證據,之後進入主辯論階段,判決盡可能在一次言詞辯論後作出。美國以往在審前准備程序中過分突出當事人或律師的程序主動權和法官的消極地位,致使當事人濫用發現程序,重復進行證據開示,造成了訴訟遲緩和費用高昂。對此,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修改和完善審前准備程序,參照德國民事訴訟法,加強法官的職權處理,如限定證據開示的時間和次數等。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為了順暢地進行經濟貿易和文化交往,以及有效和便利解決跨國和跨
地區的民事糾紛,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民事訴訟制度的趨同化或統一化問題。這一努力也體現在下面將要談到的民事訴訟法的國際化問題。同時,歷史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相同或相似的國家和地區(比如,拉美地區和歐共體國家等)正積極探索統一民事訴訟法典的制定問題。
必須強調的是,民事訴訟法的趨同化或統一化並非消除了各國或兩大法系民事訴訟法之間
的區別,由於各國或兩大法系國家地區歷史和文化的深遠影響,其民事訴訟制度的差異將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存在,至於何時各國或兩大法系民事訴訟法高度或完全統一化,尚難作出判斷。
④三、民事訴訟法的國際化
民事訴訟法的國際化也是其趨同化的一種具體形態,為了突出其國際性而在此單獨介紹。
民事訴訟法的國際化主要表現為,一些國際條約明確規定了有關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當事人的訴訟及程序基本權等。例如:《世界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當憲法或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遭受侵犯時,人們有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請求有效的救濟。」第10條規定:「在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與義務或審理對被告人的刑事指控時,人們有權充分平等地獲得獨立、公正的法院進行的公正、公開的審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1款規定:法院面前人人平等,在審理對被告人的刑事指控或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與義務時,人們有權獲得依法設立、有管轄權、獨立、公正的法院的公正、公開的審理。
四、民事訴訟法程序的專門化
民事訴訟法程序的多元化首先表現為傳統的一審程序、上訴審程序和再審程序的設立。在
當今社會,民事訴訟法程序的多元化主要表現為程序的專門化。比如:第一,審執分立式立法。即將民事審判程序與民事執行程序分別立法,前者一般稱民事訴訟法,後者一般稱強制執行法。比如日本、我國台灣地區等。德國、我國大陸及澳門等採取審執合一式立法:將民事審判程序與民事執行程序一並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典中,通稱民事訴訟法。
現在,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正積極探討強制執行法的制定問題。
第二,民事特別程序立法。民事特別程序是相對於通常訴訟程序而言的。從世界各國民事
訴訟法規定看,以案件是否有爭議為標准,特別程序可分為:1 民事權益爭議案件所適用的特別程序,主要包括:(1)訴訟標的性質特殊的訴訟程序,如人事訴訟案件程序等。日本單獨制定了《人事訴訟程序法》、《家事審判法》。(2)專門設立的簡易性特別程序,如證書訴訟程序等。另一種簡易程序是通常訴訟程序簡化的程序,如簡易程序(在我國屬於通常訴訟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等。2 非訟事件程序。有關非訟事件程序的立法例大體有兩類:(1)規定在民事訴訟法典中,這類非訟事件與訴訟案件及確定民事權利較為密切,如禁治產案件、宣告死亡案件、公示催告案件等。
(2)單獨立法規定,如德國的《非訟事件管轄法》、奧地利的《非訟事件法》、日本的《非
訟事件程序法》、我國台灣地區的「非訟事件法」等。
此外,在現代社會,民事訴訟法包含的新科技因素將越來越多。民事訴訟法的科技化可以
帶來訴訟成本的低廉和迅捷便利,但是同時又將沖擊傳統的訴訟觀念和制度。就網際網路和數字通訊技術而言,經濟和日常交往中形成的電子資料、運用網際網路從世界和國內各地捷調查取證、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法院的命令和訴訟文書等等,其法律效力如何?如果運用多媒體視頻會議進行案件事實和法律觀點的交流,是否將失去法庭傳統的布置和服飾給法律訴訟程序增添的正統性和庄嚴性?對當事人應直接見面和證人應親自出庭的觀念以及直接言詞原則等產生怎樣的沖擊等等。這些問題的充分認識和合理解決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不管怎樣,民事訴訟法應當充分合理地接納現代科技,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充分合理地運用現代科技。1999年8月召開的國際訴訟法協會第十一屆世界訴訟法大會中,已就這類問題進行了討論。

閱讀全文

與民事糾紛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