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糾紛藝極

糾紛藝極

發布時間:2022-04-24 02:37:07

Ⅰ 大鴻拳的大洪拳名人錄

張健,生於清乾隆51年(1786年),卒於清同治4年(1865年) ,享年78歲,江蘇豐縣順河鄉仇庄人。張公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忙時健公的父親張士義靠耪二八維持生活,冬閑公10歲就隨父親磨豆腐為生計,以補家人生活之炊。
清嘉慶5年(1800年)秋後,拜李泰為師習三晃膀大洪拳法。從李師習武13年,深得真傳,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大洪拳的套路、功理和技法,深受李師青睞!李泰師,河北恩縣甜水鋪人,他武功高強,清嘉慶年間任大清皇宮禁衛武教頭,其間他被奸黨陷害,誣其謀反。帝傳旨捉拿,李泰拒捕,立反午門,單掌劈獅,奪出京門,從此以化緣隱身度日。因其奪出京門,與清兵交戰中一臂受傷,落下終身殘疾,故武林掌故中有「獨臂李泰下魯南」之說。
獨臂李泰,人稱「單胳膊李泰師」,1799年11月渡黃河南下,逃難於江蘇省豐縣城北順河鄉仇庄村,先棲身在村西一個破土地廟里,後又住到仇庄東三關廟里,以配製丸葯行醫為生,有時也給大戶打打短工。第二年麥收時,他與本地一個叫張士義的窮人同在仇庄北半里路的唐庄黃元益家打短工,倆人成為摯友。後來張姓短工得知李泰精通武藝,便說服黃家財主給李泰資助,黃元益拿出300斤黃豆,請他收徒授藝。他先後收下徒弟18人,其中卓有盛名的有「董存益的槍,黃本正的棍,王朝選的短打不用問,張健的劍術最著論」他所授徒弟中尤以張健盡得其真傳。
清嘉慶17年(1812年)秋,李泰打探到,追捕他的緊風已過,官兵無意再追捕他,他便想回家探親,眾徒再三挽留,但也知師父離家已久,思鄉心切,挽留不住,只好籌資為師送行。李泰臨行前,將弟子召集面前,囑咐道:「你們師兄弟中,家境最差的要數張健,為了讓張健能有口飯吃,今後傳藝業之事唯可張健!」
次日行程,師兄弟們送師數里,師父吩咐他們幾人先回,唯命張健再送一程。師徒二人曉行夜宿,來到黃河渡口邊,尋了一家客店住下,在此住了十餘日,每天早、晚李泰將張健領進河邊樹林隱蔽處教他武功秘法,把大洪拳的絕招用法和秘法口訣傾囊傳授,並將自己多年的武功秘葯和拳路譜牒交給了張健,待掌握純熟,師徒垂淚分別。
李師走後,張公牢記恩師之訓,日夜苦練功夫,認真鑽研,使大洪拳功理、醫法、技擊融會貫通,達到精益求精。張健功成當時,尤其劍法無人匹敵,蘇魯豫皖武林界尊稱其為「劍爺」。為不負師訓,使大洪拳發揚光大,他首先在家鄉開門收徒,第一期收了董堂董心朗、三官廟王朝選、三義村唐高武、五座樓李書勤、唐庄肖同志、北仇庄仇慎環、溫寨蔡士傑,陸續又收了夏邑縣陳金榮、五座樓李興美等一批弟子……(張健的子張敬先,孫張振邦也是其傳授,練的是童子功,後來也收了很多門徒)。張師對徒弟精心細致,每教一樣功,先做示範分解動作,講解心法口訣,讓徒弟每個動作務必知其用意,他循循善誘,講解示範,要求姿勢正確,如有不正確者,反復糾正,直到正確為止,因此徒弟們武功都進步很快。
咸豐元年(1851年)秋,蟠龍決口,黃水橫流,豐縣遭災,平地水深沒膝,秋糧顆粒無收。牆倒屋塌,健公隨眾逃荒至夏邑縣,乞討度日,飽受風霜之苦,身染傷寒之疾,百日之久方愈。一天,陳家請了一位武師吳教頭,殺雞請客,雞飛至房檐上,正巧張公從此過,大顯身手,登房捉雞,大家都很吃驚,陳家把張公請到家中熱情款待。陳家武師吳教頭不服,逼張比武,張師無奈,拳打吳教頭,把武師擊到在地。從此張師在陳家授徒,所授弟子中尤以陳金榮武功較好。張師苦練大洪拳功夫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大、小、屈、伸、剛、柔、發、聚,神速自然,玄妙圓滑,如連綿之波浪;其功無極太極,太極無極,內有龍吟虎嘯之形,外有排山倒海之力;其招變化無窮,隱現莫測,出手恰似餓鷹捕食;其勢順其自然,動如猛虎,靜似綿羊,明武能迷眼。張健師乃三晃膀大洪拳傳豐沛及周邊之始祖,其洪拳技法之精,授業門徒之廣,可稱桃李周天,蘇魯豫皖從習者不絕於道,後世武術多出其門。 □安在峰
在豐縣較有名氣、影響較大的大洪拳名師不乏其人。歡口鎮的曹用元先生,是現有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曹用元先生自幼得沛縣、豐縣、山東魚台名師真傳,勤學苦練大洪拳,亦有超越於常人的悟性,在大洪拳理論和散打技擊、氣功修煉等方面,有很深厚的造詣。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在80年以後的20多年來,走遍各地,尋訪武術名家,學習、交流、切磋、印證,武術學養日益豐富。
其實我們豐縣,是事實上的武術之鄉。現在的豐縣縣城內,可謂是武術高手雲集。馬德保、孫超元、馬培元等都是武學修養深厚的大洪拳老師,當然他們也都精通其他拳種。我建議,對豐縣有名的大洪拳拳師,包括其他武術流派的有名拳師,應該逐一作比較詳細的介紹。當然,要完成此一任務,非得依賴象安在峰先生這樣既有深厚武術修養,又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人不可。展示一下豐縣現有武術大家的風采,激勵廣大武術愛好者,也一定會對弘揚大洪拳,對促進民間體育健身運動的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安在峰
王朝選世居豐縣歡口北三官廟村,務農傳家,性孝悌,重節義,少時酷愛武術,十二歲拜大洪拳鼻祖、大洪拳家張健為師,學習大洪拳藝。
王朝選敦厚精誠,頗受張師之青睞,並得到張師的悉心傳授,深得其真傳。學武期間王朝選能勤學苦練,認真鑽研。他在文武各功及長短軟硬各種拳械方面樣樣精熟,他的靠臂捶、朝陽捶、掛活捶打的靈活巧妙;他的器械單練四門刀、六路大刀耍的撒土不漏,他的器械對練六進單刀槍,五虎擒羊棍,一百單八槍等與對手配合默契,動作逼真;他的暗器飛鏢能百步打免,飛刀指哪打哪,可不差分毫,及為精準。
王朝選立志大洪拳的研究,經常訪朋會友,與豪傑之士交流技藝,切磋武功,虛心學習,吸收各拳種之精華,將其溶於大洪拳,使大洪拳得以豐富和發展。他深知天地之大,人才之眾,拳技之深,學海無涯苦作舟。於是,他練拳特別吃苦,能精益求精,他的大洪拳藝極精,名聲遠揚。鄉鄰眾多大洪拳愛好者接踵而至,拜在他的門下,山東魚台的甄世宣、甄世祿等均是他的得意門生。他的傳人頗多,遍及豐縣、魚台兩縣,他的徒子徒孫不下數千。 尹大居、尹二居乃豐縣大洪拳名家。是豐縣大洪拳鼻祖監爺的孫子張振幫最得意的弟子,得到幫公的真傳。家居住在豐縣歡口鎮東北尹庄村。
在清光緒三十三年前後二月里,有一幫土匪經過尹庄村南,到沛縣去搶東西,經過前給大居個面子,送來一張片子,說借路從貴村南經過到沛縣去。尹大居當面應允。當土匪經過村南時,不知尹庄的何人,對准土匪的隊列打了一槍,正巧打死一名土匪。這事土匪誤認為大居令人打的,土匪甚惱怒,事前已給你面子,你也親口應允,現在你開冷槍打死我的人,真不識趣,看你尹大居有多大本領。隨即匪首下令圍攻尹庄。
這時尹大居也有誤會,你原說借路到沛縣是假,搶我尹庄是真,你好大膽子,其肯容你,兄弟二人備好馬、整好衣冠,跨馬持槍沖入匪群,兄弟二人並馬殺匪,二馬馳聘於匪群,如入無人之境,所向無不披靡。匪大驚,如炸了群的一窩小豬,四處亂串逃命。匪中也有武藝高強的人,持刀奮戰,拼搏起來,槍刀對刃叮叮當當,迸出火花。他兄弟二人並馬奮刺,土匪被他二人殺亂了陣角,潰不成隊。土匪頭子一看,近戰是不能取勝,只有遠戰,用箭射、用槍打。尹大居、尹二居都是張振幫的徒弟,氣功是很好的,用了擋鋼槍的法術,只有用箭射、用槍打中眼珠、或射中耳眼,才能打倒,別無二法。
土匪商定辦法後,箭和快槍、土炮,對准大居、二居的頭部齊發,他兄弟二人的馬也狂奔起來,槍刺的更猛了,土匪一個個倒下,正在大戰的緊要關頭,不幸大居的左眼中彈,當即倒下馬來身亡,時年三十一歲。
這時土匪一面與尹二居拼搏,一面去搶二尹家的東西,還有幾個土匪把大居的妹妹,拉到馬上馱著向東走了。尹二居親眼看到哥哥倒下馬來,胸中怒火在燃燒,恨不得一槍將土匪刺死完。二居正在狂殺土匪時,有人來報說他妹妹被土匪拉到馬上馱著往東走了。二居一聽此話,摧馬去搶救他妹妹,跑了約二里路追上土匪把土匪刺死。二居對妹妹說:「從這里往東走,遇到人求他救你,我去護家。」。尹小姐走到渠圩子西北地里,遇到一位老太太在拾豆茬,尹小姐向前求救,老太太問明情況,慌忙把她領到家中,洗了臉,吃了飯。後來認了這位老太太乾娘。這為老太太就是渠圩子劉師傅官倉的母親。
尹二居把妹妹救下後,不顧自己的死活,又回去護守自己的家園,不料被土匪團團圍住,他寡不敵眾,累的筋疲力盡,被土匪用箭射中了右耳門,尹二居倒下馬來身亡,時年二十九歲。
為消滅土匪兄弟二人同死戰地,真可歌可泣呀。
註:尹大居的妹妹就是楊標太(乳名楊娃)的母親。
楊紀田、楊開的祖母,現住豐縣歡口尹庄。
劉招財 李廣友撰
一九九四年 □安在峰
董心朗,生於1838年,卒於1906年,江蘇豐縣歡口鎮董堂人。是黃淮下游流域大洪拳二世傳人,著名大洪拳家。
董心朗幼時聰慧,八歲入學,十三歲(1850年)拜著名大洪拳家張健為師,一面學文,一面練武,文武雙全,深得張師的器重。十五歲時索生棄文習武,初學武功,凡老師教過的動作,不論是拳術,還是槍、刀、劍、棍;不論是理論,還是功夫,日夜揣摩,反復苦練,直到深刻領悟,達到拳腳純熟,姿勢正確,方才為止。他學習如飢似渴,不失時機地向老師不斷地要拳要招,學會了拳術,學器材,學會了器械學功夫,學會了功夫學理論。老師教其一招,他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領悟,能舉一翻三。不到幾年的時間,他就全面掌握大洪拳體系的理論和技術,成為張師弟子中的一位佼佼者,受到張師的青睞。
董心朗從師學藝十年,盡得張師大洪拳真傳。師傅仙逝後,董心朗與一位河北省滄州訪友之人相遇,其人姓姜名憲質,是一位八極拳名師,身懷八極拳絕技。倆人相見格外投緣,董將其挽留住下,相互切磋,共論武事,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姜憲質在董心朗家住了四年之久。董得益友,武功進步及大,並將所學與大洪拳高度溶合,使大洪拳功法、技術及理論進一步得到了豐富和完善,使董心朗的大洪拳進一步得到了升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不論從文功,還是武功上說,董心朗都是出類拔萃的人。在當時真是威鎮四方,名揚千里。慕名者紛紛而至,投師學藝者不斷。董心朗以發揚光大大洪拳為已任,對來者不拒,從不保守,能因人施教,傳授大洪拳的各類功夫。後來他教拳於蘇、魯、豫、皖一帶,門徒眾多,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一生從事大洪拳的研究和傳播,培養了大批的大洪拳名家高手,在他的眾門徒中,如孫維揚、燕景珠、姜景珠、姜方禮、董中海、董中江、謝文善、謝克田、謝廣任、謝文炳、謝文信、謝文堂、謝中可、李清江、朱存智、李陰華、李貴芬、黃中奎、黃正廷、董連璣、汪基厚、劉爾彩、李敬斌、曾繼祥、皇甫善登、黃琪瑞、王登山等都是知名的大洪拳家。他為大洪拳的發展和普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董心朗辭世三十年後,眾門徒對恩師難忘,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七日,立起了透龍譽碑。碑心為:「清處仕董公心朗懿行紀念碑」。碑陰有志,其原文如下:
「孔門以尚勇善為國者,厥惟子路。其預期三年之效,曰:『有勇知方』。嗚呼!此真救衰起弱,扶危定難之第一良謀也。國術提倡,今盛言矣。推厥源,始非由學校。蓋皆私人傳習,防身衛家。究其效,足以保障一方,稱名沒世。此謂非深有獲,於有勇知方之訓,詎克若是哉。心朗董公殆無愧歟!
公氏董,諱心朗,世居豐北董家堂。耕讀傳家,有自來矣。公性孝友,重然諾,敦義氣。髫齡時因捻亂輟讀,繼而延師習武藝。時有張師諱健者,端人也。精拳術,不較教授,獨於公加青眼。謂其事親孝,交友信,沈毅厚重,卓然自立。若是此,吾道有傳人矣!於是盡心傳授。公亦善體認,勤功苦積,十數年盡師之道。當捻亂平後,鄉間無警,耕鑿相安。循循如儒者,或叩以藝術,唯唯若弗勝。而一時近遠同道,咸仰若泰斗焉。居恆慎審,施教擇人,亦如師。非孝友和平篤重義氣者,不得側其門。以故承其教者,大抵居鄉和厚,捍患御災,急公好義,使地方隱隱受斯道之益。而學士文人,亦咸知武術足重。由斯以觀,若果國家提倡,俾人人如是,則國有不強、侮有難御者乎?吾今乃知『古勇知方』之訓,數千年來,不在學校而在鄉黨也。謝君克田,公高足。能肩斯道者,不忘教澤。與同人集議立碑紀念,以垂不朽,而丐文於余。余維自幼與公同里,聞知最稔,義不當以弗文辭。因據實紀敘,以作表彰雲。
同里 孫紹祖(豐縣縣長) 敬撰
李厚基(福建省督軍兼省長) 敬書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 孟秋 敬立」
一九八八年三月初八,修建了董心朗紀念碑亭。董心朗的一生正如碑亭記里所說:……董公武藝超群,而又有仁人之心,故保家護村,惜老憐貧,是一貫所為。……貧寒者有求必應,不使失望,樂助於人,待人忠厚。里有糾紛,主動排解,息人之事,解人之憂,深受眾望,四鄉之鄰,無不敬仰。……公之門下徒子徒孫部滿蘇、魯、豫、皖邊區,約近三千。正如碑亭楹聯所題:「四十年育桃李嘔心瀝血;三千徒衛祖國振興中華。」 沛縣位於江蘇省的最北部,素稱「武術之鄉」,自古豪傑奮興,人才蔚起,既是漢高祖劉邦的發跡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章先祖的故里,史載漢高祖劉邦及漢初沛籍將領周勃、王陵、樊噲等人在起義前均愛武術,曾組織地方青壯年習兵練武,以後沛人愛武習武之風沿襲至今。
武當洪拳為內家拳法,據傳宋朝武當山一道士武功精湛獨創此拳,因其俗家姓洪,故定名為武當洪拳,又說:當年宋太祖打關東,闖關西,以三十六路拳,三百六十六手定天下,分三十六路為關東架,三百六十六手為關西架。關西架以陰柔圓活、纏絲螺旋勁為主,關東架以陽剛脆快、崩晃抖彈勁為主,基本拳架有太平架、十路彈腿、三晃膀、對練打捶、三十六摔、七十二擒拿等,器械有武當單劍、單刀、雙刀、雙拐、雙鉤、鈸、九節鞭、春秋大刀、等,其拳理以黃老學說為法旨,強調陰陽互濟、守柔曰強、後發先至的理論。
沛縣武當洪拳由張棟書在清朝光緒六年(1880)傳入縣內。《沛縣志》介紹「張棟書(1856—1933),字福順,人稱張胖子,原籍河北省大名府南樂縣張小窩村人。出身武術世家,其父張萬青乃清末武當洪拳一代宗師。棟書自幼隨父習武,苦練二十餘載,深得其父真傳,並有所發展,功夫已達爐火純青之境。
棟書生性俠義,性格剛強,好打抱不平,曾打死惡霸之子,手提單刀背負雙拐,游盪江湖,訪師會友切磋技藝,清光緒六年來沛縣住城鎮東關客店,人們聽其言談,觀其行跡,深知非一般武林之輩,當時,城裡有一武人張宜林,力大無比,能抱石磙兩個,數年來無人能敵,人稱神力鐵掌。他聞聽東關店內來一上鄉武師,便來拜訪有意較量。時值盛夏,暑氣逼人。棟書在天井內搖扇納涼,宜林大步入內,棟書已知來意,在抱拳拱手之際暗發內力,宜林暗藏殺機揮拳向棟書打去,棟書順勢捋帶對方肘臂,以引進落空、借力打力之法,令其敗北。宜林自知遇到名師,遂拜倒在地。至此豐沛縣一帶慕名投師者日增,武當洪拳便開始在沛推廣起來。
張棟書在沛縣設場多處,授拳近五十餘載,弟子遍布豐沛一帶,有名氣者,如劉修信、劉修君、張開柱、李露、李居正、韓志賢、苗慶典、高興禮、郝心祿等。其中尤以劉修信為甚,《沛縣志—人物錄》介紹「劉修信(1901—1968)鴛樓鄉東劉庄人,幼嗜武,弱冠,從河北省大名府拳師張福順學藝八年,盡得真傳。民國十一年(1922),獲豐沛兩縣武術比賽冠軍。民國二十五年,獲江蘇省行政督察專員舉辦的武術教練第一名,得「武術英烈」匾額,被薦為江蘇省國術館教練。翌年,返沛參加抗日,任縣武術隊教練兼隊長。長於鷹爪功,人稱「鐵爪子」。縣內至今仍傳誦著他的軼聞、佳話。
如今劉修信、劉修君一脈傳人,趙敏、梅修鵬、馮慶、梅軍、劉子甲等,在繼承前學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創新,有志於武當洪拳的傳承與發揚,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武當洪拳,受益於武當洪拳。

閱讀全文

與糾紛藝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