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質量糾紛處理制度

質量糾紛處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2-04-23 22:19:30

Ⅰ 百度問問

這些應該都能在網路上搜到的,去搜一下模板,然後根據本公司情況做些更改就行了。

Ⅱ 消費者投訴應了解的內容,怎麼解決產品質量糾紛

一、消費者投訴和舉報的受理部門目前,我國受理產品質量問題的部門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消費者協會、企業主管部門、商檢部門和人民法院。
國務院在產品質量監督檢查方面,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明確分工如下:
1、在生產、流通領域中,凡屬產品質量責任問題,均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及其所屬各級質量技術監督機構負責查處;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協助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配合。
2、在市場管理和商標管理中發現生產、經銷摻假產品、冒牌產品的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機構查處,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予以配合。
3、在市場上倒賣、騙賣劣質商品的行為,凡屬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現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查處;需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協助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予以協助。凡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發現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予以查處;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協助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予以協助。同一問題,不得重復處理。
消費者協會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社團組織,涉及的面比較廣,並掛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解決問題相應比較容易,所以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發現問題後,可以找消費者協會。
企業主管部門是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直接制約下屬企業。向它投訴質量問題,容易得到解決。
對不易解決的商品質量問題,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消費者解決產品質量糾紛的途徑
1、協商:消費者發現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生產者、銷售者應當與用戶、消費者首先通過協商,達成和解。
2、調解:包括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法院調解。
行政調解是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主持的調解。
法院調解是以訴訟途徑解決糾紛時,先進行的一種調解。
用調解解決產品質量糾紛的范圍和程序,一般沒有嚴格的規定,但調解必須遵循合法和自願原則。調解協議不能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調解不能強加於人,調解人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或必須達成協議。調解成功當事人之間要簽訂協議,但協議不具備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仲裁:仲裁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而且達成書面協議將糾紛交給第三方——各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糾紛雙方有義務執行該裁決,從而解決糾紛的法律制度。仲裁裁決一裁終局而且具有強制性,表現在當事人一旦選擇仲裁解決糾紛,仲裁者所作的裁決就具有法津效力,權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也是仲裁和調解的區別所在。
仲裁是一種第三方的公正活動,進行仲裁的第三方是仲裁組織,承擔仲裁任務的是仲裁庭或獨任仲裁員。仲裁程序包括申請、答辯、庭審、調查取證等。
我國《仲裁法》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不能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但當仲裁裁決結果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消或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就該糾紛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我國的仲裁機構獨立於行政機關,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經濟糾紛發生後,是否選擇仲裁以及選擇哪個仲裁委員會仲裁都由當事人自主決定。
5、訴訟:當產品質量發生民事糾紛,當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是法律規定的解決產品質量民事爭議的最後途徑。訴訟由起訴、審判、執行三個基本階段構成,根據訴訟所要解決問題性質分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產品質量糾紛屬於民事糾紛,採用民事訴訟。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司法保護,必須經過以下步驟:
(1)起訴和受理。提起訴訟的人稱原告。原告起訴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原告與糾紛有直接利害關系。二是有明確被告,即原告認為侵犯其權益的人或組織。三是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是屬於人民法院受理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起訴應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特殊情況下也可口頭起訴。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口頭起訴後,依法進行審理,對符合條件的,決定立案管理,對不符合條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2)審判。案件決定受理後,開庭前人民法院要做好准備工作,包括發送起訴書副本,審閱訴訟材料、調查收集證據,更換或追加當事人等,准備就緒,通知開庭。
開庭審理經以下步聚:一是准備開庭,二是法庭調查,三是法庭辯論,四是法庭調解,五是合議庭評議,六是宣判。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所做的判決就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3)執行。如果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自覺履行了判決內容,就不必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了。如果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無故拒不履行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就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四、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1、投訴要及時: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其權益受到損害時,應及時向所在地的受理產品質量問題部門投訴。及時投訴有利於正確判斷商品損壞程度與正常磨損的區別,能夠比較准確地說明情況,特別是有關服務質量等問題尤其重要。
2、要實事求是: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無論與責任人——生產單位或銷售、經營者進行協商,或向受理產品質量問題部門投訴,應實事求是說明或寫明情況,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隱瞞事實真相。
3、要求和意見要合理合法:投訴理要正當,符合《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因而,消費者要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正確使用法律武器,依法要求退換或索賠,便於公正、准確、迅速解決問題。
4、材料要完備:投訴時向受理部門寫出文字材料,提供購貨時的發票或售貨憑證。文字材料應註明購貨或接受服務的年月日,與購貨或接受服務的項目;寫明投訴人和被投訴人的姓名、地址、郵碼、單位名稱、聯系人姓名;寫明受損害的事實,所購商品名稱、型號、規格、數量、價格、生產單位及與責任人交涉的經過。投訴服務質量時,也應寫明責任人姓名(或營業證號)。投訴要舉出旁證材料,如購物發票等,最好保留原件,提交復印件。注意,不要郵寄票證、單據及實樣,以防丟失。
5、證據要確鑿:
(1)提供有關產品造成損害的證據:提供有關產品造成人身傷害、殘疾或死亡的醫生診斷證明,為治療傷痛、疾病所支付的醫療費、誤工費、生活補助費等費用的單據,為安葬死者支付的喪葬費單據等,只有提供充分證明損害事實發生,才能獲得賠償。
(2)提供損害是由產品或服務缺陷造成的證據。
6、投訴材料要書寫清楚,文字工整,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所提要求合理。

消費維權糾紛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審判實踐中消費者權益處理的一個難點所在。多學習消費維權方面的法律知識,不僅可以幫到自己還可以幫助身邊的朋友,讓大家不再為遇到消費維權而苦惱。
消費維權的應用需要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知識,才能更好的解決自己遇到的消費維權方面的法律糾紛,同時在實踐應用中注意法律的靈活使用。

Ⅲ 產品質量問題處理

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1. 管理問題:正確流程應該是需要外協表面處理的半成品,需經質量員檢驗,合格後,貼示待外協標簽,通知輔助工放置待外協區,由統計員統計。出現未完成的半成品就被放到外協區了,一則標識管理不佳,二則品質檢驗漏檢點,三則5S管理不良,區域管理不明晰。
2. 生產調度組織問題:生產半成品去向是由生產組織人員負責,不是由統計員負責的,應該是由此車間主任在生產流程設置時不清晰,未明確最後一道工序操作者加工完成後,應將物料送到車間待檢區,檢驗後由檢驗員負責,檢驗合格後,檢驗表單一式三份,一份檢驗員,一份給統計員,一份由輔助工轉到下一車間。
以上分析,責任是由生產管理人員負主要責任,其它人員(車間統計、車間輔助工、外協管理員)提出通報批評,對於已經加工許久的產品,不是新產品,竟然不用心未發現出問題。所有損失費用由生產管理負責人承擔。
同時,就此事件,由生產管理人員將相應流程重新規范一下,用流程和制度、或產品加工工藝單來指導生產,引導產品生產走向。

Ⅳ 房屋買賣質量糾紛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房屋質量問題是房地產交易中的核心問題,也是引發眾多糾紛的焦點。本篇主要談談房地產交易中的房屋質量糾紛問題。 幾種常見的房屋質量問題 人們通常說的房屋存在質量問題,指房屋達不到法定或約定的質量標准,存在質量缺陷。從總體上分,房屋質量問題大致有三類:違規質量問題,違約質量問題,使用質量問題。(一)違規房屋質量問題 違規房屋質量問題,是指房屋在建築材料、設備的使用上或施工操作規程上達不到法定質量標准。這類房屋質量問題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容易引發糾紛的一類質量問題。包括:屋面漏雨;煙道、排氣孔道、風道不通;室內地坪空鼓、開裂、起砂、面磚松動,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漏水;內外牆及頂棚抹灰、面磚、牆紙、油漆等飾面脫落,牆面漿活起鹼脫皮;門窗開關不靈或縫隙超過規范規定;廁所、廚房、洗澡間倒坡積水;內牆板潛水,陽台積水;水塔、水池、有防水要求的地下室漏水;室內上下水、供熱系統管道漏水、漏氣、暖氣不熱,電器、電線、照明燈具墜落;室內外上下水管道漏水、堵塞;鋼、鋼筋混凝土、磚石砌體結構及其他承重結構變形、裂縫超過國家規范和設計要求,室內氨、苯、甲醛、放射性氡等有毒有害氣體含量超標等等。對於這類房屋質量問題,毫無疑問,應由開發商向購房人承擔法律責任,包括:修理、退房、換房、賠償等。但開發商究竟應當以何種方式承擔法律責任,購房人與開發商之間往往存在嚴重分歧,從而引發糾紛。 案例:張女士從某開發商處購買了一套商品房,但人住1年後,即發現承重牆體出現多條裂縫,張女士即找開發商要求退房並賠償裝修損失,但開發商認為,該房屋已經驗收合格,且張女士入住前也進行過驗收,此後,張女士進行了裝修,該裂縫應屬裝修不慎所致,且沒有對其居住安全造成根本影響,同意為其修理,但拒絕退房。雙方多次交涉,均未能達成一致,張女士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該房屋處於保修期內,開發商無法證明張女士裝修時已對承重結構進行過拆改,因此,該房承重牆出現裂縫應屬房屋質量不合格,且裂縫超過了相應標准,對購房人的居住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判令開發商退房並向張女士返還房款、裝修款及相應利息。 上述糾紛就是房屋出現質量問題後,開發商不願承擔相應責任引發的。在實踐中,如果開發商能夠切實本著服務業主,質量至上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妥善解決出現的問題,糾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二)違約房屋質量問題 這類房屋質量問題是指開發商交付的房屋達不到承諾的質量標准。 案例:某開發商在樓書中承諾,其開發的樓盤將使用通力牌電梯,但在交房時,業主卻發現,使用的電梯品牌並非是通力牌。部分業主認為,現使用的電梯在價格及品質上均遠遠低於通力牌電梯,於是訴至法院,要求開發商退還部分房款。但開發商認為,樓書僅是宣傳資料,其不等同於合同,對雙方不具有必然約束力,並且,是因為在安裝時沒有購買到通力牌電梯,為不影響工期,才使用了其他品牌代替,現有電梯在性能上並不低於通力牌電梯,沒有任何質量缺陷,開發商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法院經審理後認為,由於雙方沒有就電梯品牌及能否使用替代品等問題進行明確約定,且業主無法證明開發商現使用的電梯存在較之通力牌電梯存在明顯質量缺陷,因此,業主要求開發商退還部分房款的要求缺乏依據,法院不予以支持。 購房人在取得房屋所有權的同時,也應當履行按要求使用房屋及相關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的義務,以避免給他人及自身造成損失。 房屋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 房屋質量問題的產生,究其根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一些開發商為提高利潤,即在材料的采購上做文章,以低價產品代替高價產品,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二是一些建築單位為加快工期,降低成本,往往採取簡化操作工序,減少材料使用的手法,比如,將需要做兩層防水的地面改為做一層,需要擰五下的螺釘只擰三下等等。 房屋質量問題的防範 (一)完備的法規政策是杜絕房屋質量問題的基礎 只有建立了完備的法規政策,明確的了房屋質量標准,消費者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近年來,建設部先後出台一系列法規政策,以加強房屋質量立法,提高工程質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00年,建設部出台了《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就房屋建築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作出了明確規定: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為設計文件規定的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為5年;供熱與供冷系統,為2個採暖期、供冷期;電氣管線、給排水管道、設備安裝為2年;裝修工程為2年。有力地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嚴格的執法措施是杜絕房屋質量問題產生的界鍵 有法可依,還必須有法必依。只有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和執法機構都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格執法,嚴懲質量違法事件,才能建立威懾力,迫使部分開發商、建築商打消僥幸心理,堵住質量問題產生的缺口。 (三)正確的質量意識是杜絕房屋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本 要杜絕房屋質量問題,從根本上講,還得立足於開發商、建築商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觀,注重工程質量,在材料設備的采購中,在工程的施工操作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范,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工程質量,杜絕房屋質量問題。

Ⅳ 住宅工程交付後存在質量問題如何處理

北京:深化以質量為核心的建築市場信用機制建設,提升住宅工程質量-工保網



未來,北京市還可從質量信用信息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懲戒和信用修復各環節入手,著力解決失信行為界定不準確、失信懲戒措施濫用、信用修復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如圍繞失信懲戒,住建領域可綜合運用行政性、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約束和懲戒以及法律法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確定的其他懲戒措施,並定期更新行業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經審定後向社會公布並組織實施。


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還可健全工程質量治理制度機制:盡快構建優質優價的質量治理體系,在土地招拍掛時建立質量品質競爭機制;開展質量風險分級管控和測評工作,構建以質量為核心的建築市場和施工現場聯動機制,有效實現差別化監管和精準監管。堅持問題導向、主攻薄弱環節、注重長短結合、實施標本兼治,未來北京市還需全面總結提升行動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常態化重點治理。


在深化以質量為核心的建築市場信用機制建設過程中,還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建築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聯動作用:工程質量保險等市場機製作用發揮不明顯,亦是北京市需要直面的問題——盡管北京已積極推進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但未來還需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切實推進相關項目實現應保盡保。

Ⅵ 房屋裝修中常見的糾紛處理辦法有哪些

首先就是可以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維權,而且當事人和被告者也可以進行溝通,之後達成共識,然後也可以做出相關的賠償來進行處理。

Ⅶ 不合格產品的質量糾紛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第三十二條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四十條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三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

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7)質量糾紛處理制度擴展閱讀

法官解析產品質量責任糾紛案教你依法維權:

汽車自燃、食物中毒、熱水器爆炸……近年來,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葯品合格問題一再引發社會公眾的熱議與關注。在保障產品質量和食品葯品安全的過程中,法律保護的及時、充分與到位,是消費者最熱切期盼,也是最有力的保護屏障。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針對產品責任糾紛的系列問題召開新聞通報會,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通過對案件特徵的總結和訴訟維權重難點問題的梳理,引導和提示消費者如何在遭受產品缺陷侵害後合法理性維權。

北京市一中院二庭庭長高萍認為,基於此類案件以上特徵,消費者在藉助法律維權時,相應的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注意合理確定訴訟主體。

在原告資格方面,消費者以產品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原告資格不限於商品買賣合同的當事人,產品的實際使用人、實際受害人均可以起訴。另外,對於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仍然購買的,即「知假買假」的當事人,法律亦不禁止。

在被告方面,消費者既可以起訴生產者,也可以起訴銷售者。如果是通過商場、展銷會、交易市場等場所購買的商品,還可以起訴活動開辦者、櫃台的所有者。新消法頒布後,網路購物中的網路交易平台也可能成為被告,在其不能提供生產者或銷售者信息的情況下,需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2、注意正確選擇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

選擇不同的法律規范主張權利,會導致不同的法律適用,最終的處理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在法律關系方面,如果以合同法律關系主張,則依據雙方的買賣合同約定,確定違約責任和實際損失的大小進行賠償。

若以侵權法律關系主張,則可能獲得實際損失之外的懲罰性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在法律依據方面,消費者以《侵權責任法》起訴,能獲得實際損失的賠償金額。

以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訴,可能獲得除實際損失以外的3倍價款的賠償。選擇不同的法律關系和法律依據主張自身權利,可能導致賠償數額的巨大差異,消費者需理性慎重選擇。

3、注意對核心事實證明的程度與方式。

在產品責任糾紛中,消費者需證明的事項一般包括4個方面:

一是購買物的同一性,即消費者所稱的瑕疵產品為生產者、銷售者所生產出售的產品。

二是產品存在質量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標准。

三是產品的質量缺陷造成了消費者財產和人身損害。

四是損害和產品質量缺陷存在因果關系。

4、注意正確理解損害賠償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涵義。

產品責任糾紛中,被侵害人可獲賠的范圍包括缺陷產品本身、缺陷產品造成的其他財產損失。造成人身傷害的應賠償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交通費。殘疾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死亡賠償金。

如果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被侵害人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賠償數額上可請求多倍賠償,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可以獲得酌定的懲罰性賠償。

Ⅷ 有關質量合同糾紛,要怎麼處理會比較合適

您好:
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是因買賣合同質量產生爭議而提起的訴訟,即買受人認為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而提起的訴訟,在此種訴訟中,原告一方當事人即為合同的買受人一方;而被告則為合同的出賣人一方。 (一)買賣合同標的物質量標準的確定規范 質量是指產品的優劣程度。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的優劣直接影響買受人能否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是司法實務中出現較多的糾紛類型。根據《合同法》第153條的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這是出賣人在買賣合同擔負的主要義務之一,在法學理論中表述為出賣人的質量瑕疵擔保義務。在司法實踐中,應當依以下原則確定判斷買賣合同標的物是否合格的標准:1.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標的物的質量標准,只要該約定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即可以按當事人約定的標准判斷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是否符合要求。 2.當事人對合同標的物的質量標准未作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可以按照買賣合同的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3.當事人就有關標的物的質量標准未作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仍然不能確定的,則依《合同法》第62條第1項的規定,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這也是與《民法通則》以及以往的合同法律規定相一致的。但是,我國《合同法》對標的物的質量標準的規定與其他國家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其他國家法律規定中一般是要求合同標的物應當符合通常使用目的和其他特定目的來確定的。而我國《合同法》則是首先要求質量應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如果沒有這些標准時,才按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這里的「通常標准」應與國際公約以及國外法律作相同的解釋,即符合中等品質的要求。 4.出賣人的說明構成對標的物的明示保證。說明是指出賣人向買受人所作的關於標的物的構造、性能、特徵、功用和注意事項等方面的陳述。出賣人在出賣標的物時,往往會通過產品介紹、產品說明書等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對標的物的品質進行說明,如果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但出賣人提供了有關標的物的質量說明的,該說明即構成出賣人對標的物品質的明示擔保,如果實際交付的標的物與該說明不符,即屬於交付標的物的質量不符合要求。 (二)標的物質量瑕疵的表現及認定 所謂質量瑕疵,又稱品質瑕疵、物的瑕疵,是指出賣人所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不符合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標准,或者法律規定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通常標准和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的情況。質量瑕疵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標的物的外觀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標准或者依法確定的標准,即標的物的表面瑕疵,通常是指標的物的外觀、品種、型號、規格、花色等方面的瑕疵,對於表面瑕疵,買受人一般情況下無須通過特殊的檢驗就可以發現。 2.標的物的內在瑕疵,即標的物的內在質量不符合要求。對於標的物的內在瑕疵,則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檢驗或者使用才能夠發現。 3.標的物的包裝瑕疵,即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的包裝不符合約定或者法律規定,《合同法》第156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包裝方式交付標的物;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應當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裝,沒有通用方式的,應當採取足以保護標的物的包裝方式。對於「足以保護標的物」的推定,應當理解為出賣人須以使用標的物損耗最小、安全、實用的方式包裝標的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首先是包裝是否牢固;其次是包裝是否符合運輸的要求,特別是不同運輸工具的特定要求;再次是包裝標志是否符合通用要求等。 (三)質量異議的認定標准 質量異議,又稱質量瑕疵通知義務,是指買受人認為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時,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向出賣人發出通知,否則視為標的物質量合格。該通知即為質量異議,該一定期限即為質量異議期限。因此,買受人是否在質量異議期內向出賣人為質量異議的通知,直接影響到買受人所提起的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件的審理。質量異議既是買受人的權利,也是買受人的法定義務。根據《合同法》第157條、第158條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確立的質量異議制度包括兩項容:1.買受人對標的物質量的檢驗義務。《合同法》第157條規定,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在買賣合同中,只有買受人對標的物進行檢驗之後,才能確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是否符合要求,以決定出賣人是否違反了質量瑕疵擔保義務。因此,各國法律基本上都將買受人對標的物的檢驗規定為買受人的一項義務。關於對合同標的物質量的檢驗,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關於驗貨人,買受人應當檢驗標的物,但並不意味著驗貨人必然就是買受人,除買受人及其代理人自行驗貨以外,實踐中還存在由買賣雙方共同驗貨,以及由買賣雙方指定有關質量檢驗機構進行驗貨的情形。 ②關於檢驗方法,對標的物質量的檢驗方法,可以由買賣雙方在合同中進行約定,也可以不在合同中約定而由檢驗人以通常的方式進行檢驗。 ③關於檢驗時間,這是《合同法》規定的買受人檢驗義務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檢驗時間包含著驗貨開始的時間以及驗貨延續的時間兩個方面,驗貨開始的時間一般是在標的物交付之時,由此,檢驗標的物的開始時間一般有:出廠時驗貨、裝運前驗貨、裝運時驗貨、卸貨時驗貨、在買受人營業地驗貨等。關於驗貨延續的時間,參照《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8條第1款的規定,買受人必須按實際情況可行的最短時間內檢驗貨物或由他人檢驗貨物。而其中實際情形可行的最短時間主要是根據貨物的性質、交易的情況和貿易慣例決定。我國《合同法》第157條規定,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時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的,應當及時檢驗。所以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檢驗的合理期限,我們認為,根據《合同法》規定的精神,結合司法實踐,可以從表現瑕疵與內在瑕疵兩個方面進行判斷:對比較容易發現的表面瑕疵,買受人須按標的物的性質,依通常的程序,從速檢驗其所受領的標的物;對內在瑕疵,應按標的物的性質、買賣合同的種類等進行綜合判斷,對不能立即發現的瑕疵,依我國《合同法》第158條的規定,其檢驗期最長也不得超過2年。 ④關於驗貨地點,一般而言,驗貨地點是在標的物的交付地。但是也允許當事人對驗貨地點作出特別約定。 ⑤關於驗貨費用,如果合同中已經有明確約定的,應按合同約定處理。如果合同中未作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如果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合格的,則檢驗費用由買受人承擔;如果標的物的質量經檢驗不合格的,則應由出賣人承擔。 2.買受人對標的物質量瑕疵的通知義務。根據《合同法》第158條的規定,買受人發現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的,應在質量異議期限內履行通知義務,在質量異議期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買受人將會失去請求出賣人承擔質量瑕疵擔保責任的權利。結合《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期限應當作如下認定: ①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有標的物的質量檢驗期的,買受人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即如果當事人之間對檢驗期間有約定的,依照合同自由原則,自應適用當事人的約定。 ②未約定檢驗期間的,為買受人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質量瑕疵的合理期間內提出質量異議。這是與各國的立法相一致的。所謂合理期間,是指買受人對標的物進行正常檢驗以及通知出賣人所必需的時間。它包括兩個時間—發現瑕疵所需時間和進行瑕疵通知所需時間。區分瑕疵的不同情況,對於表面瑕疵,即存在於物的表面,無需專門檢驗,從標的物外觀或憑買受人的生活經驗就能發現的瑕疵,從買受人受領標的物時即應通知;如一時不能通知的,在能夠通知時應立即通知;另外對於屬於包裝好的標的物,需要開包後才能發現表現瑕疵,買受人對開包後發現數量或者表現質量瑕疵的,應在開包後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無論如何,買受人間隔較長時間才通知的,視為怠於通知。如出賣人數次催要貨款,買受人未通知,直至出賣人向法院起訴才通知的,視為標的物沒有質量瑕疵。而對於內在瑕疵或者隱蔽瑕疵,即存在於物的內部,需經使用或專門測試才能發現的瑕疵,買受人應在發現後的合理期間內及時通知出賣人。對於「合理期間」的確定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這可以結合「怠於通知」進行理解,即一般要求買受人在發現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時應當立即通知出賣人,但是如買受人一時不能為相關通知的,在能為通知時應當立即通知;如果發現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時,放任不管,不以為意,相隔較長一段時間才為通知的,可以視為怠於通知。 ③未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最長法定期限為兩年。不論標的物的質量存在表面瑕疵,還是隱蔽瑕疵,買受人自收到標的物之日起兩年內未提出質量異議的,法律視為標的物沒有質量瑕疵,買受人無權提出質量異議。此條規定的2年期間,一般認為是訴訟時效期間,即無論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數量是否短少、質量是否存在瑕疵,經過2年後,買受人即喪失對出賣人的請求權。《合同法》的這一規定也是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9條的規定相一致的。我國《合同法》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瑕疵的主張規定2年的訴訟時效的原因是,現代經濟流轉速度快、數量大,不應使買賣雙方的關系長期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而質量瑕疵擔保責任是純為買受人利益而設定的,為平衡雙方利益,自然應對買受人的權利作一定的限制。 ④有質量保證期的,應在質量保證期內提出質量異議。根據《合同法》第158條的規定,如出賣人對標的物的質量定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為買受人提出質量異議的最長期限,而可以不受2年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如國家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對標的物進行包修、包換、包退的標的物,在其保證期內,賣方必須承擔質量瑕疵責任。《合同法》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在於:如果質量保證期是由國家規定的,當事人自然不得作變更,該質量保證期即當然成為合同的組成部分;如果質量保證期是由出賣人承諾的,則買受人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標的物,即意味著同意該承諾,此時質量保證期即為買賣合同中的質量保證期條款,當事人自然應當遵守。而質量保證期可能長於《合同法》第158條所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也可能短於2年,我們認為,只要約定有質量保證期的,均應按質量保證期確定質量異議的最長期限,而不適用《合同法》規定的最長期限即2年的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 ⑤質量異議期限的例外。《合同法》第158條第3款規定,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法律之所以作出此種例外的規定,是因為如果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所交付的標的物數量短少或者質量存在瑕疵的,此時出賣人主觀上即存在惡意或者重大過失,為平衡雙方利益,自然不應保護出賣人。 3.對買受人提出通知的形式要求。所謂通知,是指買受人向出賣人具體指明瑕疵之所在,在審判實踐中也稱之為質量異議。通知並非要式行為,用口頭或書面方式均無不可,無須特別方式,但是為便於證明,最好應用書面形式。對通知的內容,結合審判實踐,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要求,即買受人提出的關於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的通知,應當包括以下兩個部分的內容:其一,通知應當具體指明標的物瑕疵之所在,如機器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或者運轉速度達不到要求,而不能僅僅使用一般性的描述詞語,如「貨物質量差」、「質量不好」、「有瑕疵」等等,如果買受人未指明標的物存在的具體質量瑕疵,則可以認定該通知不具備質量異議的效力,視為沒有提出。其二,買受人表示不承認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符合質量要求,如果質量的瑕疵表現為數種時,應當分別通知,或者一一列明後一並通知出賣人,否則買受人就其未通知的部分瑕疵喪失請求權。 (四)買賣合同質量糾紛案件的審理確認規范。對於買受人以出賣人所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受理後,應當首先對買受人是否在規定期限內向出賣人為標的物質量瑕疵的通知進行審理,經審理認為買受人沒有能夠在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向出賣人為標的物質量瑕疵的通知的,則依法應當確認出賣人所交付的標的物視為合格,一般情況下應當駁回買受人的訴訟請求。對於買受人在約定或者法律規定期限內為標的物質量瑕疵的通知且該通知的內容與形式符合通常要求的,即在審理過程中需要查明出賣人所交付的標的物是否存在質量瑕疵。對於此問題的查明與確認一般應通過以下步驟解決: 1.雙方當事人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已經對標的物的質量瑕疵作出確認,且對該標的物的具體質量瑕疵有一致認識,只是對出賣人應當承擔的質量瑕疵責任有爭議的,可以直接認定該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 2.雙方當事人雖然在訴訟前或者訴訟中均確認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但對瑕疵的具體內容有爭議,且影響到出賣人質量瑕疵責任的具體承擔形式確定的,如果可以由法官對具體的質量瑕疵進行直接認定的,可以直接認定。 3.如果雙方對標的物的具體瑕疵有爭議且法官又不能直接作出判斷的,或者對標的物是否存在質量瑕疵有爭議的,不能由法院直接作出標的物是否存在質量瑕疵的認定,而應向買受人釋明,由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提出質量鑒定的申請,由法院委託有關質量鑒定機構對標的物的質量是否符合相關標准進行專業鑒定。即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證據規則》第25條第2款規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五)出賣人質量瑕疵責任的具體承擔 出賣人違反質量瑕疵擔保義務的,應當承擔質量瑕疵責任。根據《合同法》第155條規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依照《合同法》第111條的規定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即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可以根據標的物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選擇請求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如果質量不符合要求,造成其他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因此,出賣人承擔的質量瑕疵責任具體包括: 1.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的確定方法。如果合同中對出賣人違約責任有約定的,買受人可以按合同約定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在行使這些權利時,需要注意《合同法》第112條、第113條、第114條等相關規定的適用。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責任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應當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予以明確,首先由當事人對違反質量瑕疵擔保責任的違約責任形式內容進行補充協商,如果協商不成的,應當依照合同的有關條款以及交易習慣進行補充。如果適用《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後仍然不能確定出賣人的違約責任形式和內容的,則適用《合同法》第111條所規定的具體違約責任形式及內容。 2.出賣人依《合同法》第111條規定所應承擔的違約責任具體形式:①修理。當標的物可以修理,且修理並不影響標的物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時,應當首先考慮由出賣人對標的物進行修理。如買受人自行修理的,其修理費用也應由出賣人負擔。各國法律一般都沒有規定出賣人的這一責任形式,因為出賣人常常不是標的物的生產者,無法承擔修理義務,在標的物有質量瑕疵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規定出賣人的除去質量瑕疵的義務。但是我國法律則規定出賣人應承擔除去標的物質量瑕疵的義務,如《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從我國目前的商品流通機制及產品維修的網點來看,規定出賣人的這一義務是必要的,基本上也是可行的。②更換。這一義務對應於國外法律所規定的代替給付義務,即標的物如為種類物時,在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的情況下,買受人可以請求出賣人另行交付無質量瑕疵的標的物,這是各國法律的一致規定。③重作。一般而言,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違反質量瑕疵擔保責任的,一般不會承擔重作的責任,重作這一責任形式主要發生於提供服務的合同中,如承攬合同等。重作只適用於某些特殊的買賣合同之中。 退貨。退貨責任形式一般對應於國外法律所規定的解除合同。國外法律對因質量瑕疵而解除合同的,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條件,一般規定僅標的物的質量瑕疵極為顯著,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才能解除合同。在我國,依《合同法》的規定,亦應對此作出較為嚴格的要求,因為退貨就意味著合同的解除,而解除合同自然就應當符合《合同法》第94條第4項關於合同解除條件的規定,即只有在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的質量瑕疵影響到買受人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可以選擇適用退貨的違約責任形式。④減少價金或者返還應當減少支付的價金。如果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存在質量上的瑕疵,而買受人已經受領標的物,且標的物的質量瑕疵並未達到影響買受人合同目的的實現時,買受人可以請求依據標的物質量瑕疵的程度減少價金,這是各國法律一致的規定。由此,如果買受人同意接受標的物,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標的物的價格應當作合理的變動,也就是司法實踐中所指的「按質論價」,其單價和總價款應當適當降低。當買受人請求減少標的物價金的請求成立時,其如果已經向出賣人支付的價金超過了應當支付的價金的,則買受人可以請求出賣人向其返還應當減少的標的物的價金。 ⑤支付違約金。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對出賣人在交付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的情況下,約定出賣人應當向買受人支付違約金的,買受人在選擇適用違約責任形式時,可以同時要求出賣人向其支付違約金。 ⑥賠償損失。依《合同法》第112條的規定,如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質量不符合約定或者法律規定要求,造成買受人其他損失的,買受人可以請求出賣人賠償損失。上述出賣人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形式中,除違約金責任外,其中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金的責任均不涉及出賣人應當承擔的賠償損失責任,即使在出賣人承擔上述責任時或者過程中,買受人也仍然存在產生損失的客觀可能,而這些損失是基於出賣人違反質量瑕疵擔保責任這一違約行為而產生的,自然應當由出賣人承擔。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低於出賣人的違約行為給買受人所造成的損失的,買受人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調整,以彌補其所受到的損失。對於該損失,則依《合同法》總則的規定,既包括積極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特別是在生產設備的買賣合同中,可得利益損失的計算是此類案件的難點與重點問題,具體計算詳見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裁判標準的一般規范部分的內容。 另外,對於買受人所受到的損失,還可能是因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瑕疵而產生的加害給付所形成,如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存在質量問題致使買受人所產生的人身或者其他財產的損害的,在此種情況下,出賣人的加害給付既構成違約行為,也構成侵權行為,買受人可以選擇以侵權或者違約為訴由請求出賣人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或者違約責任。

Ⅸ 施工中質量糾紛如何解決

一、證據收集與保全
建設工程質量糾紛案,其證據的收集有其特殊性。
1.施工現場的證據收集,應當考慮證據的來源。
證據的固定方式與保全方式,因為施工現場隨時間的推移,有些現場會被覆蓋或破壞,而且有些招 、攝影的背景很難區分現場的實際位置。除了攝像、拍照,還可以採用封樣方式,比如工地用料、木材、鋼材、牆磚、水泥等,可現場封樣。
2.製作調查筆錄、
通過對施工人員、項目部管理人員或駐工地代表、監理人員、材料管理員、鑒定人員的走訪調查,尋找對當事人有利的書面證據。
3.工商查檔的方式。
可以了解施工企業的資質及經營業績,對於合同的有效性、法律文書的執行及訴訟的主體資格具有重要意義。
4.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書面證據。如合同,補充合同,備忘錄,現場簽證,開工令。設計變更通知書,隱蔽工程驗收證明書,(材料)送貨回單,施工日誌,基礎驗收,中間驗收,
竣工驗收的證明,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往來函件及律師公函,質監部門發出的整改通知等。二、合同要素
發包人與承包人在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對案件的審理與判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比如合同中約定的工程量、工程款及支付方式、合同工期期限及逾期或順延的規定、工程質量要求、隱蔽工程的驗收及中間驗收、竣工驗收、違約責任的認定與賠償、律師應當對這些合同要素進行分類,從中整理出對己方有利或不利的要素,然後進行分析,結合證據進行論證,以找到解決雙方爭議的突破口或切入點。
三、質量鑒定
在質量糾紛中,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關於質量是否合格或是否達到優良,往往各執一詞。這樣在訴訟中,質量檢測部門的意見或權威機構的鑒定結論往往起到確定性作用。為此,在訴訟中,律師應當提請法院委託鑒定。並且應當向鑒定機構提供詳盡的資料,比如雙方設計變更的書面通知,現場簽證,雙方對三大材料價格的約定,對施工現場用水、用電的約定,對工期順延的約定等等。四、舉證方式
向法庭舉證,應當盡量提交能夠相應印證或雙方已書面確認的書證。而不應當提交難以自圓其說的書證。比如提交信函,還應當提交已經送達或已交郵的憑證,雙方當事人代表簽字的書證,應當同時提交這些代表有權簽收的證據或構成代理的書證。另外,有些書證可以在對方當事人出示全部書證後再視情況提供
五、法律、法規檢索
在向法院提交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文件前,應當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進行檢索,包括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做到使用法律上無懈可擊。特別要注意新舊法規適用的期限及最高院的司法解釋。
六、案件討論制度與專家論證制度
建設工程案件專業性強,使用法規多,因此,律師承接建設工程質量糾紛案件,應當組織法學專家、工程專家、質監機構的工程師代表對案件進行研討,對某些工程上的數據應當進行計算論證,比如樓板的荷載等因素。律師在獲得技術數據及專家意見後,才能理清案件的基本思路。七、向法庭提交書面意見
盡管在庭審中代理人可以發表辯論意見,但代理人仍然應當將代理詞等一些書面意見提交法庭。比如可以將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相應證書、合同中約定及實際支付的工程款進度、對方當事人違約的基本事實列成圖標,提交法庭。使承辦法官等一目瞭然地了解代理人希望表達的代理意見。這樣能更好地表達合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Ⅹ 建設工程質量糾紛如何處理

處理建設工程質量糾紛的方式是:發包人可以要求施工人限期整改,整改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質量不符合合同約定標准、不能修復或經修復仍不能達到約定質量標準的,發包人可以減少工程價款的支付。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八十一條
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合理選擇請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七百九十九條
建設工程竣工後,發包人應當根據施工圖紙及說明書、國家頒發的施工驗收規范和質量檢驗標准及時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發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價款,並接收該建設工程。建設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閱讀全文

與質量糾紛處理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