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出現醫療事故糾紛怎麼解決
出現醫療事故糾紛的處理辦法有協商、調解和訴訟三種方式。醫患雙方可以先協議處理,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當事人也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協議不成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申請人的基本情況、有關事實、具體請求及理由等。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② 發生醫療事故糾紛要怎麼處理
發生醫療糾紛可以有三種解決方式,即和解、調解和訴訟。1、和解(協商解決)。發生醫療糾紛後,患方和院方可本著平等自願的原則,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的效力應予以認定。2、調解(衛生行政部門等第三方介入)。3、訴訟。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醫療事故鑒定由醫學會鑒定,醫療過錯鑒定由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進行鑒定並不是醫療糾紛訴訟的法定前置程序。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七條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八條
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願原則,並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③ 醫療事故糾紛處理流程
答:您好,很高興問您解答。
一、發生醫療糾紛,首先可以醫患雙方進行協商調解,調解不成的,醫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處理請求。
二、衛生行政部門受理後會指派專人妥善保管原始資料,封存有關醫療物品,嚴禁塗改、偽造、隱匿、銷毀病案及有關資料。患者及家屬不得搶奪病案。組織工作人員展開調查,並形成文字材料。調查研究後,衛生部門會給出處理意見,一般會再次協商調解。
三、協商不成的,患者或家屬訴諸三級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如對三級鑒定結論不服,可申請復儀或二級鑒定。如仍不服,則申請復議和一級鑒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醫療單位根據鑒定結論和有關法規及制度作出相應處理。如對處理結果仍不服的,可以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患者或患者近親屬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身體情況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向人民法雅軒提起訴訟。提起訴訟後,法院會安排時間進行第一次開庭,該次開庭主要確認醫患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對雙方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質證,經過質證的病歷將在第一次開庭後由法院移交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 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
第四十四條 醫療事故爭議經人民法院調解或者判決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調解書或者判決書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調解書或者判決書。
④ 醫療事故糾紛怎麼解決
法律分析:醫療事故糾紛的處理方式有:1、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自願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協商解決,並簽訂協議書;2、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3、訴訟解決,就是指通過法院的審理來解決醫療事故糾紛。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⑤ 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最長有多久
醫療事故是指家屬與醫院之間的醫療糾紛。遇到這類糾紛我們一般有兩種解決方式:私下和解以及通過法院訴訟。其中向法院申請訴訟則是有訴訟時效的(請求法院保護自身權利的時間)。有關醫療事故訴訟時效如何計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試行)》,醫療事故的案例有兩種情況:一是侵權;二是合同,而其相應的訴訟時效則為:侵權是一年,合同是兩年。接下來將詳細說明醫療事故訴訟中的各類事項。
1.醫療事故訴訟時效的起始時間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醫療事故,其訴訟時效的開始時間是在我們知道我們的權益被損害,或者醫院方面違反當初制定的醫療服務合同後開始計算。
2.醫療事故的最長訴訟時效
在我們的合法權利在受到侵害或者醫院方有違反醫療合同的行為時開始計算,最長的訴訟時效是20年,而但超過20年後,法院則不將對其進行保護。但是,訴訟時效是指請求法院保護權利的時間,而自身民事權力則是一直存在的,簡單來說,即使超過了最長訴訟時效,患者也是有權利向醫院要求賠償,只是這種權利並不受到法院的保護。
3.有關訴訟時效的中斷
我國訴訟時效的中斷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1)義務人同意履行。
即醫院同意權利人的賠償要求進行賠償,訴訟時效則中斷。
(2)權利人的請求。
即在醫療事故中,權利人和醫院達成口頭或是書面上的協商後,訴訟時效則中斷。
(3)提起訴訟或仲裁。
即訴訟時效中斷發生後,已經過的時效期間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訴訟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結束後,訴訟時效則重新開始計算。
4.發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出現不可抗力。出現我們無法預見或避免的事情。
如我們身邊突然發生的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等。
(2)法定的代理人未確定,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在我國的《民通意見》第172條有規定:在我們醫療事故訴訟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如果我們出現以下情況:我們權利被侵害了,但是我們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我們的民事行為能力受到了約束但又沒有申請法定代理人;我們的法定代理人死亡而沒有了代理權;我們的法定代理人沒有行為能力。都可以認定為不能行使請求權,訴訟時效可以中止。
(3)其它情況
如繼承人員或管理人員未確定的情況,訴訟時效中止。
延伸閱讀:
醫療事故處理法律制度的完善的建議
發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
收集醫療事故糾紛的證據要注意哪些問題?
⑥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怎麼處理
處理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的方式:協商、調解、起訴等。且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賠償數額等)。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⑦ 醫療事故糾紛怎麼辦
當出現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首選的方式是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功的話可以訴訟或者仲裁。具體而言,醫療事故糾紛屬於私人主體之間的糾紛,因此當雙方不願意協商或協商不成的,可以到有關衛生部門進行調解或到法院進行訴訟。而雙方也可以自己進行訴訟,法律對於糾紛解決的方式沒有順序上的要求。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四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⑧ 醫療類糾紛案件訴訟時效有幾年
醫療事故訴訟糾紛根據糾紛案由的不同,有不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和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均為一年。因此,若是以侵權造成患者身體受到損害的案由來進行醫療事故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除了侵權之訴外,醫療事故糾紛還可能是由於醫方違反了醫療服務合同的約定,損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承擔對應的違約責任,根據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時效,按照一般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三年的訴訟時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