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需要一篇美麗家鄉的作文,要寫桐廬的,語句優美一點
我的家鄉猶如一個人間仙境,她就是美麗的桐廬
等一朵花開的時間,聽繁花盛開的聲音,看繁花盛會的美景
春風又綠江南岸。
「君山煙雲橫村寨,春江清流映山花。」春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而說到桐廬的山花,真的不能不說當地山花與眾不同的歷史淵源。桐廬的山花,自古嫣然,且深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法眼」:
「潮去潮來洲渚春,山花如綉草如茵。嚴陵台下桐江水,解釣鱸魚能幾人!」
「亂疊千峰掩翠微,高人愛此自忘機。春風若掃階前地,便是山花帶錦飛。」
「桃紅李白菜花黃,車過芳郊人也香。鬧市尋春無覓處,原來春色在農庄!」值此春和景明,何不學學古聖先賢,駐足桐君大地,「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鄉村美
倏忽間,一紙飛墨,潑得這座瀟灑古城裡,遙遠的略顯黛色的「春秋記憶」慢慢復甦……
桐廬,正因她無所不在的文化脈動,而日漸煥發出瑰麗多姿的瀟灑神韻。
『貳』 千島湖的著名島介紹
千島湖在浙江省淳安縣境內。1959年,新安江水庫建成,巍巍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煙波浩渺的巨大的湖泊。連綿的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湖水域面積575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0餘倍,蓄水量178億立方米,相當於3184個西湖。郭沫若詩曰:「西子三千個,群山已失高,峰巒成島嶼,平地卷波濤。」
千島湖融浩盪的江湖氣概,幽邃的峽谷風光和豐富的人文古跡於一體,以山清、水秀、洞奇、石怪而著稱。放舟湖上,如入琉璃明鏡。除了碧水,就是數不清的島嶼。有的像騰舞的青龍,有的似躍然而起的烈馬;時而雙峰對峙,時而錦屏擋道,船到跟前,峰迴路轉,驀然又是一番浩瀚天地。「一鏡天開浮碧玉,兩峰雲凈山青蓮」,身心如同被攝入了繾綣的夢境。
千島湖之奇妙,還在於它的大島里套小島,大湖中藏小湖。浩渺的湖南被千百座翠嶼自然侵害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湖泊。當地俗語雲:「湖中有島千島湖,島在有湖龍川島。」龍川島像一張舒張著的荷葉漂浮在浩如煙海的千島湖上,島上又有30多個小湖,湖水明凈,映著目光,猶如閃爍在荷葉上的水珠一樣。
千島湖中以界首島最大,面積近2000畝;龍珠島最小,不足4畝。隨著季節的變換,湖水漲落,島嶼也時大時小,一個碧螺小島,第二天就倏忽不見了蹤影;過些日子,小島又冒出綠尖尖來。撲朔迷離,變幻莫測,使人流連忘返,充分領略到一種湖島一體的奇趣。
千島湖由人造,景則天成,它的秀姿麗色日益贏得人們的贊賞。千島湖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一頭連著杭州,一頭連著黃山,是這條「黃金旅遊帶」上的綠寶石。
千湖島景觀
羨山島
以石見長,造型各異的奇石遍布全島。羨山又被稱為「花果山」,島上栽培有熏衣草、晚香玉、茉莉花、玫瑰、玉蘭、桂花、香樟、香根等名貴花木,水果有枇杷、蜜梨、楊梅、桃、杏、柑枝葉、板栗等,四季香氣襲人。這里還有許多美妙的傳說和歷史遺跡。羨山是目前已開發景點中唯一的一個半島景區。離千島湖鎮九公里。這里的岩溶地貌景觀豐富。島上奇岩突崛,溶洞貫穿,有「龍潭」、「虎穴」等景。有神奇故事港牌坊和左側這座牛頭雕塑,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來此拍攝影片《「下次開船」港》時留下的場景。說來也巧,當千島湖水位達到108米高程時,這座牛頭稱作「千島神牛」,並勒石刻留作永久紀念。
蜜山島
蜜山島面積0.36平方公里,位於千島湖東南湖區,距千島湖鎮15公里,是浙西黃金旅遊線上唯一的一處湖中仙山,善男信女雲集,香火旺盛。山巔西側有蜜山泉,水質甘冽,四季不竭,曾被譽為東南第一泉。懸志記載:「蜜山巔『有蜜水出空罅』,故名。」相傳「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島上。西南山腰有三個和尚坐化墳,原有蜜山庵,已毀,現存「圓寂蜜山堂」遺址。禪寺內有釋加牟全身像,以及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彌勒佛、韋馱等。上山的小道用800級石板鋪就,有「彭祖壽高八百」之意,現湖水淹沒將半有「蜜山水空石罅中」而得名的蜜山,自古以來就是遠近聞名的「浙西名勝之一」,既是文人墨客醉心一游的采風佳境,又是佛信徒神往沓的朝拜聖地。以密山泉泡雲霧茶,品茗觀景,樂而不知返。
龍羊山
龍羊山面積0.2平方公里,因島上野桂遍地,又稱桂花島。屬石灰質岩溶地貌,它在自然演變的過程中,造化成各種奇妙景觀。景觀很多,有烏龍出水、蟾官仙塢、犀牛嘯天、清波映月、通天石門、群羊洞、望湖台、萬水千山等天然岩景。全島猶如一個大盆景,穿行其中,可領略到「人在石縫時,天從洞中出」的妙趣。桂花島的主景之一,通天石門,沿壁而鑿的「通天」二字,系我國著名書法家、美學家黃苗子的手跡。當年他為桂花島美景所傾,留下了「雨里重陽一振衣,我來不待桂花遲,何當更上蟾宮去,小石疏林總是詩」《重九登桂花山》的佳句。
中心湖區
中心湖區被喻為「一城山色半城湖、千島湖上一明珠」,是遊客游覽的重點區域。著名景點有「龍山島(海瑞祠)、三元宰相島、錢幣島、鎖島,又增了動物群島嶼如孔雀園、駝鳥島、松鼠島、猴島、蛇島、鹿島、鳥島、靈貓島、貂島等等,還有以游樂參予為特色的溫馨島,可參加飛艇、跳傘等活動。
蛇島原名五龍島、島上有四個蛇池。蛇池內有水池、噴泉、土丘、灌木叢、洞穴、冬眠室等,放養了十幾個品種的二三百條蛇,多數是毒蛇,如蘄蛇、蝮蛇、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等。管理人員用蛙、鼠飼養它們,在實驗房中則取蛇毒,剖蛇取膽供製葯和進行科學實驗。盤纏在草叢和樹上的蛇群,有的爭食斗毆,有的昂頭吐信,使遊人驚嘆不已。鹿島原名清心島,四周碧波拍岸,綠樹成蔭,來自東北的梅花鹿在此安家落戶,島上建有觀鹿長廊、鹿舍、割茸房、涼亭等,遊人可用鮮嫩的葉子餵食溫順的鹿群。猴島原名雲蒙列島,在大小不等的六個島上放養了200餘頭猴子,既是科研基地,又是旅遊景地。遊人登島以儀器喂猴、逗猴,享受一番難得的猴趣。
龍山島
龍山島位於千島湖的中心,面積0.45平方公里,因形似蒼龍而得名。島上林木青翠,四面碧水環抱,錦帆片片,風景秀麗。明嘉靖三十七年至四十年(公元1558-1561年),海瑞任淳安知縣。他以「剛鋒」自命,為官清正,為百姓辦了不少公道事,還掏過兩位路經這個小縣的大吏作威作福的行徑,當地百姓中至今流傳著這位「海青天」的故事。淳安原有「海瑞祠」,被淹後已重建於龍山。祠為重檐歇山式結構,正堂里設高大的海瑞坐姿全身塑像,端莊威嚴,雙目炯炯傳神。祠內有海瑞遺跡陳列室,迴廊中有「去思碑」,海瑞親筆手書和紀念海瑞的詩碑。山上還有龍山書院和觀間洞的遺跡。
鹿島
鹿島,距縣城9公理,海拔112米,佔地60畝,山坡平緩,林木蔥蘢,環境幽雅 , 很適應梅花鹿的放養和棲息,也適宜遊人逗鹿拾趣。梅花鹿是一種性情溫馴的 動物,也是古往今來倍受推崇的吉祥物。島上放養著30餘頭來自東北的梅花鹿。 紅牆環島,綠樹成蔭,遊人登島進門,過涼庭,漫步林中,活潑可愛的鹿會立即 前來歡迎。這時,您可買上一束鮮嫩的樹葉給鹿餵食,看到那一頭頭的鹿向您 嘴乞食,別有一番溫馨、自然的野趣。 對於愛好文學藝術者來說,不妨可以去品味一下問鹿亭的楹聯和頂棚上詩句的出 處和內涵。景點大門的那幅楹聯「無限空明湖上月,多般變幻水中山。」是已故 著名作家杜宣的遺作;又如北側鹿園的那幅楹聯,則出自唐代詩人張悅的《七律 湖山寺》,原詩為「雲間東嶺千重出,樹里南湖一片明。」根據鹿島周圍多山的 區地貌和湖泊效應體現的意境,制聯進將原句的中「東」改作「峻」,「南」改 作「平」,便成了如今的楹聯:「雲間峻嶺千重出,樹里聯湖一片明」。諸如此 類的考究與琢磨,無疑也是一種收獲和享受。
猴島
猴島,原名雲蒙列島,由十餘翡翠的大小島嶼組成,距千島湖鎮九公里, 海拔141米,面積300畝。 198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千島湖林場合作, 在風景秀麗的千島湖雲蒙列島利用水困法,採用天然放養和人工喂養結合的飼養 方法,繁殖猴群,並獲得成功。該獼猴繁殖基地,1089年被國家科委任定為重大 科技成果獎。到目前為止,猴島已陸續放養了95隻廣西恆河猴,34隻紅面短尾猴, 還有長尾猴、食蟹猴、熊猴、平頂猴等品種,已繁殖多種類350餘只小猴,形成企 業不等的六個猴子群體,遍布雲蒙列島大小島嶼。 千島湖猴島是雲蒙列島猴子王國中的一個主要猴島,1991年對外開放,主要有短 尾猴、恆河猴二大猴群。短尾猴又名紅面猴,體型較大,平易近人,內部較少爭 斗,猴王德高望重,有長者風范,母猴相夫教子,猴群家庭祥和;恆河猴又名廣 西猴,屬比較聰明的猴,其內部有復雜的社會勢力與等級地位,倚強欺弱者在盟 友幫助下反撲攻斗又為強者,爭強打鬥,恩恩怨怨,唯看猴王仲裁。
孔雀園
孔雀園,座落在千島湖中心湖區與東南湖區交界處的界牌島山,距縣城千島湖鎮 9.5公里,面積825畝,海拔218米。這里林木蔥翠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是孔雀棲息 繁衍和遊人扶筇探幽的理想之地。 1996年5,由淳安縣千島湖林場引進技術和資金籌建。1997年3月,建成並對外開 放。園內有綠孔雀、藍孔雀、白孔雀、花孔雀等四個口種景觀和游覽項目,就孔 雀的品種、數量規模而言,該景點在全國也首屈一指。 孔雀,俗稱「鳳凰」,為鳥中之王,它是一種羽毛華麗的觀賞鳥類。古往今來流 傳著許多孔雀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如漢代樂府長詩中的《孔雀東南飛》,就曾 在文學史上產生過深無的影響。孔雀是一咱吉祥鳥,在我國雲南邊陲,它是傣家 人吉祥、寶貴、幸福的象徵。 從碼頭沿著小路漫步,第一站是香雛園,裡面都是剛孵化出來不久的小孔雀。由 於它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都很低,需要特別護理,一般說來,是謝絕參觀的,但為 能讓遊人了解孔雀的整個生長規律,而破例接待遊客參觀的。 繼續往前,遊人可經過「自好池」進入大觀園參觀。何為自好池「為了免疫,游 人入內都要進入鞋底消毒,只要遊客經過「自好池」便達到免疫的目的了。 「大觀園」內入養著400餘只各種孔雀。在這里,遊客可以盡情地觀賞孔雀開屏, 孔雀群飛,孔雀覓食的壯觀場面,聆聽孔雀高傲的叫聲,也可以買上一杯孔雀飼 料去和成群的孔雀合影留念,當一次「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享受大自然 所賜的「金玉良緣」。 最後一站是「衍生軒」這是孔雀的繁殖基地,孔雀喜群體生活。孔雀家庭組合實 行「一夫金妻制」,一般一隻公孔雀和3-5隻母孔雀組成一個「家庭」,在這里繁 衍了一代又一代孔雀。
奇石島
奇石島以奇石文化為基礎,採集了自全國各地的景觀石、象形石、抽象石、圖像石、紋理石、生物石等六大類(從欣賞角度分類),計1000餘件,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靈璧石是這里的主要奇石。島上建有石藝館、奇石盤等景觀,千姿百態、風情萬種,是一種高尚藝術的享受。
鳥島
鳥島是五龍島景攻的生態旅遊景點,形似小鳥的島上,飼養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飛禽、走禽、涉禽、水禽、猛禽等50餘種6000餘只。整個島嶼沉浸在一片鳥語花香之中。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名句在此得到了印證。
島上辟有百鳥園、珍鳥園、孔雀苑、猛禽園、籠鳥長廊、飛鴿廣場和自然鳥群等賞鳥游覽區。在小徑上行走,你只在手上放些麵包蟲或鳥飼料,成群的八哥或其他鳥就會飛來啄食,讓人領略到一促回歸大自然的感覺,樂趣無窮。在鳥島的百鳥園喂鳥會使您真正享受到回歸大自然的樂趣,而人鳥對話則會使您感到人與鳥的朋友親情,激起人們愛鳥、護鳥的情感。此外,還有人鳥合影、觀看竹筏魚鷹捕魚表演、群鴿嬉戲等參與性項目在等著你們。離開鳥島前,與島道個別,鷯哥、八哥會跟你說:「再見,歡迎再次光臨!」
石林
千島湖畔有座奇美的石林,方園10平方公里,屬迷宮式喀斯特溶岩地貌,由藍玉坪、玳瑁嶺以石獅為勝,西山坪石林舊稱白雲山,是千島湖石林主要游覽部份。區內群峰壁立,層巒疊嶂,藍青色的石頭平地拔起,如春筍,如樹林,如城堡,如屋宇,如村寨,如大海揚波,如狂潮驟起,如群獸賓士,如蛟龍騰空,如飛鳥展翅,如三軍爭戰,硝煙騰空,人仰馬翻,旌旗獵獵……有「華東第一石林」的美譽。是我國四大石林之一(另三大石林為雲南路南石,四川興文石林,福建大湖石林)。千島湖石林多藤蔓植物,青藤緣石而上,有的穿石而過。這種藤石交纏的景觀叫人驚喜不已,好事者將它叫做藤石緣。
千島湖石林景區,張良洞很具魅力。張良洞是一個不深的洞,與其說是洞,不如說是一道內凹的深坎,橫長約五米,深約兩米。內有一石桌,名棋盤石,是當年張良隱居此時,與其師黃石公下棋的地方。張良是漢代開國元勛,傳說,他曾遇仙人黃石公。黃石公拿出一編《太公兵法》,授予他。黃石公說:「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也。」張良將此書溫習精熟後去投劉邦,終以此書的智慧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漢朝建立時,漢高祖劉邦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張良沒有戰功,如何賞?劉邦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於是,封張良為留侯。於是,張良成了歷代謀臣的典範,「王者師」的旗幟。劉邦的那句「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也就成了千古名言。令人感到特別有意思的是,黃石公說他本是一塊黃石。史載,張良十三年後到谷城尋師,真的發現了一塊黃石,感嘆不已。他死前,特意囑與黃石並葬。
千島湖石林還有一個洞名曰琴音洞。洞門流出流水,呈小瀑布,聲音清脆響亮,抑揚頓挫,如琴音悠揚。走進洞內,洞雖不大,但高、有天光射入,甚明亮。洞壁潔白,豐滿而又光滑,疑若女性的肌膚。
景區有很多肖形石,極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其中,比較明顯且富有情趣的是:唐僧朝觀音、猴王誦經、八戒探路、神龜馱經等。唐僧、觀音是相距十數米的兩座石峰,從側面看,是很像唐僧與觀凌晨的。早晨與傍晚,浴著霞光,兩尊石像熠熠生輝,很是好看。
三座橋
兩座水上浮橋和一座鋼索懸橋是千島湖中的一大特色。
其中幸運橋全長230米,為國內跨度最大的水上浮橋,堪稱中國之最,走過幸運橋定會使你走好運。
魚樂橋兼橋上觀魚和水上通道兩大功能,該橋長120米,中間水池放養著幾十種千島湖的本地魚,其中觀魚的樂趣自不待言。
懸空的狀元橋是一條鋼索懸橋,有驚無險,人稱「狀元橋上走一走,高中狀元就是我」。
參考資料:http://yoyo.xcinfo.ha.cn/ShanShuiLanSheng/20040910545.html
『叄』 奇石節是壯族傳統節日么
不是傳統節日
主要是廣西柳州地區盛產奇石,有石都之城
以賞石文化為主線,著力凸顯賞石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價值,是一屆文化韻味足、藝術品位高、地方特色濃郁、各方參與性強的國際性賞石文化盛會。
壯族的傳統節日
1、春節: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
壯族的春節習俗育漢族相同,於此不再多說。但是在正月初一初二,凡是有來客,就必須要吃粽子。
2、陀螺節: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
陀螺節,是每年舉行一次的體育盛會。陀螺,是一種游戲,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製作陀螺一定要選用質地優良的堅木。它的「頭」要圓滑。「打」的時候,用兩三尺長的麻繩一圈一圈往上纏,一直纏到自己認為適當的地方,再用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挾住麻繩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轉動起來。質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術高明,轉起來長達七八分鍾才倒下來。比賽打陀螺更是熱鬧非凡,獲第一名者榮稱「陀螺王」。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3、吃立節:正月三十日左右
「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壯族人民素有歡度春節的傳統。但在1894年春節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侵略我邊境,為了打擊侵略者,青壯年奔赴疆場,英勇殺敵,保衛了家園。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歡慶勝利,補過春節。從此以後逐漸形成吃立節。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4、隴端節:從農歷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
隴端節,是壯族人相聚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最適合找對象。節前,作為東道主的村寨,殺豬宰牛,在田壩上搭戲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屆時,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著銀排和綉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綉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英姿勃勃的小夥子與姑娘們相聚,載歌載舞,直到日落。仍有餘興者還可隨姑娘進寨繼續對歌。
5、婭拜節:四月屬兔那一天
每年四月屬兔那一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只雞和四十八尾魚,到婭拜山去,奠祭壯族婦女婭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場,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一個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壯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叫作婭拜山。每年到婭拜遇難之日,壯族人民就殺牛宰豬去祭奠她。這樣年年祭奠,從未中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節日——婭拜節。
6、牛魂節:每年農歷四月八,也有一些地方在六月八或八月八舉行。
相傳四月初八為牛王誕辰。它原先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為人間種草綠化,玉帝規定它每走三步撒一把草種,可它卻一步撒三把草種,這么一來,地上的草比禾苗還多。玉帝便把它罰到人間去吃草。牛到了人間,以草為食,為人耕種,一年辛苦到頭。人們感激它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是日,農家給牛休工一天,各家各戶把牛梳洗一番,把牛欄修整一新。寨老們對全寨的牛評頭品足,激勵各戶愛護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飯,用枇杷葉包五色糯飯喂牛,有的在屋外擺上酒肉瓜果供品,家長牽一頭老牛繞著飯桌打轉,然後全家人才吃過節飯。
7、葯王節:農歷五月端午
節日內容各地不盡相同。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一帶壯族群眾上山採回烏柏、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葯煎湯來洗澡。據說可以使皮膚光潔,不生疥瘡。靖西縣一帶壯族有專門的葯市。各家各戶還包「羊角粽」,在屋裡煮熬醋液,燒柚子皮,在門上插艾草等,以表示驅邪。
8、愛猴節:農歷五月初五
屆時,家家戶戶派人帶著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嶺中,或到弄場上擺放,然後匿藏到石旮旯里,一直等到成群結隊的猴子會聚,看著它們一隻只吃足嚼飽,又活蹦亂跳地將大南瓜搬進山洞裡之後,人們才悄悄地離開。傳說這一習俗與農智高起兵反宋有關。一次,農智高的部隊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剝樹皮以充飢。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數以萬計的猴子抱著一隻只大南瓜自懸峭壁而降,義軍因此得救。故人們立節報償。
9、雞得節:五月初五
節日前幾天,外婆家要送一隻兩斤來重的小公雞和一籃糯米給外孫。節日那天,父母親一早便為孩子當好「雞得」,蒸好五色糯飯,晌午時分,孩子們邀集幾個年年紀相仿的小夥伴回家,爬上小樓閣聚會或到野外聚餐。飯後,孩子們拿出自己帶來的水果一起吃,直玩到太陽落山才各自回家。
10、結拜節:五月十三日
按舊時習慣,男子年滿十二歲便有結拜弟兄的權利。屆時,有結交的好友兩人,便請老人主持結拜儀式,雙方互報年齡,喝生雞血,稟報祖先,對天發誓。儀式之後便成好兄弟。
11、端午節:五月初五,與漢族一致
12、蓄水節:七月初七舉行
家家戶戶都有將蓄水的缸罐洗凈,然後到泉邊、溪邊或江河邊挑回清水將其灌滿。人們稱這天挑回的水為「仙水」為老人熬制長壽酒,給小孩煮長壽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還可用於染布、釀酒、制醋、治病
13、嘗新節:農歷七、八月間新谷成熟的時候舉行
一般是單家獨戶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來一起過的。嘗新這天,家家戶戶都煮大甄新米飯和豐盛菜餚。婦女們清早就到田裡割來綠稻葉供在神龕上,把准備好的飯菜水果供上,燒香、點亮油燈。一切准備好後,把狗叫到神龕前,舀一大勺新米飯,每樣菜都給一點,為了感謝它的功勞,這一天讓它先吃飽,以示犒賞。14、祭祖魂節
15、祭祖魂節:農歷七月十四
相傳古時中元節,是在七月十五過的,雲南文山地區至今仍有保留。後來發生一場災亂,一些人提前過節,然後逃亂;另一些人逃亂回來才補過節。因此變成了現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過節的習俗。這個節日的內容是祭祖和祀鬼兩種。相傳七月十四是壯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們世世代代在這一天祭奠遠祖。又傳說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無家可歸,成為野鬼孤魂,他們四處游盪作祟。為免遭其害,人們在這天祭祖的同時,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殺雞殺鴨,蒸糕做饃,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鞋襪。家祭之後,入夜又到河邊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並讓其灰燼隨水漂流。另外,這一天凡已出嫁之婦必回娘家省親,但過節後須回去,當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16、祭青苗節:每年農歷七月間擇日舉行
屆時,以豬肉、米飯作為供品祭村外田邊,表示讓禾苗神享用。接著開始路禁,以免驚擾苗神。同時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邊飲酒,一邊高唱農事歌,預祝豐收。
17、眾神誕節:農歷八月初
壯族是個信奉多神的民族,他們將八月初二視為眾神的共同節日。因此,每年是日便具備祭品以祭拜。
18、拜請月神節:8月15.
俗稱中秋節、仲秋節、團圓節。壯族群眾在這一天吃月餅,蒸粉做糕,當雞殺鴨歡度節日。以各種方式賞月、祭月、拜月。
19月、九月九節
壯語有「九九歸一,百歲成仙」的說法,此節主要是給老人祝壽,是老人壽辰活動的延續和補充。沒有老人的農家也都過節,但有老人的農戶則特別講究。兒子要給老人剃頭、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回來,並帶給一隻雞,幾斤米,俗稱「補糧」,給老人添糧增壽。席間,子女兒孫先給老人喂飯,然後才進餐,以示孝敬。
20、百靈節:九月初九
相傳是為紀念殺死惡龍、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靈而舉行。是日,青年男女歡聚在百靈泉邊,祭祀百靈,行歌互達,盡興娛樂。
21、新谷節:農歷十月收割完後的第一天
用新收獲的糯米舂糍粑,同時殺雞宰鴨祭奉神祖,以示慶豐。
22、趕降節:
趕降節即趕降霜降節活動之意。流行於大新縣下雷鄉一帶的傳統節日活動。每年霜日前夕,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盛裝艷服,帶著糍粑等食品、土產貨物及香燭供品,趕到下雷鄉來聚會。此日舉行祭祀「莫懷將軍廟」儀式,趁此進行社交會友或易貨買賣,夜裡青年男女對歌作樂,交友談愛,故又稱為「霜降歌圩」。前後熱鬧三天才「散降」。
『肆』 杭州桐廬的歷史及當地好玩景點的背景知識等介紹!(詳細的話還有追加分哦~)
桐廬縣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曾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桐廬入錢塘縣,至仁壽二年(602年)復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廬西北七鄉置分水縣,同時於桐廬置嚴州。三年後廢嚴州及分水縣。如意元年(692年)復置分水,更縣名為武盛。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分水縣。寶應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縣,大歷六年(771年)廢昭德還屬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劃分水東北五鄉入臨安。1949年4至5月桐、分兩縣解放,1958年11月廢新登、分水兩縣入桐廬。1960年5月又廢富陽入桐廬,並隸屬於杭州市。1961年10月復置富陽縣,今桐廬縣政區,基本上為原桐廬、分水兩縣轄地。
距桐廬縣城23公里的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000米,游覽面積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而享有「全國諸洞冠」之美譽,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
鄰近瑤琳仙境的紅燈籠外婆家,景區佔地11萬平方米,依青山、臨碧水,青磚黛瓦、小橋流水,設有以鄉村風味、鄉村景觀、鄉村游樂為內容的30多個景點,透出濃濃的村野之趣。在親切溫馨的外婆家漫步,沿百步街店鋪作坊五花八門。聽外婆講故事,嘗外婆小吃,林林總總的民俗風情讓您嬉個夠。鄉村家園可住可游,設有鄉村家園小木屋、露營村、中小學生活動實驗基地。鄉村酒吧、文藝表演等項目。
天目溪漂流傍紅燈籠外婆家,選取畢浦碼頭至冷坑一段長約5公里的江面,行程約一個半小時。天目溪又稱分水江。乘竹筏款款而下,溪流蜿蜒曲折,洲灘眾多,一個灘連著一個灘,素有「溪有十八灘,一灘高一灘」之說,置身竹筏上,時而穿澗過坳,山回水轉;時而跌宕起伏,破浪逐水。讓人痴痴沉醉,盡享漂流之樂。
垂雲通天河,與聞名遐邇的瑤琳仙境僅一江之隔,特別之處在於溶洞內有長達4500米的地下暗河,劃船入洞,泛舟地下河,觀賞奇形怪狀的鍾乳石,別有一番探險趣味。
浪石金灘,清澈逶迤的天目溪流轉到一個名叫浪石埠的地方劃了一個圈,圈的外面鑲嵌著柔軟的金邊(沙灘),古時這里是天目溪水陸要津,相傳有巨石能隨波上下浮動,故名「浪石」。現在嬉水節目「龍舟竟渡」已列為杭州市龍舟比賽定點訓練基地。
琴溪香谷,這里林窒幽深,溪澗大氣候宕,有大批裸露的石包、石芽和懸崖石壁,以及狀元神洞、象鼻洞、水龍洞等多處小型溶洞。尤為奇特的是,峽谷內漫山遍野的野桂花和上千株碗口直徑的樟樹,以及成片的「黃金柴」林和山蘭,形成了滿目青翠,四季飄香的自然景觀。
桐君山—七里揚帆,與桐廬縣城僅一水之隔。形似碧螺,美若翠玉。古人稱之「浮玉山」、「小金山」。為我國中醫葯鼻祖勝地。桐君山麓有葉淺予故居。七里揚帆讓歷史上著名的「嚴陵七景」之一的絕妙景觀又重現昔日風采。泛舟江中,山映明鏡中,帆浮翠屏間,舟行景移,宛如一幅流動的富春山水畫。夏季夜遊,其中樂趣更是妙不可言。
大奇山,史稱「江南第一名人」,海拔600餘米,境內峽谷溪瀑,鳥語花香,滿眼自然野趣。眼下在金牛潭景區西側「長」出56座蒙古包,透出濃濃的草原風情,熱情奔放的蒙古歌舞表演和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宛如置身「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大草原。
嚴子陵釣台,東漢名士嚴子陵隱居垂釣之處。嚴光,字子陵,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光武帝即位,嚴子陵堅辭不仕,攜妻回富春山隱居,耕田垂釣終老林泉,後人仰慕其不事王侯高風亮節的精神而建祠紀念,瀕臨富春江,因其風景秀麗,為我國十大釣魚古跡之首,景區內有雙台垂釣、嚴先生祠、滄波橋、天下第十九泉、富春江詩文碑園等勝跡。
江南龍門灣,這里是富春江上的一處天然港灣,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都在這里集合,是富春江上風景最秀麗的地段之一。「一夜鸕鶿灘上泊,曉煙啼徹畫眉聲」這是清代詩人嚴遂成贊美龍門灣風光的詩句,自南北朝至清代,劉秀、范仲淹、蘇東坡、謝靈運、李白、陸游、李清照等1000多位名人雅士在這里留下足跡,也留下浩如煙海的詩文傑作。
女兒村,這里是國內唯一一個彰揚女性文化,再現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民俗的風情園。這里常年有四個獨具一格的展覽;中國古今女性第一展館、中國古代女性文化館、中國56個民族服飾館、巾幅風采剪紙藝術館。有一個摩梭大家庭在此安家落戶,他們來自有「母系氏族社會活化石」之稱的瀘沽湖,年輕女孩的山歌和甲搓舞,以及他們那質朴熱情和不可思議的嗓音,令人驚嘆。
白雲源,在落差1200米的白雲源景區,溪水隨山勢,每一曲、每一折都形成飛瀑跌泉,整條溪內有深潭50多個,有氣勢的飛瀑10多處。瀑布下有深潭、水潭倒映美景,山光水色融為一體,讓人充分領略到「山因水美,水因水秀」的真味。
天斗地漏,位於桐廬縣東南,與浦江、諸暨、富陽三縣(市)交界處,距杭州80公里,距桐廬縣城30公里。天龍九瀑景點位於雪水雲綠產地雪水嶺東,據古典記載:「其間崇山峻嶺,人跡罕至,蓋百里,而泄水龍王托居其間「,後人築廟祭祀,以求雨水。在此崇山峻嶺之中,林木蒼翠,溪流隨山勢落差,自峭壁懸崖之上飛瀉跌落,形成九潭九瀑,落差俱數十米,為桐廬鏡內第一瀑布群。九瀑或曲折幽深穿石破崖,或銀河瀉落、雷霆龍吟,身居其間,山水之奇絕給人以無限贊嘆。懸崖飛瀑之上則溪流蜿蜒,幽谷鳴鳥,谷中植被茂盛,是天然的森林氧吧。
巴比松度假庄園,有騎馬、射箭、劃皮艇等游樂項目,是一處台灣客商投資開發的充滿田園生活的自然休閑之地。
峰之語蜜蜂王國,是由浙江峰之語峰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9000餘萬元建造的一個以參觀游覽、休閑、趣味、餐飲、購物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相結合的科技生態園。園區共分:蜜蜂花卉生態園、生產線、蜂文化博物館、餐廳、大型購物商場五部分,以種植草莓、四季瓜果、生態養蜂及參觀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前的蜂產品生產線,集中體現蜂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
紀龍山,放鬆身心的休閑野營之地,可以越山野、探洞災;可以獰獵射擊、烘烤野味;可以夜宿帳蓬感受篝火晚會的奇異樂趣,也可住到淳樸農家之中享受農家飯的美味。
羅山天子地,天子地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廬百江鎮羅山村,距縣城45公里。是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具有「秀、雄、奇、險」的山嶽風貌。峽谷長達3000餘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由民族風情休閑、溝壑峽谷、高山攬勝、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區組成。據民間傳說,八仙雲游四海,路過此地,發現一小孩舉止不凡,有「天子」相。於是八相下凡,精心調教,小孩成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
杭州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景點
虎跑夢泉
虎跑泉是一處以「泉」為主題的觀泉、聽泉、品泉、試泉的泉源景觀,又是以性空、濟公、弘一法師傳奇故事為特色的人文景觀,坐落位於西湖之南的大慈山定慧禪寺內。民間傳說唐代性空大師游歷此山,這里風景優美,只是無水源,決定去別處,忽然有神人告訴他即將有二隻老虎會來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純凈無菌,從此「龍井茶葉虎跑泉」被稱為 「西湖雙絕」。 宋蘇東坡贊虎跑泉詩中,留有「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尊自在嘗」的佳句。虎跑經全面改造,恢復了濟公塔院、羅漢堂,並塑造栩栩如生的「夢虎」和濟公傳說浮雕。
靈隱-飛來峰
源到杭州旅遊,一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位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可謂「不可不去」。
相傳始東晉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便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靈隱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靈隱一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
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1993年,靈隱景區新辟了「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它借飛來峰山林之勢,把中國著名的石窟藝術經典造像(如:樂山大佛、龍門石窟等)微縮於此,值得一看。
六和塔
位於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北宋時吳越王為鎮錢塘潮而建。塔有七面八級,高59.89米,雄偉壯麗。登塔俯瞰,錢塘風光盡收眼底。現在六和塔旁新建了一座中華古塔苑。走進塔苑,各個朝代、各個地區的一百多座古塔,集中展現了中國塔文化的精華。
六和塔身後北側往山上走,越過塔苑,來到仿造應縣木塔的台地,驀然回首,六和塔和錢塘江大橋的雄姿盡現眼前,是最令人滿意的拍攝點。
三潭印月
又稱「小瀛洲」,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知名度最高者,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是這里的最大特色。
小瀛洲呈「田」字狀,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亭台榭軒,點綴其間,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中心綠洲的「竹徑通幽」藝術牆充滿詩情畫意。島南端的「我心相印亭」前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每到中秋月夜,放明燭於塔內,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此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夜景十分迷人。
游三潭印月可在西湖邊任何一個碼頭(分布在湖濱、中山公園、花港、岳王廟等處)乘西湖遊船前往。
龍井問茶
以「茶」為主題的品茗清幽之處,在西湖西面的鳳篁嶺上。本名龍泓,又名龍湫,以泉名井。相傳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已發現。泉水出自山岩中,四時不絕,水味甘洌,取小棍輕輕攪撥井水,水面呈現一根蠕動的分水線,頗具風趣。
龍井之西的龍井村,環山產茶,名西湖龍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於世。元代虞集詠茶詩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真正龍井當地產的茶,產量很少,且大多遠銷國外。所以龍井村賣出來的「高價」茶葉,似乎並不「正宗」,還是杭州的百貨商店裡買的貨真價實一點。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麴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
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風和熙,令人心曠神怡。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橋堍有御碑亭等亭軒建築,面臨里西湖,與寶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對,山、塔、湖、亭、橋與湖邊桃、柳組成一幅如畫景色,十分迷人。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里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平湖秋月
從斷橋由東向西走過1.1公里長的白堤,堤的那一頭就是孤山最東端的平湖秋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每年農歷8月14日-16日,這里都將舉辦「月是西湖明」中秋賞月晚會。平湖秋月樓柱上有一聯雲:「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道出了這里的境界。
岳廟
位於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於公元1221年,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的。內有忠烈廟、啟忠祠和岳飛墓。忠烈廟內的岳飛塑像,上懸「還我河山」巨匾,為岳飛手跡。
孤山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佳處。
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傾,千島竟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伍』 東西方賞石文化的交融點
Blending of cultur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
文/楊松年
by Yang Songnian
中國觀賞石.3
【名稱】孤台清江水
【取材】山水盆景
【規格】盆長150cm
【作者】符燦章
東西方賞石文化由於雙方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有著許多差異之處。但是,東西方賞石文化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而且相同點在不斷擴大,差異點在不斷縮小。東西方賞石文化在沖撞中得到交融,在發展中得到交融。不斷擴大東西方賞石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是雙方賞石文化交融的切入點。
從東西方賞石文化的異同中看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有很多差異之處,例如東方賞石以岩石為主,注重主觀體驗、形象思維,講求詩情畫意;而西方賞石以礦物晶體及古生物化石為主,強調遠觀陳列。
東方賞石文化誕生於中國魏晉,成熟於唐宋,並影響到東南亞等國;它是一種文人、士大夫感性的文化活動,追求其形似、神似,甚至把賞石神秘化;它是一種個性化、個體化的審美體驗。
西方賞石文化誕生距今已有200年的時間,基於工業革命時誕生的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學等科學理論而產生的,所以一開始就有科學理論作指導,更注重賞石本身的科學內涵,強調美感與科學的統一,容易普及並建立通行的鑒評標准。
東西方賞石文化從本質上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欣賞的對象都是天然的岩石、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關注的是天然性和獨特性,強調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允許拼湊嵌接,刻意加工。而西方賞石則以礦物晶體、化石為主。中國至少從宋代起,礦物晶體中的瑪瑙、化石中的硅化木等早已成為特定的賞石對象,一直延續至今。歷史發展到了今天歐美國家也開始對東方賞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出現了許多賞石組織和愛好者;而東方賞石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賞石者對礦物晶體和化石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說明東西方賞石相互具有滲透性與親和力。
東方賞石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是以人為本,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與西方社會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是相通的。上述這些相同之處,也是東西方賞石文化相融之基礎。
東西方賞石文化在沖撞中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存在很多的差異,必然帶來相互的沖撞。西方人雖然接受了中國的庭園藝術,但從來沒有接受過中國的供石藝術。直到20世紀60年代,繼承了中國傳統供石的日本賞石家,有獨創性地發展了日本的盆栽、水石藝術,並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推廣,為東西方賞石文化交融做出了貢獻。
中國的賞石文化在沖擊中繼承傳統賞石文化的精華和吸收日本、韓國及歐美的賞石理念,最終才形成自己系統的理論體系,並與西方賞石文化互相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在發展中交融
中國的賞石文化要發揚光大,不但要古為今用,而且還要洋為中用,東西方賞石文化必須在發展中得到交融。
1985年,美國紐約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中國賞石為主題的展覽並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早期西方學界從文化內涵方面對中國賞石所做的研究。在過去的20餘年裡,伴隨收藏、展覽和出版,以美國學界為主的對中國賞石所進行的文化、歷史、斷代、分類、欣賞、功能、地質諸方面的研究,將有關賞石的認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相比之下我們在賞石理論研究方面尚不夠深入。
自唐宋以來,涌現了不少關於賞石方面的書評論著,但是流傳下來的甚少。直到1990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首屆觀賞石觀摩研討會」,是觀賞石理論研究的新紀元,會上共收到學術論文70餘篇。這些論文雖有一定的廣度,但其深度尚不夠。近年來對觀賞石鑒評標準的研究,為推動觀賞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開拓發展觀賞石品種,能有效促進東西方賞石文化的交融。隨著愛石、覓石、玩石、藏石者不斷增加、發展,越來越多的賞石新品種不斷涌現。如今,東方賞石已不再局限於古代的「五大名石」、「四大玩石」,所謂東方國家喜歡造型石、紋理石,西方國家推崇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傳統觀念,開始趨於淡化,二者已有逐步交融的趨勢。
發展與創建國際性的賞石組織、舉辦國際賞石博覽會,對我國觀賞石資源合理的開發與利用、促進東西方賞石文化在發展中交融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途徑。中國的賞石文化要得以發展與創新,必須走向世界。
1990年7月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觀賞石觀摩研討會圖片提供/藺紅嬰
『陸』 西方賞石界論「賞石藝術與非藝術」
On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Art of stone appreciation and non-art
文/馬鴻斌
by Ma Hongbin
中國觀賞石.3
【名稱】家在呼喚
【石種】對節白臘石 龜紋石
【規格】盆長150cm
【收藏】馮連生
眾所周知,盡管「賞石」(也稱觀賞石、奇石、雅石等)的概念與界定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賞石」的概念與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因素: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而非人為加工製作的)岩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本文探討的領域只局限在「大自然天然形成的岩石類的賞石」這個范圍,未包括對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本文試圖通過對西方賞石界關於「賞石藝術與非藝術」的論述,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賞石學術理論的研究現狀,以便開闊視野,並期待在今後的東西方賞石理論比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美國主流賞石界的多元化觀點: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贊成水石是一門藝術認為具有底座的賞石整體是藝術品;以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為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中國觀賞石.3
西方世界稱中國古典賞石、中國文人石為「Spirit Stones of China」或者「Chinese Scholars Rocks」,而稱呼現代奇石為「Rock」或「Enjoying Rock」。筆者認為,目前,美國主流賞石界對賞石文化與藝術方面的研究呈現多元化,主要分為以下四支:
水石是藝術,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
根據2002年秋季出版的歐洲水石協會英文版《水石期刊》報道,2002年5月17日至19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植物園舉辦了一場盆栽與水石的專題研討會,論壇的主題是盆栽和水石這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舉辦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更加深入的有關盆栽科學和水石藝術,以及相關藝術形式的歷史與發展的各種資訊。美國國家植物園理事Thomas Elias博士、Petedel Tredici博士、Bill Valavanis先生、Robert D Mowry先生和Larry Ragel先生分別以《盆栽:西方的發現與傳入》《Larz Andersen及其盆栽》《盆景介紹》《中國傳統供石》和《美國加州景觀石欣賞的發展》為題做了演講。盆栽與水石歷史學家Hideo Marushima先生講述了盆栽與水石兩種藝術形式。Arishige Mstsuura先生認為:「沒有一件東西比得上自然的石頭,但是有可以允許的人為加工的范圍……水石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石頭,美石(優美的石頭)就是這些沒有任何人為加工的石頭。因此,我認為石頭是可以使之成為水石的,除此之外,人為加工石頭頂部或者加工太多而使石頭成為了人造製品。在天然石頭與人為加工石頭兩者之間,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石頭。因此,我認為一些石頭可以切割某一部分而且也應該切割和加工才更好看。」顯然,美國部分賞石家認為水石是一門藝術。遺憾的是,對於水石是否是藝術品,他們沒有做深入的論證。
中國觀賞石.3
賞石整體是藝術品
1 996年開始,美國雕塑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的文人賞石收藏開始在紐約、波士頓、西雅圖、蘇黎世、柏林等歐美的大博物館、美術館巡迴展出。1997年,他出版了研究專著《Worlds Within Worlds:The Richard Rosenblum Collec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Rocks》(《世界中的世界:理查德·羅森布魯姆的中國傳統供石收藏》筆者譯,下同)。該書匯集了文物、歷史、繪畫、雕塑、地質諸方面的專家為本次展覽所撰寫的論文。該書被認為是代表了近期西方學界將賞石作為藝術,並從美學欣賞的角度對賞石所做的研究。羅森布魯姆認為,奇石底座是文化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拿走底座,奇石還原為自然物體;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從石頭變成了藝術品。」羅森布魯姆逝世後,他生前捐贈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數方藏石,至今還在該博物館亞洲館展出,供遊人參觀。
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
根據丁文父著《中國古代賞石》(三聯書店2002年9月版)「緒論」,他對中國古典賞石與現代西方世界賞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有一種藝術」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悠久的繪畫、雕塑、園林以及工藝歷史,但又突顯於西方的藝術學界並引起強烈的震撼,它就是「中國的古典賞石」。美國主流賞石界對中國古典賞石所進行的文化、歷史、斷代、分類、欣賞、雕刻、功能、地質諸方面的深入研究,不僅將中國古典賞石的認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國際賞石界有關賞石與藝術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中國觀賞石.3
美國賞石界關於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85年,美國紐約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中國古典賞石為題的展覽。這次展覽的副標題是關於「藝術中的賞石」(Rock in art),而非「作為藝術的賞石」(Rock as art)。美國美術史學者John Hay先生撰寫的論文《Kernels of Energy, Bones of Earth》(《精神之魂 地球之骨》),代表了早期西方學界從文化內涵方面對中國古典賞石所做的研究,論述了賞石在園林等多種藝術形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5年,John Hay先生發表了《The Culture of Rocks in China and Japan:Meaning and Context》(《中國和日本的石文化:內涵與聯系》)一文,以東西方以及中國和日本不同的宗教體系為背景,通過比較,再次闡述了古典賞石的文化涵義。這一次的研究,作者徑直把賞石作為文化現象(Rock as culture)。因此,可以說美國賞石家將「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二、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也有美國賞石家認為,賞石「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比如:1997年,美國學者Claudia B rown在論文《Chinese Scholars Rocks and the Land of Immortals: Some In Sight from Painting》(《中國人文石及其永恆主題:繪畫之我見》)中認為,雖然中國的賞石不全然是象徵的,至少也是具有很強的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
Robert D Mowry所撰寫的《Chinese Scholars Rocks:An Overview》(《中國人文石概論》)文章認為,以靈璧石和英石為主的、供文人在室內欣賞的所謂文人石充滿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三、關於中國古典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研究
Jan Stuart在其論文《Where Chinese Art Stands:A History of Display Pedestal S for Rocks》(《中國藝術的底座:人文石陳列幾座的歷史》)中,首次全面地闡述了底座在賞石展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底座成為附屬賞石而又獨具一格的藝術品。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 (1940-2000)在《An Artist Collects》(《藝術收藏》)中強調,賞石曾經雕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對於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做了深入的探討,把一直到Auguste Rodin仍在爭論的藝術創作問題引申到中國古典賞石的評介中。
中國觀賞石.3
四、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檢測,恐怕是美國人最先的研究。比如:美國哈佛大學Eugene Farrell等人運用掃描電鏡(SEM)、X光衍射法(XRD)、散能光譜電子微探分析(EMPA-EDS)以及傅立葉轉換光譜(FT-IR)技術對中國古典賞石進行研究,證明有多種雕琢、打磨、塗色手段。但是,自然和人為作用的痕跡通常很難准確區分。Alan Jay Kaufman的穩定同位素分析還表明,靈璧石和英石的碳氧比率變動很大,比較而言,靈璧石可能有單一產地而英石可能是多源的。美國賞石界對中國的古典賞石進行技術研究,有助於鑒定人為和天成的賞石,以便於理解歷史上的賞石文化和賞石藝術及其流變歷程。
五、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根據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的介紹,日本移民盆景大師Yuji Yoshimura與美國學者Vince Covello合著的《日本觀賞石藝術》一書於1 984年出版,被認為是西方玩石的入門書籍,影響了西方人的賞石觀念。可以認為,它影響了一些西方賞石家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的觀念。
英國、德國及其歐洲賞石界的觀點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95年,英國文物專家Paul Moss和Brian Harkins出版了《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Chinese and Japan Spirit Rocks》(《人與景觀的對話: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一書,該書著錄了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各大約三十件以及其他三十餘件與賞石相關的作品,並就賞石的形象、種類以及底座的樣式和年代做了簡要說明。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介紹,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兩件體積龐大的中國文人石「作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整體的組成部分」(見上海《環球賞石盆景》創刊號)。
根據《賞石文化》(總第7期)刊登的德國水石協會主席、歐洲賞石協會副主席Willi Benz (威廉·本茨)在所撰寫的《水石——亞洲美石的藝術》中指出「在許多遠東國家,這樣作為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價值的石頭具有不同的稱謂。」德國賞石家指出:具有很高價值的石頭可以作為藝術品。
義大利賞石家Marco Favero也指出:「在歐洲,石頭當作水石來欣賞的主要是那些美麗的石頭,除了很少的石頭外,我還沒有見到過任何有靈性的盆石。無論如何,在歐洲,我可以作證,對水石的痴迷令我感到疑惑。」
由於筆者掌握的資料的局限,也由於英國、德國和歐洲賞石界涉入賞石文化的時間還很短,他們對賞石是否是藝術的觀點的論述,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是中國與世界接軌,還是世界與中國接軌
2006年5月3日,在雲南昆明「第七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上舉辦了「國際賞石高峰論壇」。歐洲賞石聯合會主席、國際賞石博物館副主席、國際賞石收藏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名譽顧問威廉·本茨先生在「論壇」上介紹了歐洲賞石文化的歷史、分類以及藝術鑒賞等內容。他說,賞石文化在歐洲最大的困難有兩點:一是歐洲沒有賞石文化的背景,二是不懂中文。在歐洲,將賞石分為四類:景觀類、象形類、抽象類和色彩類。歐洲人賞石受日本人的影響最大,他本人最喜歡景觀類的賞石。他們後來了解到日本很多文化藝術(包括賞石文化)的根源在中國。筆者聯想起1997年10月31日在上海「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及展覽會」上舉辦的「賞石研討會」,當時的歐洲賞石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主席威廉·本茨先生也介紹了歐洲水石文化的情況,認為賞石在歐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藝術形式。令人遺憾的是,威廉·本茨先生在1997年10月的演講和9年以後的2006年5月的演講內容,除了承認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之外,兩次演講的內容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賞石界在學術性研究方面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創新與突破。相比之下,北美洲賞石界似乎在賞石學術研究方面做得更深入。
中國觀賞石.3
【名稱】騰飛
【品名】附英德石榔榆盆景
【規格】樹高45cm
【作者】薛平
目睹了目前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的狀況,反觀中國賞石界理論研究出現的空前活躍狀況和中國賞石界取得的許多理論研究成果,佐藤觀石先生發出了「果然我充分地領會中國是漢字之國、語言之國」和「在中國賞石的觀賞態度實在是『美學般的』且『哲學般的』」的感慨。然而,筆者曾認為,就算在中國,相對於當代的主流文化而言,賞石文化是介於「主流文化」「亞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的「亞主流文化」或「准主流文化」。
筆者認為,賞石是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無可非議,然而「賞石是藝術」似乎沒有完全得到認同。「賞石是否是藝術」,問題本身並不重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賞石家有著不同的回答。重要的是,我們對賞石文化的應有態度以及運用科學發展觀正確對待。日本賞石史上曾經出現的認為賞石不是藝術而不租給展覽場地的做法以及「賞石非理論」態度或者將賞石視為一般文化行為等做法不應該在當代中國賞石界再重演,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也不應在當代中國賞石界發生。
我們認為,中國作為賞石文化的發源地,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對側重於科學性的礦物晶體類賞石文化而言,與世界接軌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對於側重於審美藝術性的岩石類賞石文化而言,不是中國要與世界接軌,而是世界在與中國接軌!
東西方賞石文化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把21世紀中國賞石文化和世界賞石文化的發展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高峰!
『柒』 【修改病句】第六屆中國(費縣)國際賞石旅遊文化節開幕之際,來自國
第六屆中國(費縣)國際賞石旅遊文化節開幕之際,來自國內的百餘位賞石名家齊聚費縣,以石為媒,以石會友,助推費縣旅遊事業修改病句為:
1、在第六屆中國(費縣)國際賞石旅遊文化節開幕之際,來自國內的百餘位賞石名家齊聚費縣,以石為媒,以石會友,助推費縣旅遊事業發展。
2、在第六屆中國(費縣)國際賞石旅遊文化節開幕之際,來自國內的百餘位賞石名家齊聚費縣,以石為媒,以石會友,助推費縣旅遊事業騰飛。
『捌』 請幫忙!急,急!
網路
《柳州奇石》黃山奇松的仿寫
2009-10-20 | 分享
很急!!!
10分鍾內有問必答前往下載
滿意回答
石玩是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何謂「賞石文化"?一切觀賞天然奇石的行為、活動及其理論、原則、心得、感受之謂也。賞石文化不同於廣義的「石文化",因為它不包括以各種石頭為原材料的石製品、寶玉石及其開發、利用、加工製作技藝與理論。賞石行為的觀賞對象僅限於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滿足人們審美、觀賞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備實際使用價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動性又可大別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築物所處環境中人工點綴的造園景石;建築物廳堂中、幾案上、人們衣袋內供觀賞、把玩的石玩二大類群。奇峰怪石屬自然山水的精華,是不可移動的;景石雖體量較大,但仍可移動,不過也只能置諸室外,用於造景;只有「石玩」一類乃天然奇石之體量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賞玩於股掌之間。故從空間角度論,石玩也可稱之為室內賞石藝術,屬賞石文化的精華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謝世長辭,子厚在柳州雖時間短暫,卻惠民善舉,功德千秋。談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譽滿天下,這與柳宗元為柳州奇石開創先河以及真知灼見的品評,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文中記載龍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硯"。這篇是柳宗元游龍璧山採石做硯的記述(大約在元和十三年前後)。從《劉禹錫集》篇中首題為《謝柳子厚寄疊石硯》詩里,得知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硯,贈與廣東連州的劉禹錫。詩雲"當年同硯席,寄此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又疊翠雲。煙嵐余斐煒,水墨兩氛氳。好與陶貞白,松窗與寫紫文。"從詩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劉禹錫對"龍璧柳硯"的高度贊賞。
柳宗元所採的龍璧疊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龍璧山下板灘處。龍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龍璧回瀾"。疊石,俗稱疊層石、千層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純黑生光,層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見於山形景、平原景及層次錯落猶如壯觀的蓬萊仙境。不論其形多變,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圓形硯池。這便是子厚所雲"其下多秀石,可硯"的疊層石。
柳州採集龍璧疊石作觀賞石面市,最早於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與衛准南石琴薦啟》文中談及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琴薦(座)贈准南節度使衛次公。並對龍璧琴薦作了高度的品評。子厚對疊石之色,稱之"自然古色"。疊石之形"特表殊形",論其質,做琴薦更有"增響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的特殊效應。古往今來,以筆者之淺 見,對柳州奇石的形、質、色作出真知灼見的品評,子厚可謂創開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賞石家們,才提出形、質、色、紋、聲的品評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無為縣監軍時,由於愛石成癖,故得米顛雅號,元章對靈璧石、湖石的賞評,提出了瘦、透、漏、皺的理論。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時,亦採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後因病卧榻不起,卻常握奇石於掌中,直至與世長辭。徐霞客對柳州奇石可謂忠貞不渝,確是催人淚下。
柳州地區所轄兩市九縣,凡流經柳州地區的河流都盛產石。 由忻城經合山市繞來賓與柳江匯於石龍的紅水河,自沙宜流三江匯融江於大浪的潯江。由貴州從江進富祿合潯江於良口的都柳江,始於柳城鳳山過柳州終於石龍的柳江。由石龍經武宣至勒馬的黔江。上述幾條主流所產的奇石早已譽滿全天下。例如合山馬鞍村的綠釉石及彩陶石、來賓縣蓬萊洲的成岩水沖石,以及大灣的釉卵石,潯江的碧玉卵石及黃 臘石,柳江盛產草花石等十多個富有觀賞價值的石種。
柳州所轄的廣闊山區各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顎頭貝,弓石燕,鏈房螺,層孔蟲,以及多種珊瑚化石籌二十多個品種,出自於武宣的山區。柳州江縣產旋螺化石,來賓及合山一帶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個化石品種。柳城及柳江兩縣的山區產彩霞石,瑩石,松香石,類太湖及墨湖石等觀賞石品種。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國門,當時由市園林局組團,先後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地舉辦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國盆景」展,柳州園林局展出鍾乳石一件「薄萬里是靈山」獲獎。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內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節筆者與幾位同好,辦展北京龍潭湖,歷時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九四年柳州辦「第二屆中國賞石展」,柳州展區獲獎總數佔全國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屆全國觀賞石展」舉辦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會」組團送展128件,其中獲獎作品66件,占送展總數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展」舉辦上海,廣西佔金獎兩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來賓產的「律動」另一件是彩陶石種之「綠玉石」的「春宵鳴琴」,俱獲金獎殊榮。綜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譽滿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協」,九三年市園林局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會」九八年四月更名為「柳州市賞石協會自九三年協會成立以來,組織名種類型的外參內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並與海內外同仁組織多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九五年十月柳州創刊全國第一份「奇石根藝」報,鋪開了國內外賞石文化的交流,為樹立柳州「奇石城」的堅實基礎,柳州市政府,柳州園林局制訂了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的「柳州國際奇石藝術節」,以便與國際賞石文化接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國際間的奇石商貿,從而推動柳州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柳州成為名付其實的「奇石城」。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台灣石商就開始進入柳州,當時主要是委託本地精通賞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選購。有了馬勒山奇石市場後,就物色專業店,鑒賞家全權代購、代運,出手豪闊,動不動就投入幾十萬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熱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兩年間,他們加大資金投入,大批量運往日本、南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柳州石界人士都記得那種一個個集裝箱裝運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柳州奇石月均銷往上述地方均在數百噸以上,大大激發了經營者向產業化發展 簡寫一點就
『玖』 宋朝賞石文化有哪些特點
宋朝賞石文化達到鼎盛時期,文人雅士將觀賞石以譜的形式記錄下來,使得今人深入了解觀賞石文化。
元代賞石在民間發展,陳列於文房,具備峰巒溝壑的小型石最受歡迎。明代精緻小巧的理念,深刻地影響到造園選石與文房賞石,成為士人賞石的經典傳承。進入清代,人們逐漸擺脫了山石自然崇拜的束縛,開始與自然科學研究結合起來。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建都開封,改名東京。由於宋朝一直是文官掌重權,這是文化大繁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史中,兩宋尤為突出,中唐至北宋,也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轉折點。
這種文化至宋徽宗趙佶時達到頂峰,文風更加清新、精緻、小巧、空靈、婉約。影響到詩歌、繪畫、園林等各個方面,賞石文化自然也在其中。
宋徽宗趙佶是我國歷代帝王中最大的賞石大家,他主持建造的「艮岳」,是古今最具規模的奇石集大成者。
『拾』 桐廬有哪些好玩的介紹下
富春江是指錢墉江中遊河段,上游自梅城開始,下至蕭山聞家堰止,流貫桐廬、富陽兩縣,河段長達110公里,是錢塘江的主要航道。
桐廬天子地風景旅遊區位於浙江省桐廬縣羅山境內,距桐廬縣城區逾37公里,分水鎮僅10公里,是通往千島湖的05—16省道必經之路。
華林寺位於桐廬縣鳳川鎮南香泉山麓,又有別名「燕子窩」。因其地理位置風水佳,在民間又有「萬代諸侯吉祥地」之稱。
圓通寺位於浙江桐廬縣城內,面臨清清幽遠的富春江,背倚林木蔥郁的舞象山,寺院青山環抱,清幽庄嚴,是兩江一湖風景名勝區中規模最大的佛教勝地,素有「浙西普陀」 之稱,歷來與拉薩布達拉宮、昆明的圓通禪寺、南海的普陀山齊名,並稱為中國著名的「四大觀音道場」。
大溪峽激流闖灘漂流景區位於長三角腹地杭州市桐廬縣合村鄉,東距杭州市90公里,距上海·寧波·蘇州300公里,南距千島湖60公里,北距南京35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
桐廬江南古村落風景區總佔地面積30.2平方公里,下轄深澳、徐畈、環溪、荻浦、青源五個村,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的水系資源、龐大的古建築群和深厚的宗氏文化,是一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更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旅遊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美麗鄉村樣板區、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國際休閑鄉村示範點。
桐廬隸屬浙江省 杭州市,地處 錢塘江中游, 富春江斜貫縣境。桐廬始建於公元225年,唐武德四年升為州府並以桐水分為意西地置 分水縣。桐廬是浙西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強縣,有「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
桐廬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 鍾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譽。北宋名臣 范仲淹感慨於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贊之為「瀟灑桐廬」,並寫下了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