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知識產權與專利什麼是專利專利是專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
社會上對它的認識一般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專利權;二是指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三是指專利文獻。例如:我有三項專利,就是指有三項專利權;這項產品包括三項專利,就是指這項產品使用了三項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或外觀設計);我要去查專利,就是指去查閱專利文獻。
專利法中所說的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權。所謂專利權就是由國家知識產權主管機關依據專利法授予申請人的一種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一項發明創造完成以後,往往會產生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發明創造應當歸誰所有和權利的范圍以及如何利用的問題。沒有受到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難以解決這些問題,其內容泄露以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項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法保護專利權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實施專利,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並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就是侵權。
專利權人有權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行為,專利權人因專利權受到侵犯而經濟上受到損失的,還可以要求侵權者賠償。如果對方拒絕這些要求,專利權人有權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權是一種知識產權,它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限制。
專利權只在一定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後專利權就不再存在,它所保護的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專利權的有效期是由專利法規定的。專利權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的法律有效管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每個國家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專利權並不是伴隨發明創造的完成而自動產生的,需要申請人按照專利法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申請才能授予專利權。如果申請人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無論發明創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經濟效益都不能授予專利權。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必須將發明內容在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或圖片、照片中充分公開,因為在把無形的發明創造變成專利權這種權利時,要靠權利要求書或圖片、照片來劃定保護范圍,而這些公開的內容是支持權利存在的惟一依據。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者圖片、照片就是專利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
專利在國際上通常指發明專利。我國專利法除發明專利以外,還規定有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並規定發明專利批准以後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10年。什麼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這個定義包括三點意思: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
(2)權利主體對智力成果為獨占的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3)權利人從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兩部分。專利只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類型,知識產權的范圍遠遠大於專利。自主知識產權主要的意義在於創新和保護。
㈡ 專利權被侵權向哪個部門投訴
根據專利法第60條的規定,專利糾紛可以由以下3條途徑解決:1、由當事人協商解決;2、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侵權案件,中級法院一審管轄)3、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省、市級知識產權局)
㈢ 什麼是侵犯別人知識產權專利權
侵犯了別人的知識產權是指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秩序和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侵犯知識產權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或者銷售非法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假冒專利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知識產權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 、商標權、著作權等。
㈣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有哪些規定
根據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知識產權法下的侵權管轄包括:
1、專利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商標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所在地。
3、版權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4)知識產權專利權侵權擴展閱讀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了《知識產權侵權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該《報告》選取了2015—2016年民事一審審結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報告》中指出,兩年來審結的知產侵權案件總數為1.2萬余件,且2016年案件數同比增長41%之多;此外,案件多集中在廣東、北京、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著作權侵權案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害作品改編權、表演權、發行權以及侵害表演者權的案件平均審限均超過知產案件平均審限,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案件審限僅短於假冒專利糾紛和侵犯發明專利糾紛。
究其緣由,系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所保護的客體涉及諸多技術問題,具有類似發明專利的復雜程度,客觀地延長了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周期。
從《報告》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知產案件判決支持或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求,僅有不到8%的案件未予支持,充分體現了我國司法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這一方面鼓勵權利人積極維權,另一方面也是為侵權人敲響了一記警鍾。
㈤ 知識產權(專利)侵權警告函格式
專利警告函,就是指專利權人認為市場上他人行為侵害了自己的專利,而以警告函、敬告函、律師函、公開信等方式向侵權人或其交易相對人等發出警告的行為。
仔細考察這些警告函,其發出緣由,一部分確實是為了保護被侵害的合法權利,但也的確存在一部分警告函行為,或是發函者根本知道他方並未侵權,或是發函者並不擁有合法的專利權,而僅僅出於打擊交易對手,破壞他人商譽,以使自己取得市場優勢地位等考慮而做出。因此,若完全不幹預部分廠商以專利侵害為名而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行為,所有在市場上活動的廠商都可能因為他人不實的指控而遭受到不白之冤,帶來嚴重的商業後果(如緣此不利消息引起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跌),而這些嚴重後果,對於疑似侵權人,尤其是對於那些擁有合法專利,根本就不存在侵權事實的商家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因此,如何對形形色色警告函行為進行區分,並做出判斷,成為我們應對此類行為的首要步驟。
在中國,警告函本身並不具有仲裁裁決或法院裁決那樣的強制性效力。被警告方也完全可能對其不予理會。於是,許多專利權人乃至其所委託的律師認為,只要自己曾經向這些使用或銷售侵權產品的經營者發出過警告函,或者在報紙等媒體上發布一個公開的「警告聲明」,至少以後可以向法院證明這些被警告者自收到、看到警告函後就「已經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侵權產品」了,從而可以追究他們的賠償責任。
筆者根據法院處理類似案件的司法實踐,認為警告函最好應具備以下內容:
1、警告函中應明確專利權人的身份,包括權利來源的途徑:是申請獲得授權,還是轉讓獲得授權,或者是經專利權人許可等情況。
2、警告函中應闡明專利的具體情況,包括:專利的名稱、類型、獲得權利的時間,專利的效力,專利權利的內容。並且,應當將公告授權的專利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附圖)附隨於專利警告函後一並發給被警告人。
3、由於中國對於實用新型發明的授權並不需要經過實質審查,因此,實用新型專利權人還應當將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附隨於警告函後,並應當在警告函中闡明自己的專利經過檢索後的結論。
4、警告函中應當闡明被警告人侵權行為的具體情況(比如製造,或銷售,或許諾銷售、或使用,等等),包括產品的名稱、型號、價格等;
5、警告函中應當將被指控的產品的特徵予以簡要歸納,並與專利權利要求進行比對,以明確被控產品落入了專利的保護范圍。
6、 警告函中應當告知被警告人回覆警告函之期限。
7、警告函中應當告知被警告人必須立即停止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並闡明被警告人所將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所依據的專利法具體條文、專利法實施細則的具體條文、相關司法解釋的條款等。
8、警告函的寄送方式應以能夠獲得寄送憑證的目的為准,這對於證明權利人是否發出警告函是非常重要的。
在訴訟過程中,如果權利人提供了符合上述內容的警告函,法院將會以此作為判斷被控方是否故意侵權的重要依據。
因此,收到上述警告函的被警告人絕不可置之不理,應在自己的律師的協助下,與發出警告的權利人或其代表進行聯系溝通。否則在日後的庭審中很難擺脫「明知侵權」的指控。
㈥ 如何判定是否侵犯了知識產權
判定是否侵來犯了知源識產權可以看是否主觀意識,是否以經營為目的,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侵犯知識產權罪是指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秩序和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侵犯知識產權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商品罪、非法製造或者銷售非法製造注冊商標標識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製品罪;假冒專利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知識產權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智力成果,包括專利權 、商標權、著作權等。
㈦ 知識產權侵權主要有哪幾種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版力勞動者或其它權法律規定的權利人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目前包括商標侵權、專利侵權、著作權(版權)侵權。
1.1商標侵權
他人未經商標權人的許可,在商標權核定的同一或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核准注冊的商標相同或相近的商標的行為,以及其它法律規定的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1.2專利侵權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行為,以及其它法律規定的損害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1.3著作權侵權
又稱版權侵權,是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又無法律上的依據,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權人專有權的行為,以及其它法律規定的損害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違規行為定義:有確切證據證明賣家出售假冒商品的,或者被權利主張人投訴涉嫌違反《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且投訴成立。
㈧ 知識產權法的善意侵權
知識產權法的善意侵權,是指在不知情的狀態下銷售或者使用了侵犯他人知識產內權的行為,可不承擔侵權容責任。這種情況有人將其概括為知識產權善意侵權。
善意侵權人的獲利不屬於不當得利,不需要返還。
但是如果銷售商在得到專利權人通知之後仍然銷售其庫存的侵權產品,則不能認為其不知情。我國專利法將這種情形具體規定為「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行為。在這里,行為的范圍僅限於使用和銷售。對於製造或者進口等,依照現行法行為人應當或者有義務知道其製造、進口的產品是否專利產品。在法律上,專利公告的有關程序提供了了解專利狀況的途徑。有關廠商在製造或者進口產品時應當了解該產品在專利法上的狀態。專利法雖然對不知情而使用或者銷售侵權產品的情況也有特別規定,但並不認為這種行為不是侵權行為,只是對在其不知情的期間所為之行為不承擔侵權的賠償責任而已。
㈨ 知識產權局是否有權對侵權人實施行政處罰
知識產權抄局有權對侵權人實施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規定: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