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⑵ 單位把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列為專利權人
職務或崗位發明的專利技術,其專利權人可以約定,也可以作以單位內部規定。
⑶ 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
職務發明創造這個名詞對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是屬於該單位,如果被批准,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那麼,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呢?職務發明創造人享有的權利我國《專利法》第6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的,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此條款明確了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發明人或設計人自己,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單位。對於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約定的,從約定。因此,要明確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歸屬問題,首先就必須明確其發明創造是否為職務發明。從《專利法》第6條可知,職務發明創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指發明人和設計人在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1條的相關規定,所謂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是指三種情況:第一,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第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第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另一類是指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1條的相關規定,所謂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是指利用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不是執行本單位的任務,而是發明人或設計人自己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其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實現的,也就是說,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應當是完成發明創造所不可缺少的,這種情況同樣屬於職務發明。對於少量的利用或者對發明創造的完成沒有實質幫助的利用,可以不考慮。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屬單位,專利申請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批准,授予專利權,其專利權人為單位。但職務發明創造人因其創造發明、享有下列權利:1、職務發明人和設計人,有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權利;2、獲得單位給予獎勵的權利;3、發明或者設計專利實施後,有獲取合理的報酬的權利。
⑷ 什麼是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誰,發明
專利法第六條規定: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回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答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您可以以自己為申請人申請專利,前提是您的發明創造不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否則可能會有權屬糾紛官司。
⑸ 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
職務發明人、設計人享有下列權利:
1、職務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該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
2、職務發明人、設計人可獲得必要的獎金和報酬;
3、發明人或者設計人還可以依據《發明獎勵條例》的規定,申報科研成果獎,作為技術職稱晉升或者破格晉升的依據,還可以作為職務晉升的依據。根據我國《專利法》第六條、第十六條的規定,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屬於單位的,發明人和設計人有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權利。
發明人和設計人可以通過和單位簽訂合同的方式約定獎勵和報酬事項,單位也可以在其規章中規定獎勵和報酬的獲得情況;如果合同和單位規章中都沒有規定的,單位應該按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給予發明人和設計人獎勵和報酬。
(5)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權人擴展閱讀:
《職務發明條例》
第二章 發明的權利歸屬
第七條 下列發明屬於職務發明:
1、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
2、履行單位在本職工作之外分配的任務所完成的發明;
3、退休、調離原單位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但國家對植物新品種另有規定的除外;
4、主要利用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發明,但約定返還資金或者支付使用費,或者僅在完成後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驗證或者測試的除外。
第八條 對於職務發明,單位享有申請知識產權、作為技術秘密保護或者公開的權利,發明人享有署名權以及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權利。對於非職務發明,發明人享有署名權和申請知識產權或者作為技術秘密保護或者公開的權利。
第九條 單位與發明人可以就與單位業務有關的發明申請知識產權、作為技術秘密保護或者公開的權利歸屬進行約定;未約定的,適用本章的規定。
⑹ 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有什麼
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有什麼,職務發明創造,是指發明人、設計人在執行本單版位的任務或者主權要是利用本單位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那麼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有什麼?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有什麼首先,下列情形的發明創造,應屬職務發明創造:(一)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二)具體的發明人、設計人在履行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一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屬單位,專利申請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批准,授予專利權,其專利權人為單位。但職務發明創造人因其創造發明、享有下列權利:(一) 職務發明人和設計人,有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權利;(二)獲得單位給予獎勵的權利;(三)發明或者設計專利實施後,有獲取合理的報酬的權利。職務發明創造人的權利有什麼?
⑺ 職務發明創造中,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誰授權後誰是專利權人
申請專利
屬於申請人,
專利權人
也是申請人,
職務發明
,申請人一般都是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最後的專利權也就是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發明人只是作為發明人存在,不享有專利權
⑻ 什麼是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誰,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
職務發明是發明人為完成公司所交給的任務所作的或者利用公司的物資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公司。發明人享有署名權以及獲得公司獎勵的權利。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技術創新有兩個基本要素,人的創造性和資金投入。其中,人的創造能力起決定性作用。隨著技術競爭加劇,研究開發深度增加,研究開發投入規模也越來越大,需要有組織的研究開發才能完成。因此,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創新水平高於非職務發明,但職務專利的數量少。1985至2002年,國內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佔22%,非職務專利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僅佔14%,但職務專利申請只是專利申請總量的1/3,其餘都是個人的非職務發明。而同期,國外申請專利中,職務發明專利佔95%。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們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提高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國際經驗:突出職務發明人作用總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其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有以下規律。――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有兩種主要劃分方法。一種是按照職務責任劃分,雇員在僱傭合同規定的正常工作中或受僱主委託完成的發明屬於職務發明。另一種是按資源使用劃分,除了雇員職責約定的正常工作或受僱主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外,利用僱主的經驗、勞動和設施的發明也屬於職務發明。前一種劃分方法以契約規定的責任和任務為依據,界限比較明確。第二種劃分范圍比較寬,若掌握不好,可能限制雇員靈活創造的空間。――職務發明專利權歸屬有兩大類。一是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職務發明人具有分享知識產權報酬的權利。例如,法國的專利法規定,雇員依僱傭和委託合同獲得相應報酬。二是採取「發明人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力歸職務發明人,僱主享有專利實施權。如日本和德國採取這種原則。日本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屬於發明人,僱主自動享有非獨占實施權;當雇員將職務發明專利權利轉讓給僱主時,發明人有權從僱主處獲得合理報酬。――平衡僱主和發明人的利益,突出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僱主優先還是發明人優先,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法在專利申請資格上都突出了發明人的地位,明確規定專利申請人必須是發明人或其受讓人(含法人)。有了這條規定,僱主必須尊重職務發明人,發明人也對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負有責任。如,美國實行職務發明僱主優先原則,但其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人應是發明人,非發明人申請專利時,必須持有發明人的申請轉讓書。――規范國有機構和政府資助的職務發明人激勵機制。通常,各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報酬的基本原則,但不規定具體報酬比例或額度,實際報酬由雇員與僱主之間的合同來決定。由於政府財政支出是公共資源,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一些專門法律或行政條例規定政府所屬機構和政府資助機構的職務發明人報酬比例。美國的《聯邦技術轉移法》明確規定了轉移聯邦技術收入中職務發明人提成的比例下限。我國主要問題:重僱主輕發明人與國際上相比,我國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主要問題是重僱主輕發明人。――對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我國的職務發明採取顧主優先的原則,而且專利法規定,申請職務發明專利的權利歸僱主。其結果是,一方面,僱主直接控制了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忽視了雇員的權利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職務發明人沒有申請的權利,不必對成果的創新性負責。――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不到位。盡管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享有專利收入的分配權力,國家科技部等部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也提出,要依法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給予獎勵。但因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在實施中,企事業單位往往強調職務發明歸單位所有,缺乏對職務發明人應有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分配製度存在平均主義,大部分職務發明人難以獲得應有的報酬,員工的創新積極性不高。――職務發明的范圍太寬,限制了研究人員的靈活創造的空間。我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指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包括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一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我國的職務發明定義接近德國,但德國的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歸發明人,僱主擁有實施選擇權。在我國,不僅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而且職務發明的范圍定義太寬,限制了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於大部分科研機構和大學,以及國家科技計劃沒有建立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在職務發明權屬處理上,一方面,由於強調機構利益,忽視發明人利益,抑制了科研人員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管理不善,存在著發明人通過各種途徑將職務發明轉為非職務發明的現象,有些公共資源被轉化為個人成果。 幾點建議:重視職務發明人作用建立科技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是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重要目標。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和技術市場不成熟,個人專利的後續研發和市場開拓比較困難,產業化程度低。因此,職務發明權屬應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但要重視職務發明人的作用,加大對發明人的保護力度和激勵。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並不是簡單的收入分配問題,應提高到增強國家創新能力的高度來認識,在法律和制度上給予必要的保障。一是明確職務發明人的申請專利權。在專利申請權上突出發明人的作用,增強僱主尊重職務發明人的意識,提高發明人創新的責任心。二是適當縮小職務發明涵蓋的范圍。以職務合同和委託合同為主確定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給雇員留有更多自由創造的空間。同時,為保證僱主的利益,可以允許僱主優先選擇實施雇員非職務發明專利。三是規范公共機構職務發明人的補償和獎勵制度,落實對發明人的激勵機制。制定專門的補充性法規,細化國有和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的職務發明人補償和收入分配辦法。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觀念,切實建立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民營企業主要靠市場競爭機制來決定職務發明人的激勵。
⑼ 職務發明專利權人怎麼認定
我國《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回物質技術條件所完答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1)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參考:http://www.sipo.gov.cn/zsjz/cjwt/200804/t20080402_36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