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專利申請對策

專利申請對策

發布時間:2021-07-14 17:02:25

A. 申請專利被拒絕怎麼辦

如果是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被駁回了,可以根據駁回理由進行修改重新提交,也可以走復審途徑,如果是發明專利不能重新申請,可以走復審途徑

B. 未申請專利的技術有哪些措施可以先期

1、技術秘密要求不為公眾所知悉(即秘密性)、能帶來經濟效益、實用性並採取保密措施(即保密性),其中採取保密措施是保證不為公眾所知悉的重要保證,也可以說採取保密措施屬於不為公眾所知悉的范疇。而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則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2、技術秘密的保護期是以其保密狀態的存續期間為准,只要嚴守秘密,並且不被新技術所取代,其保護期間是無限的。技術秘密可以無限期存在,使得相應的技術能夠一直為該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並始終處於競爭優勢,進而壟斷市場。這也正是它受到一些人青睞的原因。而專利的專有使用權有法定的保護期,我國《專利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期滿之後,專利權將會自行消滅,相應的技術進入公有領域,任何人均可任意使用。

C. 專利權共有可以採取哪種形式,怎樣減少專利權共有風險

一、專利權共有可以採取哪種形式
1.依合同的約定產生的共有《專利法》第8條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2.協商共有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兩個單位或者個人分別就相同的發明創造在同一天申請專利的,由雙方協商解決申請人問題。協商的結果往往可能是雙方成為共同申請人,當專利獲得批准時,雙方就成為共同專利權人。
3.因實際合作研究行為形成的共有當事人之間在共同研究一項發明創造過程中沒有協議,在完成發明後,對於這種雖無合同關系但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共同發明關系而產生的發明創造,在確認其權利歸屬時,可以參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依據當事人之間合作行為產生發明創造的事實確認專利權共有。
二、怎樣減少專利權共有風險
專利權共有風險的防範對策
1、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鑒於共有專利權存在上述如此多的風險,本文認為應盡量避免專利權的共有,即在共同研究中通過合同約定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由參與共同研究的一方當事人所享有,並由該方當事人給予其他共同研究方合理的經濟補償;在委託研究、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進行的研究中,盡量避免約定共有;在專利權的繼受取得中,例如,受讓、繼承、贈與以及承繼等,盡量避免專利權共有。
2、賦予一方共有人享有獨占實施權,其他共有方僅分享獨占許可實施費。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則應當通過合同約定由某一方享有獨占實施權並由其決定是否對該專利權進行分許可,約定獨占許可實施費的數額並由其承擔專利權維持及司法行政保護的義務。基於獨占實施權的性質,分許可費應視為獨占實施權人的收入,非其他共有方所能分享。
3、約定共有專利權實施、許可實施、轉讓、保護的具體措施。如果當事人不得不共有專利權,且又不能簽訂獨占實施協議,則應當通過合同就下列事項達成一致:
其一,明確限定自主實施共有專利權的范圍或確定實施共有專利權的實施方給予其他未實施方合理的補償標准,避免實施共有專利權時在獲取利益方面顯失公平;
其二,約定任一共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阻止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和轉讓,因個別共有人個人利益的原因,在徵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後可不轉讓和許可實施,但必須支付合理的補償;
其三,約定任一共有人提起專利權侵權訴訟後,其他共有人作為共同原告自動加入到訴訟中來,共同支付訴訟成本,共同承擔訴訟風險,共享訴訟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訴訟中的實體權利。
其四,啟動專利權行政保護時,其他共有人應自動加入,並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人明確放棄其在該行政處理中的權利和以該行政處理結果為基礎的訴訟利益;
其五,當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時,其他共有人也應自動加入,並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除非該共有專利權人明確放棄其共有專利權。

D. 什麼是專利戰專利戰的對策

專利戰是指將發明創造的專利權作為企業、乃至國家發展科技與經濟的競爭手段而進行的斗爭。用獲得專利權的產品或技術在市場競爭中發動進攻,佔領競爭對手的國內外市場,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或用獲得專利權的產品或技術在市場競爭中進行防禦,使競爭對手無法進入這個技術領域和市場,以減少競爭對手在市場中的佔有份額,從而避免更大的損失。企業減少了損失就等於增加了經濟利益。在世界貿易一體化進程中,靠知識產權保護來佔領市場和保衛市場,已成為國際經濟斗爭的主要手段。專利戰是以專利權為競爭武器,與競爭對手進行商業對抗。由於專利技術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經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既可以使企業在競爭中轉敗為勝,轉危為安,贏得經濟利益,也可以丟掉產品市場,使企業失去立足之地。專利戰的對策專利技術之爭關乎企業生死存亡和繁榮昌盛,因此,企業都竭盡全力一搏,專利之爭的激烈殘酷恰如戰場上的白刃格鬥。(一)企業由於其他企業的專利權而受到的消極影響(1)由於其他企業的專利,使本企業經營活動受到限制。(2)本企業已經構成對其他企業專利的侵權,面臨不得不進行經濟賠償的處境。(3)由於專利侵權使本企業的商譽或社會形象受到損害。(4)如果做出經濟賠償並支付適當費用,可以繼續使用該技術,但成本大大增加,經濟收益已經無利可圖。(5)企業無力承擔轉產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陷入經營危機。(二)專利戰的對策(1)率先提出專利申請。(2)排除其他企業專利的實現,國家為了減少有關企業對專利權的爭議和糾紛,規定丁異議制度或無效復審制度。企業要密切關注與自身經營相關的專利動,產向,對其他企業申請的專利及時提出否決意見。(3)研究替代技術。(4)購買或者研製更先進的技術專利。(5)購買相關專利權或專利使用權。(6)與競爭對於實現經營同盟。(7)撤銷本企業在該業務領域的發展計劃,退出沒有競爭優勢的經營領域。(三)侵權與維權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對其他權利人的專利侵權分過失侵權和故意侵權,但都必須停止侵權。如果所有權人受到經濟傷害,則應當賠償,所有權人受到損害嚴重的,本企業甚至會受到刑法的制裁。從侵權發生的方式看,有兩種: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企業在進行外觀設計的保護時主要防止其他企業對本企業的產品設計、服務方式的模仿;本企業的產品設計避免與其他企業的已有設計相抵觸。多家企業共同研究成果的歸屬以及企業委託其他機構設施的研究開發工作成果的所有權歸屬,主要通過重點控制研究開發協議、合同的條款,在執行中及時足額地履行義務,使企業處在有力的位置。

E. 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專利意識淡薄,談談你的看法和應對措施。

國家應該加大對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視和扶持,給與貸款和稅收上的優惠

F. 怎樣申請專利侵權臨時措施,申請臨時措施的注意事項

專利侵權訴訟
(一)不侵權抗辯,企業要依據專利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並且要查明涉嫌侵權客體的相應技術特徵,以此要判斷自己製造、銷售的產品或使用的方法是否侵犯涉案專利權。
(二)公知技術抗辯或「無效請求」抗辯,如果判斷覺得是侵權行為成立了,則需要進一步判斷自身使用的技術是否屬於專利申請日前的自有公知技術。在答辯期內和舉證期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三)先用權抗辯,如果企業在專利申請日前已進行了實質性的專項投資並且完成了必要的技術准備,則可以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實施。
(四)重復授權抗辯,如果專利權人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了實用新型又申請了發明,要注意是否屬於重復授權,如果是處於這種違法狀態的專利是不應該受到法律保護。
專利侵權行為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取證方法
權利人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最為有利可行的取證方法,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如下:
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
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作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
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實施的《關於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16條也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實施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其中有一項就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可見,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保全措施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應在法定時間段里提起訴訟。如果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此種保全措施應當予以解除,或者將有關證據予以銷毀或發還,同時申請人還要就此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
第一,保全被控侵權產品;
第二,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
第三,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
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對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極難得到。
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
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
不管採取那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專利權人發現自己的專利權被他人侵犯,並在確認自己的專利權有效、專利侵權成立之後,可以開始著手下一步工作。
所謂下一步工作,首先是收集證據。
專利權人要收集的證據,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侵權者確切的名稱、地址、企業性質、注冊資金、人員數、經營范圍等情況,都是專利權人首先應了解的。了解這些情況對專利權人對付專利侵權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二、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構成專利侵權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侵權行為。因此,證明侵權者確實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在處理侵權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的證據有侵權物品的實物、照片、產品目錄、銷售發票、購銷合同等。
三、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專利權人可以向侵權者要求損害賠償。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可以是專利權人所受的損失。但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因對方的侵權行為,自己專利產品的銷售量減少,或銷售價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費用或少收入的費用等損失。
參考文章:http://ke..com/subview/981723/981723.htm

G. 發明人獨自申請專利如何提高專利質量的對策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會把"專利」和「專利申請」兩個概念混淆使用,比如有些人在其專利申請尚未授權的時候即聲稱自己有專利。其實,專利申請在獲得授權前,只能稱為專利申請,如果其能最終獲得授權,則可以稱為專利並對其所請求保護的技術范圍擁有獨占實施權,如果其最終未能獲得專利授權,則永遠沒有成為專利的機會了,也就是說,他雖然遞交了專利申請,但並未就其所請求保護的技術范圍獲得獨占實施權。很明顯,這兩個概念所代表的兩種結果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

H. 專利維權尋求的四大對策

專利維抄權的對策只要襲是要提供相關的專利證據。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是侵犯其專利權,專利權人可以通過協商、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向人民法院起訴三種方式維權。

有關專利的問題可以咨詢中合知識產權,中合知識產權是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設立並監管的機構,代碼是32266,配套專利管理軟體雲葫蘆APP為企業用戶、行業從業者及科研機構等對象,提供智能化的便捷管理工具,解決了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查詢、交易等常見難題,打開APP或小程序可輕松完成商標查詢、專利申請、專利年費繳納,更是實現了多維度智能監控,目前基本實現了60多種泛知識產權服務的智能化自助。

更多疑問請咨詢中合知識產權客服!

I. 針對申請專利的風險有什麼對策

專利權共有,指的是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共同享有一項專利權。鑒於共有人內部之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專利權本身的特性,共有專利權在實施、許可實施、轉讓、維持以及司法與行政保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風險,本文就專利權共有的風險做了簡要的分析並提出了合適的防範對策,以期對專利實務管理工作有所裨益。1專利權共有現象形成的原因專利權共有,究其原因,或基於當事人的約定,或基於法律的規定,究其情形,主要不外乎以下五種:(1)基於合作完成發明創造產生的專利權共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八條的規定,「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因此,除非協議另有約定,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權屬於共同完成發明創造的單位或者個人共有。(2)基於當事人的約定產生的專利權共有專利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事權利,法律准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合法處分其歸屬。根據《中護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這也就是說,如果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約定申請專利權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由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共同享有的話,那麼此時獲得的專利權就歸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共有。另外,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也可以通過合同約定由委託人和受託人共享專利權。[①](3)基於數個單位或者個人的共同受讓行為產生的專利權共有盡管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對專利權的共同受讓做出明確的規定,但是從民事法律理論上講是完全應該准許的,在實踐上也是行得通的。此時,轉讓的專利權便會由受讓的數個單位或者個人共有。(4)基於法人、其他組織分立時承繼取得產生的專利權共有法人、其他組織分立、合並的,其權利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其他組織享有和承擔,該取得方式也被稱為承繼取得。[②]如果法人、其他組織分立時未對專利權的歸屬做出具體規定,那麼應視為該專利權為分立後的法人、其他組織共有。當然,由於專利權系國家授予的獨占性權利,此時,應對專利權登記事項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5)基於繼承或專利權人對其專利權的部分贈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公民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屬於個人合法財產可以依法繼承。因此,如果繼承人為二人以上,在遺產分割時沒有就其進行分割或分割時約定共有該專利權的財產權利時,則會產生事實上的專利權共有。此外,專利權人可以將其專利權部分贈與他人,此時便會在贈與人和受贈人之間產生專利權的共有。當然,專利權的贈與必須在專利行政管理部門依據贈與人(權利人)的申請對專利權登記事項做出相應變更後方為有效。2專利權共有的性質及形式通說認為專利權共有的性質為准共有。[③]所謂准共有,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享有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的共有。[④]至於共有的形式,可以為按份共有,也可以為共同共有。[⑤]這是因為除基於法律直接規定產生的專利權共有可能因當事人沒有約定而難於確定各共有人的確定份額從而被推定為共同共有外,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合同約定對共有的專利權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分當義務,亦即按份共有。而且,無論何種方式取得的專利權,法律都不排除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其歸屬,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限制當事人約定的是共同共有還是按份共有。3專利權共有存在的風險和其他財產權利的准共有以及物權的共有一樣,准共有或共有的共有人對財產權利或物權的行使較單一的權利主體而言具有較大的風險。這是因為,某一共有人的不當行為可能會對其他共有人產生影響甚至造成損失,從而使得准共有的財產權利或共有的物權總是處於共有人可能的不當行為所形成的潛在風險當中。共有的專利權亦是如此,只是由於專利權本身的技術特性與法律特性,專利權共有的風險較其他財產權利共有的風險要大且更趨復雜性。3.1共有人實施共有專利權的風險一般而言,除另有約定外,各共有人均可單獨實施其共有的專利權。然而由於各共有人實際生產能力、市場佔有份額等的差異,各共有人通過專利實施所獲得的利益未必與其在共有專利技術研發中所做出的貢獻相當,甚至於顯失公平。例如,武漢某高校與某企業聯合開發了一項技術並獲得了專利授權,該企業通過實施該專利技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該高校則由於不具備實施條件無法通過該專利技術獲得收益。由於法律沒有對共有專利權實施的利益分享做出剛性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又沒有相關的約定,該高校要求合理的補償未能實現。無奈之下,該高校便將共有專利權許可他人實施,遂釀成糾紛,法院判決高校敗訴。如果專利權為多個權利人共有,且各個權利人均有實施能力,此時,就該專利權的實施,各共有人之間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關系,甚至有演變成惡性競爭的風險。這也是與授予獨占性的專利權從而鼓勵發明創造和維護科技投資者利益的初衷相違背的。3.2共有人許可實施共有專利權的風險對於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我國採取的是協商一致的原則,即除沒有實施能力的一方共有人可普通許可一家第三方實施外,許可實施必須經全體共有人協商同意。然而,由於各共有人對共有的專利技術的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判斷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因而多個共有人往往難於在是否許可、許可方式、許可費數額等方面達到一致,甚至有個別共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阻止共有專利權的許可實施。因此,對於共有專利權存在著許可實施難或者合理的許可實施無法得到滿足的風險。考慮到一些專利共有人沒有實施能力的實際情況,為維護其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中規定,沒有實施能力的一方共有人在普通許可一家第三方時,不屬於侵權行為。[⑥]這對於補償沒有實施能力的共有人的利益或許是有利的,但由於對第三方沒有確切的界定,如果沒有實施能力的共有人將其許可給其他共有人的競爭對手且因該許可致使其市場競爭能力迅速提升,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其他共有人難於接受的。3.3共有專利權轉讓的風險對於共有專利權的轉讓,我國採取的是協商一致的原則,即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不得轉讓。然而,由於各共有人對專利技術的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判斷可能存在分歧,因而難免因多個共有人就轉讓費未能達成一致而影響轉讓。更有甚者,無法防止個別共有人為自身利益而故意阻礙轉讓。在某共有人考慮到市場競爭關系,不願將其共有的專利權轉讓給競爭對手致使該專利權閑置或者低價轉讓給他人,由此勢必給其他共有權利人造成損失。此時,如果事先沒有約定,損失如何確定和承擔就是一個比較難於解決的問題。例如,武漢某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技術攻關,取得了一項共有專利權。該科研院所期望通過轉讓該專利技術獲利,企業考慮到市場競爭關系不同意轉讓,後又聲稱要轉讓也只能轉讓給自己,該科研院所頗為被動,不得已低價轉讓給了該合作技術攻關的企業。3.4共有專利權維持的風險專利權作為一項法定權利,其取得、維持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要使專利權獲得持續、有效的保護,就必須按規定交納專利年費,否則,專利權自行失效。如果部分共有人通過書面聲明的方式放棄其共有專利權,則其放棄部分應為其他共有人所取得,[⑦]其他共有人可以依據其書面聲明請求國家專利行政管理機關對專利權登記事項作相應的變更,將該部分共有人從共有專利權人中除去。然而如果部分共有人通過不交專利年費的行為方式放棄共有專利權,則使其他共有人面臨不利處境:若想維持專利權則必須繳納全部的專利費,卻又難於提供必要的證據辦理專利權登記事項變更手續,無法將該共有人從專利權人中除去。此外,當共有專利權被他人向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宣告專利無效時,專利權人應按照復審委員會的要求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修改其權利要求書,或應復審委員會的要求參加口頭審理。此時,若部分共有人積極參加復審,而個別共有人消極對待,則無論最後是維持專利權還是宣告專利無效,對於所有的共有人而言具有同樣的效力。然而,各共有人在物質、精神(甚至是創造性勞動)方面的付出又是很不一樣的,因而顯得非常不公平。3.5共有專利權保護的風險一旦共有專利權被侵權,此時各共有人有三種可能選擇。其一:同意起訴或參加訴訟,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其二: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不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其三: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對於第一種情形,自然是共同訴訟,共同支付訴訟成本,共同承擔訴訟風險,共同分享訴訟利益(侵權損害賠償)。對於第二種情形,屬於共有人對其權利的放棄,應當允許,且免除其支付訴訟成本、承擔訴訟風險的義務是以其不再分享訴訟收益(侵權損害賠償)為前提條件。

J.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一、什麼是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關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是指:(一)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二)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三)專利代理機構代理提交本條第(一)項或者第(二)項所述類型的專利申請。二、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除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提交的專利申請進行處理之外,可以視情節採取下列處理措施:(一)不予減緩專利費用;已經減緩的,全部或者部分追繳;(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以及《中國知識產權報》上予以通報;(三)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數量統計中扣除非正常申請專利的數量;(四)建議各地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不予資助或者獎勵;已經資助或者獎勵的,建議全部或者部分追還;(五)建議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對從事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專利代理機構以及專利代理人採取行業自律措施,必要時建議專利代理懲戒委員會根據《專利代理懲戒規則(暫行)》的規定給予相應懲戒;(六)通過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騙取資助和獎勵,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採取上述處理措施前,應當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

閱讀全文

與專利申請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