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用型專利符合同濟大學自主招生條件嗎
實用型的專利符合同濟大學自主招生條件,因為同濟大學自主招生簡章中已有明確規定。
除了學科競賽這個必備條件之外,專利發明也頻頻出現在自主招生報名條件中。記者梳理發現,90所高校中有大約七成高校提及「專利」、「發明創造」、「科技創新」等字眼。
自主招生在對專利發明的要求方面,大連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明確,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未正式取得專利證書者除外,而且須為第一發明人。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⑵ 同濟大學研究生復試時,有專利會加分嗎導師重視專利嗎
有項目有專利會相應的提高在導師心中的映像的,但是具體加不加分數這要看每個學校對面試打分制度是怎麼規定的
⑶ 同濟大學何時舉辦科技專利成果競價拍賣會
2018年7月17日,由同濟大學聯合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同濟大學專利成果專場競價(拍賣)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物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與能源工程等學院的6宗專利成果現場競價拍賣成功,專利成果完成人與競拍成功的企業當場簽約。當天的競價拍賣會共簽署金額2902萬元的科技成果轉化意向。
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雲輝教授等完成的成果是基於美特材料的無線充電的8項專利成果,起拍價為250萬元,企業看好其未來市場前景,經過多輪競拍,最終上海卡珀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300萬元獲這8項專利5年獨家實施許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嚴彪教授主持研發的「一種導液管精確安裝定位工具及其應用」等3項發明專利權,以150萬元被肯納司太立金屬(上海)有限公司摘牌。
此外,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孫振平教授的混凝土攪拌站廢水循環利用等2項發明專利,土木工程學院朱合華教授的地鐵隧道病害數據自動化採集與分析等3項專利成果,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志強副教授有關污泥資源化處理的專利,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陳德珍教授的一種油、氣、炭可調的廢棄物熱解的系統和方法專利,分別以一定金額轉讓給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嘉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濟德能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在當天的競價(拍賣)會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裴鋼教授團隊的兩項關於「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葯物」方面的專利成果以2400萬元標的金額轉讓給由上海綠谷制葯有限公司出資籌建的上海綠潤初來醫葯科技有限公司。未來校企將攜手共同致力於該專利成果的後續的研發、制葯生產,力爭早日實現由專利成果到葯物量產。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與上海綠谷制葯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純梅代表雙方簽約。
當天,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副主任葉陽與上海市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市場部總監黃剛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意向書,雙方將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開展長期緊密的合作,共同探索符合中國高校需求的成果轉化模式。
顧祥林表示,同濟大學正創新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擴展科技成果與產業市場對接渠道,積極打造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運營完整體系。
近日,同濟大學發布專利成果管理運營新體系,包括新修訂的《同濟大學專利管理辦法》,配套開發全新的「同濟大學專利管理信息系統」上線,實現菜單式服務,大大簡化了專利申請的流程,減輕了科研團隊在申請專利時的工作量。
「早期介入、分級運營、融入市場」,是此次新政的創新亮點。今後,在專利申請階段即引入「評價機制」,由專業評估機構篩選出高價值、具有較好轉化前景的申請提案,投入更多資源對其進行專利布局、專利包裝、專利申請策劃等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實現專利成果的分級化運營。
此外,同濟大學近日還聘任該校4名教師為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大使」。這些轉化大使將從地方產業入手,深入企業,幫助企業提煉需求、規劃技術方向,有針對性地向政府主管部門、企業提供同濟大學對口科技成果信息,逐步深入開展同濟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